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們成名之前 二階堂富美電影篇
是個性派也是演技派,在日本電影圈以敢脫、爆發力十足聞名的二階堂富美,今年則是跌破眾人眼鏡,入主晨間劇女主角一席。畢竟,多數人對二階堂的印象是「黑暗系女子」,在電影中談遍各種禁忌之戀的崩壞。但是你知道,二階堂富美成名前走的可是「可愛美少女」路線嗎?
好歹二階堂當年可是以「沖縄美少女図鑑」與雜誌專屬模特出道。15歲時參加役所廣司首部執導的電影《#蛤蟆的油》試鏡,雀屏中選演出永山瑛太的女朋友一角,與役所廣司有數場隔空電話對手戲。片中必須誇張地演出活潑少女的天真爛漫,嚴格來說,可以說是二階堂的黑歷史。
之後二階堂演出幾部獨立製作電影,接連在《そらそい》《8ミリメートル》展現出她獨特的怪樣。2011年演出山田孝之主演的《#三個未婚妻》,描述因意外而失憶的上班族,發現包包裡不僅有枚求婚戒指,自己居然也有三個女朋友,決定找出到底才是自己真正想娶的女人...。
二階堂年僅17歲的超齡演出,完全不輸給電影中的實力派前輩們。《三個未婚妻》後的隔年,二階堂富美演出園子溫導演的《不道德的秘密》,與染谷將太一同拿下威尼斯影展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佳新人,從此成為日本電影圈炙手可熱的個性派演員,而她的黑暗戲路之門也就此打開。
關於《不道德的秘密》園子溫之所以會選擇二階堂富美的原因,導演的書中便曾提到:
「她在試鏡的時候哭著說『我應該繼續演員這條路嗎』?相較於其他試鏡的女孩只會表現出,當演員很開心、想闖出一片天的姿態,二階堂卻是著眼於未來,這點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會在試鏡時說出這種話,是因為內心的演員魂,以及有想要成為演員的野心,才會有『我能成為嗎』這種糾結。
滿島光和吉高由里子,是其他人仍對她們保有質疑時,我自己硬是強推她們成為主角的。但是二階堂富美,卻是所有人都表示『不錯』時,我也認為『有趣的』的一次。
其實當時除了她之外,也有一個人我覺得很有潛力,甚至是比較希望能用她。只可惜那位候補人選的事務所,無法接受電影中激烈的吻戲,最後我才選擇二階堂富美。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居然選了只有主演過一部電影的二階堂富美,的確是有點冒險。」
由於晨間劇有條不成文的規定,主演的女主角任期內不得接演有損清純形象的作品演出,因此近期要看到二階堂突破性的電影演出,勢必是要等一陣子。不過,倒也很期待被喻為登龍門跳板的晨間劇,能將二階堂富美的演藝之路帶到什麼新境界。
同時也有2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萬的網紅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二代目のチャンネルもよろしく! ☆Fischer's-セカンダリ- ■https://goo.gl/QgBhjD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ね! ■https://goo.gl/lSy9St ☆専用の絵文字や色々!チャンネルメンバーシップはこちら! ■https://goo.gl/uJomwo ...
