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碼頭聽禁歌◎凌性傑
七月十五日,解嚴二十週年,在光榮碼頭聽禁歌禁曲演唱會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
請不要為我唱悲傷的歌
也不要唱尊嚴、榮光、愛與身體
我不要心中的憂苦,被關起來的音符
以及曾經讓我祖父流淚的旋律
二十年前,如果我能聽見
請不要為我唱快樂的歌
那些不被允許的快樂
譬如熱情的沙漠火紅的青春
每一種跟自由有關的象徵
不能舊情綿綿
不能黃昏的故鄉
不能燒肉粽、橄欖樹
不能望你早歸何日君再來
不能雨夜花、四季紅
不能粉紅色的腰帶
不能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寶島不能曼波
老歌手熟練地唱出假音
保證明天發生的事
今天不會再一次發生
我們欣賞時間的變臉
然而權力的趣味
我們並不了解
我只聽見了
已經失去的時代
已經失去那麼多沉默
通往過去的歌聲
推翻了真理的方法
永遠是這樣
愛需要愛的回應
時代需要時代的鬥爭
解嚴二十年後
好像誰也聽不見誰
只管自己大聲說話
或許這不值得懷念
我在遙遠的1987
躲進害羞的身體
進入青春期
—
◎作者簡介: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師大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現任教於建國中學,著有《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男孩路》、《島語》、《海誓》等書;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與石曉楓合編)、《青春散文選》(與吳岱穎合編)。
相關著作:《島語(限量親簽珍藏版)》《島語》《海誓》《男孩路》《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陪你讀的書──從經典到生活的42則私房書單》《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
◎小編一尾賞析: -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返校》電影裡的收音機播著:「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你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什麼時候呢? 〈雨夜花〉這首歌跟讀書會讀的泰戈爾詩集在戒嚴時期皆遭到國民政府查禁,台灣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公開聽到這首歌,也包括詩中所用的〈熱情的沙漠〉、〈舊情綿綿〉、〈黃昏的故鄉〉、〈燒肉粽〉、〈橄欖樹〉、〈望你早歸〉、〈何日君再來〉、〈雨夜花〉、〈四季紅〉、〈粉紅色的腰帶〉、〈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寶島曼波〉,只要歌曲被當局認為有關「違反國策」、「為匪宣傳」、「抄襲匪曲」、「詞意頹喪」、「內容荒誕」、「意境晦淫」、「曲調狂盪」、「狠暴仇鬥」、「時代反應錯誤」、「文詞粗鄙」、「幽怨哀傷」和「文理不通意識欠明朗」的歌曲都會遭到查禁,在那個「國家殺人」的年代裡,若被抓到私下聆聽禁歌,沒有人知道下場會是如何?
〈光榮碼頭聽禁歌〉這首詩一開頭即寫出這首詩的緣由:「七月十五日,解嚴二十週年,在光榮碼頭聽禁歌禁曲演唱會」。光榮碼頭原名高雄港第十三號碼頭,原為運送軍人至金門馬祖前線的碼頭,於二零零五年退役。因其歷史被政府視為光榮的象徵命名之,而詩人得以在高雄港聽歌對於高雄人來說亦是一項新的體驗,因高雄港的戰略地位,在過去是嚴格管制進入的,如今日的駁二、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夢時代近郊都不是以前高雄人所熟悉的地方,對於高雄人來說,高雄港是個遙遠的存在,直到近十年,市政府與港務局協力開發港區,高雄港周邊才得以以觀光之姿展現在所有人面前。
十年前的二零零八,詩人可以自在的吸著自由的空氣以及聽著不再是禁歌的台灣歌謠,但詩人接著寫:「如果是在二十年前」,「那些不被允許的快樂」都與「每一種跟自由有關的象徵」,當然歌曲被查禁的原因有百百種,但這些歌曲被查禁的歷史都指向了人民的自由遭到了政府的禁錮。
