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像首詩,篇幅精簡卻要完成一個完整故事,不論是表達概念或表演角色,都是一種挑戰。
第一次來到金穗獎,很驚喜竟然不是演出短片,而是製作短片。站在任何的角色創作,都是實踐夢想的路,都是幸福的!
很喜歡每位得獎人的真摯深層的喜悅,滿滿的創作能量,期待有機會參與更多短片,繼續「製造浪漫」。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Suits & shoes Dunhill
Jewelry Cartier
Photographer @mr.triangle
Hairstylist @garden_hairstylist
Makeup artist @vangela
Special thanks to 金馬影展 TGHFF
#金馬執委會 for the ninth photo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5萬的網紅相信音樂BinMus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五月天《瘋狂世界》X《德哥與皮皮》動畫版MV 獻給在這瘋狂世界裡,一起勇敢瘋狂的我們。 - Mayday五月天 首度跨界與動畫團隊合作 〈瘋狂世界〉20週年 全新編曲變身動畫片尾曲 原創動畫《德哥與皮皮》從角色設計、美術風格、劇本概念、到正式完成,製作期耗時三年。恰逢五月天第一張專輯發行20週...
金穗獎劇本 在 Facebook 八卦
2021年金穗獎真的帶來了一個新的氣象,就各個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
首先是策展面向,有別於過去執行單位的便宜行事,今年改由金馬執委會執行之後,在各層次都上了不止一層樓。在宣傳行銷上下了更多工夫是一件事(以往在粉專都常常找不到手冊連結、活動花絮也沒有確實更新),或許更重要的是,讓入圍者覺得自己今年真的受到尊重與榮耀,不止映後座談的主持專業度提升,還開設了DCP製作課程幫助新銳導演。
.
在影展規劃上更回到短片與新銳的基礎,過去選了太多電視電影,往往令人產生喧賓奪主之感;新增了影評人推薦獎,讓影評觀點也得以導入金穗獎(對影評人來說也是個一個刺激,因為不是很多影評人對短片有關注);為了讓產業與新銳接軌不只是一個口號,也另外邀請業界人士得以先行觀賞。
.
今年因為疫情導致金穗獎延期,對於金馬工作人員來說可能是一場災難(與金馬影展距離太近),但因此搭配線上平台的展映的做法,使得今年金穗獎觸及到的觀眾更多,社群討論度激增。或許來年即便沒有疫情攪局,線上並行的模式也很值得延續下去。
.
一直到今日出席典禮,綜觀整場典禮的規模,甚至細到嘉賓致詞等環節,整體都達到了「小金馬獎」的水準。我永遠難忘有一年我出席金穗獎,黃裕翔在台上彈奏《海角七號》主題曲時,旁邊大銀幕搭配播放的是一支畫質480p的壓字預告片。當你把典禮搞廉價了,參賽者自然也不會尊重,說這個獎項「含金量」有多高也沒人信。但今年金穗獎完全脫離了這些負面形象,可說是完全重生。
.
許多人會想,金穗獎不過就是頒個短片,有這麼重要嗎?別忘了,這是許多新銳導演的第一站,如果能在這個階段被看見,獲得自信,進而得到栽培的機會,未來就有機會創作更多作品,包括獲得長片的製作機會。可以說,金穗獎就是台灣電影的基石,就連李安導演生涯起步也是從金穗獎開始,不過也誠如導演今天在預錄影片所言,之後會怎麼樣,「就看個人造化了」。
.
至於就選片面向,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有朋友私訊問我說,往年的金穗獎短片都這麼強嗎?就我觀察幾年下來,我的確覺得今年整體品質躍升不少。不過會後一位評審跟我說,他倒無法武斷地說是今年特別好,但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有很多跟過去很不一樣的嘗試」。
.
