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貼牆矯正?刻意挺胸反傷腰!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訣竅
不少人都有 #駝背 的困擾,不僅讓人顯得老態,甚至會造成 #肩頸痠麻 等疾病🈲。矯正駝背並不是直接挺胸就好🙅♀,這有可能會給腰部很大的壓力!物理治療師教你👉三步驟重新找到自信的姿勢!(影片步驟說明,真的很清楚明瞭喔👀)
📌資料來源: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疼痛處理與動作優化
-
❤圖解健康大小事,早安健康IG粉絲招募中 https://bit.ly/2RODbkq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矯正駝背、調整姿勢只能貼牆嗎? 姿勢調整有另一種選擇 讓科學告訴你調整姿勢的訣竅 我們藉由2000年由瑞士學者所提出的 一個簡單方法 快速幫助你找到輕鬆且挺胸的姿勢 訂閱我頻道 ▶ https://goo.gl/AJfj6D 阿舟的粉絲頁(每週二四更新)▶https://goo.gl/Sws2j1...
「阿舟物理治療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Facebook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閒聊] 好痛痛- 物理治療師們介紹啥是物理治療-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物理治療費用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物理治療費用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TT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八卦
腰痛別再怪椎間盤!看懂7成腰痛原因,2治癒關鍵更重要
【物理治療師來解惑!✊】「腰痛不是病,痛起來可真要命」你知道嗎?其實👉大部分的腰痛跟椎間盤無關,快讓物理治療師盤點常見腰痛迷思🙏!(TAG常腰痛的朋友)
📌資料來源:阿舟物理治療師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Facebook 八卦
【被內臟拉歪的脊椎】
你知道嗎?
許多人的脊椎
都會歪向某個特定方向
上胸椎歪向左邊
而中下胸椎則歪向右邊
.
在2006年的這篇文獻
「Analysis of Preexistent Vertebral Rotation inthe Normal Spine 」中
Kouwenhoven 等學者
統計了50位正常無脊椎側彎的人
他們發現脊椎都偏向某特定的方向
.
在胸椎第2-4 節有左旋的傾向
平均左旋角度為1°
而胸椎6~10節則向右旋的傾向
平均度數為2°
男女皆有類似的結果
.
乍聽之下似乎...有點奇怪?
因為照理說,脊椎會歪向某一側
應該跟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像是習慣用哪隻腳翹腳
或是習慣用哪邊的肩膀背側背包
抑或是看電腦或看電視時
習慣看向左邊或右邊
難道...這些人的習慣都雷同?
.
有趣的是在隔年2007年
Kouwenhoven 學者
針對37名無脊椎側彎但有內臟逆位的病人
做了同樣的實驗和統計
.
【小補充:內臟逆位(situs inversus)】
這是一種實際存在的
罕見的非遺傳性疾病
他們的內臟構造與一般人相同
不同的是內臟的位置
與一般人正好左右相反(鏡向對稱)
舉例來說,一般人的心臟會偏向左邊
而內臟逆位的病人
他們的心臟則會偏向右邊
.
實驗發現在內臟逆位的病人中
脊椎的旋轉方向與一般人剛好相反
.
這就十分有趣了
莫非造成脊椎側彎的原因
不完全是因為動作的習慣
而是內臟的張力左右不對稱導致的?
.
讓我們思考一下
5~11節可能會影響的內臟有哪些
胸椎第5~8節:主動脈
胸椎第8節:腔靜脈孔
(靜脈通過橫膈的位置)
胸椎第10節:食道裂孔
(食道通過橫膈的位置)
在這篇文獻中
學者們認為可能是
右手慣用手的張力影響
以及心臟和主動脈的搏動
導致脊椎旋轉有關
不過目前依然沒有定論
.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獻?
在過去的這幾年間
我一直都有個疑問
為什麼許多人的胸椎
大約在第8節到第10節之間
他們的脊椎排列總是轉向右邊
而這個位置正好是橫膈膜的位置
這也太剛好了
.
而這樣的巧合一直放在我的心中
直到最近看到了這篇文獻
才終於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
這也告訴了我們
在考量疼痛與身體的歪斜時
不能僅僅只察看脊椎排列本身
也須考量到周圍的肌肉張力
甚至是內臟的左右張力不對稱
.
