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見大歷史:西莒田沃村劉金姊姊的故事👵🏽
感謝 劉金姊姊的馬祖話教室 來留言!前天我徒步環島西莒拜票,走了9公里。路途上經過西莒田沃村,田沃也正是劉金姊姊的家鄉。
劉金姊姊是馬祖-臺灣關係的縮影。1933年出生在白犬島(西莒舊名)東邊山,以童養媳身分嫁給丈夫。
1949年,大量駐軍進入馬祖,海峽遭到封鎖,討海的漁夫丈夫身冒危險又處處受限,劉金姊姊為了貼補家計,幫軍人洗衣、開撞球場,供島休的駐軍消遣,阿兵哥也總要學幾句馬祖話來搭訕顧店的馬祖少女……
這些都是戰地時期常見的風景,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至今仍是馬祖人津津樂道的往事。
1970年代,戰地島嶼發展有限,馬祖湧現移民潮,許多馬祖人掙脫軍事封鎖,舉家遷移到臺灣。
其中一艘船上,就有劉金姊姊一家人的背影。🛳
💪🏼文化傳承,青年接棒🏃🏻
此後劉金姊姊一家在桃園落地生根,如今已經四代同堂。 劉金姊姊的馬祖話教室,就是劉金姊姊第三代,也是馬祖移民第三代的孫輩所創立。
他們過去只覺得媽媽、外婆所說的語言很特別,但並不以為意,長大後才發現這個「馬祖話」是臺澎金馬的極少數,不屬於閩南語系,而來自閩東,是帶有馬祖在地特色的福州話。
劉金姊姊的孫子孫女把和依嬤(馬祖話「阿嬤」)的可愛互動錄起來,放上網路,希望能保留、推廣獨特的馬祖語言與文化,逐漸吸引一票懷念「鄉音」的粉絲,劉金姊姊也成為馬祖社群的網紅。👵🏽✨
今年暑假,劉金姊姊的外孫跟馬祖在地青年合作,推出「回外婆家!西莒田沃夏夜市集」🌛🏖,提供咖啡、艾灸、海廢藝術、彩妝和占卜,晚上則聚在劉金姊姊舊家門前廣場看露天電影。不只年輕人新奇,在地長輩也十分感動。
青年的能量讓文化接棒,生生不息。我經過劉金姊姊家門前,也下定決心,要把馬祖打造成青年造夢的搖籃,吸引在地青年、原鄉後代、各地熱愛馬祖的朋友,發揮創造力,一起來為馬祖努力!⛰
#青年接棒生生不息
#馬祖新世代
#快樂向前走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后寶誕,即媽祖誕辰,也稱為天后誕、媽祖生、天妃誕、天妃祭,是慶祝天后(媽祖)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相傳天后(媽祖)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天后是廣州、香港、澳門、汕尾、汕頭(南澳)、三水、閩東、閩南、臺灣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海神,更是莆田的鄉土神,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很多善男信...
閩南 閩東 在 李問 Facebook 八卦
🌏前陣子我以系列英文投書,投稿外媒 #9DASHLINE (九段線),這是一個討論亞洲時事與外交事務的網站。
最新刊出的一篇文章,詳細討論馬祖獨特的文化和地區認同,以及如何以「群島家園」概念,將台澎金馬視為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連假期間來翻譯半學術性質長文囉......文長慎入】
🌊🌊🌊
🔺《馬祖列島:挑戰「單一族群國族主義」》2021.3.25
Challenging Ethno-nationalism from the Matsu Islands
https://tinyurl.com/zfcf9va4
🖊️中譯全文如下
馬祖地理位置橫跨台灣和中國之間的政治斷層,長期以來,發展出獨特的在地認同,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註:ethno-nationalism 指傳統的國族主義觀念,主張基於共同的血統與文化,由單一族群建立統一國家。】
儘管馬祖由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作為一個離島縣,其「前線」位置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到20公里。這也代表,馬祖與福建擁有長期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距離戰地政務解除將近29年,今天馬祖的發展案例讓人更了解,台灣和離島之間所共享的民主制度,如何跨越歷史文化差異。
同時,馬祖愈加成熟的民主與選舉政治,也形同對「中華」文化內涵提出了不同的詮釋,有別於北京當局所採取的觀點。
然而,馬祖並不是唯一的案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本身就存在多元的族群與區域認同。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金門及馬祖之間的歷史軌跡,也大不相同。台灣南部及東部外海的離島,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甚至是語言。
就如同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邊境地區,馬祖列島的案例提醒我們,在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文化與政治邊界往往無法完全吻合。
