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莉莎莎踩到線
2021.2.12
0.
我想記錄一下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 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這是台灣網路媒體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這篇文長,會從自媒體的話語權,網路媒體識讀等角度來討論這件事情。
在這之前,我想先聊聊事情的發生。
大年初一晚上,有個朋友丟了我一個訊息,說他看到愛莉莎莎針對蒼藍鴿回應。他看完之後,整個被圈粉。然後附上了一個連結給我。
因為長期愛莉莎莎這個頻道都在我的觀察名單中,第一個反應是,他終於要對「肝膽排石法」道歉了嗎?看看他怎麼說吧。沒想到一打開,影片完全是另一個走向,走到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那時候,影片才上架沒多久,影片下方的留言幾乎都是挺愛莉莎莎的粉絲。
我在訊息裡面,回應朋友說。這支影片我完全不行,尤其是講到學術論文的那一段,基本上是在騙沒有看過學術期刊的人。然後我得到的回答是:
「真假 我被圈粉 你超失望喔」
就因為這句話,我整個覺得事情大事不妙。我在自己的臉書上簡單聊了一下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做功課了。原本以為大年初四才要開始上班,沒想到網路社群的發達,應該不少人都跟我一樣,初一提早開工。
詳細的事情發生經過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我這邊僅作重點摘要。
i. 愛莉莎莎在2020年11月拍攝了一隻關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
ii. 專門討論醫學的 Youtuber 蒼藍鴿,針對這這支影片以「騙局破解」為標,討論其中的錯誤資訊。
iii. 愛莉莎莎在 2021年2月12日,發佈一支影片,以「不忍了」為標,回應蒼藍哥的指責。
iv. 2月14日晚上11:30,愛莉莎莎發佈了影片正式道歉。
這件事情應該還沒結束,還有後續。
接下來,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我先聊一下愛莉莎莎和蒼藍鴿這兩位創作者。
1.
先講愛莉莎莎的部分
我一直以來,都會看愛莉莎莎的影片。風格很輕鬆,他也很有才,很會帶話題,人設也有趣。尤其是自從我在台大兼任助理教授教媒體創作課程後,開始規劃幾個小型的研究計畫,有一批 Youtuber 和 部落格 被我列入固定觀察的名單,她的頻道就在其中。
在我的筆記中,他是一個自詡為名校畢業生,海外生活過的知識網紅,早期分享一些韓國的主題,後來什麼都拍。其中的代表作有兩類,以炫富和較少人討論的話題為主。影片節奏掌握得很好,標題與議題操作也很有想法。
這邊我想小岔題講一下「炫富」這件事情,在 Youtuber 最近幾年的生態中,有一類的影片被社群稱作「炫富」影片。但其實這些 Youtuber 們不見得那麼的富有,而是去體驗一個有錢人的生活,也因此我認為比較合適的用詞應該是「裝闊」影片。
回歸正題。
愛莉莎莎在這次事件中所拍攝的第一部影片,以體驗的形式帶入「肝膽排石法」,引用的是一本名為「神奇的肝膽排石法」書籍,介紹體驗過程及心得。這部影片發布的當下我就看了,坦白說,我對這個療法一點概念也沒有。而以愛莉莎莎的人設來說,我對於他提供的資訊正確度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期待,也因此看完這部影片,就關掉看下一部了。
因為過去做了很多年網路媒體研究,也在網路媒體識讀下過不少工夫,因此比一般民眾有概念。假設我真的被影片打動,而想嘗試的話,應該會做的是:先看一下這本書的來源;買來看看;打電話給我熟識的醫生朋友問一下。然後才會決定是否要嘗試這件事情。不過很顯然的,大部分的民眾可能沒有這麼的謹慎。
一個多月後,這部影片被蒼藍鴿以影片回覆指正。本來我以為他會在之後道歉。畢竟之前的原住民事件,他也道歉了兩次。以他的影片人設中,道歉這件事情應該不是個什麼大問題。過往常常操作爭議性影片的他,應該也很能承受網友的批評。
但在蒼藍鴿影片發布後的一個多月間,陸陸續續都有影片發布,其中也有一些是業配影片。許多所謂的黑粉在他的各部影片下不斷的留言請他道歉,都沒有得到回應。然而在 2月12日,他正式回覆了這支影片。沒有道歉,而是反擊了蒼藍鴿的糾正。
詳細影片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來看,我簡單節錄這部影片如下:
i. 不會下架之前的影片
ii. 前部影片在上架前已經在 Google上做足功課
iii. 所引用的書籍,得到了許多商業界的名人背書
iv. 蒼藍鴿反擊時所引用的文章是 Lancet 裡面的 correspondence 文,這類文沒有經過正規的論文審核程序,是各說各話,表達自己意見的論壇。
v. 引用該期刊文章的Abstract 做了簡單介紹(但其中的翻譯跟解讀與原文有所落差)
vi. 回應「斷食」這件事情並非蒼藍鴿的解讀
vii. 檢討自己沒有在當時沒有加註足夠的標語
viii. 提出蒼藍鴿未經同意大量引用他的影片,且有妨礙名譽之嫌。
我看到這支影片的反應是「相當驚訝」。
一來,愛莉莎莎沒有想到道歉,而且相當的理直氣壯。二來,我朋友居然受到這支影片感動,而且被圈粉。我馬上去看了底下的留言,當下居然大多數都是支持愛莉莎莎,轉而批評蒼藍鴿。
不過第二天早上重新再看部影片時,整個風向已轉,醫界的人大批湧入批評。
我認為,這部影片後面應該是有人在下指導棋,但即便如此,依舊踩到了非常多不該踩的線。其中我自己最驚訝的是,他對於學術期刊的認知相當簡化。我當下的反應是,他怎麼會故意對他的粉絲扭曲,以取得同情呢?不過我後來覺得比較大的可能是,他沒有讓真正了解學術期刊的人協助他看過這篇論文。至於是哪一個,我沒有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不可考。
這件事情有很多部分可以談,待會我會在後面分段說。我先談蒼藍鴿。
2.
談談蒼藍鴿
在今年元旦,蒼蘭鴿發布影片「破解」愛莉莎莎對於肝膽排石法的影片前,我僅有偶然的幾次看到他的影片。但是在這部影片發布後,在我沒有訂閱他的頻道的情況下, Youtube 自動推播了這部影片給我,我看到標題聳動,再加上回想起之前看過愛莉莎莎的那隻影片,就點下去看了。
因為我之前沒有把他的影片加入觀察名單中,也還沒有完整掃描過他的影片做研究筆記,所以沒有簡述可以分享。這邊僅以他這支影片給我的印象描述。
蒼蘭鴿回應愛莉莎莎的影片中,模仿了去年 Uncle Roger 的作品風格,帶點嘲諷風格回應了愛莉莎莎的影片。我快速的瀏覽一下他的其他影片,並非每一部影片的戲謔感都這麼強。在這邊我無法判斷是因為「愛莉莎莎的這部影片對於醫界殺傷力過大」,還是因為「對方是愛莉莎莎」因此才有特別的規格,抑或是剛好「Uncle Roger 給他靈感」所以才規劃的特別節目。還沒跟本人對話過,目前也是不可考。
不過雖然是一個比較帶有嘲諷的影片,他仍然在片中給了愛莉莎莎一個台階下,指出愛莉莎莎也是受害者,在不知情中推薦了這本書罷了。我自己覺得挺遺憾的是,愛莉莎莎沒有接到這顆球,讓他掉地上了。
我花了點時間,把他過去的影片稍微地掃過一次。他過去幾年影片拍了許多系列,風格跟器材軍備也有升級過幾次。以一個專門做醫學知識的 Youtuber 來說,非常地敢嘗試。在這麼硬的主題當中,要能夠擴散不太容易,除了他的個人風格之外,我相信他在也下了不少功夫做調整,在追求知識正確和追逐流量中找到平衡,相當不簡單。
詳細的觀察目前因為我對這頻道認識的有限,先停在這。
在這次的事件中,很多人提到說他是不是要蹭愛莉莎莎的流量,還是他僅是單純的因為事情重大而回應,這一點我不得而知。但我想稍微講一下蹭流量這件事情。要做社群,製作 Youtube 影片,要相當程度的了解演算法。即便不是用相當科學的方式去分析,也會在影片一部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針對時下的主題做觀點分析和回應,本來就是一個創作者會做的事情。我知道很多人會對於「大量的惡意蹭流量」感到反感,但我認為對於單純的「蹭流量」這件事,不需要太負面判斷。
聊完這兩個創作者後,我想討論幾個這次的關鍵爭議,及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3.
