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面臨挑戰時,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寶貝,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處理這件事呢?」這裡的框架是孩子有方法處理好這件事,於是孩子就會被暗示在方法裡面去尋找解決之道。
每個人的內在是多面性的,有天使、也有惡魔,至於被喚醒的是哪一個,就看身邊人用什麼話語去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注定會影響世界,至少是身邊的小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據說柯林頓與希拉蕊某次在一處加油站加油時,發現幫他們加油的工人是希拉蕊的前男友。柯林頓得意地說:「看,如果你嫁給這個男人,你可能就得在這裡做一個加油工了。」
希拉蕊不愧是一個政客,她的回應犀利而智慧:「如果我嫁給他,那麼今天的美國總統就該是他了。」
這雖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卻道出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道理: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所以,別再羨慕別人的老公老婆了,好的伴侶都是精心培養、調教出來的。願你從今天開始不再去抱怨、指責身邊的人,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一份功勞。如果你希望他變得更好,開始學習吧,從說的每一句話開始。
取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這篇文章比較長,沒時間看,看上面的幾段摘要也就夠了。
我們試著去理解作者的說法,去看到我們在關係中可能的責任即可。不用一定要全部認同,因為作者討論的議題很大,可以有不同的討論方向,因素也複雜。
我們選擇使用的語言,常影響互動,這是很明白的事情。一個常常回家抱怨的人,要藉著抱怨,讓家庭最後處在和樂的氣氛裡,真的很難。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也不難明白,可是,實際在跟不同朋友互動的時候,喜歡抱怨的人,還是會不斷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好像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也許對方有千百個錯,但看到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行為應對,最後怎麼影響了我們的處境,是我們的責任。祝福您,願意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並且追尋操之在己的自由!
****************************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文/ 黃啟團】
你用什麼方法把他變成了現在這樣?
在我接的個案中,婚姻困擾占了很大比重。不久前,我遇到過一位這樣的案主。她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士,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婚姻狀況。毫無意外,她也像其他案主一樣,在諮商時以抱怨作為開場白。前二十多分鐘,她一直在數落丈夫各種各樣的不是,這樣那樣的問題。她的語調中透露著憤怒、悲傷,還有委屈,說到動情處,還夾雜著啜泣聲。顯然,這段婚姻對她而言充滿痛苦。
我耐心聽完,然後平靜地問她:「聽你這樣說,這個男人確實很差勁。我很好奇,當年你怎麼會選擇嫁給他?」
她很自然地回答:「當年他可不是這樣的。」
「你沒嫁他之前,他挺好的,對嗎?」我反問道。
「是的。」她說。
「自從你嫁給他之後,他慢慢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對嗎?」我接著問。
「是的。」她的回答依然肯定。
「這些年來,你是如何把一個好男人變成這個樣子的呢?」
我這個問題一出口,她呆了一瞬,立刻反駁:「明明是他自己變成這個樣子的,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沒有理會她的反應,平靜地重複剛才的問題:「你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一個不錯的男人,對吧?」
「對。」她的聲音裡有一絲慌亂。
「自從你嫁給他以後,他慢慢變成現在的樣子,對吧?」
她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說:「是的。」聲音透著幾分怯意。
我再問:「那你用什麼方法把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
她默默沉思許久,沒有說一句話。
這是一個我非常熟悉的模式,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跟某位在婚姻中傷透心的妻子或丈夫重複類似的對話。
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那些在婚姻中傷痕累累的妻子們(丈夫們),他們總是把婚姻的責任推給另外一方。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案例。
我的一位學員,他結了兩次婚。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他把前妻和現任太太先後送進了我們的課堂。
在前妻的眼中,這位學員是個「爛人」,因為他把所有的心力都給了工作,而且脾氣暴躁,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動手打人。她萬般無奈下,只能黯然結束婚姻。
「在家裡他什麼都不做,在公司是老闆,在家裡還是老闆,我根本不是他的妻子,只是他的傭人,我真後悔嫁給他。」這位失婚女人曾憂傷地說。
可是,這位「爛人」在他的現任太太眼中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她說,她的先生雖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就會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陪她一起過溫馨的家庭生活。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遇到一個超級負責任的男人,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婚姻,他都願意承擔起來,他那麼努力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那位妻子說起丈夫時總是情意綿綿。
我好奇地向這位男士求證,究竟哪一個丈夫才是真正的他。他面露尷尬地說:「她們說得都對,前妻說的是以前的我,我太太說的是現在的我,我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我學習了心理學。」
我當然知道心理學會改變一個人,但我相信他的改變不完全是因為心理學,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跟他生活在一起的那兩個完全不同的女人。
為什麼同一個男人跟兩個不同女人相處時,會是兩種模樣呢?詩人約翰‧唐恩(John Donne)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個人一定會受身邊人的影響,也一定會影響身邊的人。因素當然有許多,而「語言」是其中最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
語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現在,請你不要去想一隻白貓,不要想一隻有長長尾巴、正在偷吃魚的白貓。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是不是就是那隻長著長長尾巴、正在偷吃魚的白貓?
