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 你是否覺得台北的空氣變糟了?曾經被認為空氣是甜的,而且能量可能在亞洲是少見最好的陽明山竹子湖,今年的春天突然吹了好幾波東北季風,而這些西南季風都吹來了不只是霧霾,甚至可怕的煙灰,什麼原因?我們特別訪問了文化大學大氣系教授,很大的一項原因,除了天候因素之外,包括了林口發電廠,我們記者做了實地調查,發電廠只會降低25%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對於霧霾與其他煤電廠相較並沒有減少,基本上是跟所有的煤炭發電廠,PM2.5最終導致了我們始終看到空氣裡揮不去的一片的灰霧,如果竹子湖尚且如此,你可以想像住在台北盆地的人,住在林口附近的一路下來,從新莊 五股 八里所有住民,他們所呼吸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空氣。請看我們的記者陸惠玲的調查報告 】
5月份開始,台北陽明山是夢幻的粉色系,藍紫 粉紅 嫩白 五彩的繡球花,點綴在青山綠地之間
烈日下,戴著斗笠的是花農陳永如,土生土長的當地人,23年前他在竹子湖開闢了上千坪的農莊,種植花卉,原本外界只知道,來陽明山可以採海芋,這幾年大力推廣下, 5到7月的繡球花季成為另一「嬌」點,陳永如對經營花卉農場很有心得,但今年,他遇到一個難題
「我是從84年開始經營,大概從前3 5年氣候還算滿穩定的,這10年8年左右,尤其今年,很特別的就是5月初而已,天氣就非常的熱」
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就是這樣,5月初,繡球花應該正是盛開時節,但花園裡,不少繡球花的花蕊竟然出現焦黃的情況,他花了30萬添購灑水設備,要與35度以上的高溫,來場搶救繡球花大作戰,花是救得了,但空氣好壞卻難預防
「我們在山上活了這麼幾十年,就感覺上空氣一直是很新鮮,能見度也一直很好,但我們看現在正常的話,好天氣它這個亮度是不一樣的,不會像這樣有點黑黑濛濛的,那我們希望主政的大有為政府,不要再搞這些燒煤燒炭的做發電」
陳永如說,植物對環境的敏感度,比人類高很多,有問題,花先知
「海芋最明顯,因為它的花是白色的,在花朵苞片的部份,下過雨之後那個髒雨,都會卡點滴狀的灰塵,或黑色的煤煙之類的東西,花朵都髒髒的,採起來還要清洗過」
90年後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過去大多在2至4月,但現在時間好像又拉長了一點,花農認為,冬春交際,吹東北季風,應該是基隆協和電廠的煤灰吹到這裡,而5月 西南風多,會不會是林口發電廠來的,不知道,萬一又要建深澳電廠,空汙問題,真叫人頭痛,仔細想想,近幾年,台北的天空,經常性的像是蒙上了一層薄紗
草山行館1920年代興建,曾經接待當時的日本裕仁皇太子,民國38年,先總統蔣中正來台,走訪陽明山,居高臨下,視線一路延伸,俯瞰台北盆地,關渡平原,觀音山,以及基隆河,淡水河交會處,被眼前美景所吸引,於是將草山行館選為,最初落腳的官邸,原本長廊內側的書房,現在改裝為餐廳,在這兒工作的員工很幸福
「這裡視野好的時候,簡直是美到不行,你可以看到非常後面,可以看到後面山嵐的漸層,尤其是在9月至10月的時候,我們的夕陽會落在正中間」
聽員工形容的很起勁,但眼前所見的最佳視野,卻只有朦朧的美感,遙想當年,留下無限的想像,然而台北的天空,怎麼了呢
每天上午7 8點左右的上班尖峰時間,新北市通往台北市的台北橋,機車瀑布傾瀉而下,交通運輸所產生的廢氣,是影響能見度的原因之一
走一趟竹子湖氣象站,駐站人員每三個小時,要觀測一次台北盆地的能見度
「大部分都是像這樣,有點看得到,但不是很清楚,大部分都是這樣子,下過雨就會比較清淅」
另外是溫度上升,下雨變少,從中研院研究資料的統計,近30年台北春夏秋冬降雨天數看來,春天和冬天最為明顯
