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至今就時常聽到「溪頭空氣跟環境超好!」、「杉林溪我去很多遍了!空氣太好了!」說來慚愧,我長這麼大才第一次拜訪(捏耳朵雙膝下跪)
以下是這次拜訪後的「內心吶喊的10種原來啊!」:
❶杉林溪原來在溪頭再前進30分鐘車程的地方,原來啊!
❷杉林溪跟溪頭他們都在南投,原來啊!
❸南投妖怪村就在溪頭森林遊樂區的大門前,原來啊~
❹杉林溪森林遊樂區好大,裡面有不少條步道,一天根本逛不完,難怪得去好幾次,原來啊!
❺杉林溪森林遊樂區可以徒步走到阿里山,就是阿溪縱走,原來啊~
❻妖怪村原來很好逛、好吃好悠閒啊!我覺得很用心,因為小孩沒有那麼喜歡山林,有了妖怪村,我終於可以看見孩子打從心底開心的笑容了!原來啊!
❼竟然有像木瓜外型百香果,也太甜蜜蜜,原來是這樣的滋味啊~
❽住宿可以用安心旅遊補助,一人可以使用一次,一次可以折抵一千元,但使用第三方訂房的話不能使用,啊!原來啊!
❾南投好山好水,溪頭與杉林溪森林的空氣更是好到讓人不想離開,這邊暫停一次原來啊!
❶⓪溪頭森林遊樂區入口處人非常多,但請不要被這景象嚇到,園區腹地很大,入園後漸漸的人群會分散開來,甚至有時候都遇不到人呢!
這兩個森林遊樂區非常適合祖孫三代、幼兒同行的森林步道喔!
杉林溪森林遊樂區內有一票到底、無限搭乘的園區巴士。
溪頭森林遊樂區有提供付費的高爾夫球車接駁。
⚠️記得都要攜帶口罩才能搭車喔!
三天兩夜行程:
第一天入住杉林溪小木屋。
第二天入住米緹飯店。
最後補充:
❶附近有非常多民宿可以選擇喔!妖怪村的小木屋感覺很可愛,但我沒有住過,無法拍胸部推薦,再請有住過的人分享,謝謝。
❷我們沒有安排去水漾森林,因為考慮路程有點難度,我們不想勉強馬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阿 溪 縱走 接 駁」的推薦目錄:
阿 溪 縱走 接 駁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許一條,縱貫原住民文化與土地的山徑 》
過年到,代表上山的日子又近了,最近的大行程都和布農的族人們息息相關,隨著認識的族人越來越多,跟隨著他們的腳步一起進入山裡,讓我有著比起純粹的美與自我實踐外,更多來自文化與記憶的收穫。
有時我想著,如果要有一條,縱貫臺灣的原住民山徑,那它會是什麼樣子呢?
接觸原住民文化尚淺的我,僅能靠著聽聞過的片段知識,粗略拼湊出模糊的樣貌。偶然間,我聽聞畢生鑽研台灣山岳歷史的鄭安睎教授,與古道專家伍元和老師,早已對這樣一條路,有自己的想法。看完他們的規劃後,我讚嘆不已:原來還真的可以從烏來出發,走進台灣最美的群山,經過泰雅、賽德克、布農、鄒族、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等族的傳統領域與當代部落,貫串清代與日治時代的道路,依循著歷史的脈絡,最後抵達屏東新開(近枋寮)。
不知道要讀過多少書、做過多少研究,才能像他們一樣信手拈來,就能透過雙腳的旅途,引出屬於台灣山林中最深刻的靈魂與記憶,編織出一條富含詩意與底蘊的傳承之路?