會說話的人會說到讓人心生歡喜,不會說話的人能說到人心如死灰。這是因為語言能夠引發我們神經的某些反應。不信,請看下面的場景:
●一位妻子對丈夫說:「你是不是又在想那個女人?」
丈夫想的事本來跟女人沒什麼關係,但被妻子這樣一問,只得在腦海中努力搜索某個女性了。
●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啊?」
孩子的校園生活本來挺開心的,為了回答媽媽的問題,他忍不住就會想:對啊,今天誰欺負我了呢?然後本來早已遺忘的某件不愉快事件就浮現於腦海。
●一位老闆對員工說:「最近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本來充滿信心的員工,被老闆這麼一問,眉頭一鎖,立刻思索起工作的困難來,原來滿滿的幹勁悄悄沒了蹤影……
這就是俗話說的「哪壺不開提哪壺」。沒有人提白貓時,你並不會主動去想白貓,可是當你聽到「白貓」這個詞,頭腦中就會不自覺地想到白貓。
試想一下,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對你說:「你敢打我?你試試看?」說得多了,某一天,你可能真的會掄起拳頭砸過去……
所以,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為什麼心懷好意,卻做了壞事?
語言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神經的呢?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我著重談其中兩點:話語的「指向性」和「框架」。
●話語的指向性,就是俗稱的「哪壺不開提哪壺」
有些事情你不說,別人不會去想;可一旦說了出來,人的神經就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你所說的那些事情上。前面提到的四個場景就是很好的例子。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話語的指向性有一個小祕密,即人的潛意識無法處理否定詞。比如,不要想「白貓」,雖然我讓你不要去想,但你的頭腦根本無法分辨否定詞「不要」,於是大腦會直接出現白貓的圖像。
如果不知道這一點,人們經常會心懷好意卻做了壞事。比如考試前,很多父母帶著關心去提醒孩子:「寶貝,今天不要緊張哦!」但「不要緊張」恰恰引發了孩子的緊張。
那怎麼辦?讓話語專注於正向意義。比如,對即將參加考試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寶貝,放輕鬆哦,我相信你。」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到「輕鬆」上。
這一點並非現代人的發現。早在《大學》中就有論述。《大學》開篇講的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這三個字特別有智慧。第一個「明」是動詞,第二個「明」是形容詞,「明德」就是一個人本身擁有的好品德。這句話說的是:教育的根本,就是發現一個人本來便擁有的美好品德,並弘揚開來。
怎麼實現這一點呢?明代心學鼻祖王陽明給了一個方法:「致良知」。他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有良知的,如果你不去召喚它,它就會一直在體內沉睡著。內在的良知就好像一個在打瞌睡的人一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長這麼大,你什麼時候最開心?」當一個人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即使他眼裡正含著淚水,腦海裡想的卻是曾經最歡愉的那個片刻。這就是話語的魔力。善用話語可以讓人「明明德」、「致良知」;不善用話語的人,則會引發衝突和暴力。
●話語的框架,其實就是範疇
我們的話語會把別人的思維框定在某個範疇裡,從而引導對方只能在你設定的範疇裡思考。例如,如果你到廣東地區的餐廳吃飯,服務員首先會問你:「請問你喝什麼茶?」這時你的大腦會不自覺地被框定在「茶」這一範疇,你想到的可能是鐵觀音、普洱、龍井等不同種類的茶,因為服務員的問話設了一個喝茶的範疇。
如果說指向性是一個點,那麼框架就是一個面。除了點,我們還要思考話語帶給我們的面。所以,當我們給話語設置正向的框架、正向的範疇時,同時也就暗示了對方做出正向的反應;反之,當我們設置一個負向的框架時,對方也會被引導做出負向的思考。
比如說,有些女人喜歡對老公說:「又打算去哪裡鬼混啊?」老公本來沒有打算出去鬼混的,但老婆的話卻給老公的行為設定了一個範疇──「去鬼混」,老公可以選擇的只是「去哪裡鬼混」而已。如果這個老公真的出去鬼混了,不正是這位「愚蠢」的老婆推動的嗎?
