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這個咬合板,關節就能不痛嗎?」一位在不動產代銷當高管的女病患問我。
⠀⠀
老實說,我無法保證。
更正確地說,在顳顎關節症候群面前,#我想沒有一位醫師敢保證治好。
⠀⠀
⠀⠀
——
⠀⠀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發現顳顎關節不舒服的呢?」我問。
⠀⠀
她微微傾頭,若有所思:「從公司接下這個建案...不對...更久之前也有一次...」
⠀⠀
「...應該是 #從我成為大人的時候吧。」最後她開玩笑地說,但這個答案卻令我印象深刻。
⠀⠀
⠀⠀
細聊之後,我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從上大學開始,熬夜趕報告、期末考、弄營隊的那些夜晚,關節的不適就偶爾會出現,但通常一段時間會稍微緩解,她就不以為意。
⠀⠀
畢業進入職場後,接踵而來的會議馬拉松、老闆的善意關心、聳入天際的銷售目標,也偶爾會讓她有短暫的身體不適:偏頭痛、肩頸痠痛、暈眩、耳鳴、想吐之類,各式各樣。前後看了很多醫生,但這些症狀仍然反反覆覆出現。
⠀⠀
⠀⠀
直到去年,惡魔終於現形。
⠀⠀
⠀⠀
那天,當她打算匆匆吃下漢堡,開始一早的銷售會議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嘴巴卡住了,無法張到最大,平常幾口就能解決的漢堡,要分好幾層才能勉強吃完。
⠀⠀
之後的半年,耳朵前方痛、咀嚼疼痛、張閉口有怪聲、無法隨心打哈欠的狀況越來越常發生。在一連串的看診、轉診、看診、轉診循環之後,終於到我這裡,這才確診她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
⠀⠀
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下百次。
⠀⠀
⠀⠀
〖#顳顎關節是什麼?〗
⠀⠀
它是位於耳朵前面的一個關節,現在你可以試著把雙手食指跟中指按在耳朵前方(約鬢角的位子),當嘴巴張合的時候,會感覺有塊骨頭上下跑動,那就是顳顎關節。
⠀⠀
顳顎關節連接著頭顱骨跟下顎骨,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旋轉,主要負責咀嚼、說話等需要開閉口的運動。
⠀⠀
⠀⠀
〖#顳顎關節出問題會有什麼不適?〗
⠀⠀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非常多樣化,但隨著嚴重度不同,蠻常見一個發生順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所有症狀)
⠀⠀
1. 兩側或單側下巴轉角附近痠痛
這是咀嚼肌用力過度的疲勞。有人早上比較明顯,也有人是晚上,兩者成因不同。(關於晚上痠痛可以參考之前我寫的那篇日間磨牙,有很大關聯。)
⠀⠀
2. 顏面肌肉、肩頸肌肉痠痛、偏頭痛
當我們的咀嚼肌無力或疼痛的時候,其他的肌肉會好心加入幫忙,協助我們做到想做的動作,但幫久了,它們也會累。
⠀⠀
3. 張閉口或咬東西時會出現喀喀聲
顳顎關節內部有一塊緩衝用的關節盤,時不時發生脫臼,離開它該在的位置,但這時候還有機會自己跑回去,滑回去的時候就會『喀』一聲。
⠀⠀
4. 耳內疼痛或耳鳴
緩衝用的關節盤跑掉之後,下顎骨直接壓到頭顱骨,這中間夾著一塊富含血管、韌帶跟神經的組織,造成疼痛。
⠀⠀
5. 張口時下巴偏斜、張口只能開 1~3 個手指寬
到了這個階段,這塊關節盤脫臼後已經不回家了,不只離家出走,還擋在關節開口時要經過的路上,導致張口幅度變小。如果只發生在單側就會導致張口程度不對稱,下巴偏一邊。
⠀⠀
⠀⠀
可以明顯的看出,顳顎關節症候群可以大致分為【#肌肉問題】跟【#關節問題】兩種,其中【#肌肉問題】是比較常見且早期的。
⠀⠀
⠀⠀
〖#顳顎關節症候群發生時怎麼辦?〗
⠀⠀
通常急著想來看我的患者分為【痛】跟【喀喀聲】兩種:
⠀⠀
如果是【痛】的狀況:
你可以冰敷疼痛處 (每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會得到快速的疼痛緩解;但如果已經是長期都會痛,則改為每天定期的熱敷(可以洗澡時順便用熱毛巾敷),搭配疼痛區周圍肌肉的按摩。