「我們的雨量沒有太大變化,可是我們下雨的日數,跟我們的濕度都在下降,那意思就是說,我們對於進來的空氣,清除的能力是在下降,這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是風速,風速很大,很快就可以把它清掉,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台北或者是都會型的都市發展,都會使風速越來越低」
大自然擴散空汙的能力,沒有過去的好,人類汙染源的控制,又沒有很好的改善,過去這樣的天空狀況,我們會以為是雲 是霧,近幾年,人們對於細懸浮微粒PM2.5的關注度增加,了解也更多
「這種細懸浮微粒實際上來講,它裡面更小的粒子,會跟光線的散射有關係,所以它會讓你感覺你看得更模糊」
林口發電廠「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分別在2016年10月以及2017年3月運轉,煤的成分除碳、氮、硫等就是重金屬 ,雜質無法避免,沒有乾淨的煤,從地圖方位來看,如果是吹西北風或西南風,細懸浮微粒,還是有可能隨著風向,吹至台北盆地
「如果一個機組的排放總量很大,那兩個加起來更大,那也就是說,你的總量是增加的,對於大台北地區,空氣品質都是不利的一個因素」
沒看到黑煙,不代表沒有汙染,帶點曚曨的天空,隱藏著是看不到的危機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opaau土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見這些大樹,就忍不住想去擁抱。」面對眼前樹幹達兩三米粗的大樟樹,Angie開心地張開雙手抱了一下。「大樹可以在香港生存下去是很難得的。」 這天來到距離馬料水碼頭90分鐘船程的荔枝窩,爬山途經的遊人如鯽。然而,頭戴草帽、身穿水靴的Angie卻遠離人潮,漸行漸遠。 她於田園中、溪澗旁遊走,時而筆錄,...
難 除的 雜 草 在 蠢羊與奇怪生物 Facebook 八卦
上述的所有機構審訊過程中,自解放軍逮捕那一刻,都一直有錄影機拍攝我,連如廁也跟著。
整體過程我把自己塑造成熱愛祖國青,歌頌兩岸統一、一國兩制、一個中國、服從黨的指揮、只有一位最高領導習主席,然後講話自然不做作,口條順暢、態度心情正向且開心,但其實我怕死了!!!我很怕被消失...
還不斷用非常訓斥的口吻罵著[我持有是台灣地區私自護照、私自身分證、私有人民政府,是不是打算叛國搞獨立追隨叛亂分子首領蔡英文。]
至於他們還有拿哪些資訊跟問題?我大概說明一下有哪些,因為資訊問題量太大,我無法記得全部。
社群平台:LINE、微信、臉書、IG、推特、GOOGLE、奇摩、所有電子信箱,所有帳密都被拿走。
所有銀行帳戶及歷年存款金額紀錄。
所有工作過的公司背景及地點、收入、生活花費。
近年跟我聊天平台上有互動的人,一生跟我比較要好的朋友鄰居同學老師。
手機內所有儲存的電話號碼,以及當兵所存的所有長官電話。
一年兵役所有位置資訊及內容。
好朋友伴侶親屬的收入、工作、生日、地址、身分、姓名、電話、聯繫方式。
健保勞保國民年金退休金資料、民生政府機構單位有哪些。
年輕人常用平台社團資訊,例如PPT、Dcard、臉書社團。
飲食文化、進口商品本土商品消費文化。
政治黨派民調等等資訊。
學校結構教育機構、交通建設。
不斷使用單眼相機拍照記錄我GOOGLE MAP所戳記的地點跟備註,還有顯示衛星雲圖查看台灣各地建築物。
★新增重要聲明★
https://www.facebook.com/AlllenCao/posts/3247886001920142
【如果你是我朋友,應該要來閱讀,如果你是台灣人,更應該花個五分鐘來思考這段「經歷」。 】
每逢選舉將至,可見各方角逐演出的丑戲,從圖博>新疆>香港,「反送中」社運延燒半年,仍然有人選擇忽略,甚至無邏輯式遮住自我感官。
有人說是假消息抹黑,若僅一則消息,如果說是假的,那我也不可否認。
從過去到現在案例來看,為何各大國際傳媒頻繁報導「圖博藏人自焚絕食至死、新疆教育營集中營鎮壓、香港黑警馬腳破綻百出」,換個角度想想,台灣、香港都有過社會運動,兩者人口相差三倍之多,為何香港社運的自殺個數會這麼高?有人認為這是香港人憤慨自殺嗎?難道許多人都覺得電影情節是不可能在現實中上演的?
