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捏口的二周年]
不知不覺就兩歲了。
打這篇文前我先把一周年的貼文翻出來看了一下,感觸頗深。其實想說的話很多,但手指一碰上鍵盤,就突然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才好。
簡單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之前也說過蠻多次,我的日文是自學的。
從小在綠島長大的我,大概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因為太過喜歡《魔法咪路咪路》的台配,而確立了想成為配音員的夢想,也是在那時燃起了想學日文的欲望。(因為很想唱咪路的主題曲們)
夢想是堅持下來了,但日文卻彷彿說說而已,頂多用空耳唱唱歌、講些阿哩嘎斗、莎呦娜啦之類的。
真正開始背五十音,是國二的時候。
那時追番又追星(阿拉西),實在太想順順地唱日文歌、太想看原文漫畫、太想聽懂偶像在說什麼了,所以再次下定了決心,我要學日文!結果偷懶,初期太過依賴羅馬拼音,根本還是沒認真背。直到某天,我練好了對我來說很重要的第一首歌,那首歌是aiko的《橫顏》,日劇魚干女又怎樣的主題曲,我當時真的愛死那部日劇了。
我在車上唱給我媽聽。
聽完後,她說:「嗯……是唱得不錯啦,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
我「少了什麼?」
媽「少了感情。」
我「感情?!」
媽「嗯,總覺得妳只是把一首歌背起來,但沒有放感情。」
我有點生氣「怎麼可能沒有感情呀!我很愛這首歌耶!」
媽「妳知道歌詞的意思嗎?」
我「我……我知道啊。但我沒有逐句背起來。」
媽「那就是了吧。」
當下我真是氣到一個臉紅脖子粗,卻又絲毫沒有反駁的餘地。對啊,被我媽發現了,因為我是用羅馬拼音背起的那首歌。唱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每句歌詞的意思,那時,我唱出的東西還不是語言,充其量只是一些包裝成語言模樣的聲音碎塊罷了。
從那刻起,我終於洗心革面,開始認真學日文,然後到了今天。
也是學了日文後,我才發現自己有多喜歡語言。除了英文和自學的日文外、求學過程中我也修了西班牙文、法文和韓文,雖然沒什麼耀眼的成果,最多只能說自己上過課,但學的時候都是開心的。如果將來有機會有錢有時間,還是會想把它們學起來。
其中,日文又是意義最深的。
這個語言涵蓋了我的青春、我的喜怒哀樂、是我成長路上很重要的養分。而現在,還讓我成為了哈捏口。
老實說,兩年過去,我還是一直無法完全相信自己,也不確定自己到底為大家帶來了什麼。小學和國中階段被霸凌的那七年,讓我在後來的人生中只能活在一個用自貶帶來安全感的泡泡裡。
「我就是很胖很醜,大家當然不會喜歡我。」
「我沒什麼長處和優點,還很吵很煩,對不起。」
之類之類。
即使我在高中和大學都各自交到了一群交心的好朋友、也在網路上認識很多很多溫柔可愛的人。但還是改不掉自怨自艾的習慣。我很擅長傾聽和安慰,卻不太知道怎麼向其他人訴說自己的痛,只知道很痛,可說不出哪裡痛。
但現在真的好多了。之所以好多了,我親愛的小捏口們絕對佔了好大好大的功勞。每次看到大家稱讚我、鼓勵我、甚至各種花式誇獎我的時候,我都會笑得好開心,發自內心的開心。一面感到不安、一面告訴自己,我真的是有被人喜歡的權利的。
我真的很喜歡大家,也很感謝大家。
你們的每一則留言、分享、評論,我都會看,或許沒辦法逐則打心回覆,但我真的都看得到。這11萬人,每一個對我來說都好重要。我有無窮無盡的感謝想說。謝謝你們。
去年也說過,是因為太想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給大家看了,才在思考兩年後開了這個粉專。兩年前的自己應該,沒做錯吧。如果這段日子裡有帶給你們一些治癒和快樂,那就太好了。
打了好多,落落長。
如果有看到這裡的人,請相信我,我真的很愛你,謝謝你。
最後就,祝哈捏口兩歲生日快樂。🍰
(是粉專的生日!不是我!我是九月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 我昨天終於終於終於去面試了華視配音訓練班,明天會公布結果,如果有上,三月就會開始上課了!對我來說是一筆大錢,必須開始更慘的吃土人生,而且上了課也不代表就能有美麗的結果,但是……多少,有種逐夢踏實的雀躍感。我會好好加油的。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和大貓熊團團、圓圓日前迎來了小貓熊「圓仔」的誕生,剛出生的圓仔樣子逗趣可愛,引起媒體和網友們的追逐熱潮。本集影片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除了帶大家快速回顧圓仔的超萌成長史以外,也分享了他對近期兩岸動物奇聞的幽默見解,內容精采有趣,千萬不可錯過!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
雀成語 在 葉揚 Facebook 八卦
1.
下午彼得帶羅比去買安全帽,
我一個人在家裡閒晃,
剛剛突然深深有感--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我惹出來的。
比如說,彼得以前是不敢走進車商看車的,
我說:
不進去看一下,
怎麼知道這台車是什麼感覺?
