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藩教授在前天下午病逝於香港,享壽87歲。我相信這則消息一定讓許多包括我在內的忠實讀者,感到十分震驚與不捨。昨天上午我特別在到達馬祖後在機場致電陳教授的遺孀童元方教授,表達我內心的難過與慰問。
在我念中學的年代,陳教授的作品尚未進入中學教材,但已廣受喜愛。不論是「旅美小簡」、「在春風裡」還是「劍河倒影」,都是膾炙人口的暢銷書,也因此都是你我世代的共同記憶。事實上,陳教授的著作不只激盪了我們的文學想像與美學感受,更讓我們一窺科學與人文互動的火花。這是一般文學作家不易展現的特色。他的作品,不受時空限制,將持續感動我們,啟發我們。
昨天早上我打完電話,跟同車的連江縣楊綏生縣長談到陳教授,楊縣長當場背出引自「哲學家皇帝」的精彩片段:「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綏生兄比我小三歲,他念中學時國文課本已經收錄了陳教授的作品。事隔40多年,這位醫生出身的縣長居然還能背誦陳教授的名作!令人驚訝與敬佩。這說明了陳教授對我們這一代影響之深遠。而我們也將一直記得陳教授教我們的道理:一個民主社會可貴之處,在於提供一個可以讓勤苦自立、努力向上的人民實現夢想的公平環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暨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敬忠 主題:拉丁美洲國家情勢盤點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 am-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19.11.05 #新聞焦點專題 #陳敬忠教授 #拉丁美洲國家情勢 ----- 按讚【觀點】FB: ...
陳敬忠教授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二二八事件邁入73週年,昨天我到二二八紀念碑前,緬懷這段傷痛歷史。今早,我參加陳明忠先生的追思會,紀念這位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雙重受難者。
44年前,也就是1976年,我剛到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法學博士,有一天,記得是11月27日,我在圖書館的紐約時報上看到由「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所刊登的全版廣告,聲援臺灣的良心犯(Prisoner of conscience, POC,即政治犯)陳明忠先生。當時我對他的生平一無所知,但自此對這個名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11年後,1987年,我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有一天,王曉波學長告訴我,明忠先生在綠島監獄中病情不輕,請我幫忙申請保外就醫。我才知道那是明忠先生第二次入獄,判刑15年,已服刑11年之久。當時我就向國防部宋長志部長建議准許他保外就醫,國防部慎重考慮後,就直接將明忠先生假釋了。曾有媒體報導說,當時是我偷偷替經國先生代批了明忠先生保外就醫的公文,這個戲劇化的誇大說法,當然不是事實,我也沒那麼大的膽量,只是略盡棉薄之力,向國防部提出建議而已。
獲得假釋後,明忠先生特別在僑光堂辦了一桌酒席,向我當面致謝,讓我很不敢當。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跟他見面。明忠先生出生於1929年,比我大21歲,這是我們兩個忘年之交結緣的開始。
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明忠先生加入臺共領袖謝雪紅所領導的「二七部隊」,擔任突擊隊長,3月16日率領學生參與了著名的南投烏牛欄之役,與國軍交火,失利後逃亡,遭到政府通緝。所幸他在二二八時曾保護臺灣省立農學院周進三院長等外省籍教授,因此倖免入獄。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時期,明忠先生又因叛亂、顛覆政府等罪名,兩次被判刑入獄,總共坐了21的牢。第一次入獄時年僅21歲,人生的黃金歲月都在牢籠中度過。他與妻子及妻子的兄長,都是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雙重受難者。
2005年2月27日,我擔任台北市長兼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明忠先生應邀到國民黨中央黨部以〈二二八:被扭曲的歷史集體記憶〉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二二八事件不是「台獨運動」,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都是根源於國共內戰的時代悲劇,受害者沒有本省外省之分,必須要還原歷史,也要以積極的作為消弭因悲劇所留下的族群仇恨,讓同樣的苦難不要在下一代發生。明忠先生主張兩岸必需和平和解,悲劇才不會重演。兩個月後,當時的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前往中國大陸展開歷史性的「連胡會」,為兩岸關係破冰,也為三年後我總統任內的兩岸全面和解、合作與和平,奠定基礎。
明忠先生當年到國民黨中央演講,其他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並不諒解。他說,「很多人罵我,說我是投降,我告訴他們:『我不是投降』。我們走過戰亂的人,只希望兩岸和平,臺灣人民不要再經歷恐怖的生活」。
