【賴清德可以不必問上帝】
一年三個月前前瞻計畫講得火熱,台北市暴雨成災的時候,訪問研究水資源的楊志彬教授的文章。這是當時回應林全院長的,也是今天可以請賴清德院長讀讀的。
其中第二個問題,正是因為當時連台北市都出現水災所以提出來的:【這次暴雨洪災,有沒有顯示或印證水資源建設的什麼問題?】
不是下這麼大雨只有上帝能避免淹水,而是各位政府官員只知道在治水計畫上搞得抱殘守缺,所以無從改善淹水。
賴清德院長不必向上帝求解方,可以虛心地請教一下楊志彬教授。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四:不能只想用錢、用工程解決問題 】
四月有一天我主講了一場座談會之後,交流時間有一個人的發言讓我馬上做了筆記。
他說的話是,起碼就水資源建設這一塊來說,他看到前瞻計畫是在「為舊有的工業生產模式打開資源的大門」。
那人名叫楊志彬。當天我初識,會後另趕約會,也就沒有機會再多請教。
但是「為舊有的工業生產模式打開資源的大門」這句話一直在我心底閃動著。我覺得這句話的本身就像一扇門,如果能知道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可以幫我解讀不只水資源建設,甚至整體前瞻計畫的一些狀態或問題。
後來證明,我的直覺是對的。
楊志彬是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秘書長。全促會裡有一個常設的河川智庫,而楊志彬本人也參與了這次水資源政策的討論。
在我這次訪問的許多人裡,楊志彬站在一個很特別的位置。他看來有不少和政府溝通的機會,因此看到一些其他人看不到的可能。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所看到政府的呆滯面,也就格外真切,他分析前瞻計畫所帶來負面影響的理由,就格外務實。
我開始聯絡楊志彬那一天,他正好出國。所以一直等到他回國後才進行。那天又正好是上星期五暴雨成災,所以我當天以及之後的補充訪問,都是電話進行。
整理訪問內容的時候,因為其中一些邏輯脈絡的前後呼應,決定用問答方式來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這次水資源建設的預算是2,000億元,僅次於軌道建設,佔前瞻計畫的百分之二十二。從水資源建設的角度,你怎麼看前瞻計畫?】
很多的爭議環繞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的「前瞻」兩字,如果拿掉這兩個字,可以把問題看得更清楚。
台灣有許多基礎、結構性的問題亟待解決,如果是老老實實地以「基礎建設補強計畫」的觀點來看,台灣的確到了應該全面檢視「基礎建設」的時候,但應該是真正的全面,並且應該配合半年後就要公布的國土計畫來一起檢視。不是現在這樣搶在國土計畫公布之前做這麼多大規模的建設。這樣置國土計畫於何地?
何況,就我所知道的水資源建設來說,政府對某些真正的基礎建設是逃避的。譬如,水資源建設裡,「水與發展」這個計畫,是確保供水穩定,所以有很多增加供水的項目。但是,真要達到供水穩定的目的,節水的總體效益要高於增加供水的效益。而涉及節水的主要「基礎建設」應該是:全面汰換老舊自來水管以減低滲漏。
可是自來水公司屬於事業公司,汰換老舊水管屬於「投資」業務,政府認為已經責成自來水公司改善投資,所以不列入「前瞻計畫」 。可是又因為考慮到地方政府的城市配合等等因素,基於實際施作量能有限,投資也只能做「有限投資」。這就顯示了政府無法面對問題癥結,決心有限的心態。
這次我看前瞻計畫本身,或者看林全院長接受你採訪所談的內容,都感受到太注重「財務」和「工程手段」,而太少新的治理理念,也忽視非工程手段。