雀魂無役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八卦
「2018觀影年結」
(共98套新戲觀影 排名不分先後)
—
2018年即將完結,係時候數下今年究竟睇咗幾多部新戲。今年非常刻意地少睇咗好多無乜興趣嘅電影,睇番上年2017年喺十二月總結睇咗101部,咁我去到今日都睇到98套戲,又唔算真係少咗(今年我應該仲會睇埋《水行俠》同《無敵破壞王2》,湊夠一百套好意頭)。
—
最大嘅原因,可能係口味不斷拉闊緊,即使一方面特登唔睇啲無乜興趣嘅戲,但另一方有興趣嘅作品又多咗好多。一年一百套,對比咁多位大佬大姐當然係小巫見大巫,但我都盡咗所能去睇,去推介(當然都有踩)。而至於影評,唔係套套都寫到,但我粗略睇都有寫咗一半左右(未計我寫舊戲呢?)呢樣嘢要見諒,但有關於香港戲,我唔係必睇,但睇完幾乎都係必寫。
—
再睇番個名單,其實我都有頗強烈反主流嘅傾向,成日睇/講埋啲好小眾嘅作品,但有時呢個都係我嘅信念之一,大眾嘢大眾自然識得欣賞,但小眾嘅佳作,未必人人知道佢嘅存在,亦未必人人識睇。
—
有個古人講過:「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而對於我嚟講,「三日唔睇戲」,好似已經無曬可以感受世界嘅神經咁樣,但奈何有時太忙,呢家勉強可以維持住三日睇一套戲嘅節奏,如果我太耐無睇戲,麻煩提醒吓我。
—
1.《黑暗對峙》
2.《奇門遁甲》
3.《與神同行》
4.《以青春的名義》
5.《荷里活爛片王》
6.《緣來無限期》
7.《冰之嬌女》
8.《解憂雜貨店》
9.《藍天白雲》
10.《廣告牌殺人事件》
11.《分貝人生》
12.《死無對證》
13.《戰雲密報》
14.《忘形水》
15.《棟篤特工》
16.《黑豹》
17.《不得鳥小姐》
18.《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19.《大樂師為愛配樂》
20.《3個小生去送殯》
21.《紅海行動》
22.《紅雀特工》
23.《莫莉遊戲》
24.《最後的食譜》
25.《今晚玩救你》
26.《愛,不由自主》
27.《凶鈴契約》
28.《瘋魔》
29.《尋找快樂的盲點》
30.《挑戰者一號》
31.《歡迎光臨夢幻樂園》
32.《無聲絕境》
33.《雙親不相愛》
34.《打死不離歌星夢》
35.《黃金花》
36.《星光奇遇結良緣》
37.《復仇者聯盟3之無限之戰》
38.《低壓槽》
39.《鎌倉物語》
40.《血色攞命花》
41.《跨越八年的新娘》
42.《死侍2》
43.《聖鹿獵殺》
44.《鬼域殺人事件》
45.《鳥獸行》
46.《當祈禱落幕時》
47.《最後相愛的日子》
48.《未來殺姬》
49.《中英街1號》
50.《幸福路上》
51.《星光睡美人》
52.《某日某月》
53.《給我一個道歉》
54.《狂迷驚魂》
55.《日出前讓戀愛開始》
56.《洩密者們》
57.《遇上世界另一個你》
58.《去年冬天、與你分手》
59.《死神遊戲:Truth or Dare》
60.《水底行走的人》
61.《小偷家族》
62.《動物世界》
63.《兄弟班》
64.《超人特攻隊2》
65.《嫲煩家族3走佬阿嫂》
66.《神臂大叔》
67.《逆流大叔》
68.《大師兄》
69.《媽媽咪呀!開心再嚟》
70.《L風暴》
71.《未來的未來》
72.《起跑線》
73.《論盡爆煲媽咪》
74.《祖孽》
75.《邪不壓正》
76.《大叔水舞間》
77.《少年法內情》
78.《黃金兄弟》
79.《無雙》
80.《非同凡響》
81.《登月第一人》
82.《毛俠》
83.《人肉搜尋》
84.《月光光心慌慌》
85.《屍殺片場》
86.《起底組》
87.《緊急救命劇場版》
88.《逆向誘拐》
89.《大君主之役》
90.《智命談判》
91.《翠絲》
92.《你好,之華》
93.《淪落人》
94.《娼年》
95.《夢女芭蕾》
96.《日日是好日》
97.《葉問外傳:張天志》
98.《1987:逆權公民》
—
(為咗吸引大家眼球,唯有用一套我今年最鍾意嘅香港電影嘅海報做配圖,嚟緊睇吓有無時間出個年度十大電影名單!)
