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台灣人
台灣島上考古找得到的人類遺骨
最早的史前人類就是
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人」
大坌坑人堪稱第一代台灣人
懂得種植小米
製作粗繩紋陶器
開始離開穴居生活
有構築簡易住宅的能力
大坌坑人的聚落
在新北市八里區
觀音山西麓的大坌坑首先發現
故命名為「大坌坑人」
年代在6,500年前至4,200年前
在台灣島生活了2300年後消失
大坌坑人的聚落遍及
台灣島北中南的海岸和盆地
甚至包括澎湖縣湖西鄉菓葉村
和馬公市鎖港里
大坌坑人來自福建
趁著6,000年前冰盛期結束前
台灣海峽的海平面尚有
淺灘陸橋可供兩岸通行時
從福建走到台灣島
有人說大坌坑人的語言
也是屬於南島語系
這是沒有科學證據的猜想
不必理會
有人說大坌坑人的體質長相
可能是原住民的祖先
這是可以被直接否定的假設
大坌坑人的遺骨證實
與長江流域同期古人相同
大坌坑人的生活文化
與同時代福建三明市城關鎮
南山遺址的古人相同
也增強大坌坑人來自福建的證據
舊時器時代的台灣人
是在台東長濱鄉八仙洞穴居的古人
但沒有發現遺骨
不清楚他們的體質
所以大坌坑人
可視為第一代的台灣人
請參閱:
蔡正元著《台灣島史記》
三民書局 誠品書店
各大網路書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長濱 文化 洞穴 在 跟著四寶媽環島旅行 Facebook 八卦
2021寒假一打四環島旅行第10天
行程:麒麟部落露營區收帳➡️麒麟東弓射箭場➡️成功漁港➡️阿桃姊魚干魯肉飯➡️王記鬼頭刀➡️成功豆花➡️小如手作烘培訂製➡️小白屋咖啡(秀蘭很忙)
一早和孩子們再次收帳,這次速度快很多,約半小時就能收好帳並將裝備全上車,接著接軌10點的弓箭文化體驗課程。
凡預約麒麟部落露營區的露友,皆會贈送隔壁麒麟東弓射箭場10支體驗,更能預約林區射箭導覽的課程,簡短體驗說明:
1. 弓箭場主人safuru(沙福路)大哥導覽很認真,加上射箭場的設施、裝備,頗有用心。
2.林區導覽會解說營區這腹地的背景故事、麒麟部落的歷史故事、陷阱解說、林區射箭體驗共五區(五隻動物)各射一箭。
3.兩個小時走在林區上,枯水的溪流、溼滑的石頭,矗立天空的巨竹,尤其看見地上有山羌的腳印、螃蟹挖的洞穴、動物走過的獸徑,崎嶇的道路都能帶給我們有種在森林裡冒險的刺激感。
4. 3小時射箭體驗+林區導覽5個人共2400,搭配台灣pay付費享有五折優惠(下個月回饋到戶頭)元,等於只花我1200元/3小時/5個人,超划算,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去申請台灣pay支付,到很多配合的商家都享有單筆刷滿1000元,下個月回饋500元。(每個月限定1萬元額度,下個月回饋5000元的優惠)活動只到6月底,意者請上網搜尋相關說明。
上完深度導覽課程已經1點了,趕緊帶著飢腸轆轆的四隻孩子到成功漁港旁的快炒店-阿桃姊填飽肚子。
認識阿桃姊是第一年環島旅行時,來成功漁港看拍賣,然後直接買魚貨請阿桃姊代客料理,口味很像媽媽的味道,加上阿桃姊好親切,一吃成主顧。
我們一看見熟悉的阿桃姊大喊:「阿桃姊,我們肚子好餓啊~」咻咻咻點了好多菜,阿桃姊心疼孩子們肚子餓,趕緊一人一碗魯肉魚干飯,真的好好吃,然後又炒我們很愛吃的鯊魚肚(是阿桃姊老公自己補的鯊魚喔!)又招待孩子們超愛的生魚片,真的太滿足了。
離開時阿桃姊摸摸我的手歡迎我們再回來,一摸就說:你的手怎麼冰冰的?!趕緊送我兩包暖暖包,這暖暖包背後的心意真的暖到心裡。
從第一年環島認識阿桃姊時,她很關心我們,更疼孩子,擔心孩子肚子餓,就會趕緊張羅飯菜,看見孩子喜歡吃生魚片,還猜拳看誰贏了可以吃最後一片,捨不得孩子吃不夠又送我們一盤生魚片,阿桃姊真的很像媽媽一樣,很會照顧人,所以每次回來成功,一定會回來吃熟悉的媽媽味道。
如果有來成功漁港觀光,肚子餓可以找阿桃姊填飽肚子喔!(就在漁港旁,很好找)
飽到天庭蓋還是要買王記炸鬼頭刀魚柳和成功豆花當伴手禮,去長濱找小如、樂師父敘舊,期待明天吃到小如手作的麵包來場早餐約會,然後樂師父都會幫我巡車的狀況,讓我們更安全上路平安回家(樂師父開一家快樂修車廠)接著再來到長濱最熱情的秀蘭姐家‘龍絲day’住一晚。
每次跟秀蘭姐聊天,都能被她超級樂觀、大方、無私分享的個性所感染感動,然後每次住在家,就完全不想回家,更加深我好想住在這裡的衝動和慾望,我相信只要認識秀蘭姐的人,都會有想要移居的衝動,忙碌的農婦生活、以物易物、以才藝換宿、以吃換宿,都能在這裡實現,太讓人想留根了。
花東有太多部落文化、人文故事值得我們帶著孩子去感受,往往都能從中找到很契合相處的朋友,也因‘人’與‘情’我們愛上這片土地,心就在此紮根離不開了。
#阿桃姊魚干魯肉飯
#麒麟東弓射箭場
#小如手作烘培訂製
#快樂修車廠
長濱 文化 洞穴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謝謝網友 Helen Chu 分享她的母親和她在臺東長濱八仙洞的今昔對照。
圖中地點為八仙洞的第一洞(這裡最大的海蝕洞)「靈巖洞」。左上圖是1969年她的父母於婚前約會時由父親拍攝,右上圖則是她在半世紀後的2019年4月17日帶媽媽重遊舊地時所攝。左下圖是1992年她在靈巖洞的「靈巖寺」石碑旁留影,右下圖則是她在2019年4月17日於同地拍照,昔日洞中寺廟與石碑皆已不復存在。