前瞻計畫裡不是沒有比較進步的項目,但比例不高。缺乏其他項目配合,缺乏系統性的配合。單項單項的,發揮不了作用。就大項而言,將水與安全、水與發展、水與環境三項分列,雖然無可厚非,但也就掉入了個別處理的傳統思維。
例如都市裡的生態基盤保存,以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的概念,是跨防洪、水資源與環境面向的整合性做法,但並沒有出現在前瞻建設之列,因為這些做法的主導權在內政部而不在水利署。而水利署正在推動的政策中,不乏結合河道防災與土地使用的真正前瞻的政策,也沒有出現在前瞻建設之列。
部會之間缺乏整合,導致政府看不出對水的整體思考,缺乏全面性的政策說明,沒法做施政視野的討論。
【2. 這次暴雨洪災,有沒有顯示或印證水資源建設的什麼問題?】
這次水資源建設中的「水與安全」項目,就是治水,為了應對淹水,列了1,151億元。但這裡面的主要建設,是為了完成十年前開始的八年八百億易淹水治理時期所做的規劃。看看現在還在進行中的六年六百億流域綜合治理就知道,政府並沒有太多重新反省檢討當年規劃的機會,一直處於「完成高強度保護措施優於一切」的心態。
這些觀念和方法,都是以快速排水、高築堤坊來保護城市,防止「外水」灌入城市。但是這兩天的暴雨洪災告訴我們,「內水」排不出去的問題同樣嚴重。很多區的水排不出去,顯示新舊都市計畫整合不了。
這次暴雨洪災,正是提醒我們,在工程手段之外,要並重非工程手段。
在水資源建設上,一直存在著新舊觀念的交鋒。
舊的觀念就是就用錢用工程,淹水了,就趕快防淹;治水,就只知道用水泥工法蓋堤防。
新的觀念,要以這些非工程手段來舒解對工程的需要,要政府進行跨部門的整合,譬如都市計畫、國土計畫。
像前面所說,這次許多都市淹水,不是過去的「外水」淹進來,而是「內水」排不出去。要解決「內水」排不出去的問題,光靠水利署不行,至少要整合地方政府和營建署。
再以「水與環境」來說。前瞻計畫裡的「水與環境」,有280億元,並且是競爭型項目。過去看到的例子讓我們很擔心地方政府太過重視水岸美化,結果又造成水岸的水泥工程化。
進步的「水與環境」,則應該是重視河岸兩旁「水、土、林」的整合,把水岸在生態廊道上的作用要有一定的價值取向。這需要許多部門,譬如林務局的共同參與。
【3. 這次都市的「內水」排不出去,連台北市都淹,我聽說台北市更新後的排水管規格是可以應付每小時78 mm的降雨量,在全球都算先進。但是有清理淤塞的問題,這就要工務局的配合。這也和你說的跨部門整合相關吧?】
對。這也說明我們的都市不能只倚靠排水系統,還應該考慮很多滯洪的設計。目前水利署也在積極研擬徑流分攤的法規,可是在實際執行面將非常複雜,需要高度協調水、土、林相關事業主管機關的配合修法與執行,可是在整個前瞻計劃裡頭,並沒有很清楚地把這個政策目標標示到比較上位的指導方向。
既然提到了台北市,市府力推社子島的開發,將使得台北市面對未來的防洪風險大為提高。我們同時看到城市裡有先進的排水系統,又有和公務執行力息息相關的清淤,以及錯亂的土地開發政策,這些事務同時並存、新舊衝突,效果互相抵消,而政府在面對這些衝突時候的立場與價值是什麼?
【4. 你說的「為舊有的工程方法打開資源的大門」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次水災後,看到林院長說要重視「水與環境」,「都市計畫要動」,如果是用新觀念來檢討「水與環境」的話,那當然是好事。我們最怕的是,看到淹水,就馬上說要加碼防止淹水。
當新舊觀念和典範正在對話,正在競爭的時候,政府要加碼,政府要投8,800億進來,是支持誰?外部的顧問公司又會支持誰?