詩說:「老歌手熟練地唱出假音/保證明天發生的事/今天不會再一次發生」,這是歌者得以在舞台上歌唱的原因。我們面相過去時,卻不斷的流失這些歷史、這些時代,但似乎人們已不再真正關心這些歷史、這些過去的苦痛,因此詩寫:「解嚴二十年後/好像誰也聽不見誰/只管自己大聲說話/或許這不值得懷念」。詩最後末幾句寫道,詩中敘事者在一九八七當時正值青春,而現在看來則恍如隔世。
「總得有人活下去,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才有人傳頌這些歌謠、這些象徵自由的話語。因你我所擁有的一切,那些感覺不到如空氣般的自由,在當時是如此的奢侈與珍貴。因此,我們必須抵抗遺忘、必須記住,每當我們不斷想起這些歷史時,告訴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再也不走回頭路。
「致自由」
也致高雄與香港這兩座港都。
參考資料: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E5%AE%8C%E6%95%B4%E5%9B%9E%E9%A1%A7%EF%BC%8C%E8%87%BA%E7%81%A3%E7%A6%81%E6%AD%8C%E5%8F%B2/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1&id=A12-00072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19.html
#凌性傑 #光榮碼頭 #禁歌 #自由 #高雄 #香港
雨夜花禁歌原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海詩選
──去看海 / 一直看 / 看到眼瞎
1/ 本月選詩的標準:
意象,在文學裡面幾乎就是陽光空氣一樣,自然出現、供給養分、最後有讀者摘取。而「太陽」、「群山」、「大海」,除了可以乘載人類心中某種突破而出的憂傷,抑或是那些美景裡面,也有著人性的一面。或許,自然從未跟我們說過什麼,我們未能找到異星人。
因此,我們回歸詩。
在大海這樣常見的主題裡面,不管是張雨生《大海》裡面:「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大開大闔的情感展現,抑或是大海作為生物棲息之地,養活了玄武岩火山之島,如蔡宛璇《潮汐》〈小島〉(節錄)中,海是真切的存活著:
而風自海上來
帶來魚的鱗片候鳥羽毛
生活的味道
一朵朵微笑
如浪潮
野菊花說這是屬於我的
我的小島
接下來的10月裡面,海詩選將會以四個大主題,羅列出各式各樣包含「海」這個常見意象的作品,並嘗試以比較特殊的角度,切出另一種讀詩的方法。
2/ 導聆
我們嘗試將有關「海」意象的作品,給予不同的創作上、閱讀上的意義。從李敏勇的《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雙重構造的精神史》提到,在解嚴之前,海的意象甚少被使用,原因也在於海禁,海做為一個錮禁島嶼的邊界,更成為某個自由的象徵。
因此,我們延伸出「海洋的國族想像」這個主題。從凌性傑〈光榮碼頭聽禁歌〉,更可以知道海與民族之間的關係。
接著,「海」在詩裡面出現,真的是寫海嗎?抑或是海在詩裡面,往往更為我們展開了另一種視角(像是特別有一周寫海與死亡),而放掉海的寫實性呢?另一個全然相反的主題則是,作為海洋詩選,那些有海洋生物、生命,將他們重新寫入陳少〈海面之下〉的「大王酸漿魷」呢?
儘管我們未能真正引導讀者解開這些問題(真的有解嗎?)
但我們更樂意成為這些視角的提供者,讓大家「去看海 / 一直看 / 看到眼瞎」(蔡宛璇 〈失 ______ 明〉)
3/ 未竟之憾
儘管未能將所有作品、作者羅列出來,但其足夠優秀的內容,絕對值得在這裡提到。如廖鴻基溫柔的將大海化為母親,並持續努力將海洋溫柔、多變的容貌展現出來。也有湯舒雯〈守夜〉這種,融合我們分類的主題,同時呈現海的容貌、生物、以及政治意義:
可是今夜,
蚵仔不該靜閉
溼地不能乾等
當白色的海豚成群結隊
趨光而來
或許我們只是
一種 比較會許願的魚。
齊聚時,鱗片堅定
擦過四壁。
在最深,最黑的
海底隧道裡:
白海豚不會轉彎;
我們就不會轉彎
以及上面提到之蔡宛璇,以及吳晟《溼地.石化.島嶼想像》、陳育虹《其實,海》、嚴忠政〈海的選擇和遺忘〉、吳懷晨《浪人之歌》、吳岱穎《冬之光》、洪書勤《廢墟漫步指南》、顏艾琳〈海之中〉、覃子豪《海洋詩抄》、鄭愁予等──皆是佳作,值得讀者們發掘!
