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提到國人自行開發設計的第一部車,許多人都知道是裕隆汽車出品的飛羚101,該車款在1986年10月25日上市,距今(2016年10月25日)正好30年整,而這部車不但是第一部由國人獨力開發完成的汽車,同時在它新穎的設計理念中,在當時也有著許多獨步世界車壇的創舉,不但對台灣車壇意義深遠,也是我國卓越設計能力的具體表徵。
說到飛羚101的歷史,就不得不提裕隆汽車的發展史;裕隆汽車是在1958年於台北市創立,創辦人嚴慶齡先生本著「發動機救國」的初衷,在當時國民年所得300美元不到的台灣創立了這家汽車製造廠。
裕隆創立初期,以美國 Willys 為藍本,打造吉普車供公家單位及軍方使用,期間嚴慶齡先生也偕同夫人至德國尋求 VW 汽車廠的技術合作支援,無奈德方嫌台灣市場太小並未答應,爾後裕隆才在國產汽車創辦人張國安的引見之下,與剛剛起步的日本日產汽車達成合作協議,開始生產日本人仿自英國 Austin 的青鳥車系。
生產青鳥車系以後,裕隆正式踏入乘用車市場,並且再往後十年間,隨著政府輔導三輪車伕轉業與通過分期付款的法源後,由於計程車的市場需求大增,以及因日後國內經濟起飛使得自用車的需求暴增之機緣,在市場上逐漸站穩了腳步。
然而,日方對於裕隆的技術箝制,並未因為裕隆傑出的銷售成績而有所減輕,再加上後來上任的經濟部長趙耀東(1981至1984年間擔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5任經濟部長)積極推動「大規模小汽車廠」的設置,裕隆開始浮現被孤立的危機。
1979年,政府決定籌設大汽車廠的消息甚囂塵上,1981年前後,裕隆創辦人嚴慶齡先生甫逝世不久,由其夫人吳舜文女士繼續領導裕隆汽車,在當時的經濟部長趙耀東一手主導之下,政府選定日本豐田汽車為大汽車廠合作夥伴的消息已甚囂塵上,此時裕隆受限於日產汽車的束縛,自是無法參與大汽車廠的籌備,不過吳舜文女士並不氣餒,打算自行設立工程中心,不假外人之手獨立開發屬於國人的自製車款。
1980年,時任中央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朱信先生造訪吳舜文女士,在朱博士的積極遊說之下,吳舜文女士決定由朱信主導,設立裕隆汽車工程中心,並由當年年僅34歲的朱信找來33歲的機械博士林石甫以及34歲的土木博士張哲偉,組成了當年人稱「鐵三角」的黃金組合,準備開始設計第一部由國人主導開發的車款。
1981年8月,裕隆汽車為了避免合作伙伴心生芥蒂,在遠離新店生產基地的龜山設立了裕隆汽車工程中心,這座工程中心在當年吸引了三百名菁英投身於此,固然經驗不足且經費有限,但在大家以「以一當十」的精神下,逐步發展出飛羚的雛形。
也許是社會環境的時空背景不同,當年的裕隆汽車工程中心瀰漫著一股為民族奉獻的強烈使命感,由工程中心會議室牆上懸掛的標語可見一斑。標語是這麼寫的:「These are theirs?」、「Where is ours?」,當年工程中心的三百位工程師們的雄心壯志,迄今依舊令人感動萬分。
經過了五年的辛勤研發,裕隆汽車定投下了三分之一資本額約20億新台幣的巨額資金,第一部由國人主導設計的汽車終於在1986年10月25日正式推出,而這天也正好是台灣脫離日本統治的台灣光復紀念日,顯得格外意義非凡。
在上市之前,為了炒熱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知名度,裕隆汽車決定在1985年底至1986年初舉辦了一個命名活動,公開徵求研發中車款「X-101」的正式中文車名。
該活動是由國華廣告操作,採用公開徵名的方式,所有命名信件均匯集至該公司,由該公司召集的評選小組進行評選。當時這個徵名活動的反應格外熱烈,為昭公信,評選小組的成員均為當時的社會賢達,計有沈君山、吳靜吉、徐鍾珮、高希均、柴松林、楊乃藩等在社會上頗受敬重的人士受邀擔任評審委員,並公推柴松林教授為召集人。
命名決選會議於1986年2月2日上午假台北市來來大飯店舉行,全體評審委員出席,評審原則為:「代表中國、富涵義、高格調、迅捷有力、響亮順口、易記、不與任何汽車名字雷同且未登記註冊者、不良聯想者不予考慮、避免使用當代人物之名、台語發音者亦應予考慮」等幾個要點。依上述原則,經評審委員慎重評審後,初選出十個命名:飛羚、神鵰、海東青、萬里青、漢風、萬里達、凌雲、御風、玉龍。
最後雀屏中選之命名為「飛羚」,命名人為居住在高雄市苓雅區福安路的王淑娟女士,因為她將命名為「飛羚」的理由敘述得最為詳實而深具意義。
命名揭曉記者會在1986年3月9日假台北市福華大飯店舉行,由評審委員召集人柴松林教授主持。柴教授在記者會中說明,參加命名的三萬多件函件中,命名「飛羚」的有55件,命名「神鵰」的也有55件,經全體委員決定,以「飛羚」為名,因為飛羚兩字不論國、台語發音皆順口響亮,且代表中國汽車工業飛躍進步,並象徵X-101汽車為流線、壯麗、迅速之產品,經全體評審委員通過「飛羚」為最佳之命名。
之後,「飛羚」二字由裕隆汽車董事長吳舜文女士親自以書法題字,成為飛羚101車尾正中央最明顯的標誌。
頂著「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光環,飛羚101儼然成為了媒體寵兒,在媒體密集地報導之下,飛羚101幾乎成了1986年的台灣土地上最受注目的事件與商品,而隨著成功的造勢活動與創新的產品特質,飛羚甫一上市旋即獲得了5000張以上的訂單,堪稱台灣汽車史上,上市銷售極為成功的車款之一。
飛羚101的成功,除了縝密的行銷計畫與第一部自製車款的光環以外,其實創新的產品設計是功不可沒的!
