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行政週記 | 2020.10.11~2020.10.17
2019年10月16日,是我踏進台北市政府的第一天,之前我還問有沒有佈達典禮,秘書處說直接7:30開晨會,從那一天起,除了住院兩天以外,我幾乎沒有錯過早上的晨會,一整年的訓練,我已經很適應北市府快速的施政方式,每一天都當三天用,雖然只有一年,我覺得好像已經過了三年。
昨天我早上開完晨會,就趕到大同區公所參加區長佈達典禮,因為新任方區長是內湖區副區長升任,所以內湖區的里長包了一輛車一起到大同區公所祝賀,他們一直打電話給我希望我也到場加油,這麼好的官員讓人如此肯定,當然要去祝賀一番,而且剛好約了十點半到大龍新城確認缺失改善狀況。
我兩個月前到大龍新城時,還有很多工程上的瑕疵,兩個月來我每周到現場勘查,我辦公室有一位參議盯著所有進度,到昨天應該都改善大半了,大龍市場是柯市長非常重視的改建案,我會繼續好好督導進度。
中午趕回來開了辦公室的工作會議和參加市長與議員座談會,我的同事買了蛋糕慶祝周年慶,三點半又趕到關渡平原看農業灌溉用水與道路拓寬工程,最後與標竿青農座談,年輕夫妻回到關渡與老父親一起種稻務農,但因為位在關渡平原的公園預定地範圍內,受到很多限制與障礙,他們堅持自然工法與有機種植,因為地目是公園,所以連有機認證都拿不到。聽完我都覺得很離譜,政府只是劃定都市計畫,四十年不徵收不處理,在徵收之前,至少應該讓想務農的人可以好好務農,關渡平原是台北的瑰寶,這裡有農村的生態生產與生活,也是環境教育的最佳地點,我和李副秘書長看了都很感動,希望能協助他們讓關渡更好。
之後趕回市府,因為發生了一件大事,陳時中部長突然宣布10月17日起流感疫苗只提供給65歲以上老人,50-64歲(除了高風險慢性病)暫緩施打,市府各局處都急得跳腳,衛生局原來預估的數量雖然都已經控留,但是接種人數太多,不但大排長龍,而且罵聲連連,基層同仁與里長都很累很辛苦。
但是我們不敢大意,晚上七點作出決定,從17日起施打站僅服務65歲以上長者,50-64有高風險的民眾,依照衛服部公告的Q&A,需要醫師看診評估認定是否須施打流感疫苗,所以需要去醫療院所接種,這個決定一定又會讓很多民眾很生氣,但是所謂「高風險慢性病」很難讓現場的施打醫師與護理人員自行判斷,可能會發生更多更大的衝突與爭議,這個決定很難做,但是政府必須承擔,衛福部內容標準不清不楚的公文,對地方政府來說執行真的很困難,今天應該也會有50-64歲慢性病患者現場要求施打,但是慢性病又不一定是高風險,現場說也說不清楚,為了簡化流程,台北市決定現場只服務65歲以上長者,其他高風險慢性病患者可能必須去醫院請醫生評估後再施打!
就像口罩一樣,口罩不夠時就說不用戴口罩,其實承認疫苗不夠必須排序並非不合理
,重點是中央政府一開始宣導打疫苗就說得信心滿滿,誤判形勢,這樣真的是累死三軍。
之後八點再跟府內同仁開會討論社子島爭議協處問題,不管民眾有甚麼意見,台北市政府都會一條一條認真納入檢討改進,我以市府同仁為傲,他們真的是把人民放在心裡的!
