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慎入 #有點爆氣 #附圖有我健保繳費證明
其實我幾天前已經提早從東京回到台灣,並進行居家檢疫。
每天量體溫、每天叫外賣(現在送餐APP有『放在門口』選項,這對居家隔離的人來說真的很方便啊!😆)…當然也拼命上網購物促進經濟(新手媽媽很容易對婦嬰用品失心瘋…)
目前身體將康、正常、完全沒有任何徵狀,請大家放心🙏🏻
有人建議我結束隔離後再公開自己已經回到台灣的狀態,免得又被罵…但我真的很想跟大家分享返抵國門時的感動。台灣的網路檢疫登記系統跟程序,讓人有種『回到先進國家了!』的感覺。
我想要重申一次:不是每一個現在從國外回台灣的人,都是『想佔用台灣醫療資源的壞人』。
有人是疫情失控前為了工作而不得不外派出國,有人是疫情爆發後無處可去、在海外擔心受怕的歐洲留學生…這些人都為了台灣的未來而努力地在外耕耘。他們也都有乖乖繳健保費,只求自己的國家在必要時可以保護自己。
請大家斥責那些心存僥倖跑出國玩後被確診、以及回台後還不遵守檢疫規定趴趴走的人…也請嚴詞批判那些長年數落台灣、卻只有在想看病時會突然跑回台灣的僑民……但請千萬不要仇視所有歸來的家人。
「妳不要臉!我也是住在日本的人,我都沒打算回台佔用醫療資源了…」
「妳有種嫁出國就不要回台灣!」
「妳最好就不要得肺癌危害大家!」
「健保毒瘤夾著尾巴滾回日本吧」
還有更多更多的誤會與謾罵…都是我這些日子收到的訊息…不得不說實在身心俱疲😞
我回台灣當然不是為了佔用醫療資源,我現在身體很健康,也希望永遠不要用到健保。
⚠️ 附圖照片有我的健保繳費證明(名稱是我經營的一人公司),因為根本很少看醫生,我每月定時繳交的保費就當做善事…
但既然日本醫療也很先進,我到底為什麼偏偏要挑這時候回台灣?
首先,我不是全職家庭主婦…我不可能每天待在東京家裡足不出戶就有飯吃。
老公才剛辭去原本工作,白手起家、成為新人獨立攝影師滿兩年,現在正努力接案,我也負責擔任他的經紀人、助理兼模特兒…而外景攝影師的工作,就是要『出門』。
有網友質疑我明明知道日本疫情險峻,在東京時為什麼都有在出門?因為我在工作啊…尿布奶粉錢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有人的工作性質可以在家上班,有人可以靠另一半養,但我們不是。我們互相支持著對方創業的理想,即使現在必須在外受風吹雨淋,更得花時間跟客戶social打點關係…但當順利完成案件、拿到酬勞時,那種踏實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再來,奧運延期、東京的疫情一天比一天失控,小池知事也不排除將東京都『封城』的可能性…接下來,先生勢必得為了接案而至海外拍攝…但身為一名孕婦,我真的為孩子的健康而擔憂。
經過跟媽媽商討之後,我決定儘早回台灣待產,並尋求在台灣的工作機會。
那天陪先生去銀座修理相機,我在用手機上網,看著大家的負面留言就落淚了…先生心疼地說:「妳留在日本生吧!」
但我也老實跟他說:「現在日本的狀態,我實在無法放心…除非我們倆人都不出門工作才有可能避免被感染,但那怎麼可能?」
現在,我已經回到台灣隔離了幾天,健康狀況良好。
・・・
回台的那天早上,我前往東京羽田機場準備搭機。國際出境大廳冷冷清清,商店都販售著『Tokyo 2020』的相關商品,奧運延期造成的經濟損失不知要花多久時間才能癒合?
朋友提醒我抵台檢疫登記的人工作業會花很多時間,所以我在候機室先上『入境檢疫系統』填寫電子資料,花了兩分鐘就完成。系統說將在我的班機抵達台灣後3分鐘之內傳來確認簡訊…我當時心想:真的有這麼神?
