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過年之必要 I 】過年自救——親戚稱謂全百科
「世界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誰。」——文化銀行。
過年什麼的,每年總要上演一次親戚大亂鬥。是否永遠記不得姑丈的弟弟要叫什麼?表哥的岳母又要叫什麼?
今年,文化銀行貼心的為你整理了親戚稱謂全百科,許久不見的親戚、素眛平生的姻親,手到擒來一次搞定!
-----親戚稱謂全百科-----
長輩/
父 爸爸
母 媽媽
父之父 爺爺、阿公
父之母 奶奶、阿嬤
母之父 外公、阿公
母之母 外婆、阿嬤
祖父之父 曾祖父
祖父之母 曾祖母
祖母外公婆之父 外曾祖父
祖母外公婆之母 外曾祖母
祖父之兄 伯公
伯公之妻 伯婆、姆婆
祖父之弟 叔公
叔公之妻 叔婆、嬸婆
祖父之姊妹 姑婆
姑婆之夫 姑丈公、丈公
祖母之兄弟 舅公
舅公之妻 舅婆、妗婆
祖母之姊妹 姨婆
姨婆之夫 姨丈公、姨公
外公之兄 外伯公
外伯公之妻 外姆婆
外公之弟 外叔公
外叔公之妻 外嬸婆
外公之姊妹 外姑婆
外姑婆之夫 外丈公
外婆之兄弟 外舅公
外舅公之妻 外舅婆、外妗婆
外婆之姊妹 外姨婆
外姨婆之夫 外姨公、外姨丈公
父之兄 伯父、阿伯
伯之妻 伯母、姆母
父之弟 叔叔
叔之妻 嬸嬸
父之姊妹 姑姑
姑之夫 姑丈
母之兄弟 舅舅
舅之妻 舅媽
母之姊妹 阿姨
姨之夫 姨丈
同輩/
兄 哥哥
兄之妻 嫂嫂
弟 弟弟
弟之妻 弟媳、弟妹
姊 姊姊
姊之夫 姊夫
妹 妹妹
妹之夫 妹夫、妹婿
伯叔之子(長於己) 堂哥
堂兄之妻 堂嫂
伯叔之子(幼於己) 堂弟
堂弟之妻 堂弟妹
伯叔之女(長於己) 堂姊
堂姊之夫 堂姊夫
伯叔之女(幼於己) 堂妹
堂妹之夫 堂妹夫
姑舅姨之子(長於己) 表哥
表兄之妻 表嫂
姑舅姨之子(幼於己) 表弟
表弟之妻 表弟妹
姑舅姨之女(長於己) 表姊
表姊之夫 表姊夫
姑舅姨之女(幼於己) 表妹
表妹之夫 表妹夫
晚輩/
子 兒
子之妻 媳婦
女 女兒
女之夫 女婿
兄弟之子 姪、姪子
兄弟之女 姪女
姊妹之子 甥、外甥
姊妹之女 甥女、外甥女
子之子 孫子
孫之妻 孫媳
子之女 孫女
孫女之夫 孫婿
女之子 外孫
外孫之妻 外孫媳
女之女 外孫女
外孫女之夫 外孫婿
姪之子 姪孫
姪之女 姪孫女
姪女之子 外姪孫
姪女之女 外姪孫女
甥之子 外甥孫
甥之女 外甥孫女
甥女之子 外甥孫
甥女之女 外甥孫女
姻親/
夫 老公
妻 老婆
夫之父 公公
夫之母 婆婆
夫之祖父 祖翁
夫之祖母 祖婆
妻之父 岳父
妻之母 岳母
妻之祖父 岳祖父
妻之祖母 岳祖母
夫之兄 大伯
夫兄之妻(妯娌) 大嫂
夫之弟 小叔
夫弟之妻(妯娌) 小嬸
夫之姊妹 大姑、小姑
夫姊妹之夫 姑爺
妯娌之父 姻世伯
妯娌之母 姻伯母
妯娌之兄弟 姻兄、姻弟
妯娌之姐妹 姻姐、姻妹
妻之兄 大舅
妻兄之妻 舅嫂、姻嫂
妻之弟 小舅
妻弟之妻 舅弟婦
妻之姊妹 大姨、小姨
妻姊妹之夫(連襟)襟兄、襟弟
連襟之父 姻世伯
連襟之母 姻伯母
連襟之兄弟 姻兄、姻弟
連襟之姐妹 姻姐、姻妹
夫兄弟之子 侄
夫兄弟之女 侄女
夫姊妹之子 甥、外甥
夫姊妹之女 甥女、外甥女
妻兄弟之子 內姪
妻兄弟之女 內姪女
妻姊妹之子 妻甥
妻姊妹之女 妻甥女
姻兄弟之子 姻侄
姻兄弟之女 姻姪女
姻姐妹之子 姻侄
姻姐妹之女 姻姪女
-------------------------------
小時候不懂事,覺得為什麼親戚要分這麼多稱謂好煩,長大才知道,稱謂分得細,是反映了華人文化中對於「親族」的重視。
