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自律”也能高效工作的6個方法!
許多講自我提升、成長的文章,總會重複著那些陳腔濫調,最後就說:道理大家都懂,做不到?那就是你不夠自律。這種腔調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都屬於“正確的廢話”。
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除了感覺“啊,好厲害”,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更好的方式是什麼呢?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套“Edison 鍛煉法”。它是從需求入手,在幫助你解決日常需求的情況下,插入一些微調,逐漸的,幫助你適應並轉移到新的工作方式上。
▌01吃青蛙(Eat a frog)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手上在做別的事情,腦海裡卻時常閃過一些放不下的念頭:可能是一個任務、一個問題,或者一些難以介懷的事情。
它們總在你不經意時闖入腦海,一直難以徹底消除。
比如:
•下星期就要提交方案,但還差一個重要的idea沒確定;
•大後天有個重要的演講,一直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沒準備好;
•又或者,半個月後就是紀念日了,但還沒想好買什麼;
•……
這些縈繞在腦海中的煩人問題,就稱為“青蛙”:它們未必是最重要的,未必是最緊急的,但卻一直讓你心神不寧。
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一個建議就是:
在每一天的工作裡,優先去處理它們。這就叫做“吃青蛙”。如果說有一個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那一定非這一條莫屬。
我們總會習慣把困難的事情留到後面,直到 deadline 再一鼓作氣去趕工。
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契可尼效應”的作用,它會一直影響、干擾著我們,不斷造成“注意殘留”(attention residue),佔用我們的認知資源。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訴大腦:我已經把它安頓好了,暫且告一段落,讓我們專注在其他事情上吧。
你不一定非要解決它,甚至未必要給出一個結果,最關鍵的,是讓大腦知道:我已經花時間精力去處理過它了,這個“任務”已經完成。
這樣,就可以有效安撫你的大腦,釋放出被佔據的隱性認知。
具體而言,可以參考這套步驟:
•01 在前一天晚上臨睡前,列出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這不僅有助於找出青蛙,也有益於睡眠。
2018 年一篇發表在 JEP General 上的論文揭示:在臨睡前列出第二天的待辦事項,能幫助人更快地入睡,睡眠品質也得到顯著提高。
甚至,列出的事項越具體、詳盡,提升的效果就越明顯。
原因非常簡單:造成入睡壓力的一個潛在原因,在於大腦知道“我們有未做完的事情”,這會持續導致神經系統的興奮 —— 而列出待辦事項,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焦慮,取消大腦的高水準啟動狀態。
•02 第二天工作前,檢視清單,找到一件最困擾你的事情,為它設定一個期限。
這個期限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
可以是半小時、1小時,乃至2小時 —— 看它是否重要,以及你有多忙碌。重點在於:
在這段時間裡,心無旁騖,不要受其他事情影響,專注投入在“青蛙"上,並且把你的思考過程寫下來。
比如:你的青蛙是“紀念日送什麼”,那不妨在紙上寫下:可能的選項,每一項的優缺點,排除掉哪些可能性,還可以去問什麼人……
哪怕毫無進展,光是把它寫下來這個動作,就能有效地緩解你的焦慮。
•03 一旦期限到了,立刻停止,不要再去想它。開始做其他工作。
大量研究表明:在明確的時間壓力下,人會有效地減少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
舉個例子:
心理學家 Sophie Leroy 發表於 2009 年的研究表明:更高的時間壓力,可以幫助人們更聚焦,從而對任務完成程度的評價會更高,降低任務的注意殘留。
這是我一直在實踐的做法。可以說,是門檻最低、又最立竿見影的技巧。
▌02 延遲(Delay)
最可怕的時間殺手是什麼?聊天。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什麼都沒做,但突然就下班了”?很多時候,原因就在於:我們被各種即時的、低效的聊天,不知不覺之間佔據了大量時間。
原因非常簡單。回想一下你的狀態,是不是這樣的:
工作,微信閃了,回復資訊,等對方回復,注意力切換到工作,微信又閃了,繼續回復,再切換到工作,周而復始……
發現問題所在了嗎?真正消耗你時間的,不是“回復"和“聊天",而是“切換"。
你以為你在工作,你的時間的確也很充實,但實際上,它們都花在了切換上 —— 你的工作記憶,不斷重複做著“清除 - 寫入”的工作,不斷地被迫調整到新的狀態。真正用在工作、思考、執行的時間,極其有限。
高效最大的敵人,不是拖延,而是分心。
分心意味著什麼?
你的大腦會被迫塞進一大堆碎片資訊,你的狀態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你會永遠告別“心流”,甚至,一旦你習慣了這種模式,你會再也難以做到“專注”—— 因為你再也“坐不住了”。
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想辦法把“同步”的聊天,變成“非同步”的資訊處理。
當你開始工作時,關掉微信,靜音掉手機,儘量遮罩掉外界干擾。
不要急著去回復資訊,而是專注在工作上,每1個小時,起來休息一次、活動一下,這時,集中處理之前的消息。隨後,再開啟一個新的迴圈。以此類推。
要實行這種工作方式,需要滿足幾個前提 —— 你不妨告知需要跟你緊密聯繫的人,讓他們理解並尊重你的工作習慣:
•01 不要開啟碎片式的對話,而是把需要處理的資訊,寫在同一條裡,一次性寫清楚,注意好結構、邏輯,發出來。
比如:
•Hi,Joshua,有幾個問題需要確認一下:
•1)……
•2)……
•3)……
•麻煩在下午4點前回復,有空回復即可,謝謝!