這同時也促使台灣持續提出對於國家認同內涵的新觀念:把區域多元性視為優勢,而非劣勢。
【強烈的中華民國認同】
馬祖和台灣本島最大的差異,首先在於歷史發展。台灣從1895到1945年是日本殖民地,至於離島金門馬祖則是從中華民國於1911年以來就是其領土。由於日本殖民歷史經驗,往往被視為傳統「台灣認同」重要的元素,而金門、馬祖則是傾向強調「中華民國認同」,以及中華民國所引含的中華文化認同。
認同議題,其實也反映在過去的政治傾向。民主化以來,馬祖展現對國民黨的高度支持。過去幾次總統大選,馬祖是全國支持國民黨比例最高的選區。馬祖「深藍」的傾向,只有同是離島的金門縣可以媲美。
另一方面,國民黨主要的政治對手民進黨,持續在金馬地區緩慢但穩定成長。民進黨從1996年以來已有顯著進步,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彭明敏,在金門馬祖分別獲得1.66%及1.33%選票。相較之下,蔡英文總統在2020大選中,在金門獲得21.77%、馬祖獲得19.81%。
在台灣全國政治的層次,過去以「中華認同」或「台灣認同」的國家認同議題,作為傳統的政黨政治分歧。許多人認為,這是離島政治立場傾向泛藍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前線」的島嶼因為害怕戰爭排斥台灣獨立;甚或有些人,抱持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台灣獨立支持者對於未來國家領土的想像,不包括金馬。
以馬祖來說,獨特的區域文化認同也跟語言有關,因為馬祖列島講福州話(在馬祖又稱馬祖話)。這表示馬祖當地語言,與台灣多數族群所講的母語無法相通。台灣話相近於閩南語言,而福州話則屬於閩東語。這讓馬祖在全國具有獨特性,因為台灣閩南語是台灣本島最大族群福佬人的母語(佔人口約70%),其他兩個離島縣澎湖和金門也講閩南語––儘管彼此間也有區域差異。
馬祖在語言上的獨特性,也有獲得對岸民眾的關注。網路上,縣議會用福州話進行辯論答詢的影片下方,即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友大量留言。
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留言寫道:「我是福建人,第一次觉得民主离我好近」。
【民主價值與民進黨在馬祖的成長】
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在馬祖的選票成長,具有重大的象徵意涵,代表民進黨在傳統支持者之外,獲得成長。以我個人而言,決定在2020年參選馬祖立委,即是深信必須跨越歷史藩籬,不分族群地域,讓更多人支持守護主權及民主價值的理念。
雖然我們在這場被稱為「不可能的選戰」中,未能取得勝利,但是民進黨達成顯著的成長。距離上次提名立委候選人,已經超過十年前。這鼓勵我們的團隊,在2020年七月設立馬祖黨部,讓馬祖成為民進黨最後一個設立地方黨部的縣市,也成為民進黨全國觸及率的「最後一塊拼圖」。
以前,捍衛台灣主權的傳統論點,往往強調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但是在馬祖,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論述,捍衛主權並非因為台澎金馬擁有共同的文化,而是因為台灣與離島享有共同價值理念,包括共同支持民主、反對威權。
如此,便能建立一個寬廣的聯合陣線,結合了傳統的台灣獨立支持者,並團結聯合泛華人世界中,因民主理念反對中共併吞的民眾(反共的中華文化認同者)。
除了在馬祖,後者包括許多台灣本島及其他離島的民眾,這些民眾或許喜愛「中華」文化或文明,但又同時堅定反對共產主義。從這種「挺民主」的立場出發,也能夠與更多海外使用中文的族群進行對話。
或許,有些人先入為主認為,由於離島在文化與歷史上與福建相近,代表當地民眾就一定不會批判中國共產黨,因為共產黨現在號稱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事實上,這種觀點過於簡化,混淆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中國共產黨想要告訴全世界,如果一個人認同中華文化,就必須支持中共,把兩者綁在一起。然而我們現在在馬祖看到的,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一個人可以同時對中華文化(或閩東文化)感到自豪,同時也反對威權專制。
「中華民國認同」隨著時間演進,一方面對傳統中華文化保有好感,卻又在台澎金馬持續在地化。於是,「中華民國認同」成為台灣國家認同的其中一種版本,這種觀點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不同,卻並不排斥傳統中華文化或歷史傳承等遺產,包括不排斥既有的國旗、國歌等其他符號。
【尊重區域認同:群島家園】
對台灣來說,尊重文化與區域多元性至關重要,特別是當台灣希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治理模式上,有所區別。相較於中共威權主義企圖打造同質性的國家認同,台灣可以擁抱更具細緻的國家團結觀念,避免忽視國內少數族群的文化。
