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下一秒就完結的生命,脆弱得無能為力。經常將活在當下掛在咀邊,卻一直不易實踐,因為從前的我,習慣了顧慮未來,計算結果。
什麼是真正”勇敢到不管結果”呢?
到香港追夢?獨自走訪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或許我在勇敢的課題上,就欠缺愛情這一課。
原來要真正勇敢去愛在當下,一點也不容易,
在100天旅程結束的這一天,我決定誠實面對自己的内心。
時間過得太快,回憶當時來土耳其,只是一場心靈的救贖。100天原本的計劃是到埃及之後去意大利,但因為埃及的一場意外,我漏夜買機票,就來到土耳其。為什麼是土耳其?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聽從上天的指引。
頭三天一個人的伊斯坦堡,hostel三晚也沒有女生同房,感覺很空洞,所以決定飛去Izmir,怎料到事情就這樣發生。
11月30日,我遇到一個來自中美洲Guatemala的男孩,他是背包客,在hostel工作換取留宿,那天是他第一天做前台工作,我是他第一位客人;因為我對這個城市完全沒有概念,所以我問他很多問題,但他不太清楚,只是硬着頭皮去回應,我們就這樣認識。第二天我準備外出,他説他也想逛逛,可以和我一起去;我們看日落,坐船,餵海鷗,我直言對他沒有太大感覺,只覺得他是一個活潑的孩子。他如我一樣細小的身軀,説話很有趣,整天不停聽音樂,不停跳舞,讓我很放鬆。留在Izmir的第3天,我想明天就離開這裡吧,但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想吃個冰淇淋再走,他說可以陪我,就是這一個冰淇淋之夜,我們聊了很多,感覺跟他相處,心很自在。預計離開Izmir的一天,突然下雨,我只好押後行程,傍晚他約我到公園走走,他告訴我關於他小時候的病,他是個曾經患有“格林巴利症候群”罕見疾病的孩子,所以他小腿現在是沒有肌肉的,因為被當時的病菌蠶食了;他告訴我,他本來更頑皮,經常發怒,打架,但當時這個病,令他連頭也沒辦法動,對於這位本來非常強於各種運動的孩子,是終極大的打擊;那時候所有嘅生活以致大小便都由他媽媽和兄弟協助,亦因為這個病,他才明白家人有多愛自己,家人有多重要。我真的不知道他是怎樣活過來的,我很佩服他面對病患的從容和勇氣,因為他一直很有自信,即使他很矮小,他覺得自己可以勝任所有事,可能這個病就是上天給予他的考驗,若能戰勝,便無懼。他在旅行的8個月,幾乎沒有用甚麼錢,就睡在自己的帳篷中,移動都靠截順風車。我問,我能過這樣的生活嗎?超脱所有東西都需要金錢的概念,對我這個城市人來說,實在太難,亦相信需要很大勇氣。
我們在這短短的兩個星期相處,他生病我陪他,我在街頭賣藝賺錢,他陪我,我們一起把賺回來的錢捐了,在hostel 一起煮飯,一起出外,坐火車,截順風車,在海旁看日落,陪他跑步,他陪我我寫歌,一起唱著,一起為歌詞而笑;他教我西班文,我教他中文,每天說著大家的想法,說著從前的戀愛,對世界的觀念,感覺我們的思想都在同一個區域流動,就如知己般,互相學習。
12月14日,我們再去了之前去過的ice crem 店,慶祝我們相識兩個星期,他買了花送給我,感覺這種幸福好久沒有到訪了;在這天晚上,我將我在杜拜撿到的貝殼送給了他;我告訴他,在那個海邊,風景美得讓我感動到流淚,可是我卻覺得很孤單,我希望這個美景有人和我分享,所以我撿了2個貝殻,希望有一天,能找到它的主人,將一半交給他;沒想到他聽著聽著便哭了,這時我真的確切感覺到,愛在我們之間流動著。
12月15日,離開Izmir 的一天。
