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這本書來到我家,我三口氣看了引言+三篇文章。覺得很痛快。引言很精彩。
我想借用書中文字,用自己的思維來整理一下。以下未必是作者的意思。
1。Live Vs Evil
Live 是生活或者活著。讀到書中所說的Evil,讓我覺得 Evil 就是倒轉的活著,會帶來痛苦。
Evil(惡)這詞,根據牛津辭典是指「超出適當程度」。所以惡(Evil)產生了傷害,讓我們痛苦,而無法好好活著(Live)。
何謂惡,就是痛苦的一切根源。暫且用直線性的思維,惡就是因,痛苦就是果。
2。無意義痛苦(pointless suffering)
我記得我曾有一位臨終病人對我說過:「我不怕承受痛苦,我只怕這痛苦沒有意義。」
這本書的作者,同樣的也把類似的痛苦狀態稱為無意義痛苦。
人生有一些苦難,對人來說,是好事。然而有一些苦難毫無意義。這也為何有些人痛,不苦。有些人又痛又苦。
有一句英文語句,我常用也喜歡:「Pain is inevitable,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痛是無可避免的,苦卻是可選擇。)」
我想整個人類就是在尋找這個活著的境界:「#痛,#不苦。」
3。要如何從痛苦中找到意義呢?
這也為何這麼多哲學家、宗教家、心理學家,要我們從痛苦中找到意義、給痛苦一個全新的看法、你從痛苦中磨練到什麼。這些都是他們教導我們的。
要如何從痛苦中找到意義呢?
讓我們回到「惡」Evil的概念,來開始談。
4。你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以疫情的日子來說,Covid19就是「惡」,也是痛苦的來源。
你發現這惡讓你的生活倒轉、不舒適、超出預期,差生受傷,導致痛苦。
再加上,這兩天,疫情數字上升到一種,你不禁懷疑人生:「#馬來西亞是不是只有我自己在Lockdown?」
好多五味雜陳的情緒在內心翻攪,生氣、害怕、無力、無奈。
苦嗎?苦!
為什麼?#因為這痛苦沒有意義。
#因為自己的lockdown沒有看到預期的回報及成果
#期待完全落空
而且你也知道繼續把自己關在家裡,或許也是無意義的重複活著、一個沒有回報的付出。而你又不得不繼續關著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
你只能默默讓每天所公布的疫情數據,決定了自己每天的情緒起伏。
這,苦。
5。來,我們繼續。
看到苦了,先別說我們如何找到意義,我們先觀察自己如何看待痛苦?
我們如何看待痛苦?是人類一生中的事。
好多老師們用不同方式教我們。
~苦,是拿來消滅的。
~苦,是拿來共存的。
~苦,是拿來磨練的。
~苦,是拿來戰勝的。
~苦,是拿來避開的。
~苦,是拿來轉化的。
等等等。
姑且沒有分好壞對錯,
你自己是屬於哪一類概念來對待苦?
6。
我突然覺得我們活著都很功利,大部分的我們,把惡及苦都是拿來消滅的。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畢竟,大部分的惡與苦,都是可以消滅的。
然而,消滅不到的苦呢?
就好像目前還未解決的全球問題,covid19?