彼得:
可是我又不一定要買.....
要是到時候沒有買,怎麼辦......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看車的時候,
彼得緊張得要死,
他像個小姑娘一樣,
連別人問他要不要喝點飲料他都害羞說不要。
(然後喝我的)
整場都是我在講話,
明明我根本就不懂車啊,
彼得連坐進車子裡面體驗一下,
都是在我耳朵旁邊偷偷說,
叫我問看看業務可不可以打開車門坐進去感覺一下。
#你不要開走我覺得坐一下也不會怎樣吧
2.
承上,
結果一切都變了。
連假四天,
彼得現在居然會自己吵著要去看車了。
他昨天還自己排好行程,
說要去看什麼什麼車,
接著再去哪裡看什麼什麼車。
我說我想看電影,
他還露出很失望的表情。
在車上的時候,彼得自己突然說:
唉,要是有車商找我去試車就好了......
我:可是你開超慢的耶......
彼得露出那有什麼關係的臉。
我接著說:
要是有車商可以借我們開一個月就好了,
這樣我們就知道到底哪一台車比較好。
彼得還不要臉地說:
我覺得一個月不夠,
三個月才比較感覺得出來車子好不好!!
#我覺得三個小時都沒有人要給你感覺
彼得還在那邊批評一台剛剛看的車:
你知道嗎?
那台車的皮椅是左右有點包覆起來的,
這樣你每次從同一邊下車,
就會一直只磨到一邊,
以後兩邊的皮椅就會不對襯,
唉,好可惜......
#還我那個民初的害羞男孩
3.
我還記得自己曾經拉著彼得去看預售屋,
他當初也是不敢,
結果第一次看樣品屋的時候,
彼得要假裝成另一個人,才比較自在。
對方只是順口問:
咦,先生不太說話,
是不是從國外回來的呢?
彼得緊張到胡亂說對對對,
搞得自己下不了台,
最後看房的那一整場,
彼得只好都講英文,
當人家介紹說這個客廳面寬12米,
彼得大叫一聲 TWELVE!!
全場鴉雀無聲,
那個聲音在樣品屋裡迴盪,
我至今都忘不了。
4.
我另外惹出來的一件事,
跟羅比有關。
羅比很怕剪頭髮,
所以他之前都是阿嬤趁他洗澡不注意,
趕快用小剪刀稍微修剪一下。
但羅比最近的髮型,
鬢角真的長到有如耳罩,
我們覺得他耳朵都要聽不到了。
我問羅比:
你為什麼不敢剪頭髮呢?
羅比:
我,我怕會頭破血流!!
#一直在每周學成語相當熟練的孩子
5.
我在想可能是小時候,
我拖著他去剪過一次,
當時羅比年紀太小了,
嚇得亂七八糟,
所以留下不好的印象。
這幾天我又一直不停在跟他溝通去剪頭髮的事宜,
羅比終於在我答應剪完頭髮要帶他去玩具反斗城之後,
同意去剪頭髮。
我:
我告訴你,
我們要去happy hair,超happy。
而且媽媽認識那個設計師姊姊,她人超好的。
羅比很緊張,
我們坐UBER出發去髮廊的時候,
他還一直碎念:
真的,真的不會頭破血流嗎.....
我:
你不要怕啦,
媽媽剪過好多次頭髮,
都沒有怎樣.....
我順便搭訕司機先生:
不然羅比你問司機叔叔,
他有沒有剪過很多次頭髮?
羅比:
你,你有剪過很多次頭髮嗎?
司機叔叔配合我,爽朗地表示:
有喔,有喔,
我好像剪過幾百次的樣子......
羅比撫胸:
好恐怖,剪頭髮好恐怖......
司機建議:
你如果怕什麼,
你就跟剪頭髮的阿姨溝通一下啊。
我:
對對對,不然你現在就練習講看看好了.....
羅比雙手合十:
拜偷拜偷,不要剪我的頭皮!!
#誰要剪你的頭皮
#人家只想好好上班領薪水沒有人想要坐牢好嗎
6.
或許是真的有童年陰影,
羅比在車上話變得很少。
我只好一個人在那邊興奮:
羅比,你知道嗎?
媽媽每次剪頭髮,
都好像重新活過來一次!!!
司機也跟著追加:
我剪完頭髮吼,
也覺得很開心啊,
大家都會稱讚你,
說剪完頭髮好帥啊......
我跟司機就一路上一直大講自己愉快的剪髮經驗,
兩方重重疊疊,互相褒獎,
簡直誇張到好像每次剪髮都像是得諾貝爾獎那樣偉大。
下車前,
司機很認真地轉頭看著羅比:
不然這樣,
你覺得UBER叔叔要不要停車,
下車幫你加油,
陪你一起剪頭髮?
羅比搖搖手:
還…...還是不要好了。
司機露出笑容:
為什麼呢?
你是不是變勇敢了?