⠀⠀
如果是【喀喀聲】的狀況:
請辨認出會讓你發出那個聲音的動作(例如打哈欠、張大嘴、單邊咀嚼),然後在你看到牙醫師之前,都盡可能都不要再做那個動作。因為每發生一次關節盤脫臼,都會讓這個問題更難被治好,時間拖得太久更是。
⠀⠀
⠀⠀
至於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牙醫師有各種方法,包含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咬合板、針灸、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手術...等等。
⠀⠀
然而,就像開頭所說,上述治療都無法保證讓顳顎關節百分之百康復,只是盡可能降低不適感。
⠀⠀
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牽扯到太多的因素,不單純只是生理因素,還有 #心理因素。
⠀⠀
⠀⠀⠀⠀
〖#為什麼顳顎關節會發炎?〗
⠀⠀
顳顎關節需要許多結構合作來發揮功能,如果任何一個部分破壞了平衡,就有可能導致症狀,包含:肌肉過勞、關節異常負載、咬合不正、磨牙、韌帶過鬆、離子失衡、腦神經放電異常、高敏感族群、自律神經失調...... (還有很多打不完)
⠀⠀
有些,是牙醫師能處理的;有些,是內科醫師能處理的...
但有些,只有你能處理。
⠀⠀
以開頭的女高管來說,最後導致她顳顎關節發炎的方程式,就包含了:
—【肌肉過勞】+【咬合問題】+【完美主義者】+【工作壓力】
⠀⠀
如果各自都還在能負荷的範圍內,就相安無事;但當若 #當工作壓力急遽增高 時,或 #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時,平衡就可能會被打破了。
⠀⠀
從這個案例來看,我身為一個牙醫師,能做的只有將【咬合問題】處理好。剩下的幾項,我最多只能陪她談談心,或教她一些冥想技巧了。
⠀⠀
⠀⠀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 -《紅樓夢》
⠀⠀
⠀⠀
——
研究發現: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中,有三成與精神狀況有關,五成會伴隨睡眠問題。
⠀⠀
其實,「顳顎關節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 #壓力警報器。當症狀突然出現時,就試著問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太累了?這些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
還記得這位患者說,症狀是從她『成為大人』的時候開始的嗎?
⠀⠀
⠀⠀
『成為大人』的時候,其實就是『肩上開始要扛責任』的時候;
而當『顳顎關節痛起來』的時候,可能就是你該『#稍微放下』的時候了。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Redou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老天鵝呀!又到了會露出肥手臂的季節了!😱 😱 😱 女孩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靠它讓你又瘦又健康👉http://bit.ly/2rvHdj1 為妳介紹台灣愛買《新花漾雙效錠》 當別人餐餐節食直到頭暈目眩的時候😵 當別人針灸埋線直到荷包空空的時候😭 《新花漾》讓妳油脂迅速崩解維持輕盈體態👙👙...
針灸暈針怎麼辦 在 黑喬克- 連永祥中醫師 Facebook 八卦
【2015/11/03】 您知道怎麼快速緩解嗎?
今天連醫師想給各位講一個故事,首先給各位介紹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年約50歲的男性,他從小家境優渥,在國外唸書長大,學業專精、事業有成,名符其實是個標準的人生勝利組,然而他的困擾是在40歲開始...
