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買低賣高?】
市場先生先說一個小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個人叫做范蠡(音同"離"),人稱陶朱公,即便在那個時代,他也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早年他曾經當官輔佐他的老闆越王勾踐,後來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暫時投降吳國,勾踐經歷十年後來成功復國 (臥薪嘗膽這個典故的由來)。
在勾踐成功復國後,范蠡留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就急流湧退辭官下野了。
意思是幫助統治者成功後,自己也就沒用了,繼續留在位置上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這句話是他勸其他的同僚也應該辭官,由此可見他的智慧。
在辭官後范蠡轉而經商,後來成為富賈一方的商人。
范蠡有一個經商理念是這樣說:「夏置皮襖、旱聚舟。」
也有比較完整的版本:「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意思是,
在夏天的時候預先儲備冬天的厚皮襖,在冬天的時候買進輕薄的葛布衣(一種布料),
在旱季的時候開始收購舟船、做船運的生意,在大水的時候則是開始投資車子,然後等待這些未來缺貨的時機。
除了這句以外,還有: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意思是知道一項商品是否供給過剩、或是缺貨,就能知道它的價格高低。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意思是物極必反,過於昂貴的東西最終會下跌,但下跌到過於便宜的東西則可能有一天上漲。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意思是當東西過於昂貴了,應該就要如糞土般適時的賣掉,而不是一直握在手裡。
反之,東西價格跌到過於便宜時,也不要因為低價而小看它,應該把它當成金銀珠寶一樣趁低價收購。
「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意思是資產應該要像流水一樣,持續的進出流動才會富有,不能讓資金像一攤死水一樣單純的儲蓄,也不能讓財物貨物只有囤積沒有流動。
上面這些話雖然並非出自范蠡本人,有一說法是范蠡的老師 計然 在朝堂之上和越王勾踐、范蠡所說,
但後人大多認為這些概念也是范蠡後來能經商成功的哲學。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這麼一句在說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就是在史記上記載范蠡這個人後來的德行與富裕,當時的人談論到富人一定會提到范蠡。
故事就說到這裡。
---
看完范蠡的故事,你想到什麼呢?
在投資領域,
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范蠡的概念就是「價值投資」或「景氣循環」的投資方法。
我認為這故事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思考是,
➡投資一個投資基本不變的原則,就是:「買低賣高」。
不只是價值投資和景氣循環,其實所有投資方法也都適用這個原則。
當然,不同的投資方法,對於低和高的定義方式都不一樣。
例如:
✔古典價值投資,認為只要價格遠遠低於企業資產淨值,那無論好公司壞公司都有利可圖。
✔成長股投資者認為,假設企業能保持成長,且現在價格相對未來成長後的價值仍算便宜,就有利可圖。
✔景氣循環的投資者認為,如果能判斷出當下景氣階段,就能在景氣低谷、景氣過熱時預先布局。
✔被動投資者認為即便無法判斷短期高低點,只要分散時間進場買在平均成本,時間夠長都能得到伴隨經濟成長的市場報酬。
✔即使是放空的短線交易者,也都是先賣(放空)在他們認為價格過高的地方,等待下跌後再於低檔買進回補。
即使方法不同,買低賣高仍是不變的原則。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也都是一樣的道理,用於判斷高價與低價。
➡買低賣高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許多人往往是反過來做,
許多人往往不是買低賣高,而是買高賣低、追高殺低
例如:
❌常收到一種問題是:「請問____能不能買?」底線可以填入最近漲最多的一些標的。
❌又例如在去年三月市場因疫情大跌時,許多人會問手上股票(已經跌一大段)是不是該賣?是不是該買債券避險(當時債券已經往上漲一段)?
❌再例如近期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了一小段,也有些人問是不是該賣掉這些下跌的債券,改成其他的標的。
無論是想投資或想避險,應該在行情發生前就先買進,
等到行情發生波動後才想改變方向,這樣作法不是買低賣高、也不是避險,而是追高殺低。
這就如同故事中,等到冬天來臨才想到要買厚棉襖一樣。
的確有某些投資方法是順勢操作、追隨市場動能,但他們期待的是即使買貴,也有其他人會出更高價買進,這些方法的確也有人能獲利。
但許多人投資的出發點並非如此,一開始人們總想買低賣高,可是一但看到市場行情變動,就忽略其他所有事情,開始追高殺低。
而為什麼買低賣高,這個聽起來很單純的事情,許多人卻往往做不到、做不好?