公務員最怕被追究執行率,因此所有的預算都要用滿用足,並且一定是採用最習慣也最成熟的系統和產能。
所以我說這是「為舊有的工程方法打開資源的大門」。為舊有的工程方法打開資源的大門,我們要承擔最大的風險就是:原本已經逐漸要被淘汰的觀念和方法,又得以延續生命,不但繼續形成問題,並且把新觀念和新方法都壓後二十年,不但阻礙社會的進步,還會加大世代衝突。
偏偏最習慣和最成熟產能的工作方法,不足以面對未來的氣候劇變。今天在全球氣候的詭變之下,要承認極端氣候的可能性,要積極走向「韌性城市」。否則,想治水卻光是沿續過去的理論和想像,而不停下來思考、不翻轉,近乎不可能。
台灣的雨量與災害潛勢可以說是「傲視全球」,但這並不是不轉型的藉口。美國紐奧爾良、丹麥哥本哈根、荷蘭等國家和地區同樣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原本少雨的國家突然多雨起來,必須承受的系統衝擊絕不比台灣小。但這些地方面臨危機衝擊後為何選擇轉型,而不是強化舊有系統與做法,其間有許多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
【5. 你們水資源建設這一塊好像和行政部門的溝通還比較多,是什麼情況?】
過去幾年,本來我們發現情況也慢慢有變化。我也看到公務員也不是沒有人願意嘗試新的觀念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只是需要比較好的執行條件和夠長的溝通討論時間來面對社會歧見。
我們的對話本來在進行,但是像前瞻計畫這樣泰山壓頂,一下子就框下這麼多預算,就產生我剛才說的問題。公務員馬上為了執行預算疲於奔命,地方政府和各方勢力都來搶食大餅,最後一切都回到使用大家最習慣和最成熟的觀念和方法。
換句話說,問題又回到原點。
過去幾個月,政府部門和我們進行了很多對話,釐清一些他們的想法,也做了些保證,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進展。但是也正因為看到這些進展都是因為不斷對話才發生的,所以我們認為對話應該再繼續進行,不要急著決定,更不要為了通過前瞻計畫就急著告一段落。
為了避免國家應有的基礎建設再被政治操作切斷、影響,因此全促會的河川智庫主張在前瞻條例中應該加入四點,成為所有計畫形成的原則:
一,資訊透明。讓所有建設項目的資訊都公開透明,方便各方檢視。現在的網路平台,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二,公眾參與。尤其讓所有利害關係人都有充分的發言、申訴機會。
三,生態優先。所有的工程建設項目,都該接受生態檢核。
四,效益評估。新工程開始之前,首先應該回顧檢討過去十年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效。
政府也該全面檢討自己操作面上的心態。工程有爭議,就該面對,而不是逃避。有些水庫,爭議存在多年,但是在這次水資源建設裡,只是給水庫名字多加「生態」兩個字,打包放進前瞻計畫,就以為可以過關了。
【6. 我聽說雙溪水庫就是一個例子?】
對。政府要建這個水庫有好多年了,這是為了支持基隆的用水需求,在分析裡,雙溪水庫預定區是個優質的水庫場址。
但是二十幾年來,地方人士也好、生態團體也好,反對的說法以及替代性的計劃一直不斷出現。有人主張把原有的梯田復耕、基隆市的水管滲漏率降低….等等做法,水庫的需求就沒有那麼急迫。
我也看到了水利署用各種數據的計算來回應這些不同意見,但是民間的質疑還沒有完全釋疑,對於政府部門的計算需要更多的公眾與專家檢視。政府應該面對更具體的爭議,再繼續討論、溝通,而不要認為只要預算過關了,就可以加速執行的步伐。
【7. 這兩天員山子分洪到底有沒有效是個話題。你怎麼看?】
做員山子分洪,是為了不要影響汐止,趕快排洪。有沒有效果?要看下雨是否主要降在汐止河川上游的集水區範圍之內才能評估。
以前面提過的社子島爭議來說,如果降雨落在汐止河川下游的集水區,那麼員山仔分洪對於保衛社子島未來的防洪效果不大。
另外,這幾天看到林佳龍市長非常驕傲柳川的防洪效果,可是由鍾振坤博士提供我六月三號從 00:00~10:30的降雨圖來看,台中市在暴雨圈的外環,10個小時的降雨量還不到100mm,這種降雨量如果還發生水災就真的大有問題了。所以這次的豪大雨在台中市柳川的集水範圍並不明顯,不能證明柳川的防洪功能是否通過考驗。
【8. 最後給政府的建議是?】
最後,我要給政府的建議是:不要局限於只是延長既有的工業生產模式,刺激短暫的經濟繁榮。
真正的前瞻是:國家治理能否突破過去的本位主義:是否能跨部門整合中央部會,是否能整合中央和地方。
所以,儘管前瞻計畫到目前受到這麼多質疑和討論,但畢竟這些質疑和討論也都是因為有這個計畫而起,所以政府汲取教訓,今後應該做三件事情:
1. 趁國家規劃大規模建設的時候,發動大規模公共討論,吸納社會的建議。
2. 透過這些大規模的計畫,整合中央部會相關政策,並要求或誘導地方政府在跨部門工作上整合,配合中央整合。
3. 這些大計劃應該具備彈性,納入公民參與,建立回饋與修正機制,不需要把預算在期限內消化完畢。
相關閱讀
【年輕人為什麼不支持前瞻計畫】http://bit.ly/2senQyi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三:國土計畫不是建設計畫的下屬】
http://bit.ly/2qZPejH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二:比八億元蚊子館大四十倍的疑問】
http://bit.ly/2sCdgyy
【對林全院長的回應之一:八億六千多萬元蚊子城的例子】
http://bit.ly/2sBw2pJ
【在520的前夕訪問林全院長】 http://bit.ly/2rDev2T
【前瞻條例涉及的一句話】http://bit.ly/2qZM0wq
雨量計算方法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Simon's Glocal Chatroom氣候變化特輯]
李偉才/麥永開:暖化是全人類共同危機
2000年,《華盛頓郵報》將香港形容為「示威之都」,香港不少示威行動都圍繞不同的政治和民生議題,不同政見的政黨和團體在示威中立場鮮明。但當中能聚不同政見人士的遊行則少之又少,然而,今年11月29日在港舉行的全球氣候大遊行得到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和李卓人等政界人士出席。同時,法國駐港總領事、歌手關心妍,以及多名天文台現任或前任高層成員也有參與。由此可見,香港人對氣候問題的關注已超然於各個界別和政見的爭議,是值得大家共同關心的議題。
最有效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法,就是各國盡快落實溫室氣體減排措施,今年在巴黎舉行的氣候會議至關重要。為了引起香港人對是次會議的關注,350HK.org聯合創辦人李偉才博士和麥永開先生就在香港發起全球氣候大遊行。兩人分別在1984和1985年榮膺十大傑出青年,李博士曾任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麥永開活躍於工商界,近年他們與另一朋友喬拔萃先生共同推動香港人關注全球暖化問題。
S:350HK.org為何以350為名呢?當中有何含義?