最後,也感謝參與海洋詩選討論的四位責編,以及三進、石頭、崇德提供資料!
主編 泓名
雨夜花禁歌原因 在 達明一派 Tat Ming Pair Facebook 八卦
回應時代 不止政治 達明一派2017的1984
【明報專訊】相隔超過十個年頭,達明一派終於再籌備新專輯,率先派台的新歌,也是舊歌——《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第四度譜上新詞,以另一堆人名拼貼今日香港。一九九○年唱「鄧小平」和「吾爾開希」,達明直到二○一三年還能回內地開演唱會,今年卻在香港開騷也碰釘,找不到贊助,原因「你懂的」。老大哥似乎愈盯愈緊,無怪乎達明一派構思演唱會和新專輯,也從小說《一九八四》取得一些靈感。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忠奸》一九九○年「無大無細超」、二○○四年「有潮有唔潮」、二○一二年「你chok定唔chok」三個版本,第一句都是「鄧小平」,二○一七版「係人定係鬼」改了一粒字,變為「習小平」,恐怕已符合內地禁歌資格。內地音樂網站近日的下架名單中,黃耀明、何韻詩當然中選,不過達明一派不在列。二○一三年達明曾合體在廣州開「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原先在香港開的演唱會中充滿政治元素,到廣州雖有改動,二人稱「可以接受」,但有朋友仍驚訝演唱會辦得成。
黃耀明當時回應說應該開心才對,因為這代表國家開放起來了,「誰料只是開放一陣間」,「本來是件好事,如果內地能容納我們繼續唱這些歌,對內地歌迷或樂壇有好處,代表它可以容納不同聲音。我們過去有到內地演出,大部分可以講可以唱,便以為這個地方有希望,原來不是,它要讓你消失就消失」。
達明一派生命線貼合香港脈搏
今次演唱會沒有贊助,主辦的環球唱片公司也不感意外,因有同樣高調支持雨傘運動的歌手何韻詩被化妝護膚品牌Lancome取消音樂會的先例,達明一派的遭遇亦讓人聯想到與黃耀明多番表明政治立場有關,他說情况令人憂慮和可悲:「很多人喜歡說你們是唱歌的、做演藝的,學咩人講政治吖,我覺得這樣說很ridiculous(荒謬),我們無論做什麼行業,來自什麼背景,也是香港的公民,有權表達對政府或社會的意見,不應因為表達意見就受國家機器的懲罰,這是非常不文明的做法,但這正在發生。由何韻詩到我,牽連到達明一派,如果不想這城市壞下去,大家要繼續撐自己認為值得撐的價值觀,要不然香港就成為人人不敢開聲的地方。」
回望達明一派不同時期的歌,種種愛戀關係也是中港的糾纏結合。八十年代香港人帶點癡情,問「你還愛我嗎?」像個暗戀者忐忑猜疑,怕今夜星光燦爛只是眼前風光,回歸過了幾年,又覺同牀異夢,今時今日,黃耀明形容:「無論是香港或整個世界,也愈來愈似《一九八四》書中的世界。」這部小說就如達明一派的歌,在過去預言未來,也給達明靈感,黃耀明說,三月演唱會的一些演出及新歌會和小說有關係。
達明一派的生命線與香港的脈搏貼合,一九八六年出道於《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的大時代;八九民運後的一九九○年,他們推出《神經》大碟,《天問》、《十個救火的少年》被視為呼應六四的作品,組合在此時走到頂峰,不久後解散;直到回歸前的一九九六年,再合體出碟開演唱會,九年後的二○○五年,董建華腳痛,特首首次換人,達明出碟The Party開派對。
到了二○一二年梁振英上場,社會氣氛開始大變,反國教運動熾熱,達明一派邀學民思潮在演唱會上合唱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黃之鋒在台上帶領台下樂迷大喊「梁振英,撤回﹗」表演瞬間置換成集會,大熒幕的影像以毛澤東頭像等各種政治符號衝擊觀眾。
之後幾年間,馬路被佔過,二○一七年特首選舉又來了,達明一派三十一周年派對會有更多政治元素嗎?