晚上十點到家又進行了一場直播談台北市政,結束我精彩的一周年慶,直播結束上床睡覺已是十二點,早上五點到晚上十二點,是我每天的日常,但真的可以做好多好多事,這一年,謝謝柯市長、謝謝市府同仁、謝謝我辛苦的團隊、謝謝我的公務車駕駛、還有謝謝我兒子和小狗乖巧又聽話,今天開始新的一天,我等一下要去關渡自然公園,賞鳥博覽會開始了,十月,我們一起去關渡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總審訂:蔣曉文 內容簡介: 老不起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失智、失能、中風、插管…… 讓無痛高齡成為可能, 老化的千百種姿態,我都牽著你走! 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台灣高齡社會的居家照護書, 獻給所有擁有長照需求的家庭。 ▎...
關渡醫院護理之家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03年7月5日,WHO(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臺灣自 SARS 感染區除名,臺北市萬華地區民眾聞訊後拍手叫好!(圖中地點為臺北市華西街觀光夜市。攝影:中央社記者郭日曉;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臺灣從2003年3月14日發現第一個 SARS 病例,到2003年7月5日自 SARS 感染區除名,近4個月期間,共有346人確診(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2003年9月將664個可能病例篩選出346個確定病例),其中不幸有73人病逝,死亡率高達21%。
2003年 臺灣 SARS 大事紀:
2/26,於2月21日自中國大陸返臺的勤姓商人發病。
3/8,勤姓商人前往臺大醫院急診。
3/14,勤姓商人被衛生署列入臺灣第一個 SARS 可能病例,3月6日即發病的勤太太亦在同一天被列入病例,也住進臺大醫院。
3/20,勤姓商人的兒子發病並住進臺大醫院。
3/25,臺大醫院胸腔內科總醫院蔡子修發病,成為臺灣第一位因照顧 SARS 病人而染上 SARS 的醫護人員。
3/26,於3月15日搭乘香港飛北京航班的中鼎員工,經臺大醫院診斷確定遭同機旅客傳染 SARS。
3/27,接受臺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的建議,行政院將 SARS 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祭出傳染病防治法。
3/28,因應 SARS 防疫,衛生署公布居家隔離措施,日後影響人數逾十萬人。
3/30,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全球首例 SARS 病例是2002年11月16日發生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
4/10,臺灣開始實施入境旅客量體溫。
4/19,臺灣舉辦全球第一場 SARS 國際研討會,當時臺灣是零死亡、零輸出、零社區感染的 SARS 三零紀錄地區。
4/21深夜,爆發臺北市和平醫院院內感染 SARS 事件,疫情告急。
4/24,臺北市和平醫院封閉。
4/26,香港淘大花園民眾之弟曾先生病逝於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成為臺灣第一個 SARS 死亡病例。
4/29,臺北市仁濟醫院因發生院內感染 SARS 而封院。
5/1,臺北市和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病逝於林口長庚醫院,為臺灣第一位因感染 SARS 而病逝的醫護人員。
5/7,行政院成立 SARS 防治及紓困委員會,由前衛生署長李明亮擔任副召集人。
5/8,世界衛生組織將臺北市列為旅遊警示區。
5/9,臺北市萬華區大理街華昌國宅疑似發生社區感染而遭封樓封街。
5/11,高雄長庚醫院爆發疑似院內感染 SARS 疫情。
5/19,關渡醫院因發生院內感染 SARS 事件而關閉門診及急診。
5/21,世界衛生組織將臺灣列為 SARS 感染區。
5/25晚間,臺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請辭獲准,由新光醫院副院長張珩接任。
6/1,由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發起的「全民量體溫十天活動」開始進行。
6/6晚間,臺北市陽明醫院發生院內感染 SARS,衛生署和臺北市衛生局立即處理,防微杜漸。
6/17凌晨,臺灣從 SARS 旅遊警示區除名。
6/27,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在曼谷首度舉辦資深官員暨衛生部長會議,臺灣首次在國際組織中正式報告 SARS 防疫成果。
7/5,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臺灣自 SARS 感染區除名,為全球最後一個除名的地區。
關渡醫院護理之家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門 1959 vs 2019
上圖由中央社記者李壽康攝於1959年11月1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幕典禮」在該院中央大樓大門前廣場舉行,由副總統陳誠主持,應邀觀禮者包括三軍首長、醫界人士,及外賓共計四百餘人。(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謝謝我的表弟王建文特地幫我在榮總開幕整整60年後的2019年11月1日,於同地拍攝下圖。而上圖中的中央大樓也早在30多年進行改建工程,蛻變為目前的中正樓(1989年10月落成)。
1956年6月6日,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籌劃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於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舉行破土奠基典禮;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親臨主持,有中外來賓數十人參加,包括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長卜蘭德、美軍顧問團長史邁斯等人均在場觀禮。
1958年7月1日,耗資美金160萬元(當時折合新台幣8400萬元),費時兩年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竣工落成。
1959年3月,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始門、急診作業。
1959年11月1日,全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正式開幕,總收容量為610個病床。開幕典禮於當天上午10時在石牌該院門前廣場舉行,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主持,三軍首長、醫學界人士、該院員工及外賓四百餘人觀禮。陳副總統及美國大使館代辦葉格先行致詞,然後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會主委蔣經國陪同陳副總統參觀該院設備與環境。首任院長為盧致德。
