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珍貴的「國民健康操」影片,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呢?
非常謝謝吳儉鴻老師分享這段他從1991年6月1日拍攝的「臺北市士林國小慶祝96週年校慶暨體育表演大會」紀錄片(https://youtu.be/nW2VV5oBt5I)所節錄出來的影片。
影片中的國民健康操口令:
1. 兩手插腰
2. 上肢運動
3. 內外繞圈
4. 敲肩伸展
5. 挺胸運動
6. 左右彎體
7. 前後彎體
8. 四肢運動
9. 轉體運動
10. 調節運動
11. 緩和運動
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大東路165號的臺北市士林國小,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小學。
1895年7月,伊澤修二先生在今「芝山岩惠濟宮」處,創立「芝山巖學堂」。
1896年6月1日,芝山巖學堂改名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並遷校到今士林國小所在地,因此6月1日被定為校慶日,迄今百多年來,該校固定在這一天慶祝校慶的傳統未曾間斷。
1898年10月1日,校名改為「八芝蘭公學校」(2005年,士林國小將圖書館命名為「芝蘭書苑」,其由來即此)。
1921年4月1日,校名改為「士林公學校」。
1941年4月,校名改為「士林國民學校」。
戰後,校名自1946年起改為「臺北縣立士林國民學校」。
1949年8月,校名改稱「草山管理局士林鎮士林國民學校」。
1950年5月,校名改稱「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士林國民學校」。
1968年7月1日,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劃入臺北市成為士林區,再加上同年8月1日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改稱「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
1974年1月1日,因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降編為「臺北市陽明山管理處」,改歸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管轄,校名隨之改為「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至今。
臺北市士林國小的學區雖然幾經變革,劃分成立十餘所國民小學,但是由於社會的變遷、工商業的發達,加上人口的驟增,位於士林中心的士林國小,其學生人數並未減少。
士林國小附近的士林市場發展鼎盛,餐飲攤販林立,許多外來人口的湧入,造成士林舊有文化之式微,所以學區環境品質日漸下降,教育工作日漸艱辛;還好士林社區文物之盛與鄉土文化之美,雖經時空無情流轉,並沒有消逝殆盡,為了探本溯源、緬懷先人的功業,士林國小在地方人士的協助下,利用社區資源成立鄉土教材館、校史館與昆蟲貝殼館,除供教學使用外,亦回餽社會、開放各界參觀,以期將鄉土文化發揚光大。
陽明山國小人數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謝謝網友吳孟穎分享他的父親吳景祥老師於1964年在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國校執教時親筆填寫的班級日課表。
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大東路165號的士林國民小學由伊澤修二先生創立於1895年7月(日治時期),至今已有124年歷史,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小學;該校創立之初名為「芝山巖學堂」,位於今「芝山岩惠濟宮」。
1896年6月1日,校名改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並遷校至現址;因此6月1日被定為校慶日,迄今百多年來,固定在這一天慶祝校慶的傳統未曾間斷。
1898年10月1日,校名改為「八芝蘭公學校」(2005年,士林國小將圖書館命名為「芝蘭書苑」,其由來即此)。
1921年4月1日,校名改為「士林公學校」;1941年4月,校名改為「士林國民學校」。
1945年臺灣光復後,校名自1946年起更改為「臺北縣立士林國民學校」;1949年8月,改稱「草山管理局士林鎮士林國民學校」;1950年5月,改稱「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士林國民學校」。
1968年7月1日,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劃入臺北市成為士林區,再加上同年8月1日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改稱「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
1974年1月1日,因為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降編為「臺北市陽明山管理處」,改歸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管轄,校名遂更改為「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至今。
臺北市士林國小的學區雖然幾經變革,劃分成立十餘所國民小學,但是由於社會的變遷、工商業的發達,加上人口的驟增,位於士林中心的士林國小,其學生人數並未減少。
士林國小附近的士林市場發展鼎盛,餐飲攤販林立,許多外來人口的湧入,造成士林舊有文化之式微,所以學區環境品質日漸下降,教育工作日漸艱辛;還好士林社區文物之盛與鄉土文化之美,雖經時空無情流轉,並沒有消逝殆盡,為了探本溯源、緬懷先人的功業,士林國小在地方人士的協助下,利用社區資源成立鄉土教材館、校史館與昆蟲貝殼館,除供教學使用外,亦回餽社會、開放各界參觀,以期將鄉土文化發揚光大。
陽明山國小人數 在 嘟嘟媽美國小鋪 Facebook 八卦
嗨,我是嘟媽。
上週在台灣的時候我終於去了我慕名很久的陽明山看夜景,想去這裡好久了,畢竟這裡應該要入夜之後才美麗,然而我的朋友都是11點前就睡覺的,所以一直沒有伴可以來。
.
戶外的確是滿冷的,偶爾還有蚊子咬兩口,點上酒品跟朋友聊聊天,有了小孩之後,總覺得若這時間點還把孩子帶在這裡,很有愧咎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難得這趟旅行是自己的旅行,可以在這裡享受一杯的自由。
.
吹吹風,好像自己還是大學生一樣。
.
記得在大學的時候,那時候流行追流星雨,還真的飆了幾次去賞流星雨,大學那當口晚上比白天更有精神,一轉眼,少女生活是什麼樣子早就忘了。
.
原來,
時間這麼不經走。
.
小時候陪伴我們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手足。
學生時代陪伴我們的,是我們的男友,同學。
結了婚以後,陪伴我們是工作,還有家事。
慢慢的,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少,能說的上話談的了心的人,數著手指頭就那幾個。
.
長大之後,人跟人講話常常是話裡隔紗分不清真假,偶爾還吃上小人虧把話傳的亂七八糟的,漸漸的我們跟人說話都得墊量著該說什麼,防些什麼。
能讓你坦開心胸說話的朋友,少。
.
「離開你的人越來越多,留下來的人就越來越重要。」
珍惜你身邊願意跟你說真話的朋友。
.
沒有真正的朋友,就沒有這樣的夜晚。
.
#嘟嘟媽美國小鋪換日線
照片是陽明山很有名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