我認為這個故事還有第二層思考。
---
➡故事的第二層思考:「風險」
在故事中,「夏則資皮、旱則資舟」,看起來買低賣高很合理,也很簡單。
但仔細想想,這樣做真的就能保證獲利嗎?
想像一下,當時如果有人聽了范蠡的這個經商哲學,
自己也運用這方法開始經商,實際情況會是如何?是變得和范蠡一樣富有嗎?
有沒有可能夏天買了大量的皮襖,冬天時卻不如預期、銷售不出去,
或者乾旱時期投資了大量的船,但卻好幾年一直等不到船隻的需求。
這些是否都是一種風險呢?
甚至再進一步思考,如果其他商人都知道要在夏天趁便宜大量購置冬天的皮襖,那麼皮襖還真的會便宜嗎?
買低賣高是商業及投資不變的道理,
但這並不代表這容易做到,也不代表處處有機會,甚至你認為的低,也未必是真的低,高也不一定是真的高。
➡做到買低賣高,只是通過投資的第一道門檻而已,未必保證會成功。
從買低賣高到最後真的實現獲利,過程仍需要考慮許多元素,
例如審慎的評估市場、研究各種機會與利基、準備充足的資金以及衡量適當地投入、分散投入不同的標的、做好財務和心理上的準備、預先構想當結果不如預期時該怎麼做。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商人除了買低賣高以外,沒思考過其他變數、也沒想過遇到意外或錯誤時的應對,當意外來臨時,傷害會有多大?
在投資裡面也是一樣,
許多人在投資中只想知道:「買什麼?」「什麼時候買?」
看似很簡單,但就如同一個商人只知道買低賣高,但卻沒考慮其他的問題一樣。
➡總歸一句話就是:「先思考風險」
或者再白話一點:要考慮不確定性。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如何買低賣高?」
實際上,我認為買低賣高的方法,指的並不是你找到一套估價法或者某個神奇的指標可以幫你買低賣高,
而是你意識到買低賣高本身必定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針對這些不確定性,你做出了財務上與心理上充足的準備,合理的去承擔風險,讓買低賣高的過程可以實現。
並不是做對某一件事,後面就會如自己想像一樣順風順水,
往往絕大多數未來不如自己所想,這才是現實,
我們的決定其實必然伴隨著考慮不確定性,而不是忽略不確定性,無論經商或投資都是如此。
即便最終我們不能迴避錯誤和意外,但至少可以預先做好準備,而不是意外來臨時手忙腳亂、進而追高殺低。
---
➡最後快速總結:
1. 買低賣高是投資的基本原則,無論你用哪一種投資方法,不要忘記自己的出發點,落入追高殺低之中。
2. 買低賣高只是投資的第一道門檻,無論是商業和投資,其實都充滿著風險與不確定性,不要忽略這些問題。
3. 所謂買低賣高的方法,需要的並不只是一個指標或估價方法,而是你完整的意識到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並為此作出充足的準備。
希望今天的故事能對你的投資有些幫助。 😊
市場先生 2021.03
#不小心寫得有點長
#讀完覺得有收穫可以幫我留言
圖:不是單品咖啡,偶而也喝拿鐵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林佳龍指出政府負債總計23兆6826億元,平均每人負擔101.97萬元,他將在院會及財政委員會提案,要求財政相關主管機關應於公家機關、全國至少100處大眾交通運輸站與高速公路兩旁及其他公共場所共300處公告點即時召示政府負債餘額,以示國人。張盛和答覆...