學術期刊與Youtube自媒體的話語霸權
在 2月13日晚上,Clubhouse 平台上有一個聊天室,針對這件事情討論。討論中,愛莉莎莎也在其中加入。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 白袍恐懼症 的粉專,裡面有節錄。這個聊天室的標題,其中用了幾個有趣的字眼,叫做「誰能擁有話語霸權」。我覺得韻味很深,所以把它拿來當作這一個子題的小標。
在整個事件裡面,其實很少人在討論學術期刊跟 Youtube自媒體的關係,頂多只有在討論愛莉莎莎不懂醫學,不懂學術。但我認為,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界的導火線,就在這個地方。否則如果接下蒼藍鴿給他的球下莊,不拍第二部影片,這件事情就落幕了。即便是介紹的肝膽排石法有很大的問題,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局面,也就是所謂的「炎上」。
先講 Youtube 的機制。
Youtube 是一個商業平台,上面所運轉的機制,是一套演算法。這個演算法大致上會去符合一個目的 — Google 的商業利益。在這樣的商業利益為前提之下,即便他沒有也無法公開演算法細節,但「討好閱聽人」這件事情,已經是普遍大家的認知。
既然決定 Youtube 上面話語權的關鍵是「閱聽人」,那麼製作觀眾想要看的主題就成了重要關鍵。雖然說人人能上傳影片,但是要能夠曝光到觀眾面前,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加上 Youtube 的平台特性,大多數能上發燒的影片,除了某些特定時期外,還是以娛樂為大宗。
但是學術期刊就完全不一樣了。
學術期刊的刊登模式,在於 Peer Review,所謂的同儕審查。主要原因是投稿期刊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博士學位,而被邀請去審查期刊的人大多也是博士。而「得到審查者的青睞」是發語權的關鍵。當然這其中也是有些操作,像是刻意去引用可能的審查者的文獻等。但這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
真正在競爭的,是每一個期刊之間的公信度,在學術圈會用 Impact Factor (IF),一個影響力的指標來計算。雖然後來也有一些新的指標像是SJR等,不過 IF 值還是相對通用的用語。這個指標跟 Google 早期設計的演算法 Page Rank 不太一樣,但是有類似之處。基本上的核心概念,就是文章被引用的廣泛度。
這兩個曝光機制的規則,完全不一樣,甚至可說是在光譜的兩端。百萬 Youtuber 所做的主題,即便不是人人都喜歡,但是基本上都有一個特質,大眾。題目可以很分眾,不見得人人愛,但是大部分的觀眾都能看得懂。而學術期刊呢,講求的是對這世界的研究貢獻。如果是 Nature, Science 這樣的期刊,選題較廣一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有興趣還有機會看。但是各個領域的專業期刊,跨領域的人除非研究需要,否則固定閱覽的機會不高。
一個在 Youtube 圈子裡面有影響力,有高度發語權的人,去討論一個學術期刊,就像我剛才所提的,一個光譜的兩端。不是簡單地踩到線而已,而是踩過了非常遠的界線。
我不知道愛莉莎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勇氣做這件事情。但依照他在第二部影片中義正嚴辭的討論方式,我傾向他應該是真的不懂,誤會了學術期刊和商業雜誌的區別,不了解商業書籍跟學術期刊之間的距離,甚至不知道 Google 和 Google Scholar 所能尋找到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因為這個差異之大,所以兩個圈子的交集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前一節提到,蒼藍鴿能夠把學術領域艱深的東西,帶到一般大眾面前,是值得讚許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在 Youtube 裡面的硬知識仍然無法獲得大量的流量,這被 Youtube 平台的觀眾特性所限。
4.
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
在 2月14日下午,一場由林氏璧在 Clubhouse 的討論中,我聽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隨手把他抄了下來。很抱歉我沒抄到是誰的發言。大致的意思是
「民眾需要得到相對的知識,需要等價交換的。」
他在闡述這件事情的時候,是以醫學知識來討論。不過我的看法是,在 Youtube 上面持續長久獲得流量的知識,其實也是需要等價交換的。
我其實很意外的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了很多醫生對於「正確的醫學知識無法在網路中傳播」的討論,然後衍伸了相當多衛教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很久。你去 Google 一下肝膽排石法,扣除因為這次事件衝到前面的新聞外,看看能看到什麼醫學的見解。
基本上沒有。如果有,估計也是在很後面,一般民眾找不到。這個詞的基本上完全被體驗文攻下,一直到這次爭議為止。而在 Youtube 上面也是相當類似的狀況。
在這樣子的前提下,其實不難理解愛莉莎莎所說的「其實他也做了功課」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有做功課,但僅限在 Google 上面的非醫學觀點知識。對他來說,如果沒有與專業醫師溝通的情況下,Google 可能已經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了。
這一節的標題,我寫下「兩個專業的互相挑戰」,意思就是這個。當我們在批評愛莉莎莎高估自己的能力,僅用 Google 就做完功課的同時。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為什麼科普的知識,我們沒有用各種 SEO 的攻略,鋪天蓋地的用數位行銷攻佔所有的關鍵字,讓民眾不會搜尋到錯誤答案呢?
我在這場 Clubhouse 的討論中,聽到很多醫生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醫生,做衛教是有興趣才做的。這一點我相當同意,的確很多在做 Youtube 或是做部落格的人,都是在工作之外的製作。很多行業的創作者,都不是全職投入的。
其實我對這個事情並不悲觀。
在這次「愛莉莎莎踩過線」的事件中,我相信所有的網路創作者,都會得到相當大的謹惕。這並不代表過去沒有人踩過線,但可能過去踩線的人「網路聲量沒有那麼大」或是「踩的線沒有這麼誇張」。
相對的,醫界的人也吹起了哨子。當整個醫界都開始重視這件事情之後,投入自媒體的醫師,或是開始做內容行銷的醫院診所,應該也會越來越多。我比較樂觀的期待,明年的大年初一,網路上的醫學正確知識能見度會越來越高。
接下來,我想開個子題,更深入討論這件事情。
5.