.
http://tcmdrlien.blogspot.tw/2015/11/20151103-40.html
(圖文好讀)
.
.
在他40歲那年他突然發現身體會莫名其妙的麻,而且麻的位置會跑,有時候手、有時候腳、有時候頭皮,起初他不以為意,然而這樣的症狀持續了幾個月後,他開始擔心了,於是他在醫院做了最詳細的檢查,檢查出爐他簡直不敢相信,報告指出他腦裡有長瘤,因為在腦部所以他選擇不去做積極治療,然而這是故事的開端。
.
沒有任何治療的他,當然症狀還是持續,身體還是動不動手麻、腳麻、頭皮發麻,但是他慢慢地發現這麻好像有點規律,譬如說他每次碰到朋友甲的身體,他的食指到手臂就會麻,每次吃到排骨,他的小腿到大拇指就會麻,就像是所有的生物在他的體內都有個開關,當他只要接觸到生物的表面時,就會有相同的麻木反應,他不知道為什麼,匪夷所思,直到有天…
.
喔各位還記得他從小是國外讀書長大的嗎? 所以基本上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接近文盲,連中文都不大會寫,但是直到有一天他無意間看到了中醫的經絡圖表,他突然恍然大悟了,他發現他所麻的地方與分部完完全全與經絡的走向相符合,他開始瞭解到當某生物或食物在他身上所引起的反應,是因為該生物體的經絡屬性所造成的,經過反覆的驗證與練習,他可以在瞬間得知食物的經絡走向與人體體質的偏性,而且準確略高得驚人。
.
.
為什麼連醫師會給各位講這故事呢? 並不是連醫師幫他把腦瘤治好了,他其實是連醫師實際認識的朋友,當他告訴我這段故事的時候我簡直快掉了下巴,心中浮現出一個想法,難怪你在國外的學歷那麼高最後還跑去大陸念中醫的學士,原來是有這樣一層的原因。
.
我又問了他幾個比較專業艱深的問題,他也陸陸續續地告訴我他的體會與想法,這些都是書本上看不到的,然而連醫師今天要給各位報告的是,他曾經說過身體經絡是隨著時辰循行的,但是偶爾因為疲累或壓力會造成某條經絡阻塞,而這些經絡阻塞將會引起一些疾病,其中像是便祕、脹氣、眩暈、頭痛等,屢試不爽。於是每次當他發現經絡阻塞時,他就會有些焦慮緊張,因為他知道即將會不舒服,直到有天他發現…只要他將注意力集中在某經絡上的穴道,這些穴道的強大能量就可以將這些突如其來的經絡不適與阻塞化解掉,讓疾病與不舒適感緩解。
.
.
這就是今天要給各位報告的,要如何快速地將不舒適或阻塞的經絡化解掉? 連醫師在這邊就不藏私、不賣關子,直接告訴各位重點就是在奇經八脈中的『任督二脈』。各位可以翻一翻連醫師先前所遇到的急症病患案例,基本上這些案例我在穴道選擇上一定都以『任督二脈』為主,可以偷偷向各位講,效果都非常的好。
.
今天晚上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他身材瘦弱,因為工作壓力大,精神情緒緊繃,睡眠障礙睡眠少,所以平時狀況就不是挺好的,加上最近天氣變冷,他好像有點受風寒影響,所以從前天開始他就開始眩暈,昨天也暈,今天也暈一整天,暈到他只要走路就感覺到天在搖,這樣的暈眩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只告訴他,等一會連醫師會幫你針灸,這是一種很特殊的針法,可以快速幫你緩解眩暈,你願不願意嘗試? 他聽完了點點頭。不得不說的是,我所選擇的穴道就是位在任督二脈上,而且介於兩條經絡交接的附近,分別是人中與承漿穴。在兩針迅速到位後,我請他到旁邊稍作活動、休息。
.