E:350.org是一個國際環保組織,目標是在全球各地推動解決氣候危機運動。而「350」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安全指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必須從現時400ppm(百萬分之一)濃度降低至350ppm,才能使地球繼續成為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350HK.org與350.org屬合作關係,在香港響應350.org所推廣的運動。
S:兩位為何會舉辦這次大遊行?
E:我們兩人加上另一位好朋友喬拔萃先在五年前就發現氣候問題的嚴重性,並成立文明急救組就問題發聲。兩年間發表了接近100篇文章,並聯署傑出青年綠色宣言,向環保局提出四項減排和環保建議。去年,350.org和AVAAZ在9月14日舉行氣候大遊行,喚起世界對氣候會議的關注。香港亦有人響應,但以外籍人士為主。為了延續914遊行對巴黎氣候會議的關注,350.org 決定在今年11月29日會舉行另一個大遊行。於是,我們也發起遊行活動,慶幸有關工作都順利完成,也獲得各界翹楚的支持,當中包括法國駐港總領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李卓人、何秀蘭、毛孟靜和葛珮帆等政界人士參與。
S:在籌辦大遊行的過程中,你們遇到最大的障礙來自哪方面?
R:雖然現時仍有部分人對氣候問題不甚理解,但對我們最大影響的是對立的政治氛圍。我們原本有一個義務攝影組,但在活動前三天,他們以不喜歡某些與會的政治人物而拒絕出席。我們強調的是不分左中右,齊心救氣候。氣候是所有人的事,大家都是共同得益或是受害者,這應超然於任何政治爭議。
S:對不少香港人而言,全球暖化的影響頗遙遠,其實氣候問題如何實質影響港人的生活?
E:香港今年6至11月的溫度都破盡以往紀錄,而未來襲港的颱風會愈見猛烈。今年曾發生城門河水位暴漲令河水湧入馬路的情況,這種情況將來會愈來愈普遍。香港的低漥地區,如柴灣、鯉魚門、堅尼地城和大澳都是水浸的高危地區,這與海平面上升有關。天文台預測未來香港的雨量會持續增加,雖然增加並不顯著,但降雨會趨向短時間內集中於某些地區,這會令暴雨次數增加,山泥傾瀉和河水暴漲亦隨之而增加。香港政府也指出,白紋伊蚊數量上升和全球增溫有關連,因此,潛在的風土病亦隨之增加。
S:氣候問題在什麼時候開始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E:十九世紀便有瑞典科學家計算預測溫室效應在二、三千年後會威脅人類。1981年,美國科學家James Hansen在科學期刊《科學》中發表論文指出,地球暖化將是一、二百年內發生的事。1988年美國國會舉行了全球暖化問題聽證會,當時不少科學家被James Hansen所說服。同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成立,至今已發表了5份評估報告書。而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成立,亦開始舉行締約方會議(COP),現時巴黎所舉行的就是COP21,即第21次會議。當中有不少重要的COP,1997年各國於京都簽訂了議定書,這是人類史上第一份減排的國際協議書,其中附件一的先進國家有約束性減排目標,同時勸勉其他國家盡力減排。美國作為當時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卻以中國和印度沒有簽署約束性減排目標而拒絕簽署。美國就是唯一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的大國。
S:既然國際社會關注全球暖化所產生的問題,那麼為何各國不在哥本哈根會議達成共識?