隨著時代演進,脫離農業社會後,過年的氣氛也漸漸消失。有時也會緬懷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服、想拜年賀詞、一整個家族聚在一起,跟表堂兄弟姐妺一起放炮討紅包,熱鬧滾滾的傳統過年。
你呢?有哪些稱謂已經好多年沒有叫到呢?
#老派過年之必要
#年假 #紅包 #過年 #團圓飯
「阿嬤跟孫子的稱謂」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Facebook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水腦。 Facebook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有關外公外婆的稱呼-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長輩驚! 祖父母不分內外「外孫.外孫女」也改|TVBS新聞 的評價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去中國式稱謂? 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一律改稱阿公阿嬤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心得] 2個阿嬤都在.怎麼叫才不會搞混?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抒發] 燒了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MenTalk - [抒發] 燒了 - PTT推薦 的評價
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水腦。 Facebook 八卦
(配這影片邊插一段前幾天在睡前跟吾兒的對話)
「馬麻我要跟妳聊天。」
「好啊。今天聊什麼呢?欸你上次不是問說什麼是孫子嗎?」
「恩啊。」
「你就是爺爺奶奶跟阿公的孫子!」
「喔~」
「那你是把拔馬麻的什麼?」
「兒子。」
「厲害唷!把拔也是爺爺奶奶的兒子。然後我是把拔的太太。奶奶也是爺爺的太太。」
(正想說好像新名詞太多了他應該開始搞混了吧)
(啊反正重點是要讓他快點睡覺也不用搞得太清楚之後慢慢教總是會的嘛XD)
沒想到一陣沈默以為他要睡去的時候......
「阿公也有太太嗎?」
「啊~當然有啊!(內心大驚!他好像有懂!)阿公是我的把拔,阿公的太太就是阿嬤,是我的馬麻。
不過,阿嬤已經死翹翹了,去天上了,所以你沒看過她.......(鼻酸)啊!我皮包有一張馬麻跟阿嬤合照你有看過的~」
「我要看(照片)」
「明天再看。我之前有說那是馬麻的馬麻,就是你的阿嬤。」
「阿嬤為什麼死翹翹了?」
「因為阿嬤生病了。然後就在你出生的前幾個月走了。阿嬤走的時候,馬麻一直哭一直哭喔。(邊說邊忍不住在黑暗中淚流滿面)」
「為什麼一直哭?」
「如果馬麻突然死翹翹了,你再也看不到馬麻了,會不會一直哭?」
「會啊。」
「恩啊,就是這樣。你看你現在想抱馬麻就可以抱,馬麻就沒有辦法了(自己繼續在黑暗中淚流不止)(然後抹掉眼淚努力鎮定)
不過馬麻不會這麼快死的啦!馬麻還要陪你很久呢~每天跟你一直玩一直玩,好不好啊?」
「好!」
「好了睡吧晚安。(摸摸小傢伙的頭)」
忘了警告對話有點洋蔥。
(因為我也是無預警的。可惡!)