假如有這麼一天,這麼一條誕生自各族古老道路系統的山徑,被族人們與老師聯手重新整理、串接起來,那麼一趟縱貫臺灣的偉大旅程,將會是這樣子的:
───
從新北市烏來福山往南開啟的遙遠旅途,會先經過泰雅族被日本人拓寬成警備道的姻親道路,巴福越嶺古道,在傍晚抵達拉拉山。翌日,告別巴陵的民宿後,在沒車的小小的產業道路上漫步,迂迴抵達秀巒部落下榻。接著,在名聞遐邇的霞喀羅古道養老登山口,告別因為想輕鬆一小段而搭乘的部落接駁車,沿著古道緩緩推行至廢棄的白石駐在所,在此度過遠離人煙的山中第三夜。
第四天一早起床,繼續沿古道西行,抵達田村台駐在所後接上霞喀羅古道支線,蜿蜒向南走去,在高嶺接上民國後開闢的大鹿林道東支線後,順著主線在傍晚抵達觀霧森林遊樂區,Check in後洗去二日沒洗澡的疲憊。再來,海拔將緩緩下降,順著從觀霧延伸的北坑溪古道來到雪霸國家公園的雪見遊憩區;一身重裝與來自烏來的打招呼對答嚇壞不知情的遊客後,在遊客中心前搭上泰雅族北勢群部落的接駁車,到天狗、象鼻等部落待上一宿,聽聽族人講著那些在雪山山脈上翻山越嶺的故事,回憶著五天以來走過的路。
第六天的旅程經由馬那邦隘勇線跨越大安溪,從雙崎接上出雲稍來警備線後,跟著隘勇線來到大雪山社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見證林業的滄桑。行程滿一週之際,將路經白冷,從谷關七雄的白毛山東側山腹切過,穿越阿冷山隘勇線進入南投,來到惠蓀林場入口附近的清流部落。緊接著,這條山徑會繼續沿著隘勇線直上守城大山附近,輕裝來回這海拔2420公尺的邑治第一山後,陡下到賽德克族的土地,在台14線上度過第二週首夜,也正式告別了雪山山脈,短暫踏上中央山脈一隅。
翻過萬大隘勇線後,接著是霧社萬大警備道路,而後從曲冰開始進入布農族卓社群領域,到武界過一夜,再繼續沿著濁水溪谷地山腰上的部落聯絡道,經巴庫拉斯來到地利村,關門古道暨丹大林道的起始之地。第十一天開始,山徑從人倫部落進入玉山山脈,沿著人倫警備道翻進郡大溪谷,沿著中之線警備道拜訪一個又一個的布農族巒、郡社群祖居地,聽著族人講著不到百年前的遷村過往。三天後,離烏來出發日方滿二週,我們會由觀高抵達著名的八通關古道,在這個林業與日本古道交錯的紅檜造林地間沈沈睡去。
第三週開始,山徑進入最高潮,由八通關駐在所往玉山主峰攀去,經1926年所闢建的登山道登上台灣之巔,感受日本人帶來這座島上的登山文化如何流變至今,成為台灣的登山記憶。第十七天,告別東埔山莊,進入阿里山山脈,從特富野古道開始陡下整整1500公尺後,來到鄒族的特富野部落,接受族人們的款待,感受屬於鄒族的熱情。翌日,從鄒族南北縱貫古道翻越茶山至那瑪夏,又回到布農族的領地中;爾後由那瑪夏道路或者小林、高中兩條林道,進入南橫公路寶來一帶,由寶來順著名的六龜警備道再次登上中央山脈尾稜,經藤枝二集團後紮營於其中的駐在所上,感受過去此地日原衝突的緊張餘韻。
出發滿三個禮拜的日子,山徑會進入魯凱族的領域,並來到正在努力爭取自我認同的歐布諾伙族所在的萬山部落下榻。稍事休息後,山徑又繼續啟程往南,經由魯凱族道路系統拜訪大社、德文、霧台等部落,三天後抵達位於小鬼湖林道行車終點的阿禮,其道路前身是通往知本的知本越嶺道,於魯凱石板屋民宿中度過沁爽的一晚。接著順部落舊路自稜線下底世界遺產潛力點舊好茶,與居住在此的老獵人學習魯凱族傳統智慧。爾後,渡過隘寮南溪,進入台灣第二大族排灣族的家鄉,在排灣族舊社道路系統中悠遊,到訪舊筏灣、舊平和、舊德文等部落,又過了三日,在來義部落舉杯回顧這整整一個月以來,台灣頭走到台灣尾的百里長路。
最後,路經舊古樓、老七佳等排灣族部落後,接上四百年一瞬的浸水營古道,下抵枋寮附近的屏東新開,為這一趟長達32天,縱貫古今的奇幻之旅,劃下完美的句點。
-──