我們再次去喝黑蘿蔔汁,步行於第一天相識的街道,滿是回憶。真的要離開了土耳其了,火車到站後,我們一起聽著“i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不知道為何突然哭崩了,雖然我們相識的時間很短,但離別的滋味真不好受,我按不住難過敲打我的内心,可是心痛著還需要前行。到達機場,由於還未登機,我們去了喝咖啡,這一個半小時感覺真是短暫,我多希望時間可以在此刻停頓。我們聽著每一首eva Cassidy 的歌,都像在訴説我們的心情,我被其中一句歌詞“i find u”擊中;世界這麼大,我們這麼細小,在茫茫大海中漂流,卻在土耳其遇到彼此,這一刻,我們的淚水都缺堤了,如何面對呢?未來會怎樣呢?相信老天給我的這個考驗很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是真的愛,足以衝破所有障礙,跨越所有距離。
在我離開的這一天,我們作了決定,嘗試繼續,找辦法聯繫,但結果會怎樣?我們有著半個地球的距離,未來能否成為真正的伴侶?我們都不能確定;而我也知道,若我告訴我家人,這個男孩子全部財產是4萬港幣,過著流浪漢的生活,他們只會跟我說:不要胡鬧;但我更確認的是,幸福不是用價錢衡量,心靈富足,比所有物質來的重要。
女生都很需要安全感,也很害怕受傷害,以致要強烈保護自己,但同時可能錯過很多的機會。
誰能知道我明天會不會就此離開人間呢?
我人生從沒試過長距離戀愛,
或者心會煎熬得很吧,但此刻我只想誠實面對自己,愛在當下,為愛情,勇敢試一次。
我知道我很傻,但不傻就不是我了,對嗎?
就讓我繼續「勇敢到不管結果」吧。
100天的唱遊旅程結束,
卻是我另一個故事的開始,
感謝這些日子得到的勇氣,
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勇敢去愛。
感謝所有愛我的人,我很愛很愛你;
有著你們,我甚麼都不怕。
我祝福你們,
請祝福我。
2019年12月16日
#第100日
#唱遊記
#土耳其
#多哈
#香港
#澳門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楊世光在金錢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00:00《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30 亞洲股市除了缺水接下來缺什麼? 04:00 香港印花稅,全球向左靠 08:45 亞洲股市綠慘不紅就...
金錢流動故事 在 王董的大盤籌碼 Facebook 八卦
【10月20日精華重播】 美國大選倒數誰會贏?資本市場已提前預告拜登勝選!https://youtu.be/Ns67_2wHcSM
最近連續幾天吃了一堆麥當勞,要感謝很多人願賭服輸,拜登已獲得多國元首恭賀當選美國總統。
再次聲明我不是拜登粉也不是川普粉,我對他們二個沒有主觀好惡!因為我也不是美國人,我對政治也很冷感,我過去已經聲明很多次了。所以我這裡不討論到底有沒有做票、到底要不要打法律戰,說真的那是美國人的事,我只單純就已經開票的票數事實做陳述!
很多台灣朋友包括媒體,在反中抗中情緒激化下,很大多數都是在情感下的驅使而支持川普或認為川普應該要贏,甚至很多新聞還喊出川普將「大贏」!我也在直播給大家看過數據,在我的粉絲頁限時動態舉辦約一萬人以上的瀏覽票選,也有逼近八成的讀者認為川普將贏得大選。
所以當老王在幾周前就公開預測拜登必然贏得大選的時候,說個笑話,在台灣就是個大逆風;其實川普要是能贏,我也會很開心啊。然而我並不是從情感面支持拜登,而是我從華爾街過去幾個月的資金走向來判斷!我說啊,美國太陽能相關ETF拉出一波大漲,時間序跟拜登當選機率是高度連動,這就是華爾街大戶甚至投行們都已經壓寶拜登將贏得勝選!