是的,在我親身經歷前,也認為這些情節只會在電影中...
我是名台灣客閩青年,科大畢業服役一年,生性樂觀喜愛挑戰,壯遊中印之旅、縱貫中南半島,無關心任何政治與其立場為白色,家中更沒有任何企業政治背景,簡單說就是一名純白素人,自認為是中國深度旅遊玩家,去過的小鄉村、貼近過的庶民生活,比大多數的台灣人還要多。
猶記得前陣子鬧得沸騰事件「台灣青年赴中旅遊,在旅社因亮出彩虹旗、國旗,被人舉報,結果僅公安做筆錄並盤查行李後了事。」
五月,我挑戰台灣首位用自行車野營方式「單人單騎橫貫蒙古國」,
事情發生在5/31下午,騎行在內蒙自治區路上,目標前往口岸過境至蒙古國,半途在草原上休息之際,中共解放軍駛著汗馬車直馳我來,上頭坐著兩名軍官及士官武裝攜帶槍械,並第一時間沒收證件及手機後,將我與所有裝備押上汗馬車前往軍營。(我有看到軍營單位是3XX旅12營)
我被扣押在軍營前的室外廣場,身邊包圍許多士兵及軍官戒備著,將我衣物及所有裝備拆散,攤平擺放在地面上(如台灣流行的開箱圖同樣擺放方式),當時天氣驟降近零度,我冷到顫抖,邊接受他們高精度偵訊檢查,從一開始就沒收兩部手機、SD記憶卡、護照證件台胞證,強制我提供所有平台帳戶密碼、通訊資料、所有照片,進行資訊徹查,還得像犯人一樣拿著牌子左右兩邊站著軍官士兵捏住我雙手進行拍攝,也要我用手指著護照及台灣身分證上的中華民國國旗進行拍照,再來就是錄影自白跟一問一答,其他更細的偵查內容及可怕的問題,下面敘述中一一提及。
上述及接下來審訊過程中,都會有人扮白臉跟黑臉,時不時用朋友的口吻與我聊天,即使不會抽菸也要遞菸到我那禁錮雙手中被迫而抽,這過程面對我的軍官要一直帶話給軍營中最大的上級,猜測是「營長」,好讓營長下下一步指令(我不能看見軍營大官跟內部建築就是),一直審查到天黑
(內蒙當時天黑是晚上九點半),就把我與裝備重新扣押上車,移轉到「公安局」,軍官遞出一份「犯人轉交」文件要我跟公安局長簽名,簽完後解放軍審查階段完事,將由公安局接手。
公安局接手後,局長頻用威脅的話語:「關死你、坐牢坐死你、搞死你、你死定了、保證讓你回不去」,不斷刺激我。
而公安局使用與解放軍相同偵查方式,同樣問題內容再次審訊,並要我寫上白紙黑字自白書,調查我從幾年哪家醫院出生,幼時待過的地區、讀過的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補習班,各年級老師是誰,位置地點名稱年份都要交代清楚,裝備同樣被拆解細查,我還在細語中聽到他們談話提到「這件事已經上報到中央,可大條了。」
