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網路就斷了姻緣路的年代 /御姊愛
假設你參與了一場聚會,大夥兒聊得正開心,此時有人拿出手機要幫大家拍照,然後說「我們加一下LINE或臉書,待會把照片傳給你們。」
此時你會:
1.拿出手機加LINE
2.拿出手機加臉書
3.拿出手機加LINE和臉書
4.抱歉,我沒有LINE也沒有臉書
答案123不足為奇,如果你是4,恐怕會先被驚呼取笑一陣,然後,姻緣恐怕就很難有你的份。(在女生的心裡,沒有LINE和臉書的男人不是太怪就是有鬼)
故事繼續前進,當晚你和一位心儀的女孩交換了LINE,並且為了更加了解對方也換了臉書,此時你還不知道,自己已落入千篇一律的通訊軟體愛情輪迴。
回家之後,你看著手機,想著是否應該主動傳訊息給對方,但又猶豫,才剛到家就傳簡訊是否會太猴急?如果問對方是否到家會不會又顯得太刻意?於是你決定先去洗個澡再說。
洗完後你上網估狗了一下「多久傳第一次訊息給喜歡的女生最好?」沒想到有很多專家說,最好不要當天傳,以免讓對方覺得你太心急,你邊滑網頁邊懷疑專家的話,擔心如果不馬上傳,對方可能不知道你對她有好感,但專家說的也貌似有幾分道理,在患得患失之間,你居然不小心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你看到那個女孩昨晚在臉書上貼了聚餐照,但她只放了女生們的合照,有男生的大合照則完全沒貼,「是不是對當天的男生都沒有意思呢?」你心中糾結了一陣,決定豁出去,丟出第一個訊息,「哈囉,昨天晚上很開心認識妳,有機會再約~」
傳出訊息之後,你如同等待放榜的考生,不停地確認對方已讀了沒有,後來對方顯示「已讀」卻沒有回訊,你慌張地發現自己居然被已讀不回,於是你反覆看剛剛那句「哈囉,昨天晚上很開心認識妳,有機會再約~」,懷疑是不是那個「~」符號看起來太過輕挑,或「哈囉」應該打成Hello!或Hola!比較洋派。
直到兩小時後,對方回了一個笑臉貼圖,和簡單一句「好喔!」你才感覺全身的肌肉鬆弛,今晚可以好好睡個覺。
事實上智慧型手機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不過是近十年內的事,卻改變了人們的文化,包含戀愛的各種行為。
我們重新學習用新的平台(例如交友app)認識對象、學習新的調情禮儀(好比學習丟正確的表情符號和領悟原來呵呵不是真的感到高興)、學習適當的追求與被追求的Tempo(喜歡的對象就不要太慢回覆,不喜歡的對象就放個半天一天再回或乾脆不回)……只有談過老派戀情的六年級生才會獨自糾結「不回覆不會覺得很不禮貌嗎?」
美國喜劇演員阿茲安薩里曾經和社會學家針對現代愛情做了一些田野調查,並且把他的發現寫成《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Love: An Investigation)》一書,書中發現,現在八十幾歲的銀髮族們通常婚配的對象都住得離自己很近,要不是住同一棟樓或同一條街的鄰居,要不最遠頂多是隔壁村的誰誰誰。
這種現象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顯得非常不可思議,透過交友網站我們可以認識本來在地理上永遠不會有交會的對象,例如台灣認識了北歐、西班牙認識了智利…透過網路平台,空間不再是阻擋人們相識的理由,於是同一棟房子或同一條街的愛情,反而浪漫得宛如神話。
科技使愛情的來源更多元,隨之而來的商業模式則讓愛情宛如商品般源源不絕的端到人們眼前。
2019年一份全球交友網站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的交友網站市場營業額已高達將近八億美元,全球前五名的交友網站市場分別為美國、中國、英國、印度和德國。預估在2023年時,全球將會有四億人口都是交友網站的會員。
為了搶攻這塊交友市場大餅,各家交友網站紛紛喊出「更精準的演算法」、「更貼心照顧某個族群」吸引用戶,平台之間也有獨特個性,主打年輕人的平台用刷照片的方式,極大化視覺的重要性;主打穩定婚姻為主的平台,則要求用戶填上上百題配對問題,以便為你配對到最適合的對象。