這就是理性分析的判斷,而非情感支持。華爾街這麼多國際大投行,它們對於美國選情的分析、股市的連動,難道會比我們弱嗎?怎麼可能,人家是在地的耶,管理的也是成千上兆的國際資金,要盡可能避免壓錯寶啊!反觀川普力挺的石化能源產業,相關ETF卻在過去幾個月未見起色,一來一往之間自然就曉得拜登支持的綠能產業明顯獲得買盤壓注,也成為這次選戰很重要的政策分水嶺。
今天老王做為一個證券分析師,資本市場資金的流動,本來對我來說就是要比較敏感的,我不需要從任何顏色、政治或者情感角度來壓寶。這很單純就是金錢背後的故事!您認真研究的話,會遠比您的情感押注要來得科學許多。也許也正是因為華爾街多數投行早已壓寶拜登,選後當拜登取得當選優勢就能較合理解釋美股為何大漲,因為華爾街本來就是壓寶拜登啊!
最後謝謝大家的麥當勞了,老王在一片逆風當中,贏得這次的猜測。下次再看看要猜什麼吧?大家一起來吃麥當勞,笑。(別鬧了,本文無業配)
金錢流動故事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八卦
「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後話篇—關於中國紅色力量與馬來西亞中華膠
▍「紅色認同」:淺談馬來西亞「中華膠」現象
作者:馮垂華
先從兩個個人案例說起。
案例1.
去年的農曆新年回到外婆家,和表弟閒聊時,他突然問我「是否支持台灣獨立」。我回答說「是」,表弟立即向我比了個中指,指責我「被台灣教壞了」。
我壓抑怒氣,問表弟「為什麼這麼認為?」
表弟非常自信地說:「網路報章都有寫啊」,那語氣彷彿我沒在看報紙。
我追問他都看哪些報章媒體,他舉了「人民網」、「鳳凰衛視」、「央視」等等。當時,我們眼前的電視正好停在「CCTV4」,一個中國中央電視台針對國際華人社群設置的頻道。
案例2.
一位非常敬佩的馬來西亞友人到台灣來旅行,我們在午後的酒吧討論香港反送中運動。友人持反對態度,我們為此花了不少時間討論這場運動的發生、過程以及後繼影響。
友人在討論過程中突然反問我:「難道你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嗎?」
我愕然,然後搖頭否認,並且試著解釋「族群」、「種族」以及「民族」之間的差異:我們並不是中國人。我們在族群類別上屬於「華人」,並且是「馬來西亞」公民,但絕對不是中國人。
一般上,如上述抱持大中華主義,認為所有華人同屬「中華民族」,並嚮往中國治理文化的人,常被戲稱為「大中華膠」。實際上,「中華膠」是相當貶義的詞彙,「膠」為粵語「硬膠」(「戇鳩」的諧音)的縮寫,泛指愚蠢、思維守舊僵化之意(維基百科,n.d.),因此「中華膠」通常旨在嘲笑或諷刺那些主張大中華主義的群眾。近來香港反送中運動引起馬來西亞華人社群在網路上辯論、謾罵,「中華膠」即被大量使用。然而,這樣的現象目前僅在網路上發酵,並未引起當地學界的興趣,也還沒產出足夠的研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對「中華膠」有全面的理解,也容易將這種貶義身份標籤化。
對任何一個集體的提問,我們首先應該理解它是如何組成、產生認同,或者被建構的。問題核心包括:是什麼樣的社會條件或社會關係有助於這種集體的生成?其認同建構的文化依據為何?又有哪些制度性條件支持這種認同?又為什麼「華人」特別容易被賦予甚至接受這樣的身份分類?唯有試著討論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中華膠」有初步的理解。
一、華人的種族建構
安煥然(2019)在〈什麼「中華膠」〉一文中認為「中華膠」其實是一種「中華情結」。他尤其指出早期接受華文教育,或參與左翼運動的前輩對所謂「中華文化」滿懷熱情,因此難免對中國懷抱強烈的認同。作為族群的華人,文化即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認同依據,但族群認同的邊界其實是雜糅、模糊、易變的,不同世代、社會、教育、工作經驗等等都可能對認同產生影響。但也正因為這種易變的特質,我們才有可能轉換傳統的「中華情結」,將之本土化或在地化。因此,安煥然在文末感慨:「一個缺乏文化主體性的在地族群,注定是離地的」;「當馬華文化就只等同於中國文化的時候,不管老左還是年輕人,你的『馬』已脫韁」。不過,安煥然沒有討論到的是,為什麼一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認同會如此僵化、不易流動?