(我們睡前閒聊,通常是聊聊聊他今天幹了啥吃了啥,或是趁機跟他檢討今天有沒有什麼行為欠改進須檢討之類~
本來在聊稱謂的怎麼突然切換到嚴肅的生死議題來了呢~~)
在看《象爸的背影》時,突然想起這段插曲。
快3歲的孩子對死亡的概念還很模糊吧。跟他目前最熟悉的打死蚊子或踩死蟑螂的死,親人之死,可是兩碼子截然不同的事啊。
唸了催淚繪本《雲上的阿里》跟這次的《象爸的背影》,吾兒也還似懂非懂,唸完徒留哽咽的我。
我覺得這兩本繪本主要是來療癒大人的。畫風跟文字都很平靜,就像很多日劇/日本電影那樣,
乍看好像很清淡,平鋪直述,也不撒狗血,但那感動是會直直打入心裡的。看著看著,眼眶就濕了,但心是暖的。
(唉我看到影片那句:「怎麼辦呢?只有自己嗎?只有自己的旅行嗎?」就不行了。
書裡的象爸看到死神要來接他,則是說了一句「為什麼只有我?」我想像媽媽當時是不是也這麼不甘心......T.T)
但,就像書裡說的,離別的哭泣,一晚就好。一邊回憶著在一起的日子,一邊說再見就好。
唉唉唉~雖然只哭一晚太難了,但我回想一家人一路走來這些年,的確淨是美好回憶,只希望媽媽也覺得有我們很幸福。
雖然見不到面了,我們心上有妳,妳天上守護我們,日子還是繼續,直到哪天我們天上再相會♥️
今天婆婆包了壽司,裡面有醋飯有肉鬆有蛋有醃小黃瓜。
我邊吃邊說「哇好懷念~我媽以前也會包這個,我小時候還有在那邊用那個很像捲毛筆的幫忙捲XD。不過我媽是用生小黃瓜欸!」
結果婆說:「啊對啦生的也可以不過醃欸卡好呷~我都喜歡花點功夫醃一下。」哈哈哈好啦我媽搞不好聽到嘖一聲呢。XD
不禁想起我老媽其實也不是頂愛做菜的(我長大才知道),卻也給我們做了這麼多年啊。(後來某個時期開始就變成愛下廚之我老爸煮飯了ㄎㄎ)
從點滴小事可以想起媽媽,談起媽媽,我啊,就覺得她未曾離開♥️
如果兩年前《雲上的阿里》已經讓你感動到不行
2019年更催淚的《象爸的背影》也不要錯過👉https://bit.ly/2Sowu66
據說大象能預知死亡的到來。象爸還能知道自己將走跟家人好好道別,
如果我們根本看不到死神來了就突然走了怎麼辦!想到這個還不好好抱抱/珍惜身邊心愛的人♥️♥️♥️
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八卦
【#生活隨筆】15:九十年間多少事 (暘斌)
前幾天,趕在母親節前夕,陪我爸去臺中的叔叔家探望他媽,也是我的阿嬤,雙寶的阿祖。(為了避免稱謂混淆,以下還是稱呼阿嬤好了😆)
阿嬤今年九十多歲,是個有福氣的人。生了五個小孩,皆已成家立業,子子、孫孫、曾孫,加一加幾十個人,四代同堂,家族和睦又團結。
到了叔叔家,阿嬤坐在輪椅上,看起來精神不錯,身上的打扮一如往常,從我有記憶以來,阿嬤的穿衣風格數十年如一日。幼稚園大班以前,我是住在阿嬤家的,長大後,寒暑假也幾乎都回阿嬤家度假,所以和她特別親近。
「阿嬤,最近身體好嗎?」因為阿嬤重聽,我用台語大喊著,她微笑點點頭,表示回答。「阿嬤,有需要什麼嗎?我買給你!」這次阿嬤根本沒聽見,心繫著電視上的綜藝節目,我大喊了幾次,也不知道她聽見沒,索性跑到她耳邊,用講悄悄話的距離狂吼,這次她終於聽見了!搖了搖頭。
近十年來,我們的對話模式大致如此,簡短又不失品質😂。其實,因為老人家耳朵真的不靈光,我比較擅長跟她肢體互動。
例如,拍阿嬤一下就跑,再做個鬼臉,看她又好氣又好笑的樣子。假裝推輪椅去撞牆或使勁讓輪椅原地旋轉,阿嬤總是笑得很開心,伺機找機會還手,給孫子一點顏色瞧瞧。
這是我們的專屬默契,雖然當爸爸了,大概在阿嬤眼中,我還是那個猴死囝子吧!
