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界正向我們暗示一個怎樣的「警察故事」? | 盧斯達 on Patreon】
721 元朗站恐襲事件,警察定性當日是兩班「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的人互相毆鬥。事實上,他們說甚麼都行;就像律政司怎樣告人都可以,這就是體制真相。到了最近,因為制裁真是發生,才有法官開始輕判示威者,因為怕被外國制裁?何君堯在許智峯林卓廷被捕之後開記者會,除了高興事態發展,也提及「法官最近的表現」,證明不是一單半單。試想如果沒有環球制裁的氣氛,法界還是會不問情由一律重判。《公安條例》是否合理,關我法官撚事?
這個問題,相信法律界一定知道,但他們還是一直騙著我們。楊岳橋當年貶抑抗爭路線,也就是提倡法制嗎啡,說香港有獨立司法系統就叫「有險可守」;余若薇年初說,2020年,很多被捕者會逐漸上到法庭……必定有很多案件的結果會令大眾嘩然、令大眾不高興,但她提醒,大眾千萬不要辱罵法官、檢控官或律師,甚至燒法院等地方,否則只會被視為野蠻人」,這話實在高瞻遠矚。能夠高瞻遠矚是他們太理解體制的本質,但他們仍然費盡心機兩頭瞞。警察作為保衛安全和私產,是安定繁榮的最前線,現在大家會對警察失望;然而警察後面,就是那個檢察制度,就是「法治」。你知道警察不會對你公道,那麼法庭會給你公道嗎?
法界明白法庭——以及他們自己——不能為人帶來公義,但他們不會承認,當其他人這樣說,他們會記在自己的小器薄上、皺眉,繼續說著「制度失效了想辦法去補救」;然後籌款給人打官司,但不包括逃亡。如果你要逃亡,你就要食自己,不要打算花社會賢達的錢。那麼對抗爭者來說,就是兩條出路:拿著資助去合法地被剝奪自由;或者一窮二白地密謀流亡。一直都有聽到這種事。捐錢的人被教育,錢要用在「合法用途」。
文化啟蒙到某個地步,大家會明白,不能無條件相信權力和當權者;然而是否無條件寄望法庭以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程序和馴服機制?那是這個城市不鼓勵你去想的,這裡曾是英國殖民地。
警察又是甚麼呢?其實警察當然不可能是孤立的系統,它是整個結構的其中一部份。就像法庭也不是孤立存在,法庭要有法力,還需要有抓捕的槍桿子才成。現在大家經常說警黑勾結,究竟是隱藏起來,還是真相全抖出來,究竟哪種比較好,還真說不上來;但警 X (任填) 勾結,多年來早就被人用隱喻的方式說了出來。例如電影,說電影圈是黑社會養出來,有經濟學的根據。《無間道》、《終極無間》、《神探》、《寒戰》系列、《黑社會》系列,全部都在說這件事。《無間道》最後的電梯,就是黑幕所在;《終極無間》開啟保安科和刑事系統的鬥爭,一開始黎明的保安科頭子,就去抓捕兩個走私軍火的台灣人;韓琛也想參一腳軍火生意,陳道明飾演的沈澄其實是公安臥底;當黃秋生想去抓人,「上頭命令」一下子就將他們 hold 住,涉及台海局勢和中國,已經超出香港警察的管區。
《終極無間》的顯線是劉德華很想洗底,最後陷入瘋狂,但隱線卻是中國權力慢慢介入香港的縮影。黎明帶著上司命令制止黃秋生去抓韓琛,即「保安科阻止警察去捉賊」;梁朝偉一方因而開始懷疑黎明是韓琛的人。最後發現其實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保安科 (黎明) 一直有跟韓琛互通消息,「你幫我,我幫你,大家幫大家」;這個黑白融合的權力結構,在電影裡是用來抓捕沒有拍出來的軍火交易,也可以是對內鎮壓,因為事實上根本沒人能夠制衡。沈澄一角的存在,不知是否啟發了《黑社會》的公安臥底,最後接掌了「和聯勝」,終止了數百年的「黨內民主」;「保安科」這個概念進入電影,與警察並排競爭,似乎也啟發了《寒戰》系列,可見《無間道》落筆之深。
