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見識不多,記得曾經看某部國外電影的時候,對一幕畫面感到非常困惑。
電影裡,男主角把一顆錠狀的東西丟進裝滿水的玻璃杯裡,杯子裡的水竟然開始冒出許多細小的氣泡….然後,男主角邊喝邊和女主角調情!
我完全沒在管故事情節發展,反而納悶男主角到底在喝什麼玩意?
(哈哈,我從小就不看重點,常常被這種小事情分心,難怪書讀得不太好)
後來才知道這東西叫做「發泡錠」,可以瞬間就把白開水變成氣泡水,而且還有不同的口味和營養成分呢。
現在我也常把發泡錠當成飲料,而且會特別指定綠色包裝的「拜維佳」;一則,它是德國拜耳旗下的品牌,我對德國品牌的嚴謹度特別有好感;二是因為我很喜歡它獨特的風味,口感很像橘子汽水,但又不會太甜膩、也不會有藥味、苦味,我一下就能喝光一整杯。
熬夜工作、忙著趕案子的時候,除了靠是靠雞精、咖啡提神,「拜維佳發泡錠」是我大推的「振作神物」,百忙之中也能激發正能量POWER ON!
我真的蠻建議這個「飲料健康」的新選擇,偶爾可以把飲料替換成「拜維佳維他命B群發泡錠」,一錠不到一杯飲料的價錢,除了可以滿足你的口慾,還可以給身體滿滿的能量。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同事都是「無飲料不歡」的飲料控,但又為了健康、怕胖,會選擇用半糖、少糖來求「自我安慰」,我讀過一則報導,一杯「半糖」的大杯珍奶,換算下來,大概吃進了30克的糖,以及4茶匙的沙拉油(因為奶茶含有奶精,屬於油脂類),再加上黑糖珍珠,可能吃進將近500大卡,真的很嚇人!
拜維佳好處真的蠻多的,除了充滿氣泡的口感,可以讓人精神比較好之外 ,還可以順便讓自己多補充一點水分;最重要的是每一顆「拜維佳維他命B群發泡錠」都含有鎂、鋅、鈣、維生素C和七種維生素B結合的配方,可以幫助減少勞累和疲倦感,補充身體流失的營養。
在疫情期間,把自己身體顧好真的很重要,一定要戴好口罩、沒事不要外出,還要維持均衡的飲食和營養補給,希望大家健健康康。
#粉絲活動 #拜維佳維他命B群發泡錠送給你
在留言區t a g一位朋友或家人,寫給他一段關懷的話。
「我會選出」五位,送你一份「拜維佳維他命B群發泡錠」。
(得獎名單6月30日將公布在本則留言區)
「拜維佳維他命B群發泡錠」哪裡買 ?
拜維佳產品在大樹連鎖藥局、momo購物網、屈臣氏、康是美、Tomod's、好市多、Pchome、蝦皮拜維佳®官方旗艦店都有販售。
崴爺粉絲專屬限定優惠!
PChome拜維佳75錠特惠組, 輸入折扣碼JOE現折$100!
連結 >>>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BBC4T-1900B5FGN
限時折100優惠活動,現在起到7月31日,更多詳細優惠以活動網頁為主。
.
.
.
.
.
.
.
.