***
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功勞
瞭解話語的指向性和框架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前面提到的那位男學員,在前妻眼中是個「爛人」,在現任太太眼中卻是良人了。人與人是相互影響的,兩位女士的說話模式不同,男人的表現自然也會不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愛自己,有的人則教會別人如何傷害自己。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我們能好好利用話語的指向性和框架兩個特點,帶給身邊人的感受就是如沐春風,暖意融融,我們的生活自然更加美好、愜意。
怎麼用呢?舉幾個例子。
●夫妻關係中
老婆對老公說:「老公,我希望你能對我更好一點。」這句話的框架是老公一定要對老婆好,老公的選擇只能是「怎麼好」。
●親子關係中
當孩子面臨挑戰時,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寶貝,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處理這件事呢?」這裡的框架是孩子有方法處理好這件事,於是孩子就會被暗示在方法裡面去尋找解決之道。
●職場中
老闆對員工說:「你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呢?」這裡的設定是老闆相信員工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員工努力的方向是「更好」。
……
每個人的內在是多面性的,有天使、也有惡魔,至於被喚醒的是哪一個,就看身邊人用什麼話語去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注定會影響世界,至少是身邊的小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據說柯林頓與希拉蕊某次在一處加油站加油時,發現幫他們加油的工人是希拉蕊的前男友。柯林頓得意地說:「看,如果你嫁給這個男人,你可能就得在這裡做一個加油工了。」
希拉蕊不愧是一個政客,她的回應犀利而智慧:「如果我嫁給他,那麼今天的美國總統就該是他了。」
這雖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卻道出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道理: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所以,別再羨慕別人的老公老婆了,好的伴侶都是精心培養、調教出來的。願你從今天開始不再去抱怨、指責身邊的人,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一份功勞。如果你希望他變得更好,開始學習吧,從說的每一句話開始。
.
以上文字取自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15
.
12/19(四)19:00【贈書直播】賴芳玉╳洪仲清《待用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16694781787674/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當孩子面臨挑戰時,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寶貝,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處理這件事呢?」這裡的框架是孩子有方法處理好這件事,於是孩子就會被暗示在方法裡面去尋找解決之道。
每個人的內在是多面性的,有天使、也有惡魔,至於被喚醒的是哪一個,就看身邊人用什麼話語去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注定會影響世界,至少是身邊的小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據說柯林頓與希拉蕊某次在一處加油站加油時,發現幫他們加油的工人是希拉蕊的前男友。柯林頓得意地說:「看,如果你嫁給這個男人,你可能就得在這裡做一個加油工了。」
希拉蕊不愧是一個政客,她的回應犀利而智慧:「如果我嫁給他,那麼今天的美國總統就該是他了。」
這雖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卻道出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道理: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所以,別再羨慕別人的老公老婆了,好的伴侶都是精心培養、調教出來的。願你從今天開始不再去抱怨、指責身邊的人,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一份功勞。如果你希望他變得更好,開始學習吧,從說的每一句話開始。
取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這篇文章比較長,沒時間看,看上面的幾段摘要也就夠了。
我們試著去理解作者的說法,去看到我們在關係中可能的責任即可。不用一定要全部認同,因為作者討論的議題很大,可以有不同的討論方向,因素也複雜。
我們選擇使用的語言,常影響互動,這是很明白的事情。一個常常回家抱怨的人,要藉著抱怨,讓家庭最後處在和樂的氣氛裡,真的很難。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也不難明白,可是,實際在跟不同朋友互動的時候,喜歡抱怨的人,還是會不斷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好像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也許對方有千百個錯,但看到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行為應對,最後怎麼影響了我們的處境,是我們的責任。祝福您,願意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並且追尋操之在己的自由!