我覺得我們人類要尋找重新如何看待痛苦這件事。
畢竟有些惡(covid19)會變種、(upgrade)、
有些人為(政客)的惡會持續、(惡化)
所以痛是不會消失的。
這也為何尼采(德國哲學家)這麼的不屑於功利的資本主義,它知道這主義其實只是把我們放在一個對痛苦沒有省思的狀況,而且我們共同把痛苦給隔離。過了一段日子,我們會逐漸對痛苦失去免疫力。我們追求的幸福,往往都是不堪一擊。
就好像進擊的巨人裡,人們紛紛建立高牆,為了抵擋巨人的攻擊,誤以為世間天下太平了,其實是讓自己變成弱勢的囚犯。
惡、痛、苦依然存在,
只是我們把它隔離而已。
7。
消滅不到的痛苦,
會促使人類尋找苦的意義。
這也為何作者有一句話,寫的真的很好。他說:「#無意義的痛苦是創造意義的旅程開始的地方,#也是它結束的地方。」
也就是說,對於尋找痛苦的意義這件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惡無所不在,痛也消滅不到,苦本來就無意義,直到你找到意義,到足夠時間你還是發現原來苦是沒有意義的。
這個時候,就是徹徹底底消化所有的惡、痛及苦。
我讀到這裡的時候,自己忍不住喊一聲:「精彩!」
8。
說到這裡,我想到最近讀到一個哀傷學家的說法。
「哀傷並沒有因歲月的增長而消失,反而是我們內心的空間足夠大了,大到可以裝得到那些哀傷。」(並沒有直接翻譯,只是說我自己消化後的看法。)
我覺得痛苦也一樣。你把哀傷這個字,換成痛苦。它照樣 work。
所以 keyword 是內心的空間。
也就是佛家常說的,要修。
9。
所以,當惡的到來,當痛的無可避免,我們需要的是回到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視野有更多的角度觀看人生。豐富自己。
或許有那麼一天,那痛,那苦,你吞得下去了。(另:照單全收是楊蓓老師的說法。我也很喜歡。)
也或許,當你吞不下,喊苦,你就一步一腳印,走了過去。
也或許,你吞不下去,不過你笑了。因為你的內心空間足夠龐大。無限大。
10。有惡、有痛,卻不苦。
這是我們每個人最近很渴望的狀態。
以上。說完了。如果你還能閱讀到這裡,真的很謝謝大家。祝福大家、也祝福我自己。
以量
10/07/2021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
Seven ways of looking at pointless suffering
#ScottSamuelson
#北京燕山出版社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八卦
這段時間,每當下午超過6點半,通通編就會感到乏力以及情緒低落,此時必得快點吃飯補充血糖。待身體能量攝取完畢,更需要獲得心靈的能量,那就是收看動畫《排球少年》。雖然通通編早已過了熱血少年的年紀,但是看動畫時,除了享受導演創造的360度環景球場實況與大特寫,作者還在比賽的過程中,描寫了一個個球員的過去,對比此時他們如何站在球場上,正面迎擊自己的弱點、發揮自己的長處。雖然已經重看了快2遍,某些橋段通通編還是會看得熱淚盈眶(甚至還會一邊敲碗吶喊:「加油!阿姨挺你!」)。有了食物與心靈能量的雙重補充後,便覺得自己活過來,可以繼續面對來日的挑戰了。
通通編在同事的推薦下,注意到香港作家鄧小樺。頂著能量球般的爆炸頭,接受訪談時吐出幽默和聰慧交織的話語,宛如華麗的扣球般讓人無法移開目光。然而這樣強悍優雅的靈魂,也承認自己的脆弱,在編輯部的訪談裡她說道:「你詢問力量的來源?那就是力量。喜歡看書的人就從書中吸收很多力量。看書的人去看書,創作的人去創作,去做你原本就擅長而且喜歡做的事,堅守自己本來的價值,不要迷失自我。」
小樺提到她最近在看《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得到很多感動、療癒。她說書中有句話雖然常聽到,但有人提醒一下也挺好:「即便痛苦,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透過文學藝術去面對你的痛苦。這解釋了我們這些搞文學藝術的人好像有時候會顯得比較堅強,明明自己是很弱的,但透過文學的創作去建起一個精神的堡壘,有時候看起來好像比較堅強。」
到底什麼是堅強,什麼是脆弱,這之中是否有明確的分野,或者偶而模糊不清?你的力量泉源又是什麼,你近期又是以什麼建立自己的精神堡壘?歡迎和通通編分享~
更多精彩好文及閱讀活動,請看👀
#Openbook閱讀通信💌 #本周精采好文全收錄👍
_____________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 在 喜歡?不喜歡? 10分鐘哲學課 兒童哲學課#1 為什麼兒童哲學 的八卦
10分鐘 哲學課 #邏輯#動機#情緒為什麼兒童哲學推出第一支「給孩子的 哲學課 」影片啦!影片裡帶著孩子重新開啟五感去認識一個東西,(看影片前可以先做做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