直到深夜,來了數名武裝特警跟一位金屬邊眼鏡平頭穿大衣的高官,局長馬上接待,而局長奉承的嘴臉馬上上來,對我說話的口氣也變很好,緊接著高官向我說明:「因為你身分特殊,所以將你拘捕,為了國家安全必須偵訊你,現在必須跟我走。」,我與行李都被押上了車,前後左右皆有武裝特警押著,行駛數小時前往城市中的警察大隊所在處,直到早上有一度歸還我手機,並威脅著不能對外聯繫及刪除檔案,他們很快就會得知,我回答他們:「正常程序,審查小事有甚麼好對外說的?」,他們才放心些,手機充飽100%電後繳還他們,便對我做了一整天的審查,我被關押在電影情節中才會出現的正方形小房間,六面牆單一顏色,中間一張如嬰兒椅的椅子,將我手腳扣在椅子上,正向面對一張電腦偵訊台,上頭有許多儀器鏡頭,那幾位偵訊官背後還有束強光打著我的臉。
過程曾因為質疑我說謊,拿出手機資料佐證,我看見手機電量僅剩24%,但當時手機自充飽100%後才過一小時左右,為何就瞬間掉電這麼兇?何況我手機是新買幾個月的旗艦機,到底對手機做了些甚麼....?
最後警察大隊偵訊完之後,中央政府人員派人趕到我所在的偵訊位置(猜測從北京趕來的,因為離北京近),警察大隊那些高官看到中央人員,自動讓位轉由中央接手偵訊,同樣以解放軍、公安局、警察大隊相同問題偵訊一遍,且更加細膩可怕。
中央人員為兩位年輕人穿襯衫,一高胖戴黑框眼鏡頭髮長,一瘦矮皮膚偏黑刺蝟頭,他們會用問一件嚴肅可怕的機密問題,再用大量不相關的圖影聲光刺激、大量不相關問題來塘塞我,好讓我忘卻或是心房攻破。
甚至中共認為我是台灣間諜,不斷逼問我「暱稱暗號、單位代號、代號單位?」又接著逼問我「在台被抓的大陸間諜被關押在哪裡?地點位置?機構名稱?單位代號多少?」不論我怎麼回答他們就是不相信,起初還解讀我是很資深的特務,僵持問題時間太長,一直都有他們要的答案,加上多方確認我的背景資訊,最後以簽屬「大量文件」後釋放我,而這些文件概要是要我承認這些偵訊「內容屬真」、「自願偵訊」、「違反國家安全法」、「本人身分確認」
(我是否為人大代表、種族、是否使用正確普通話偵訊、黨派、是否意願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等雜項文件)
上述的所有機構審訊過程中,自解放軍逮捕那一刻,都一直有錄影機拍攝我,連如廁也跟著。
整體過程我把自己塑造成熱愛祖國青,歌頌兩岸統一、一國兩制、一個中國、服從黨的指揮、只有一位最高領導習主席,然後講話自然不做作,口條順暢、態度心情正向且開心,但其實我怕死了!!!我很怕被消失...