登機後發覺整架飛機只有不到十幾個乘客,空服員都快比乘客多了!我這輩子第一次搭人這麼少的班機…真的很感謝全日空賠錢飛這趟(話說全日空也撐不下去了…將在4/1開始大幅減少航班,人員也必須輪流放假…😞)
#溫馨小插曲
飛機上不主動供餐,但戴著口罩與手套的空服員會來詢問,如果有需要他們就準備。我跟日籍空姐說我不需要用餐,她突然察覺到我的肚子,然後很開心地問:「現在幾個月了?」
我說:「快要六個月了~」
然後她跑去拿了一個海龜班機(ANA飛夏威夷的A380)充氣玩具給我:「不好意思…好像有點早?」
我回她:「謝謝妳,這是他人生收到的第一個玩具❤️」
這班飛機提早很多時間抵達松山機場,當一下飛機打開手機,我果然就立刻接到疾管局傳來的居家檢疫確認簡訊,實在是超級有效率!
然後我就順著動線量體溫、確認居家檢疫地址跟手機號碼…出境前又再量一次體溫…然後非常順暢地領到行李(行李都會被噴過消毒液),之後就走專門通道去搭防疫計程車(無法在機場內隨意趴趴走)…整個過程都感受到機場人員的專業跟親切。
防疫計程車司機開心地跟我聊天,他說他昨天從松山機場載了一個乘客到台南,所以他這幾天可以放假不用出來跑了。他說政府的政策真的很棒,民眾搭乘遠距離不用付全額,政府補助大部分車資,而且讓他們計程車司機在這樣的淡季也有收入,只要做好仔細消毒就行。
回到居家隔離地點安頓後,里幹事立即打電話來說:「我這幾天都會不定時打電話關心妳的健康狀況喔~也會送防疫物資去給妳~歡迎回國!好好安心~」
我一直說:「謝謝、謝謝…」
掛上電話後,我又感動落淚了(孕婦很容易感動)…迎接我回來的,是親切的笑容與關懷,還有身在台灣的『安心感』。
我告訴自己:網路上的恐慌跟謾罵,真的只是少數…回到台灣後,我覺得身處在一種好溫暖的氛圍中。
然後,我就在看送餐APP選擇要吃什麼的時候…第一次感受到胎動!寶寶也很開心吧?
(最後我叫了台式雞腿便當🍗🤣)
・・・
真的拜託大家,守護好這個美麗的家園。
不要再出國玩、不要再不遵守檢疫隔離規範了!
害群之馬不但將危害大家健康、增加醫療人員負擔…還會間接造成民眾的對立與仇視。
我很擔心身在東京的先生,但也只能提醒他注意安全了…
⚠️ 接下來,如果再有人用情緒性字眼毀謗我、或是刻意影射我佔用台灣醫療資源,無論是公開留言或私訊,我一率蒐證提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理事長的專業 就哪些人應該要接種哪些人的順序是什麼 這個我們等一下一條一條問理事長 你覺得這個排序對不對 如果你排你會不會這樣子排 那我先講一下 我們的法國線民提供一個法國疫苗受眾目標和時間表 2020年12月27日起 他施打的優先順序是長照機構中的中老年人 然...
防疫計程車怎麼叫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八卦
【置之死地而後生?】
大白從日本回來後奇蹟似的變乖了。
每晚讀日文繪本給寶哥梅弟聽、清早送小孩上學後陪我去快走運動、戒掉吃垃圾食物的惡習、吵架後沒擺上兩天臭臉,而是在十分鐘內主動道歉。今早甚至還提議,這個週末要不要開車帶兩兒一起出去踏青。
難道前一陣子在臉書許願成真,湖中女神真的還我一個金老公了嗎?
我很想說這一切都是因為老公回家後,發現陽台上多了一台直立式冷凍櫃,求生意志油然而生。
可惜不是。(做人不能為了多賣兩台冷凍櫃違背良心)
鏡頭拉回幾週前。大白在防疫旅館中出現輕微的痰、鼻塞和咳嗽症狀,問我該怎麼辦。我請他立即回報1922防疫專線,我也同步聯絡衛生局,說明我家有老人小孩很擔心被感染,請盡速協助安排大白就醫篩檢。
除了幾項疑似過敏或小感冒的輕微症狀外,大白精神和活動力一切正常,要求採檢主要是讓家人安心。不料搭乘防疫計程車到醫院後,急診室醫師幫他照完X光和採檢,隨即打電話通知我:「你先生的X光片已出現肺浸潤現象,又有疫區旅遊史,極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必須立即住院隔離治療,等待採檢結果!」
晴天霹靂。
當時台灣每天都有境外移入案例,防疫中心記者會上只要公布了確診者的旅遊史和背景資料,網路直播留言區就一片鄉民叫罵聲「有種出國就死在國外,不要把病毒帶回台灣!」「浪費健保資源!」「滾回去啦!」
所以當我聽到噩耗,第一個念頭不是萬一變成寡婦怎麼辦(畢竟這劇情已在腦中演練千百遍),而是如果記者會上公布確診者資料,網友一定能輕易從各種線索中人肉比對出是我老公,然後罵我為什麼這麼自私,非要讓外籍配偶在這種時間搭機往返台日(嗚嗚就台灣的簽證和日本的租約都到期了,一定要回去辦依親和打包搬家才能進來啊)、為何要讓外國人浪費台灣的醫療資源......