當然,當愛情成為一門好生意,周邊隨之緊抓人性的平台也就趁勢而起,線上包養網站主打「用錢買到戀愛感」便成為許多不想為愛情耗費心神、或不介意用肉體青春換錢的人的選項之一。
如果我們把愛情比喻為一種誕生物,若是過往面對面才可能發生戀愛像是自然生殖,那麼數位科技環境下的愛情,或許有點類似人工授精。儘管還是誕生了,但卻不太一樣,過程中經過一些科技、一些設計、一些演算、一些客製化,然後化原本的不可能為可能。
當代愛情表面上似乎解決了許多「不可能」,然而在海量的交友潛在機會下,許多人卻仍然維持單身或獨居。換句話說,在當代愛情裡,其實「找不到對象」並不是真的找不到對象,而是「找不到一個理想的、讓人願意深刻投入的對象」,與其說是沒得選擇,事實上是因為選項的可能性太多,而讓人更加遲疑自己內心所想要的。
這是一個對愛情來說,最好也最壞的年代。
因為在愛情之前,你更需要搞定你自己。
(出自2019年7月GQ,現代愛情專題,首篇)
👉收藏本期GQ雜誌: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75501?loc=P_0004_001
——
本期專題:
當GQ邀請我擔任客座主編策劃「現代愛情」這個主題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當代愛情的各種面貌,那是類似X-man的感覺,看起來像人,但又跟一般人類不太一樣,充滿了變異性;
現代愛情也是如此,表面上看來像是我們熟知的愛情,但卻又結合各種現代(或後現代)元素。
當我們滑著Tinder、Coffee meets bagle各類交友app時,已經回想不起梅格萊恩、湯姆漢克斯《電子情書》那個連上吱吱叫吵鬧數據機、戀愛從Email自我介紹起的情節,更不用說幾十年前買香水信紙寫情書,等著郵差騎打擋車送信的年代。
不一樣的時期,不同的形式,但,那卻都是愛情。
當我們邁向個體化社會,並遇上講求訂製完美的AI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稱呼為愛情的那整件事,似乎也有了巨大的變化,伴隨社會對於愛情與婚姻的多種型態逐漸鬆綁,同性vs.異性,個體vs.雙人,真實vs.虛擬都成為現代愛情值得討論的面相。
這期「現代愛情」主題將會透過現象分析、問卷調查、個案故事和專家訪問從各種不同切角深度探討,在此也謝謝所有參與訪談的專家們(謝哲青、許皓宜、李明璁、海苔熊)以及樂於和我們分享愛情故事與個人經驗的受訪者。
企劃的現代愛情專題長達16頁,真心希望你們可以收藏這個月的GQ雜誌,非常精彩,連總編輯都這麼說。
#2019年7月號GQ現代愛情專題
#客座主編御姊愛
👉收藏本期GQ雜誌: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75501?loc=P_0004_001
(再推一次🤣)
銀髮族市場分析 在 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 Facebook 八卦
#沒有網路就斷了姻緣路的年代 /御姊愛
假設你參與了一場聚會,大夥兒聊得正開心,此時有人拿出手機要幫大家拍照,然後說「我們加一下LINE或臉書,待會把照片傳給你們。」
此時你會:
1.拿出手機加LINE
2.拿出手機加臉書
3.拿出手機加LINE和臉書
4.抱歉,我沒有LINE也沒有臉書
答案123不足為奇,如果你是4,恐怕會先被驚呼取笑一陣,然後,姻緣恐怕就很難有你的份。(在女生的心裡,沒有LINE和臉書的男人不是太怪就是有鬼)
故事繼續前進,當晚你和一位心儀的女孩交換了LINE,並且為了更加了解對方也換了臉書,此時你還不知道,自己已落入千篇一律的通訊軟體愛情輪迴。
回家之後,你看著手機,想著是否應該主動傳訊息給對方,但又猶豫,才剛到家就傳簡訊是否會太猴急?如果問對方是否到家會不會又顯得太刻意?於是你決定先去洗個澡再說。
洗完後你上網估狗了一下「多久傳第一次訊息給喜歡的女生最好?」沒想到有很多專家說,最好不要當天傳,以免讓對方覺得你太心急,你邊滑網頁邊懷疑專家的話,擔心如果不馬上傳,對方可能不知道你對她有好感,但專家說的也貌似有幾分道理,在患得患失之間,你居然不小心睡著了。