在一片講求方正保守的國產車中,訴求動感流線的飛羚101顯得格外耀眼,無論是充滿跑格的車頭設計,抑或獨步世界車壇的蜂巢式尾燈與五星式鋁合金輪圈,都在在證明了飛羚101獨特的原創性。
此外,在造形上,飛羚101採用了當年車壇最流行的2又1/2廂式設計,也是相當符合時代潮流的;而且從外觀看,飛羚101雖然是傳統的三廂車,但實際上,它的行李廂蓋卻是如同掀背車一般,可以連同後擋風玻璃一同掀起的,所以既滿足了國人喜好三廂車的觀念,又同時擁有掀背車的便利性,放眼世界車壇又是一個先進的創舉。
除了造型以外,飛羚101對於空氣力學也非常注重,根據當年實際至英國 MIRA 實驗室測試的結果,飛羚101的風阻係數只有0.33,而在1987年7月上市的 Fastback 掀背款更低達0.29,不僅在國產車中無人能出其右,甚至直逼當年量產車的世界紀錄。
在數字以外,於外觀的細節上也可見到裕隆工程師的用心,例如與前保險桿一體成型的前下氣霸、於基座開孔的後視鏡,與平貼式的車門把手…等等,在經過30年後回頭看,才知道當年國人的設計理念有多創新。
車艙內部更是飛羚最引人入勝之處,延續外型的運動風格,飛羚的內裝設計亦是十足駕馭導向的。
打開車門,印入眼簾的是兩張視覺效果十足的桶型座椅,十分強調大腿與腰部支撐性的設計,是當年極少見的運動化設計,而多元化的調整功能也是當時僅有的,充分展現此車運動化的定位。
配備上,飛羚101堪稱當時最豪華的車種,即使在今天與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數車種相比,都還不見得遜色。
以配備最豪華的 GTS 車型而言,其標準配備不但有當年非常少見的四門電動窗、中控鎖、鋁合金輪圈,甚至連多數國產車都沒有的定速裝置、旅程電腦、後座獨立出風口、HUD…等都被列為標配,歌樂甚至為飛羚101獨立開發了一套專屬的多聲道音響主機,搭配當時少見的六喇叭,連音響上都有可書之處。
既然定位為運動化的轎跑車,飛羚101在性能方面也有特別的設定,特別是在操控性方面,雖然懸吊基礎設計源自 Nissan Stanza(即裕隆快得利),但是在裕隆工程中心的重新設計之下,由偏軟調的舒適取向轉為偏向歐式風格的操控取向,研發期間,裕隆更將原型車送往盧森堡的固特異輪胎試車場與日本石橋輪胎試車廠進行測試校調,在盧森堡期間,Corvette 輪胎的測試小組也給予裕隆工程中心甚多操控性校調的意見,讓飛羚101的操控性更上層樓。
在動力上,飛羚101使用源自於吉利青鳥的CA-18引擎,不過為了因應國內的稅制問題,刻意將排氣量由1,809cc修改為1,796cc,並重新命名為CA-18N,最大馬力輸出為97ps/5200rpm,最大扭力則為14.9kgm/3200rpm,變速箱配置為五速手排及三速自排,原廠公佈的極速為190km/h,0~100km/h加速費時11.8秒,其性能表現乃在水準之上。
不過,設計上有許多創新的飛羚101畢竟是台灣車壇的初生之犢,許多構想固然很好,但是缺乏經驗的累積卻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同業間的惡意攻擊,以及裕隆和總經銷國產汽車之間的關係逐漸降溫,造成了飛羚101後期銷售陷入冰點的窘境。
其實,國產汽車和日本日產的關係甚為深厚,再加上長期壟斷裕隆汽車的行銷與服務資源,因此裕隆、國產及日產三方的關係至為微妙;日產對於裕隆汽車亟欲技術自主極為感冒,因此在銷售上往往聯合國產汽車來箝制裕隆,而且國產汽車也仗著自己掌握了裕隆汽車販售與服務通路的優勢,對於裕隆的意見常常不予理會,造成雙方間的摩擦日漸深厚。
最後,飛羚101終究成了壓倒雙方合作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飛羚101產品壽命的最後一年,裕隆和國產終於在1988年因為飛羚101而結束了長達30年的產銷合作關係,而國產汽車為了快速出清庫存的千餘台飛羚101,被迫展開了當時台灣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跳樓大清倉,飛羚101的形象也因此被耗損殆盡。
飛羚101從1986年至1988年的銷售期間,共計銷售16,653部,在1989年則推出局部改良的小改款車型飛羚102,飛羚102在1989至1995年的銷售期間內,共計售出6,925台,整個飛羚車系總共販售23,578台,雖然在國際車壇中並不算多,不過在國產車中也算是銷售數量不少的車款了。
飛羚101在上市一年後,於1987年參加第27屆日本東京車展,這不但是我國汽車廠第一次參加國際車展,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參加國際車展的紀錄。
當時裕隆飛羚101參展的位置在外國乘用館的入口處,旁邊是 Porsche,後面是 Alfa Romeo,佔盡地利之便,更與眾多國際重量級品牌並列,當然也引起眾多國際媒體的注目。
在車展中簡短的發表會後,主持發表會的朱信博士被外國媒體重重包圍,許多外國媒體也紛紛報導這部來自台灣的嶄新車種。
會場展示兩部飛羚,一部是紅色的三廂GTS,另有一部則是當時甫上市的兩廂GTF,許多外國媒體對於飛羚出色的外型與先進的配備及設計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裕隆的第一部自主車款便能有此成績更是感到相當訝異,足見飛羚設計的前瞻之處。
飛羚101打從設計之初,即是以外銷為主要目的,因此在安全性上特別講究,在研發末期,裕隆更將實車送至英國 MIRA 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性測試,測試結果證明飛羚已經符合歐洲ECE的安全規範。