這時羅比說出他的心聲:
因為,有陌生人,
在剪頭髮的時候,在旁邊加油,
也是,也是蠻可怕的.......
#金牛座在客觀衡量哪件事擠較可怕
#司機好心給雷親
#羅比你就好好說點場面話會怎樣
7.
結果羅比剪髮非常順利,
他一開始抱著恐懼的心,
接著慢慢鬆懈下來。
我小聲說:
你看,
就跟你說設計師姊姊很溫柔吧?
羅比表示:
她很溫柔,而且也很漂亮!!
總裁剪完以後,
設計師拿鏡子給他看,
這小傢伙還大吼一聲:
我,我是勾護城小朋友!!
#三個字要念錯兩個字也是不容易
#風吹得路好長一顆心晃呀晃
#多想找人陪我逛累了睡在馬路上
8.
剪完頭髮,羅比摸摸自己的鬢角附近,接著說:
怎麼刺刺的.......
我怕他不喜歡,便趕快說:
你知道嗎?
會刺刺的,
是因為你有很多健康的新頭髮要長出來啊,
如果是禿頭的人,
剪完頭髮就不會是刺刺的喔,
呵呵,因為他們沒頭髮......
羅比笑著回答:
我知道,我知道啊,
禿頭會變得滑滑的......
我:
咦,你怎麼知道禿頭的人會怎樣?
總裁露出和藹的笑容說:
因為,我以前老的時候,
也是禿頭啊.......
#媽媽惹到前世總裁了趕快跪下
#正所謂十禿九富啊
後記:
說到這次的剪髮記,
羅比似乎悄悄地愛上了我的設計師。
剪完頭髮去沖水的時候,
他還用一種很有技巧的方式問對方:
通常,通常小男生要多久剪一次頭髮?
設計師說:大概是一個月一次吧......
羅比居然立馬說:
那,那我下次,一個月以後再來找你。
#奇怪你不是怕會頭破血流嗎
#結果總裁現在只要我出門就會問你今天是不是要剪頭髮
#他只有幾根毛卻一直問我可不可以帶他去洗頭
#羅比理髮記心境波折請詳見圖說
雀成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
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取自《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
……………………………………………………………..
各位朋友,早安:
「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以上面這一段說法來看,大部分人面對難過、悲傷的行為剛好相反,常是試著壓抑、批判、逃避……。簡單來說,是不願去體驗,寧可忘卻。
在版面上常互動的朋友大概就能明白,難過、悲傷的背後,常能有愛、有疼惜。奮力麻痺難過與悲傷,幸福、快樂也常常同時被一起抹去。
這一段摘文超級長,重點超多,因為昨天幾位朋友都問到跟這篇摘文有關的問題。有空再慢慢看,慢慢體會、慢慢印證,文字傳達的概念才能入心。
看完之後,或許您能體會到:其實連大人的情緒教育,都需要重新學起!
祝願您,能接納他人的看法與我們不一樣,並且相信自己能承受不好的感覺!
.
ps. 這本書在今天晚上9點半,會辦贈書直播,歡迎參與
……………………………………………………………..
【文/ 艾美・莫林】
孩子要知道如何面對內心的情緒動盪
就像葛蕾絲這個案例一樣,如果孩子沒有學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他們很可能就會有情緒和行為問題。葛蕾絲的暴躁脾氣已經影響到她的交友關係,其他小孩在她哭泣或使喚人的時候,根本不想跟她玩。
因為爸媽總是在她生氣的時候迎合她,所以她從未有機會自行處理這些負面的感受。覺得失望、沮喪、生氣和傷心都是生活中的常態,但因為爸媽一直向她妥協,所以她才能逃避這些情緒。
每個家長都曾經試著轉換孩子的情緒,不過次數過多就會造成危害。
…………
欠缺情緒能力會遺害終身
你有沒有遇過因為芝麻蒜皮小事就大發雷霆的人?或者是,你有朋友每次遇到生活中的小小不順,就表現得好像發生了什麼重大悲劇一樣?這類人很可能就是從未學過如何有效管理情緒。
我們如果沒有學會這些技巧,就會有不當的行為,像是出現攻擊性或試圖控制他人,只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針對年幼時就學習了利社會技巧和情緒能力的孩童,對照沒有習得這些技巧的孩童,研究兩組受試對象的同異之處。他們花了二十年的時間,追蹤這些孩子從幼稚園到二十五歲左右的變化,並發現幼稚園的社交技巧和成年前期的成功有所關聯。
在五歲就展現出如分享、好好與人相處等較多利社會技巧的孩童,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較高。而小朋友在幼稚園時的社會能力分數每高一分,他們獲得大學文憑的機率就增加一倍;此外,他們在二十五歲時擁有正職工作的比例也高出百分之四十六。但較無法合作、傾聽、化解衝突的孩童,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的比例則較低,通常也比較容易有法律問題和物質濫用問題。