第二天一早,你看到那個女孩昨晚在臉書上貼了聚餐照,但她只放了女生們的合照,有男生的大合照則完全沒貼,「是不是對當天的男生都沒有意思呢?」你心中糾結了一陣,決定豁出去,丟出第一個訊息,「哈囉,昨天晚上很開心認識妳,有機會再約~」
傳出訊息之後,你如同等待放榜的考生,不停地確認對方已讀了沒有,後來對方顯示「已讀」卻沒有回訊,你慌張地發現自己居然被已讀不回,於是你反覆看剛剛那句「哈囉,昨天晚上很開心認識妳,有機會再約~」,懷疑是不是那個「~」符號看起來太過輕挑,或「哈囉」應該打成Hello!或Hola!比較洋派。
直到兩小時後,對方回了一個笑臉貼圖,和簡單一句「好喔!」你才感覺全身的肌肉鬆弛,今晚可以好好睡個覺。
事實上智慧型手機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不過是近十年內的事,卻改變了人們的文化,包含戀愛的各種行為。
我們重新學習用新的平台(例如交友app)認識對象、學習新的調情禮儀(好比學習丟正確的表情符號和領悟原來呵呵不是真的感到高興)、學習適當的追求與被追求的Tempo(喜歡的對象就不要太慢回覆,不喜歡的對象就放個半天一天再回或乾脆不回)……只有談過老派戀情的六年級生才會獨自糾結「不回覆不會覺得很不禮貌嗎?」
美國喜劇演員阿茲安薩里曾經和社會學家針對現代愛情做了一些田野調查,並且把他的發現寫成《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Love: An Investigation)》一書,書中發現,現在八十幾歲的銀髮族們通常婚配的對象都住得離自己很近,要不是住同一棟樓或同一條街的鄰居,要不最遠頂多是隔壁村的誰誰誰。
這種現象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顯得非常不可思議,透過交友網站我們可以認識本來在地理上永遠不會有交會的對象,例如台灣認識了北歐、西班牙認識了智利…透過網路平台,空間不再是阻擋人們相識的理由,於是同一棟房子或同一條街的愛情,反而浪漫得宛如神話。
科技使愛情的來源更多元,隨之而來的商業模式則讓愛情宛如商品般源源不絕的端到人們眼前。
2019年一份全球交友網站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的交友網站市場營業額已高達將近八億美元,全球前五名的交友網站市場分別為美國、中國、英國、印度和德國。預估在2023年時,全球將會有四億人口都是交友網站的會員。
為了搶攻這塊交友市場大餅,各家交友網站紛紛喊出「更精準的演算法」、「更貼心照顧某個族群」吸引用戶,平台之間也有獨特個性,主打年輕人的平台用刷照片的方式,極大化視覺的重要性;主打穩定婚姻為主的平台,則要求用戶填上上百題配對問題,以便為你配對到最適合的對象。
當然,當愛情成為一門好生意,周邊隨之緊抓人性的平台也就趁勢而起,線上包養網站主打「用錢買到戀愛感」便成為許多不想為愛情耗費心神、或不介意用肉體青春換錢的人的選項之一。
如果我們把愛情比喻為一種誕生物,若是過往面對面才可能發生戀愛像是自然生殖,那麼數位科技環境下的愛情,或許有點類似人工授精。儘管還是誕生了,但卻不太一樣,過程中經過一些科技、一些設計、一些演算、一些客製化,然後化原本的不可能為可能。
當代愛情表面上似乎解決了許多「不可能」,然而在海量的交友潛在機會下,許多人卻仍然維持單身或獨居。換句話說,在當代愛情裡,其實「找不到對象」並不是真的找不到對象,而是「找不到一個理想的、讓人願意深刻投入的對象」,與其說是沒得選擇,事實上是因為選項的可能性太多,而讓人更加遲疑自己內心所想要的。
這是一個對愛情來說,最好也最壞的年代。
因為在愛情之前,你更需要搞定你自己。
(出自2019年7月GQ,現代愛情專題,首篇)
👉收藏本期GQ雜誌: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75501?loc=P_0004_001
——
本期專題:
當GQ邀請我擔任客座主編策劃「現代愛情」這個主題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當代愛情的各種面貌,那是類似X-man的感覺,看起來像人,但又跟一般人類不太一樣,充滿了變異性;