網路媒體識讀及數位行銷
愛莉莎莎所踩到的誤區,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導火線「挑戰學術期刊」讓這次事件拉到高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大眾平時會犯下的錯誤他也犯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前一個子題所提到的 Google。
我們必須得面對一件事情,就是對很多人來說,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確是取得資訊的重要來源。即便是我平常找資料,也不會動不動就用 Google Scholar 查詢期刊。但我能夠盡量不讓自己踩到誤區的方式,也僅能靠我平常的媒體識讀訓練,和對網路知識充滿懷疑的高度警戒。
什麼網站,什麼內容,會被 Google 優先排在前面?在演算法的設計中,有一些指標去判斷這個搜尋引擎對於網站的信任。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指標也逐漸在改變。但是即便如此,Google 仍然在放了相當大的權重在這上面。我舉個個人的經驗。每次我在搜尋跟狗有關的知識時,「每日頭條」幾乎都會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這件事情讓我非常頭痛,但也沒辦法,這就是這套演算法的機制。
當然,演算法的機制並不是單純的看網站的信任度,其他還有很多過去使用者對該文章的互動所產生的數據指標。這邊我先點到為止,以後有機會再專門針對這件事情討論。
但如果我們去換位思考一般民眾使用 Google 的習慣,應該很多在教相關領域的老師都會搖搖頭。但比起 Google 到的答案就通盤相信,我覺得已經比盡信從 LINE 群組得到的訊息好很多了。
我無法想到根本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扎根才能改善的議題。或許在 108 課綱之後,如果有越來越多高中開始跟學生談「網路媒體識讀」的議題,能夠讓大眾對於「找資料」這件事情有更高的警備心。
另外一個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可能也得從你我開始做起。「每日頭條」之所以能夠攻佔那麼多關鍵字的首頁,跟他全面的在 SEO 上面佈局有關。現在整個 Google SEO 戰場非常激烈,幾乎你能夠看到的,能賺錢的大領域,都在上演 Google 首頁搶奪戰。如果我們想要抨擊這些網路謠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在 LINE 群裡面跟朋友抱怨,而是好好的寫一篇文章迎面他。
並不是說寫篇文章迎面對擊錯誤資訊,就一定有用,這後面還伴隨著從關鍵字優化之類的 SEO 知識,數位行銷的技巧等等。我不是很確定到底整個醫界誰該做這件事情,會有最大效益。畢竟要花時間做這些事,後面還是得有一定的商業模型來做誘因支撐,否則熱情很快就沒了。我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大型醫院的部落格及網站優化,又或者是私人診所的內容行銷。是否有可能因為商業競爭,向其他產業一樣運用行銷策略在網路上增加曝光度呢?
6.
醫病關係與信任感的建立
先說明一下,在這個子題裡面,我較難做深入的討論。這邊提出來的觀點,希望醫生朋友們也可以幫忙思考一下。
我很意外的在這次事件中,聽到很多人討論醫病關係的問題。大致的概念是這樣。
醫生認為:「生病應該要去看醫生而不是 Google。」
民眾認為:「看完醫生之後還不是要去 Google。」
我本來沒有深思這個問題。但在幾場討論中,我不斷的聽到一般民眾對這件事情的抱怨,而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先講我自己吧。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都想找專家問的人了,但我仔細思考後才意識到,我人生中的許多病痛,都是在 Google 上面找了又找。原因很簡單,在醫院的經驗很差,幾乎都是被醫生「打發」走的。
很多人提到,這個部分跟台灣的醫療環境有關。醫生一個下午要看幾十個病人,每個人能被分到幾分鐘?有人提到美國的醫院能夠看比較久,這問題不存在。不過以我在美國看醫生的經驗來說,因為實在太貴了,除非是什麼非得去看不可的病,否則我也是 Google。
我想談一下信任這件事情。
信任感的建立,是所有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網路創作者的業配有影響力,其實也是建立在觀眾與創作者間的信任基礎上。去醫院聽醫生的話,還是看愛莉莎莎的影片,抑或是讀一本有商業名人作序的書,你會選哪一個?
就理智來說,我應該會選擇去醫院聽醫生的話。但是說坦白話,以我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實在沒有碰到幾個讓我能花時間跟他建立信任關係的醫生。
信任這件事情兩面刃。對於網路創作者來說,獲得讀者的信任,會有更深的業務合作機會。但是,也同時意味著,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重。因為他們會相信你。但要如何讓民眾更相信醫生,而不去聽信偏方,這可能不僅是醫界,而是所有想做科普的人都得想的問題。
這邊有一個小延伸,是我無法討論的題目。很多醫生提到,因為他們的醫師身份,所以說話都要非常的注重遣詞用字,風險和副作用都要講的很清楚。但是網路上的很多言論都會誇大,而且只要他沒有賣產品,就沒有違法。這部分我實在無法深度討論,只能交給法律專家來。
7.
自媒體的困境
最後我想聊聊自媒體的困境。這個子題跟這次的事件關係較小,但我想提供給對自媒體產業不太熟悉的人有多一點資訊可以思考。
過去幾年,有資源的傳統媒體還沒有重視網路平台。網路上的獨立創作者,一個一個出現。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創作者所要面臨的,已經不是彼此的競爭,還必須要面對各種傳統媒體品牌排山倒海的進入。
這個部分,很多 Youtuber 都有聊過。前一陣子 Joeman 也分享了他對於這個子題的看法。
不過我想講的重點是,很多人以為 Youtuber 很賺錢,自媒體很風光很自由。但其實,自媒體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創產業。他很新,不傳統,營運模式還在測,PMF還在找,而且受制於平台演算法不斷的改變,充滿了不確定感。
台灣有所謂 Youtuber 這個職業還不到十年。而且即便是 Youtuber,每個人的營運模式可能都完全不一樣。有的是一人公司,有的自己開公司,有的有經紀公司,有人自己剪片,有人外包。
以創作的題目來說,由於受限於演算法的要求,每週得出一部影片,最好是兩部。創作一兩部大作不難,但在這樣大量消耗的情況下,一年要產出近百部作品,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是兩年,三年呢?
再加上演算法的殘酷,可能第一年你想要先衝訂閱,努力拼到五十萬。結果第二年演算法改了,訂閱數不重要了,好吧,再想想別的目標。
我的看法是,未來全職的網路創作者會越來越少,要養團隊,有其他產品,或是將創作轉為副業的情形會越來越多。沒有所謂的一個題目可以做五年十年,不只是愛莉莎莎,你會看到各個創作者都在不斷的調整頻道走向,加入子題,甚至是換題目做。
8.
小結一下
我不太想用什麼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來做結論。因為這件事情就不是這樣。當我看到愛莉莎莎第二部影片出現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不管怎樣,都是錯得離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跟鄉民一起撻伐其實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決定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記錄一下這次發生的事情。希望愛莉莎莎以及其他創作者能多了解這件事情所造成的影響。
另外,我非常高興這次能在 2月14日參與了由林氏璧所開的 Clubhouse 討論群,能夠聽到很多醫師和一般民眾的討論,讓我能反思這次事件。高密度的聽到許多醫生的意見不太容易,但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大量聽到一般民眾的想法。我不敢說這是個嚴謹的田野調查,在討論中我也沒有錄音,僅在我覺得聽到有趣的觀點時,簡單做下筆記而已。但這些理性的討論,讓我能在一天內聽到那麼多的意見,對我的大腦來說,是場很激烈的運動。
這是我對愛莉莎莎踩到線的看法,這樣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事情發生之後,所帶出來的問題,希望能提供給大家一點思考的方向。
《#愛莉莎莎踩到線》
註:非常感謝大家能讀完我的這篇研究筆記。如果當事人有機會能看到這篇文章,裡面若有什麼解讀錯誤的部分或是想跟我分享更多你的心路歷程,歡迎私訊跟我聯絡,我會非常高興。這件事情已經發生,很多傷害已經無法彌補。但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希望這件事情能給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反思。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看更多「財務情商」系列~https://pse.is/FD984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安裝心靈防毒軟體...
