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7歲來到台北時,梁實秋先生是我們家在忠孝東路三段的鄰居。之後,我23歲在時報副刊上班,再遇見他,已是梁先生人生最後階段。
他看到我特別地激動:因為他無緣相聚,留在大陸的大女兒,一生聚不了,見不著的女兒啊,就叫「文茜」。
那一代的人,悲歡離合都是日常,即使在台北巷弄裡過著小日子,夜裡也免不了驚心動魄的情緒。
於是梁實秋的散文,雅舍小品,不喜絢爛,更愛清淡。從動亂中走過來,走過大半個世界,看盡權勢朝代口號戰爭起落。
他的小品文章,談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好似説著人性共相。其實説的是自己不想説,壓抑之後修為式的生活寫作。
時代殘酷的歷練推著他的文字走向平凡、流露人性底層的真誠,於生活細節處蘊哲理的力量,那其間每一個逗號、句點,是道不盡的嘆與息,悲與情。
小品,豈只是平凡人生智慧的參悟而已。
當年他曾和魯迅筆戰,一生最著名的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其他包括《沈思錄》、《織工馬南傳》、《百獸圖》等。
為什麼挑選莎士比亞?
1963年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紀念時,梁先生曾經寫了一篇<關於莎士比亞的翻譯>的文章,文中提到八年戰爭與戰後之巨變,使他一直不能安定,翻譯的工作斷斷續續。他曾多次提到翻譯莎士比亞一事是胡適倡議的 ,那是五四運動之後,他參與「文學革命」的一部分。
在中國大陸的年代,梁實秋曾提出七大文藝觀對抗左派,其中之一:文學的領域很大,普羅文學未嘗不可以存在,但標語口號不能代替文學,要提倡它不能僅掛招牌了事,而必須拿出「貨色」來。
1970年代後期鄉土文學論戰在台灣崛起,他一以貫之,沒有參加論戰,旁觀一切:那是他年輕時早已熟悉的味道。他知道什麼是文學,什麼只是那個時代需要性的文字。
守著公寓,看著台灣進入80年代的變化,聽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遠眺所有遠離他的一切,包括在大陸的女兒,他如自己筆下的「鳥」:拳著一條腿,縮著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後還襯著「灰泥」「沒有山色」的台北,自行啾啾地叫著,偶爾雖不忘雄姿,多數時刻,他早已不問青天。
他們都是在回憶中,度過了後半生的人。
雅舍小品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八卦
2011年,CNN針對七宗罪的特性,點了亞洲的七座城市作為其代表。台北何其有幸,被冠上暴食(Gluttony)之名。當時報導指出,台北甚至於台灣,處處都有著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因此被CNN認為是最具備暴食特質的城市。
嗯,這應該算得上是優點,我也覺得沒啥負面的意涵。
不過,將近十年過去,最近有個感觸特別深。
打開Youtube,你會發現以美食作為主打的網紅真的很多。那些以料理烹調或食材採買相關知識作為主軸,這些人真心專業,也真是令人佩服。不過我倒覺得一堆只是去吃吃東西就敢當網紅的人,我也是真心感到佩服。
去吃高級餐廳的網紅,針對菜色食材各種批評,我卻從未看過誰針對餐廳的餐具、服務或體驗做評論,對於料理的詞彙也是極其受限。這些人用著從電視上美食節目上學到的詞彙,各種不負責任的濫用,juicy、層次、口感、嚼勁、入口即化、彈牙、入味、鮮甜。這倒也不是甚麼錯誤,畢竟書店裡都有著獨特的書籍分類「飲食文學」,但我想他們可能是買到了旅遊美食書,會有這樣的結果實在也不令人意外。若真有心的人,只要隨意買本《雅舍小品》,或是焦桐主編的飲食文選,應該辭彙都能增加不少。
有人來訊問過齋主,何以齋主從未分享過飲食類的資訊。嗯,因為我知道飲食文學相當有深度,我算不上對這有涉獵,但幾年前讀過徐國能名作《第九味》,我就深知不足,還是少丟自己臉。
其實詞彙不足是一回事,我也覺得這需要時間慢慢薰陶,或許十年的時間仍不足就是了。
但我真正難懂的是,為啥有一堆無聊的網紅,連去吃個無聊的吃到飽也能拍個影片? 吃到飽的料理不會有甚麼特別之處,更不會有甚麼特別的服務,再者他們也不是甚麼大胃王,到底憑甚麼覺得內容是可以這樣創作的?
回頭來說,台北被稱作暴食之都,也確實是有道理的。畢竟暴食給人的感受,就是不假思索的將食物往嘴裡塞,對於食物好壞似乎也講不出個所以然。
哈,是也難怪沒看過網紅拍攝老館子的影片。
雅舍小品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八卦
【歷史上的11月3日】一生千萬字 梁實秋過世
✍️1987年11月3日:作家梁實秋因病過世,享年84歲,其《雅舍小品》、《莎士比亞全集》是中國現代文學出版的標竿。
✍️1998年11月3日:動漫人物蝙蝠俠創作者鮑勃凱恩過世,享年83歲,蝙蝠俠首刊於1939年5月的《偵探漫畫》。
✍️2010年11月3日:臺北捷運蘆洲線通車,屬中和新蘆線直通營運,全長6.4公里,為高運量系統。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38ubcb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雅舍小品 在 【雅舍小品】《0雅舍(代序)》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