****************************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文/ 黃啟團】
你用什麼方法把他變成了現在這樣?
在我接的個案中,婚姻困擾占了很大比重。不久前,我遇到過一位這樣的案主。她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士,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婚姻狀況。毫無意外,她也像其他案主一樣,在諮商時以抱怨作為開場白。前二十多分鐘,她一直在數落丈夫各種各樣的不是,這樣那樣的問題。她的語調中透露著憤怒、悲傷,還有委屈,說到動情處,還夾雜著啜泣聲。顯然,這段婚姻對她而言充滿痛苦。
我耐心聽完,然後平靜地問她:「聽你這樣說,這個男人確實很差勁。我很好奇,當年你怎麼會選擇嫁給他?」
她很自然地回答:「當年他可不是這樣的。」
「你沒嫁他之前,他挺好的,對嗎?」我反問道。
「是的。」她說。
「自從你嫁給他之後,他慢慢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對嗎?」我接著問。
「是的。」她的回答依然肯定。
「這些年來,你是如何把一個好男人變成這個樣子的呢?」
我這個問題一出口,她呆了一瞬,立刻反駁:「明明是他自己變成這個樣子的,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沒有理會她的反應,平靜地重複剛才的問題:「你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一個不錯的男人,對吧?」
「對。」她的聲音裡有一絲慌亂。
「自從你嫁給他以後,他慢慢變成現在的樣子,對吧?」
她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說:「是的。」聲音透著幾分怯意。
我再問:「那你用什麼方法把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
她默默沉思許久,沒有說一句話。
這是一個我非常熟悉的模式,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跟某位在婚姻中傷透心的妻子或丈夫重複類似的對話。
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那些在婚姻中傷痕累累的妻子們(丈夫們),他們總是把婚姻的責任推給另外一方。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案例。
我的一位學員,他結了兩次婚。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他把前妻和現任太太先後送進了我們的課堂。
在前妻的眼中,這位學員是個「爛人」,因為他把所有的心力都給了工作,而且脾氣暴躁,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動手打人。她萬般無奈下,只能黯然結束婚姻。
「在家裡他什麼都不做,在公司是老闆,在家裡還是老闆,我根本不是他的妻子,只是他的傭人,我真後悔嫁給他。」這位失婚女人曾憂傷地說。
可是,這位「爛人」在他的現任太太眼中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她說,她的先生雖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就會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陪她一起過溫馨的家庭生活。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遇到一個超級負責任的男人,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婚姻,他都願意承擔起來,他那麼努力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那位妻子說起丈夫時總是情意綿綿。
我好奇地向這位男士求證,究竟哪一個丈夫才是真正的他。他面露尷尬地說:「她們說得都對,前妻說的是以前的我,我太太說的是現在的我,我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我學習了心理學。」
我當然知道心理學會改變一個人,但我相信他的改變不完全是因為心理學,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跟他生活在一起的那兩個完全不同的女人。
為什麼同一個男人跟兩個不同女人相處時,會是兩種模樣呢?詩人約翰‧唐恩(John Donne)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一個人一定會受身邊人的影響,也一定會影響身邊的人。因素當然有許多,而「語言」是其中最不容忽視的因素之一。
語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現在,請你不要去想一隻白貓,不要想一隻有長長尾巴、正在偷吃魚的白貓。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你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什麼?是不是就是那隻長著長長尾巴、正在偷吃魚的白貓?
會說話的人會說到讓人心生歡喜,不會說話的人能說到人心如死灰。這是因為語言能夠引發我們神經的某些反應。不信,請看下面的場景:
●一位妻子對丈夫說:「你是不是又在想那個女人?」
丈夫想的事本來跟女人沒什麼關係,但被妻子這樣一問,只得在腦海中努力搜索某個女性了。
●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啊?」
孩子的校園生活本來挺開心的,為了回答媽媽的問題,他忍不住就會想:對啊,今天誰欺負我了呢?然後本來早已遺忘的某件不愉快事件就浮現於腦海。
●一位老闆對員工說:「最近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本來充滿信心的員工,被老闆這麼一問,眉頭一鎖,立刻思索起工作的困難來,原來滿滿的幹勁悄悄沒了蹤影……
這就是俗話說的「哪壺不開提哪壺」。沒有人提白貓時,你並不會主動去想白貓,可是當你聽到「白貓」這個詞,頭腦中就會不自覺地想到白貓。
試想一下,如果身邊的人總是對你說:「你敢打我?你試試看?」說得多了,某一天,你可能真的會掄起拳頭砸過去……
所以,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
為什麼心懷好意,卻做了壞事?
