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四無量
它的順序應該要先從「捨」開始做起
觀世音菩薩左眼所掉落的眼淚,形成了白度母觀音;右眼的眼淚就變成了綠度母觀音。兩尊菩薩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白度母化現在娑婆世界的身體,呈現如白海螺一般潔淨無瑕的顏色;而綠度母是全身翠綠如同披上森林中永不凋零的樹葉般色彩。綠度母和白度母都是單臉,但白度母除了額頭上多了一隻眼睛外,兩隻手掌心和雙腳足心也都各具有獨特的眼睛。
因此,白度母總共有七眼,如果用觀想的作用來解釋的話,額頭上面的眼睛是表示十方所有一切不可數的諸佛淨土,白度母任何時間都可以觀視到一切淨土的動態;另外的六隻眼睛分別象徵天道、阿修羅道、人道,以及三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生道中一切眾生所需要救度的狀況,白度母都瞭如指掌,清晰可見。在金剛乘裡,每一位本尊都有祂特殊而又獨立的象徵意義。無論是從祂的造型上、身體的顏色上,以及個別的手勢、手印、多少隻手代表的意思,多少隻腳又是什麼意思……其實都有祂善巧和智慧的意義。例如:最簡單的是四臂觀音祂為什麼有四隻手?聰明人一看就很清楚,祂代表了觀世音菩薩的本質,就是俱足了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捨無量。
我在傳授四臂觀音的時候特別講到,修持四無量,它的順序應該要先「捨」開始做起,為什麼呢?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有貪執、眷戀和捨不得,那便表示他還是有慳貪和自私,這正是人類特有的本質和習氣。試想,如果一旦碰到眼前的眾生有燃眉之急超過於己,但仍生起自私不捨的念頭,這個慈心瞬間就消失了。所以我常覺得,一個人的慈悲,不是在他順境或寬裕的狀況下所行使,那只能說是一種隨喜功德。真正菩薩的慈悲,是看到眾生有危急狀態時,奮不顧身、忘我般地去想到別人,在沒有第二個念頭生起前,就先布施自己的身體或生命。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有一件真實的感人故事,那件事幾乎觸動了所有台灣人的心弦。故事是發生在野柳風景區,當時有一位來台灣念書的香港僑生,他和幾名大學同學在拍照,可能是一時不小心失足掉落海裡。當時許多人驚慌失措,但卻又遲遲沒有人下海營救,恰巧住在當地的一位民眾林添禎從附近經過,看到此種情形,他毫無猶豫立即奮不顧身地躍入海中救人。可是後來帶給岸上圍觀群眾的卻是嘆息和不勝唏噓,因為從林添禎下海之後,過了很長的時間,海面上都沒有看到救人者和被救者的身影。
雖然才在不久前,林添禎也曾經救過不慎掉落海中的兩兄弟,但這次卻沒有上次這般幸運。岸上的群眾神情極為肅穆,心情極為沉重地等待,可是隨著時間分分秒秒地逝去,終究是石沉大海、音杳渺無,眾人失望也失落地離去。其中最難過的除了亡者的家屬外,應該就是林添禎的未亡人,以及年近古稀的父親,還有七個尚未成年的幼子了。
林添禎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便是菩薩的精神,也就是捨無量的精神。如果在岸上的他稍微遲疑或想到自己父親及妻小,很可能就沒有那一瞬間的勇氣。
過去我的小學老師也曾經問過我們,如果在蒼茫的大海中遭遇到了海難,而船上只剩下一個救生圈,你身邊有你最鍾愛的小孩,以及你不認識的一位陌生老者,還有你自己,請問這個救生圈你會選擇給誰?
