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遭後世狂貶?|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史書《三國志》裡,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徵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己方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的頭號功臣。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了一個軍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去世,孫權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唸唸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三國志》記載,周瑜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孫策初亡,孫權「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諸將禮簡時,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評語,僅與程普不和,但他折節下交,終令程普歎服。史載,「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與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陳壽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的典故。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周瑜稱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後世,周瑜的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甚至最後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東晉,周瑜的厄運就來了。這個偏安江左、只擁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論上大做文章。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為正統,開始認定,周瑜為「小人」。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此後數百年,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對於這位憂國憂民的名相表現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風頗盛,常常明是治史實為思想政治觀的較量,文人政客間的朋黨之爭更是驚心觸目,三國正統之爭也在爭鬥之列,宋文壇多位大家被捲入。最終朱熹的理學佔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漸成定局。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沈,最尷尬的當屬身處其中的東吳。為了尊劉,自然就得貶曹貶孫,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難逃打壓。
然而,在民間的話語權裡,周瑜的身後命運更慘。
三國故事在三國時代結束之後不久便在民間有所流傳。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經徹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為久遠的資料,就是宋元之際出現的話本《三分事略》。在這部為適應市民娛樂需求而產生的話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經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為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在軍事上,他看似頗有才華,卻又似乎人皆可敗;在人格修養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狹隘。史傳文學中那個雅量高致、出眾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賢嫉能的平庸之輩。
市井間「尊劉貶曹」的觀念早已有之。在蘇軾的小品《東坡志林》中,就曾對民間三國有過這樣的描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感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民間對人物的褒貶品評是有著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他們「尊劉」,擁「帝蜀」,而對於站在對立面的周瑜,自然不會有好感。
之後,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的出現,徹底把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定建霸業;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最後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勛。
而另一面,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對於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襯。
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徬彿達到了極點。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在此將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進行對比,以正視聽。
關於諸葛亮三氣周瑜:正史記載,連劉備都評價周瑜「器量廣大」,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弔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關於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巧計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關於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計謀根本沒關係。
關於智激周瑜:純粹子虛烏有。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孫權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關於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等東吳將領之功。
關於荊州問題:實乃周瑜死後,魯肅為了「聯劉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荊州南郡地區借給劉備。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東吳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劉備借道的問題。周瑜死後,在魯肅的主張下把南郡地區借了劉備,此後東吳派出孫瑜伐蜀被劉備擋道,演義中可能故意把孫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響力,遠遠不及永遠的暢銷書、擁有億萬讀者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明朝之後,人們對周瑜的瞭解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迴蕩在幾百年來的民間話語中。劉繼興認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計他會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三國演義》?