孩童在幼稚園的社會能力分數每少一分,在成年前期遭到逮捕的機率就高出百分之六十七,在酗酒方面則高出百分之五十二,住在公共住宅(或列於等待名單中)的機率更高出百分之八十二。從這項研究的所有數據來看,我們投資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在學業成績上,但卻對情緒和社交技巧漫不經心,是否值得深思?很顯然地,相較於我們從前認為與成功和幸福息息相關的其他能力,情緒能力可能更加重要。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籃球員,你不會把所有時間花在教他罰球,因為即便他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罰球手,只要他缺乏運球和防守等其他基本技巧,就不可能會成功。但我們卻用這種方式教育小孩,只重視他們的學業成績,不教他們其他重要技巧,然後期望他們在現實世界大放異彩。
如果家中的孩子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小孩,但無法忍受難過的感覺,他就不可能接受任何失敗或被拒絕的風險。或是他可能是天賦極高的運動員,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那只要他覺得別隊沒有公平競爭,就無法專心比賽。
…………
無法控制情緒的孩子會試圖控制別人
我在擔任大學兼任講師的第一個學期,只有一位學生被我當掉。他許多作業都沒交,學期報告也慘不忍睹,但只要他期末考考得不錯,是有機會不被當掉的。
可他還是被當掉了,因為期末考考太差,所以他該學期的最終成績連通過標準的邊都摸不到。
我把成績張貼至學校入口網站後,就收到他的電子郵件,要求我再檢查一次他的成績,因為他很確定他應該可以通過。我回信給他,向他保證他的學期報告成績、缺交的作業以及不太好的期末考成績,三者加在一起就是不及格。
四天後,我又收到他寫來的另一封電子郵件。這時聖誕假期已經開始了,他在信中說:「我真的沒辦法安心放寒假,想到這科被當掉心情就很糟,吃不好也睡不好,可以考慮給我一個會過的成績嗎?」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乞求成績」(grade grubbing)的現象,也就是學生要求教授更改成績,但實際上提不出任何合理的理由。像我這個學生,居然希望我因為他心情很差就幫他改成績。
不用說,我當然沒幫他改成績,這麼做對其他學生來說並不公平,對他來說也沒有任何好處。他這堂課被當了,所以他理應覺得難過,但願這種情緒能讓他下次表現得更好。
悲哀的是,這種「我無法面對不舒服的感受,所以你要為我做些什麼」的心態,最近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愈來愈常見。大學生受到冒犯時,他們試著說服別人不要再來冒犯他們。他們不知道感到傷心、受傷或憤怒不是什麼壞事,反而試圖控制別人的行為。只因為他們不喜歡自己聽聞的事,就脫口而出「不要在新聞上刊那種文章」或「不要輕易放過我的教授」。
因此,學校一直難以清楚界定言論自由和政治正確之間的界線。耶魯的萬聖節事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二○一五年,耶魯校方的行政人員寄了一封電子郵件叮囑大家,請避免穿著較為敏感的萬聖節裝扮。耶魯的駐校講師艾瑞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Christakis)針對這個通知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所以現在的小朋友或年輕人要是展現出稍稍無禮、不恰當、挑釁或者,好吧,就算是有點冒犯,大家對這樣的行為都完全沒有容忍餘地了嗎?」
耶魯的學生因為她的話語勃然大怒,不僅展開了抗議行動,還有數百人簽署了給她的公開信,說她在否定他們的感受。其中一個學生甚至拍了一部影片質問她,說她讓校園成了不安全的環境。當克里斯塔基斯不予苟同時,該學生更用不堪入耳的話來反擊。
該事件發生幾個月後,克里斯塔基斯辭去了她的教職,而她的丈夫尼可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也因此從耶魯西利曼學院(Silliman College)院長的職位請辭。
諷刺的是,學校行政單位原本訴求包容多元的美意,反而引發了更多爭議。這些聰明絕頂的學生來自於頂尖的常春藤盟校,卻對這個以小朋友為主體的節日可以穿什麼服裝有如此激動的反應,仔細想想不覺得有些可怕嗎?