#阿舟物理治療師
#內臟
#脊椎排列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的評價
矯正駝背、調整姿勢只能貼牆嗎?
姿勢調整有另一種選擇
讓科學告訴你調整姿勢的訣竅
我們藉由2000年由瑞士學者所提出的
一個簡單方法
快速幫助你找到輕鬆且挺胸的姿勢
訂閱我頻道 ▶ https://goo.gl/AJfj6D
阿舟的粉絲頁(每週二四更新)▶https://goo.gl/Sws2j1
阿舟的部落格▶https://jhouphysionews.com/
給自己一個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
阿舟出新書啦!
【呼吸:啟動筋膜自癒的開關】
肩頸痠痛、腸胃不適、下背痛、頭脹頭痛
原來都是「呼吸」惹的禍
四大步驟重啟呼吸,
解決長年的酸緊痛!
現在購書79折,正是入手好時機
博客來 https://reurl.cc/ex6O9W
金石堂 https://reurl.cc/8GWp3g
誠品 https://reurl.cc/3DjY5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cb5G2MRj4M/hqdefault.jpg)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的評價
常聽過胸式呼吸或是腹式呼吸
那代表什麼意思呢?
呼吸訓練真的可以練到核心嗎?
PS:這些動作看似很簡單,但要做到精準不容易,正常來說會有微酸的感覺喔
訂閱我頻道 ▶ https://goo.gl/AJfj6D
阿舟的粉絲頁(每週二四更新)▶https://goo.gl/Sws2j1
阿舟的部落格▶https://jhouphysionews.com/
給自己一個更加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
阿舟出新書啦!
呼吸遠遠不只如此而已
肩頸痠痛、腸胃不適、下背痛、頭脹頭痛
原來都是「呼吸」惹的禍
想了解更多與呼吸有關的知識
甚至學習現實中各種不同的呼吸法
全部的內容就在【呼吸:啟動筋膜自癒的開關】
四大步驟重啟呼吸,
解決長年的酸緊痛!
現在購書79折,正是入手好時機
博客來 https://reurl.cc/ex6O9W
金石堂 https://reurl.cc/8GWp3g
誠品 https://reurl.cc/3DjY5M
參考文獻:
1. Seong-Doo Park & Seong-Hun Yu(2013). The effects of abdominal draw-in maneuver and core exercise on abdominal muscle thicknes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J Exerc Rehabil, 9(2): 286–291.
2. Helen Bradley & Joseph Dr. Esformes(2014). Breathing pattern disorder and functional movement.J Sports Phys Ther, 9(1): 28–39.
3. Hides J et al(2006). An MRI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unction of the 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During “Drawing-In” of the Abdominal Wall. Spine, 15;31(6): E175-8.
4. Donald A. Neumann(2013)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QGdRk6Wg0M/hqdefault.jpg)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的物理治療小教室 Youtube 的評價
#膝蓋疼痛更完整的觀點
膝蓋疼痛與不適
它可以說是最常見且最難纏的疼痛之一
然而近期越來越多研究發現
膝蓋痛不應該只處理膝蓋本身
反而應該優先處理其他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將分享簡單的三大步驟
擺脫惱人的膝蓋問題~
阿舟的書榮獲博客來暢銷書前50名啦!
【呼吸:啟動筋膜自癒的開關】
肩頸痠痛、腸胃不適、下背痛、頭脹頭痛
原來都是「呼吸」惹的禍
四大步驟重啟呼吸,
解決長年的酸緊痛!
現在購書75折,正是入手好時機
博客來 https://reurl.cc/ex6O9W
金石堂 https://reurl.cc/8GWp3g
誠品 https://reurl.cc/3DjY5M
訂閱我頻道 ▶ https://goo.gl/AJfj6D
阿舟的粉絲頁▶https://goo.gl/Sws2j1
阿舟的部落格▶https://jhouphysionews.com/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的人氣影片:
▶『駝背』先別急著貼牆,讓科學告訴你訣竅
https://bit.ly/35FHANW
▶核心穩定的關鍵在『呼吸』? | 秒懂腹式呼吸背後的科學
https://bit.ly/38SaBs4
▶腰痛、膝蓋痛、足底筋膜炎就靠【臀中肌訓練】?
https://bit.ly/35FHKVy
▶每3個人就有一個有的腳底2大問題?!拇指外翻和扁平足
https://bit.ly/2IKC6IS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0:18 正片開始
00:57 膝蓋痛的真正原因
01:11 為什麼膝蓋疼痛的原因在其他地方?