《神探》就更是直白。那些犯罪人格、心中有鬼、割耳朵之類,其實盡是作者玩的遊戲,真正的揭露,是警察最後魔化,在最後犯罪現場思考如何「調槍」逃避責任。整部戲受到徐步高事件啟發,都是公開秘密。徐步高事件,究竟責任誰屬,今日仍然在黑幕之中。就算最後是徐步高開槍,事情的真相,都可以「調槍」,一些很 subtle 的改變,都可以導致結論改變方向。徐步高的死因庭,有過千證物沒有提堂,大部份細節都被密閉起來。就像《神探》,誰人是兇手不是懸念所在,而是真相的呈現被污染之後,真相永遠無法找到。香港電影界在向我們傳達一個怎樣的「警察故事」?也許徐步高真的有開槍殺人,但他的故事將由別人論述,沒他和其他人的事。當日涉及徐步高事件的人,今日都在高位了。
反送中的時候,警察鎮壓不到,或不便短期內進行中國式鎮壓,便有白衣人出來幫拖,警察肯定不用主動要求,反正雙方都在一個結構之內。陳彥霖也開死因庭了,一般黃絲還在爭論陳彥霖老母是否演員。陳彥霖老母對骨肉的詆毀,同時提出一條自己早婚早產、做人馬馬虎虎而且絕對不適合為人父母的隱線。不管陳彥霖是如何死掉,老母肯定有份製造這個悲劇。覺得「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繼而懷疑老母身份是否真實的網民,人生肯定是幸福的。很多人的人生,父母僅僅存在本身,已經是傷害,繼而釀成人生悲劇,將悲劇一代傳一代。
陳彥霖老母作供,呈現出一個做陪酒、離家出走、精神有問題的女兒,但也許她逃避的就是那個亂七八糟的、藍絲的、自是為是的所謂家庭。有關方面嘗試詮釋少女之死,然而真相一開始就被污染。馬上火化——已經沒有會說話的物證。死因庭開了,但死者永遠不會得到公義。一事涉及警察、政權加上法庭,還會有真相?死因庭是甚麼?等於開庭告人暴動,只是一個權力結構自欺欺人的儀式。修補法治,是否等於修補警察,或者修補黑社會?也許能,也許上帝下凡就做得到。
訂閱我的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錢 權 黑幕 演員 表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八卦
【#地下推薦】
『二月份有什麼超值得期待的電影?』✨
邁入二月,從今天開始碰到過年連假,各家賀歲片爭相分搶此檔期的票房大餅,除了這檔期的強片外,情人節檔期有兩部非一般愛情片《愛•欺》和《沒有煙硝的愛情》,月底的228檔期也有奧斯卡和威尼斯等級的強片,這個月一樣介紹10部『地下電影』心中期待的電影推薦給大家。
*溫馨提醒:李滄東的《密陽》也將於2/28重映,愛死這部片的全度妍了。
👉2/1《愛•滿人間》Mary Poppins Returns
相隔54年,《歡樂滿人間》續作《愛•滿人間》總算在《芝加哥》導演羅伯馬歇爾的巧手下登場,班克斯一家也從小孩轉大人,瑪莉包萍則從茱麗安德魯絲換成了艾蜜莉布朗。
本作延續了前作天馬行空的浪漫本質,在每一個音符、每一段舞蹈中,教會大人當小孩的意義,提醒大家想像力的美好。縱使《愛•滿人間》過分浪漫,大刀闊斧地捨去現實真正的殘酷及無力感,但對於一個寓教於樂的歌舞片來說,《愛•滿人間》已經及格,尤其是艾蜜莉布朗,舉手投足的魅力能穿透大銀幕,優雅且果敢,三天前看的試片,艾蜜莉布朗的倩影仍記憶猶新。
且此片有多個致敬前作的橋段,看見瑪莉包萍再度從天而降,應該能令眾多舊粉絲感動不已。
👉2/8《#我想有個家》Capernaum
由黎巴嫩女導演娜迪拉巴琪編導,劇情描述12歲男孩贊恩在掙扎中求生,並挺身控吿父母只生不養,入選去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且奪下評審團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兩項大獎。到了北美獎季,此片口碑與聲勢仍然高昂,入選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外,也順利挺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九強。