然而,這並非單一事件。各地的大學都面臨類似的問題,愈來愈多學生主張「我覺得受到傷害,因此你們必須所有改變」,讓校方行政人員疲於找出解決之道。如果學校沒有作為,可能被視為缺乏同理心;但如果他們為了不傷害某些學生的感受而改變做法,則可能會扼殺言論自由。
我確定這些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大都認為如果自己覺得不舒服,一定是因為別人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我們在受害者心態一章也討論了這個現象,這類的人相信他們有責任要確保其他人都不會說出他們不想聽的話。
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著了解,即便自己的情感受到傷害,不代表別人有義務要為他改變。別人可以跟你意見不一或選擇不同。你要教孩子把心力花在控制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別人的行為;他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情緒只能由自己負責,而且自己有能力承受不好的感覺。
如果孩子沒有學會「自己的情緒自己處理」,她就會想要控制別人。雖然頤指氣使、粗魯無禮、蠻橫難搞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讓她得償所願,但終究不會使她受人喜愛。而最後她可能會變成動不動就在指責別人沒同理心或政治不正確的人,只因為她自己無法面對不同的意見。
…………
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情緒
雀兒喜帶她十一歲的兒子麥克斯來我的治療室時,她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但他的醫生說,他們在麥克斯身上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我們只好來看你。」麥克斯因為胃痛和頭痛缺了很多課。他的醫生為他從頭到腳做了許多檢查和檢驗,但找不出任何問題,所以表示可能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出乎媽媽的意料之外,醫生居然說對了。
我聽完他的症狀和遇到的問題後,麥克斯很明顯是壓力過大了。他一直處於焦慮又緊張的狀態,什麼事情都能讓他掛心,從他的成績到奶奶的健康都是。但他不夠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沒辦法把它化成語言或文字表現出來。
我相信麥克斯身體上的疼痛都是真的,因為我們的心靈跟身體有強烈的連結。壓力會觸發身體的生理反應,進而引發胃痛和頭痛。小朋友如果不具備情緒控管技巧,就容易出現身體問題。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二○○八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腹部反覆出現疼痛的孩童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的小朋友有焦慮症。患有憂鬱症的兒童和青少年也通常會有身體上的疾病。
雖然制酸劑和止痛藥可以暫時蓋過疼痛,但麥克斯如果不處理潛在的情緒問題,他就不會有所好轉。在我們著手解決他的情緒問題後,他的身體健康問題也減少了。如果他希望身體更健康,就必須學著如何溝通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處理情緒。
教你的孩子認識情緒與管理自己的感受,讓他更能夠辨別自己是不是壓力過大或心情特別糟。及早發現可以避免日後產生更多問題,並能幫助孩子盡快接受治療。
…………
如何改變做法
當葛蕾絲的爸媽開始把自己視為教練後,他們在幫助她學習管控情緒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透過他們從旁指導,她更能有效應用在療程中學到的技巧。在她生氣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提供她迫切需要的提醒和提示,讓她知道如何撫平自己的情緒。
他們接下來慢慢減少從旁提供的協助,讓葛蕾絲可以對她自己和她的情緒負起全責。整個療程完成時,她已完全相信自己的心智足夠堅強,不論她的感受有多強烈或不悅,她都能好好控制它們。
學習控管情緒和忍受不悅感受是可以習得的技巧,但就像任何其他技能一樣,小孩需要不間斷地指導與練習。
■ 教孩子說明感受
如果孩子不能辨別自己的情緒,她就無法主宰這些感受。沒辦法直接說「我很生氣」的孩子,通常會用行為來傳達憤怒。發脾氣、尖叫、攻擊別人經常是源自於小孩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跟一般人差不多,在日常對話中大概不太會聽到與感受有關的字眼。相較於「我很生氣」,大家通常傾向於說「他是個渾蛋」。而且,就算真的提及自己的感受,英文裡也會用「我的胃都糾結成一團了」或「我的喉嚨好像被什麼東西哽住了」這類的常見比喻帶過。也就是說,除非你特意教孩子使用與感受有關的話語,否則她不太可能擁有大量的情緒語彙。
教孩子使用感受詞彙,像是在她跺腳的時候說「看來你現在很生氣」,或是在她跑去拿鞋子的時候說「要去公園你真的很興奮對吧」。隨著孩子對情緒的認識漸長,你可以使用更加複雜的感受詞彙,例如「緊張」、「失望」、「慶幸」和「沮喪」等。
以下是教小朋友認識情緒的不同方式:
•在日常對話中分享自己的感受。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大量使用情緒詞彙,像是說「今天奶奶身體不舒服,我很難過」,或是「遊樂場那個小男孩把小女孩推下秋千的時候,我真的好生氣」。
•問問孩子:「你今天過得如何?」養成習慣,每天問孩子過得如何。你可以固定一個時間,像是吃晚飯或準備上床睡覺前,問他今天心情如何,然後看看孩子能不能說明為什麼今天的心情是這樣。
•在孩子說故事的時候,探索孩子的情緒。孩子跟你說今天發生的事時,你可以問他「你在球場上得分的時候感覺如何?」或「老師說你下課不准出去玩時,你的心情怎麼樣?」這類問題。如果孩子沒辦法講出某個特定感受,你不妨試著說:「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想我會很生氣!」
■ 認可孩子的感受
急忙想要為孩子解決問題時,表示你把他的情緒視為己任。認可則是代表你明白他的感受,但還是由他自己決定要如何調適心情。重點在於,不要無視孩子的感受。「你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真是可惜」這類的話缺乏同理心。
你應該提出更詳細的解釋,告訴孩子你全心接受他的情緒,像是說:「如果很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做,一定很令人失望,所以我了解你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去看電影而心情不好。」表達認可能夠讓孩子知道,心情不好也沒關係。
以下提供一些範例,告訴你如何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認同:
•「我知道你因為我不准你去朋友家玩非常生氣。我也明白,你對於自己必須待在這裡感到非常沮喪。」
•「比賽輸了很痛苦,是我也會很傷心。」
•「我了解你實在太生氣了,才會想說些傷人的話。」
•「我想很多小朋友第一天上學都會緊張,嘗試新事物確實很可怕。」
即使你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或是他們的反應看似太誇張,你還是要接納他們的感受。孩子需要知道他們可以表達情緒,即使想法不同,你也會尊重他們的感受。
■ 糾正行為而非情緒
有時孩子並不清楚想法、感受和行為三者間的差異。以下是示範情境:
家長:你朋友說你不能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小孩:我覺得他不想當我朋友了。
家長:聽起來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感受。你以為他不想跟你做朋友了。那你感覺怎麼樣?