臺灣東海岸旅遊著名景點之臺東長濱「八仙洞」是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發現地,位於樟原橋南方約500公尺,臺11公路西側水母丁山山壁上的海蝕洞穴,即八仙洞風景區所在。八仙洞遺址在1988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一級古蹟,後於2006年5月1日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重新指定為國定遺址。
八仙洞的整體結構高約380公尺,外觀呈巨大岩石之山巖,面海的峭壁上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約分布在130公尺的高度範圍內;垂直於地面節理而形成的古海蝕洞是其特色,這些海蝕洞是東海岸地殼在陸升過程中,海浪侵蝕岩壁較鬆軟的部分所形成的,由於地質硬度不均,因此每一個海蝕洞的形狀皆異,其高度都大於10公尺,近看更顯壯觀。
八仙洞具有約30處海蝕洞奇景,包括靈巖洞、潮音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潮辰洞、崑崙洞、菩提洞、水濂洞、土地洞、朝陽洞、龍舌洞、觀音洞、地藏洞、燕子洞……等。在海蝕洞旁的木棧步道拾級而上,沿途可見蓊鬱的林相與豐富的生態,攀登至永安洞以後,更能居高臨下,一探長濱地區鬼斧神工的海階地貌。
早年八仙洞裡有一些大型的海蝕洞被靈修人士用來闢建神壇或寺廟而形成「洞内寺」,因此洞穴名稱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例如最大的海蝕洞穴被稱作「靈巖洞」,而離地面最高的洞穴則名叫「崑崙洞」,另外還有部分小洞穴成了納骨塔。
為了恢復八仙洞原始面貌,臺東縣政府文化處以民事訴訟、協商方式多管齊下,在歷經3年的追討後,終於在2017年底,將八仙洞的洞内寺全數拆遷完畢。目前,八仙洞遊客中心有一座解說展示館,館中有打製石器、文物與復原模型可參觀,是一個兼具地質美景與人文歷史的絕佳休憩景點。
長濱文化是迄今在臺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那是一個以漁獵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居民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不識製陶,會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算到距今約3萬年,其在臺灣東海岸一直持續到距今約5千年時便忽然消失,而且與之後普遍發現於臺灣全島的各史前文化層之間,完全找不到可連繫的關係,亦即臺灣島上的新石器時代,乃至金屬器時代的文化,並非從長濱文化演變發展出來的。
八仙洞遺址的遺物出自潮音、海雷、乾元及崑崙等海蝕洞穴底層,出土器物以石器為主,屬礫石工業砍伐器傳統,多為石英、石英岩、玉髓、燧石與鐵石英等製成的小型刮削器、刀形器,石器類型以石片器佔多數。此外,考古學家也在此地發現各類型的小型尖器和骨針、骨尖器、骨魚鉤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同時亦發現了火塘、魚骨等生活遺留物;從這些器物推斷,住在八仙洞遺址的人類,應是將天然的石頭敲碎,再利用碎掉石片的鋒利邊緣,來進行切肉、割魚、刮掉獸皮上的脂肪、砍樹及削木頭等動作,而且他們也會把動物的骨頭削尖磨利,作成魚叉與釣鉤來捕魚,或者用動物骨頭做的針來縫製衣服。
1968年,臺大地質學系教授林朝棨在這裡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了史前文化堆積層。同年底,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率領臺大考古隊至此進行發掘,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石器,並由考古學家李濟命名為「長濱文化」。
此後,歷經五次考古發掘,不但找到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而且在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之先陶文化。宋文薰認為,八仙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族群來自中國大陸,應是在冰河期時由中國華南遷至臺灣。不過,瑞士籍傳教士艾格理則認為八仙洞遺址的族群,並非來自中國大陸,而是屬於南島語系。
臺灣水下考古學家臧振華自2009年起,主持為期3年的「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由中研院史語所考古隊發現了10處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數達到24處;另外,考古隊進行57處的岩心鑽探及7處的洞穴探掘,發現了大量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臺東長濱的八仙洞結合了歷史、考古、地質及自然景觀,是臺東也是臺灣的重要資產,相信在經過政府整體規畫設計後,將會成為國際級的頂級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