雖說影片前半段鋪陳過於簡單,但片中犀利剖析當代貧富差距、人口販賣等議題印象深刻,且片尾透過孩童的口,對無能的大人們進行強烈控訴,本該童真的眼神在飽受風霜摧殘後,竟化成銳利的恨意,穿透銀幕直切人心,說服力十足,後座力驚人。
👉2/14《#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
波蘭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繼《依達的抉擇》後,再度將故事背景放在二次大戰後,且同樣精彩地以黑白影像映襯出人性,交出不愧於坎城最佳導演的作品。
此片在黑白影像的質地、音樂的更迭當中將大時代下的愛情一刀一刀鑿下,故事主人翁糾纏橫跨20年的愛情,當中國族、權力、藝術間的天秤拉扯也都能自然鋪陳且不過於生硬,而每一段過場時的黑幕則留給了影像呼吸的空間,威帕利科斯基深知如何用影像說故事,其力道能生猛有勁,卻又同時能柔情似水,尤其片尾男女主角起身走出景框之外,留下風吹草動的無畏,將全片的餘味保留下來,綿延不絕地縈繞心頭。
冷戰的題材容易生硬且落入俗套,但帕威帕利科斯基能掌握住自己的風格,以小人物的情愛唱出時代悲歌,此片是導演獻給父母、波蘭的匠心鉅作。這次的奧斯卡入圍,《羅馬》和《沒有煙硝的愛情》皆是心頭愛,衷心希望都能有所斬獲。
👉2/14《愛•欺》The Wife
幾乎可說是將奧斯卡影后收進口袋的葛倫克蘿絲,在此片的演出確實精采,將女性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下,隱忍多年時的心境轉折,詮釋的絲絲入扣,目前獲得無數獎項,無需贅述。
此片提一下坎城影帝強納森普萊斯,在幾乎是以演員撐起來的電影當中,和葛倫克蘿絲貫串全片的對手戲毫無落居下風,演活了男性自大同時自卑的心理狀態,在今年獎季的競賽中雖沒聲量,但好表現不該被埋沒。
此片導演試圖從男性觀點看往時代對女性的壓迫,並透過諾貝爾文學獎娓娓道來一場家庭風暴,片中的轉折以及鋪陳都中規中矩,並無特別令人驚訝之處,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片尾對於「創作」的核心能夠提出強而有力的辯證(這邊不爆雷,但最後的爭吵是很有趣的),無奈拍法不夠高明稍嫌可惜,但有著奧斯卡準影后加持,仍有其可觀之處。
👉2/15《#雙后傳》Mary Queen of Scots
雖說此中文譯名當初惹出了許多爭議,但有瑟夏羅南、瑪格羅比這樣的卡司,還是令人期待。
此片也成為今年奧斯卡,唯三入圍最佳裝髮設計的電影,背後操刀大師是以《伊莉莎白》拿下第71屆奧斯卡最佳妝髮的Jenny Shircore,且也找來了由《伊莉莎白:輝煌年代》拿下奧斯卡服裝設計的Alexandra Byrne設計服裝,有兩位名家負責疏化、服裝,此片光看這兩點加上演員,應該就能值回票價。
👉2/22《#落紅》The Third Wife
第一次拍攝劇情長片的越南女導演阮芳英是李安於NYU電影研究所的學妹,曾於2014年獲得史派克李電影製作基金。《落紅》配樂尊室安則曾為蔡明亮的概念短片《洞》編寫配樂。尊室安的父親則越裔法籍導演、威尼斯金獅獎得主陳英雄則為本片的藝術顧問。
《落紅》早已在國際獲得廣大注目,包含多倫多影展頒給了此片奈派克獎,更有媒體、影評提到此片有著《下女的誘惑》、《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影子,全片從女性在父系社會底下身不由己的命運來切入,看釋出的電影本事,也勾勒男性在社會結構中的掙扎,看來此「非普通」少女成長故事應該會強烈碰觸道德底線。