原文載於《劉繼興讀史》作者:劉繼興,出版社:崇文書局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90的網紅無双 Muso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絕代 曲 劉學軒 描寫大小二喬姊妹的風華絕代,與在三國大時代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無双樂團精選輯MUSOU ELITE 2013年10月9日光輝發行倒數中!!!「無双樂團五周年紀念商品」同步發行~~~ 團長:劉學軒 藝術總監:王明華...
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周瑜死後小喬怎麼樣了 小喬最後是怎麼死的|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唐朝詩人杜牧的這一首《赤壁》,以絕佳的想像力,將東吳的二喬與曹操的銅雀台,非常巧妙地聯繫在一起,讓人們在感慨周瑜有東風相助的同時,也不禁對大喬、小喬這兩位亂世中的女子,身世命運如何產生了好奇之心。
二喬是皖國潛山人氏,她們自幼就生得極為好看,關於她們的父親,有人說是東漢時期的太尉喬玄,但這其實是一種牽強附會,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她們兩人的父親是誰,只說是「橋公(喬公)」,可見地位應該不會太高,如果是王侯將相的話,不至於在史書上連個名字都留不下來,但是也不會太低,大概率是小有資財的商人。
大喬與小喬自幼長在深閨之中,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也很少有人能夠見到她們的臉,只是偶爾出門走在路上,所有不經意間看到她們的人,都會為她們的顏值而感慨,然後對別人說自己看見了仙女,慢慢的她們兩人美好的名聲就流傳了開來。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得到三千兵馬,回到江東想要振興父親孫堅留下來的祖業,在周瑜的幫助下四處攻城略地,在二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攻克了皖城。進城的孫策與周瑜也聽說了大喬與小喬的美好名聲,於是他們前去見喬公,提出自己兄弟二人要娶他兩位女兒入門。
當時的孫策與周瑜都是25歲,正是青春年少雄姿英發的年紀,而且又都是雄略過人、文武雙全的優秀將領,喬公自然無有不允,他很快就同意了孫策與周瑜的婚事,大喬嫁給孫策作妾,小喬則是嫁給周瑜為妻。
在《三國演義》中,還因此而衍生出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在建安五年(200年)的時候,曹操率領大軍南徵,孫權在投降還是抗敵之間猶豫不決,諸葛亮故意將曹操在《銅雀台賦》中的「二橋」改為「二喬」,說曹操之所以南徵是為了「攬二喬於懷兮」,以此激起孫權與周瑜的怒火,最終決意要抗擊曹操,一把大火將曹操二十多萬大軍燒得灰飛煙滅。
大喬嫁給孫策一年後便因為孫策去世而守寡,而小喬相對則要幸運很多,她與周瑜度過了十一年琴瑟和鳴的時光,不過當週瑜36歲的時候也英年早逝,而作為他愛妻的小喬最終結局又如何呢?她孤身一人為周瑜守了十四年的墓,最終在無盡孤獨中離世,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 寶兒 遊樂園 Facebook 八卦
「說曹操,曹操到。」
很多人把這句話拿來比喻巧合,但其實最早之前,這句話是用來誇獎曹操,描述曹操用兵如神,神出鬼沒。
三國演義看多了,對於曹操的梟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直到讀到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時,被字句間的豪情壯志所感動,重新認識這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詩人的浪漫是真,霸主的豪氣是真,梟雄的奸詐是真,天性的猜忌也是真,或是就是因為每一面都如此真實,才讓曹操的難以捉摸成就獨特的魅力。
鄴城曾為六朝古都,也是曹操的根據地,他在這裡興建的銅雀三台聞名天下,可惜後來鄴城被楊堅焚毀,加上河水改道,銅雀三台如今已不復在,來到遺址公園,只能遙想當年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賦的盛況。
從「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訴說了三國那一段刀光劍影的精彩絕倫,也藏著英雄美人的兒女情長。
興衰起落,終究只是一場空。
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 無双 Musou Youtube 的評價
絕代 曲 劉學軒
描寫大小二喬姊妹的風華絕代,與在三國大時代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無双樂團精選輯MUSOU ELITE 2013年10月9日光輝發行倒數中!!!「無双樂團五周年紀念商品」同步發行~~~
團長:劉學軒
藝術總監:王明華
演出:無双樂團
Photo by Musou Band
Film by Musou Band
無双樂團 Facebook 官網
www.facebook.com/musoumusou
無双樂團 Youtube 官網
www.youtube.com/user/MusouBan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mrvFm2ZALs/hqdefault.jpg)
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的八卦
銅雀春深鎖二喬 出自唐代杜牧的《赤壁》 ... 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注釋. 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 <看更多>
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 王者榮耀: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更多視頻感謝訂閱:http://bit.ly/3tOyQP2. ... <看更多>
銅雀春深鎖二喬 在 [典故] 二喬最後下落- 看板TigerBlu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大小二喬與甄氏、蔡琰可說是三國四大名女人。二喬不但容貌卿國,與孫策、周瑜的恩愛
也為世人津津樂道。諸葛亮當初欲聯孫抗曹,便是以曹植銅雀臺賦"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
夕之與共"來虎爛周瑜,讓周瑜以為曹操欲納二喬於銅雀臺,拍桌大罵。
(以上皆為羅貫中虎爛,208年赤壁之戰、210年建銅雀臺、212年曹植寫銅雀臺賦)
二喬雖相當有名,但是其實人生並不美滿。二喬出嫁是在199年孫策攻取皖縣之後,
但是200年孫策即被許貢門客暗殺,然後被于吉氣死;十年後,周瑜又被孔明氣死。二姊妹
三十歲不到就雙雙成了寡婦,自此之後,不論正史、演義都未再提及二喬,兩人的下落遂
成謎。
相傳二喬在周瑜死後,有感於人生無常,於是回到老家廬江郡皖縣(今安徽潛山),遊山玩
水,排解愁悶。一日來到琅琊山(今安徽省滁州),見一華麗道觀名曰琅琊宮,入內一訪,
竟然見到當年氣死孫策的于吉。
(按: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于吉曰:“貧道乃琅琊宮道士,順帝時曾入山采藥...」)
于吉心想當年與孫策結下的樑子與二喬無關,而且也同情二喬的遭遇,見二喬已看破人生
無常,於是便收留二喬於宮內,授以仙術。
後來二喬習得長生不老之術及替身使者之術,便以替身出外雲游四海,好不快活。並且
留下遊記一本,名為"喬喬的奇妙冒險",今則有日本人荒木氏繪成漫畫,改書名為
"喬喬冒險琊琅" (琊琅應為琅琊之筆誤)
--
據說在大不列顛曾有人遇見二喬,因兩人之美貌不禁大嘆:"Oh! Viewtiful Jo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12.16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