語言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神經的呢?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我著重談其中兩點:話語的「指向性」和「框架」。
●話語的指向性,就是俗稱的「哪壺不開提哪壺」
有些事情你不說,別人不會去想;可一旦說了出來,人的神經就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你所說的那些事情上。前面提到的四個場景就是很好的例子。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話語的指向性有一個小祕密,即人的潛意識無法處理否定詞。比如,不要想「白貓」,雖然我讓你不要去想,但你的頭腦根本無法分辨否定詞「不要」,於是大腦會直接出現白貓的圖像。
如果不知道這一點,人們經常會心懷好意卻做了壞事。比如考試前,很多父母帶著關心去提醒孩子:「寶貝,今天不要緊張哦!」但「不要緊張」恰恰引發了孩子的緊張。
那怎麼辦?讓話語專注於正向意義。比如,對即將參加考試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寶貝,放輕鬆哦,我相信你。」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到「輕鬆」上。
這一點並非現代人的發現。早在《大學》中就有論述。《大學》開篇講的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這三個字特別有智慧。第一個「明」是動詞,第二個「明」是形容詞,「明德」就是一個人本身擁有的好品德。這句話說的是:教育的根本,就是發現一個人本來便擁有的美好品德,並弘揚開來。
怎麼實現這一點呢?明代心學鼻祖王陽明給了一個方法:「致良知」。他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有良知的,如果你不去召喚它,它就會一直在體內沉睡著。內在的良知就好像一個在打瞌睡的人一樣,等待著我們去喚醒。
「長這麼大,你什麼時候最開心?」當一個人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即使他眼裡正含著淚水,腦海裡想的卻是曾經最歡愉的那個片刻。這就是話語的魔力。善用話語可以讓人「明明德」、「致良知」;不善用話語的人,則會引發衝突和暴力。
●話語的框架,其實就是範疇
我們的話語會把別人的思維框定在某個範疇裡,從而引導對方只能在你設定的範疇裡思考。例如,如果你到廣東地區的餐廳吃飯,服務員首先會問你:「請問你喝什麼茶?」這時你的大腦會不自覺地被框定在「茶」這一範疇,你想到的可能是鐵觀音、普洱、龍井等不同種類的茶,因為服務員的問話設了一個喝茶的範疇。
如果說指向性是一個點,那麼框架就是一個面。除了點,我們還要思考話語帶給我們的面。所以,當我們給話語設置正向的框架、正向的範疇時,同時也就暗示了對方做出正向的反應;反之,當我們設置一個負向的框架時,對方也會被引導做出負向的思考。
比如說,有些女人喜歡對老公說:「又打算去哪裡鬼混啊?」老公本來沒有打算出去鬼混的,但老婆的話卻給老公的行為設定了一個範疇──「去鬼混」,老公可以選擇的只是「去哪裡鬼混」而已。如果這個老公真的出去鬼混了,不正是這位「愚蠢」的老婆推動的嗎?
