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必須要有人事清查
今天促轉會的人事案進入委員會審查,我在現場聽到幾位
#國民黨委員 持續在 #反對轉型正義、#抗拒移除威權象徵,甚至 #抹黑促轉會。
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至今還沒有找出譬如林宅血案、 #陳文成案的真正凶手,#還沒識別出威權時期的加害者、 #釐清他們的責任。
所以國民黨委員還在抗拒,以為轉型正義是衝著他們來的。但如果真相揭露了,#有明確的人要為過錯負責,也許這幾位委員也不會這麼憤怒與抗拒了!
所以我今天特別要求幾位促轉會委員被提名人,應該說明對 #人事清查處置 的立場。
台灣歷經長時間的威權獨裁,然而至今 #仍未追究過去威權加害者的責任!
過去兩度出現大法官被提名人的「威權時期履歷」爭議,顯示我國因為還沒經過所謂的 #人事清查處置,導致未曾制度化地揭露與檢視政府部門人事,這些人在 #威權時期究竟扮演甚麼角色?這 #導致人民對政府與個人的不信任。
不乏社會學與政治學的跨國比較研究指出:人事清查處置有助於提高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釐清過去的責任,才有助於後威權的政府完成民主轉型。我們促轉條例第四條也明定,促轉會有責任「規劃人事清查處置及相關救濟程序」。
人事清查處置的 #範圍 到底要多廣,是僅限政治高層,還是包含情報系統、軍警、司法,甚至整個公部門?
清查 #方式 是要全面清查,還是就特定高階職位個案審查?
如果個人 #無法通過一定的審查標準,那是要暫時限制擔任公職?永久限制?一律公開揭露?不願離職就公開揭露?還是只懲罰不誠實揭露的人?
各國因為政治脈絡不同,都有不同的做法。我們應該汲取各國的經驗,形成一套符合我國脈絡的恰當作法。
現場答覆質詢的 #陳雨凡律師、#徐偉群老師 兩位被提名人,也同意這樣的看法。徐老師也特別提到一個原則:權力越大的人,應該負擔越大的責任。
我特別援引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 的官方文件建議:人事清查處置的政策規劃,應該要 #確保方案的可行性與延續、#有充分的法律授權、要 #排定清查的優先順序(譬如優先清查政府高層、情報單位、司法、軍警),且政策規劃過程,應該有 #公開資訊並有公民參與 的過程,以充分凝聚社會共識。
人事清查,是多數轉型正義國家都必經的過程,希望我們也能盡快、穩健地完成這項工作,讓政府真正完成民主轉型,擺脫威權統治帶來的不信任!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訪美行最後一天,6號清晨不到6點,即出門到VOA美國之音華府總部,接受現場直播訪問。 眾所皆知,VOA雖標榜 "accurate"(精確)、"objective"(客觀),但實則就是 #美國官方喉舌,以 #美國價值觀看待中國及全球事務。 這次十分鐘左右的訪談,我先說明新黨此行訪美,除了參加僑...
釐清他們的責任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八卦
江國慶冤死,我們很在意!
----
希望大家能一起站出來,並不是要展現民粹,也沒有認為,他們應該成為整體時代不正義的代罪羔羊。我們只是在要求,透過起訴與審判的程序,能夠釐清他們的責任,讓台灣有機會,第一次來面對加害人歷史。
我們希望聽到的不過是:是的,過去我們刑求,過去我們漠視人權,審判系統也不在乎人民的冤抑生死。然而,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天的我們,知道這是錯的,並且誠心地希望,將來的台灣,不再有類似的案件發生!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2091319544800
【諾亞方舟】在乎正義,所以要求再議
前空軍士兵江國慶遭冤殺案,台北地檢署針對陳肇敏等軍官做出不起訴處分,再度引發輿論關注--國防部是否能向陳肇敏等人求償國庫賠給江家的一億元?台灣是否有機會,「第一次來面對加害人歷史」?