01:56 矯正三步驟
02:17 步驟一、二大膝蓋測試
04:20 步驟二、放鬆膝蓋軟組織
06:14 步驟三、放鬆腳踝與啟動髖關節
08:47 重點回顧
08:50 結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uQ4FyM-LpY/hqdefault.jpg)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阿舟物理治療小教室 - YouTube 的八卦
哈囉,我是阿舟,是一位物理治療師也是對人體的奇妙充滿好奇的人如果你也跟我很像非常歡迎加入我的旅程~ ... <看更多>
阿舟物理治療師 在 [閒聊] 好痛痛- 物理治療師們介紹啥是物理治療- 看板MuscleBeach 的八卦
簡短回應一下,我覺得這裡有很多誤解:
1.復健科開立處方,一般不是命令物理治療師說你要帶他動右手舉九十度推牆。這樣是侵
吞治療師的專業性: 而是下醫囑,這個人有沾黏性肌腱炎,需要治療性超音波(根據1970
年代知名期刊的研究,雖然效果有爭議,但無害),電療止痛,伸展,治療性運動等等
2.如果說那位奧運隊醫,剛好是我知道這次的奧運隊醫,他治療好非常多運動選手,也用
兩針一次治療好我好幾個月有先找過治療師的下背痛,成本除了看診費用,0元
每個醫師和治療師都有看不好的病人,因為這科有太多不確定性,和太多研究中沒定論的
東西,有些是因為患者的特性
3.有些批評是有建設性的,但健保的極低成本模式和求快求量下,做不到。可以考慮去有
做自費的約診制診所或治療所。
4.認為醫師或治療師一定要懂重訓專有名詞一廂情願。懂當然很好,但每個人懂的運動不
同。不是只看重訓人士當然不見得懂,醫師或治療師的價值不在他懂你專項運動的機制和
給“你想像中的那種訓練"建議。
醫師是統籌疾病各系統問題,排除結構問題(看起來低價值的X光排除骨折骨腫瘤等等,不
是年輕就不會得癌症),下疾病診斷(譬如二頭肌腱鞘炎)。控制疼痛/侵入性處置……治療
師有功能性的診斷分析姿勢和針對疾病需要改善的方向去做訓練。你需要怎麼改變訓練,
醫師能給你的是(除非他對該專項特別了解): 二頭肌近六到八週不能舉太重,以無痛為原
則訓練/治療師可能給你的是你可以怎麼針對現在這個疾病訓練調整,如果想知道的是你
舉的詳細姿勢和組數怎麼針對更大重量加強,最主要的責任是你、你的防護員、你的教練
。醫師或治療師不可能碰到重訓的懂重訓,碰到腳踏車懂腳踏車,碰到拳擊懂拳擊,但醫
師醫師處理旋轉肌撕裂的時候最基本的處理,不是基於你做哪個運動,而是基於教科書上
大量的研究和前人經驗。可以用什麼藥打什麼針要不要開刀做什麼檢查,可以用哪些物理
療法跟需要物理治療(這裡我指處理當下問題的第一階段,並不包括疾病預防和訓練調整)
。
健保能給的就到這裡。因為醫師或健保底下的治療師沒有辦法跟你慢慢聊一小時。(教練
看你的動作一小時都不見得一次能完整找出你的動作錯誤,何況?)如果一診30-50個病人
,你有多少時間分析姿勢?
讓MD做PT的事,對PT有AT的期望,讓AT取代教練指揮比賽,應該不太合理吧。
這是期待上的落差。
5.成本上來說,在美國雖然直接找治療師是可以的,但老美大多數還是先找醫師,你得先
跟家醫科約時間,照了X光和拿幾顆藥,然後等他願意轉介專科醫師,然後治療師,幾個
月過去後,你的治療師先看一眼收一百美,然後問你願不願意接受一次兩百五十美/小時
的治療。
6.美國復健科醫師的薪水大概還是PT的三倍,不過因為兩者都太貴,加上自然醫學和整脊
師的門檻低權限又寬鬆,復健科多半和治療師處得不錯,了解彼此搭配的重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248.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09866267.A.643.html
另外,林瀛洲醫師絕對是個好醫師,一個下午診看到晚上九點是常態。這種延診還醫院要
付其他人加班費絕對不是院方樂見的,如果這樣還看不夠久,只能說制度了。
※ 編輯: NSACSS (114.137.248.54), 11/05/2017 15:51:53
那你怎麼知道是哪裡緊哪裡緊?你怎麼知道墊腳所以緊?