而為了符合美國法規的規範,飛羚全車系使用國產車中少見的美規大尺寸保險桿,在後保險桿側面也有側定位燈的預留孔位,而根據英國 MIRA 的測試結果,飛羚不僅符合歐洲 ECE 法規,安全性也符合美國的 FMVSS 法規,如果當年飛羚要外銷美國,只需依照美國法規將燈具和擋風玻璃改為膠合玻璃,並通過5萬公里的廢氣測試即可。
不過,受限於種種主客觀的因素,飛羚101終究沒能完成外銷國外的使命,直到1991年,由飛羚101改款而來的飛羚102,才順利外銷荷蘭。
外銷荷蘭的歐規車型和國產車有許多細微的地方有所差異,其差異大致如下:
1. 定速及超速警告開關組是用101的英文字版本
2. 天線採用後來精兵601採用的車頂中置式天線(乃基於對外零件報價的成本問題,因為這種天線極少故障又便宜),故其右前葉子板並無天線孔及電動天線。
3. 儀表板為101 SD的零件,中央設置綠色 LED 時鐘,但沒有102內銷版本的電壓表和機油壓力表。
4. 後視鏡與精兵601相同,為可摺式設計。
5. 因應歐洲法規要求,於後保險桿追加後霧燈。
6. 車尾中央的飾燈組由中文的飛羚字樣改成英文的 FEELING,而行李廂蓋上的型號標示為 YUE LOONG 1.8 LSX 以及 1.8 S。
7. 音響為101 SD配置的型號,較內銷版本陽春。
很可惜地,這批飛羚102到了荷蘭以後,當地經銷商卻以部分品質問題拒絕驗收,結果只好整批賣斷給一家俄羅斯的貿易商,因此這些飛羚102最終落腳在俄羅斯。據裕隆老員工表示,因為裕隆在俄羅斯並無經銷商,所以俄羅斯人只好自行改修部分零件(如小燈),甚至還有人寫信回裕隆,稱讚這批車很耐用,想要向裕隆購買零件。
除了外銷荷蘭之後轉運俄羅斯之外,在外銷荷蘭之前,為了測試歐規版本的耐久性,裕隆汽車曾經運了幾部飛羚102至中國大陸測試,測試完畢後並參加了當地的長春車展,在車展中大受好評後,便將這些車直接在大陸轉賣,因此在中國大陸也有機會見到飛羚102的蹤跡。
最後,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在一次出訪中美洲的行程中,也帶了一部飛羚102作為「伴手禮」,致贈給當時的哥斯大黎加總統喀德榮,雖然只有一部,也算是讓飛羚登陸了中南美洲。
影片與文字資料提供:裕隆汽車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7Car小七車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在哪裡? ●福特六和首次正式導入的 Focus Wagon 車型。 ●搭載雙渦流 2.3 EcoBoost 引擎與 7 速運動化手自排;最大馬力 280ps、最大扭力 42.3kgm,0-100km/h 花費 6.1 秒,極速 250km/h。 ●ST 專屬轉向系統調校,動力輔助轉向系統較一般車型...
鋁導熱係數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BMW G30 540i / 530d xDrive 無畏新五力
4K UHD: https://youtu.be/Tfq0aHgp9MM
當BMW於10月為大家揭曉全新5系列車款的面容時,我們對於這輛BMW重量級產品便充滿期待! 而全新G30世代所要超越的,不只有他牌競爭者,更包含了前世代5系列所創下的790萬全球銷量!
這次,我們遠赴葡萄牙,為的便是搶先體驗新大五於各項表現有何提升,不料,有限的時間與滂沱大雨卻給足了我們考驗,但在坐上了BMW G30 540i、530d xDrive後,它不僅科技等級令人折服,乘著四驅與四輪轉向系統,更令我們面對惡劣天候時依舊毫無懼色…!
精緻升級
看到官方所公佈的新大五廠照後,相信許多朋友也和我們一樣,起初的印象就是:BMW大五與大七更像了!
沒錯! 正因G30世代5系列車款頭燈造型改變,換上了與7系列車款相似的造型,再加上前葉子板下方氣流導出鰓的設計,若僅由車頭望去,一不留神,有時真還可能錯認;不過,若看到競爭對手令人感覺似乎僅有車輛大小區別的家族設計,看見G30 5系列的車尾,熟悉BMW車款的朋友肯定仍可一眼認出它正是全新大五!
此外,全新5系列車款雖車長有著近30mm的微幅增長,但車體的風阻係數大量減低至0.22 Cd,再加上車重較舊款減輕高達100kg,因此,光就車體部分,就可為節能表現帶來不少幫助!
另外,新大五除了LED尾燈外,新款車型已將LED頭燈列為標配,若想再進一步選擇功能更為先進的燈組,BMW還提供具最長500米照射距離,且可自動調整的自適應性LED燈組;對於不同喜好的買家,新大五也提供了強調豪華感的Luxury Line車型,以及帶有運動風格的Sport Line車型,而針對更重口味的車主,BMW更有著M Sport全車套件,可為5系列帶來最為濃厚的跑格!
尖端科技
坐上新大五車內後,除了舒適、質感依舊迷人,且車內儀錶已使用數位顯示,眼前的彩色抬頭顯示器投射面積也較舊款增大了70%之多,因此,不論是行車、導航與道路速限的判讀皆相當容易;而在中控台上方,各項車載系統都能利用10.25吋中控螢幕進行調整,不僅如此,其中除了擁有便利的語音命令輸入,系統亦可偵測駕駛的手勢比劃,以安靜、快速的方式變更各項功能,為駕駛盡可能減低分神機會,進而提升行車安全!
而說到目前各車廠皆極為重視的智慧型手機連結功能,新大五不僅配備Apple CarPlay系統,BMW更是業界第一個能將手機與車輛無線連結的車廠,也因此,上車後只要將手機置於指定位置,再也不需擔心傳輸線有無在您身邊,甚至,搭配專用的手機殼後,新大五更能在無線的狀態下為手機充電,令人十足佩服這輛車的科技層級!
至於乘客部分,大五的後座空間表現已無需令人挑剔,而車上更可提供行動網路的熱點分享,最多還可同時接受10具行動器材連結! 若再選配具備按摩功能的座椅,以及Bowers & Wilkins的1400瓦、16揚聲器環繞音響系統,絕對可讓每趟乘車都是最極致的旅程!