撰文:葉虹靈
引發社會矚目的前空軍士兵江國慶遭冤殺案,隨著台北地檢署針對陳肇敏等軍官做出不起訴處分後,再度引發輿論關注。因為這不僅牽涉國防部是否能向陳肇敏等人求償國庫賠給江家的一億元。更重要的是,如同民間團體發起的連署聲明所載:「我們只是在要求,透過起訴與審判的程序,能夠釐清他們的責任,讓台灣有機會,第一次來面對加害人歷史。」
台灣不像多數新興民主國家,在民主轉型後以官方力量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工作,反而以國安法封閉政治受難者的上訴之門,且遲遲沒有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調查歷史真相、描繪威權統治面貌,以為後世之鑑。不像南非,巡迴各地舉辦聽證會,由政治受難者現身說法,使其苦難得到社會肯認;甚至要求加害者提出證言或表達悔意。
即便台灣解嚴已逾二十五年,政府彌補受難者最大的成就,僅有金錢補償,司法正義讓位於司法秩序的安定,歷史真相則籠罩於迷霧中。正當大部分人認為隨著政治轉型(也意味著民主化)已竟全功後,江國慶案的真相揭露,敲響台灣社會一記警鐘。一條青春正盛的生命、父母的不甘與眼淚迫使社會正視,那個以刑求釀成冤假錯案,讓無辜家屬人生破碎的時代並未真正過去。
相對於大多數案發年代久遠,當事人多已凋零的政治案件,江案的追尋正義之途,還是擁有比較好的起點。
首先,被告陳肇敏等人的犯行明確,於不起訴處分書中歷歷在目,而不像政治案件,存在官方檔案與口述訪談間的鴻溝。其次,台灣如今政治社會局勢安定,民主轉型初期法律與政治秩序的脆弱,難以繼續成為司法不作為的藉口。再者,所有的加害人俱健在,透過公開審判程序,讓他們有機會可坦白犯行,表達對受害人的關切或歉意。這種面向公眾的反省,能讓台灣社會乃至司法及軍法體系,痛切記得教訓。
把他人的苦難視為自己的苦難,把後續處理看做自己也得擔負的責任;社會學家認為藉此方能擴大共同體做為政治與倫理社群的基礎,不致淪為各行其是的分裂社會。過去面對轉型正義,我們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好;江國慶案是台灣重新建立對於正義、倫理與責任判準的契機,我們不願也不能再次錯過。
(作者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
釐清他們的責任 在 陳文彬 Facebook 八卦
把他人的苦難視為自己的苦難,把後續處理看做自己也得擔負的責任;社會學家認為藉此方能擴大共同體做為政治與倫理社群的基礎,不致淪為各行其是的分裂社會。過去面對轉型正義,我們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好;江國慶案是台灣重新建立對於正義、倫理與責任判準的契機,我們不願也不能再次錯過。
【諾亞方舟】在乎正義,所以要求再議
前空軍士兵江國慶遭冤殺案,台北地檢署針對陳肇敏等軍官做出不起訴處分,再度引發輿論關注--國防部是否能向陳肇敏等人求償國庫賠給江家的一億元?台灣是否有機會,「第一次來面對加害人歷史」?