《啊朋友,再見》就是今年典型的奇作,人物對白聽來極其生硬、文謅謅,沒想到看久之後,像是受到催眠一樣,像是掉進旋轉溜滑梯一樣滑入了導演構築的、古怪而迷人的世界,過去似乎只有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äki)電影能給我這般奇異感受。原本認定這種作品可能得到兩極評價,得獎機會不高,但今年評審團卻願意予以評審團特別獎肯定,也像是一個展現出個性的宣告。
.
導演范文翰是來台灣讀書的陸生,過去的作品在對岸也曾獲得褒獎,只是風格與現在基調完全不同。也是在頒獎日這一天才得知原來這部片是獻給他已故的好友胡波,即《大象席地而坐》導演。據他所說,這是一個「虛構的告別式」。
.
不只是范文翰拍出了你我不曾見到的台灣人情,拍攝實驗、錄像出身的蘇匯宇導演也在《未來的衝擊》當中讓我們看見了完全不同與以往的台灣風貌(或許是根本沒有在用台灣電影的框架進行創作才對)。評審在得獎詞將之與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並論,讓我有種恍然大悟之感。並非拍攝電影出身的蘇匯宇,對影像與語言的思考都完全不在一個典型電影語言的脈絡底下,初看的確令人有衝擊之感。評審團特別獎與攝影獎的肯定都是實至名歸。
.
榮獲最佳學生劇情片的《入世》以一個旁觀者的外籍看護莎莉的角度看待台灣鄉村青壯年人口外流的問題,只是電影卻不只是丟出議題讓觀眾消化。不再只是將所謂的移工當作是客,而是將她視為主體,看得見莎莉逐漸融入異地的過程,從陌生、到理解、到讓步、到自信。具有相當高的成熟度。
.
其它沒有成功獲獎,但也特別具有生命力的新鮮嘗試,還包括張荷澤的《永恆之火》,描述白色恐怖底下的一處叛亂分子的生命狀態,混合類型的呈現有巧思,視覺的展現令人驚嘆;高中校園題材,由詹承廷執導的《青春劇烈物語》跳脫出青春電影套路,不灑狗血不灑淚,回顧到對人際問題本質的探討,人物設計極度豐富;田倧源的紀錄片《登玉山途中》邀請伍榮富與林長安兩人重回現場(重構的玉山),帶出一個跨越現實與虛構、過去與現在的對話,觸及威權崇拜之題,深具創意。
.
有些作品則在演員的整體演出上令人難忘。許傑輝的《88海水浴場》(附圖)以父子情為題,看似簡單輕巧,但對人物刻畫、演員調度近乎完美,春風與兒童演員姜仁展現的默契實在驚人;香港導演陳淦熙的《三步》之中,飾演母子的陳雪甄與胡智強之間的對戲,不見學生製作的稚嫩,直逼金獎水準;郭玄奇的《迷藏》不僅在同志類型議題上有所開拓,更懂得將兩位小演員林宥綸與吳至璿的表演調整到位,使得作品看來一氣呵成,整體感極好。
.
幾個大獎得主在事前都不算有懸念,同獲三項大獎的李宜珊的《手事業》與曹仕翰的《貓與蒼蠅》都直接表徵了短片領域能夠做到的最高水準。同時為兩位獲獎的演員楊麗音和潘之敏感到開心,雖然詮釋角色類型迥異,但兩位演員都同樣完成了自己的突破。(雖然我原本更期待看見《手事業》拿的是整體演出獎,潘麗麗與游安順也都太精采。)
.
我個人參與評選的影評人推薦獎這次卻是以新銳切入,將獎項頒給嚴京威的《季候風》。討論過程堪稱激烈,也是從十幾部慢慢縮小下來,作品各有擁護者,但嚴京威在影像上精確而沉穩的調度,是唯一讓所有人心服口服的選擇,以一台車的座位變換來暗喻家庭權利關係的移轉,太有想法。《季候風》也是我在前年個人十大選出的年度最佳華語片之一,很榮幸有機會真的給導演一座獎。
.