E: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的確令人非常失望。因為2007年IPCC和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因呼籲全世界關注全球暖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反映全球暖化獲得國際社會關注,因而讓人們認為哥本哈根會議有希望達成共識。然而,2008年發生了金融海嘯,與會國家都自身難保,難以就此作出長遠承諾,導致會議拉倒重來。這不但衝擊了全球經濟,甚至對氣候危機產生負面影響。
S:現時巴黎會議中,哪個議題主宰會議的成果?
R:當中最大的爭議是如何達致共同而有差異的承諾。發展中國家認為他們剛起步發展,若跟隨已發展國家的減排目標則難以發展。同時,一般發達國家的生產鏈都在發展中國家,令發展中國家承擔了發達國家的碳排放,而當中減排目標的差異就是爭議的重點。另外,每個政府都要為各自的政績和選舉連任而籌謀,全球暖化最大的問題是短期內難以達到實際成果,這讓各國領導人對長遠減排承諾有所疑慮。
S:未來,你們會在哪方面喚醒人們的關注?
R:我們希望能做更多喚醒人心的工作,同時,希望香港能成為大中華地區綠色城市的示範。另外,我們亦積極建議香港八所大學從化石燃料產業撤資。據金融界朋友的意見,現時世界上各大學的投資都有兩個基本的約束、分別是不能投資賭業和煙草業,我們希望將化石燃料產業加入其中。350.org亦自去年11月呼籲各所大學撤資,史丹福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已帶頭響應,可是,仍有不少大學猶疑未定,因為當中牽涉巨大利益,化石燃料產業也投資到大學的科研範疇上,這令大學難以從中撤資。
李志鵬整理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2月12日
延伸閱讀:訪問墳場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a.923048494395…/1084263681607781/
雨量計算方法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八卦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以色列在2008年面臨九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全國仰賴的淡水湖,水線再低個幾吋,就到所謂的死亡黑線,就將會被鹽化而永遠無法使用。以色列強迫農民停耕,放棄整年農作物,再加上全國限水才勉強渡過危機。也同樣面對乾旱的敘利亞,卻是天候越乾,農民的井越挖越深,最後被海水侵入地下水,大面積的農田全面廢耕,數以百萬計的農民被迫離鄉背井到大城市的貧民窟,最後演變成全面的經濟、政治危機,直到今天都還是中東的亂源。
不到十年的時間,以色列現在卻已經不再有缺水的問題,水還多到可以外銷。家家戶戶使用省水科技,積極回收使用廢水,而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全面擁抱海水淡化。以色列十年內新建設的三個海水淡化廠,全年供水量達四億二千萬立方公尺,算下來,可以滿足整個新北市四百萬人的生活用水,這是個在沙漠邊上生存的國家,所展現出來的驚人科技成果。
以色列用的是逆滲透科技,把海水加壓通過濾膜,濾過的淡水,再經處理就可以供家戶使用,滷水則再倒回海中。逆滲透不是新科技,但因為非常高耗能,所以一直無法變成主流淡水來源。以色列人因為生存壓力,把逆滲透硬減為只要原本三分之一的低耗能新科技,現在以色列家戶每月水費約為三十美元,與美國城市居民花費相差無幾。而且因為擁有充沛的水源,以色列的外交、軍事策略,又得到一個利器。
我一直相信人類的未來在於科技的發展,海水淡化的成功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案例。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許多左派理念的根基,想要環保,就不能有經濟發展。這種有你沒我的世界觀,不相信科技,不肯定人類潛能的意識型態,是宗教,不是理性思維。
台灣關心環保的人士,我一般把他們分為兩類,雖然有點簡化,但比較好討論事情。一是被誤導派,誤信發展與環境必然衝突的善意左派。把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成功例子,再好好看一看就可以知道,魚與熊掌,當然可以兼得,只要不要自己把手腳綁起來,未來只會更好,不會更壞。
第二類的環保人士,是假道學派,追逐所謂道德高點來建立生存價值的噁心左派。因為注意環保,牽涉的不只是嘴說的道理而已,很多時候是要行動配合,所以沒有什麼其它理念,在個人修養的高度上,可以超過「關心環保」的。
真心愛護環境,想更進一步思考環境與科技發展的人,請你想想下面這個邏輯問題。
台灣雖多雨,但山高流急,充沛雨量不一定能轉換成可用淡水。解決這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攔水建壩,多蓋水庫。但現在,在台灣提議蓋水庫是禁語,因為「破壞環境」,而且因為鄰避效應,大家都要用水,但都不要水庫蓋在旁邊。鄰避效應的問題好解,往山裡去就少反對力量,但「破壞環境」是天大地大的事,所以沒人敢碰。
但這是邏輯不通的事。如果環境不能破壞,那政府現在就應該把翡翠水庫、石門水庫都打掉,回復原狀。如果蓋一個新水庫不行,那舊水庫也一樣破壞環境,為什麼不處理?難道要保存的環境是依環保人士的主觀標準,不是一個通則?今天已經有水庫的環境值得保存,沒水庫前的環境就不值得保存?