德國拜耳非常嚴謹、負責,規定一定要加上產品安全的聲明 👍👍👍
如果你對於產品使用有任何疑慮可以依照下面的方式聯絡:
提醒您:本網站並非提供民眾通報副作用的管道,如果您懷疑有副作用而需要協助,請您盡速連絡您的主治醫師或藥師,以取得適當的醫療協助。
請通報至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
http : // adr. fda. gov. tw
若您需要向拜耳通報藥物不良事件等安全資訊,請以電子郵件方式寄到: drugsafety.taiwan @ bayer .com 或點入https :// pharma. bayer .com/ report-side-effect(英文)通報至本公司
(內審字號: L.TW.MKT.CC.06.2021.0581)
鈣鎂錠康是美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八卦
三個孩子都正值發育期!雖然妹妹不算矮,但是想起我自己國小畢業就有163公分,還是希望她能贏在起跑點。買過幾個牌子顆粒狀的鈣錠給妹妹,但是妹妹常常因為吞不下去、藥味太重而放棄。
聽到別人介紹許多成長的中藥或偏方,雖然心動也不敢輕易嘗試,擔心妹妹不吃、也怕有副作用。
這次我信任的品牌-#你滋美得推薦檸檬酸鈣粉+D3,粉末的劑型很好入口,清爽的檸檬風味、酸甜度適中,妹妹和哥哥都可以接受耶!吃起來完全沒有藥味,沒想到意外的清香,而且完全不用強迫他們吃,看他們自動自發的補鈣,讓我放心不少。
上網查了一些鈣粉的資料,原來檸檬酸鈣和一般較便宜的碳酸鈣不同,不會脹氣,也不像乳酸鈣,乳糖不耐症的人也可以安心吃。檸檬酸鈣是好吸收的鈣,而且還添加了最近很夯的維生素D,不僅補鈣更全面,還可以增加防禦力。
其實女性只要年過35,就開始陷入缺鈣危機,尤其有些人喜歡喝咖啡、碳酸飲料或進入更年期,更需要補鈣!尤其像我是職業婦女,工時長、久坐在辦公司、沒機會曬太陽、缺乏運動,更是高需求族。鈣質雖然可藉由食物補充,如牛奶、起司、優酪乳等乳製品,但根據調查國人有超過9成都有鈣質攝取不足的問題,所以鈣粉的補充真的很重要!
#你滋美得檸檬酸鈣粉+D3 的特點
*好溶解吸收快:檸檬酸鈣,好溶解、吸收快,每天一包可輕鬆補充 250 毫克鈣質。
*鈣鎂黃金比例 2:1:有助於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以及身體的正常代謝,2:1 是最佳平衡比例。
*添加鋅銅錳:這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可以幫助鎖住鈣質。
*好吞不卡不嗆粉:酸甜度適中的檸檬風味,不嗆粉且不卡喉嚨。
隨手包更便利:不論在家或外出都能夠輕鬆補充鈣質 。
適合全家補鈣:無論是發育中兒童或青少年,甚至是孕婦哺乳期女性或是銀髮族或奶素者,都非常適合,3歲以上就可以補充了 。
有興趣的家長看這邊>
你滋美得【檸檬酸鈣粉+D3】(60包/盒)
即日起~5/31,輸入優惠碼:LOVE,優惠價只要NT$1,280(原價$1,880)
立即購➡➡https://bit.ly/2VGbTOH
4/30前加贈雙重好康~
第一重:買你滋美得系列商品滿$1,500元 🔶
👉👉送送送乾洗手乙瓶唷!
單筆訂單滿額限贈乙瓶,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第二重:官網下單送真活益菌升級版一日份(市價$60)
限量400組,贈完為止
這裡也可以買 ↓ ↓
🚩健康諮詢與訂購專線:0800-880-881
🚩百貨專櫃:
台北新光三越A8 B2│台北新光三越站前 B2
台中新光三越 B2│台南新光三越新天地 B2
高雄SOGO B2
此分享文稿費全數捐給那瑪夏~社團法人高雄市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
沈雅琪
鈣鎂錠康是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雖然沒在吃任何保健食品,但我對當紅的各項產品其實並不陌生,除了社群媒體廣告無孔不入,門診中也常有女生懷孕後,發現自己常吃的保健食品包裝上標示著「孕婦服用前請諮詢婦產科醫師」,擔心吃了影響胎兒,緊張地來問我意見。
首先要釐清,保健食品的本質就是「食品」而不是藥,自然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反過來說,要藉由吃珍珠粉、燕窩等「食品」讓胎兒的皮膚變好、贏在起跑點,也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天方夜譚。在我看來,產品要孕婦服用前諮詢醫師,可能是廠商認為多寫一句當然不吃虧,甚至是抱持著些許推卸責任的心態,「反正我該寫的都寫了,有問題請妳自己負責。」
雖說食品不會影響胎兒,但我對這些產品還是持保留態度,不會特別鼓勵媽媽食用。因為各種產品推陳出新,醫師不可能通盤了解,更不可能為其背書。 再加上時不時就有新聞報導某某產品塑化劑超標、含重金屬,就算是所謂天然的鹿膠、鹿茸也曾因狂鹿症而下架。上網搜尋,也會看到網友表示吃了某牌的養顏產品經期亂掉、肌瘤變大,懷疑廠商偷添加雌激素等等文章。姑且不論這些分享是真是假,退一步來想,懷孕要煩惱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何苦花大錢吃下更多的擔憂呢?