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為彼此節省大量的時間、精力,值得落實。
•02在某幾個固定的時間點,檢查所有資訊,並一次性徹底回復。
可以是半小時一次、一小時一次,也可以安排在午飯、下午茶、晚飯等固定時間,依工作的靈活性和自由度而定。
一般來說,由於人的注意力集中峰值有限,1-2小時檢查一次較為適宜。
•03需要同步討論問題,請事先約好時間,不要突然來找。
舉個例子:你有一個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需要跟我討論,那麼請提前約一下時間,我可以事先做好安排。
到了時間,我會把注意力切換到咱們的討論上,排除掉其他的干擾。
這樣,對雙方都更有益。
•04除非有極其重要的事情、需要立刻得到回復,否則請不要打電話、語音。
電話或語音是一種“自我本位”的做法:它方便的是自己,麻煩的是對方。
除非真的極其重要、緊急,否則儘量慎用,用書面或約時間的方式去替代。
▌03 啟發式決策(Intuition)
啟發式是人類固有的認知“捷徑”,它會造成許多思維的偏差。
•比如:我們會傾向於從鮮活、印象深刻的案例出發,去支撐我們的論斷,這就叫做“可得性啟發式”。
•再如:我們會傾向於關注重大的、顯著的個例,從而錯誤地推斷整體趨勢,這就叫做“代表性啟發式”。
這些都是它的負面後果,也是我們大腦“偷懶”的結果。
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時候,巧妙地運用啟發式進行決策,可以幫我們節省大量精力。
畢竟,如果遇到一個問題,都要非常理性地建模、權衡利弊,那……未免也太累了。
但是,運用不是套用,有效的做法是什麼呢?
是事先給自己設定好幾條簡單的規則,當遇到對應情景時,直接調用這些規則,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這就叫做“直覺決策”。
那麼,有哪些設定啟發式規則的技巧呢?心理學家 Alice Boyes 提出了幾個例子,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01我的時間價值是__
計算一下自己的時間值多少錢,填在後面的空格上,比如“50元/小時”“400元/天”。
然後,當遇到需要花時間去做的事情時,思考一下:這件事情能為我帶來多少收益?如果我不自己做、而是請別人來解決,需要花多少錢?
如果收益小於價值,不要去做。如果價格低於價值,儘量請別人來做。
這條啟發式規則,能非常有效地幫你過濾掉諸多瑣碎、無意義的小事。
你會發現,許多讓你煩惱的事情,這麼計算、代換一下,其實都不值一提。
•02一有心情和時間,我就__
許多人會告訴你,要去衡量任務的重要性、劃分優先順序,但其實,什麼事情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我們心裡一清二楚。
所以,更有效的做法,不是繁瑣地去一個個任務分析、標記,而是給自己定下規則:只要有空、有心情,我就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請把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填在後面的橫線上。
無需特地去安排時間,只需要設定這麼一條規則,就可以讓自己清楚:我需要聚焦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需要去推動進度的。
•03當我有心情去收尾時,我就去收尾。
這是一條很取巧的規則,但也非常有效。
什麼意思呢?有句話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我們總是習慣於開始一件事情,但卻不喜歡把它“做完”。
也因此,我們的待辦事項裡面,一定充滿了“還沒有結果”的事情。
所以,這條規則,可以把你從繁重的時間分析、任務管理中解放出來。
你無需再把它們安排得滿滿當當,就這樣放著吧,什麼時候突然想到了、並且有心情去做,再把它收尾就行。
我們不是專家,也不是機器人,沒必要對自己過分苛刻。
▌04例行開關(Switch)
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就是用一些具有儀式感的小習慣,讓自己建立“條件反射”,告訴大腦:我要進入某種狀態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總會在下午2點左右,泡一杯紅茶,喝兩口,然後全力以赴開始工作 —— 這時,這杯紅茶就是一個“例行開關”。
哪怕有一天狀態不好,我也可以通過這個習慣,讓大腦適應“全力以赴”的狀態。
另一個例子:
有人比較容易分心,所以,當需要長時間專注時,就到星巴克去,點一杯美式 —— 這也是一個“例行開關”,就會告訴大腦:接下來要開始專注了,請將外部的打擾和內在的分心暫時遮罩掉。
它的重點在於:把某個動作,跟某個情境,建立一個高度的關聯。
久而久之,當你再執行這個動作時,大腦就會自然回憶起相關的情境,從而進入你需要的狀態。
它的要點如下:
•01設定一個動作,作為你的例行開關。
動作必須要簡單、易行、無門檻。
可以是泡一杯茶或者咖啡,可以是某個特定動作(比如擴胸、拉伸),可以是在紙上書寫,也可以是散步10分鐘……諸如此類。
只要在需要時,能夠時刻行動,就可以。
•02養成習慣,在這個動作之後,進入你想要的情境。
像前面的例子:剛開始的時候,你或許需要付出一點點努力,讓自己沉浸到某個狀態裡。比如“全力以赴”和“專注”。
但一旦有規律地重複,它就會成為你的習慣 —— 你無需再提醒自己,也無需再刻意行動,這個動作本身,就能夠誘發大腦,為後面的情境做好準備。
類似的例子還有:寫完第二天的待辦事項,就上床睡覺。
只要持續給自己這樣的暗示,哪怕你一開始睡不著,慢慢的,也能達到到點睡覺、改善熬夜和失眠的效果。
•03在這個情境之外的時間,儘量避開這個動作。
比如:我習慣了喝紅茶,然後全力以赴,那麼,在不需要全力以赴工作時,就儘量別喝茶。
原因很簡單:神經元的聯繫是成對的。
你把“喝茶”和“全力以赴”建立了聯繫,無論啟動哪一個節點,都會同時啟動另一個;但如果這時插入第三個節點,結果就是,原有的聯繫會被削弱,轉移到新的聯繫上來。
試一試,設置幾個這樣的“例行開關”,你會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控制力高了許多。
▌05持續性收益(Ongoing return)
我們的大腦,總是喜歡即時回饋和短期收益的,這是它一切行為的驅動力。
但有時候,稍微克服一下這種模式,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自由。
當然,我不是指諸如學技能、背單詞這種事情 —— 這有點陳腔濫調了 —— 你要思考的是: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讓自己下一周的工作,稍微更輕鬆一些?
