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這裡,不是以一個外人的身分,來跟大家說軍人節快樂。我今天來這裡,是以三軍統帥的身分,跟大家一起慶祝屬於我們的節日。
今天在場的,都是我們的國軍楷模。在部隊裡,國軍楷模是很不容易的榮譽,幾乎就像軍隊裡的奧斯卡獎一樣了不起。團體的楷模,要經過重重的比較;個人的楷模,更是需要特殊的功勳。
在座的,大多數是國軍軍官、士官幹部,不過也有兩位士兵。564旅砲兵營的莊鎮豪上兵,請你舉一下手。在今年臺南震災當中,鎮豪進入災情最嚴重的維冠大樓,英勇救災。如今得到這個殊榮,當之無愧。
58砲指部2營的游雅茜上兵,雅茜是「不讓鬚眉」的最佳表率。妳用實力證明了在軍隊裡面,女生一樣很傑出。同樣身為女性,我要特別肯定你的表現。
當然,有表揚就會有遺珠,選拔也不是比輸贏。這次沒有得到國軍楷模的榮譽,不代表不優秀,只要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未來還會有機會。
軍人真的很辛苦,幾乎24小時都在待命,經常會錯過身邊家人重要的日子。無法陪伴家人的遺憾,有時候不是用「對不起」三個字就可以表達。所以,今天我不只要表揚大家,我更要代表國家,感謝國軍弟兄姊妹的奉獻,我也要感謝各位家屬的體諒,謝謝大家為國家所做的一切。
今年520之後,我去了許多國軍基地,觀察官兵們的訓練和生活情形。我了解,基層部隊裡有太多的雜務,不只壓縮專業訓練的時間,甚至連休息時間都不太夠。同時,演訓的場地不足,實戰演練的空間如果受限,長期下來將會導致整體戰力的下降。
這幾年來,一連串從「軍中人權」、「管理紀律」、到「演訓安全」的突發事件,也讓國軍弟兄姐妹感到挫折。在部隊裡面,有不少事情都偏離了當初規劃的用意而流於形式。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因為缺乏上位軍事戰略指導的更新,各個軍種依照自我本位,進行建軍備戰的計畫,造成資源重複投入,或是軍力無法極大化。
進入二十一世紀已經十多年,威脅的型態也已有明顯的改變。作戰的思維應該要有所調整,尤其是隨著募兵制逐漸到位,部隊的人力結構、人員數量和素質要求,也都不同於以往。國軍在用人和經營管理上,都必須要有創新的做法。
文化上的問題,不是表面功夫可以解決,制度面的疏漏,也不是增加預算就可以修正。面對這一場艱鉅的改革戰役,我們首先必須建構出新的軍事戰略。國家軍事戰略的擬定,就是擬定我們國家建軍的目標。它不只是一個文書作業,而是一個確認方向、改變文化的行動。在馮部長和嚴總長的督導之下,這一套確認方向、改變文化的軍事戰略,現在正積極進行中,明年1月,我們希望就能看到改革初步的大方向。
最近這段時間,正在進行中的年金改革,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針對這個議題,我也希望所有軍中的弟兄姐妹們,用平常心來看待。
年金問題,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改革,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包括在座各位許多人的退休生活就會受到衝擊。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也不是個別職業的問題,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明明已經看見問題,卻沒有足夠的改革勇氣。
我會推動改革,這是人民對新政府最大的期待。不過,年金改革並不簡單,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問題,要一個一個來溝通,一個一個來解決。軍人役期短、除役早、離退率高的特殊性,我們會考慮進去。這一點,也請各位放心。
我完全可以理解,很多不正確、沒有查證過的流言,讓各位都有許多困擾與不安。我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中華民國國軍的三軍統帥,我絕對不會坐視有人汙名化我們的國軍。我也絕對不會坐視,社會上少數人對我們國軍的冷嘲熱諷。
一個國家中的軍人,如果被打趴,國就不成國。這就是為什麼,過去這一百多天來,我去最多的行程就是軍方的行程。我要恢復我們國軍的光榮,這是我一直念茲在茲的責任。
請大家相信,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國軍好。當國軍發生意外事件,我比任何人還要心痛。雄三飛彈誤射時,我跟各位一起檢討。戰車翻覆時,我跟各位一起為犧牲的袍澤傷痛,也跟大家一起研議精進的方式,這是我身為三軍統帥,能為各位做的。
昨天在北、中、南、東各地,有四場快閃活動。海陸空軍以及陸戰隊的樂儀隊,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表演。在人來人往的火車站內,往來的旅客都停下腳步,為他們喝采。我相信,那一刻,所有在現場表演的國軍弟兄姊妹,都以穿上軍服為傲。
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各位在未來的每一天,穿著軍服在路上走的時候,感到尊重、感到榮耀。這是我做為三軍統帥的職責。我會努力,我也需要各位跟我一起努力。
明天是軍人節,我也要邀請所有的臺灣人民,在路上或商店看見我們保家衛國的英勇國軍時,記得跟他們說聲,辛苦了。
#九三軍人節
#國軍楷模