黃耀明連說幾遍「達明一派不只是政治」,「這幾年社會很政治化,就算我們講社會、政治,也希望用不同的方法去講,不想讓大家有審美疲勞,希望是一個可多面去看達明一派的音樂會,不止政治,它只是其中一部分」。他說達明不會粉飾太平,「二○一二年個騷有很多政治、社會的元素,因為我們看到香港將會這樣,香港開始進入一個政治化的社會,我們的演出和音樂也是回應社會。而在這五年間(香港社會)更政治化,是極端政治化,我們唯有繼續回應社會,但不會因此就給大家一個很政治的演出,我反而覺得大家這幾年不斷講,會否很疲倦?」
「這張唱片是讓我們過癮」
這一次達明沒有隔很久再走在一起,但推出新專輯卻睽違了又一個十年,其間兩人走各自的音樂路,樂迷自然想像新歌如何「火花四濺」。談到新碟,劉以達主動多說兩句,「我們一起做新碟的時候,有些東西大家已compromise了,創作格式依然是明哥較注重歌詞,我依然睇住音樂嗰邊」,曲詞仍未完成,他說歌曲創作上「其實很隨意,想到什麼就是什麼,但會有很多結他」,黃耀明補充沒有刻意放進電子元素:「也不是說一定有很多電子,反而寫了很多安靜、有結他的歌。」詞人周耀輝、林夕等依舊是新碟班底,黃耀明說:「我們不會只是要和以前不同,或特別去創新什麼,這不是過了三十一年的達明一派要做,不是要證明我們怎樣創新,這張唱片是讓我們過癮,做了三十幾年朋友,好久沒一起做唱片,做一張唱片來紀念我們三十多年的友誼,多於證明我們有多前衛、多石破天驚,但一定很盡力去做,所以不趕在演唱會之前推出。」
他們還一起到倫敦、柏林尋自己音樂的根。在柏林,達明去訪David Bowie七十年代灌錄專輯Low及Heroes的Hansa Studio,劉以達說像「發緊夢」,他們評價這位巨星時,忽然似兩個少年,剛發現美好新世界,尚未懂得用太多複雜語言來描述,劉以達說「好有型」、「他是火星人」,黃耀明頻說「好勁」、「好勁」,然後也解釋,「好多人覺得死很悲傷,David Bowie卻拿出他有史以來最有野心的作品,在死時發表,好勁」。
去年快將結束時,facebook上已經充斥咒罵二○一六的帖文,人人說受夠這一年巨星一顆顆殞落,太沉痛,哀悼的是偉人,更是自己從他們身上得到的美好,他們走了,彷彿good old days也消失得無蹤無影。黃耀明卻說:「不需要嘆息這些人走了,無疑這是一個時代完結,但新的時代也正來臨,今日的新人是明日的偶像,不需要感嘆從前的偶像、英雄離去,當然是要向他們致敬。」
劉以達輕輕搭一句:「會有接班的人。」他說香港這幾年湧現不少獨立音樂人,「不知道有沒有可能入到主流,可能他們也不care。現在已不知道什麼是主流」。黃耀明接着說,「分主流非主流在這個世代沒意思」,「internet那麼大,將一首歌放上網,識用社交媒體,可以reach到好多人」。達明一派訪問前,剛在facebook直播,宣傳演唱會賣票的日子。
他們亦請十多個音樂單位重新演繹作品推出《達明一代》專輯,看看名單,觸執毛、假音人、雞蛋蒸肉餅、my little airport……最壞的時代,又看似是最好的時代。黃耀明看得開:「不要只緬懷香港光輝的年代、我們光輝的年代,所以請新一代的人來玩。」
「請新一代的人來玩」
有人當達明一派是本土文化icon,又有人當是懷舊,劉以達亦沒有很在意:「由佢哋點睇。」黃耀明就說:「香港只有很短的歷史和很淺的文化,有人把我們當作本土文化一部分,我當然開心。被看作懷舊也不會不開心,如果有人覺得我們只屬於八十年代,那我們真的來自那個年代,也很驕傲,但不希望只困在八十年代,我們在意的是每次出來可給大家什麼。」