華人其實是複雜的文化群體,作為移民社會,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涵蓋不同籍貫的社群。在殖民時代,籍貫社群彼此往往會因為經濟或政治利益而發生械鬥,釀成嚴重的流血衝突。這些彼此差異的社群在英殖民時代被建構為一支「種族」(race),相對的,歐洲人、馬來人、印度人也都被視為不同的「種族」。「種族」的知識建構首先從人口普查開始(如1891年後的人口普查),然後藉由分而治之以及「種族分區」的政策加以制度性強化。
在被視為「種族」的情況下,不同籍貫的華人社群產生極大的涵容性,開始將彼此視為「同種同屬」的群體;相對的,它也具備強烈的排他性,將被歸類於其他「種族」的群體視為絕對的他者。「種族」論述的建構背後暗含兩種意義:首先,「種族」是一種生物性的類屬,在接納這種認同時,人們往往會認知彼此之間的差異是「與生俱來」,並且不能改變的;其二,「種族」知識由歐洲殖民勢力引入時就被賦予了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意義,他們認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著優劣之分,而這也合理化了優勢「種族」對他者的歧視、壓迫、剝削、暴力。
「種族」雖然作為一種殖民帝國引入的知識,但馬來(西)亞人民也不全然是被動接受這種歸類的。當「種族」作為政治治理的策略以及經濟活動的單位時,不同族群為了捍衛自身的政治及經濟利益,往往會輕易挪用「種族」身份來區分彼此,以強調我群/他群的絕對差異來獨占特定的政治權力及社會資源。這種以「種族」為知識基準形構出來的國家、政治及社會關係可以被稱作「種族典範」(race paradigm),並且成為馬來西亞最成功的一種知識建構。時至今日,「種族」依舊是馬來西亞媒體及大眾的普遍用語,同時也是政治決策及實踐的主要依準。例如 Nakamura(2015)對馬來西亞大學學生廣泛使用「種族」一詞的現象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生物科學定義下的「種族」,其實暗示了馬來西亞各族群在身理及心理上存在著根本差異,繼而認定彼此之間的差異難以消除。
在「種族典範」的影響下,「華人」自認為一種「種族」,並且對自身的「歸屬」有一種本質的想像(nature of belonging)。這種歸屬的想像無可避免地連接到其祖輩的移民母國——中國,並認為彼此作為「種族」的情況下是本質上近似的。不過,類似的討論可能高估「種族典範」對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關係及歷史文化的影響,畢竟當代族群關係是繁複互動與衝突下的產物,因此要思考華人對中國的認同,至少要回到獨立時代的政治局勢進行觀察。
二、民族之爭:華裔族群虛幻的民族認同
民族指的是現代主權國家中的人民集合的稱謂,他常藉著想像共享特定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生活來形成一個共同體。由於「國家」是這一群體的主要行動單位和想像依據,因此民族通常也稱作「國族」,民族主義者常強調自身民族對於國家有行使主權的權力,有強烈的政治治理的意涵(紀駿傑,2014)。和民族不同,公民則是法律賦予的政治身份,並且合理地享有法律規定之權力與義務的群體。在很多時候,這兩種身份看似平等,但在建構民族主義的過程中,社會成員會藉著強調「我族」的共同性來訴求其民族地位,這時候往往會對社會裡的其他弱勢族群造成排除的結果,甚至剝奪其公民身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許多殖民地開始追尋殖民母國的政治經驗,試圖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社會,當時的政治團體、知識分子曾就一個「民族」的定義進行過數次爭辯。1946 年,左翼的政治聯合組織(PUTERA-AMCJA)草擬了一份開放而包容的《人民憲法草案》。《人民憲法草案》第二節中,嘗試將「馬來人」界定為一個高度包容性的國族身份,其中沒有任何宗教上的義務,公民僅需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馬來語作為對話工具,因此「所有馬來亞公民都會受到平等的待遇,因為『馬來人』(Malay)一詞是一個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並不帶任何族群或宗教的含義」。