「開公司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Facebook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Lessons from Movies Facebook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LikeJapan TV Youtube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看板toberich 的評價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心得創業血淚的第一站~公司設立流程分享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青年創業開公司有限VS 無限- 不專業心得| UNLOCK 開公司教學 的評價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經驗]創業半年心得- toberich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開公司 心得 在 超商經營一年心得感想 - Mobile01 的評價
開公司 心得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Lessons from Movies Facebook 八卦
改變不是想辦法讓自己受歡迎,而是找出那個自信的自己。
Change doesn't mean trying to be popular, but trying to find confidence from within.
SK-II 我行我素, 2018
聽過水某演講的讀者們都知道我以前在SK-II擔任品牌行銷,自己就是十年愛用者,大而化之的我,除了因忙碌懶得化妝之外,老實說也是對自己的素顏滿有自信的~ (還真敢講><'' )
還滿慶幸20幾歲就開始用青春露,現在30好幾了,還是可以很『狂妄地』素顏趴趴走。一直聽說鏡頭很可怕,沒什麼的肌膚小問題,一上鏡頭就會被放大檢視,但之前私底下有機會跟歷屆SK-II代言人互動時,卻看到她們舉手投足都是自信,因為就算素顏來攝影棚準備的她們,晶瑩剔透的膚質,簡單妝點一下,就可以上鏡了。原來,只要膚質好,不用怎麼打扮、不必討好什麼人,都能夠看起來很美麗、很有自信。離開公司多年,卻離不開青春露。等到自己今年開始拍攝一些YouTube影片也發現只要上個唇膏、遮一下黑眼圈,看起來也不輸20歲的自己!
最近發現因為《踏血尋梅》而聲名大噪的春夏,以及我們很喜歡的《特攻聯盟》超殺女Chloë Grace Moretz,都雙雙加入了SK-II 我行我素 的活動行列。其中春夏是讓我們特別注意的新一代女演員。《踏血尋梅》其實是她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改編自香港一宗兇殺命案。春夏在片中飾演的女主角王佳梅,是一個懷抱夢想,卻孤獨失落的少女。她在電影中寫實細膩的表現,讓她一舉抱回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了第一位90後女星獲得此項殊榮!在這支影片中我們也看到春夏完全無底妝上鏡拍攝的照片,展現了一股真實自然的力量。希望有一天也能見到她本人,相信不僅擁有好演技的她,私底下也是充滿自信的女性!
想看更多由此去: http://bit.ly/2y3CgW6
《心得》(這篇文章與SK-II合作)
#BareSkinProject
#我行我素
#青春露
#SKIITW
開公司 心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八卦
【心靈小品】我,要出家了!
✒文:演璞 🖼圖:僧伽大學
2017年第十四屆法鼓山生命自覺營學員心得
這是一段以文字亦難形容的旅程。2月8日早上,還在與成堆的工作抗戰,中午騎車離開公司,剛出門口,眼淚就奪眶而出。我,要出家了!
報到安單後,看著法師和同組同學,心裡沒有絲毫陌生與不安,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好像回到家一般的安心。傍晚的落髮儀式,落掉了我平日對掉髮的懸念,也減低了我對色身的執著,看著自己的光頭,心中只有無限歡喜。
自覺營的前3天都在學習戒法、演禮、穿袍搭衣,因為自己悟性低,雖然法師耐心的教導,手腳還是相當遲鈍,感恩同組同學不嫌棄我的笨拙,熱心幫忙,總算慢慢熟悉步驟。其實不難,是自己沒把心安在當下,急著想要速成,反而手忙腳亂。而在演禮練習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雜亂不一,到能隨眾整齊流暢地唱誦、動作,我也慢慢放下了那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自我。
正授時,剛唱搭衣偈,一搭起縵衣,聲音就開始顫抖,自己又已落淚,今世出家是我今生的願,能滿此願,眼淚是歡喜、也是懺悔,直到現在自己仍在生死中流轉,何時才能真的出離呢?
猶記得環山與朝山時的滿空星月,一路伴著大眾的沉穩安謐。早寒中前進的大家,縵衣隨風飄飄,雙手虔誠合十,齊整又莊嚴,雖然如法師所言,我們是part time 中的part time出家人,此刻當下,我們都是努力修行的出家人。
猶記叩鐘與擊鼓時的震撼人心,常襄法師的鼓聲隆隆如響雷破空而來,彷彿警惕著眾生,當念無常,時時精進,常順法師悠悠唱出對六道眾生的祝福與關懷,撫慰著眾生的悲苦,我闔上雙眼,靜靜的感受這份震攝心靈的感動。
自覺是察覺、覺照自己,把自己生命重新的審視一次,讓自己那顆沈睡許久的心開始甦醒,找出生命的方向。用不同的視野去看待每一次相遇的人事物,放下對人事物的偏見,試著去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原來每個相遇的人都是可愛又順眼,遇到的每件事都在提醒自己的不足。生命自覺是不分出家或在家,是每個人都該做的功課。
每日簡單、規律的生活,用佛法滋養生命,生活裡就是慚愧、懺悔、感恩、迴向,日日開心自在,天天法喜充滿,與同組的同學分享學佛、課程心得,還有親切和藹的法師可以詢問、解惑,這不就是佛說阿彌陀經裡的「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淨土所在嗎?!
生命中如電光石火的11天,卻讓我擁有了一輩子從未有過的輕鬆踏實、安穩自在,雖然覺得自己無福,未能蒙 聖嚴師父親炙,但又何其有幸,因著師父的悲願,讓我們親近、學習佛法和體驗出家生活的因緣。同時也感恩法師、義工菩薩辛勞無私的付出讓這次自覺營圓滿。感恩成就我們前來的親友、長官同事的包容,並感恩全體參加自覺營的同學全心參與。
最後,謹記師父盡形壽、獻身命的教誨。我願生生世世護持、分享佛教正法,這是我能回報師恩、回報自覺營與法鼓山的願。
後記:
捨戒下山近2個月,時常想起那11天的生活,好像已經過了很久,從熟悉的簡單生活,來到複雜的世界,離開後的不習慣,都讓人想要回家,回到山上的那個家。回俗世的家,其實是出了如來家。終有一天,或許在未來世,一定會回如來家,一起承擔家業。
#出家生活體驗營
#生命自覺營
#短期出家
#心靈小品
第十八屆生命自覺營-出家生活體驗營
|線上報名|https://www.ddsu.org/?page_id=92
開公司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看更多「財務情商」系列~https://pse.is/FD984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安裝心靈防毒軟體,提升自己的「人際免疫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財務情商」系列的最後一集。
延續著前面三篇的軌跡,我們談了一些主題;分別是「稀缺心態」、還有「理財理的不是錢,而是欲望」,還有「修好財庫的三個步驟」。這一切的根基,得建立在你內心的渴望跟想要。
否則啊,我們談的再多,但你對生命是沒有期待的;而這些方法,很容易你當下聽的很觸動、很澎湃,但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放棄了。不曉得為什麼要堅持下去,這樣是非常可惜的。
因此呢,今天我想跟你聊一聊,到底怎麼樣在單調、日復一日的工作裡,能夠找到讓你的心,重新跳動的希望還有火花?