北加州有一個水庫Hetch Hetchy是個和優勝美地一樣的優美谷地,但多年前蓋了大壩變成水庫,是舊金山灣區的重要水源。人家加州的左派,果然是領導全世界,只有腦殘,一點都不偽道學,他們要求把Hetch Hetchy拆掉,恢復成原來的谷地,他們的主張非常一致,沒有邏輯上的問題,雖然也是荒謬地不得了。
好吧,既然現在蓋水庫變成禁語,那海水淡化這新科技,總能說服環保人士了吧?尤其台灣四面環海,取海水使用,天經地義。但事情沒有這麼單純,因為這議題已經宗教化了,等到台灣真得要考慮海水淡化的時候,這些偽道學又有話說了。以色列的海水淡化科技也被引進加州,南加州的Carlsbad也蓋了座海水淡化廠,但因為環保人士的反對,花了十四年才完工。反對的主要理由是什麼?取水口大量進水,影響魚群生態!百萬人的用水,都比不上「可能」受影響的魚群。再好的科技,這些人都可以找到理由反對。
為什麼會這樣?
這些人的主張裡,其實隱含一個很大的命題,「人類是禍害」,人的存在就是對自然的不敬,人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都是逆天的。你從全球暖化、基改食品這些議題看下來,就會發現,他們最終的結論,都是要人放棄發展,回歸自然,減少消費,減少留下的足跡,自我了結,最好是連生都不要生下來。足球明星貝克漢,幾年前要生第四胎的時候,英國的左派簡直是瘋了,狂罵他們夫妻,身為名人,不以身作則,控制人口長成,居然一直生,一直生。是不是很令人傻眼?充滿可能性的人類是解決方案,不是吃飯等死、消耗資源的問題。
這些偽道學,生活無虞,不用當家,不用負責,為了突顯自己思想高度,不斷突顯荒謬主張,但卻毫無窒礙地使用最新科技。真正說到做到,不虛偽的,早就隱匿鄉下,過上自己主張的生活方式,那裡會在媒體高談闊論?
雖然這些情操令人敬佩的真環保人士,還是犯了思想錯誤。
因為許多人想像的自然,想像中要保護的美好地球,其實並不那麼美好,既兇險,又充滿變數。洪水、地震、風災等天災,不是有人類以後,地球才有的問題。冰河期、恐龍大滅絕這些恐怖的時代,更遠早於人類。要回歸自然,是要回歸到這種危機四伏的自然嗎?再來一個冰河期,滅絕的生命,將遠超過人類開發所受影響的數目,更不要說,有一天整個地球都會被將死亡的太陽給吞滅,地球上的所有一切都將沒有了。
而為什麼我一直要講人類科技發展,因為人類才是唯一有辦法改變這宿命的物種。只有人類不斷的發展,地球上的萬物才有未來。不用談遠的,地球消滅,人類移民外太空那種。近的,像是全球暖化的問題,限縮人類經濟活動不是解法,因為還有其它未知的變數影響我們計算,限制人類的行為,可能還是白忙一場。真正可以對付自然無窮盡的變數,只有人腦無止盡的創意和思考能力,而這潛能,要有一個適當的環境,對經濟、科技發展友善的環境,才能得到發揮。
看到Tesla怎麼改變人類使用能源了嗎?放開自我限制,迎接科技,才是正途。
以色列海水淡化報導取材"HOW A NEW SOURCE OF WATER IS HELPING REDUCE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 by Rowan Jacobsen
雨量計算方法 在 Az疫苗副作用ptt - 2023 的八卦
全聯福利點計算. 古茶坊. 2021陸劇校園. 世良新一. ... 橄欖油保存方法. 華園牛排. 鐵皮屋頂防水. ... 寶二水庫雨量. 新店中興加盟店大家房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