更何況市面上保健食品功能通常不明確,效果也很難驗證。比如各種號稱喝了氣色會變好,能維持青春的美容飲、吃了皮膚會Q彈的膠原蛋白粉,往往是靠著光鮮亮麗的代言人與網紅鋪天蓋地的利用女性身體形象焦慮做行銷。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膠原蛋白用吃的根本都會被胃酸分解,完全不可能運送到皮膚。講得直接一點,如果吃了真的「感覺」有效果,若非心理作用,還真的要懷疑它到底添加了什麼?
如果真的忍不住,一定要購買,我會建議認明衛福部認證,包裝上印有「健康食品」字樣及小綠人標準圖像的健康食品。
還有所謂「呵護私密」(廣告還不能寫「私密處」,因為涉及器官所以違法)的蔓越莓錠,其實對預防尿道、陰道感染僅有零星的小研究佐證,功效也非常有限,,倒不如養成多喝水、不憋尿、早睡不熬夜的好習慣。更何況,孕期因雌激素改變、膀胱壓迫等因素,感染的機會又比懷孕前高上許多,如果真的出現陰部搔癢、解尿疼痛等症狀應該尋求治療診斷,請醫師開立懷孕適合的藥物,而不是因為怕吃藥而靠著吃保健食品隱忍,反而容易因延誤治療讓感染加重。
大家一定會問,那孕期有沒有一定該吃的營養補充品呢?我認為還是得先回頭檢視媽媽的一日三餐來做個人化的選擇,比如愛吃蔬菜的人未必要補充葉酸,每週都有吃兩、三次魚類(尤其鮭魚、鯖魚、秋刀魚)的媽媽大可不用再添購魚油。但假設妳是素食媽媽,補充維他命b12和鐵劑就很重要。假設孕中期很容易抽筋的孕婦,就可在睡前補充高單位的鎂。如果很不喜歡乳製品討厭曬太陽的女生就可以適量補充鈣片、維生素D。簡單來說,與其花時間比較各營養品廠牌的優劣,還不如用心了解自己三餐吃進去哪些營養素、哪些還不足需要補充。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產品雖然孕前有效,但到懷孕時有可能失效。好比孕期因黃體素上升、腸胃蠕動變慢,原本對於幫助排便很有效的益生菌或酵素都可能失靈,甚至有媽媽便秘嚴重到一週都解不出來,造成腹絞痛難耐。這時除了多喝水、多吃蔬菜外,可放心使用軟便劑(氧化鎂)、瀉藥或杜化液等產品。這些改善便秘的藥物對胎兒並不會有任何影響,效果也比益生菌好。
或許有人會說,反正這些保健食品就是賣個「健康的希望」、「美麗的夢想」,有錢就買來加減吃,我何必擋人財路。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核心價值的問題,不吐不快。有些人不運動、三餐亂吃熬夜卻捨本逐末買一大堆保健食品,誤以為這樣就是養生,也有孕婦對於包裝精美、有漂亮代言人的產品深信不疑,卻對普通的食物。如 :冰水、 薏仁 、 海鮮、 山楂等過度害怕,動輒得咎。還有人明明就已經有高血壓、糖尿病、感染等疾病,卻堅持吃藥傷身,只信保健食品導致病情惡化。
我如果不「老實」說出真相,對這些族群實在不公平,也有失醫師的本分。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否有懷孕,健康的根本永遠都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睡眠充足的老生常談。如果真的生病了,要治療還是得靠專業醫師開立的藥物,這些都不是保健食品所能取代的!
#一口氣得罪所有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