「吃飯囉!」叔叔親自下廚,煮了四菜一湯。用餐時,我赫然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因為阿嬤牙齒掉光了,看到外傭把阿嬤的午餐打成泥,滿滿一大碗,咦!怎麼感覺有些像副食品啊?喝水用的吸管水壺,怎麼有點嬰兒水杯的錯覺?乘坐的輪椅,似乎有那麼一點嬰兒推車的既識感。
雙寶和阿嬤,差了九十歲。九十年的光陰,她用雙手一點一滴,將五個子女養育成人,各自成立家庭,開枝散葉,而自己卻日漸衰老,腰桿一年比一年彎,背一年比一年更駝。以前我還常開玩笑,作勢要幫她把駝背喬正,阿嬤還常配合演出。近幾年因為坐了輪椅,根本看不出來,我也就慢慢淡忘此事。
雙寶和阿嬤,一個像春天,一個像冬天。雙寶每過一天,就學會一些新技能,就更茁壯一些,春意盎然。阿嬤每過一天,就衰老一點,器官就退化一些,往歲末不停邁進。
人,有生老病死,彷彿大地有春夏秋冬。阿嬤用了九十個寒暑,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家族,自己的身體機能,卻退化到不如雙寶。
九十年的光陰,就像一個迴圈,人生的悲哀在此,而奧妙也在此。參透了這些,讓我更想要用心體驗每一次身分的轉變,好好品味四季的不同。人生,也變得更有意思。
當然,真心希望阿嬤「勇健呷百二」,實現五代同堂的理想。等到她老人家親手抱到「玄孫」的那瞬間,將會是多麼幸福又美麗的一刻!
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長輩驚! 祖父母不分內外「外孫.外孫女」也改|TVBS新聞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阿嬤 或祖父母」,引發討論!不過現在就連「外孫、外孫女」都跟進,辭典裡也同樣加註「亦稱 孫子 或孫女」,不過很多長輩都覺得沒必要,跟日常的 稱謂 ... ... <看更多>
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去中國式稱謂? 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一律改稱阿公阿嬤 - Mobile01 的八卦
對此,立委王婉諭說,相信不論是爸爸的爸媽,或是媽媽的爸媽,祖父祖母對於孫子的疼愛,一定都是滿滿的、不會有內外之分。 王婉諭11日在臉書表示,自己 ... ... <看更多>
阿嬤跟孫子的稱謂 在 有關外公外婆的稱呼-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想問問各位媽媽會對“外公外婆”這個稱呼感到排斥嗎
我個人覺得“外”就是比較疏遠的意思
所以從小孩出生到現在我都讓小孩一樣叫娘家父母阿公阿嬤
但是現在小孩漸漸長大 似乎會有點搞混為什麼有2個阿公和阿嬤
老公也提到會不會以後上學教稱謂的時候會搞不清楚
所以現在我也不知道該不該堅持了
-----
Sent from JPTT on my Asus ASUS_I01W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08.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01477877.A.F0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