雀魂無役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八卦
<幸福就是旅行>今年文革五十週年, 也是社會主義一百週年—項明生
【now.com生活】上世紀曾經風光一時的社會主義陣營, 至今仍舊抱殘守缺, 堅持公有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國家, 碩果僅存,寥寥可數。於是, 我走訪了南北半球的社會主義 最後“明燈”──北韓及古巴。
讓我們每天走路回家經濟
1989年, 蘇聯解體了, 北韓忽然沒有了便宜的社會主義石油。於是, 金正日發動“讓我們每天走路回家”運動, 加上金日成的 “週日步行”運動, 號召所有人週末日都徒步外出, 宣傳這有利於身體健康, 當作戶外運動。
等不到永遠滿載的巴士,又不在地鐵沿線,更多人選擇步行上班。走一個小時上下班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在平壤見到水靜河飛的六條行車線,和兩旁埋頭趕路的制服工人,形成強烈對比。
由於汽油不足,大部份市民無法使用汽車運輸,消失了半個世紀的木頭車重現首都市面。這次在平壤, 看見木頭車多過的士的奇景,木頭車隨了運載蘋果,還有運載人及傢俬。
平壤市區面積不大,本來自行車是最方便、經濟的交通工具。但在平壤多日, 居然不見一輛自行車。郊外才有人騎自行車。原來, 平壤政府認為“自行車是落後國家的交通工具,所以朝鮮用公共汽車作交通工具。” 公共汽車站往往人龍長達百米, 但井然有序, 個個都排隊。汽車殘破不堪, 裡面都擠滿了市民。見到我們的相機, 還會友善地舉手打招呼。
還有搭順風車的人潮, 貨車後面車斗裡隨時有幾十人! 女生穿裙子也手腳麻利地爬上貨車, 總比走路快些吧。當然, 這種不美好的鏡頭是絕對不可以拍攝的, 只有趁導遊不留意時偷拍。因為每天有實在有太多 “貨車當巴士”的奇景。
讓我們一天吃兩餐
1991年北韓陷入飢荒的冬天。政府開始推行名為「讓我們一天吃兩餐」的運動。更多人開始捉青蛙、麻雀等野生動物,到了1995年, 青蛙正式在北韓宣告絕種。人民於是將松樹的內層樹皮磨成細粉,用來當作麵粉食用,下一步就是吃草了。北韓人走入樹林採摘野草,煮成菜湯食用。當野草被採光以後,沒有食物的北韓人民,唯有吃人肉,在清津及新義州均有人民因為吃人肉而被逮捕處死。
到了1998年,估計有二百萬北韓人死於飢荒,大約佔人口的一成,
所以, 我帶很多食物前往北韓,但是沒有機會接觸當地市民,而且,北韓人的自尊心被教育得比饑餓感更強大,連小朋友也不肯接受。救災物資陷於滯銷!最後我想到一個方法,將一包餅乾在餐廳外面的空椅子上。果然一會就有一位穿著灰色襯衣老伯,四望無人之下,拿走了餅乾。
傳聞1989至1995之間出生的北韓兒童,體格都出奇的矮小,甚至比他們的祖父輩更加矮,這是因為全國性的飢荒導致的症狀。
我屈指一算,他們應該有二十多歲了。今天平壤街頭, 我看見很多這年齡的年青人,特別是軍人,目測都不超過五尺五吋, 樣子是成人, 但個子還是兒童。
平壤今晚不黑暗
在平壤的日子,夜晚由飯店望出去,羊角島大橋燈飾七彩繽紛,城市住宅到處都有燈光,絕大部分是日光燈,沒有黃燈光。矚目的是主題思想塔上,永不熄滅的火炬。遠處的五一體育館,更是燈火輝煌,每天晚上十點更大放煙花,那是為「阿里郎」表演畫的句號。
有天看完「阿里郎」,坐車夜晚經過平壤市區,最主要的大街上都亮著路燈,絕對比我八十年代初在內地城市夜晚大街還亮麗。路燈還是中國援建的太陽能燈柱呢!馬路邊的住宅樓,大部分都亮著日光燈。但是,大街上也沒有商店,除了主要大街外的馬路沒有燈,很多人摸黑走路。明亮搶眼的只有每個路口的革命標語,以及那個永遠微笑的金日成畫像看板。
最反美的古巴, 為何最多美國古董車?
古巴和美國的百年恩仇, 由1898年, 美國向西班牙宣戰, 佔領古巴成為美國實質殖民地(表面仍是獨立國家)開始。
兩國開始半世紀的蜜月同居, 美國扶植大獨裁者Palma做古巴總統, 古巴被毒販、皮條客、賭場、暴發戶、大資本家控制。 令50年代的夏灣拿成為加勒比海另一個無法無天的紐約, 貧富懸殊。 夏灣拿路有冷凍死骨, 但滿街上跑的都是美國進口的Chevrolet雪佛蘭, Cadillac凯迪拉克, 褔特等豪華房車。
今天, 六十年前的古董房車, 早已退役, 進入了各國的汽車博物館。 但全世界為數最多的古董美國房車, 今天仍然成羣結隊, 在夏灣拿的大街小巷, 呼嘯而過。雖然引擎可能已經是蘇製的Lada, 車頭仍然保留了Chevrolet雪佛蘭高貴的天鵝頭! 成為高舉西半球唯一反美旗幟的古巴, 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不必擔心有沒有石油, 古巴的好戰友、美國大仇家委內瑞拉是世界最大產油國之一。
23街上面有不少本地人的餐廳, 使用土披索。10~13土披索(HK$4)一個六吋Pizza, 或者一碟意粉,即叫即做, 比我昨晚的遊客餐廳便宜了整整六倍! 我叫了一客Pizza, 很抵食, 雖然味道普遍,最好就是坐下來,看隆隆而過的古董美國大房車,一輛接一輛,簡直是電影“博物館驚魂夜Night at the Museum” 的真實版!