當台灣逐漸凝聚自身獨特的國家認同,我們所提出的國族論述,是否能避免抹滅離島獨特的認同?目前,中共試圖在國家邊疆,大動作剷除區域文化認同,包括香港、西藏、東突(新疆)等地。
相較之下,台灣對於少數族群或具有歷史特殊性的地區提出政策時,必須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畢竟,如果台灣無法正視自己國內的文化與區域多元性,我們便犯了跟中共一樣的錯誤。
從金門與馬祖獨特的案例來看,如果以文化同質性高的傳統「族群國族主義」觀念,將無法建立完整的共同體論述。歸根究柢,關鍵取決於台灣是否能提出較接近「公民國族主義」的願景,讓國家的想像,涵蓋各種擁有不同文化與區域認同的群體。
一般來說,東亞國家諸如中國、日本與南韓,並不見長於營造多元族群的環境。但是台灣可以參考歐洲或東南亞的案例,思考鼓勵多元區域認同的可行路徑。
儘管很難有完美的案例,其他國家的做法或許值得讓台灣借鏡,讓台灣更能夠擁抱自身的文化與區域多元性。舉例來說,強烈的巴伐利亞區域認同,不必然與德國國家認同衝突。而馬來西亞的多重族群社會,也在馬來西亞的國族敘事中,也有一定的空間讓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發展各自的文化主體性。
去年,民進黨新成立的馬祖黨部推出一張地圖,圖中除了台灣本島,也把離島放大,包括澎金馬三離島縣,以及三離島鄉:蘭嶼、綠島、小琉球。
這張地圖稱為「群島家園」,從海洋觀點出發,並將台灣視為西太平洋上多重島嶼組成的國家:文化多元歧異,卻因民主價值團結在一起。
🔺【延伸閱讀】
另一篇英文投書討論金馬所面臨的「非軍事」威脅,包括海洋環境等:
《民主的邊緣:中國對台灣「前線」島嶼的影響措施》2021.1.25
Edge of Democracy: China’s Influence on Taiwan’s ‘Frontline’ Islands
https://tinyurl.com/26uw8dfu
閩南 閩東 在 李彥秀 Facebook 八卦
媽祖最近很忙!不過再忙也要過生日!
全台三月瘋媽祖,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也稱為天后誕、媽祖生、天妃誕、天妃祭,是慶祝媽祖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
相傳媽祖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是廣州、香港、澳門、汕尾、汕頭(南澳)、三水、閩東、閩南、臺灣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海神,因此每年的媽祖寶誕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匯集到各個媽祖廟宇慶祝。
媽祖是台灣重要的信仰寄託,家家戶戶都可見民眾準備供桌拜拜,媽祖也不分地區的保佑每一位居民。
#託夢要排隊
#全民瘋媽祖
#國泰民安
閩南 閩東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天后寶誕,即媽祖誕辰,也稱為天后誕、媽祖生、天妃誕、天妃祭,是慶祝天后(媽祖)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相傳天后(媽祖)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天后是廣州、香港、澳門、汕尾、汕頭(南澳)、三水、閩東、閩南、臺灣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海神,更是莆田的鄉土神,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匯集到各個天后(媽祖)廟宇慶祝。民間信奉天后為護海女神,漁民與疍家人信奉最深,沿海沿江多建有天后宮。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誕,各地均有祭祀活動。如三水縣西南鎮及汕頭等地的天后廟,舊時每隔三、五年都會打醮、擺會。共和國後逐漸被廢,但仍甚多前往參拜者。汕頭市信眾是日多炒麵條,並買鹵鵝肉吃。南澳島漁民崇奉媽祖,是日家家戶戶做媽生,不出海作業,廟前演大戲。天后誕一般慶祝程式由天后誕的前夕開始,在傍晚開始還神、還花炮;子時過後各村村代表會在天后廟上頭注香、拜神,然後有一些儀式如喊禮及讀祝文等。在天后誕正日,各花炮會龍獅隊與表演團體於天后廟前集合。當慶祝表演完畢後,龍獅隊會繼續前往天后廟參神。最後,舉行隆重的抽炮儀式。香港至今最少有40座天后廟,當中最古老的就是建於1266年的天后廟有西貢佛堂門的佛堂門大廟。每年的天后誕會有多至5萬名信眾參拜,有的賀誕者會於帆船和駁船上掛滿色彩繽紛的旗幟。元朗的大樹下天后廟也是很著名的,每年元朗的漁民團體、體育會、宗親會等會派出飄色、樂手和其他表演者參加會景巡遊至天后廟。天后誕一般是定期舉行,一年一次,大部份在農曆三月二十至二十四日舉行,視乎每個地方而定。在天后誕慶典眾多的傳統活動中,「抽花炮」可算是最有特色。香港掌故家蕭國健博士表示,一般花炮共設30座,當中「第三炮」除了象徵「丁財兩旺」,還據說是最靈驗的一個,故有「炮王」稱號。另外,據說以往曾有兩名村代表同時搶到「第一炮」,後來為了平息風波,特設「第一壹炮」作為抽用,而「第一炮」則為鎮壇副炮。天后誕時,村民除了舞龍舞獅、朝拜天后、出會、巡遊外,還舉行盛大的盆菜宴。盆菜是香港獨特的傳統菜式。傳統盆菜以木盆盛載,材料則一層疊一層的排放。不過,為了能吃到熱騰騰的盆菜,現今盛載的器皿都以銅盆及梓盆代替笨重的木盆。亦有天后誕主辦者,於晚上在酒樓設宴,款待善信,席間有人表演及「勝意品」拍賣。