到時候我該坦白從寬,還是打死不認?寶哥梅弟會不會在學校被霸凌?
一陣惡寒。
完全沒心理準備就被要求強制住院的大白更是崩潰到了極點。醫護人員都很親切,但幾乎無法用英文溝通,他的行李又通通都放在防疫旅館(因為衛生局窗口跟我說大白就醫只要帶護照就好,採檢後需要立即返回防疫旅館),連基本的換洗衣物和飲用水都沒有。病房廁所竟然還有他最怕的超級大蟑螂出沒!
(聽到負壓隔離病房廁所裡有蟑螂時我覺得超魔幻,努力憋笑並譴責自己缺乏對患者的同理心。)
醫院離我家很遠,只好趕緊請阿公支援,陪我一起扛了一堆瓶裝水和衣物毛巾拖鞋,空投給不知道何時才能出院的外配。
在負壓隔離病房等待採檢結果期間,大白真心覺得自己快死了,甚至開始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每隔一兩小時就為了各種小事視訊討拍,而當時我正為了工作和育兒蠟燭兩頭燒,邊擔心明天採檢結果出爐可能就要被肉搜出征,還要邊安慰心靈受創哀北靠木的大寶寶。
心。好。累。
當天深夜,大白又進入一個黛玉葬花人生跑馬燈模式,說他很後悔一直以來對我和小孩這麼嚴厲,應該要和家人製造更多快樂的回憶。如果他死了,請我和孩子務必要繼續過幸福美好的人生。
我不知哪來的勇氣,冷冷回覆:「老實說,我想這可能是老天爺給我的(其實我想說「你的」)懲罰,因為你不在台灣這段期間,我一打二又要工作和做家事,身體雖累,但心裡很輕鬆,常常許願你乾脆不要回來了。」
大白無比震驚:「所以妳根本不希望我回來?我以為我們之前吵架已經和好了,是我誤會了嗎?」
我說這不是哪一次吵架的問題,而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夫妻關係累積太多負面緊繃情緒。我已經受夠看別人臭臉了。
大白深深懺悔,說他應該更感謝我的付出,不該總是期待要求更多。如果他能活著出院,希望我們的關係可以回到剛結婚時的甜蜜時光。
這就是所謂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
「就算真的是新冠肺炎也沒這麼容易死,你好好養病,等出院後再努力用行動證明你的心意吧。」
接著劇情急轉直下,隔天醫師就宣布他採檢結果是陰性,第二次拍的X光肺浸潤陰影也消失了。兩次X光隔不到一天是否太神奇。
聽聞喜訊,大白瞬間胸不痛了嗽不咳了呼吸也不喘了(之前根本是心病吧),再隔一天二採陰後轉一般病房,之後就被放出院回防疫旅館打包行李回家了。
保險起見,大白回家後,我還是把他臥房裡多隔離了近兩個禮拜,使用獨立衛浴,即使關在房間也隨時戴口罩勤洗手,用酒精消毒所有隨身物品,我每天提供room service,幫他送飯送水到臥室門口。
慘遭命運拖磨的媽媽從一打二變成一打三,看著防疫記者會每天+0+0再+0,祈禱我們家千萬不要變成打破那個零的眾矢之的。
挺過漫長的隔離期,出關後大白脫胎換骨,對兩兒疼愛有加,對老婆恭敬有禮,今天在車上還慈父上身主動跟阿梅聊天。之前我若拜託他跟兒子多說話,他會臭臉回:「我開車需要很專心!」
這就是湖中女神還我一個金老公的故事。
但是且慢。依照原作的邏輯,湖中女神應該會買一送二,連銀老公鐵老公一起還回來,金老公模式可以撐多久呢?