先講一個故事喔;從前從前,山裡有一個小村子,村子住了二十幾戶人家,他們共同的困擾,就是用水很不方便。
村長呢,為了解決大家的困擾啊,就僱用了兩個打水工人,我就稱他為工人甲跟工人乙。村長請這兩個打水工人,每天幫所有的村民到隔壁的山頭去打水,以公升數計算,誰打的水多,賺的錢就多。
一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工人都很認真的打水,他們得到的報酬是不相上下的。結果過了一陣子之後啊,工人甲因為身體比較強壯,所以換了更大的水桶挑水,很快的,工人甲的薪水就超過了工人乙。
因此呢,工人甲感覺到很自豪,所以呢在休假的時候,遊山玩水、大魚大肉的犒賞自己,對於這樣的生活感覺到很滿意。
但工人乙不是這麼想的,他在工人甲吃喝玩樂的時候,一天到晚都在想啊,他有一天會老啊,這樣子打水的勞力活動,他能夠幹幾年呢?
於是呢,工人乙做了一個決定,他開始省吃儉用的過生活,把錢先存下來,拿到了錢就去買鐵架跟水管;並且呢利用休假的時候,開始從水源地去搭水管,通到自己家裡面。
過了一年啊,工人乙的水管搭好了,於是呢他只要打開家裡的水龍頭,就能夠賣水賺錢。要是這時候,村民請他接水管到他的家裡,他連睡覺、吃飯、出去玩,都還有錢拿呢,達到真正的財務自由。
但是工人甲呢?他還是用水桶提水啊,過著賺多少、花多少的生活;他渾然不覺得自己的路其實是越走越窄的。
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他看似瀟灑,其實是死路一條。
故事聽到這裡,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喔,如果你是工人乙,一旦找到比眼前更長遠的目標,你會知道打水只是暫時的,因此還會覺得每天打水會是辛苦的嗎?
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人會有錢,是因為有錢人對賺錢的想法,都是這種「接水管」的思維。他們有興趣的是打造賺錢的系統,而不是賺一桶一桶的水啊!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擁有財務的自由,有意識的學習工人乙,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把存下來的錢好好的去管理、去投資,幫自己接水管,你的生活就是有可能翻轉的。
可以讓你辛苦一陣子,但是逍遙一輩子。
只是啊!如果你的工作很穩定,或者是你對於「接水管」這個概念沒什麼興趣,也沒有關係。
我可以提供給你第二個方法,讓你找回工作動力的方法,那就是去「實踐你的夢想」。
無論你的夢想是開咖啡廳、買房子,或者是出國留學。只要你懂得跳開「稀缺心態」的陷阱,做好「理財的規畫」,任何夢想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而關於「稀缺心態」和「理財規畫」,我很建議你喔,可以參考我的另外二支影片。
分別是「想要離開鳥工作,你一定要知道這件事」,還有呢「到處拜財神,不如先修好自己的財庫」,這兩段影片裡,都有詳盡的說明。
但你可能會抗議喔:「啊夢想,根本就是拿來作夢的嘛!根本就做不到啊!」其實呢,這並不是做不到,而是你太想要「一步到位」,沒有先從簡單的第一步下手。
而什麼是「第一步」呢?就是搞清楚你的夢想到底有多大啊?
舉個例子喔,我有一個學員,她是個小資女。
她很想要買房子,但她直覺覺得台北的房價實在太貴了,買不起啊!所以,她連很基本的去查實價登錄、了解自己的需求,她所有的功課都沒有做。
她就先覺得不可能,打定主意一輩子租房,覺得呢不用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手頭鬆的時候就出國旅行,她認為這樣子,就是「愛自己」。
一直到喔,我很認真的問她:「你一定要買在台北市嗎?」,或者是:「你想要買多大的坪數呢?」、「你對於這個房子的期待和需求是什麼呢?」
當我問她這些具體的問題之後,她才意識到,她雖然很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但是卻從來沒有好好的想過這些問題,沒有做功課。
所以經過一番的討論之後,她發現她自己能夠接受住在新北市嘛,而且按照她的需求,只要七、八百萬,就能夠買到地點還不錯的房子。
她因為看清楚了自己的夢想,而看清楚之後才會知道,它不是遙不可及。而且以她的薪水,每個月只要有固定的存款,三、五年之後,就一定存得到頭期款啊。
而如此這般一步步的算下來,她忽然領悟到原來這件事情真的不難,難啊!是難在於她被自己的想像困住了。
於是呢,在目標的驅使之下,她就更有動力存錢,對於工作的企圖心也就更高了。而更讓她意外的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找回對工作的熱情,居然啊是靠要「存錢買房子」這件事。
這是發生在我身旁,一個真實的小資女的故事。
但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佛系青年」,對於財富、房子、夢想,完全沒有興趣,無欲無求,那麼我還有第三個建議。
這第三個建議喔,幫助你找到對工作的熱情,那就是兩個字「創造」。
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在他創造iphone之前,他只知道自己想要顛覆微軟,展現自己的設計。
祖克伯在創造臉書之前,他也只是因為愛玩電腦啊,而沒有朋友,所以寫了一個程式,放上學生的照片,供大家票選,藉此呢跟同學做進一步的交流。
那以上這兩個例子,在當時的年代,都是史無前例的,不是嗎?
這就像是近年來,有一些新興的行業,比如說:媒體的小編啊、Youtuber啊、電競選手啊…這些。這些都是過去根本不存在,而最近十年才產生的新工作。
所以如果你現在的工作,讓你感覺到很不開心、沒有靈魂,只為了一份穩定的薪水,一到了下班時間,就像逃難一樣的離開公司,那麼我很邀請你想一想喔,「在你的生命裡,有什麼是你真心想做的呢?」
如果你心裡還沒有答案,沒關係,只要保持觀察和思考,你遲早會找到它的。
但假如你心中已經有答案,只是這個工作暫時還不存在,那麼更沒關係了,因為下一個「未來工作」的創造者,就是正在看影片的你啊。
未來啊!是個經營個人品牌的時代,所以如果你的想法還只停留在「做自己啊、愛自己啊」還停留在這樣的想法裡,其實太落伍了!
以經營個人品牌的格局來說,現在最新的思潮是什麼?~「感動自己」啊!
就在去年的暑假,我有一個學生,因為重新找到自己心中的熱愛,他辭掉大公司的會計工作。
而且呢,他還曾經待過台灣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他其實已經有很好的社會成就了;別人是會羨慕這樣的人的,但他卻選擇放棄,重回校園來追求自己的夢想。
這樣的決定聽起來很熱血喔,但過程很辛苦。
所以呢,我主動關心他的近況,沒想到一問之下,我的這位學生不僅不覺得辛苦,反而很成熟的告訴我說:「老師,我現在每天起床,都是被自己感動醒的。」在他說話的同時,我在他眼中看到「重生」的喜悅。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才華洋溢,可是每天都在做著很無聊的事情;所以過得很沒有滋味、沒有靈魂?