小孩:覺得難過。
家長:原來是覺得難過啊,這是當然的。那你怎麼反應?
小孩:我對他發脾氣。
家長:所以你還生氣了,這也是情緒的一種。是我也會很生氣。你生氣的時候做了什麼?
小孩:我一邊走掉一邊說,我要去找新朋友玩。
家長:生氣的時候離開現場是很好的選擇。
和孩子解釋,想法是他腦海中的字句和圖像,感受則是形容他的心情,像是開心或悲傷,而行為則是他身體採取的行動。
孩子了解這三者的不同之處後,就會更清楚自己的選擇。舉例來說,他會明白生氣沒關係,但打人就不行了。同理可證,難過也沒問題,但大聲尖叫與大發脾氣是不能接受的行為。
告訴孩子,他不會因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而惹上麻煩。但你要針對他的行為制定規範。
建立清楚明瞭的家規,明白表示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達情緒。寫下應遵守的規矩並貼在家裡。如果你說「不許吼叫」,那你也要能夠遵守這個規定。如果你提高音量講話,那孩子也會隨之仿效,這項規定就會失去效力。
以下是幾個簡單的規範,可以幫助孩子開始掌控自己的感受:
•尊重他人的身體空間與所有物。不可以打人或傷害別人的身體,也不可以破壞他人的物品。
•好好和人說話。不可以罵人或侮辱人。
•使用室內說話的音量。不可以大吼大叫。
雖然甩門對某些家庭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有些父母絕不允許此事。因此,請列出家中所有人都能遵守的規範清單。記得,你可以視需要變更與修改這些規範,但務必確保孩子了解你的期望。
■ 放手讓孩子感受負面情緒
你的工作不是讓孩子笑口常開,而是要協助他學著自己面對不舒服的情緒。
以下是孩子必須體會的不適感受:
•憤怒:孩子必須學著在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平靜下來。
•緊張: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會感到緊張不代表他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愧疚:當孩子說他很抱歉或心裡難受時,不要急著說「沒關係」。讓他體驗一下愧疚感,他才會有動機改變自己的行為。
•悲傷:不要因為孩子難過就想逗他開心,他要練習安慰自己。
•失望:當事情的發展不如孩子預期時,不要不自覺地想要補償他,讓他偶爾體驗一下失望的感受。
•無聊:孩子抱怨無聊不代表你有義務要娛樂他。他在生命中會有很多時刻必須忍耐無聊。
•沮喪:當孩子想辦法要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時,難免會受挫,但這不表示你需要出手幫他或替他解決問題。
你要放手讓孩子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不要出手干預。你可以從旁提供建議,但不要幫他脫身,他會漸漸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排解自己的情緒。
…………
如何教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雖然有些孩子比較敏感,但葛蕾絲的爸媽卻把這個標籤當作藉口,任由她不去面對不適的感受。在他們開始教她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前,必須先相信她可以應付這些感受。如果你把小孩當成脆弱物品在保護,她就會認為自己無法面對任何困難,但如果你協助她看見自己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不適感受,她就會覺得自己能夠克服萬難。
■ 幫孩子找出振作妙招
孩子必須知道,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的。當有不好的事發生時,感到難過也沒關係。事實上,悲傷是療癒的一環。
但這不表示孩子要陷入糟糕的情緒中,他可以主導自己的感受。如果他有起床氣或今天在學校過得不好,他可以決定要如何提振自己的心情。
行為很容易被感受牽著鼻子走。如果心情不好,你可能會想一個人待在家裡,但這麼做只會讓自己深陷其中。採取與自己的感覺截然不同的行動,是轉換情緒的方法。也就是說,和朋友出門或許能讓你開心點,或是出去走走也可以讓你振作起來。
關鍵在於幫孩子找出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如果你沒這麼做,孩子可能會透過某些比較不健康的方式來讓自己好受點。心情不好的孩子可能會依賴食物來安慰自己,或是覺得孤單的青少年可能會尋求網路戀情來獲得關注。
你要主動教導孩子以健康的方式安慰自己,使心情平靜下來,鼓勵自己振作起來。切記,沒有什麼激勵辦法是一體適用的。在外頭玩幾分鐘可以讓這個孩子冷靜,但畫著色畫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可能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你可以運用以下的示範情境,與孩子一起找出最能幫他提振心情的工具:
家長:我們一起來列一張你在開心的時候喜歡做的事吧。告訴我,你心情很棒的時候,喜歡做什麼?
小孩:我喜歡去海灘玩,也喜歡去公園玩。
家長:哇,這些都是很好玩的事。那在家裡呢?假設你放學回家後心情很好,你可能會想做什麼?