我家的金老公已歷經比美少女戰士還多次的變身,由鐵變金再由金變鐵,我已經放棄奢望他常保如金了。
#沒有期待沒有傷害
_____
照片是我今早起床看到的第一個畫面。
寶哥已經自己睡一間房好一段時間,前兩個月爸爸不在家,他可能是覺得無聊寂寞,忽然主動要求來主臥打地鋪,睡前跟弟弟和媽媽聊天。(不小心就會聊上一小時然後被媽媽勒令閉嘴)
今天清晨看到阿梅不知何時已經從雙人床滾到地上的單人床墊,跟哥哥睡成一團,覺得可愛極了,特別拍照留念。
但願我們一家四口真的能這樣幸福快樂下去。
#或是一家三口與一台冷凍櫃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陰沉臉)
防疫計程車怎麼叫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跟幾位高雄的醫師友人討論後,覺得大家不做點事不行了!高雄市的醫護、公務員跟所有民眾,真的需要所有台灣人的幫忙。拜託大家給我們3分鐘,理性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 #阻止悲劇 發生吧!
韓國瑜市長宣布高雄第一線醫護人員近4千位,另外第一線市府工作人員,包含環保、交通、民政等單位共有近5千多人,一共9千多人,都要做武漢肺炎的篩檢。
我們絕對不會為了反對而反對,但這件事情如果不反對到底,真的會是災難一場。
#篩檢4000名醫護跟5000多名公務員的標準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篩檢要有標準,不是什麼人都篩就是好。如果韓國瑜市長覺得醫護跟公務員風險比較高,接觸的人也多。那好,防疫旅館的員工、之前居家隔離跟檢疫的民眾以及他們的家屬、防疫計程車司機....等,這些人的風險有比較小嗎?
那為什麼是篩醫護跟公務員?根據韓國瑜市長今天的說法,「雖然市府財政困難,但盡力籌措財源,來為他們做採檢工作,這也是對他們的感謝,防疫工作從大年初一到現在,第一線人員相當辛苦,市府願意為他們健康做一些事。」
休蛋幾咧!!!所以你把醫護人員跟公務員抓來篩檢,是為了「感謝醫護人員的辛勞」???????
所以被篩檢是一種獎品的概念??????????高雄的醫師朋友們的想法就是:謝囉。我OK,你先篩...
#篩了有用嗎?照韓國瑜的期待應該要 #每個人都天天篩
我們都知道,武漢肺炎病毒初期常常篩不到,甚至有人陰轉陽又陽轉陰的。沒驗到不代表沒感染,今天沒感染不代表明天沒感染。
所以醫護跟公務員篩了陰性,就代表安全嗎?如果他韓國瑜是怕醫護跟公務員傳染給民眾,那要達到這個目標,該做的事情就是每天篩、每個人篩。
但這根本不可能,也沒意義。如果怕的是醫護人員跟公務員感染民眾,應該做好的是防疫的裝備跟流程強化。而不是莫名其妙亂篩。
#篩了會發生什麼事?
大家都知道,檢驗就是會有偽陽性,也就是沒感染的人被誤判為有感染。這之前已經講過很多次。
只要有1%的偽陽性,接下來9000名醫護跟公務員,會有90個人被誤判為感染者,那會發生什麼事?
這些人的接觸者通通被隔離,很多醫院、診所跟公務機關可能都要面臨停擺或半停擺的狀況。什麼大規模社區傳播都還沒開始,整個高雄市的正常運作就可以進入半癱瘓了。
接下來媒體一定瘋狂報導哪個醫院封院、哪個醫院休診、哪個公務機關停止運作或在家上班,光是帶狀新聞這樣報導,整個高雄甚至台灣就可以亂成一團了。
#篩的錢怎麼來? #篩的人誰負責?
一個檢測要好幾千塊,這還是小事,每個採檢的人員還要穿脫一次隔離衣物,這些防疫設備的耗損,對國家的戰略資源就是很大的浪費。
到時候真的有疫情,可能這些資源早就被這樣浪費光了。
再來,每天的檢測就是有上限。高雄市要這樣狂做,就是會排擠到其他縣市的需求。但如果大家不配合,韓國瑜一定就會跳出來說你卡韓。
#主張大量篩檢醫護跟公務員的是誰?