PUTERA-AMCJA的左翼政治背景很快就引起英殖民政府的憂慮,而他將「馬來人」視為一種「開放與包容的政治概念」(實際上是在嘗試建構一個「民族」身份)則導致以巫統為首的馬來人民族主義菁英的憤怒。1948年,英殖民政府以反共為由宣布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並將PUTERA-AMCJA視為非法組織,《人民憲法草案》才遭到廢置,從此(尤其官方歷史中)無人聞問。
相對的,英殖民政府與巫統提出的《馬來亞聯合邦憲制》則成功取得憲制地位,成為1948年馬來亞聯合邦的憲法。這部憲制除了強調蘇丹及馬來人的特殊地位之外,也大大提高了其他族群公民身份的限制。雖然在往後的歷史中公民身份的限制被稍稍放寬,但仍無阻這部憲制強調馬來亞作為「馬來人的國家」的企圖。《聯合邦憲制》也成為未來馬來西亞憲法的基礎,正當化了馬來人的「國族」身份。
Suryadinata(2013)認為,馬來西亞在建構國族身份時,就將特定的族群文化(即「馬來人穆斯林文化」)視為其國族核心,任何抵觸核心者,其國族身份將遭受質疑。換句話說,這種被建構的國族身份保障了馬來人的優勢地位,其他族群的國族身份則隨著政治局勢擺盪,時而獲得認同,時而遭受質疑。此外,國族身份也常與公民權力發生衝突。雖然國族與公民所依據的建構核心並不相同,但若國族身份遭到質疑,公民在一國之內所行使的政治權力也將受到挑戰。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雖然在「公民」身份上受到承認,但始終被排除在「國族」(民族)核心之外。在此情況下,華人很容易就將缺失的「民族」想像勾連到中國因統戰需求,以及回堵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威脅而建構出的「大中華民族」概念。這樣一來,華人社群在認同上很容易產生同時是「馬來西亞人」又是「中國人」、「中華民族」的詭異又矛盾的認同。
除此之外,華人在馬來西亞政治場域遭剝削的現象也導致華人期待中國的崛起能為他們賦權。誠然,中國崛起了,而華人或許從中獲得些許政治及經濟資本,但其中的管道及方式是相當可議,並且有違民主的。追根究底,這是建構「中華膠」的關鍵因素——紅色滲透。
三、中華膠與紅色滲透
Hamilton(2019)以澳洲的局勢發展為例,討論了中國因素如何破壞澳洲的民主社會。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即是利用「僑務」及海外華人來進行滲透。他描繪了澳洲當地華裔商人、政治人物以及中國移民運用金權政治、貿易與投資、「銳文化」來突破民主防線,很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在馬來西亞,這些滲透一直被視為理所當然,使得「中華膠」的討論一直局限在上述我們提到的種族、文化情結,以及政治剝奪感等層面。
2018年,馬來西亞最大中文報刊《星洲日報》在其背頁刊載了一整版的「廣告」。廣告主為「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新聞與公共外交處」登出的廣告,標題為「真實的新疆」。
廣告內文很長,大致分成六小節:一、新疆的歷史;二、中國憲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中國政府尊重伊斯蘭文化;三、新疆實行民族自治、多民族和諧共處;四、新疆穆斯林族群的宗教信仰和習俗得到尊重和保護;五、新疆面臨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重大現實威脅;六、中國充分尊重伊斯蘭宗教信仰,同穆斯林國家傳統友好。
這無疑是回應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新疆集中營事件的指責,並且尋求其他國家華人社群的支持所「製造」出來的廣告。不僅如此,2019年,當BBC深入新疆集中營採訪,並批評中國政府的不人道政策時,數家中文媒體也同時獲准進入新疆報導,其中亦有《星洲日報》。7月7日,《星洲日報》以「新疆教培中心曙光:助維吾爾族重融入社會」為題,正面報導了集中營,寫下令人戰栗的詭異故事:
2019年7月11日,中國公佈「中國大陸以外華文媒體網站影響力榜單」,馬來西亞《中國報》、《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分別名列第4、5以及12名。這份榜單的第一名為台灣《中時電子報》,其調查公正性十分可疑。換言之,馬來西亞媒體已遭中國勢力滲透,其獨立、自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不僅如此,中國對教育機構的影響也十分令人擔憂。在海外,其手段往往是透過金錢及物質利誘,最終達到滲透的效果。在馬來西亞,我並沒實質證據證明教育機構正成為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但中國大手筆資助華校已是不爭的事實。以我的母校寬柔中學為例,中國駐馬大使白天就在2018年捐贈了獎助金、贊助龍獅隊1萬5600令吉,以及提供校董會成員中國簽證便利等配套。另一個經驗是,馬英九在2016年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演講時,校方展示的海報、文宣上對馬英九的稱號竟然更改了數次,(印象中)從「台灣總統」或「中華民國總統」改成不倫不類的「世界華人前領袖」,令人疑心背後的政治角力。
企業方面,中國在一帶一路策略下的海外投資已有許多研究。不過,馬來西亞華人企業主一般上常被視為文化或政治意見領袖,因此中國對華人企業的影響不可不查。以馬來西亞海鷗集團為例,其業務主要以經營中國藥材、藥酒、美容及保健產品為主,與中國官方及市場往來密切。在今年的「海鷗與媒體大團拜晚宴」中,其董事經理就引用中馬建交45週年推出的歌曲《左肩》歌詞,比喻彼此之間的關係:「左肩位於心臟上方位置,而海鷗就如同右手般,可以放在左肩上,為其遮風擋雨。」
這段談話雖然僅僅暗示了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但董事經理提到的《左肩》其實是中馬建交45週年微電影《時間的眼淚》之主題曲。實際上,過去中馬建交週年紀念在華人社群與報章常常博得許多關注及版位,中國政府更不惜透過許多廣告、藝文創作、社團活動等來「凝聚」華人的「中國認同」,將建交週年構築得如慶典一般。這樣的盛況不會出現在馬美建交週年,不會出現在馬英建交週年,也不會出現在馬新建交週年等場合,「中國」是難得的特例。
最後,常常令人難以察覺,甚至認為無關緊要的,也許是中國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滲透。那些出現在城市與小鎮中心、寫滿中國式標語與賀詞的掛簾與海報;那些在日常生活裡被認為政治意味並不濃厚的綜藝節目;又或者生活空間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日用品或小小裝飾,都可能對我們的認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友人Z的家庭在7月1日撕下農民曆的那一天,發現日曆上標著大大的「建黨節」字樣,畫面中還展示著共產黨標誌,彷彿時空的哪個節點出了差錯。Z翻了翻日曆,發現8月31日(馬來西亞獨立日)以及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日)兩頁在右上角部分標上了小小的馬來西亞國旗,象徵這兩天與馬來西亞有關。這樣一來,即確定他並未拿錯其他國家的農民曆,也並未生錯國家。但令人困惑的是,「建黨節」究竟與我們有何關係?
而那每一戶擁有這本農民曆的家庭,每一年7月1日望著那顯著的共產黨標誌,以及強而有力的「建黨節」粗體,他們還會記得那兩面被標識在8月及9月的小國旗嗎?
結語
「中華膠」確實是一個具有貶義的詞彙,但實際上非常值得進行深入討論。我認為,「中華膠」的建構不僅僅是「中華情結」或「政治剝奪感」下的產物,同時也應該關注中國「紅色滲透」的影響。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歷史特殊性也許使得中國的「紅色滲透」更容易成功,甚至能輕易建構其「中國」認同,但這種認同並不純然是文化面向的。對中國的威權意圖而言,這種認同具有高度的政治色彩,並利於中國面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批評時進行動員。與其稱之為具有貶義的「中華膠」或一般意義上的「中華情結」,我認為「紅色認同」更能帶出其「中國因素」的影響。
當然,這篇文章不過是過去研究的心得,以及胡亂的資料整理。要進行中國對馬來西亞滲透的研究,還需要更嚴謹的實證方法,而且具有其迫切性。也許,未來會好好來寫寫吧。
▍作者簡介:
馮垂華,1990年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生。研究興趣為族群關係、公民社會與社會運動。偶爾寫小說。
#季風帶—帶給你不一樣的跨域視野
#Read a different world. Read the world differently.