還不斷用非常訓斥的口吻罵著[我持有是台灣地區私自護照、私自身分證、私有人民政府,是不是打算叛國搞獨立追隨叛亂分子首領蔡英文。]
至於他們還有拿哪些資訊跟問題?我大概說明一下有哪些,因為資訊問題量太大,我無法記得全部。
社群平台:LINE、微信、臉書、IG、推特、GOOGLE、奇摩、所有電子信箱,所有帳密都被拿走。
所有銀行帳戶及歷年存款金額紀錄。
所有工作過的公司背景及地點、收入、生活花費。
近年跟我聊天平台上有互動的人,一生跟我比較要好的朋友鄰居同學老師。
手機內所有儲存的電話號碼,以及當兵所存的所有長官電話。
一年兵役所有位置資訊及內容。
好朋友伴侶親屬的收入、工作、生日、地址、身分、姓名、電話、聯繫方式。
健保勞保國民年金退休金資料、民生政府機構單位有哪些。
年輕人常用平台社團資訊,例如PTT、Dcard、臉書社團。
飲食文化、進口商品本土商品消費文化。
政治黨派民調等等資訊。
學校結構教育機構、交通建設。
不斷使用單眼相機拍照記錄我GOOGLE MAP所戳記的地點跟備註,還有顯示衛星雲圖查看台灣各地建築物。
在我完成單人單騎蒙古國橫穿後進入新疆,因為身分在案,同樣備受相同偵訊方式仔細檢查一遍,然後不讓我在新疆多做逗留騎行,迅速返台。
許多私下跟我聊過的朋友有聽過更多更細的敘述,這過程我沒有照片也不可能拍下照片,但我絕對能清楚敘述每個人長相特徵及環境裝潢周遭。
我對友情是凌駕於政治、宗教、貴賤之上,如果看完這則經歷而對我產生激動負面版印,那就代表你打破了這段友情。
我沒有要別人選擇哪種立場是正確還是錯誤的,我們身在民主、自由且有文化的國家,尊重任何選擇。
所有人從出生都沒有選擇權,注定要被引導該如何做,但所有人都在為選擇做出努力,爭取自己的選擇權,台灣加油。
#我本名曹耀文
#一九九一一零二三
#生性樂觀不自殺
#我這輩子不會再去中國
#單人單騎橫貫蒙古
!!!重要補充聲明!!!!(三立新聞已修正撤下報告)
【說明澄清各項「惡意扭曲造謠」的留言及斷章取義不正確的報導】
1.我的壯遊經歷分享屬於個案,從頭到尾都沒提及台灣人去「一定出事」諸此之類說法。
2.文章照片的國旗,地點位於外蒙古,文章內完全沒提及我在中國掛國旗。
3.文章中提到我是有經驗的「中國深度旅遊玩家」,一定知道甚麼禁忌不該拍照不該前往。
4.【三立新聞】不實報導且標題聳動,記者扭曲我的本文,同時且也有向我提問,扭曲我的回答、扭曲事情真相。
5.我在中國旅行沒有掛國旗沒有亂拍照,被刪除的照片只是餐廳以及路途上幫助我的人...等相關照片。
6.我擁有合法有效紙本台胞證,擁有「蒙古簽證」。
7.內蒙古有數個出境口岸前往蒙古國,我是從「新巴爾虎西旗」到「阿日哈沙特口岸」鎮被逮捕。
8.本文中提到中央人員(猜測來自北京),我還特別括弧是猜測並不是確定陳述。
9.我去中國數次,也很好奇為何我這次被抓?所以不要再自我膨脹說自己去了中國為何沒被抓!!!倖存者偏差
10【三立新聞】採訪以及與記者電訪都有提到我有在中國掛中華民國國旗,屬於不實報導。
11.【三立新聞】電視新聞影片撥放我在中國掛國旗屬於不實,所有掛國旗照片為蒙古國。
12.我不是軍事專家,也不是愛好者,矮矮寬寬的車,我就覺得像「悍馬」。
13.我從「呼倫貝爾市」出發,橫穿蒙古國到中國新疆。
14.我沒闖軍事基地,也沒有私自跨越邊界。
15.新聞報導前,我有傳文字檔及電訪語音檔給【三立新聞】,皆說明我並沒有在中國掛國旗。
16.報導出來後,有請【三立新聞】立刻修正,我並沒有在中國掛國旗。
17.我不會出席並拒絕第四台談話性節目,第四台政論節目。
18.文章中我有說明最後中國確認我為熱愛自行車合法旅遊青年。