那麼達明一派在這個時代佔個什麼位置?劉以達面有難色:「自己話自己啊?」什麼問題都能答出一番道理的黃耀明亦頓了好一會:「諗下先吓……我們不經常想達明一派在什麼位置,這太過自戀,留待歷史去說,我們只知道未來要怎麼做,深信音樂要記錄時代,將創作提到更高標準,這是一路以來都在做的。」
「希望大家都會回應時代,但大多數人都逃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黃耀明透露,與林夕在談寫一首關於同性婚姻的歌:「台灣在說同性婚姻,我們由《禁色》已開始討論,和林夕傾首歌,在想什麼是一個結婚的理由?為什麼有些人可結有些人不可結,有人想有人不想。」
「願某地方/不需將愛傷害/抹殺內心的色彩
願某日子/不需苦痛忍耐/將禁色盡染在夢魂外」
我想起黃耀明常說《禁色》並不止說同性戀,也說自由受禁制,兜兜轉轉,這首歌從八十年代到今天,對香港人來說仍然「啱聽」,甚至更加「啱聽」,實在不知算好還是算壞,他苦笑,說歷史在循環。
文:曾曉玲
圖:蘇智鑫、資料圖片
編輯:蔡曉彤
culture@mingpao.com
雨夜花禁歌原因 在 [新聞] 歷史上真的有方芮欣? 《返校》4大真實對比- 看板movie 的八卦
歷史上真的有「方芮欣」?
《返校》4 大「劇情、真實事件」對比大解析,看完讓妳更了解電影!
https://tinyurl.com/y4en3l7t
在 2017 年掀起了一陣轟動的國產遊戲《返校》,從改編電影計畫曝光到現在,時隔了兩
年時間,終於在今年正式上線,並且請來《你的孩子》王淨、新生代男星曾敬驊與傅孟柏
主演。由於電玩《返校》以台灣的戒嚴時期作為背景,人人都在探查「抓耙子」是誰,大
受歡迎的遊戲在今年翻拍維真人電影上映,也因此吸引了無數人期待,電影有沒有可能神
還原電玩呢?大家又會在電影裡看到哪些取自歷史的劇情呢?趁著電影還未上映之際,編
輯就帶著大家來回顧曾出現在電玩《返校》裡的真實事件,讓我們在看電影時更有感!
「白色恐怖」現實案例1 > 成立讀書會 曾錦堂
如果妳已經玩過遊戲了,便會了解以戒嚴時期為背景的《返校》,在當時在政府嚴禁人民
與外界接觸的情況下,因此無法讀報、聽取收音機,就連世界的經典讀物也被列為禁書,
好比《小酒店》、《阿Q正傳》,就連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也遭禁,也因此當《返校》
方芮欣向教官舉報殷老師散播禁書後,殷老師、張明輝以及讀書會的學生們立刻被捕入獄
、處刑,而其實在歷史上也真有其事。
在民國 39 年時,20 歲的台南工學院學生曾錦堂,在 228 事件爆發後因為對政府失望,
跟隨著一名中國籍老師閱讀左派讀物,接著因為兩人的合照而在民國 40 年被捕入獄,據
傳年僅 20 歲的曾錦堂是名相當有才華的年輕人,不僅外語能力強,會唱會寫,音樂能力
優異,在獄中碰上了受刑人遭槍決時,甚至會輕輕哼著安眠曲,藉此安定大家的心神,然
而擁有如此強大心智的曾錦堂,雖然曾在家書中寫下:「政府對兒這無知的青年學生採取
非常寬大的措施,決不會處予什麼重的刑罰」,他卻仍在民國 40 年被處決。