目前查到的資訊,是一個叫做民間防疫聯盟的組織。我們去問了高雄市醫師公會的學長姐,根本沒有人認識這個組織。
這個組織裡面很多根本跟防疫無關的人,唯一的兩個醫師,也都不是防疫專業背景...多數的醫師們,也絕對不認同這樣的建議。
醫師的建議,是要有足夠的科學證據的,你要提普篩可以,你就要告訴大家,你的篩檢標準是什麼?工具是什麼?做完之後要怎麼辦?但這些人根本沒有提出具體的證據,那根憑「感覺」在建議有什麼不同。
那憑什麼是你感覺?靠那為什麼不是我感覺啊???
#大量篩檢背後目的是什麼?
我們去看完他們的訴求後,發現有一個訴求非常奇怪,就是「從國外進口快篩試劑」。
看完之後,最有可能他們想要進口的對象,就是中國的快篩試劑。我們整個倒抽一口涼氣。
剛剛講的篩檢,就有一定的準確度問題。即使是現在幾千塊錢的篩檢,都有驗錯的風險了,你拿更不準的快篩卻做,造成的誤判會放大很多很多倍。也就是說,上面提到的嚴重後果,還可以放大很多很多倍的意思。
大家真的不要覺得這是韓國瑜市長作秀不要理他就好,他做其他秀,我們可能笑笑就算了,但這個搞下去,真的會讓整個高雄市,甚至全台灣,快速消耗大量醫療戰略物資、快速折損大量專業人力,甚至是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混亂的。
這個做法也是挑起民眾跟醫護的對立、挑起社會不同行業的人的對立,挑起地方跟中央的對立,把整個高雄當作他自己最後的焦土戰戰場。
喊普篩、喊封城,表現地鐵腕有魄力,做出這種表現太簡單了。但我們需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請大家務必分享出去,大家一起阻止這件事情發生,救救高雄人,也是救救我們自己吧!
防疫計程車怎麼叫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因為這個事情其實也是理事長的專業
就哪些人應該要接種哪些人的順序是什麼
這個我們等一下一條一條問理事長
你覺得這個排序對不對
如果你排你會不會這樣子排
那我先講一下
我們的法國線民提供一個法國疫苗受眾目標和時間表
2020年12月27日起
他施打的優先順序是長照機構中的中老年人
然後機構工作的員工
這個衛生部門消防隊員
這個家庭幫助人員
還有專門機構的殘障人士跟他們的工作人員
七十五歲住在家裡的人
然後非常高風險的弱勢患者要有主治醫生的醫療處方
然後2021年2月6號
就是所有的衛生社會醫療專業人員
跟弱勢群體打交道的社工消防員
2021年2月19號 唉呦我生日
疫苗接種對五十到六十四歲的人開放
3月2號這個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可以接種阿斯特捷利康
3月15號五十歲以上並有合併症
就是什麼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等等
可以在藥房接種疫苗
那有資格接種的不再需要醫師處方
可以去藥店施打疫苗
那3月25號開始七十歲以上所有人
可以接種預約接種Moderna和Pfizer的疫苗
那阿斯特捷利康呢
就可以去藥房或鎮上的醫生那邊接種
這個顯然是跟它保存的狀況有關
因為阿斯特捷利康反正就隨來隨打
但是Pfizer跟Moderna就是預約怕浪費
那4月12號開始五十五歲以上的人可以在任何地方
不管有沒有疾病
可以在藥房護士鎮上的醫師那邊接種阿斯特捷利康
4月16號六十到六十九歲的以上的人
可以接種輝瑞跟Moderna
但是要在疫苗接種中心
5月1號開始十八到四十九歲的合併患者
就是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可以在輝瑞跟Moderna的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那只要拿合併症證明就好不需要出示醫療處方
那5月10號開始五十歲以上的人
就你有注意到他這個是波段式的開放
就是到五十歲以上的人只要你忍到5月10號
不管有沒有健康問題
都可以在輝瑞跟Moderna的接種中心接種疫苗
5月12號所有十八到四十九歲的人
都可以在疫苗接種中心預約接種
當天或第二天可以注射輝瑞或Moderna
5月27號任何人可以透過預約成年十八歲以上