「雄三飛彈數量」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新聞] 共艦終極殺手!增程雄三飛彈傳已量產-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台灣飛彈數量2021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台灣飛彈數量2021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三立54新觀點--國軍量產「發射車」,雄三飛彈機動力大增 的評價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雄風三型ptt - Rvifx 的評價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新聞] 350雄風飛彈+850魚叉飛彈台灣滿佈飛彈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雄三飛彈數量 在 採購魚叉飛彈金額上調810億,提升擊殺率到70%以上 - Mobile01 的評價
雄三飛彈數量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雄三飛彈數量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八卦
剛剛想到,就來提一下前陣子跟人閒聊的,我之前常講技術細節,怎樣會影響到戰略層級的事情。由於現代戰略實在太複雜,這邊講個例子讓人容易懂。
假設台灣以前只有100枚雄三,射程號稱300km,命中率據說很高。發射器2枚一組共50組,且我們全部裝在陸地上,若車載一台2組4枚,1個部隊2台共4支部隊,總計32枚,其他68枚放在固定陣地。
這狀況會是,中國要打過來,固定陣地一定要解決,且假設他們透過各種辦法知道你陣地在哪裡。先不算CEP,就假設這固定陣地算4枚一組,用整數算15組需要中國砸15x4=60枚彈道飛彈才能確保摧毀。
車載的到處跑,必須派飛機搜索與攻擊,若先採取空中打擊,則要考慮台灣對空武力。所以我們就先假設中國要不管死傷,重型武器滿載登陸艇全數衝過來好了。32枚反艦飛彈,假設我們算8枚同時打一艘登陸艦才能擊沉,共軍需要4台以上才能確定登陸成功。
然後因為中士的努力,讓我們發現雄三很好用,實際命中率高得嚇人,平均只要2枚就可以打爆一艘,保險點4枚一艘好了,所以決定增產到300枚。
這會發生何事?
用同樣比例去算,代表固定陣地需要180枚彈道飛彈才能保證摧毀。車載96枚,理論上可以擊沉大型登陸艦24艘,所以要確定強攻台灣能夠成功,就得要準備這個數量以上的艦艇,以及足夠數量攻陷台灣的軍隊。
再說一次喔,這還沒有包括先搶制空權好幾天,搶到後還得派一堆戰機護航攻擊機,慢慢找出不知躲在哪裡的車載雄三。故,若中國只有20台大小登陸艦,要保證至少8成16艘可以登陸成功(一般外國軍棋假定),就得確保雄三被打到剩下8發以下。
==============
好了,這是很粗淺的講法,我的意思是,有任何人提出一些很神奇的百萬舢舨渡海論,都得要提出實際的數字。像是宣稱可以派出幾千架飛機飽和對台攻擊,我會問你的油料要準備多少,放在哪些地方,你預期每一波攻擊,解放軍可以打掉多少台灣戰力,自己戰損多少......等等。
不然基本上都是在談解放軍無敵論的信仰。
這些還沒算科技的東西進去,你保有幾個巡弋飛彈量,零件更換幾年一次。也沒算天候海像的修正,好比搭過AP艦的就知道台灣海峽海像有多「親民」。更沒有把作戰需要的基本物資囤積與消耗量算進去,以及士兵登艦裝載跟來回時間考慮進去。
我們業餘的當然不專業,專業的都是拿電腦跑一堆參數,但即使如此就夠讓你知道,台灣要被攻下,一點都不簡單。
===============
不過,歷史上中國對外戰爭,沒有一次是做好準備才打,而是自己想打就會打,打贏打輸都在其次,能不能對內宣傳神勇無敵,保住自己權位才是重點。
故,我們看待可能的台海戰爭,很少說死到一定不會。
雄三飛彈數量 在 台灣飛彈數量2021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台灣飛彈數量2021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雄三飛彈全球最強、台灣飛彈 ... 據了解,解放軍的飛彈總數,大約3000枚,而台灣的防空飛彈數量總共有7700枚, ... ... <看更多>
雄三飛彈數量 在 台灣飛彈數量2021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八卦
提供台灣飛彈數量2021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雄三飛彈全球最強、台灣飛彈 ... 據了解,解放軍的飛彈總數,大約3000枚,而台灣的防空飛彈數量總共有7700枚, ... ... <看更多>
雄三飛彈數量 在 [新聞] 共艦終極殺手!增程雄三飛彈傳已量產- 看板Military 的八卦
共艦終極殺手!增程雄三飛彈傳已量產
https://reurl.cc/EXX1v
蔡英文總統今天視導中科院,指示要加速天弓三型及雄風三型飛彈的量產進度,熟悉國防
科技研發的相關人士今天說,雄三飛彈的量產計畫早已在2013年完成,軍方內部多次傳出
高層已經同意射程更遠的增程型雄三飛彈的量產計畫,但國防部及中科院至今都是不對外
證實,密而不宣。
雄三飛彈的有效射程為150公里,最大射程為200公里,增程型雄三的有效射程據稱可達
300公里,最大射程可達400公里。
相關人士說,對於增程型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軍方內部已有多次傳出訊息,指稱蔡
總統已經同意增程雄三的量產計畫,將要生產至少60枚,並且以機密預算來支出相關經費
。
他表示,由於增程雄三飛彈射程長,被視為我方的祕密武器之一,就如同早已生產部署的
雄二E型巡弋飛彈一樣,目前都還無法對外證實或是公開亮相。
心得感想:
各位觀眾 繼雄風二E 天弓二B後
增程型雄三飛彈終於出現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207.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548417478.A.C0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