那麼,請你試著做一件能夠感動自己的事情,相信你很快的就能夠看見自己靈魂的模樣,找到你生命的希望跟火花。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開公司 心得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或者是自己走得慢,才覺人家行得快!29歲的Will大學畢業後沒多久就創業,六年間開了七家餐廳,步伐驚人,可他卻說:「你問我是否很進取?我覺得並不算急。對比大型連鎖,甚至行得有點慢。」
隔籬飯香,莫見人家風流,其實他也曾損手。「2013年年底於D2 Place開創首間咖啡店Little Break Coffee & Kitchen,很快回本,心一雄也沒多想,就在上環再開分店,卻沒留意不同區域各有限制,上環放工時間後便沒人流,未做好功課就開分店,那次教訓是慘痛的、出血的,前後蝕了二百多萬,基本上將我首家店賺的錢蝕光!」年輕人買了教訓,沉澱一年後,Will決定行多元化路線,由店名到食物都不再一樣,跳出咖啡店及輕食框框,但就專走小店風,「香港人對小店情有獨鍾,我們的咖啡、啤酒及甜品都自家出品,希望發揚本土及自家製作精神。」找對了路線,之後發展一帆風順,新店一間接一間開!公司春茗由首家店時才一圍十二人,發展到剛過去的春節連同兼職有達二百多名員工,堪稱小企業,還有能力搞團隊管理,成立公司排球隊,取名跟旗下其中一家餐廳同名,曰「芳華」,練波之餘還參加區賽。
問成功心得,大男孩半天說不上,「你問我有否必勝方程式,真的沒有!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首創,很多時候不過是跌跌碰碰。」但不忘道出沿路有她……
撰文:吳念先
攝影:葉天榮
Little Break Coffee & Kitchen
地址:荔枝角長義街9號D2 Place一期地下G03鋪
電話:2742 278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1:00am-10:30pm;星期六至日及公眾假期 8:30am-10:30pm
詳情: http://bit.ly/2TF6Evf
Morokok
地址:旺角登打士街56號家樂坊8樓801號鋪
電話:2363 1882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1:30am-1:00am
詳情: http://bit.ly/2N7X4Q7

開公司 心得 在 LikeJapan TV Youtube 的評價
上集介紹過80後香港人Matthew幾年前來到日本開巴士公司做老闆,今集就來看看橫濱有甚麼獨特的魅力,令他願意花8000萬円購入1個3房單位!身為人父的Matthew亦處處為子女著想:「我覺得小朋友在日本成長會比較開心。」
By #Likejapan_mika【Facebook專頁】菜鳥mika的東京物語
https://www.facebook.com/likejapan.mika
上集影片:
【移居日本】80後香港人日本創業經歷!外國人開公司被歧視?疫情下的損失?|《香港人日記》 #9 80後在日港人的日本創業心得
https://youtu.be/E2oFwwl7yHU
相關影片:
東京新景點!【IKEA原宿】限定商品美食?高CP商品?打卡位?|《菜鳥Mika過日辰》#11 直擊原宿新開IKEA
https://youtu.be/Br8UcoY0GD4
東京近郊自駕遊 埼玉除病神社巡禮!花手水+貓貓+風鈴|《菜鳥mika過日辰》 #9 埼玉神社3選
https://youtu.be/rTn6ge_0TTw
【SEGA秋葉原2號店結業】店內貼滿愛心留言!店員親自教夾娃娃秘訣,成功帶走《鬼滅之刃》景品!|《菜鳥Mika過日辰》#12 再見SEGA秋葉原2號店
https://youtu.be/iIy6NlGQhYg

開公司 心得 在 心得創業血淚的第一站~公司設立流程分享 - Dcard 的八卦
終於!!設立完公司一陣子啦,來整理一下設立的過程順便記錄一下心情XD,也希望實戰經驗可以幫助到大家啦!,先說一下為何當初是選擇要設立公司而不是 ... ... <看更多>
開公司 心得 在 青年創業開公司有限VS 無限- 不專業心得| UNLOCK 開公司教學 的八卦

開公司 #申請Stripe #有限公司無限公司#香港 開公司 創業 開公司 有限VS 無限- 不專業 心得 | UNLOCK 開公司 教學Unlimited VS Limited不論你係讀緊書, ... ... <看更多>
開公司 心得 在 [閒聊] 成立一人公司:創業成本費用流程懶人包- 看板toberich 的八卦
受惠於板上及網路各位前輩分享資訊,
去年九月順利開設一人公司,
於是我也想統整一些開立公司時需要注意的一些眉角,
流程都很完整了,我來作一些實務上的補充說明XD
Medium 排版好讀版:
https://reurl.cc/e9bqzm
=====正文開始=====
這篇文章要來聊聊成立公司這件事,
更具體的說是圍繞著「一人公司一站式線上申請」。
說是懶人包沒錯,但通篇流程可能不會講得太細緻,
因為事隔半年多,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
最重要的是一些會影響你決策的大概念。
如果你現在是斜槓青年/SOHO族/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等朋友,
現在想要踏出第一步,這篇文章很適合你,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為什麼要成立公司?
我相信點進這篇文章的人可能大半會有這種疑惑,
因為我有,所以你們也會有。(請自動加入刪除線)
可能會想,我是一個人創業,
明明只是工作室的Business model,有需要到公司嗎?
這就來到了一個思考誤區,覺得成立公司會很花錢、行號比較省,
這個答案我只能說:
對,也不對。
談幾個讓我決定成立公司而非行號(商號/工作室/企業社)的主要原因
營業稅
行號每月營業額二十萬以下,屬於核定課稅(免開統一發票),不論經營盈餘或虧損,每
三個月要繳交營業稅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年終須繳交約一萬多元營利事業所得稅。
如果行號每月營業額二十萬呢?因為每年銷售額已超過240萬元以上,具有相當經營規模
,國稅局將核定其使用統一發票,稅率為5%,但相關進項稅額可提出扣抵(小規模營業人
進項稅額最多只能抵10%),此類營業人必須每2個月向國稅局申報一次銷售額並自行繳納
營業稅額。
至於公司不論營業額多寡,每2個月都須申報並繳納5%營業稅額,對於剛創業的小夥伴,
每月營業額若達二十萬有難度,那麼相對的就是行號每三個月的三千到五千元不等固定支
出,但如果是公司,賺多少錢繳多少營業稅,賺100元繳5元營業稅,沒有賺錢就不用繳營
業稅,相比之下我認為更加彈性。
有限責任
行號的權利義務主體是自然人,負擔無限清償責任;
公司的法律定位為法人,故為有限清償責任,
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什麼事,比如合約毀約需負擔賠償金,
行號在你的資本額賠完後,仍必須繼續賠償,
然而公司的資本額若為20萬,則賠償的部分就到這麼多,
雖然不會有人帶著惡性倒閉的目的創業,
但基於理性的考量上,也不必要負擔額外的風險。
統一發票
如果你是為了能夠開立發票,以開拓B2B客源的話,
免用統一發票的收據對企業是不具吸引力的,
除了合法憑證可供銷帳外,
憑證是否能有效扣抵銷項稅額也是很重要的,
還是乖乖開統一發票吧!
所以如果既不想多了營業稅的硬性支出,也沒必要負擔無限清償責任,再者比起行號,有
限公司的抬頭也能增加顧客信任,那麼就成立公司吧!