到達目的地時,BMW ParkNow除能顯示各地區的停車資訊,還能進行車位預訂或停車繳費,再加上先前僅在大七上才能見到的遙控停車技術,只要透過具有觸控螢幕的車鑰匙控制,新大五也能停入最為狹小的車格,且不必擔心乘員、駕駛難以進出車輛!
此外,當車輛停放於遠處時,車主還可遙控3D車輛環景攝影系統,隨時監測車輛停放處週遭的環境,令人無須擔心停放於遠處的車輛安危!
細緻暢快
這次前往葡萄牙試車,雖然海濱道路景致怡人,然而天氣時晴時雨,第一天試車風和日麗,能夠邊開車,邊徜徉地中海的美景,可惜午後的美好時光我們浪費太多時間在迷路,而第一天的試車行程,途中剛好碰上一段直線道路,於是趕緊為540i進行加速實測,將行車模式切至Sport,關閉循跡控制,輕拉轉速,全油門加速,後輪還會出現微微空轉,接著直列六缸雙渦輪引擎奮力拉轉,加速力道鮮明且持續,0~100km/h實測5.4秒!
第二天,我們被分配的車款為530d xDrive,雖然少了M Sport空力套件,但我反而喜歡這輛車,而且是一啟動就喜歡!雖然與540i相同皆配置3.0升直列六缸的設定,但這具柴油渦輪引擎的搭配雙渦流+VTG可變葉片幾何渦輪,引擎聲浪沒有傳統柴油引擎的吵雜聲,甚至還有近似美式V8引擎的雄渾咆哮聲!
265hp的最大馬力雖然沒有比540i強,但63.2kgm的強大扭力,感覺上貼背勁道比540i更強,且8速手自排綿密的齒比配置,剛好可以彌補柴油引擎轉速較低的設定,再加上試駕車款配置xDrive四驅系統,因此原廠0~100km/h加速成績剛好也是5.4秒。
俐落操控
BMW房車過去最迷人之處,在於擁有優異的操控性能,新大五當然也稟持這樣優異的傳統,雖然沒有配置與G11/G12相同的碳纖維複合材質車體,但在大量鎂鋁合金材質使用下,同樣有著優異的車體剛性,且車重較上一代輕了100kg,再加上前雙A臂、後五連桿的懸吊結構,搭配EPS電子動力輔助方向,不止有擁有精良著操控性能,就連微轉方向盤,也能感受清楚、細緻的路感回饋,尤其高速公路下擁有沈穩的駕馭感受,只要切換ACC主動巡曳,變能夠自動隨著前車的速度,進行車速、車距的調節,就連車道維持系統,也可以在時速210km/h以內獲得控制。
當然,主動安全防護科技,已經成為各大車廠,尤其高級房車的標準陳設,相同的功能性下,比的莫過於系統作動時的精準度與敏捷性,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藉由雙手,感到實際的操控本質。
試駕540i時,雖然採FR配置,但車頭指向性已經很精準,加上配上M Sport跑車懸吊,劇烈過彎時的側傾抑制能夠發揮優異的效果,當然,通過顛簸路面時的舒適性也因此降低。
相較之下,530d xDrive不僅採用全時四驅系統,後輪還有轉向裝置,加上阻尼配置兼顧舒適與操控平衡,反而更讓我喜愛,當然,重點是,試車的天氣極為惡劣,不少山路流下泥濘的泥流,四驅系統通過積水路面或濕滑路面,能夠發揮優異的抓地力,不會出現水滑,或者驅動輪飄移,能夠在轉動方向盤同時催加油門的過程中,感受到底盤的紮實與驅動系統的穩定;為了感受後輪主動轉的靈活性,我還刻意在佈滿髮夾彎的路面,刻意加快車速,結果530d開起來的感覺,硬是比540i過癮,清晰的手感,能夠幫助身體本能地掌控好出、入彎道的節奏,搭配柴油引擎豐沛的扭力輸出特性,出彎再加速的暴力感顯得鮮明些,而且搭配的主動式後輪轉向系統角度達3度,如果依保時捷跑車的設計,在可以消抵0.5G的側向應力,530d xDrive肯定有相近的水準,在某些小夾角彎道,感覺上這輛逼近五米長的房車可能出現推頭,卻一溜煙地完成過彎動作,十足性能房車的風格。
TCar短評
新大七是我最喜歡的BMW房車,G30大五不僅傳承大七的特色,就連造型也很相近,對我的吸引力也增加了幾分!
若就我們試駕的車款相較,530d xDrive對我的吸引力明顯要高過於540i,不僅加速性能相當,操控靈活度也更好。國內總代理雖然暫不打算引進xDrive四驅版本,但消費者一樣可選配主動後輪轉向系統。對於喜愛開車的朋友而言,多了這項配備,能夠讓人體驗貼近性能房車的駕馭樂趣,是一樣相當划算的投資!
BMW 540i
引擎型式 2998c.c. L6 DOHC 24V+Turbo
最大馬力 340hp/5500~6500rpm
最大扭力 45.8kgm/1380~5200rpm
長寬高 4936x1868x1479mm
軸距 2975mm
車重 1595kg
驅動模式 FR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五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25/55 R17
BMW 530d xDrive
引擎型式 2993c.c. L6 DOHC 24V+Turbo
最大馬力 265hp/4000rpm
最大扭力 63.2kgm/2000~2500rpm
長寬高 4936x1868x1479mm
軸距 2975mm
車重 1695kg
驅動模式 A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五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225/55 R17
BMW Taiwan總代理 汎德 TCar 葉明德
#BMW #new5series #g30 #540i #tcar #海外試駕 #葉明德
鋁導熱係數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八卦
[試車報告] Porsche Cayenne Diesel Platinum Edition 超值尊爵
4K UHD: https://youtu.be/M9-aWUv-eBA
Cayenne雖已問世多年,不過,憑著崇高的品牌形象以及深厚的跑車靈魂,這輛保時捷首款SUV車型,至今依然暢銷於全球!