閩南 閩東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天后寶誕即媽祖誕辰,也稱為天后誕、媽祖生、天妃誕、天妃祭,是慶祝天后(媽祖)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相傳天后(媽祖)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天后是廣州、香港、澳門、汕尾、汕頭(南澳)、三水、閩東、閩南、臺灣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海神,更是莆田的鄉土神,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匯集到各個天后(媽祖)廟宇慶祝。香港天后誕一般慶祝程式由天后誕的前夕開始,在傍晚開始還神、還花炮;子時過後各村村代表會在天后廟上頭注香、拜神,然後有一些儀式如喊禮及讀祝文等。在天后誕正日,各花炮會龍獅隊與表演團體於天后廟前集合。當慶祝表演完畢後,龍獅隊會繼續前往天后廟參神。最後,舉行隆重的抽炮儀式。香港至今最少有40座天后廟,當中最古老的就是建於1266年的天后廟有西貢佛堂門的佛堂門大廟。每年的天后誕會有多至5萬名信眾參拜,有的賀誕者會於帆船和駁船上掛滿色彩繽紛的旗幟。元朗的大樹下天后廟也是很著名的,每年元朗的漁民團體、體育會、宗親會等會派出飄色、樂手和其他表演者參加會景巡遊至天后廟。在天后誕慶典眾多的傳統活動中,「抽花炮」可算是最有特色。香港掌故家蕭國健博士表示,一般花炮共設30座,當中「第三炮」除了象徵「丁財兩旺」,還據說是最靈驗的一個,故有「炮王」稱號。另外,據說以往曾有兩名村代表同時搶到「第一炮」,後來為了平息風波,特設「第一壹炮」作為抽用,而「第一炮」則為鎮壇副炮。天后誕時,村民除了舞龍舞獅、朝拜天后、出會、巡遊外,還舉行盛大的盆菜宴。盆菜是香港獨特的傳統菜式。傳統盆菜以木盆盛載,材料則一層疊一層的排放。不過,為了能吃到熱騰騰的盆菜,現今盛載的器皿都以銅盆及梓盆代替笨重的木盆。亦有天后誕主辦者,於晚上在酒樓設宴,款待善信,席間有人表演及「勝意品」拍賣。天后誕一般是定期舉行,一年一次,大部份在農曆三月二十至二十四日舉行,視乎每個地方而定。元朗天后誕於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正日舉行。青衣天后寶誕則於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四月初五舉行。
閩南 閩東 在 簡志偉 Youtube 的評價
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3次定期會-教育局工作報告並質詢
國家教育研究院已啟動課綱修訂程序,預計於民國111年將「國家語言」列為國高中的部定課程,包括手語和閩東語。立法院於107年12月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明訂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其中第9條要求,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十二年國教推動後,國小已必修本土語言,至於國高中部分,國教院已經啟動課綱修訂程序,目前初步規劃國中每週必修一節(不限年段),高中則是高一必修2學分,高二、高三依需求開設選修課。
教育部長顏慶祥表示,上述「國家語言」除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也依「國家語言發展法」納入手語,再加上馬祖使用的閩東語,都會納入課程的選項。「國家語言發展法」明確規範,需在十二年國教總綱實行後3年內,將國家語言列為國民教育各階段的部定課程,因此國教院是以111年8月正式上路為目標,推動課綱修訂期程。因此要求教育局應即著手推動相應的師資培育機制,考量各項配套措施。
原住民族教育法在去年五月完成45條全條文的大翻修,確立了未來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方向與願景,建請教育局的政策重心加強都會區的民族語言文化教育發展,在都市設置民族教育課程發展中心,提供都會原住民最多的桃園市相應的民族教育資源。
最後提醒教育局注意學校不當管教與霸凌問題,尤其是國小國中是最需要投注心力的階段,最近接獲孩子被棍棒體罰還有要孩子用跪的到他班道歉至膝蓋受傷,孩子出現問題狀況也是大人機會教育展現智慧學習榜樣的時間點,ㄧ念之間可以是深遠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