撰文:葉虹靈
引發社會矚目的前空軍士兵江國慶遭冤殺案,隨著台北地檢署針對陳肇敏等軍官做出不起訴處分後,再度引發輿論關注。因為這不僅牽涉國防部是否能向陳肇敏等人求償國庫賠給江家的一億元。更重要的是,如同民間團體發起的連署聲明所載:「我們只是在要求,透過起訴與審判的程序,能夠釐清他們的責任,讓台灣有機會,第一次來面對加害人歷史。」
台灣不像多數新興民主國家,在民主轉型後以官方力量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工作,反而以國安法封閉政治受難者的上訴之門,且遲遲沒有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調查歷史真相、描繪威權統治面貌,以為後世之鑑。不像南非,巡迴各地舉辦聽證會,由政治受難者現身說法,使其苦難得到社會肯認;甚至要求加害者提出證言或表達悔意。
即便台灣解嚴已逾二十五年,政府彌補受難者最大的成就,僅有金錢補償,司法正義讓位於司法秩序的安定,歷史真相則籠罩於迷霧中。正當大部分人認為隨著政治轉型(也意味著民主化)已竟全功後,江國慶案的真相揭露,敲響台灣社會一記警鐘。一條青春正盛的生命、父母的不甘與眼淚迫使社會正視,那個以刑求釀成冤假錯案,讓無辜家屬人生破碎的時代並未真正過去。
相對於大多數案發年代久遠,當事人多已凋零的政治案件,江案的追尋正義之途,還是擁有比較好的起點。
首先,被告陳肇敏等人的犯行明確,於不起訴處分書中歷歷在目,而不像政治案件,存在官方檔案與口述訪談間的鴻溝。其次,台灣如今政治社會局勢安定,民主轉型初期法律與政治秩序的脆弱,難以繼續成為司法不作為的藉口。再者,所有的加害人俱健在,透過公開審判程序,讓他們有機會可坦白犯行,表達對受害人的關切或歉意。這種面向公眾的反省,能讓台灣社會乃至司法及軍法體系,痛切記得教訓。
把他人的苦難視為自己的苦難,把後續處理看做自己也得擔負的責任;社會學家認為藉此方能擴大共同體做為政治與倫理社群的基礎,不致淪為各行其是的分裂社會。過去面對轉型正義,我們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好;江國慶案是台灣重新建立對於正義、倫理與責任判準的契機,我們不願也不能再次錯過。
(作者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
釐清他們的責任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評價
訪美行最後一天,6號清晨不到6點,即出門到VOA美國之音華府總部,接受現場直播訪問。
眾所皆知,VOA雖標榜 "accurate"(精確)、"objective"(客觀),但實則就是 #美國官方喉舌,以 #美國價值觀看待中國及全球事務。
這次十分鐘左右的訪談,我先說明新黨此行訪美,除了參加僑界舉辦的演講會外,也請教美國官員、智庫、國會議員對我們提出的新構想的看法,即省下對美龐大的軍購開支,移轉為對美基礎建設的投資,這也將是 #新黨參選2020總統的政見之一。
我們認為,台灣真正的安全,靠的從來不是有多少的軍事裝備,更非永無止境的軍事競賽,而是用智慧與大陸和平協商,求同存異,維持互信的穩定關係。
主持人又問,新黨在今年八月提出「和統保台」,是否就是「急統 / 極統」?我回應,要先釐清是「急」還是「極」?若是前者,不但新黨沒有主張立即統一,大陸也沒有如此準備。若為後者,則台獨既不可行,終極目標當然就是統一,這不僅是 #中華民國憲法 的設定,也是 #華府與北京之間中美三公報 的精神。
我說,美國既強調「一個中國」,兩岸勢必將來要統一。只是如何以和平方式來解決?以目前蔡英文的作法看,北京的忍耐程度可能愈來愈低,這也是讓大陸、美國、台灣三方的有識之士,都感到憂心的原因。
主持人接著再提出李明哲案,問新黨如何要求大陸面對人權問題。我反問,那台灣處理所謂的「共諜」周泓旭呢?我們有將心比心嗎?從最初說他「刺探機密」,到後來提不出證據,又羅織個不三不四的「發展組織未遂」罪名。大陸對李明哲案,還能公開直播審問,周案至今秘密審理,也不允許旁聽,有何資格單方面指責大陸迫害台灣公民,一邊卻在李明哲案之前,即先羈押大陸公民,押人取供,令其「被認罪」呢?
我反問,台灣說李明哲著手顛覆大陸政權,是「傳播民主無罪」,那如有大陸公民跑來台灣要顛覆台灣政權,我們認為有沒有罪呢?