這樣,就是將短期回報,變成一種持續性、易得式的回報,這可以最大化地減少我們的行動阻力。
本質上,它順應的是大腦追求穩定、省力的底層驅動,並借此來優化我們的工作模式。
具體而言,可以考慮三種做法:
•01範本化
針對自己日常的工作,不妨思考這幾個問題:
•哪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哪些東西是需要改變的?
•我可以如何把它固化下來?
這就是一個“範本”。
比如我會要求團隊的成員,在向開發和設計提需求時,有一份對應的需求範本。每次下需求,按照範本寫清楚即可。
這不但可以節省時間,也可以保證需求的規範化,最大程度保障雙方的溝通效果。
•02流程化
針對已經做完的任務,不妨思考這幾個問題:
•我做這件事情的步驟是什麼?
•有哪些環節可以優化?
•下一次再做,我可以按什麼樣的步驟來?
我會要求團隊:每次結束了一項任務,都做一個簡單的複盤,把流程寫下來。
如果是舊的流程,就思考可以如何去優化。
這份成果,就是團隊的寶貴經驗。它不但可以指導團隊的實踐,也是可遷移、可複用的,可以成為方法論的一部分。
•03清單化
針對一個重複性的專案,不妨列出一張清單,把需要關注的地方寫清楚,並逐個核對。
最簡單的例子:
•和客戶溝通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需要詢問哪些資訊?寫成清單。
•測試一個產品原型時,需要做哪些操作?需要留意哪些細節?需要符合什麼標準?寫成清單。
•諸如此類。
把這些清單收集起來。這些都會是你寶貴的知識財富。
▌06中立思維(Neutral)
最後,簡單提一下“中立思維”。
什麼意思呢?許多人經常會患得患失、自我批判,尤其是內向的朋友,這種現象會非常明顯。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在內心裡對自己說:我的表現怎麼這麼差;別人會不會介意;我當時要是如此這般就好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
這種思維有一定作用,但沉溺於此,會持續造成壓力和焦慮 —— 我們會不斷活在自我批判中,難以留出精力,去應對未來的新挑戰。
所以,不妨試一試:學會用中立的目光,去反思和審視自己。
亦即:只分析,不批判。
不妨用這樣的句式去做自我反思:
•在過去的__________事件中,
•我採取了___________的做法,
•如果有下次,我可以試試____________。
慢慢的,你會感受到改變:你可以擺脫對自己的枷鎖,接納“並不完美”的自己。
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煩惱,往往都源於內心。
因此,解決的鑰匙,也在於內心。
以上6點,就是一套完整的“Edison 訓練法”。
它未必有多麼神奇的效果,能讓你脫胎換骨、效率爆棚,但每一步,都會讓你從中感受到收益和動力 —— 你無需強迫自己“自律”,而是會發自內心地去完善它們。
這才是自我改變的關鍵。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Tech D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不要錯過啦!➡️ http://bit.ly/2lAHWB4 幫你省一萬,再給你專用落地立架 ➡️ https://bit.ly/2DZphbF 石頭:我們不只有掃地機器人,還有無線吸塵器! 現在一堆科技產品漸漸走向無線化,手持無線吸塵器終於也進入真 ...
「開關機器人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小文甜生活 Evelyn Wang Facebook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Tech Dog Youtube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KK 我,走著、走著、走著, Youtube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開箱SwitchBot Hub Plus 開關機器人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問卦] 自動按紐機器人是多白癡的產品?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問題] 定時按開關機器人 - PTT評價 的評價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小文甜生活 Evelyn Wang Facebook 八卦
📣相見恨晚!掃地、吸地、拖地,三效合一掃地機器人『開團囉』😍
現省8910元(頂級規格,大全配) #新年大掃除好幫手
▲團購表單➔ https://mami.pops.tw/1eb09
▲影片介紹➔ https://reurl.cc/md2N3M
剛搬新家的時候還沒入手掃地機器人
只要開一點窗透透氣就吹進一堆沙塵
風沙的特性是無孔不入,就算不開窗也沒用
還好漂亮老婆是用來疼的,所以我家的打掃工作都老公做
潔癖小寶雖然哀哀叫,還是很認分的自己跪地擦地板😜
身為資深廢婦一定要幫老公準備一台(瑪麗亞)掃地機器人
THOMSON 路徑導航掃地機器人驚人好用!!!
掃地、吸地、拖地,打掃一次完成!