小孩:我會和貓玩、和朋友聊天。
家長:這些事會讓你開心嗎?
小孩:對啊,做這些事的時候我都笑得很開心,覺得很好玩。
家長:太棒了。那我們再來想想你開心的時候還會做其他什麼事。
小孩:我喜歡出去散散步,或是打電話給爺爺,跟他說我在笑話集上讀到的笑話。
家長:沒錯!你真的很喜歡做這兩件事。
把小孩說他在心情好時喜歡做的事情全部寫下來,然後在他心情不好的時候,請他從清單中挑選想做的事。跟他說,在難過或孤單的時候,做這些事可以讓他心情變好。
你也可以打造一個快樂工具箱。拿一個小箱子,在裡面裝滿一些小東西,提醒小孩他在開心的時候會想做的事,像是他的笑話本和美術用品。你也可以放一些會讓他發笑的東西,像是爺爺的好笑照片。透過不斷地練習,他會知道哪些活動對他最有幫助,並會開始自發地去做這些事。
■ 幫孩子找出安撫活動
就跟孩子需要知道如何在心情低落的時候鼓舞自己一樣,他也要學著在生氣的時候安撫自己。不管孩子是因為一道數學題而感到受挫,或是因為玩桌遊輸了而生氣,他必須知道如何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繼續朝目標邁進。控制憤怒和沮喪的關鍵要素是自覺。
教導孩子辨別自己即將生氣的警訊。聊聊當他的情緒要爆發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警告訊息?他的心跳可能會變快,或是臉會燙燙的。如果他學會辨識這些警訊,就可以在「爆發」前讓自己冷靜下來。
問問孩子:「你心情平靜的時候喜歡做什麼事?」著色、玩黏土或聽聽平靜的音樂都可以是幫助身體和大腦冷靜下來的活動。
就像快樂工具箱一樣,你也可以準備一個「平靜工具箱」,放一些能讓心情平靜的小東西在裡面。當孩子緊張不安、過度興奮或脾氣不好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讓我們來看看你的平靜工具箱。」然後他就能自己選擇要用哪個工具來控制情緒。
■ 提升孩子的情緒控管技巧
用健康的方式處理不適的情緒,是你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技巧,但光是告訴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效用不大,他還需要反覆練習,需要你從旁引導。即使年紀漸長,開始面對新的挑戰、更加艱困的處境,他仍然會需要你的指引與支持。
你要像個好教練,給予大量的正向讚美與強化。明確指出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像是說:「你今天很棒,在生氣的時候就跑回房間冷靜一下。」
貫徹執行你定下的規範與後果,讓孩子知道你決意幫他從錯誤中記取教訓。此外,你可以定期與孩子聊聊之後要怎麼做得更好,像是問他:「除了打妹妹之外,下次你可以採取什麼不一樣的做法?」幫孩子找出新的策略,以後他如果又經歷同樣的強烈情緒,就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以上文字取自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掌握13不原則,堅定父母教出堅強小孩
大 塊 ✦ https://bit.ly/3bUic7l
博客來 ✦ https://bit.ly/2WQG3jY
誠 品 ✦ https://bit.ly/3bNgKU8
momo ✦ https://bit.ly/2NCHAVo
金石堂 ✦ https://bit.ly/2WRPoYy
讀 冊 ✦ https://bit.ly/2LR6xvm
大塊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LocusPublishingCompany/
.
7/11台北公益免費_葛拉威爾《解密陌生人》新書分享講座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36708193381293/
【時報作家沙龍EP11|人生不用那麼入戲! 心理師洪仲清解析葛拉威爾新作《解密陌生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sPDToZWBE
已額滿_7/14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我們與和解的距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368801245302/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雀成語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評價
台北市立動物園和大貓熊團團、圓圓日前迎來了小貓熊「圓仔」的誕生,剛出生的圓仔樣子逗趣可愛,引起媒體和網友們的追逐熱潮。本集影片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除了帶大家快速回顧圓仔的超萌成長史以外,也分享了他對近期兩岸動物奇聞的幽默見解,內容精采有趣,千萬不可錯過!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哈囉!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郝毅博,今天來跟大家聊一些兩岸的動物新聞,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最近在台灣非常紅的小貓熊「圓仔」,大家看看牠不論是喝母奶、睡覺、量身高、爬來爬去,或是和媽媽見面的樣子等等,生活中的各種姿勢實在都超萌、超可愛,難怪連國際媒體都有報導。
其中有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大家知道圓仔剛出生的時候是用人工的方式來照顧,那這段期間,動物園為了觀察和刺激牠媽媽圓圓的母性,特別設計了一個叫「仿仔」的分身放到圓圓的籠子裡,除了在它身上塗抹圓仔的排泄物,模仿牠的氣味以外,身體裡還裝了一個喇叭,會發生圓仔的叫聲,而且為了觀察圓圓能不能好好的、溫柔的照顧圓仔,甚至還藏了一顆雞蛋,是不是很有意思?