我強調,對中國大陸採行的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我們應該予以尊重,不應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在與大陸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善意地建議他們對言論管控更放鬆一些,但不應採取特定立場,認定怎樣的政治制度才是唯一正確。
我表示,民主必須配合不同社會不同的發展程度,沒有普世皆準,大陸正努力讓十三億人脫貧,走向小康社會,我們應該正面看待。
最後針對主持人對新黨規模小、「泡沫化」的挑戰,我回應,新黨登記在冊的黨員雖只有幾千人,但最近一次立委選舉得到4.2%的選票,只差不到一個百分點即可擁有兩席立委。新黨過去「泡沫化」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泛藍團結」的大帽子下,很多人雖欣賞新黨的理念和戰力,最後選票仍投給國民黨。但隨著國民黨至今未能勝任最大在野黨責任,對軍公教退休金的保障也差強人意,我們很有信心,新黨後勢看漲。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釐清他們的責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僅剩四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在工作跟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辛苦的時刻,可能是工作量突然的增加,或者是情緒上有點負擔。
那在這種狀況底下,我最常聽到很多朋友會這麼說,我「ㄍㄧㄣ一下」就過去了,感覺起來「ㄍㄧㄣ一下」彷彿是一種美德;而且呢,這個行為可能身旁的人還會跟你加油打氣,跟你說go go go這樣子!
可是呢,跟我熟悉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很少要別人「ㄍㄧㄣ一下」,因為我自己也很少用這樣子所謂的「ㄍㄧㄣ一下」的概念,去面對很多的困難。
「ㄍㄧㄣ一下」如果回到我自己的專業裡面,我會說它是一種用意志力動員的方式,來面對解決問題。
其實呢,意志力在本質上是一件很不可靠的事情,你回到自己的生活經驗裡面去想哦,當你要靠意志力告訴自己控制飲食、減肥,用意志力來讓自己養成好習慣、去除壞習慣,有哪一次真的得到長遠的成功?
就以減肥來說的話,有很多人可以用意志力,幫助自己控制飲食一段時間,可是等到自己意志力崩潰之後,後面往往會造成報復性的吃得更多,然後讓自己的生活習慣更糟糕。
所以呢,一想到這裡,有很多人就會開始覺得很沮喪跟挫折,彷彿人生拿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意志力也不可靠啊,那到底該怎麼辦?
然而很矛盾的地方是,你仍然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他可以在一定的時間裡面完成很多事,他綜觀自己的人生,他可以過得比一般人幸福跟圓滿。
他們的關鍵又在哪裡?難道他們不會遇到那些辛苦的時刻,不會遇到那些情緒的低潮,或者是客觀的困難嗎?
事實上,老天爺是公平的,你會遇到的所有問題,他們也會遇到,就如同我也會遇到一樣,那我們是靠什麼呢?我們不是靠意志力,我們靠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兩個字叫做「習慣」。
其實呢,根據倫敦大學的研究它告訴我們哦,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大概需要花66天,坊間我們聽過一個說法,叫做21天能夠養成一個習慣,這其實是不太正確的。
在嚴謹的學術研究裡面,一個習慣要成為我們的信念和行為的系統,它是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然而習慣的建立,當然不是沒頭沒腦的,逼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然後ㄍㄧㄣ到超過66天就可以了。
其實習慣的建立,它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它有沒有跟你這一個人內在的一些「動機」去做一些緊密的結合。
講個例子吧,大家可能都聽過「菲爾.普斯」,他是一個世界游泳的冠軍。
他在游泳這個領域,達成了幾乎是前無古人的成就;但是他小時候被診斷出有注意力缺失,俗稱的過動症。
他的幼稚園老師跟她的母親說,菲爾普斯都坐立難安,沒辦法安靜下來,很抱歉你的兒子完全沒有辦法能夠集中精神、集中精力。
可是這樣的菲爾普斯,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而且更有趣的是他的游泳教練,稱讚菲爾普斯的成功關鍵,就是他的專注力。
菲爾普斯從14歲開始,一直到參加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一段時間哦,他堅持每周訓練7天,他每天在水裡面的時間有6個小時,從不間斷;他把自己的所有的精力跟注意力,都給了游泳這件事情。
而這樣的一個習慣,讓他在游泳池裡面找到了自己的天空,而且取得非凡的成就;所以你看哦,自律它本身並不能建立在一種自我強迫,而是要能夠找到每一個人真的值得他投入,或者是適合他投入的一個地方。
就以我自己為例子,很多朋友都問我,你是怎麼樣能夠堅持「一天聽一點」,每天都有這樣的產出?如果你覺得我是靠意志力用ㄍㄧㄣ的,事實上ㄍㄧㄣ不了多久。
我從2016年的12月19號,一直到現在,ㄍㄧㄣ真的能ㄍㄧㄣ得了,現在是2020年,ㄍㄧㄣ得了這麼多年嗎?