隨經濟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八卦
今天我與同仁到議會進行「高雄市公車營運改革專案」報告,自1937年日治時代,高雄市即提供民眾公共汽車服務,但隨經濟發展及私人載具持有增加,自1977年起公車營運即開始出現虧損狀況。隨著高鐵 與高捷通車之大眾運輸時代來臨,在市民朋友的支持、市議會的鞭策及市府團隊的努力下,近5年搭乘公車人數由最低每日8.6萬人提升近35%至目前11.6 萬人次,為了讓高雄市公車能夠永續提供服務,需要跨局處整合及議會支持。
縣市合併後高雄市轄區擴大18倍,高雄市公車依「社會福利」定位,必須提供安全、便捷的大眾運輸,維護2百多萬市民的基本權益,去年高雄公車更是提供了總行駛里程1851萬公里的服務。38區「區區有公車」,公車服務路線共計已達159條。並在今年底將完成旗山、岡山轉 運中心,明年初完成小港、鳳山轉運中心,私人載具新領牌數量2011年亦比2007年下降達48%, 101年上半年公共運輸運量4,800萬人次,比100年成長6.2%,今年公共運輸運量更可望突破1億人次。
綜觀世界各國與台灣其他城市,基於公平與正義,公車有其提供公眾服務的特殊角色,然而營運成本負擔大,票務收入有限,如歐盟國家經營最佳的挪威, 票收只能支應70%的經營成本 ,台北市公車處在2004年營運改善前虧損亦達197億元 ,高雄市公車營運基金虧損亦不斷累積。但市府團隊近年致力於成本控制,以不增加每年虧損原則下,有效提昇服務績效提升,本著「有效控制虧損、改善營運環境、提昇服務水準、提高搭乘意願」的方向,推動包含汰舊換新453輛公車,路線調整與釋出、建構層級性路網、改善候車環境、建立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及提供轉乘優待服務等工作。用人成本自93年的72%降至100年54.8%,更在保障員工權益的前提下,今年移撥81位職工至市府其他局處單位,將人力做更有效 的配置,讓公車處員工與市民雙贏,100年載客營收更較99年成長近17%。
高雄市公車處為行政機關兼事業機構,由於組織、目標定位及各項法令束縛經營缺乏彈性,並在個人載具使用習慣難以一夕改變的狀況下,營運虧損狀況已不容等閒視之,基於推展永續運輸政策理念,在捷運系統開通而經營日趨健全,輕軌系統計畫通過即將動工落實的當下,高市大眾運輸環境將進入下一個階段,也是 為市民服務的必要投資。我也呼籲,不能只單看帳面營收狀況,還須著眼其改善地面交通、減少交通事故,帶動沿線土地的開發與增值、繁榮沿線商業行為、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等附加效益。未來,市府將持續投入更多資源、爭取經費,建立更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並配合私人運具管理,讓高雄市轉變為大眾運輸友善城市。
隨經濟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八卦
幫轉基層警消人員提案修法的一封信
上週國道一位年輕的警察又因公亡故,看到新聞上播出同事列隊送別的影片,讓所有民眾與警察深感鼻酸與不捨,亦讓我多夜難眠。政府或我們可以為警消做什麼呢?
今年桃園敬鵬大火造成多名消防人員殉職及近年來警察多人因公傷亡等,是我決定提議警消專屬節日放假一天的開始,5月28日開放政府提點子成案,6月7日完成附議,7月17日參加開會,到8月7日行政院做出決定(詳如https://join.gov.tw/idea/detail/adf22df8-b405-4594-b637-10b5dc341c88),期間於7月底個人亦寫信告訴唐鳳政務委員及其幕僚,警消與一般公務人員不一樣,其職責程度更不亞於軍人,每年因公受傷或死亡,其比例上均高於軍人或一般公務人員,內政部民政司給院長的資訊可能偏頗且不切實際,可惜的是結果仍是不敵行政機關消極不作為的心態。因為他們認為:「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各自職司其職,但同時也都是將國家和整個社會推進向前的重要資源和力量,其辛勞程度也多有值得肯定之處,惟亦尚未因此而將各種行職業之紀念日或節日明列於實施辦法,例如司法節、醫師節、護士節、鐵路節或公路節等,諸如此類行職業,倘以同樣理由要求於各該節日當天放假,影響層面恐將難以估計。」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綜觀內政部民政司所述66個紀念日中,涉及職業類別計有35個(含警察、消防),惟24個職業類別(如附件)均已經於51勞動節放假1天,另外9個行業亦均鮮少有像警消一樣的高危險性(衝進危險現場救人)、高辛勞性(24小時全年無休、勤業務繁雜)、高不確定性(遇特勤就停休、重大事故亦同)。醫師可以去外面賺更多的錢,護士在夜間上班只要上八個小時,在裡面只要卡到大夜或夜班,就有加班費500元或700元,而像派出所、消防隊該留守的正副主管,一天留守二十四個小時,算下來一個月如果領1萬2,000元,基本的時薪比去7-11打工等基本時薪還低,加班費自民國92年亦未隨經濟成長率而調整上限,綜上,警、消的勞動條件是最差的,勤業務是最繁雜,亦隨時可能停休,最糟糕的是,警消的小孩可能隨時面臨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困境。
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原住民可放假一天,228紀念日固然有其意義,但自有中華民華以來,歷經多次政黨輪替,警消對於國家整體的貢獻或意義,自以前到現在以至於未來,難道不如原住民節或228紀念日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所幸立法院賴瑞隆委員於本年9月25日提案「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三十七條條文修正草案」,提議警消專屬節日比照軍人節各放假一天,這如果能成功,將是政府照顧警消最具體成果,更能深獲警消及警眷認同,相信一般民眾亦樂觀其成。警消每天面對無常,最需要的就是國家社會的支持!本案如早日通過,將可更有效激勵警消士氣,使警消更加積極任事,方為國家社稷之福!