▍Reference
Hamilton C.著,江南英譯, 201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新北:左岸
Nakamura R., 2015, ―Race or Ethnic Group?‖ Politics of Race in Malaysia.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 389-398.
Suryadinata. L, 2013, The Making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tate, Ethnicity, Indigenism and Citizenship.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安煥然,2019,<什麼“中華膠”>,《星洲日報》網頁內容: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072192.html
紀駿傑,2014,<族群關係>,頁181-207,收錄於《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延伸閱讀:
1. 關於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
http://bit.ly/2NozRNr
2. 關於季風帶「電影月」系列講堂
http://bit.ly/2XdnrfI
3. 關於季風帶8月講堂
http://bit.ly/2M0JK2r
圖: http://bit.ly/2HcAHaw
【 季風帶文化網店:http://bit.ly/31NH4Zs】
金錢流動故事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評價
#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00:00《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30 亞洲股市除了缺水接下來缺什麼?
04:00 香港印花稅,全球向左靠
08:45 亞洲股市綠慘不紅就是愁
09:50 全球產出缺口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的時代
11:30 全球唯韓國獨樂
19:15 美國的產出缺口, 拜登到底是在填洞還是堆山?
23:20 Covid-19 物種進化即將結束, 還剩下了誰?
26:25 產出缺口引發的是什麼, 上去的是通脹?還是利率?
29:00 實體經濟流動性閥門被打開之後的故事
💡加世光為Line好友 ,隨時掌握最新訊息👉 http://nav.cx/2NuwkCF 或是ID搜尋 @islllight加入好友 (記得前面要加@)
💡成為金鐵桿,收看會員獨享“乾貨”👉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m095p7ZHRS1njmQ1wkgCg/join
*注意只有金鐵桿及以上等級才能收看每日獨享專題
💡記得打開頻道鈴鐺 光速接收金錢爆資訊

金錢流動故事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Youtube 的評價
【理財真人Show】睇咗咁多集之後,希望各位都掌握到一啲理財知識同概念啦。想再睇多啲?不如今集又睇吓我哋另一個專家龔成(成哥)嘅致富奮鬥故事啦。
屋邨長大,細細個已經識得執BB彈出售無本生利,18歲開始投資股票,到28歲已累積到100萬元資產,目前淨流動資產有數百萬元,呢集話俾大家知佢係點樣做到,馬上追看新一集【理財真人Show】啦。
《經濟一週》全新節目【理財真人Show】第一季,就係由一班理財專家,專門拆解呢班後生仔嘅理財奇難雜症,只要跟足專家建議,話咁易就達成理財目標。
《成哥 龔成》
-創富課程導師
-於屋邨長大的80後
-28歲時已累積到100萬資產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0shing/
關鍵字:理財,投資,慳錢,儲錢,存錢,金錢,管理,計劃,觀念,教學,專家,挑戰,作戰,攻略,屋邨,童年,致富,打工仔,人工,收入
▼▼查看更多▼▼
【理財真人Show】► https://goo.gl/cpcAmb
諗sir樓換樓► https://goo.gl/wdyI3E
星級理財 ►https://goo.gl/CgCLte
新盤速遞 ►https://goo.gl/JRL1j0
《經濟一週》FACEBOOK專頁 ►http://facebook.com/edigest/

金錢流動故事 在 LIVIGRACE. CO Youtube 的評價
✦✦✦✦免費資源✦✦✦✦
?INSTAGRAM創業-新手必讀手冊
https://livigrace.online/free/
?成為VIP,獲取非公開最新賺錢+增粉資訊
https://upbeat-composer-7471.ck.page/76ac73c893
✦✦✦✦深入學習✦✦✦✦
?【IG發帖懶人包】https://bit.ly/ig-easy
?【IG創業速成™】課程2.0 - 不只是增粉 https://bit.ly/course-ig2
================================
✦✦✦✦影片資料✦✦✦✦
2021沒人告訴你的10條創業意見!(新手必看)|LIVIGRACE.CO
今年有疫情好像令經濟差了很多,
同時這亦激發了很多人開始自己創業,
令次我跟大家分享十條創業意見,
想創業或創業中的你, 切記注意以下的事項
我會在影片中分享:
✅ 不同階段的創業意見
✅ 如何選擇生意
✅ 創業本錢的來源
✅ 找專家的重要性
✅ 留意市場優勢的項目
✅ 如何面對失敗
✅ 創業初期的經營方式
✅ 經營生意的長遠心態
✅ 執行力的重要性
✅ 充足的流動資金的重要性
✅ 如何節省營運時間
如果你或朋友創業中, 這影片一定能幫到你
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吧
.