現代愛情也是如此,表面上看來像是我們熟知的愛情,但卻又結合各種現代(或後現代)元素。
當我們滑著Tinder、Coffee meets bagle各類交友app時,已經回想不起梅格萊恩、湯姆漢克斯《電子情書》那個連上吱吱叫吵鬧數據機、戀愛從Email自我介紹起的情節,更不用說幾十年前買香水信紙寫情書,等著郵差騎打擋車送信的年代。
不一樣的時期,不同的形式,但,那卻都是愛情。
當我們邁向個體化社會,並遇上講求訂製完美的AI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稱呼為愛情的那整件事,似乎也有了巨大的變化,伴隨社會對於愛情與婚姻的多種型態逐漸鬆綁,同性vs.異性,個體vs.雙人,真實vs.虛擬都成為現代愛情值得討論的面相。
這期「現代愛情」主題將會透過現象分析、問卷調查、個案故事和專家訪問從各種不同切角深度探討,在此也謝謝所有參與訪談的專家們(謝哲青、許皓宜、李明璁、海苔熊)以及樂於和我們分享愛情故事與個人經驗的受訪者。
企劃的現代愛情專題長達16頁,真心希望你們可以收藏這個月的GQ雜誌,非常精彩,連總編輯都這麼說。
#2019年7月號GQ現代愛情專題
#客座主編御姊愛
👉收藏本期GQ雜誌: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75501?loc=P_0004_001
(再推一次🤣)
銀髮族市場分析 在 余宛如 Facebook 八卦
趁著 臺灣運動產業博覽會 接近尾聲,我週末帶著我家兒子一起看展,他大概覺得麻麻好奇怪,怎麼一坐上飛輪就不下來。哈哈,騎到滿頭大汗,妝都花了。
這個飛輪是 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的運動創新成果之一,螢幕播放著台灣南投的自行車道,車子會逼真的模擬路況晃動,踏板也會因為實際路面的上下坡,自動的調整阻力。沈浸式的體驗,讓我自然就騎上癮了。
不只單車,射箭、棒球、高球、籃球⋯許多運動賽事的訓練,透過數位科技的擬真,在家都可以獲得專業的體驗。而科技更解決你家到健身房最後一哩的距離,讓你不用出門也能在線上跟著一群人向教練學習。
而貼身的偵測貼片,可以記錄運動時身體的每一個move,經過分析後建議最佳運動模式,也幫助選手提升運動的技能。
科技也改變銀髮族的運動,更精準的測量,換來更精準的建議,透過數據來運動,我希望所有的長輩都因此可以更健康,更開心。
運動的社群平台,永遠能幫你無論何時何地,找到志同道合的隊友,一起上場切磋賽技。或是記錄著每一次運動的成果。數位科技已經把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台灣有很厲害的ICT產業,像是美國IPO的知名新創Peloton原型機都是台灣打樣製造,若能結合數位科技,相信能加速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搶佔國際數位運動的市場,為年輕人增加更多創業就業的機會。
謝謝 體育署這次的展會,非常精彩❤️
#運動大未來
#提升台灣運動國力
#進出公共場合記得戴口罩
銀髮族市場分析 在 【銀髮市場】商機近4兆!銀髮族市場將改寫全球經濟 - 品牌通 的相關結果
【銀髮市場】商機近4兆!銀髮族市場將改寫全球經濟 · 食– 易咀嚼食品居家膳食服務正夯 · 醫– 在府領藥健康傳遞無距離 · 行– 無障礙計程車、銀髮旅行團滿足 ... ... <看更多>
銀髮族市場分析 在 銀髮市場潛在商機大! 熟齡族最願意為這3大服務掏錢 的相關結果
為了解國人對於銀髮住宅的實際需求,資策會今年7月左右執行「銀髮住宅需求調查」,邀請50歲以上熟齡族群填寫線上問卷,最後蒐集到1,059份有效問卷。這群受 ... ... <看更多>
銀髮族市場分析 在 「銀髮服務業與周邊產業發展策略」 結案報告 的相關結果
經營模式分析. 1. 總體環境:有感於臺灣目前很少看到特別為銀髮族需求所設計的商品及服務,. 且資訊服務的不齊全,故提供相關平台服務,帶動供給與需求雙向的成長。 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