請宅大或社會上有認識立法委員的大大們幫忙轉告立委們,請立委們重視民眾基層的聲音,一起幫忙辛苦的警消,讓他們能早日擁有真正實質意義的專屬節日!不要老是辛苦了、一路好走或RIP了。
人微言輕的提案人敬上
隨經濟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今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長張盛和。林佳龍指出政府負債總計23兆6826億元,平均每人負擔101.97萬元,他將在院會及財政委員會提案,要求財政相關主管機關應於公家機關、全國至少100處大眾交通運輸站與高速公路兩旁及其他公共場所共300處公告點即時召示政府負債餘額,以示國人。張盛和答覆說,現在國債公布在新北市跟台中市,若增加300處的公告會增加國家負債。
秀出美國國債鐘(http://www.usdebtclock.org/)與財政部的國債鐘(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68891&;ctNode=2365&mp=1)的對照,美國國家負債總表,包含平均家庭負擔債務負債、聯邦、地方負債等數十個財經指標,即時更新所有數據,而財政部的國債訊息僅有一行字而且數字靜止不動,揭示國家負債的資訊明顯天差比遠。林佳龍表示,政府財政持續惡化,各項債務頻創新高,隨經濟成長預估值的下修,歲入預算將更形減少,收支差短將更形擴大,政府有必要召告天下,目前的財政狀況。
林佳龍問張盛和,十年減債計畫還有沒有效? 第一年減債多少? 是減債還是增債? 可是今年102年度預算是以減少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數的作弊方式隱藏國債,5兆2,691億元未償債務餘額僅是最狹義的政府債務。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中央及地方政府潛藏債務至今年4月份總計將近17兆,國債鐘未揭露的債務高達18兆8692億元,總負債高達23兆,平均每個國人負擔國家債務102萬元,也就是說國人一出生就背負102萬的債務,並非僅有財政部公布的21.6萬。
張盛和部長認為潛藏債務的計算將未來的預估進去並不妥當,林佳龍則說,就是要將未來的國庫枯竭警訊提醒政府,他說依據他的研究,結至102年6月止,公務人員的退撫潛藏總負債已達6兆531億元,相比去年(101年)的5兆2256億元,激增15.83%(約8275億元)。依此財政嚴峻趨勢,軍人退撫基金即將在五年內破產;教師退休基金則是114至116年會達破產邊緣;公務人員退休基金也在120年面臨破產。
林佳龍舉出美國紐約時代廣場US National Debt clock 的例子,民進黨2000年執政時的國家債務是2兆4500億,2008年是3兆7791億,8年執政期間增加國債1兆3291億,國民黨4年執政就增加1兆4900億,每年負債增長比率2.24比1,這種快速累積國債的速度難怪國家財政捉襟見肘。

隨經濟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今(24)日林佳龍委員在財政委員會針對102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質詢主計長石素梅時表示,102年度預算是以減少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數的作弊方式,隱藏國債,5兆2,691億元的未償債務餘額僅是最狹義的政府債務,隨經濟成長預估值的下修,歲入預算將更形減少,收支差短將更形擴大,實際累積債務將比預估的六兆元還多。國家財政已經是跑三點半,岌岌可危。