連小寶都直誇瑪麗亞很棒,把家裡掃得超乾淨
地板走起來超乾淨清爽,不會沙沙的
掃地機器人定時開下去跑,比你花體力擦地強100倍啊😆
🔹掃地、吸地、拖地,一次完成
能拖地的掃地機器人才最值得買!
這台有一般集塵盒、拖地集塵盒 兩種
都有HEPA+初級濾網雙層過濾功能,細微粉塵逃不掉
只想單純掃地吸地可以用一般集塵盒,集塵容量更大
想掃吸拖一次完成,拖地集塵盒水箱是乾濕分離一體設計
水箱行走時偵測給水,停止時自動停止給水
拖地同時掃吸地,打掃超級有效率!👏
🔹7.9cm超薄機身,簡約黑白配色
搭載LED科技液晶觸控面板,好操控且時髦設計
超薄機身沙發、床架底下也能穿梭自如
小孩頑皮爬到沙發、床架底下也不怕髒兮兮😏
🔹44顆高精密偵測感應器設計
可以精準的將環境進行偵測,遇到障礙物也能脫困
防掉落感應強,高檯面、樓梯都不怕摔機
緩衝防撞設計,不撞傷牆面家具😊
🔹弓字形路徑清掃模式、延邊偵測模式
弓字形路線打掃更確實有效率
延邊偵測邊角也能掃得很乾淨
🔹語音提示功能,操作更人性化
機器打掃聲音低於60分貝,很安靜
只有在開機、刻意移動機器時才會出現提醒語音
🔹可攀爬15度斜坡,地毯輕鬆上
SUV強化底盤、越野強化輪胎設計
地毯、門檻也能輕鬆爬上😉
🔹可一手遙控,大全配
一支遙控就能輕鬆操控所有功能
開關機、吸地時間、強弱設定、打掃模式、回充電站
兩個拖地抹布、三個HEPA濾網、四個側邊毛刷,有加贈耗材喔!
🔹評價最高!小文團購現省8910元(頂級規格,大全配)
原價16900元 / 小文團購價7990元👏
有了THOMSON掃地機器人,廢婦也能變賢慧
絕對是新年大掃除、廢婦挽救婚姻的好幫手
清爽地面讓你路走的一帆風順😁
🔸第一手小文團購優惠消息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51408391662293/
LINE@🔍 https://line.me/R/ti/p/%40smallw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mallwen53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八卦
深度:中科院AI勢力崛起
2020-01-21
智東西
文 | 韋世瑋
我們將時針倒回至七十年前。
己丑年甲戌月,東四馬大人衚衕10號的冬天全然未見絲絲涼意。這看似並不起眼的北京城中一隅,正醞釀着一場影響中國科技發展的深刻變革。
小衚衕裏,時年57歲的郭沫若被正式任命爲中國科學院院長。歷史以此爲起點向前奔涌,往後領導班子不斷更替的七十年間,我國自近代以來百廢待興的科技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是我國在自然科學和高新技術綜合研究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自成立以來,逐漸建成了完善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覆蓋物理、化學、環境與生態學等學科,爲我國國家安全和科技硬實力的發展上,成爲了不可或缺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從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到第一臺原子力顯微鏡(AFM)的誕生;從第一臺大型向量計算機系統,到首款通用處理器芯片「龍芯1號」的自主研發……中科院一路高舉科學振興的旗幟,帶領我國無數高端學科和科技產業萌芽、興起與爆發。
在學術研究領域,中科院旗下擁有12所分院,超100家科研院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與上海市共辦)均爲中科院所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建院以來,中科院已培養了近千名科技領軍人物和科技尖子人才,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創業者。
隨着人工智能的大火再度把世界科技熱潮點燃,中科院仍保持着強勁實力屹立於世界AI領域的發展潮頭。
放眼世界,2019年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機構排行榜CSRankings中,中科院以5.3分排名AI全球榜第四,僅次於清華、北大和卡耐基梅隆大學。
回望中國,中科院一手甩出寒武紀、雲從科技等估值10億美元的AI獨角獸,一手穩握中科曙光、科大訊飛和中科創達等多支A股王牌,在羣雄割據混戰的AI戰場中肆意廝殺。
國內外AI科技競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不覺間,中科院AI勢力的星星之火在2019年AI落地生死戰中,歷經了數萬家企業落幕背後的暗潮撲殺,正以爆發之態燎原至漫山遍野。
溯源中科院這場AI勢力崛起的背後,不僅是瞭解我國最高科研學術機構的技術根基和人文底蘊,我們對中科院系的冰山一角進行層層剖析的同時,也嘗試從中窺見這派AI勢力在當下產業落地生死戰的底牌與新活法。
一、中科院的根:研發與人才四十餘年灌溉
中科院系AI企業的野蠻爆發與生長,源於中科院深埋於我國科技土壤的根,離不開研發與人才長年累月的滋養和灌溉。
中科院的研發實力有多強?2019年《Nature》雜誌公佈的2019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年度榜單中,中科院以1678.64分一馬當先,超越845.54分的哈佛大學,猛衝全球領先研究機構第一的寶座。
細數我國改革開放四十餘年,在國民經濟、國家重大需求乃至世界科技前沿領域,亦活躍着中科院的身影。
2018年,中科院系統梳理了它在四十年間所研發的40項具有代表性、標誌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其中在國家重大需求領域,中科院微電子所組織全國性產學研用聯盟,七年間不斷攻克集成電路(IC)產業研發瓶頸,實現22nm高K介質/金屬柵工程、14nm FinFET器件、新型閃存器件和可製造性設計等關鍵技術突破。
與此同時,在關鍵工藝模塊上,中科院微電子所還形成了較爲系統的知識產權佈局,擁有專利2406項,其中國際專利483項。
中科院持續在各個領域加強核心技術攻堅,實際上爲其在AI產業的爆發打造了一支又一隻精兵強將。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在2019年5月發佈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報告》,截至2019年2月28日,我國共有75家AI領域的非大學科研機構,中科院下屬科研院所爲38家,以51.4%的佔比盤踞我國非大學科研機構陣營的半壁江山。
不僅如此,中科院下屬科研院所還強勢霸榜了我國AI領域專利數Top 10非大學科研機構。數據顯示,從第一名的中科院計算所,到第十名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中科院共爲我國AI產業貢獻了15457項AI技術專利。