1963年5月22日,院名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略去原名裡的臺灣二字),簡稱榮民總醫院。
1966年9月27日,院名隨著退撫會更名而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
1969年,除榮民、公保外 ,台北榮總也開放勞保、一般民眾就醫,且於同年興建樓高12層的中正大樓(這棟中正樓在新的中正樓於1989年完工後,更名為思源樓),當時病床增至900床 , 每日門診達1500人次。
1971年,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指示榮民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共同成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大學)以培養醫療人才。
1977年,第二門診大樓完工啟用 ,原樓高6層的建築物於1983年因門診人次增多而加蓋7、8樓。
1979年8月,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臺灣榮民總醫院於臺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臺中、高雄兩分院,以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
1982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正式開幕。
1984至1988年為更新計劃第二期,拆除中央大樓 ,改建成綜合醫療大樓「中正樓」,採國際標準的現代醫院設施,興建動力中心及附屬工程。
1985年5月,位於中正樓後方樓高10層的綜合大樓完工 ,定名為「長青樓」,依其名收住退役將官及一般暨癌症病患,並設有復健治療室。
1988年7月1日,臺灣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獨立為臺中榮民總醫院,位於臺北的榮民總醫院同時更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民總醫院。
1989年10月,新中正大樓落成。中正樓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最重要的建築物 ,也是天母、北投地區的地標,耗資新臺幣75億8千萬元,為地上24層、地下3層之 SRC 構造 ,頂樓設直升機停機坪,以備緊急救護之需。
中正樓的病房設計具人性化 ,所有病人使用的空間均有大型觀景窗,而且早在國內環保意識還不普遍的年代,中正樓的廁所就以節能減碳為主要設計,全部廁所都有對外窗能接收自然光線,避免廁所因為通風不良 、日照不足而有霉味 ,也因為這個構想 ,讓中正樓外觀不同於國內其他醫學中 心 ,看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且能符合現代醫療需求 ,並由原來的1816床擴充到目前的將近3000床。雖然病床數不斷增加 ,但對病人的照護並沒有因病床的增加而壓縮病人的使用空間 ,這要完全歸功於當初堅守尊重人性的設計。
1990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正式開幕。
1993年7月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
1997年元月,臺北榮民總醫院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1998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2000年及2001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
2002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2013年11月,隨著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組織調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更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總在成立之初,床位有61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來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並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8000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2932張(統計於2019年1月)。
目前臺北榮總的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第一、二、三、湖畔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科技大樓、護理館等;土地面積為30.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54萬5203.83平方公尺。
臺北榮總現有員工6443名(醫師1256名、護理人員3010名,醫事人員932名、技術人員305名、行政人員664名、技工工友276名,統計於2019年5月),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地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臺北榮民總醫院被列為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1963年,由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在捐贈該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正式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
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臺北榮民總醫院自1996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臺北榮民總醫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該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藥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以「視病猶親、追求卓越」之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關渡醫院護理之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在宅安心顧,圖解長期照護指南」新書介紹
專訪總審訂:蔣曉文
內容簡介:
老不起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失智、失能、中風、插管……
讓無痛高齡成為可能,
老化的千百種姿態,我都牽著你走!