沒有X光你怎麼知道你沒有osteosacroma??patella tilting??
說難聽一點,今天你是比較具有知識診斷疾病的一方?還是醫療人員?
這裡把功能性的診斷和病理性的排除混在一起,phase I和phase II的東西混在一起
雞同鴨講...
哪裡緊哪裡緊的筋膜理論或解剖列車至今都只是一種理論,是治療師或醫師看病的方法
並不是一種可以拿A的敘述和理論來說B沒有這樣跟你說所以他錯的東西好嗎...
你去看ICD 9 / ICD 10,最好是有那裡太緊這種診斷碼好嗎?
那種東西是功能性分析
如果你肩膀外轉大幅受限、外展也受限、也受限,超音波和X光影像檢查排除其他肌腱炎
,臨床上醫師可能會下沾粘性肌腱炎,物理治療師的動作分析可能會說旋轉肌活動不足、
肩夾和肩關節的活動比例不對、或是其他姿勢分析、哪裡筋膜緊,這些叫功能性診斷,
而且都帶有主觀描述成分。拿一個功能性診斷去攻擊一個病理性的診斷,就好像
拿A揉麵條的方法說B做麵是錯誤的牛肉麵,邏輯完全不知道在哪裡。
11/06 03:32
這裡要先問,你有甚麼樣的知識可以指控一個醫療人員人員的診斷是錯誤的?
你引用了哪些證據?論文?教科書?
先是"如果",然後"離譜"。先不管你把功能診斷和病理診斷混在一起這件事。
兩個醫療人員對同一個病症有不同描述和不同做法,
不代表其中一個是錯的,你去兩家自費物理治療也會得到一樣的情形,
事實上沒有雙盲大規模實驗,你通常也不會知道你先看了A再看了B是誰把你弄好的。
本來就會好的感冒逛了五家診所,然後上網罵前四家庸醫,其實只是三個禮拜時程到了,
然後再選對自己最噓寒問暖的褒獎一下,在台灣很普遍。
轉介也是一個大問題,民眾覺得醫師"有義務"要轉介;獨立開業的物理治療師覺得醫師在
抵制它們所以不轉介。但現實的問題可以很大:首先是轉介出去多半對醫師無害(如果已
經看不好或不信任或進步有限),有時候有好處(對復健動力很強的病人,如果接受好的注
射/震波,再好好接受運動指導會更好),但很多時候有很多障礙:
1.首先不知道誰可以轉,如果轉出去可能碰到:
(1).病人被轉出去之後沒有得到滿意的處理,結果回頭過來覺得醫師害他
(2).轉個瘋子出去,會怕承接的院所覺得自己把麻煩丟過去
(3).轉過去之後承接的醫療院所不專業,結果更差
(4).轉過去之後承接的醫療院所跟自己的想法沒有連貫性,多頭馬車
(5).病人的認知落差很大,去跟下一家院所亂講不是事實的東西,下一家院所見獵心
喜,趁機把病人的抱怨公開來彰顯自己能力很強
即便是列出一個清單,但因為轉介端和承接段互不信任,也互不了解,所以構成阻礙
2.你是公家機關的員工,告訴你的客戶做XX要去找一個私人營利單位的OO,你老闆會不會
覺得你有問題?搞不好還有人來查你們有沒有對價關係?
我是不知道到底有甚麼委屈。就是他沒把你看好而已。
台灣能當到奧運隊醫的大致上沒有弱的,如果看運動員都亂看看不好會有機會當
奧運隊醫嗎?
※ 編輯: NSACSS (118.233.146.193), 11/07/2017 01:03:34
※ 編輯: NSACSS (118.233.146.193), 11/07/2017 01:38:42
※ 編輯: NSACSS (118.233.146.193), 11/07/2017 01:44: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