「白色恐怖」現實案例2 > 被舉報入獄 施水環
隨著《返校》的劇情演變,大家這才發現方芮欣之所以會在校園裡徘徊,全是因爲在她的
家中發生變故,學校因此請來美術老師張明輝作為方芮欣的輔導老師,沒想到兩人卻因此
擦出了火花,然而看不過漂亮的殷老師與張明輝越走越近,方芮欣因此向教官舉發殷老師
開設讀書會、閱讀禁書,致使參與讀書會的成員全全被捕,近乎難逃一死,《返校》不僅
是讓大家重回戒嚴時期,更讓玩家知曉在身邊的每個親人、朋友,都有可能是「抓耙子」
。
而這件事也發生在民國 45 年,出生在台南的施水環,由於年輕貌美而擁有不少追求者,
但是卻被與她同在郵局上班的同事丁窈窕警告,認定對方並非好對象,氣急的追求者因此
向政府誣告,舉發兩人為匪諜,使得施水環以及身懷六甲的丁窈窕被捕入獄,而後者也在
獄中產下一女,更因為每日都有人遭槍決,丁窈窕的小女兒自幼便了解「處刑」二字的意
義。然而受冤的兩人並未等到自由的到來,反而在牢獄中待了 3 年後就無辜遭處。
「白色恐怖」現實案例3 > 澎湖七一三事件
相信大家都聽過連坐罰,在遊戲《返校》裡,張明輝與殷老師成立讀書會,並冒著風險帶
領著數名學閱讀禁書,在方芮欣舉發後,讀書會的老師、學生們近 8 名成員全數被捕,
並處刑,遭到牽連而受刑的事件,其實在戒嚴時期並不少,好比在 1949 年隨著國軍來台
的山東師生們,在當時為了持續就學因而跟著國軍來到台灣,然而原先以「半學半訓」的
合約提供升學環境,卻在國軍與師生們的糧食、生計以及禁書風波談不攏的緣故,因此造
成了約定破裂,這群山東師生因此暴動、遭到軍方射殺,其中不僅校長張敏之遭槍決,不
少男學生更被鞭刑、掌嘴以及水刑等;女學生則被迫脫光衣服、躺在礁石上任太陽曝曬,
或者被綁上麻袋拋入海中,殘忍的對待使人難以直視這段歷史。
「白色恐怖」現實案例4 > 〈雨夜花〉代表含義
電玩《返校》出現了〈雨夜花〉、〈望春風〉、〈四季紅〉以及〈月夜愁〉4 首曲子,也
許不少人自幼就曾聽過父母哼著唱著,因此不以為意,但妳知道上述提到的 4 首曲子,
在戒嚴時期都為禁歌嗎?由日本籍、在台灣長大的鄧雨賢所創作,這些琅琅上口的曲子從
1933 年陸續誕生,雖然廣為人民所喜愛,鄧雨賢創作的多首歌曲卻在台灣進入戒嚴時期
後,也正式被列為禁歌,而原因無他,全是因為鄧雨賢的日本人國籍,以及詞曲句句暗示
著戒嚴前的台灣美好時光,然而〈雨夜花〉紅遍了大街小巷,幾乎人人都可以哼上一段,
政府到了後期也選擇將〈雨夜花〉的歌詞大改,以倡導軍事文化及政府的詞,藉此提高人
民的凝聚力。
不知道在看完上面的歷史以及遊戲對比後,大家有沒有更了解《返校》這部作品呢?由於
電玩《返校》原先就是以白色恐怖為背景,因此改編自遊戲的電影,自然可看見不少歷史
事件的縮影,只待著粉絲在觀影當下,也可了解在電影《返校》想傳遞的意涵!所以如果
妳十分期待電影版本,那麼先將此篇拜讀過一遍,才可以更了解《返校》背後所暗藏的彩
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68972563.A.D88.html
※ 編輯: tecofilmlove (220.133.81.203 臺灣), 09/20/2019 17:52: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