有一個不是那麼重要,但又需要知道的是,行號的收入會併在個人綜所稅上,即你個人每
年收入多少,就必須繳多少的稅,牽涉到課稅級距問題。而一人公司的收入是屬於公司的
,要如何分配、調控每年的個人所得稅級距,你是擁有選擇權的。
成立公司有哪些成本?一次性支出、固定成本
前面有提到行號固定課徵營業稅,公司按比率課徵5%營業稅,
乍看之下吃多少付多少的公司自助餐香爆了,
但是公司因為需要每2個月申報一次營業稅、每年申報營所稅,
所以通常情況下,你必須找個會計事務所來負責帳務處理,
印象中的價格是一個月2000左右,一年會收14個月左右,
然後有機會針對你的行業類別,會計能進行各種合法節稅的花式表演,
又或者只是一個會計系的大學打工仔幫你Key資料。
但因為我雖然不是客家人,但是某任前女友是客家人,所以大概有某種處於客家人的疊加
狀態吧,所以我是自己報稅的,報稅成本零,但說來都是血淚,這筆錢要不要省呢?看你
的鈔能力,當然話術是你應該要把你的精力專注在你最擅長的本業上,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
事實上創業之初沒有多少案子,也因此沒多少帳目,精力過剩的你不會開源至少懂得節流
。
我是去年九月中正式成立公司的,然而開始流程是八月初,
是不是都要跑這麼久?
不是,成立公司的流程是趨近線性的,也就是說你無法在做第一個流程時,順便放著第二
個申請流程給他跑行政時程。所以我就乾脆慢慢來,期間這篇:2020如何成立一人公司?
【設立登記申請流程教學】(圖+連+文) (mrworkertw.com)惠我良多,堪稱成立公司界
的「搶救國文大作戰」,下面我會按上面連結的文章提到的流程按步提點一下,所以請搭
配服用。
如果不找成立公司代辦,
(記得是約一萬多的代辦費,你可能還是要在某些時刻出面、親簽等)
而是選擇像我一樣線上成立公司,你需要的一次性花費是:
公司名稱預查 150元
統一發票章150元
公司章我花160元
小章沿用自己的私章0元(不建議)
會計師資本驗證(驗資)1800元
公司設立登記網路申辦規費 700元
工商憑證 420元
當然如果像我一樣成立公司想順勢翻新Logo(這也是我跑流程慢慢來不急的原因,想要一
起上線)或是註冊商標又是一筆花費。
第一步、公司名稱預查
預查可能就要跑兩天,所以如果有時間考量,所以準備中就可以先丟幾個名稱等他預查完
成了。
第二步、刻印大小章
印章的部分我吃過一次虧,因為我覺得傳統印章很蠢很醜也沒有防偽功能,所以自己設計
了大小章,傳給店家訂製光敏章,簡單說就是最潮的連續章,不用每蓋一次就要沾油墨,
也不會有傳統連續章墨多墨少的問題。聽起來一切都太棒了,然而卻是年輕而犯下的錯。
雖然公部門或其他用途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銀行規定必須是硬質章(不會因為多次用印
而造成磨損,如石、木、玉章),所以我還是重新刻了一組便宜大小章,可憐,印章這種
東西作為法定憑證實在是不合時宜(怪東怪西)。
第三步、銀行開立「籌備處」帳戶
預查及印章處理好後,可以去銀行申請籌備處帳戶,
有些銀行需要備「OO有限公司籌備處」章,
這個迂腐的行政流程不免讓人翻白眼,
本來要去國泰世華辦帳戶,但因為人太多所以去永豐,
至少永豐是不用這個蠢章的。
台新銀行:私章
玉山銀行:私章
國泰世華:私章 沒存款往來,要兩周審核期
永豐銀行:私章 餘額證明要一個月
如果未來有貸款計畫的話,建議直接去官股銀行開帳戶,
近期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青創貸款和文策院的文創貸款,
未來在辦理政府補助性質的貸款會相對省事一點,
即使民營銀行也號稱大力響應政府的貸款政策,
最終我在臺企銀簽的文件簽到手快斷掉。
第四步、存入資本額
沒有什麼問題,可能會有的問題,或是只有我自己有的問題是:
資本額驗資完後能不能動用?
如果你提出來、轉到其他帳戶準備購買軟硬體設備等資本性資出的計畫,或是有公司的零
用金等需求,是不會構成資本額不實的問題。
一人公司有一點含糊的曖昧性在,不要不小心自己掏空了自己的一人公司。
股東雖已繳納而於登記後將股款發還股東,或任由股東收回者,公司負責人各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第五步、申請存款餘額證明
每個人具體情況及花費或多或少會不一樣,連結提到第五步驗資需要有「餘額證明」,但
我是轉入資本額隔天刷籌備處存摺掃描翻拍給會計事務所即可,據悉有三種方式:臨櫃申
請存款餘額證明書、存摺影本(掃描或拍照)、親自拿存摺給會計師。
第六步、會計師查核簽證
弊公司位設立於新北,但我於PTT版上尋到台中的記帳事務所配合的驗資是1800元,而非
連結內的2000元。因為我只有作驗資沒有後續記帳問題,郵件往來即可處理這件事,所以
我不太在乎地點,當然可以見面處理是最好。
要注意的是查核報告書「有限公司」的描述必須是資本額確實充足,「股份有限公司」是
實收資本額確實充足,因為我的查核報告書多了實收兩字這點,歡樂的一站式線上申請作
業導致我需要親跑新北市政府補件,線上補件不行嗎^^
第七步、公司設立登記
很多一人公司都會徵求地址當作營業登記使用,一個月租金大概一千多,可能包含收信等
服務(剛開公司會有一堆廣告寄來,畢竟公司是公開資訊),最多再來個響亮的地址,忠
孝東路一段1號等,讓客戶覺得好棒棒(雖然一查就知道是空頭地址)。
而如果是現成住家作營業登記使用,則會有房屋稅、地價稅負擔的問題,這部分我後面稅
籍登記會提到。
第八步、銀行開戶(籌備戶改公司戶)
各位觀眾,雖然21世紀可以開放「一人公司一站式線上申請」的現在,
但是注意設立登記表雖然都是電子版本,卻有分正本和副本,
正本有蓋章,副本沒蓋章。
平平都是PDF電子公文,不知正本副本的區分有任何意義;
或是這個章有徒具形式外的任何意義嗎。
這還不是最惱人的,
在設立登記表遞交通過後,
網站上還是只有副本,沒辦法下載正本公文!
網站上下載的應該要有蓋章的正本,以供設立銀行公司戶使用,
但沒有。
我是這麼以為,銀行也是這麼以為,新北市政府經發局也是這麼以為。
所以找一個正本公文變成了捉迷藏,最後正本的具體位置在於電子郵件內,與設立核准函
同一連結,網頁上有兩個超連結,是這樣子標示的,下載「公文」和備註「附件」這兩個
意義有點含糊的詞彙,理所當然的我選了下載「公文」,他也符合我期待的確實是設立登
記核准函公文正本。
而設立登記表在「附件」的連結,下載才會有,
Why?Why「附件」?
直接標明是登記表很難嗎?
或是直接和設立登記核准函打包下載作一個連結很難嗎?
完全沒必要分兩個連結啊!
而且連銀行經辦、公部門的人都不知道這設立登記表的正本到底在哪裡!
電話轉接又轉接後還一直要我去一站式網站找!!!