不過圓仔的這個分身倒是讓我想起了最近另外一則和分身也有點關係的動物新聞,大陸河南有位媽媽帶兒子去動物園看非洲獅,不過這個小朋友聽到獅子的叫聲之後,覺得好像怪怪的,相信大家只要看過007的電影,應該都知道獅子的叫聲大概是怎樣的,這個小朋友聽到的卻是這樣。
再仔細看看,WHAT?這根本不是獅子,看起來像是一隻西藏獒犬,據說當天他們還發現這個動物園裡的狼變成了狼狗,金錢豹變成了像狐狸一樣的動物。
這個新聞是不是讓大家想到了「指鹿為馬」這句成語?不過那位媽媽應該很高興,因為她的小孩比秦二世聰明,沒有被趙高騙。
那其實去年在北京發生了一件聽起來更不可思議的事情,有媒體報導說,北京野生動物園裡有遊客發現,裡面的孔雀一直站著不動有點像被綁住,而且工作人員跟遊客保證:「你們如果要拍照,我就讓牠開屏。」聽起來是不是太神奇了一點?後來園方表示,那隻孔雀的屏是假的,是用電動控制的,所以才可以隨時開關,當然這樣做就被質疑有虐待動物的嫌疑,不過和接下來的鱷魚比起來,那隻孔雀可能就幸福多了。
前陣子在武漢的動物園,許多遊客們為了確定現場的鱷魚是不是真的,竟然拿石頭去砸鱷魚,結果8隻鱷魚有4隻被這樣活活打死。大家知道,亂石打死在古代的希臘或其他文化中,是屬於一種酷刑。這些鱷魚只是不喜歡動,你們怎麼會拿石頭去丟牠呢?
不過除了動物園裡的動物會面臨這些人為危險外,家裡的寵物有時候也要小心其他動物的攻擊,大家看看這隻柴犬,不知道怎麼搞的被蛇咬了,臉腫成這個樣子,而且這還不是單一事件,看看這些小狗們,怎麼沒事都去被蛇給咬了呢?我想這個要最快把它治好可能得靠星爺的「還我漂漂拳」了。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張圖片,我很喜歡前陣子跑到香港去玩的黃色小鴨,結果最近我看到一則新聞非常震驚,上海竟然有人把我最愛的小鴨給煮熟了,變成這個樣子!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uq7h9CoZE/hqdefault.jpg)
雀成語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評價
主題:這些國家的中文好奇怪?各國漢字用法差很大!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藝人代表:何嘉文、成語蕎、孫國豪
聯合國代表:夢多、賈斯汀、姜勳、張和平、崔璀璨、凱琳
各國漢字有看沒有懂!出國一不小心就出糗?!賈斯汀陪香港女友看法國電影,字幕組合起來一句都看不懂?!馬來西亞hotel叫酒店,張和平來台誤闖情色酒店訂房間?!導演跟夢多介紹身邊辣妹是「愛人」,害他誤會對方是小三?!日本朋友來台要求「玩麻雀」,姜勳嚇傻以為日本人愛玩鳥?!凱琳和朋友說每天都去漂亮的龍洞,卻忘了在澳洲這個發音別有含意糗翻天?!崔璀璨初來台灣看到廁所警示語,以為台灣人都愛把信紙丟廁所?!究竟各國漢字意思會差多大?他們還有發生什麼雞同鴨講的故事呢?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點《2分之一強》!
#漢字 #中文 #用法 #想歪 #粵語 #日本 #馬來西亞 #酒店 #陰口 #色男 #金玉 #麻雀 #水草 #發音 #誤會 #害羞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dCfXX7j884-B-zY3zhLlyPf_zQ1lkNy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0HGeYoZwhs/hqdefault.jpg)
雀成語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評價
主題:這些國家的中文好奇怪?! 各國漢字用法差很大!!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youtu.be/10HGeYoZwhs
藝人代表:何嘉文、成語蕎、孫國豪
聯合國代表:夢多、賈斯汀、姜勳、張和平、崔璀璨、凱琳
各國漢字有看沒有懂!出國一不小心就出糗?!賈斯汀陪香港女友看法國電影,字幕組合起來一句都看不懂?!馬來西亞hotel叫酒店,張和平來台誤闖情色酒店訂房間?!導演跟夢多介紹身邊辣妹是「愛人」,害他誤會對方是小三?!日本朋友來台要求「玩麻雀」,姜勳嚇傻以為日本人愛玩鳥?!凱琳和朋友說每天都去漂亮的龍洞,卻忘了在澳洲這個發音別有含意糗翻天?!崔璀璨初來台灣看到廁所警示語,以為台灣人都愛把信紙丟廁所?!究竟各國漢字意思會差多大?他們還有發生什麼雞同鴨講的故事呢?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點《2分之一強》!
#流行用語 #十八啦 #髒話 #葉佩雯 #業配文 #閃光 #老司機 #旋轉 #傻眼貓咪 #母湯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兩性育兒新知【媽媽好神】►►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dCfXX7j884-B-zY3zhLlyPf_zQ1lkNy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RhRDevrkI/hqdefault.jpg)
雀成語 在 《犬之島》看電影學成語| 雀雀看電影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