👉2/22《#梵谷:在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
此片聚焦一代印象派巨匠文森梵谷自殺前的最後時光,走進梵谷的心靈與世界。威廉達佛飾演印象派藝術家文森梵谷,早已在去年威尼斯影展就拿下影帝殊榮,今年更受到奧斯卡的青睞,搶進影帝入圍名單,雖說目前機會渺茫,但威廉達佛從去年在台上映的《歡迎光臨奇幻城堡》就已經備受肯定,今年從面惡心善的旅館老闆挑戰藝術家梵谷,角色詮釋上的難度轉變很值得觀察。
👉2/22《#芭蕾少女夢》Girl
《芭蕾少女夢》在去年坎城影展就受到廣大矚目,除了拿下旨在鼓勵新銳導演的金攝影機獎外(前年的金攝影機獎是《沒人愛小姐》,同樣由鏡象發行)還拿下酷兒金棕櫚獎獎、一種注目單元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和最佳演技獎。
坎城外,去年也在歐洲電影獎拿下最佳首部電影更入圍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名揚歐洲後,跨海則入圍了今年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同時代表比利時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獲獎無數的《芭蕾少女夢》,講述15歲的拉娜是一位住在「男生」身體𥚃的「女孩」,正在芭蕾舞蹈學院學舞,更重要的是正準備迎接變性手術。此片最令人玩味的是導演拍主角全身時,樣貌都從鏡子折射,映照出的當然是其身的反面,心意昭然若揭。而導演選擇拍攝的題材大膽,但總覺得處理的稍嫌小心,但此片做為導演第一部長片,可以看得出未來發展的淺力,想觀察歐洲影展的影迷千萬別錯過。
👉2/27《#為副不仁》Vice
風光入圍2019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男配、女配等8項大獎,由《大賣空》名導亞當麥凱執導,聚焦在號稱美國史上最有實權的前副總統迪克錢尼身上,克里斯汀貝爾從去年釋出的劇照就已經引起廣泛討論,不同於去年影帝蓋瑞歐德曼的妝容,克里斯汀貝爾實實在在增肥22公斤,搭配回歸想連莊最佳男配角的山姆洛克威爾,一搭一唱的對手戲值得期待。
但目前兩人的小金人路上各有《幸福綠皮書》馬赫夏拉阿里和《波希米亞狂想曲》雷米馬利克擋著,好萊塢橡皮人這次已經拿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和廣播影評人協會影帝,能夠替自己拿下首座奧斯卡影帝?全世界影壇都在關注。
👉2/27《非•虛構情事》
法國鬼才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張曼玉前夫)繼拿下坎城最佳導演的《私人採購》後,睽違兩年以此片轉戰威尼斯主競賽。《非•虛構情事》集結了大滿貫影后茱莉葉畢諾許和凱薩獎得主吉翁卡列演出,這也是導演繼《星光雲寂》後再度茱麗葉畢諾許合作。
故事聚焦在巴黎出版業,以幽默小品的調性描述一對編輯與作家的夫妻邁入中年,在產業變化的浪潮下帶來中年危機。錯過去年金馬神秘場的影迷,2/27就可以在大銀幕欣賞。
#新年快樂
錢 權 黑幕 演員 表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八卦
#試片無雷短評
《震撼真相》Shock and Awe
事實絕對不是少數服從多數
.
連續看了《揭密風暴》、《引爆點》以及本片《震撼真相》三部電影,皆以社會時事、新聞正義,或是追求真相的主題作為取材,真心被這些劇中努力找出真相的角色們,那份單純的執著、實事求是的過程所感動。就算看完經過多久時間,回想起為了真相永不妥協、堅定不移的橋段還是熱血沸騰!