人才之於研發,亦如園丁之於園林。
從成立至今,在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一代代院長的帶領下,中科院如海納百川般吸引了無數身居科研金字塔頂尖的學術巨擘,遍佈數學物理、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和化學等多個領域。
現階段,中科院學部共有830名院士,107名外籍院士,平均年齡高達73歲。
81歲的並行算法、高性能計算專家陳國良院士正是其中的一員。他曾開發了國產曙光並行機「用戶開發環境」商用軟件,並帶領團隊成功研製出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KD-90」,爲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自研核心技術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外籍院士中,時年72歲的微電子學家、FinFET之父胡正明提出的鰭式場效晶體管(FinFET)芯片工藝技術,不僅成功讓芯片晶體管構造從原先的2D邁入3D大門,還打破了曾限制半導體產業發展許久的「摩爾定律」,爲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進軍先進工藝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近千名院士的披荊斬棘之下,雲從科技創始人及CEO周曦、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與陳雲霽、雲知聲創始人樑家恩等一衆出身於中科院的後起之秀,亦在AI領域嶄露頭角,力圖創造一個又一個創業佳話。
縱觀中科院的科研實力與人才優勢,自成立七十餘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四十一年間,日復一日地滴匯成海、聚沙成塔,不僅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硬實力的復興,亦爲如今中科院系AI公司在產業的爆發埋下伏筆。
二、中科院系AI企業的三大主戰場
如果說AI用了六十年的時間,才讓世界重新關注到它。那麼,中科院自改革開放後花了四十餘年,才讓中科院系企業在當下迎來爆發,這並不意外。
往前,我國的AI產業有中科曙光、科大訊飛和新鬆機器人等公司,在高性能計算、語音、機器人等領域開創基業的篳路藍縷。
往後,國內AI領域則有寒武紀、雲從科技和雲知聲等AI獨角獸與初生牛犢將優勢傳承,在AI芯片、AIoT、計算機視覺等市場不斷釋放潛力。
2019年年初,全球創投研究機構CBInsights發佈32家全球AI獨角獸公司名單。其中,出身中國的10家企業中,寒武紀、雲從科技和雲知聲爲中科院系創企,自動駕駛創企Momenta也有多名高管出身中科大。
中科院系在國內的競爭力同樣強勁。2019年8月,賽迪研究院發佈《2019賽迪人工智能企業百強榜研究報告》,在綜合實力TOP100榜單中,科大訊飛、中科曙光、寒武紀和漢王科技等9家中科院系企業榜上有名。
四十多年來,不斷在AI市場展露野心的中科院系企業已在多個領域開枝散葉。
從當前全局來看,中科院系企業的戰場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視覺、AI語音和AI芯片三大方向。
它們從成立之初就開始逐漸影響着這些行業,在利用創新技術瓜分市場的同時,也重新定義着傳統市場的變革之路。
1、計算機視覺(CV)
計算機視覺是如今AI領域中十分熱門一個分支,同時也是極具商業化價值的賽道。
其中,以人臉識別爲核心技術的AI企業已廣泛遍佈國內市場,與安防、金融、自動駕駛和消費電子等應用場景緊密結合。
在這一市場中,中科院系老牌企業則有中科創達首當其衝。
中科創達成立於2008年,它針對成像技術開發了一系列圖像處理和智能視覺算法,既有面向衆多領域檢測人臉的年齡、性別和情緒的Face ID方案,也有面向工業、安防和交通等領域的視覺缺陷檢測。
尤其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中科創達融合底層操作系統技術、Righware Kanzi 3D開發技術和智能視覺AI技術,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駕駛體驗。
據悉,中科創達在全球已擁有超過100家智能物聯網汽車客戶,其業務增速在2019年上半年約爲74%。
深度:中科院AI勢力崛起
另一廂,現在市場中老生常談的「CV四小龍」中,雲從科技則是中科院系麾下創企,成立4年就已拿下10億美元估值。
雲從科技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擁有三大核心技術,分別爲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跨鏡追蹤(ReID)技術和人體3D重建技術,在安防、金融、交通和零售等行業都有落地應用。
例如,其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對圖像中的人臉進行屬性分析,以判斷年齡、性別、膚色、是否佩戴眼鏡和麪部遮擋物等信息,實現毫秒級響應。
2018年,國際調研機構Gen Market Insights曾發佈《全球人臉識別設備市場研究報告2018》,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人臉識別設備的最大消費市場,雲從科技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2、AI語音
要說中科院系企業在AI語音領域的最大王牌,科大訊飛當仁不讓。
自1999年成立至今,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聲紋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NLP)等技術領域,已逐漸成爲中國AI語音行業的領頭羊。
科大訊飛的AI語音業務覆蓋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和智慧汽車等領域。其中,在智慧教育方面開發了訊飛學習機,能夠幫助孩子定位弱項學科,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科大訊飛董祕江濤曾表示,科大訊飛語音識別的市場佔有率已居全國第一。
而在新秀陣營,雲知聲和聲智科技等創企的潛力亦不可小覷。
例如,當前處在國內語音交互領域第一梯隊的雲知聲,2012年時就已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語音識別領域,隨後還提出了面向物聯網的「雲端芯」產品體系構想。