這是一條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步行綠道,為時一個多月的旅程,緊緊扣和著各地歷史脈絡,走過自原住民、清代、日本人乃至於中華民國時期的路,讓老人家的身影再次鮮活的躍然晚輩眼中。而管理綠道的族人,也可以因為回到各個舊部落,重新賦予土地屬於各個民族的溫度與驕傲,甚至為在地創造新的產業可能與收入。這是一種再創造,將在地族人與屬於自己的土地連結起來,並且透過分享傳統的生活與智慧,支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得以再次深深紮入土地之中。
試想,那些進入部落的夜晚,無論新舊,若是少了屬於土地的族人,在火邊的分享與傳承,一起舉杯高歌、大口吃肉,那行程將會有多苦澀而空洞——沒有高山的大景舒適,卻有著郊山的濕熱與長程縱走的疲憊,讓人不知道完成這一條路,能有怎麼樣的收穫?
這一天遠嗎?其實不然。
今年原民會有一筆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想擘劃一條屬於原住民的山徑。
伍元和老師也已經成立自己的粉專「 伍元走古道」,準備一展自己數十年所學。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樣一個足以代表台灣山林與文化,台灣頭走到台灣尾,從800到3952,覽盡四大山脈,從四百年前走到今天的路,成為台灣原住民、登山文化與山岳觀光的美麗未來吧!
————
*悠遊古道注意事項:
1. 沿途會進入各族原住民傳統領域,務必尊重在地原住民的權益與隱私
2. 綠道上有不少舊社與考古遺址,有許多被列為文化資產,也請尊重原住民或配合相關法令,得以進入
阿 溪 縱走 接 駁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八卦
/#阿溪縱走:失落的眠月線鐵道/
年假後趁人較少的平常日,和朋友組隊安排了一趟阿溪縱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用A進B出的方式,分成三天,細細品味這條一直很想完成的路線。
第一天只走眠月線,非常好走,幾乎沒有坡度。剛開始的坍方段已經有架設繩子和鐵梯,小心走,很快就能通過;過塔山車站後的高架鐵軌橋樑也不如想像中恐怖,保持平衡,耐心走在堅固的枕木上,走著走著也就順利抵達石猴車站了。
不少人只走到石猴就折返,過夜或單攻皆有,假如只想體驗廢鐵道健行可以這樣走就好。因為第二天開始都在樹林裡陡上陡下,不難走,只是有點厭世⋯⋯。
#水源與營地
接近石猴車站前有一岔路,右轉進去可以看到藍色水桶和接水的竹管,如果沒看見的話可以循黑色水管找一下。水流很小,記得帶鍋碗去盛水。至於紮營點算挺大的,石猴觀景台和石猴車站兩處都有足夠的腹地,自立或非自立帳皆可搭。
#交通接駁
我們的交通方式是先搭高鐵到嘉義高鐵站,然後包計程車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一人$400;或是搭乘台灣好行客運 https://www.taiwantrip.com.tw ,票價約$300。抵達阿里山後,轉乘一段火車到沼平車站後就可以徒步出發了。第三天返回杉林溪,一樣搭乘台灣好行客運回到台中高鐵站,不打算自駕或找接駁的人可以用這方法。(感謝隊友小黑規劃)
還有後面兩天的紀錄,敬請鎖定 👀
#行程
D1:阿里山→石猴車站 4小時
D2:石猴車站→水漾森林 8小時
D3:水漾森林→衫林溪 5小時
#第一天紀錄
爬升:116公尺
下降:59公尺
距離:約10公里
費時:4小時,含休息
__
🔎追蹤我們的IG https://goo.gl/5EGB3x
#眠月線 #Gregory #Salomon #SonyA7III #SonyRX100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