***
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功勞
瞭解話語的指向性和框架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前面提到的那位男學員,在前妻眼中是個「爛人」,在現任太太眼中卻是良人了。人與人是相互影響的,兩位女士的說話模式不同,男人的表現自然也會不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在無意識中教會了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尊重自己,有的人教會別人如何愛自己,有的人則教會別人如何傷害自己。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我們能好好利用話語的指向性和框架兩個特點,帶給身邊人的感受就是如沐春風,暖意融融,我們的生活自然更加美好、愜意。
怎麼用呢?舉幾個例子。
●夫妻關係中
老婆對老公說:「老公,我希望你能對我更好一點。」這句話的框架是老公一定要對老婆好,老公的選擇只能是「怎麼好」。
●親子關係中
當孩子面臨挑戰時,父母可以這樣問孩子:「寶貝,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處理這件事呢?」這裡的框架是孩子有方法處理好這件事,於是孩子就會被暗示在方法裡面去尋找解決之道。
●職場中
老闆對員工說:「你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呢?」這裡的設定是老闆相信員工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員工努力的方向是「更好」。
……
每個人的內在是多面性的,有天使、也有惡魔,至於被喚醒的是哪一個,就看身邊人用什麼話語去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都注定會影響世界,至少是身邊的小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還是更糟,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據說柯林頓與希拉蕊某次在一處加油站加油時,發現幫他們加油的工人是希拉蕊的前男友。柯林頓得意地說:「看,如果你嫁給這個男人,你可能就得在這裡做一個加油工了。」
希拉蕊不愧是一個政客,她的回應犀利而智慧:「如果我嫁給他,那麼今天的美國總統就該是他了。」
這雖然是一個未經證實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卻道出了一個不得不正視的道理: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所以,別再羨慕別人的老公老婆了,好的伴侶都是精心培養、調教出來的。願你從今天開始不再去抱怨、指責身邊的人,他們變成今天這樣,一定有你的一份功勞。如果你希望他變得更好,開始學習吧,從說的每一句話開始。
.
以上文字取自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515
.
12/19(四)19:00【贈書直播】賴芳玉╳洪仲清《待用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16694781787674/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在 Facebook 八卦
吃到美食心情就好好
在家也要有儀式感😋
疫情改變了大家的飲食習慣
我們能做就是盡量避免出門
身為防疫好寶寶的我
已待在家好一個多禮拜沒出門啦😇
雖然我本來就很宅,很能自得其樂XD
不過但在家還真的會煩惱每天要吃什麼?
我最近吃到一家很棒的外送餐廳泰嗨
吼 看到名字都感覺心情嗨了起來🤣
夏天果然就是要吃泰式比較開胃
他們的餐點是屬於健康餐盒~~
裡面的食材都是屬於食物原型
吃起來也比較健康沒負擔~~
價格也很平易近人
點完沒多久就送來了 真的超快!
餐點每樣都很好吃~~
他們的鮭魚有先舒肥過,入口很嫩蠻新鮮
加上酸辣的泰式醬,吃起來很清爽😋
搭配煙霧蛋和蔬菜整個很下飯
主食用藜麥熱量很低,吃起來蓬鬆可口
媽媽點的舒肥雞胸肉也很好吃
肉質很嫩搭上沙嗲醬
瞬間有種飛去沙巴吃烤串的感覺😍
話說他們的醬料真的是蠻厲害
其中我最愛的就是麻辣牛板腱
他們的麻辣醬料真的很對味❤️
微辣的口感超過癮
搭上他們的松露牛肉湯
香香濃濃的很可以~~
一邊追劇一邊吃
完全停不下來超滿足😚
除了吃肉肉
我還有點綜合綠葉沙拉營養均衡一下
酸酸的口感整個食慾大開呀
最後來杯鐵觀音珍珠奶茶
和椰子水消消暑😎
奶茶的茶香與牛奶比例剛剛好
搭上QQ的珍珠
整個好療癒
這次我點的美食都是用 @justkitchen_co 點的
裡面的餐點都很豐富
從平民美食鬍鬚張到星級餐廳大三元都有
有點像是美食懶人包的感覺
在家也能享受跨區美食
再也不用擔心外送送不到的問題
真的是太棒啦🥰
話說,大家最近有吃到什麼美食嗎
下面留言和我分享一下吧🤤
我要全部吃一輪!
【Just Kitchen】
https://www.justkitchen.com
#JustKitchen #雲端廚房 #泰嗨 #東南亞 #冬陰功 #宮保 #麻辣風味 #外送美食 #台北美食 #新北美食 #deliveryfood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在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 PTT新聞 的八卦
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鐵觀音屬於什麼茶,鐵觀音原是茶樹名,由於它適製烏龍茶,其成品遂亦名為鐵觀音。 鐵觀音是烏龍茶類中的一種,而烏龍茶又叫做青 ... ... <看更多>
鐵觀音屬於什麼茶 在 铁观音属于什么茶 - YouTube 的八卦
铁观音 茶 属于 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属于 半发酵茶类,发酵程度在10%到90%之间。 铁观音 茶由 铁观音 茶树的鲜叶制成,因为半发酵工艺的特殊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