19.路線為「高德地圖」及「百度地圖」導航,並無基地禁區之說。
20.本文有提到5/31事情發生,那時候尚未成功挑戰蒙古國橫穿,我不可能因為此插曲中斷我的挑戰。
21.挑戰完成回台時間為七月底,且需要整理照片、車損、裝備、遊記....等
22.我這次個人旅遊經歷分享在八月、九月、十月,上述時間發佈都一樣敏感。
23.我在中國騎行沒有安裝VPN也沒有翻牆。
24.我在蒙古國不用翻牆,但我也不敢寫出此經歷,因「終點落在中國新疆」。
25.正確報導、文筆皆正確表達我想法為「自由時報」此篇報導。
26.請多數人學習【蒙古國(外蒙古)】、【中國內蒙】地理位置以及國家別。
27.沒有任何立場對與錯,我們是民主國家,都該尊重任何選擇與人權。
28.【【【最後中國釋放我在新巴爾虎西旗,讓我繼續往阿日哈沙特口岸騎行,釋放後又在讓我騎同個地點,請問我這樣子是騎在禁區嗎???】】】
難 除的 雜 草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八卦
「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難 除的 雜 草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評價
「看見這些大樹,就忍不住想去擁抱。」面對眼前樹幹達兩三米粗的大樟樹,Angie開心地張開雙手抱了一下。「大樹可以在香港生存下去是很難得的。」
這天來到距離馬料水碼頭90分鐘船程的荔枝窩,爬山途經的遊人如鯽。然而,頭戴草帽、身穿水靴的Angie卻遠離人潮,漸行漸遠。
她於田園中、溪澗旁遊走,時而筆錄,時而拍攝周邊所見的蝴蝶、蜻蜓等,就知她不是一般遊客。
「我是長青社保育經理,也是樹藝師。」Angie說。
自從數年前長春社在荔枝窩開展了永續鄉間計畫後,她每星期都會來到這兒。
平日工作之一就是生態調查。
「我不單純是記錄,而是觀察當我們做了某些工作後,對生物是否有幫助。」
例如曾絕跡於荔枝窩的米魚,最近經培育後移居到來,已適應溪澗的生活。「據觀察現在大約有一千條了。」
在她眼中,尋常的蝌蚪、蝴蝶、蜻蜓等都有其生長故事。
「例如蝌蚪喜歡水流緩慢的淺水地方,所以我們特地開闢了這些水窪。」她說。「你看,幾多蝌蚪!」
邊走邊說,一會兒後來到一塊雜亂的小田。「這是我的實驗小田,哈哈。」
因為要在農田上進行保育工作,而做起兼職農夫。「我讀生態,但始終不是農夫,所以要在實踐中學習。」
然而,乍看來好像雜草叢生。
「這部分的雜草我特地不除的,你看,有了它們遮蔽,昆蟲就發現不了下面的南瓜。」她順藤摸瓜,捧起了約五六斤重的大南瓜。這樣的話,不用下農藥,也不怕農作物給蟲蛀壞。
除了南瓜外,田中還種了七色的車厘茄及豆莢,但冬天的蘿蔔竟然還有部分留下來。「看過蘿蔔花嗎? 我留起來讓它們開花。」
原來蝴蝶、蜜蜂等都是保育的目標,「這樣牠們就可以享用花蜜,大家共享一個農地。」她笑說。
由農地回到村莊,途中只見她不時抬頭仰望。「我喜歡樹,亦有進修樹藝。有時不自覺會留意樹木,若有毛病,就會通知村長,請政府派人來修樹。」
然而,Angie坦言自己是不一樣的樹藝師。就以村內一棵連理樹為例,中間是一棵秋楓樹,但漸漸給上面榕樹的氣根緊箍着。
「以生態角度來看,這情況很正常,沒有所謂好或不好。」她搖搖頭說下去,「但如果要保護原來的樹,榕樹就不應存在,我決定不了應用哪個角度去看。」
別過這令人苦惱的連理樹後,她又鑽進了風水林中,觀察林內情況。看她像動物般穿梭其中,不得不佩服,難道她一個女子不怕蛇蟲樹蟻嗎?