過去,TCar也曾多次接觸Cayenne車系,例如:Cayenne S、Cayenne GTS以及Cayenne Turbo,然而,我們卻從未體驗過柴油版本的車款。
這次,趁著保時捷推出白金版車款的機會,我們既得探索特仕車型究竟擁有多高的CP值,更有了機會好好一試柴油Cayenne的能耐
內斂尊爵
對於Porsche車款有過研究的朋友一定知道,這類歐陸跑車大廠的入門產品雖已擁有高品質的做工與性能,然而,在購車時,若您想擁有一輛配備豐富、造型帥氣如官方照片、影片中的車款,那肯定還得大幅提高購車預算才行! 不過,在保時捷推出白金特仕車款的此時,現在,或許就是入手Cayenne的最佳時機!
在外觀上,白金車款已將過往僅能額外選配的雙氙氣頭燈列為標準配備,這組頭燈除了具備主動式轉向照明功能之外,也包含了全新保時捷家族風貌的四點式日行燈,使Cayenne在車陣中顯得更為亮眼! 此外,藉由搭配白金車款專屬的20 吋 RS Spyder Design消光鉑銀鋁圈,Cayenne、Cayenne Diesel也能展露與高階車款相近的車款霸氣!
其他細節部份,白金版還標配了車身同色輪拱、高亮澤黑色外觀套件、電動防眩後視鏡、前後停車測距輔助系統,同時,白金車款在後窗還特別採用了深色的私密玻璃,因此,既能在不犧牲駕駛視線的前提下,也能為後座乘客帶來更高的隱蔽性。
而令試駕車更為特別的是,我們試駕的這輛Cayenne Diesel Platinum Edition它還選配了金屬磷錳紫車色,在艷陽下,更顯現出本車既內斂卻又帶著尊爵的不凡。
超值套件
在跨入車內時,白金版車款便以專屬的門檻恭迎著我們上車,坐上Alcantara麂皮跑車座椅後,它除了能以八向電調與電熱系統讓人來場舒適的旅程,我們更愛極了替此車再添不凡的保時捷廠徽印記頭枕。
另外,在中控台上方,白金車款也擁有了一個專屬的小鐘,雖然它並非為跑車計時套件的計時鐘,不過,卻仍有著精美造型與做工,使它在奢華的車內,依舊顯得十分賞心悅目。
上路後,只要透過含繁體中文導航功能的PCM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不論是想藉由Apple CarPlay系統操作手機內的App,或是將手機連結至網路電台,再將喜歡的音樂以665瓦BOSE環繞音響播放,不僅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本車除了倒車顯影系統與全景天窗為車內選購件,這些所費不貲的配備皆為白金車款的標配,由此可見Platinum Edition是何等超值!
渾厚動能
Cayenne Diesel存在著一種鮮明的性能味,其搭載著一具3.0升V6柴油渦輪引擎,搭配VTG可變葉片幾何渦輪以及兩具intercooler冷卻器,並將噴油壓力調整至2000bar,不僅擁有優異的性能表現,也有出色的運轉精緻度。啟動後沒有惱人的噠~噠聲,只有渾厚的聲浪,音頻相當帶勁!搭配八速手自排,有著相當順暢的加速反應,我們進行0~100km/h加速實測,這輛跑車型柴油SUV可以於7.5秒達成。
Cayenne車系中,如果問我,哪款車型的操控潛質最好,我肯定會推薦GTS,因為不只聲浪絕美,懸吊阻尼係數提升得剛剛好,跑車風格不只是鮮明,簡直就是完美詮釋!然而,多數的玩家仍然重視實用性,太硬派的阻尼反而沒那麼期盼,因此柴油白金版的Cayenne就顯得更迷人。前雙A臂、後多連桿設計,試駕車款雖未選配PASM主動式跑車懸吊,市區行駛保有優異的舒適性,通過顛簸路面也無須閃避,直接過坑,懸吊也能迅速吸震。當然,在山道上奔馳,受限於懸吊行程較長,側傾表現相對比其他Porsche跑車或房車明顯,方向盤回饋的手感也較為輕盈,但這也符合SUV的調性,以休旅車的角度來看,Cayenne Diesel已經融入相當高的駕馭樂趣,尤其豐沛的扭力輸出,出彎補油的瞬間,感覺就像一輛搭載V8 NA引擎的大車,雄渾但不吵雜的聲浪,會讓人愛上那樣的性能調性。
當其他市售跑車型SUV仍著重在On Road的操控性能,Cayenne卻仍有著優異的越野能力,原廠將中央差速器鎖定列為標配。倘若您想前人煙罕至,但必須通過路面泥濘或者崎嶇的道路,此時,Cayenne Diesel就能輕鬆達成任務,即使碰上車輪空轉,或者前後輪騰空,只要輕扳中央差速器鎖定的開關,前後輪的驅動比例將調整為50:50,即使某一輪無法發揮抓地力,四驅系統仍保有足夠的牽引力讓車輛脫困。
TCar短評
如果提到跑車型SUV,Porsche Cayenne車系無疑是多數人聯想到的車型。比起現行的新秀,它的上市時間較長,但相對品質及口碑也較為正面。純就柴油版的動力表現而言,我會喜歡上那種扭力豐沛的加速感。
操控部分,Cayenne仍然是同級車中的翹楚。換上V6 TwinTurbo引擎後,雖然少了點渾厚的聲浪,但前軸荷重減輕,有助於轉向反應提升,再加上動力性能變得更豐沛,出彎加速更為敏捷,整體運動性比前期款要來得更強。如今配備升級,質感提升,325萬元起的售價,無形中競爭力也跟著提升!