雲知聲自主研發的雲知聲開放平臺3.0,利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語音合成和音頻轉寫等技術,爲移動物聯網、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和醫療等領域提供AI語音解決方案。
據瞭解,目前雲知聲的覆蓋用戶已達2億,其中開放語音雲覆蓋的城市爲470餘個,覆蓋設備超9000萬臺。
3、AI芯片
在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上,脫胎於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中科自2001年以來,陸續研發龍芯1號和龍芯2號系列芯片,打破了我國缺乏自主研發CPU芯片的歷史。
而往後看,尤其是過去五年間AI專用芯片需求的爆發,中科院也孕育出了寒武紀和雲知聲兩家AI芯片獨角獸公司,以及中科睿芯、欣博電子和啓英泰倫等重要玩家。
其中,創立於2016年的寒武紀在2018年6月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後,市場估值已達25億美元(約167億人民幣)。
寒武紀打造的兩代智能處理器IP,曾被搭載於華爲麒麟970和麒麟980兩款SoC中,幫助華爲一炮打響「真正的AI手機」口號。
2019年11月,寒武紀面向邊緣AI計算領域,最新推出了思元220芯片,擁有高安全、低延時和高帶寬三大優勢。
隨着思元220芯片的推出,寒武紀的AI芯片正式形成雲、邊、端三個方向的完整佈局,進一步滿足現今碎片化AI市場的多個應用場景需求。
三、回溯三大技術源頭,AI勢力的厚積薄發
追根溯源,如今中科院系AI勢力的逐漸崛起,與中科院AI歷史的變遷與演進離不開關係。
與我國曆史發展脈絡同步,中科院在結束了徘徊中前進的兩年後,國內AI的發展也逐漸醞釀着解禁。
1978年,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吳文俊提出的「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爲我國之後的AI體系構建奠定了重要基礎。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航天之父、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之一錢學森等先輩開始主張開展AI研究,讓我國的AI領域研究逐漸開始活躍。
隨着我國AI技術和思想的層層「破冰」,加之1994年中科院啓動支持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引進的「百人計劃」,中科院乃至我國的AI從人才到技術、從學術到產業、從機構到企業,才一步步地蓬勃發展起來。
歷史滾輪之下,我國的AI發展脈絡與中科院息息相關。
當我們將回溯的目光放至中科院系AI企業的「身世」上,不難發現,這些企業的出身可大致分爲兩派。
一派以研究員爲出發點,其公司創始人、CEO和主要高管均爲中科院及下屬研究所出身,由研究員獨立或聯合創業而成;
而另一派則以科研項目爲出發點,公司在成立前曾爲中科院及其下屬研究所的科研項目,通過技術成果轉換後,才正式成立爲公司繼續發展。
但不論是研究員的出身,還是科研項目的孵化,這些公司的技術起點幾乎主要源於中科院的三家關鍵機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聲學研究所。
1、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
設立於1956年的自動化所,不僅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也是我國最早開展類腦智能研究的國立研究機構。
自動化所主要涉及生物特徵識別、機器學習、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智能機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領域的研究,漢王科技、中科唯實、銀河水滴、中科慧遠和中科視語等公司均從中孵化落地。
截止2018年底,自動化所共擁有696名科技人員,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9人。
在AI領域,自動化所亦扮演着重要的開拓者角色。
上世紀90年代,自動化所以控制科學爲基礎,率先佈局AI研究。緊接着從2010年起,其AI研究方向進一步細化,開始在類腦智能研究領域出招。
據悉,自動化所通過架構設計創新,曾自主研發了量化神經處理器(QNPU),在資源受限的芯片上實現大規模深度神經網絡的獨立計算。
而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方面,自動化所還實現了從中距離到遠距離的可識別生物特徵信息全覆蓋,包括虹膜識別、人臉識別和步態識別,已在國家衆多重要安全領域應用落地。
2、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計算所同樣創立於1956年,是我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
計算所主要研究信息處理、網絡安全、大數據處理、智能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領域,曾研發出我國衆多的「第一」歷史性時刻,爲我國的高端計算機技術、數字化技術和通用CPU技術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例如,我國的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第一臺109乙大型通用晶體管計算機、第一顆通用CPU芯片「龍芯1號」,以及全球PC市場份額第一的聯想集團前身皆誕生於此。
同樣,計算所亦是中科曙光、寒武紀、中科智芯、中科視拓和中科物棲等一衆AI企業的搖籃。
截至2015年,計算所的研究隊伍已超500人,其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共5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0名。
而在未來,計算所也將計劃實現三個100億的產業目標,包括中科曙光市值達到100億美元、嵌入到華爲等企業的IT產品銷售100億人民幣、創業公司市值達到100億人民幣,真正成爲我國計算機產業的源頭。
3、中科院聲學研究所
與自動化所和計算所相比,聲學所則較爲「年輕」些,它成立於1964年。
聲學所主要負責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學科的應用基礎,以及高技術發展研究,面向我國的海洋、安全、能源和生命健康等領域。
其中,聲學所的水聲物理與水聲探測、通信聲學和語言語音信息處理、聲學與數字系統集成等技術,不僅孵化了聲智科技等AI語音企業,同時也培育了一批如海天瑞聲創始人賀琳、小聲科技創始人陳孝良等產業人才。