「我相信每個人心底對大自然都有種親切感或好感。如果覺得骯髒等,是後天灌輸的觀念。」她說。
對研究生態的她來說,保育就是與大自然互相尊重的一種生活態度。
「對我來說香港是很美的,如此一個彈丸之地卻有齊山林、溪流、海洋等景觀,絕對值得好好愛護。」
採訪:關廣茵
攝影、剪接:夜夕(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土炮 #保育 #生態 #樹藝 #農田 #荔枝窩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難 除的 雜 草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評價
和美煤礦二三事 林常容
新店碧潭西岸山陵厡稱大畚山,以其形似畚箕得名,後來改稱大笨山,,原因不明,也有碧潭山之稱。
打從六零年代就有私人財團進入開發觀光事業,四十年來,盛衰並見,直到公部門介入,標榜自然生態工法規劃整理,堂堂推出「和美山步道」, 儼然新店碧潭休閒遊憩系統最重要的旅遊景點。
若要問「和美山步道」因何得名?答案十之八九「是因為灣潭有座和美煤礦」,但是負責和美山步道重整的公部門,卻不曾明文說明其間的淵源,甚至把和美煤礦刻在岩壁上的「和美」兩字銷毀掉,和美煤礦遺址雖然也名列觀光景點,但是文字簡單,不得要領。
在瑠公圳吊腳樓遇林弘仁醫生談新店十二甲的往事,才知道林醫生是和美煤礦礦主林秀卿先生的三子,林醫生很高興有人對和美煤礦的歷史感興趣,欣欣然打開話匣子。
林秀卿先生是彰化和美人,原來在彰化線西國小任訓導主任,因為二姐夫劉明在九份開金礦有成,事業擴大到台北縣深坑,便招小舅子林秀卿先生攜家北上管理深坑煤礦的業務。
林秀卿先生任事負責,夫人蔡美玉女士也從旁襄助,夫妻倆對煤礦業的經營深得個中三昧,蔡女士遂把手邊繼承自娘家的股票賣掉,向碧潭邊的煤礦個體戶買了一個礦位,先做小規模探勘,隨後向位於上方的德安煤礦一位理事買到礦權,展開平行開挖,大量生產;按照林醫生的手勢比劃,探勘坑只有三到五十公分的高度,挖礦人得趴在地上匍匐前進;平行坑則有兩公尺高,由工頭率隊入坑工作,隊上人才濟濟,有懂礦脈的、有專門架設相思木架的師傅、電機師傅、雕刻好手等等,林秀卿先生說他來自彰化和美,事業發展堪稱順利,煤礦當然就要取名「和美」。
林弘仁醫生回憶,母親對煤礦事業的發展,比父親更積極,當年女性是不能進礦坑的,他母親是唯一能入煤坑視察的女性;礦坑裡面因為酷熱,礦工往往把衣服脫個精光地工作,聽到老闆娘入坑,紛紛放下工作,忙不迭穿上衣服。
和美煤礦礦質不佳,但是在戰後到民國三十八年之間,因勢利導,也發展出全盛的局面,林醫生解釋說,因為是二戰後重建,工業跟著起飛,台灣品質好的煤礦都運往上海參加大建設,台灣次級煤礦就順勢成為台灣市場的主力,那時候煤礦一挖出來就裝車,即使摻雜小石頭黑泥塊,買方也都照單全收,台灣煤礦業者確實有過幾年的好光景。
和美煤礦每十五天發一次餉,發餉當天有貨運車把錢載到碧潭邊的渡口,渡河到對岸的灣潭,麻袋裝的可能是紅色五元鈔或一元鈔或五毛銀幣,當天發的是哪一種鈔幣,黃昏以後,新店鬧街上就出現那種鈔幣流通,因為下班的和美礦工和家人來消費了。
林醫生講得高興,第二次見面,索性帶我們去灣潭路和美煤礦遺址參觀。 經他連絡到現址所有權人廖家和先生,開門讓我們進門去參觀。廖先生的父親原來也是和美礦工。
