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 | 諺語新知
當一個人才情減退,可以形容為「江郎才盡」。江郎才盡是著名的成語,與黔驢技窮、才思枯竭意思相近。
江郎是南朝官員及文學家,名字為江淹,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少時的江淹已有文名,但官運不濟。直至蕭道成賞識他的文采,應召江淹入仕為官。後來宋順帝劉準禪位於蕭道成,南朝齊建立,江淹自此官運亨通,曾任御史中丞、輔國將軍等要職。蕭衍建立梁朝後,獲任相國右長史及獲封為開國伯。
據江淹的自述,他留世惟集十卷,而他以詩賦作品聞名於世,當中以「賦」最為世人稱道,包括《恨賦》、《別賦》、《麗色賦》等,「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就是出自他的手筆。不過,對於江淹的才情,當世人以至後世人都認為晚年的江淹遠不如少時,例如他晚年所作的《效阮公詩》,被視為擬古之作。也因而有江郎才盡之說。
江郎才盡的故事源自《南史·江淹傳》的內容:「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而成書更早的南朝梁鍾嶸《詩品·齊光祿江淹》也有類似記載。
然而,有意見認為江淹晚年的作品不如少年,並非真的才盡,而是另有原因。就是他在中年開始官愈做愈大,生活遠較少年富裕之餘,同時俗務纏身,顧忌也比年少時多。特別是他在齊朝和梁朝時位居高職,一言一行也要甚為謹慎,因此不展現真正才華。也就是說,有人認為晚年的他之所才盡源於故意獻醜,與他在亂世當中能扶搖直上也頗為吻合。但到底江郎是藏技還是真的才盡呢?確是難以推斷。
#諺語新知 #諺語 #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
Search
鍾嶸詩品 在 詩品- 求真百科 的八卦
《詩品》中將五言詩的源流分為三派:國風、小雅、楚辭。鍾嶸取詩人作品的主流風格,追溯了曹植、阮籍、王粲等三十六人的詩風淵源。如論曹植詩「其源出於國風」,顏延之「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