Porsche Cayenne Diesel Platinum Edition
引擎型式 2967c.c. V6 DOHC 24V + TwinTurbo
最大馬力 262hp/4000rpm
最大扭力 59.1kgm/1750~2500rpm
長寬高 4855x1939x1750mm
軸距 2895mm
車重 2110kg
驅動模式 4WD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雙A臂 後多連桿
輪胎規格 前後 275/45 R20
國內售價 325萬元起
主要配備:
白金版限定 20 吋 RS Spyder Design 消光鉑銀鋁圈
雙氙氣頭燈含PDLS主動式轉向照明系統
跑車化車身同色輪拱
後窗私密玻璃
電動防眩後視鏡
停車測距輔助系統 (前/後)
高亮澤黑色外觀套件
全新保時捷通訊管理系統 (PCM) 含藍芽功能、原廠繁體中文導航系統
白金限定版 Alcantara® 八向電調麂皮跑車座椅 (雙前座附座椅電熱系統)
Apple® CarPlay
BOSE® 環繞音場系統
前後座頭枕施以保時捷盾型徽飾印記
白金限定版專屬類比時計
白金限定版專屬迎賓門檻
Porsche Taiwan 總代理 永業 TCar 葉明德
#porsche #cayenne #diesel #platinum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鋁導熱係數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新在哪裡?
●福特六和首次正式導入的 Focus Wagon 車型。
●搭載雙渦流 2.3 EcoBoost 引擎與 7 速運動化手自排;最大馬力 280ps、最大扭力 42.3kgm,0-100km/h 花費 6.1 秒,極速 250km/h。
●ST 專屬轉向系統調校,動力輔助轉向系統較一般車型反應速度提升15%,方向盤左右死點僅2圈。
●煞車系統強化,前碟盤擴大至 330mm,後輪碟盤為 302mm,配置紅色卡鉗。
●內裝標準配置 Recaro 賽車桶椅、全景天窗、Level2 主動駕駛科技。
●相較 Focus ST 增加 AFS 頭燈主動式轉向系統、車頂行李架、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行李廂後座一鍵傾倒系統,並無配置 CCD 可變式阻尼懸吊系統。
Ford Focus ST Wagon 與標準掀背板如出一轍,儘可以透過較長的身形、車頂行李架來辨別最大不同之處。車頭水箱護罩與氣壩同為霧灰蜂巢狀設計,搭配更張揚的前保桿有助於風阻係數以及散熱表現。車尾取消尾門上的 Focus 字樣,並改採雙邊單出排氣尾管、大型尾翼以及空氣分流器設計,足踏 19 吋專屬灰色五幅雙肋式鋁合金輪圈,配胎為 Ford 與 Michelin 共同開發的獨家版本 Pilot Sport 4S ,規格為 235/35 R19 ,輪胎結構屬於 C3M 跑車等級,而煞車卡鉗施以紅色塗裝,前煞車採用 44mm 活塞搭配 330mm 直徑碟盤,後煞車採用 36mm 活塞搭配 302mm 碟盤,又配有電子式煞車增壓輔助系統 (EBB) ,原廠宣稱制動力優於舊款 Focus RS 。
#真香 #再嫌就沒車買啦#記得開啟cc字幕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
https://reurl.cc/O1xnWr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
https://reurl.cc/O1xnWr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鋁導熱係數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評價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為你的世界而生
Škoda 七人座 SUV Kodiaq霸氣登場
Škoda旗下首款大型SUV
承襲Škoda家族設計語彙:最高標準的安全車體結構、睥睨同級的九顆安全氣囊、令人驚豔的空間配置、融入多項「Simply Clever聰明的就懂」貼心設計: 車門邊角防碰撞裝置、360度 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
標準配備七人座,並搭配1.4 TSI前驅、2.0 TSI四驅、2.0 TDI四驅等動力引擎選擇
擁有4米7長、可容納七名乘員以及超大空間的Škoda Kodiaq乃是Škoda旗下首次進軍大型SUV市場全新力作。為了在這個日益蓬勃的SUV級距搶占一席之地,Škoda不僅發揮其擅長的空間魔術,更傾全力融入創新科技以及眾多「聰明的就懂」元素,讓Kodiaq在眾所期待中隆重登台!
甫推出就贏得英國What Car ?雜誌「Car Of The Year 2017」大型SUV 從一開始以A+ SUV概念車現身,到後來定名為「阿拉斯加棕熊」的Kodiaq,肩負Škoda開疆闢土的重任。據Škoda 執行長 Mr. Bernhard Maier表示:我們將藉由品牌首款大型SUV─Kodiaq開啟一個全新的市場;攻佔全新級距領域並拓展全新客層。它就如同名字一般:強壯如熊。拜其概念以及驚人的設計之賜,讓這個品牌變得更具魅力, Kodiaq乃是Škoda擴展SUV陣容的先鋒!
Škoda董事會成員中負責技術發展的Mr. Christian Strube亦加以補充:Kodiaq具備品牌所有長處:全方位功能性、卓越的室內空間以及絕佳C/P值。在同級競爭對手中最大的車室空間以及唯一具備的第三排座椅選擇,讓我們這款全新SUV充份符合日常用車需求。若再加上駕駛輔助系統,行車資訊以及聯結性等創新越級配備,讓Škoda Kodiaq理所當然地成為此級距之佼佼者!