一直要我找到帶有那個可愛印章的設立登記表才能開戶。
公文和附件兩個按鈕容易讓人混淆,
因為公部門附件常有兩種格式,比如word和開放文件odf等等,
下載公文時讓我誤會附件也是同樣的東西只是不同格式。
除了上面這個血淚烏龍外,銀行對電子正本的辨識度也有待加強,
在我再一次殺去新北市政府經發局找一紙設立登記表電子正本的時候,
辦事員直接建議我改申請傳統紙本的,一是銀行會不認得,
二是電子版沒有印公司大小章……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吐槽了……
或許大家都花錢代辦,很少像我一樣客家人親自跑線上一站式,
銀行確實大多不認得電子的設立登記表,只知道傳統的紙本設立登記表,
兩種形式的表格長得不一樣,需要各位在多多去教育銀行了,
至少政府開始線上化是好的開始啦。
話說申請銀行公司戶時,
必須提供設立登記表正本和核准函正本我認為是一件極其弔詭的事,
既有設立核准函了,機關網站上也查得到公開資訊,
提供登記表正本以資佐證的意義在於?
因為必須提交設立登記表才會有設立核准函啊……
有了權威性更強的憑證B,何必要A呢?
第九步、國稅局營業稅籍設立登記
假設你的工作室在家裡的其中一間房間,非全家都是作營業使用,稅籍登記時房屋地價稅
可申請僅課徵六分之一為營業使用,負擔相對不大,這部分需要另外申請現場會勘。
說來籠統,我舉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房屋稅原3074元(住家稅率1.2%,有六分之一變為非住家3%),則一年多769元。
地價稅原1744元(自用住宅稅率千分之二,有六分之一變為營業用千分之十),則一年多
1162。
加起來為1,931元,再看看設址商辦的花費,我想真的可以考慮一下。
另外如果是SOHO族、網拍業者之類,根據時代力量彭盛韶等人倡議一人SOHO新創房屋稅地
價稅比照自用住宅一案或可主張現場無營業事實等,而不必多花這六分之一,增添草創期
的營運負擔。
財政部107.07.23台財稅字第10704004880號令摘要:
實際營業活動均以行動裝置完成之營業人,以住家房屋作為稅籍登記場所,
未僱用員工,未供辦公或存放設備及物品者,准申請按住家用稅率及自用住
宅用地稅率課徵房屋稅及地價稅。
雖說感念前人努力,但上行未必下效,作為線上及外出接案、服務的行業別,我曾經努力
申請過,卻遭駁回,理由為:
實際營業活動並非均以行動裝置完成工作內容,尚需至客戶指定地點拍攝,後製以筆電或
外包方式處理,與上開函釋不符。外出的行為都叫做「外勘」,只要有外勘,舉如外出拍
攝、開會等,就不符合釋函的「營業行為『均以』行動裝置完成」。
大致情況上是由於會勘人員是政府外包人員,薪酬採論件計酬,這個行政命令既年輕,案
例也少,又難申請,一個區的國稅局可能每年通過一兩件。所以既不好賺,如果放行又會
被上級查核重點指導……自然而然變成了看的到吃不到的政策。雖有眾多不合理之處,使
得本應嘉惠年輕人的釋涵變了質,我也尋求彭先生甚至有提起訴願爭取過,不過失敗告終
,希望後面有人有好消息。
除了房屋、地價稅的成本負擔外,還有勞健保級距問題,
勞健保我原本是保在台北電影職業工會,
而一人公司不用成立勞保單位,繼續保工會沒有變動暫且不論
(進階搜尋關鍵字:勞退、就業保險、國民年金)
健保部分我是保最低薪資,每月原645元,
成立公司後須以公司負責人名義投保,最低投保級距不得低於34,800元。
2020年的保費為1632元,
2021年調漲為1799元,還是蠻痛的。
如果有眷屬在名下的話
快跑吧。
如果是寄生在原公司發展副業,而不是投保在工會的聰明玩家們,
可以忽略這段,你們不受影響。
第十步、國稅局領取統一發票購票證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拿到統一發票購票證的,
所以統一發票章還是一定要刻。
如果需要開手開三聯式紙本發票,去農會買,一本50元有50張,
有分B2B和B2C的,如果有需要那就兩本都要買,
即使你一期可能只開到5張。
然而作為一間環保愛地球,關注永續發展、實踐節能減碳精神的前瞻性企業,
電子發票是理所當然的吧?
簡單來說需要B2B、B2C電子發票就找第三方電子發票加值中心代開電子發票,
文件填一填、印一印、交一交,Do re mi fa就好了,真的豪簡單。
這個細說篇幅比較長,我也就不浪費時間了,
我是用速買配,電子發票開一張0.1元,成本就初期合約掛號費,和預儲值500元用到吐,
詳情都在訊航科技電子發票加值中心 (einvoice.net.tw),他有很多金物流服務,但我只
用開電子發票功能,競品都比較好了,沒有一間能打的,就是他了,不用麻煩了。
有人說自己開公司後才學會怎麼手開發票,怎麼壓印章
還別說,照這個路數下次要是我幫別人開公司,搞不好對方負責人一手電子發票,一手光
敏章,還真沒有這個問題。
第十一步、CTP申報(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
這個我忘了當初有申報還是沒有,
雖然不是很急,
但還是趕快處理為好。
你應該要知道,但不會有人告訴你的事
申報扣繳憑單
每年一月底前要去國稅局申報扣繳憑單,
就是員工和你的薪資,
我根本沒拿過這個扣繳憑單這種東西QQ
只知道如果逾期申報自首罰鍰是750元哦!
負責人資訊申報
每年三月底前要上「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申報,
不然你會收到逾期申報通知。
線上成立健保單位
理論上聽說是成立公司一個月後如果你保在區公所或工會會收到信函,
但我是今年三月才收到來函要求成立,
而且表列級距還是2020年的,不知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該注意的是填完表單一定要按送出審核上傳。
營業稅
營業稅每兩月一期申報,1、2月為第一期,3/1~3/15之間申報,
以此類推每年六期,
會有很大的篇幅,等我有空在更新一下。
btw,可以先說的是大家知道農漁牧是零稅率的嗎^^
建議報帳不要有這類東西,申報有夠~麻煩。
營所稅
營利事業所得稅為企業一整年結算下來所需負擔的年度稅,
五月底前申報營所稅,如果公司虧損的話不用繳營所稅。
稅額是以該年度淨利的「20%」來計算,淨利之換算可選擇採用查帳或同業標準率(書審,
擴大書審益率),年淨利低於12萬免徵營所稅。
營業收入×純益率(以我為例影片製作業5%)=營所稅課稅所得額
課稅所得額 120,000 元以下:免稅
課稅所得額 120,000 元 至 200,000 元: ( 課稅所得額 — 120,000 元 ) ÷ 2 =應納
稅額
課稅所得額 200,001 元以上:課稅所得額 × 20% =應納稅額
也就是說若我公司營收兩百四十萬之內免繳營所稅,
但是因為公司去年九月成立,目前還沒有申報過,這邊先資訊可能待釐清。
以上希望有幫到大家,或有問題也歡迎詢問(medium有社群平台資訊),有錯誤的地方也麻煩指正,
各公部門具體問題請參考下方,都是創業前被我騷擾過的地方電話。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0800–589–168 創業諮詢服務專線一年三次免費線上顧問
國稅局 0800–000–321
健保署 0800–030–598
勞工局 02–2396–1266
=====正文結束=====
如果反應好的話第二篇我可能會分享經濟部的青創貸款和文策院的文創貸款,
因為剛好這兩種貸款我都有申請到,並且是在不同的銀行申請的,
應該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7.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oberich/M.1618731684.A.8F9.html
※ 編輯: kkaakkaa2435 (58.114.17.253 臺灣), 04/18/2021 15:42: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