鐵皮圍籬內的遺址已不復見辦公室、福利社、洗煤場等等,礦坑口鐵門深鎖, 雜草叢生,廖先生正在整理場地,希望按照舊照片重建那些建物,但是舊照片被文史田野的人拿走了,幾年沒有歸還,廖先生頗怨懟地抱怨那是僅存的三四張舊照片,希望對方守信用,儘快歸還。廖先生因為正苦於腎臟病,趕著去洗腎,我們也就不便逗留,廖先生臨走時,特別跟林醫生講到礦坑封閉前發生的第二次淹水意外,遭溺的一名礦工,還躺在礦坑裡,廖先生希望礦坑內也能恢復舊觀,同時處理罹難者的遺體。
林弘仁醫生29年次,五歲時就常常到礦場活動,看到過礦場門口的招牌上鑲著一顆貝殼琢磨的圓珠,體會到父母對煤礦事業的經營的確是有著成就感;七歲那年,看見舅舅蔡朝賢在碧潭邊的石盤上搭建木架,親自爬上架,醮白漆在石壁上揮毫,寫上「和美」兩字,因為石壁不平整,上漆不勻,舅舅就用白漆補個花邊美化,再由礦工按著漆字雕刻,雕完再上一次漆,每字約有6尺高,前後五天完成刻字工程,後來漆掉了,林醫生還看到再補漆,如今這兩個雕刻字體已經看不見了,判斷是公部門著人去刻除的。林醫生的大姐林彩薇女士曾經到市公所文史組抗議,要求恢復舊觀,公部門的答覆是「有廣告嫌疑」,不予受理,今年再去市公所詢問,職員回答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們不曾負責過類似業務云云。
替林家想想,這事還真悶呢!
難 除的 雜 草 在 朱暖英 Youtube 的評價
【南屯區中台社區送暖獨居長輩 議員:感恩大眾關懷山區高齡長輩】
20180110
市議員朱暖英會同中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施議閎與志工、法務部台中看守所由林秘書帶領社會勞動役,一行人冒著低溫天候,帶著清掃用具與生活物資前往社區弱勢家庭,幫忙整理週遭雜草叢生的環境,讓原本草蔓遮蔽的景況,經過掃除後顯得格外清爽,同時致送物資慰問獨居長輩。市議員朱暖英說,這次的寒冬送暖活動,已經舉辦好幾年,感謝中台社區的志工和台中看守所,今年依舊願意捲起袖子,在濕冷的天氣中排除萬難,一起分享愛心,為我們的獨居長輩盡一點心意。
議員指出,因社區地處偏僻,建築物老舊,有些長輩年事已高不良於行,無力打掃自家房舍,所幸中台社區發展協會與法務部台中看守所的愛心相挺,出面替中台社區長輩們整理環境,清除蟲害,讓長輩們可以頤養天年,擁有平靜安寧的日子。這是相當有意義的活動,所以,今年再次會同中台社區發展協會與法務部台中看守所的好朋友們來社區做關懷服務。
志工們穿著看起來厚重踩著雨鞋背著沉甸甸的機具,頂著寒流低溫,賣力清理髒亂的雜草,因為沾滿雨水濕氣更增加了不少清除的難度,但志工朋友們並不畏懼寒冬辛勞,只希望能夠協助解決高齡長輩所遭遇到的難題,讓他們提前感受到新年的氣氛。
朱暖英指出,南屯區中台社區相較市區內的社區,具有高齡、獨居、偏遠、青壯人口流失等問題,特別需要社會大眾的熱心看顧。今年再次配合社區發展協會與台中看守所,擴大辦理社區寒冬送暖的範圍,幫助社區內行動受限的獨居長者,清理住家環境。感恩大家共襄盛舉持續伸出溫暖的雙手,打掃社區住宅環境,也為長者們準備了生活物資,讓這些獨居長輩以及榮民榮眷,可以提早過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