都可以透過預約在疫苗接種中心注射
輝瑞或Moderna的疫苗
2021年6月15號起十二到十八歲的人將可以接種疫苗
好啦這個我還是
我們剛剛講的是法國的接種速度
顯然他的疫苗充足而且是一波一波
早打早享受晚打有輝瑞
那我國的這個公費接種對象
你覺得現在這樣子排序
有沒有什麼你特別有意見的地方
覺得可以做調配或是調度
我們現在要先瞭解一下
這個疫苗接種順序它為什麼要定
那它要如何定
我們知道現在講
我們知道這個新冠疫苗基本上是個全民疫苗
是全民疫苗
全民疫苗要決定什麼順序啊
全部都打啊
你要決定什麼順序
那現在是因為屬於非常時期
他的疫苗進貨量不夠嘛對不對
所以他要決定一下哪些最高風險的我們要先打
所以現在才會定出順序
不過記住喔這個順序喔是暫行的
我當初中央他們定下來的時候給他們的建議
是什麼東西咧
我說既然是全民疫苗
你這個接種的時候你要分到衛生所去
每個衛生所的公共衛生護士
他基本上他有一定的限額
就多少人他要管多少人的
這個是國家都有很好的制度
你交給他們去打不就一天就打完了嗎
你這樣一個族群一個族群的打
到時候有些交叉的族群你怎麼辦
那定先後順序的話
這個先後順序要怎麼定呢
依據兩個原則
第一個因為這個疫苗它的功能
第一個是防止你感染第二個是防止你死亡
所以哪個是最高感染族群
哪個是最高死亡族群
我們必須要把他定下來
定下來以後這個就優先打掉
我們知道最高感染的族群在哪裡
在現階段跟以前是不一樣的
我們大家定了這個東西
這是太平時期的看法
現在是戰時喔你不能這麼幹
太平時期的幹法
你即使到了我們當初在諾富特的時候
在華航那個事件的時候
我們那時候的最高風險是誰
最高風險不是醫療同仁
島內沒有病例啊對不對
最高風險在哪裡呢
最高風險在關口
所以機師如果打掉的話
你3+11你0+14都沒有關係我告訴你
所以這個東西基本上你看最高風險在這裡
所以這個最高風險你沒有去覆蓋
就會造成後面這個結果
那現在我們島內已經出現疫情了
我們的最高感染風險在誰
醫護同仁沒有問題了對不對
第二個在哪裡咧
我們的熱區民眾啊
我們的萬華
萬華在疫區的人不是最高感染風險嗎
怎麼會是防疫人員
怎麼會是高接觸風險的工作者對不對
這個不是這個東西
他就是在熱區的民眾
所以兩個最高感染風險
一個是醫護同仁
一個是熱區民眾對不對
所以在萬華的時候
如果是在萬華整個篩查下去的話
整個給他打下去的話
那不就結了嗎對不對
那這是最高感染風險
再來一個就是最高的所謂的這個死亡風險
最高死亡風險在哪裡
就是六十五歲的老人有心肺疾病的人
胖子或者是孕婦
這是最高風險這些人必須要先打下去
但你講這邊我稍稍補充一下
因為我記得去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
在疫苗不普及的時候
有兩個爭議
就是一個國家注射疫苗的順序呢
到底是要以死亡機率為主
第一個考量
或者是要以病毒擴散的遏抑
跟讓社會恢復正常運作為第一考量
因為以死亡為第一個考量
就像剛剛理事長講的
我一定把那個老人院裡面通通打遍
打好打爆打滿
然後熱區民眾裡面呢
就七十五歲以上打好打爆打滿
那可是如果走另外一個角度呢
就是如果我要讓這些病毒不會趴趴走
那我就要打年輕人外送
這個基礎維生工作者
譬如說公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
然後UberEats foodpanda然後做小吃店的
我會做這一種
世界其他國家有一個例子
就是他們的做法就是先封鎖老人院
我那些高危險群的年長者
我不要讓他進出了
我就把他封在老人院裡面
不探病不能外出不能接觸可能的病原
那這些人先保住大概保三個月
其他人我趕快打疫苗打到一個程度之後
我再回來打
所以理事長這兩種模式呢
你個人比較支持哪一種
我跟你講齁這學理上很重要
學理上就是說你易感族群跟易死族群
兩個都要覆蓋
所以中國大陸那個政策就很好
他第一順位就排了這些人
把這些人排上去
第二順位就不用分了
直接就分給衛生局去打就好了
分給各個縣市去打就好了
你這個再分下去紛擾相當的多
你說這個外送的有風險
那老師有沒有風險
老師教課不就有風險嗎
補習班有沒有風險
什麼人都有風險只要跟人家有接觸就有風險
所以原則上來講你要去做這些細分下去
你自己自找麻煩何必咧
所以把最高風險弄出來以後
其他的就很簡單去交給地方衛生局去分配