截至2018年底,聲學所共有專業技術人員794人,包括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55人。
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領域,聲學所亦參與研製了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與應用,爲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科院AI技術的「黑土地」不止於此,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同樣催生了衆多極具潛力的中科院系AI企業。
四、中科院的時代發展機遇
中科院系AI勢力的燎原,不僅僅是七十多年來科研技術和人才培養的厚積薄發,抓住了AI產業「甦醒」的時代機遇,亦是我國政策和中科院科技成果轉換的催化。
自我國的科技發展進程翻篇到新世紀,國家層面對AI技術和產業的嗅覺愈發靈敏。
國家高層領導人在2014年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一次重要講話,首次高度評價了AI和相關智能技術,無形中大力推動了我國AI技術的發展。
一年後,國務院正式頒佈了《中國製造2025》,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將推進智能製造作爲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主攻方向。
至此,AI逐漸被提到了每一項重要產業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位置。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帶動下,中科院及下屬各個研究所亦開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策規劃。
但立足於產業,如何更好地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也成爲了中科院各項政策規劃的重要方向。
實際上,技術成果轉化的難點在於如何尋找技術產業化的方向。這常常缺乏專業的服務機構和人才,同時還面對部分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不完善、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
在政策方面,以下屬研究所爲例,中科院計算所在2016年制定了自身的「十三五」規劃,一是計算所發展模式要從自主創新轉變到引領創新,對標斯坦福大學;二是通過建設中科院網絡計算創新研究院,引領中國「信息高速鐵路」技術的發展;三則是支撐企業實現三個100億的產業目標。
以地方爲例,2018年,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科院北京分院、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共同推出了《促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轉移轉化的若干措施》,通過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實驗室共享等十項舉措,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北京轉化落地。
此外,中科院還全資設立了國科創新公司,不斷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企業孵化器和聯動創新產業園三種平臺的科技成果轉換模式。
截至目前,國科創新已實現了120多項科技成果轉換服務,覆蓋AI、智能製造、智能物流和智能電網等領域,孵化企業的融資規模已達到2.8億人民幣。
結語:七十載征程,中科院仍笑傲AI江湖
時光如流水,七十年的風吹雨打,中科院已然成長爲我國AI技術和產業力爭站立於世界潮頭的國之重器。
順延着它的歷史軌跡,我們可以看到,它AI勢力的強勢崛起,既有歷史的累積、人才培育的影響,也有一代代產業經驗累積後的良性循環。回顧中科院系AI企業的漫漫長路,它爲我國AI產業如何利用好產學研之間的合作優勢,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與思考方向。
但同時,我們也需意識到,在當下殘酷的AI落地戰和全球科技競賽激烈的環境中,我國整體的AI技術實力與國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國AI玩家們將要面臨的,不僅是全球科技競賽給市場格局帶來洗牌的陣痛,還需面對顛覆性技術爲各領域市場,乃至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挑戰。生,便能乘着市場和資本的東風一躍而起,闖進商業落地的頭部陣營;死,便只能被大浪拍在岸邊的礁石上,隨着時間流逝被市場和資本遺忘。
未來,中科院系AI企業又將如何書寫這一頁歷史征程?時間將會告訴我們答案。
附圖:▲中科院研究單位統計表
▲我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合影
▲自然指數全球百強機構前十名榜單
▲中科院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重大科技成果
▲我國AI領域專利數Top 10非大學科研機構(圖源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
▲中科院學部院士年齡統計(圖源中科院官網)
▲陳國良院士
▲胡正明院士
▲賽迪網發佈2019年中國AI企業綜合實力百強名單
▲計算所成立公司情況(圖源計算所官網)
資料來源:https://bangqu.com/YDah49.html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評價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不要錯過啦!➡️ http://bit.ly/2lAHWB4
幫你省一萬,再給你專用落地立架 ➡️ https://bit.ly/2DZphbF
石頭:我們不只有掃地機器人,還有無線吸塵器!
現在一堆科技產品漸漸走向無線化,手持無線吸塵器終於也進入真 ‧ 無線戰國時代了。
石頭 Roborock H6 在功能及使用上,補全許多高階無線吸塵器的痛點,像是會根據場景智慧切換吸力、一鍵鎖定開關按下去就可以一直吸等等......價錢還硬生生少了一半。
這次伊森就替大家把關,透過吸力、續航、重量、手感、清潔、保固,好好和高階旗艦 Dyson V11 Absolute 比較一番,兩台相差一萬,究竟差在哪裡?
如果你是注重 CP 值的人,不妨看看本次的實測解析吧!