經過國家大道(Ave de Los Presidentes),有宏偉的林蔭大道, 歐陸建築, 滿街都是白人, 更像是歐洲城市。除了到處都可見的捷古華拉畫像, 提醒你身處社會主義的古巴。
Now News - 新聞 http://news.now.com/mobile/life/player?newsId=226150
雀魂無役 在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Youtube 的評價
二代目のチャンネルもよろしく!
☆Fischer's-セカンダリ-
■https://goo.gl/QgBhjD
☆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ね!
■https://goo.gl/lSy9St
☆専用の絵文字や色々!チャンネルメンバーシップはこちら!
■https://goo.gl/uJomwo
☆Tシャツ、パーカーなどのフィッシャーズグッズ!
■http://bit.ly/2pdgURz
☆フィッシャーズメンバーのTwitterはこちら!
ーシルクロード@RytoSle2(リーダー)
■https://twitter.com/RytoSle2
ーマサイ@MASAI_Fischers
■https://twitter.com/MASAI_Fischers
ーンダホ@ndahoFischers
■https://twitter.com/ndahoFischers
ーモトキ@Fs_hasninelives
■https://twitter.com/Fs_hasninelives
ーぺけたん@peketanFischers
■https://twitter.com/peketanFischers
ーザカオ@fischerszakao
■https://twitter.com/fischerszakao
ーダーマ@M2DAMA
■https://twitter.com/M2DAMA
↓フィッシャーズ公式アカウントは下へ↓
☆おすすめ動画はこちら!
【大爆笑】ルール知らない奴らに大富豪やらせたら腹筋崩壊したwww
https://youtu.be/2GGKtqd-2pg
【Fischer's-フィッシャーズ-】
出来そうで出来なさそう、くだらない事、好きなことをする…。
中学三年の頃、「楽しい」を動画にすることから始まった古くて幼稚園、同い年の同級生からなるネットパフォーマー集団です。メンバーは全員で7人!
[シルクロード] [ンダホ] [ダーマ] [ザカオ] [ぺけたん] [モトキ] [マサイ] ]
【公式アカウント】
ーTwitter(動画公開時の通知+告知など)
■https://twitter.com/FischersHome
ーFacebook(動画公開時の通知)
■https://www.facebook.com/FischersHome
ーInstagram(オフショット)
■https://www.instagram.com/fischershome
ーウェブサイト・メンバー紹介
■http://fischers.web.fc2.com/
【再生リスト】
―すべて表示(西暦別もあります)
■https://goo.gl/fB9HYY
―アップロード順
■https://goo.gl/TuFZ4W
―再生数順
■https://goo.gl/pw3hyy
【音源・効果音使用元】様
―DOVA-SYNDROME
■http://dova-s.jp/
―効果音ラボ
■http://soundeffect-lab.info/
―甘茶の音楽工房
■http://amachamusic.chagasi.com/
―魔王魂
■http://maoudamashii.jokersounds.com/