即使長期遭遇磨難,也絲毫未損明忠先生對於自己理念的堅持,他不僅勇於行動,並且信仰堅定,言所當言,畢生不改其志。他痛恨欺壓、歧視和不講理,認為人與人之間應該都是平等的。他是大時代的勇者,是滄桑歷史的見證者。
明忠先生說:「我生錯了時代,但沒有做錯事,就這一點來說,我沒有遺憾」。我倒認為,他沒有生錯時代,而是時代錯待了他。
二二八事件發生3年後,我才出生。但從留學美國之後,就長期關心、重視二二八。1990年我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就開始參與行政院推動的二二八事件平反工作,如出版報告、建紀念碑等。1993年我出任法務部長,奉命推動《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的立法工作,199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2007年改為「賠償」條例)。在我卸任總統前,已大致完成條例設定的目標,例如賠償受難者、四次延長賠償申請時間至13年、恢復受難者名譽、成立基金會、為受難者立傳、設立國家紀念館、繼續發掘真相、普及相關歷史教育等等。
有一些朋友不以為然,認為二二八已經過了這麼久,國家賠償了72憶,為什麼我還要每年紀念道歉?關於這一點,近30年來我的想法都一貫。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近代史上巨大的歷史傷痛,無論如何療傷止痛,都不容易完全抒解。面對歷史,必須就事論事,是非分明;面對家屬,必須將心比心,療傷止痛。
去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爆發80週年,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特別在9月1日到80年前被轟炸的波蘭小城維倫(Vilun),為二戰納粹德國殺害500萬波蘭人的罪行,向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道歉,並請求波蘭人民原諒。有人認為納粹犯下的罪行已經過去,史坦麥爾並不認同,他強調:「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要牢記它,也將會牢記它」。八十年來,德國秉持「面對歷史,檢討過去,邁向未來」(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 的原則,成功處理了二戰的後遺症,贏得鄰邦的諒解與世人的尊敬。這也是我30年來一貫的態度。二二八事件當然不能跟德國發動二次大戰、侵略鄰邦、屠殺數百萬平民的罪行相提並論,但秉持理性的處理態度並無不同。那就是:「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容遺忘」;倘若無法從反思歷史中,記取教訓,就無法正視並改正錯誤,歷史悲劇可能就會重演。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73週年,在追思明忠先生的同時,我再次向所有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受難者與家屬,表達歉意與慰問。
祈願中華民國國運昌隆,人民安居樂業,兩岸和平繁榮。
永遠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陳敬忠教授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訂交四九載,莫逆於我心-悼吾友曉波
今天我與各界好友一起追思王曉波教授。曉波兄人格高尚,學問淵博,思想進步,是一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他的離去讓我們感到萬分不捨。我跟曉波兄相交49年,彼此相知相惜,他年紀比我大、學問比我好,對我來說亦師亦友。
1972年,我在大學四年級時認識了曉波兄,他比我大七歲,已完成研究所學業,在臺大哲學系擔任講師。曉波兄與王杏慶兄在興隆路租了間小公寓,離我家很近,包括陳陽德、李慶平、邱立本等人,大家常在那聚會。公寓的客廳裡沒有家具,常常是報紙一鋪,擺上花生米、豆乾、高梁酒,眾人大口喝酒、縱論時事,暢意自得、好不快活,有時聊得盡興到深夜才走路回家。
我認識曉波兄之前,即對他的思想與理念十分佩服。1970年9月,美國決定將屬於臺灣的釣魚臺列嶼連同琉球一併「歸還」日本,引發釣魚臺主權爭議,在各界尚未發起保釣運動時,還在念研究所的曉波兄即與同學著手整理相關資料,撰寫保釣文章,文中引述民國八年《五四宣言》的口號─「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義正詞嚴、鏗鏘有力。經一番波折,該篇文章定名為「保衛釣魚臺」,當年11月發表於胡秋原先生所主辦的《中華雜誌》上,那是當時第一篇號召保釣的文章,引發極大的迴響,可說是我一生保釣的「啟蒙」,我也由此開始認識曉波兄這個人。
1971年4月,臺大「代聯會」發表保釣六點聲明,曉波兄在《大學論壇》所舉辦的保釣座談會中,建議成立「臺大保衛釣魚臺委員會」,從此學生保釣運動一發不可收拾。6月17日,美日簽約「歸還」琉球,保釣委員會決議當天發起遊行示威,上千名學生從臺大出發,先到北門附近的美國大使館遞交抗議書,再一路遊行到日本大使館。在戒嚴時期,那是件驚動社會的大事,對外交部與日本的交涉,有不小影響。原先日方要在島上建氣象臺的計畫,便因此作罷;美國也調整立場,聲稱送交日本的只是釣魚台的行政管轄權,而非主權。從發表「保衛釣魚臺」文章,到建議成立「臺大保衛釣魚臺委員會」,曉波兄成了國內保釣運動的「點火人」。