::: 章節列表 :::
0:27 吸力和續航
4:25 重量和手感
6:12 清潔和保固
9:00 最後總結
::: 石頭 Roborock H6 規格 :::
尺寸:284 x 1215 x 221mm
重量:主機本體 1.4kg / 含長管與主吸頭 2.5kg
電池:動力型聚合物鋰電池
吸力數值:15 / 35 / 150AW
集塵筒容量:400ml
電池續航:90 / 40 / 10 分鐘
濾網類型:5 層過濾系統,含 HEPA 後置濾網
過濾效果:99.97% 最小至 PM0.3 微塵
刷頭組合:軟絨滾筒刷、電動除蟎刷、專用扁平刷、專用短毛刷
實測分貝數:76db
產品特色:開關鎖定、OLED 螢幕、地毯自動增壓清潔(吸頭另購)
保固:主機 1 年保固、電池 1 年保固、電機 3 年保固
售價:NT$12,999
::: Dyson V11 Absolute 規格 :::
尺寸:250 x 1286 x 261mm
重量:主機本體 2kg / 含長管與主吸頭 2.95kg
電池:七芯鋰離子電池
吸力數值:26 / 38.6 / 185AW
集塵筒容量:540ml
電池續航:60 / 40 / 5 分鐘
濾網類型: HEPA 後置濾網
過濾效果:99.97% 最小至 PM0.3 微塵
刷頭組合:高扭矩吸頭、軟質碳纖維滾筒吸頭、迷你電動渦輪吸頭、二合一組合式吸頭、細縫清潔吸頭、迷你軟質毛刷吸頭
實測分貝數:79db
產品特色:三段模式自動切換、LED 螢幕
保固:2 年保固
售價:NT$26,900
--------------------------------------
#石頭 #Roborock #H6 #Dyson #V11Absolute #無線吸塵器 #4K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jD-svXq4Zs/hqdefault.jpg)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KK 我,走著、走著、走著, Youtube 的評價
覺得 #掃地機器人 🤖️
還滿適合懶人的我啊哈哈哈
雖然我爸碎念我說:阿不是人掃比較快?
(但~就還我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嘛😅)
不用起身打掃就交給
#BmxmaoMAOsmart2 去就好囉!
掃、吸、拖、殺菌一機完成
邊刷濾網組永久免費送✌️
-
之前就很想要為家裡添購一台
但是一台掃地機器人,好像不是很便宜耶
貴的很貴,但便宜的又不確定好不好用
所以遲遲都未入手~直到最近~
嘿嘿😁幸運喜獲一台#Bmxmao MAOsmart 2
查了一下原來是日系超人氣小家電品牌!!
-
🤖️經典款 MAO 掃地機器人
在台灣創下單一機種年度銷量7000台的紀錄
這一台 MAO 2 掃地機器人,是第二代超進化!!
-
👇直接先來列出這台掃地機器人
Bmxmao MAOsmart2 主打特色:
▪️5.6cm極薄美型超進化
▪️乾濕分離,深層清潔
▪️2000Pa強吸力,五段立體清掃
▪️AI人工智慧,最佳化記憶路線
▪️陀螺儀定位,弓字型規劃清掃
▪️UV殺菌,清除看不見的細菌
▪️電子閥控制水箱,精準給水
▪️2600mAh高效鋰電池,自動回充
▪️HEPA過濾粉塵,不二次汙染
▪️紅外線偵測,防撞防跌落
▪️遙控指揮,清掃時間可預約
▪️1.5cm越野,各材質地面適用
▪️60dB低噪音、語音提示
▪️通過台灣最新BSMI安全認證
-
🔋當你充電開始後
掃地機器人下方開關打開後
會發出聲音講話唷!
一開始聽到還滿趣味,如果卡住的話
掃地機器人會發出聲音跟你說
(表示需要求救(我就會去救它了😂)
-
我也發現它有愈來愈聰明耶
原來是有最佳化記憶路線的功能
怪不得我第一次使用的時候
它會有點找不太到路線
(可能我房間障礙物太多了😅)
才知道原來是掃地機器人
還沒有了解我房間的路線啦哈哈
-
✅更多我的開箱分享/使用心得
https://halokkvision.com/sharing-bmxmaomaosmart2/
-
👇購買連結:
▪️momo購物網 https://reurl.cc/bRQd16
▪️Pchome24h https://reurl.cc/zz3Q0p
網路原價 : NT$9900
團購優惠 : NT$5680
團購檔期 : 2020/12/24-12/30 只有7天!!!
團購頁面 : https://reurl.cc/k0DdvG 🌟
出貨時間 : 訂購後1-3個工作天運送
-
分類搜尋🔍#kkvisionsharing
-
FB遇見我💙【我,走著、走著、走著,】
https://www.facebook.com/halokkvision/
IG追蹤我❤【halokkvision】
https://www.instagram.com/halokkvisi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YFW_d3qy7g/hqdefault.jpg)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問卦] 自動按紐機器人是多白癡的產品?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八卦
完全不簡捷啊你又不是只有一個按鈕要控制一個房間的電燈開關一排有3個你要控制這三 ... 34 F →smallso: 看了一下Amazon US;賣得還可以,有上千筆評價,市場機制 05/31 ... ... <看更多>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問題] 定時按開關機器人 - PTT評價 的八卦
請問大家有推薦定時自動按開關的機器人嗎? 類似這個--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238.23 (臺灣) ... <看更多>
開關機器人評價 在 開箱SwitchBot Hub Plus 開關機器人 - Mobile01 的八卦
接下來介紹開關機器人的部分,一個機器人包含另一片底座膠跟兩片開關的膠,膠都是用3M的VHB,黏性沒問題!電池是預先裝好的,只要抽掉透明的阻斷片就會開始供電。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