然而故事的結果就像各位所想像的,在經過五分鐘後,我幫他起針,他告訴我眩暈的狀況已經幾乎沒有了。我告訴他,針灸是快速幫你緩解,接下來的藥物才是能夠幫你將效果持續,你記得要將藥物吃完。他睜大眼睛看著連醫師,用力地點點頭,開心地大步邁出診間。我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心裡在想著:『兩根針、五分鐘、緩解兩天的眩暈,還好我清楚地知道要怎麼幫你解開。』
.
.
2015/11/03 連醫師
.
PS&下回將給各位講現代版暖暖溫灸。
.
.
---
歡迎自由參訪...按讚獲取更多健康美麗
連醫師的fb粉絲團: https://goo.gl/Gik2Kb
連醫師陪您看中醫:www.bestdrlien.com
皇脈fb粉絲團:https://goo.gl/ns2ECF
養生養身大家庭:https://goo.gl/5OdiUh (打屁、開槓社團人員招募中)
針灸暈針怎麼辦 在 Dr.yijing的中醫生活觀 Facebook 八卦
【暈針】
這真的是所有醫師最不想遇上的事。
可惜只要針刺治療做的夠多,一定會遇上。
先前遇上了好幾個。這次遇上的最嚴重!
希望不要再有更嚴重的了!
處理完大家都虛脫了!!
暈針,除了針灸,推拿,拔罐,西醫打針(打疫苗就會)也都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可能發生在針之前,之間,甚至出針之後30分鐘。
輕微的暈針只會有點不舒服,嚴重的一發生總是很嚇人,甚至要坐救護車送急診了。
這時醫者的鎮定很重要,立即反應,做正確處置,通常患者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那怎麼辦?!乾脆都不要針灸?
這樣就因噎廢食了噢~
針灸是中醫有效治療方法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呢!
會不會暈針?
沒人能保證。只能說體質有很大的影響。
這裡講的體質,是針灸當下的體質。
以前不會,不代表這次不會。
以前曾經暈針,也不代表以後都會暈針。
所以,要做針灸治療時,請不要熬夜,不要空腹,也不要吃太飽,不要生氣。
總之,不要讓自己的身體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
然後勇敢接受針灸吧,不舒服就馬上反應。
最後,雖然古人說:『暈針必效!』
發生暈針時,常常那種多年的頑疾就痊癒了。
哎,還是希望不要遇上就是了!
針灸暈針怎麼辦 在 Redou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我的老天鵝呀!又到了會露出肥手臂的季節了!😱 😱 😱
女孩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靠它讓你又瘦又健康👉http://bit.ly/2rvHdj1
為妳介紹台灣愛買《新花漾雙效錠》
當別人餐餐節食直到頭暈目眩的時候😵
當別人針灸埋線直到荷包空空的時候😭
《新花漾》讓妳油脂迅速崩解維持輕盈體態👙👙
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
調節代謝保護肝臟讓你精力旺盛精神佳💪💪
#女孩們夏天的好夥伴
#準備好妳的比基尼
#新花漾94狂
台灣愛買有限公司
免費客服專線:0800-017-017
購物官網:https://www.ai-mai.com.tw/
Email:service@ai-mai.com.tw
=========================
【更多紅逗原創影音】
🔥 紅逗小劇場 ─ 趣味短片:https://goo.gl/jIjjU0
🔥 街頭突擊隊 ─ 隨機訪問:https://goo.gl/czGiWu
🔥 生活大小事 ─ 原創短劇:https://goo.gl/EHn4kj
🔥 小編不上班 ─ 各種胡鬧:https://goo.gl/BgbBjP
🔥 中華一番之崩潰傳奇:https://goo.gl/vdLMrG
=========================
【紅逗Redou 官方社群】立刻訂閱,更多精彩內容不錯過!
►facebook粉絲團:https://fb.com/redou.tv
►Youtube頻道:http://bit.ly/28KnstV
►異業合作 / 商業服務:crespark@crespark.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