而在全球佳評如潮的Kodiaq引進來台,擁有1.4 TSI 菁英版 (接單引進)、1.4 TSI 豪華菁英版、2.0 TSI 4X4尊榮版、2.0 TSI 4X4尊榮版等三種引擎四款車型供消費者選擇。
外型設計—全方位跑者
Škoda Kodiaq不僅適用於商務用途,在家庭用車以及戶外休閒也都遊刃有餘。品牌設計語彙成功呈現在這款全新SUV:優雅線條中交錯出狂野、動感與強壯氣息,讓Kodiaq得以擁有絕佳辨識度。
Kodiaq車身線條簡潔、精準、俐落,尤其是鮮明且凹凸有致的肩線;車頭Logo處以兩道水平鈑線彰顯出它的防護與強韌, 3D立體造型的水箱罩則刻劃出這款車的強壯特質。狹長且略帶傾斜的頭燈造型與水箱罩賦予Kodiaq相當鮮明的外型。設計團隊特地擷取捷克引以為傲的水晶玻璃,並將其與前後燈組搭配,藉由水晶切割線條打造出這款大型SUV讓人驚豔的設計。將目光移到側邊,長軸距以及短前懸營造出寬敞的室內,略具角度的輪拱是Škoda SUV設計語彙要素其中一環。列為標準配備的LED尾燈則一如Škoda旗下車款搭配C型水晶造型。
而設計團隊最厲害之處則是將Kodiaq後保桿與車尾門幾乎切齊的造型,不僅打造出緊實動感的線條,更營造出令人驚喜的室內空間,雖然是5+2人座的配置,但每位乘員都可享有舒適合宜的乘坐空間。
車體表現—安全又舒適
以車長4,697mm、車寬1,882mm、車高1,655mm以及軸距2,791mm的車身尺寸而言,Škoda Kodiaq遠高於compact car這個級距。而Volkswagen集團共用的MQB底盤則是這款車能夠擁有輕量化結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Kodiaq的車體結構結合了熱沖壓金屬板以及超強化車骨架。若以入門的TSI引擎搭配前驅車型為例,其空重僅有1,598公斤(不含駕駛);而2.0 TSI引擎搭配四輪傳動車型也僅有1,738公斤。Kodiaq在抗扭曲強度、製造精準度、駕駛舒適性以及撞擊安全性等表現也都是屬一屬二。拜其高空氣力學精密表現,讓這款大型SUV能夠達到0.33之超佳風阻係數。
空間規劃一直都是Škoda的強項:Kodiaq車身長度雖僅4697mm,但卻可提供遠優於SUV級距平均的室內空間!在這個車身尺寸內創建出超乎想像的室內空間,讓人再一次見證Škoda工程師的驚人實力:這款大型SUV室內長度為1,793mm,前後座的肘部空間分別為1,527mm與1,510mm;頭部空間則是前座1,020mm、後座1,014mm,且後座至少可擁有104mm腿部空間。
第二排座椅不僅可四/六分離向前覆倒,椅墊並可向前挪移18公分、椅背亦能視需求調整角度。在台灣市場列為標準配備的第三排座椅可讓Kodiaq化身為七人座,容納更多名乘員一起探索世界!身為Škoda旗下第一款七人座車款,Kodiaq提供同級距最大的置物空間720公升~2,065公升 (後座椅覆倒)。若是選擇可前倒的乘客座椅,尚可搭載最高至2.8公尺的長件行李,並將電動啟閉尾門列入標準配備,體貼車主與家人的置物需求。
引擎動力—三種選擇滿足所求
Kodiaq擁有1.4 TSI、2.0 TSI兩具汽油引擎以及2.0 TDI柴油引擎等三種動力選項。
1.4 TSI汽油渦輪增壓引擎具有150匹馬力、25.5kgm之扭力,搭配DSG六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 (DQ250),0~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9.7秒,在ACT引擎汽缸歇止系統(可視需要關閉中間二汽缸以減少油耗)的輔助下,於能源局油耗測試值得到14.9km/l成果,能源效率等級為第二級。Kodiaq 1.4 TSI入門車款為前輪驅動,依配備可再區分為菁英版以及豪華菁英版兩種車型,搭配17吋鋁圈的菁英版將採接單引進方式。
2.0 TSI搭配全時四輪驅動系統,最大動力為180hp/32.7kgm,搭配DSG七速雙離合器變速系統 (DQ500),0 ~100km/h加速所需時間為8.2秒。這顆2.0 TSI汽油引擎所採用的改良式Miller米勒循環科技乃Škoda首次運用,可依需求調整為動態模式或是經濟模式。在經濟模式下會開啟所謂的B循環技術,這部份乃基於壓縮比和膨脹比之間的差異,讓進氣門提早關閉,汽缸接收到相對較少量的吸入空氣。在燃料被噴射和點燃時可比常規循環讓燃燒氣體具有更大的膨脹空間,提高燃燒效率並減少污染。也就是說,這項改良式的引擎科技採2種運作模式 :部份進氣時 (所謂的B循環) 為140度氣門揚程,擁有高效率燃燒循環;完全進氣時為170度氣門揚程, 燃燒室為完全進氣,在引擎轉速1400rpm開始可完全運用其最大扭力32.7kgm。整體而言,這顆引擎結合渦輪增壓、 進氣門與排氣門可變正時,可在降低燃油消耗的同時也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車主也可享有速度動感或是節能省油雙重利益。
同樣搭載全時四輪傳動系統的2.0 TDI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則擁有190hp/40.8kgm之最大動力,配合DSG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0 ~100km/h 加速所需時間為9.1秒。為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Škoda特地針對柴油引擎配置SCR (選擇性觸媒)系統,並已符合歐洲六期環保法規標準。
貼心設計 – 聰明的就懂
高品質與簡單易懂的操作邏輯向來是Škoda為人稱道之處,但是多項貼心設計更是其它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的地方!與外觀一樣,Kodiaq的駕駛艙設計也令人驚豔:承襲自引擎蓋上的雙道鈑線也出現在中控台上方,這種3D立體設計同樣見於儀表總成。從四個大型出風口可看出Škoda設計師大膽啟用垂直元素,配上大尺寸螢幕剛好讓駕駛與副駕駛各享一席之地。
而在大型SUV上後排乘員常常無法擁有獨立空調,必須仰賴前排出風口分享才能略感涼意。Škoda Taiwan為身處在亞熱帶的台灣市場特別導入「三區恆溫空調」,並將其列為Kodiaq豪華菁英版以上等級的標準配備,後座乘員可視需求自行調整喜好的溫度設定,不必再仰賴前座分享,這也是此級距中唯一搭配這項舒適性配備的車款。
在品牌核心「Simply Clever聰明的就懂」理念下,Kodiaq又有新創舉 -- 車門邊角防碰撞裝置:在前後四個車門內側都裝設有防護膠條,開門後它會自動彈出,可防止車門碰撞到牆璧或是隔壁車輛;而關門時則會自動收納進去,保持車門平整。這個首創的全新Simply Clever貼心設計讓愛車及隔臨的車輛都更有保障。