不論是《揭密真相》還是《震撼真相》,或是《引爆點》,三部電影都完整交代了一個事件所引發的後續輿論效應、當中不為人知的黑幕,以及被蒙在鼓裡的民眾被刻意蒙蔽的言論,反而支持不是事實的政策。正如在《引爆點》中的臺詞所言:「事實不是少數服從多數。」一語道破不論是記者媒體,或是執法人員們的職責,追求正義與真相的使命: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也要堅持自己的心。
《震撼真相》所描述的故事,以911後小布希政府主張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出兵推翻海珊政權的背景下出發:美國各大主流媒體支持政府論點時,奈特瑞德勒集團內的兩位記者,掌握政府內部情資而不顧輿論,勇敢質疑政府捏造事實而出兵的決策。他們不僅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發覺驚人的內幕,承受眾多輿論壓力,在被眾人打壓的逆境中求生,展現媒體存在的價值以及捍衛新聞自由的勇氣。我想是身為媒體人應該深植心中,不容動搖的本色。
有趣的是,電影不斷穿插當時小布希、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倫斐斯、副總統錢尼等政治人物的實際公開談話畫面,尤其是那句經典的「不知之未知」政治幹話;對比到不斷努力追查的記者群,不斷訪問眾多公部門或相關單位線人的線索,兩相對比下看起來相當諷刺。而片中以一位退役軍人作為開場,並以「數字」這種理性的事實描述總總不合理且荒謬的政府決策,電影所圍繞的主題明確,展現了時事批評的犀利風格。更有趣的是,導演羅伯雷納同時也在片中飾演報社主編,透過本片演出展現了身為新聞媒體處變不驚的態度。尤其是當中一場批改恐嚇信的橋段,以幽默化解尷尬的僵局,是我認為本片表現最棒的地方。
劇中的演員表現絕對是本片的精彩亮點,包括飾演兩位記者的伍迪哈里遜、詹姆斯馬斯登,羅伯雷納導演親自演出的報社主編、飾演越戰知名的戰地軍人記者湯米李瓊斯,以及飾演兩位男主角伴侶的蜜拉喬娃維琪、潔西卡貝爾,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都令人感動。縱使本片沒有過多娛樂特效與花俏華麗的轉場,但緊湊又巧妙的剪接,以越戰和伊拉克戰爭對比、911事件後彌漫恐懼、憤怒的社會氣氛,對照到媒體炒作與主角群冷靜理性的追查過程,讓觀眾以旁觀者的視角切入時事事件,重新審視了近年來人們面對資訊交換快速、通訊發達的時代中,不斷顯現出人群輿論的盲點。
而當你漸漸成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個清醒之人,被眾人撻伐指責為背叛者的那個眾矢之的,到底該如何自居?到底該如何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而等待時間的證明?相信這都是非常痛苦又掙扎的過程,在《震撼真相》裡我們能夠感受到這兩位記者和主編所構成的三人組,在逆流中越挫越勇,在批評攻擊聲浪中依然處驚不變而更加堅定信念,都讓人感受到這三人對工作的熱情,令人感動。
在如今紛紛擾擾的台灣,每每重大政策推行、選舉期的口水戰,再看看媒體亂象、烏煙瘴氣的網路討論風氣,或許我們也能夠從電影中看到借鏡,看到堅持真相的核心價值。不論在《震撼真相》或是《揭密風暴》甚至是《引爆點》,都凸顯了民主國家在面對任何一個社會議題時,輿論往往淪為互相撻伐的工具、朝負面發展的潛在危機。媒體人的一舉一動,其實都關係著社會動態,以及影響大眾輿論的發聲筒。看著《震撼真相》的故事,對照到劇情牽扯到才發生不久的新聞事件,我們是否能夠再用理性的態度看待這起事件,以為我們將來再看到時事新聞的觀點更加客觀,提升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我想就是這部電影最希望達到的目的。
.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震撼真相》我給★★★★ 4顆星
明確的故事目標,演員表現出色,值得反思的電影題材,審視媒體倫理與新聞正義的佳作。
.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40842
【SOSreader】文章傳送門:
https://sosreader.com/n/@XXY2018/5b593101fd89780001e4daa7
.
.
.
#震撼真相
#shockandawe
#華聯國際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