他們自己知道地方哪個風險高
他們去打就好了
有一些國家的做法是先打老人
先打老人是保死亡率喔
讓死亡率能夠下降
是這個東西保醫療量能的這樣打
但是這個族群的話
如果放到跟感染族群一起打的話
就不要分 你這樣一分出來的話還是有問題的
所以我希望說是分就分兩級
第一級就是最高風險我們全部把他框進去
普遍的給他打下去打的速度要快
下一個就是說他的低風險族群
整個就用普打的方式打下去
理事長剛剛講的東西
西班牙義大利然後歐盟的一些國家
是從年齡層逆著往下打
也就是這個禮拜打九十五歲以上
然後禮拜三開始呢八十五歲以上
七十五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上
所以歐盟的確是以年紀為主要考量
可是如果今天在疫區就是熱區
加速而且快速的施打疫苗的話
會不會反而造成群聚
快速施打疫苗怎麼會造成群聚
我們施打疫苗的時候
我們現在施打疫苗的方法都是錯的
叫老百姓到地方去施打怎麼會對
這當然是群聚啊
所以打疫苗的最正確做法是什麼
到府
到戶籍去打這是最重要的
這就不會我拎著你去
每個公共衛生的護士他本來就管了三四百人
那你三四百個人你把他打掉
我問你要多少時間你告訴我多少時間
你兩個人一組去打都可以
兩個人一組的話也不過六七百個人
你六七百個人你打多少時間打掉
很快嘛對不對
這個才是快速打疫苗的方法
快速打疫苗不是把人給集中過來
這個是錯誤的做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rzMgKpilQo/hqdefault.jpg)
防疫計程車怎麼叫 在 母偕發燒女叫無防疫計程車無助蹲路邊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發燒# 防疫計程車 #台中台中一名婦人,因為先生確診,在家中隔離,連不到10歲的女兒,半夜也開始出現症狀,連夜叫救護車送醫,怎樣也沒想到, ... ... <看更多>
防疫計程車怎麼叫 在 Re: [問題] 我已經搞不懂哪裡可以上下車載客了? - 看板car 的八卦
這部分我覺得可以完全參考新加坡的作法
今年過年,我去新加坡玩
整趟旅程都是坐計程車(grab)
一開始就發現
APP叫車後車子不會開到你現在的位置
而是你要走去地圖有標示的位置
一開始不解
後來問了司機
才知道新加坡政府有規定計程車要在特定的位置才可以上車
所以他們只能開到離你最近的上車地點
才能停車等你上車
這部分可以提供給交通部參考啦
但是我想我們的政府應該是不會改的,顆顆
—
我補充一下
對於指定位置上車的作法
個人是抱持樂觀改變的態度
因為新加坡的這個作法個人認為不太擾民
甚至影響也不會很大
原因如下:
指定位置其實不會很遠
而且數量不少
一般都是設置在停車場門口附近
公車站牌
或一些小路邊上
最遠頂多200公尺而已
基本上就是禁止在大路(交通要道)上臨時停車
如果在大馬路邊叫車
通常都會導引到公車站牌處或是大路口跟小路口交界處附近(會有一個內凹空間給計程車
臨時停車)
基本上走個1-2分鐘都會到
(我去旅遊的時候大多都走30秒以內就到了)
所以很期待台灣有類似的作法
但是我覺得以我們政府的行政手續
我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5.3.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81533773.A.75F.html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隨切隨停才是民主自由該有的樣子
新加坡的領導者是能人
台灣的領導者是低能
怎麼跟人家比
其實不止計程車停車問題
這次去新加坡後真的感觸很深
對於很多政策、作法
其實台灣可以完全拷貝過來用
但是我們的政府選擇眼不見為淨
好好的一個台灣
被這些低能兒搞成這樣
無奈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隨切隨停才是民主自由該有的樣子
※ 編輯: u92202 (39.15.3.60 臺灣), 04/15/2023 15:03:2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