.
收看更多免費教學影片?Share,Subscribe + Like 吧!
更多有關創業的影片可拉到下面
⚠️【中文字幕請到右下方開啓】⚠️
================================
✦✦✦✦重點影片✦✦✦✦
我的創業故事 (朝9晚6小資女必看)
https://youtu.be/s1YYlpeN7iQ
如何IG天然增粉2倍- (真人粉絲,賺真錢!)
https://youtu.be/84MszvXeY5s
1天內製作30天高質IG帖文(天天發帖文,不再擔心沒靈感了!)
https://youtu.be/MUkMH39MAjA
Instagram Tips 增加客流量+暴光 實用5招
https://youtu.be/lKuTTeI43Sw
Niche 如何設定 "明確"目標客群
https://youtu.be/gIuV_WV5zog
IG愈多followers =愈多生意?(想用 IG 賺錢的人注意)
https://youtu.be/pT6x2cxr6Es
IG followers又升又跌點算好?如個破解?
https://youtu.be/CQg3MOFzupQ
✦✦✦✦跟我做朋友✦✦✦✦
?Instagram 找我: IG創業話題 @livigrace.co 生活個人成長 @livigrace.online
?想發問?加入面書群組 http://bit.ly/thebosssquadhk
?了解更多 https://livigrace.online/
?合作聯繫 support@livigrace.co
✦✦✦✦自用覺得,誠心推薦✦✦✦✦
有助我賺錢的課程
https://livigrace.online/tools/
Canva - 最愛的造圖工具(Youtube thumbnail, IG帖文限動都可)
用此連結有額外積分喔
https://livigrace.online/tools/
Tubebuddy - 經營YouTube好幫手
https://livigrace.online/tools/
沒靈感?【 SPARKSINE 精選閱讀APP】- 別再"參考"別人的IG了!
以節扣碼「LIVIGRACE」年費訂閱即減HKD30
https://livigrace.online/tools/
================================
#instagram賺錢 #instagramtips2020 #創業 #90後創業 #80後創業 #副業 #朝9晚6 #網路創業#businesscoaching #onlinebusiness #銷售 #onlinecourse #businessowner
https://youtu.be/OQSb_zI8J6Q

金錢流動故事 在 一個小故事讓我們明白資金流通的意義 - 隨意窩 的相關結果
當這1000 元在每個人手中流動時,實質上是勞動的價值在流動,是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在裡邊的,這當然就會產生財富的。只不過是流通的太快了,叫人不可思議啦 ... ... <看更多>
金錢流動故事 在 「讓金錢流動」 - PressPlay 的相關結果
「金錢流動」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能量的流動,我們要做的,是掌握這個感覺得到的能量。 經濟學裡流動能量的故事. 有一個從外地來的旅客,進了一家旅館, ... ... <看更多>
金錢流動故事 在 旅客的1000元還清了全鎮的債務的故事,如何理解? 的相關結果
就在此人上樓的時候,店主抓了這張1000元鈔票,跑到隔壁屠戶那裡支付了他欠的肉錢。 屠夫有了1000元,橫過馬路付清了豬農的豬肉錢。 豬農拿了1000元,出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