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台灣高齡社會的居家照護書,
獻給所有擁有長照需求的家庭。
▎熟齡必備工具書,迎向無痛高齡生活!
家中長輩的失智問題越來越嚴重,該送去機構還是請看護照顧?
住家、醫院往返讓你疲於奔忙,有沒有更輕鬆的醫療選項?
面對老化時代來臨,長期照護需求越來越多元,如何讓家中長輩安心度過晚年,照顧好長輩的情緒與日常生活,讓長者在家中也能實現無痛終老,都得由良善的居家照護開始!
本書邀請長期照護研究權威,關渡醫院長照科主任蔣曉文護理師,進行專業審訂編修,讓照護之路走得更為輕鬆、自在之外,更兼具醫療實務的專業性。
▎照護現場知多少?「食衣住行」全方位協助技巧
老了之後,希望住在哪裡,和誰一起住呢?現代人邁入工商社會,傳統大家庭互相照料的結構慢慢改變,因為工作、求學,無法一起住或親自照料的兒女越來越多,以前「在地老化」是自然現象,現在卻需要透過引進多方資源才能達成。
本書中,囊括了長照長者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全方位照護技巧,同時兼顧病患生理及心理需求,能輕易協助長者重拾尊嚴、安詳度過晚年。照護不該充滿壓力,輕鬆的居家照護從現在開始。
▎提升照顧品質,失能療護專屬聖經
細菌感染灰指甲、長期臥床形成褥瘡,甚至面對阿茲海默症的父親,該如何穩定他情緒、避免走失或過量飲食的問題?生活中,居家照護有許多眉眉角角,不管是日常療護或是突發狀況處理,一本書幫你解決所有居家照護可能面對的困境!
▎居家照護後花園:長照家庭的真實告白
面臨健康家人突如其來的病倒,從短暫住院逐漸走向失能的長期照顧,該如何平復,同時兼顧自己與家人的心情,將照顧納入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重新進行規劃,甚至調整回正軌,都是一大挑戰。同樣身為家屬,該如何度過情緒上的艱難?在照護上又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小技巧,本書特別收錄兩名不同長照家庭裡,照護家屬的心路歷程與真實告白,讓你在照護路上,不再感到孤單。
作者簡介:蔣曉文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碩士
現職: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長期照護科主任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長
耕莘護理專科學校護理學兼任講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兼任講師
亞東技術學院護理學兼任講師
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理事
台灣長期照護護理學會理事
台北醫學大學長期照護學系兼任講師

關渡醫院護理之家 在 [心得] 關渡醫院薪水福利- 看板N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機構:關渡醫院
薪水:護理師34500(一般),過試用期+1500
大小夜300/500 包班 500/700
福利:員工旅遊、三節、生日1000等,跟公家醫院差不多
週休二日
心得:醫院屬性屬慢性,單位以慢性為主,也有早療、安寧,加護病房急診等
要進安寧、加護急診等單位要有一定經驗,有特殊津貼
在一般病房2年以上可送北榮受訓,要簽2年約
急診一位小姐KEEP(病人很少),和加護病房互相支援
醫生大部分是北榮來的,病患以老人為主
如果想走急重症或想磨練的不適合,想走慢性的OK
薪水和福利都不錯
主管也不錯,面試時先考試,
考題幾乎以基護為主,一點點內外或解剖
你覺得OK的話就可以上班,會跟你解釋3天試用期,
3天內你不喜歡可以馬上走,所以上班時間以星期一開始為主
會先通知體檢,自備健保卡+1600+身分證
離關渡站走路10分鐘吧!關渡國中對面進去
有接駁車可是人很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7.52.8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