林佳龍表示,今年要舉債2,844億,顯現出國家收支差短問題嚴重,收支結構嚴重失衡,而且實際上財政赤字逐年擴大的問題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嚴重。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表面上舉債預算數2,844億元,雖然較101年度的舉借預算數2,885億元減少,但實際上102年度是以減少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數的方式,但今年只編2,144億,來美化帳面數字,根本是在作弊。林佳龍以融資調度情形表指出,若同樣以101年度預算編列基準,即按照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決議以稅課收入的7.5%來編列債務償還金額,則新增舉借數將達3,034億元,超過公債法規範當年度新增舉借不得超過總預算歲出總額15%之流量債限規範。長期財政結構失衡逐漸形成結構性赤字,林佳龍說,國家財政已經是跑三點半,岌岌可危。
林佳龍說,到今年 6月,中央政府未償債務餘額達5兆536億元,佔3年平均GNP的36.91%,明年國庫又要舉債2,844億將增至5兆2,691億元,將占前三年度GNP平均數的37.1%,已經逼近公債法的40%法定舉債上限。而且5兆2,691億元的未償債務餘額僅是最狹義的政府債務,只計算一年以上非自償性債務,還不包括自償性營業基金債務、一年以下之短期借款及國庫券等其他債務或負擔。
林佳龍委員在質詢台上針對石素梅主計長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3.67%大感驚訝,今年國內國際對台灣經濟成長都在2%以下,更看壞明年景氣,明年度的預算卻是以3.67%經濟成長率預編來誇大歲入,「3.67%肯定槓龜」,此舉將使財政危機更加失控。林佳龍提醒石素梅,隨經濟成長預估值的下修,歲入預算將更形減少,預算支出的僵固,歲出無法有效縮減下,收支差短將更形擴大,實際累積債務將比預估的六兆元還多。
林佳龍譴責石素梅,身為國家財政主計長漠視健全財政已遭破壞,舉新還舊,寅吃卯糧,飲鴆止渴,債留子孫,已違反預算法第1條第3項所規定:「預算之編製及執行應以財務管理為基礎,並遵守總體經濟均衡之原則。」且對於財政部提出的十年減債計畫,棄如敝屣束諸高閣,面對我國當前財政問題,政府尚無法提出解決方案。
林佳龍在財政委員會表示,10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不僅無法產生對抗不景氣的反景氣循環特性,也不是強化投資的公共建設預算,公共建設預算102年只編3790億,比去年少190億,更不是以縮減財政赤字的財政平衡型預算。這部四不像的預算根本是「無感預算」。林佳龍對著石素梅說,「政府無感,經濟就無感,政府財政官員不爭氣,不能做烏鴉,嚴重失職!」
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36-finance/465-2012-09-24-12-57-32.html

隨經濟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本院委員林佳龍、薛凌、陳亭妃、許智傑等14 人,鑑於102 年度預算是以減少編列債務還本預算數的作弊方式隱藏國債,5 兆2,691 億元未償債務餘額僅是最狹義的政府債務。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中央及地方政府潛藏債務至今年4 月份總計將近17 兆,國債鐘未揭露的債務高達18 兆8,692億元,平均每個國人負擔國家債務102 萬元;截至102 年6 月止,公務人員的退撫潛藏總負債已達6 兆531 億元,相比去年(101 年)的5 兆2,256 億元,激增15.83%(約8,275 億元)。依此財政嚴峻趨勢,軍人退撫基金即將在五年內破產;教師退休基金則是114 至116 年會達破產邊緣;公務人員退休基金也在120 年面臨破產。政府財政持續惡化,各項債務頻創新高,隨經濟成長預估值的下修,歲入預算將更形減少,收支差短將更形擴大,爰提案要求財政相關主管機關應於公家機關、全國至少100 處大眾交通運輸站與高速公路兩旁及其他公共場所共300 處公告點即時召示政府負債餘額,以示國人。是否有當,請公決案。
提案人:林佳龍 薛 凌 陳亭妃 許智傑
連署人:何欣純 劉櫂豪 葉宜津 吳秉叡 許添財
潘孟安 黃偉哲 李俊俋 蘇震清 蔡煌瑯
主席:本案作如下決定:「函請行政院研處。」請問院會,有無異議?(無)無異議,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