最後金穗大獎頒給紀錄片《度日》。
.
說來我跟導演林佑恩也曾有一段有趣的淵源,之前去採訪柯貞年導演時,他是合作媒體派來的平面攝影師。猶記當時拍攝地點的公司職員都驚嘆地說,過去有過這麼多媒體的攝影師來取景,就只有他找到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角度。後來才知道他也是導演,拍攝了《度日》。
.
也是今天典禮後才知,林佑恩其實不是電影相關科系出身,學習養分或許來自他拍攝新聞紀實的豐富經驗。這不過是他的首部紀錄片作品。但他對高風險家庭貼身的細膩觀察,不至於讓作品淪於傳統式的煽情關懷,更據實地讓觀眾看見這群青少年的躁動、對生命的遲疑。
.
特別的是,觀者可能時不時會對被攝者的身分產生疑惑,因為你很難確定你究竟是在看一群孩子,還是一群大人。出身家庭的境況,迫使他們失去了自己該有的樣子,承擔超乎自己所能承受的重擔。即便題材看來悲愴,但林佑恩依然穩住立場,避免過度的個人詮釋。光影投射下來,甚至帶出了一種詩意性。
.
最後,2021年金穗獎最大獎得主不是傳統電影人出身。無論評審有沒有意識到,但這個結果帶來的訊息其實很重要。
.
電影的樣貌應該是不斷地流動的,過去經常有此一說,是「金穗獎的片型」,看似走穩某個套路就能取得評審青睞,但在今年,我們看到一些非傳統敘事、選材的作品甚至非電影界影人都能獲得矚目,證明金穗獎真的試圖在「推動」一些改變,讓新的創作見解、新的說故事手法能夠有機會融入進來,帶來一些新的刺激。
.
在金穗獎擦亮招牌的這一年,各個評審給了一份不落俗套、意義深長的得獎名單。更重要的是,眾多創作者們,也都拍出了令人回味再三的好作品。借著導演們的眼睛,彷彿能對自己對所處世界更增添了新的認識。
#金穗獎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金穗獎劇本 在 雙胞胎樂樂媃媃 Facebook 八卦
層層摺起的寂寞 The Dress on Her台北場映後座談
金穗獎/優良劇本獎/短片輔導金
金穗獎劇本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評價
五月天《瘋狂世界》X《德哥與皮皮》動畫版MV
獻給在這瘋狂世界裡,一起勇敢瘋狂的我們。
-
Mayday五月天 首度跨界與動畫團隊合作
〈瘋狂世界〉20週年 全新編曲變身動畫片尾曲
原創動畫《德哥與皮皮》從角色設計、美術風格、劇本概念、到正式完成,製作期耗時三年。恰逢五月天第一張專輯發行20週年,「藍色三部曲」經典歌曲〈瘋狂世界〉重新編曲,搭上動畫劇並推出動畫特別版MV,跨界合作展現另一種獨特的「瘋狂世界」!
大貓工作室最新原創動畫影集
小貓人奇幻冒險《德哥與皮皮》
今夏最熱血瘋狂的故事,7月14日公共電視、LINE TV,熱血上映!
#瘋狂世界動畫版
#MaydayBlue20th
#五月天瘋狂世界
#五月天藍色三部曲
-
五月天 藍色三部曲 20週年
二部曲[ 瘋狂世界 #MaydayBlue20th ]
🎧線上聽:https://lnk.to/World_Crazy
-
#今年暑假必追的台灣原創動畫
📍播映時間:7 月 14 日起每周日晚點六點!