完整文章:https://pse.is/KPLNT
節錄|王薀老師《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
▶️▶️▶️ https://bit.ly/2qZwCxf
🙋心中有煩惱嗎?來聽聽王薀老師怎麼說
▶️▶️▶️ https://pse.is/B2D2R
隨喜功德 意思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八卦
修持四無量
它的順序應該要先從「捨」開始做起
觀世音菩薩左眼所掉落的眼淚,形成了白度母觀音;右眼的眼淚就變成了綠度母觀音。兩尊菩薩有所不同的地方,在於白度母化現在娑婆世界的身體,呈現如白海螺一般潔淨無瑕的顏色;而綠度母是全身翠綠如同披上森林中永不凋零的樹葉般色彩。綠度母和白度母都是單臉,但白度母除了額頭上多了一隻眼睛外,兩隻手掌心和雙腳足心也都各具有獨特的眼睛。
因此,白度母總共有七眼,如果用觀想的作用來解釋的話,額頭上面的眼睛是表示十方所有一切不可數的諸佛淨土,白度母任何時間都可以觀視到一切淨土的動態;另外的六隻眼睛分別象徵天道、阿修羅道、人道,以及三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生道中一切眾生所需要救度的狀況,白度母都瞭如指掌,清晰可見。在金剛乘裡,每一位本尊都有祂特殊而又獨立的象徵意義。無論是從祂的造型上、身體的顏色上,以及個別的手勢、手印、多少隻手代表的意思,多少隻腳又是什麼意思……其實都有祂善巧和智慧的意義。例如:最簡單的是四臂觀音祂為什麼有四隻手?聰明人一看就很清楚,祂代表了觀世音菩薩的本質,就是俱足了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和捨無量。
我在傳授四臂觀音的時候特別講到,修持四無量,它的順序應該要先「捨」開始做起,為什麼呢?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有貪執、眷戀和捨不得,那便表示他還是有慳貪和自私,這正是人類特有的本質和習氣。試想,如果一旦碰到眼前的眾生有燃眉之急超過於己,但仍生起自私不捨的念頭,這個慈心瞬間就消失了。所以我常覺得,一個人的慈悲,不是在他順境或寬裕的狀況下所行使,那只能說是一種隨喜功德。真正菩薩的慈悲,是看到眾生有危急狀態時,奮不顧身、忘我般地去想到別人,在沒有第二個念頭生起前,就先布施自己的身體或生命。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有一件真實的感人故事,那件事幾乎觸動了所有台灣人的心弦。故事是發生在野柳風景區,當時有一位來台灣念書的香港僑生,他和幾名大學同學在拍照,可能是一時不小心失足掉落海裡。當時許多人驚慌失措,但卻又遲遲沒有人下海營救,恰巧住在當地的一位民眾林添禎從附近經過,看到此種情形,他毫無猶豫立即奮不顧身地躍入海中救人。可是後來帶給岸上圍觀群眾的卻是嘆息和不勝唏噓,因為從林添禎下海之後,過了很長的時間,海面上都沒有看到救人者和被救者的身影。
雖然才在不久前,林添禎也曾經救過不慎掉落海中的兩兄弟,但這次卻沒有上次這般幸運。岸上的群眾神情極為肅穆,心情極為沉重地等待,可是隨著時間分分秒秒地逝去,終究是石沉大海、音杳渺無,眾人失望也失落地離去。其中最難過的除了亡者的家屬外,應該就是林添禎的未亡人,以及年近古稀的父親,還有七個尚未成年的幼子了。
林添禎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便是菩薩的精神,也就是捨無量的精神。如果在岸上的他稍微遲疑或想到自己父親及妻小,很可能就沒有那一瞬間的勇氣。
過去我的小學老師也曾經問過我們,如果在蒼茫的大海中遭遇到了海難,而船上只剩下一個救生圈,你身邊有你最鍾愛的小孩,以及你不認識的一位陌生老者,還有你自己,請問這個救生圈你會選擇給誰?
完整文章:https://pse.is/KPLNT
節錄|王薀老師《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
▶️▶️▶️ https://bit.ly/2qZwCxf
🙋心中有煩惱嗎?來聽聽王薀老師怎麼說
▶️▶️▶️ https://pse.is/B2D2R
隨喜功德 意思 在 Easy Shen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春分,農曆二月二十一日
也是普賢菩薩聖誕
普賢菩薩代表「行」,實踐。
我認為普賢菩薩對我們大部分接受西方教育思想的人來說
是難以理解的
也許是因為我們不需要去「理解」
如同傳達
有時候不必用嘴巴說
如果只能用嘴巴說
也許還需要再想一想
邊作 邊想
--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白象,「象」代表穩重。經云「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伽』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龍或是象。我們看大象,無論站著也好、走著也好,都很緩慢,非常穩重。佛以此比喻修行人,時時刻刻都在定中。
普賢菩薩代表實行,說明行人能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於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即是普賢菩薩。所以人人都是普賢,普賢法門是圓滿的法門。
佛在大乘經裡講得很清楚,「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修行成佛,證得究竟圓滿的果德,都是修普賢行成就的。普賢十願是: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除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行的特色,是心量無比的廣大,願願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界限、沒有彼此、沒有人我,所以極小之善都遍虛空法界,自然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華嚴經》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顯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是普賢十願的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