―Epidemic Sound
■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一部の動画・静止画素材提供元】
PIXTA
※動画によって使用していない場合がございます。
【お問い合わせ先について】
※1 業界の皆様・ご依頼の方々・その他ご相談がある方は、UUUMウェブサイトにある「サービス」からお願い致します。
※2 YouTubeメッセージ機能は、フィッシャーズでは利用していません。ご理解いただけると幸いです。
【サービスに関するお問い合わせ(UUUM)】
http://www.uuum.co.jp/
#Fischers #フィッシャーズ #ルール知らない

雀魂無役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雀魂無役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用情,何時拋卻,今天自己揀,就算吃苦,也笑。
邂逅翁記,在六月炎夏,摸到火井的小麵廠買麵,轉身才發現正對面五級樓梯上的它:店面闊落高樓底,但跟街外無阻無隔,裏面零冷氣,吊扇掛牆扇在呼呼賣力,幾枱客人正埋首吃湯麵;怎麼都不怕熱?未及回神,一個輕微駝背的婆婆「嗖」聲放低碗筷,殷勤笑迎:「上來坐,想吃甚麼呢?」
一碗牛丸麵端上來,焦黃點點的葱油先香奪魂;再啖細細粒牛丸,爽口肉味濃;那白白的湯底像久違的阿嫲手勢,不禁細問因由。婆婆自豪地說:「我用豬筒骨煲五六句鐘,好似牛奶一樣白,還有牛腩牛丸豬粉腸的甜味在裏邊。」筒骨煲湯很油呢?「用豬筒骨才香,但工夫多,我自己撇油囉!」
翁記在火井半世紀,婆婆翁太是這家潮州麵店的主人。食物十指數完:牛丸牛腩、大腸粉腸都是自家製作處理,豬皮蘿蔔豬紅再加工,魚蛋魚餃墨丸指定某家來貨。從前有過自家製豬肉丸、自家鹼水洗白的牛柏葉、自家撞的豬紅,甚至炒螺炒蜆。「年紀大,做不到多少了。」翁太68歲了,笑言黑髮是染的,長者卡也領了幾年,現在只選幾樣親手做,「好東西不用多,幾樣已經夠,但幾樣都要專注做,真是要畀心機做。」
重重嚴把關
翁太做牛丸必用新鮮牛肉,指定水?和胸板肉,每朝跟時間競賽:「牛肉有一道氣的,新鮮得來還要那道氣不死,做起來的牛丸才不同。」供應商送貨過來她也嫌太遲,凌晨兒子幫她取牛肉。「我們幾十年見貨付現金,牛肉唔靚唔要;加價無意見,最緊要貨靚。」清晨五點鐘她起床梳洗後,即刻動手,「兒子不做這行,有自己的工作。牛肉來到,我甚麼都要放低先做牛丸,等到牛丸出了才心定一些。」
做牛丸,曾經用木棍手打,「七個字(35分鐘)才打三斤半,真係搵唔到食。」30年前已改用機器做,調味、校水溫仍在人做:「如果水太熱牛丸很快淖熟,就不夠爽。」有客查問有沒黑椒牛丸,她不屑做,「因為我的新鮮牛肉毋須用到黑椒,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味,用最簡單的醃料食出最新鮮的牛肉味。」
她的牛腩也用新鮮貨,清油去膏最執着,理好的牛腩只剩五六成。醬汁自己炒,味道只此一家;花椒八角她不用,除了南乳,靈魂在「特別靚的印度香料」。炆出一鍋郁香,連筋帶肉的滑中腩、軟腍的牛筋、鬆軟的牛面珠,還有罕見的牛膝軟骨和牛心蒂(牛爽)混合隨上,吃着甚麼看彩數。
小不點 大宇宙
銷魂的葱油,倒是永不落空。粉麵添一匙葱油,滾湯一沖下去,香氣四溢。翁太一星期炸葱一次,只挑香甜京葱,六斤削幼細切,得花上一個半小時;因為京葱滑刀又催淚,女工也不肯做,只有翁太習以為常。然後,炸兩個小時至脆卜卜,其間要不停攪動防黐底。「曾經有一次我做事忘了,整煲黑了,好慘呀!錢是一件事,我花了很多精神下去。」像一個小孩手中的雪糕掉了在地上,翁太說來仍然頓足。