被視為馬路三寶最佳剋星 :360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首次搭配在Kodiaq上!只要按下位於中控台下方按鍵,就可以啟動。所謂的360度Area View乃是利用四個廣角鏡頭(分別位於車頭水箱罩內、左右後視鏡、尾門),以水平180度、垂直120度的視角進行鏡頭拼接而組成之3D整車鳥瞰圖。這套系統可提供相關汽車周邊環境所發生的狀況,並顯示在駕駛艙內的中央顯示幕上,其中的「路口盲點預視功能」,讓車主在車輛開出停車場或者是行駛於小巷弄時,可以透過這套系統預視到周遭環境,提前做出反應。這套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不僅可以全面性地檢視車輛周邊狀況,車主也能夠針對車身局部例如車頭、車尾的行駛路線在螢幕上直接觸控切換不同方位與視角,加以特別留意。當然,若車主有停車需求時也能善用這套系統,藉由全方位的視角瞭解後方路障情形,避免碰撞。
當然在細節部份如 : 前車門雙內側雨傘、位於第一排椅背的折疊小桌板(附獨立置杯架)、後座與行李廂皆附有12V電源插孔、行李廂活動魔鬼氈固定器、前座中央扶手所附「EASY OPEN」可單手開啟飲料的置杯架、第三排座椅旁置物格等,都是Kodiaq讓人備感貼心之處。
安全配備不容妥協
Škoda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一直以來都是同級競爭對手望其項背,Kodiaq不僅將九顆氣囊納入標準配備,ESC電子行車穩定系統、MK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XDS+ 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器也都是全車系最佳防護。而豪華菁英版以上車型更加入360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車側盲點警示系統、車輛後方警示系統。Kodiaq在Euro NCAP撞擊測試中不僅於成人乘客項目中拿到92分高分、側邊撞擊測試更取得滿分,贏得五顆星評價當然是意料中事。
而在台灣逐漸受到矚目的AEB (主動煞停系統)以及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 等兩大行車輔助配備,在Škoda Taiwan努力爭取之下也將列入Kodiaq全車系選用配備,AEB選配價格為新台幣2萬元,至於ACC這套系統因為必須與AEB一起搭配,套裝選配價格為新台幣4萬元。由於這兩大系統屬於行車輔助,Škoda Taiwan在此要同時提醒車主,行車時仍須注意路況並隨時應變。
Škoda旗下第一款大型SUV Kodiaq自推出以來好評不斷,2017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英國「What Car ?」雜誌 2017最佳大型SUV、英國Top Gear雜誌 2016大家庭最佳用車,種種肯定讓Škoda敢大聲地說:沒開過Škoda Kodiaq別說你看過世界的樣貌,KODIAQ 為你的世界而生!
⬛本影片已取得【digiMobee移動生活網】授權使用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鋁導熱係數 在 7Car小七車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新在哪裡?
●Lexus 旗下第三款敞蓬作品 (前兩款為 SC 430 及 IS 250 C/IS 300 C/IS 350 C)
●Lexus 第一款軟頂敞蓬車
●頂篷設計傳承 Takumi 職人工藝思維,採四層式隔音制震
●頂篷以鋁、鎂合金材質打造輕量化機構,50km/h 內需 15 秒可開篷,關蓬則需 16 秒
●Open-air Control 智慧型空調管家,開篷瞬間立即調整空調至最佳狀態
●首次搭載頸部加熱系統,可搭配座椅與方向盤加熱功能
●配備可變排氣閥門,以及引擎聲浪響鳴器
●搭載 ANC 主動降噪系統,可過濾引擎雜亂音頻,保留排氣聲浪
●較 Coupé 多出鋁合金強化裝置與車身抑震拉桿
●原廠針對 AVS 可變阻尼、轉向、剎車系統進行優化調教
●8 吋 TFT 單環動態數位儀表板搭配 HUD 多功能抬頭顯示幕
●Lexus Safety System+ (LSS) 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及 8 具 SRS 氣囊
●引擎蓋具備 PUH 行人撞擊緩衝機制
●車重較 Coupé 重 LC 500 增加 95 公斤為 2,055 公斤。
●車高較 Coupé 高 5mm 為 1,350mm
●最低距地高較 Coupé 低 2mm 為 131mm
●最小迴轉半徑較 Coupé 多 0.1 公尺為 5.4 公尺
●風阻係數較 Coupé 多 0.1Cd 為 0.34Cd
●0-100km/h 加速較 Coupé 慢 0.2 秒為 4.9 秒
●平均油耗較 Coupé 差 0.6km/L 為 7.4km/L
#LC500_Convertible
#敞篷
#八缸
延伸閱讀:https://www.7car.tw/article/third/341
更多車訊都在【小七車觀點】:https://www.7car.tw/
【七哥試駕都在這邊】:https://reurl.cc/O1xnWr
--------------------------------------
「小七哥」親自實測嚴選的商品都在【七車坊】
https://shop.7car.tw/
台灣商用車專屬網站【商車王】
https://www.truck.tw/
記得訂閱追蹤YouTube唷 》》》
7Car →https://reurl.cc/pdQL7d
7Car新聞頻道 →https://reurl.cc/MvnRrm
台灣車文庫 →https://reurl.cc/ar61QQ
00:00 Lexus LC 500 Convertible
02:18 新在哪裡
03:25 車系編成
03:58 車頭外觀
09:01 車尾行李廂
11:12 內裝
16:36 試駕心得

鋁導熱係數 在 銅的導熱係數比鋁強上一倍,爲什麼大多數散熱器卻還是鋁做的? 的相關結果
銅的導熱係數401,比熱容是0.39×103 J/(kg·℃)鋁的導熱係數237,比熱容是0.88×103 J/(kg·℃)理論上說,銅的導熱係數幾乎是鋁的一倍,這代表著銅有非常強的 ... ... <看更多>
鋁導熱係數 在 導熱塑膠與鋁散熱片性能比較 的相關結果
由導熱塑膠粒子廠提供的物性表,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測的熱傳係數為4.5W/mK,且可以假設熱輻射係數為90%. 而鋁合金熱輻射係數依照上表,可以設為0.1(10%),熱傳係數可以設 ... ... <看更多>
鋁導熱係數 在 10.主要材料的比重,比熱,導熱係數 - Heat-tech 的相關結果
金属 基準温度 密度 比熱 導熱係數
鋅鋅 20 7.13 0.383 113
鋁 20 2.7 0.9 204
氧化鋁 20 3.9 0.875 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