1972年9月,日本政府決定與中共建交,特派自民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為特使來臺說明。抗戰勝利後國府對日本「以德報怨」,放棄賠償,結果日本背棄中華民國,民眾極為憤慨,認為日本忘恩負義,又選擇918記念日前一天來臺,更是火上加油。9月17日,我與曉波兄一起先製作中英文海報標語後到松山機場抗議,對著從停機坪開出來的禮車丟雞蛋。那是我一生第一次丟雞蛋。《英文中國日報》(China News)曾刊出我們去抗議所用英文海報「Flirtations do no good」的照片。在譴責日本與美國的激情中,我與曉波兄成為有深厚革命情感的「戰友」。
除了保釣之外,曉波兄對我另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對臺灣史的關心。1972年12月,曉波兄參加《大學論壇》舉辦的「民族主義座談會」,他堅持民族主義、批判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引來反對者的圍剿。曉波不相信受日本殖民統治50年的臺灣人,會反對民族主義而擁護殖民主義,他只相信「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認為臺灣人民絕不是天生的帝國主義殖民統治順民,因此開始深入研究臺灣史。對抗日先賢蔣渭水的研究,尤為其中最大成就。曉波兄在有限的資源下,全力蒐集各種蔣渭水的文獻資料,並且遍訪臺灣抗日耆老,他還原了臺灣抗日一代的臺灣史,更克服萬難出版《蔣渭水全集》,讓蔣渭水的思想,在這一塊他為之犧牲奮鬥的土地上復活,再見天日。因為曉波兄,我更瞭解日據時期的臺灣近代史,更認識了被譽為「臺灣孫中山」的蔣渭水。曉波兄,你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認識這麼多年,曉波兄請我幫忙兩件事,都是為了人道、幫別人的忙,讓我印象深刻,感念在心,也更見證曉他的高風亮節。
1987年,我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曉波兄告訴我,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雙重受難者陳明忠先生在綠島監獄中病情不輕,請我幫忙申請保外就醫。那是明忠先生第二次入獄,判刑15年,已服刑11年之久。當時我就向國防部宋長志部長建議准許他保外就醫,國防部慎重考慮後,決定讓明忠先生假釋。因為曉波兄的關係,我結識了明忠先生,也成為忘年之交。我敬重明忠先生的理念與為人,也謝謝曉波兄的人道關懷之心,讓我能結交一位時代的勇者、無悔的鬥士。
還有一件事,跟曉波兄同為「臺大哲學系事件」受害者的陳鼓應教授,因為參與黨外活動,又受聘北京大學教授,而被列為黑名單無法返臺,陳教授的夫人湯鳳娥女士也受牽連不得入境。湯女士急於回國照顧母親被拒,她找曉波兄幫忙,曉波又找上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最後讓湯女士獲准返臺探親。
曉波兄是傳統中國知識份子的典範,他的信念堅定,心胸寬闊,面對質疑與挑戰,他能夠滔滔雄辯,提出有力史料佐證。他曾遭遇「臺大哲學系事件」的人生巨大磨難,一度灰心喪志,卻能從近代中國的民族苦難歷史中自我惕勵,堅強奮鬥意志,重新站起。在政治高壓的時期,做到「官逼民不反」,繼續「我行我素」。他視保釣運動為中華民族主義的前衛戰,因保釣言論捲入哲學系事件而從此改變人生,問他後不後悔?他說「無怨無尤」,誓言「終生願為真理的僕人」。
曉波兄一向主張中國統一,但並不以「統派」自居,他關懷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他將反對臺獨視為是知識份子的責任。他說,自己受臺灣人民供養研究臺灣問題,有責任把研究的結果告訴民眾,再讓全體人民做出抉擇。曉波兄熱愛中國,也熱愛臺灣,對他來說並不矛盾,我們也不該覺得矛盾。曉波兄說,「我雖非生於臺灣,但卻長於臺灣,對我而言,全世界沒有地方比臺灣是我更熟悉和親切的土地」。如今,他在這塊親切的土地上故去,我們是如此不捨。
雖然曉波兄走了,他的思想將化為永恆,能夠論斷他的,只有歷史。他在《統獨論戰三十年》自序中的一段話,或許是最適合的註腳-「知我者臺灣,罪我者臺灣,留下記錄,願留待未來歷史的批判」。
曉波兄,一路好走,我們永遠懷念你!
陳敬忠教授 在 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暨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敬忠
主題:拉丁美洲國家情勢盤點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 am-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19.11.05
#新聞焦點專題 #陳敬忠教授 #拉丁美洲國家情勢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線上收聽: https://goo.gl/8NA4vB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陳敬忠教授 在 陳敬忠教授 - YouTube 的八卦
'19.11.05【觀點│財經起床號】陳敬忠教授談「拉丁美洲國家情勢盤點」 ... 主持人:陳鳳馨來賓: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暨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敬忠主題:拉丁美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