( 07/21、07/28 )
📍播映平台:公共電視、公視 +、LINE TV 同步播出
📍音樂:五月天〈瘋狂世界〉20 週年版
-
【關於大貓工作室 BigCat Studio 】
● 成立於 2012 年的原創動畫製作團隊,
● 一群獨鍾角色動畫的創作人,期許以創新的思維與技術,引領台灣動畫的新發展。
● 代表作為動畫電影短片《七點半的太空人》、《我們的月亮》,曾入選荷蘭鹿特丹影展、美國 SIGGRAPH 電腦動畫影展、台北金馬影展觀摩單元、入圍台北電影節、日本新千歲機場國際動畫影展、金穗獎等多項競賽。
● 2019 年 7 月即將推出大貓工作室首部原創動畫影集《德哥與皮皮》。本劇以「科幻」為接着劑,結合「咖啡」與「貓」兩項在地的年輕文化,打造出耳目一新的角色與故事,為原創動畫帶來獨特的新風貌。
‥‥訂閱・看更多‥‥‥‥‥‥‥‥
▶ 追蹤 五月天 Mayday 相關資訊
https://imayday55555.soci.vip/
訂閱相信音樂YouTube官方頻道
音樂MV http://bit.ly/YTBinMusic
相信日常 http://bit.ly/YTBinNow
按讚相信音樂官方FB Like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binmusic
金穗獎劇本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邱垂龍,1983年生,臺灣桃園人,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導演與攝影藝術工作者。曾在萬仁、林正盛、李崗、李志薔等知名臺灣導演作品中,如《先生媽》、《找到》、《有任務的旅行》、《新丁花開》、《車拼》、《阿罩霧風雲I:抉擇》等電影、電視劇擔任要職。
2015年設立鳥啣影像製作有限公司擔任編劇導演,業務涉足影視、廣告、表演藝術相關各領域的影像製作。個人作品如《湯圓糰子》、《晴朗的日子》、《時光之絆》、《在湖畔》等屢屢獲得文化部金穗獎、電影優良劇本等邀約與肯定。
至今,邱垂龍仍持續在電影與攝影藝術的道路上探索前進。
2016年,通過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邱垂龍至中國山東與日本福岡在地生活,親身體驗耕農,回到人類最根本,並完成《中日農民肖像計畫》。2018年,邱垂龍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完成《市場歲月:新富町庶民生活的軌跡》,記錄與拍攝萬華新富市場,深入探訪市場內外的人們,與及修復匠師,以具有溫度與情感的文字、影像,驗現新富市場的日常美麗。
學設計系出身的邱垂龍,以總體藝術去思維自身的創作,因此興趣涵蓋範圍甚廣,舉凡影片製作、藝文相關、土地人文與歷史、攝影、電影與音樂都在內,且擅長編劇、導演、剪接、平面攝影、文章撰寫、影片製作統籌,是一位多元創作者。
其肖像攝影與錄像作品,如《看影生子計畫:大溪文藝季》、《大家來找碴:中壢區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大時鐘)》、《家庭肖像》、《永和市場》等也甚受注目,並曾獲得臺北美術獎、高雄美術獎等肯定。
《永和市場》是他至家鄉桃園的永和市場,以攝影棚與舞台的概念,宛如紀念照的模式,呈現攤商與空間的關係。《家庭肖像》則是錄像裝置,透過記錄家族成員的日常,體驗動靜的對比,試圖讓觀眾重新檢驗與思維自身的感官運作。
女兒還不到一歲之際,在演員妻子吳伊婷的強烈鼓勵與支持下,邱垂龍出發至山東與福岡流浪。但在福岡的最後階段,他接來妻女同聚,展開一點也不流浪的家庭生活。而邱垂龍的人生迷惑也得以廓清,獲得持續創作的元氣。
相關新聞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02/1458295/
金穗獎劇本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金穗獎劇本 在 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 - YouTube 的八卦
第四十三屆金穗獎入圍影片名單將於2021年3月31日公布,影展相關資訊現在可於金穗獎官方網站瀏覽,得獎名單改於2021年7月24日金穗獎頒獎典禮揭曉。「優良電影劇本」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