「如果無葱油,我好似沒了一隻手。」她賣潮州風味粉麵,最不忿被人喚作車仔麵。「車仔麵的豬皮蘿蔔是我加插的,但車仔麵哪有靚湯!我們有冬菜呀葱油呀,本來也落芹菜,但現在芹菜好難買,買回來第二日就黃了,不知上面(大陸)做了甚麼手腳,乾脆不用。」伴麵或配豬紅的辣椒醬,也是她獨門秘製,微辣香濃,卻是非賣品,粉絲來到店中可以大匙大匙的享用。
翁太站着只是人家坐着的高度,但幹練直如三頭六臂。「好多事,我都自己做,因為我要求太高。」菜,她親自去買去挑;白菜仔、通菜等也得親力洗:「有時菜好多沙,先浸半句鐘,浸完後又要慢慢捽。自己洗,乾淨些。」就連廁所,亦是收工後自己㨘,「做飲食要乾淨,難請人就自己慢慢做囉!」
熱火朝天 影一雙
高人修煉,總在凡夫攀不上的山巔;翁太做牛丸、炒醬炆牛腩也另闢秘密廚房,謝絕參觀。原來半世紀前,翁記炮製食物也不在賣食的地方。60年代火井是私家地,非常熱鬧,「朝早街市,晏晝食肆,有打冷賣潮州餸有糖水好多嘢賣。」翁太潘惠玲記得是1968年,一個後生仔用擔挑擔住兩個炭爐來火井賣潮州麵,「爐上各有一個煲,一個煲湯一個淥麵,連湯連麵一共130斤,那時他瘦瘦的但好好力。」他,是翁欽藩,單身寡仔,在附近租了個小廚房,煮好就擔來賣。「他一個人,下面煮,上面瞓,好坎坷!」70年代初,二十出頭的順德妹嫁給這個潮州小子,「緣份啩!好難講,他光棍一條,不就跟他捱囉!」翁太直呼「我怕醜,你唔好問」一臉少女的忸怩。
婚後,小兩口子無再擔炭爐,改租現鋪的廚房,固定在現鋪對出擺街檔。70年代中買了現鋪,但只留用廚房,把鋪租給人幫補供鋪,翁記仍是個街檔。「那時簡簡單單賣牛丸魚餃魚蛋粉麵,賣賣賣,摺枱一直擺到街尾。附近太平戲院一散場,好墟冚!晚上11點仍要去麵廠補貨。」及至80年代初,政府收回私家街禁止擺賣,他們才入鋪經營。「初初搬上鋪沒甚麼生意,好鬼慘!我在街賣着好地地,上幾級樓梯,人家以為不是(我),但也無辦法,唯有像『企街』一樣站在門口,因為人家是認人的。」
那時供鋪供樓供子女好辛苦,兩口子一個廚房,一個樓面。有時忙起來,一日做十八九句鐘,鋪張紙皮在地上就倒頭大睡。「我和老公在廚房出入好容易衝撞,有時做得忟憎我就話:我前世欠了你,第二世見到你都運路行——講笑啫!」回憶,爭執也是甜。只是,老公的身影近十年在翁記消失了。有時熟客問起,翁太只道:「不開心的不說它了。」原來老公身體有事早已退休,「他沒要我守住這間鋪,還叫我不要做。但我不鍾意打麻雀,對住四堵牆有甚麼好?」
開心至上
子女都勸她不要做,但翁太覺得「自己愈做愈精神,我又不妨做吓,見吓街坊,有些搬了很遠都回來食,這點令我好有滿足感。」九月爭秋奪暑之際,翁記已經有了冷氣。從前舊樓電力一般,裝冷氣要改電要申請改圖則,「我一直不想拔條頭髮動全身,所以一年過一年。近來天氣特別熱,所以休息了幾日換過所有電線。」翁太不時勸客人坐入一點涼冷氣,怎知他們都說慣了,不介意吃得身水身汗,甚至以此為風味。
「不理它有沒冷氣,好食就過來食。」40多年熟客蕭先生說。他指指價錢牌,「仍然是20蚊一碗,去哪都吃不到。」翁太最近加價一元,笑謂是幾十年「最大膽」的一次,但相比上環、佐敦價,依舊便宜近倍。「求其賺少少,夠付人工就算數,鋪是自己物業,做了這麼多年當益街坊啦!主要是我做得開心。」翁太說。
蕭先生跟她提起擺街檔年代來買麵,一元二角。在結帳的熟客即搭訕:「我記得細細個攞一個兜來幫我老竇買麵,一蚊咋!」兩男搬走十多廿年仍不時回來,你一言我一語鬥資歷鬥長情。翁太掩臉大笑:「最開心聽到這些:我幾耐呀你又幾耐呀。星期六日最多搬走了的街坊回來食,說『我來探你啦!』好開心。」
當年營役為生計,今天忙碌是興趣,翁太又煮又洗無時停,坦言肉體是辛苦的,不過感恩仍有精神魄力做得到,「我見步行步,做到幾時就幾時,做不到就光榮結業退休,搞掂!」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