事實上,我只是把這件事情養成一個習慣,而這個習慣的背後,是因為我本身愛做這件事啊!
因為我本身愛做這件事啊,我有個很重要的核心信念,那就是如果我每天都有一些閱讀,我每天都有一些前進,都有一些想法跟感悟,那我何不把這些東西把它錄下來,分享給有緣的朋友呢?
然而當我開始有這個念頭,並且一步一步的去建立這個習慣的時候,其實我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有的閱讀,所有的資訊吸收,都會變成我的養分。
如果今天我讀到了書上一段很有感的文字,我就會用很快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並且把它整理出我對於他的一些想法,和可以分享給你的東西。
就是因為這樣的一個習慣的建立,所以這麼多年的時間裡面,我仍然有我自己私人狀況的低潮,仍然有我工作的忙碌;甚至於有身體狀況的起伏,可是我仍然可以風雨無阻的讓你「一天聽一點」。
所以你說真正的關鍵,能夠靠ㄍㄧㄣ的嗎?還是必須回到自己的身上,去釐清什麼事情是真正有意義,而且可以發揮的地方?
這其實就是我在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談到的,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有些生命的意義,可能需要你透過一段時間的生命和歷練,你才會發現;就像我做「一天聽一點」。
然而有些生命的意義,可能你就會在早年看到你的天分,你可以投入的地方,就像是菲爾.普斯。
然而在你身上,無論你是哪一種,我覺得有一個東西很重要,尤其是會聽我內容的朋友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叫做開始為自己負責吧!
如果你覺得你在過去錯過了一些機會,你去抱怨、你去怨懟,你覺得父母親沒有給你好的培養,這其實真的都在推卸責任。
現在你是成年人了,你可以為自己好好的覺察、好好的觀察,你到底做什麼事情會帶給你深刻的滿足感?然而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或許學習會帶給你很重要,也很關鍵的幫助。
所以也因為這樣子,【過好人生學】從即日起到6月12號的晚上12點,也就是明天晚上12點止哦,我們有一個季節限定的優惠。
在這段時間裡面你只需要花1413,這一門課就會一世一生的陪伴你,一起在生命裡面找到你自己的意義。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需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並且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把握1413的季節限定優惠,相關的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都有。
期待你的加入,也期待你透過學習後的體會和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釐清他們的責任 在 爽樂團 Youtube 的評價
「在網路的世界裡,你是殺人狂嗎?」
同性議題一直都是個沈重的議題,可以說是傳統以及開放思維拉扯的例子之一。然而,即使法律部分能給他們一個明文保障,這個社會風氣還是要過上很久的時間,才能讓彼此的衝突與誤解完全消失...... 這首歌就是在寫這樣的現象,但也不僅僅限於同志議題。 今天一個人是好還是壞,取決在他的內心,而不是宗教、學歷、金錢、背景甚至是他的性向,這點其實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一定了解「包容」「理解」「和善」等等的正面詞彙。 然而清楚歸清楚,實際上親身遇到時,卻有不少人是身為「丟石頭謾罵」的那一方,去了解狀況、釐清思緒等等的都不做了,藉著網路的便利性以及匿名型,不假思索、口舌心快、不負責任地含血噴人竟已成為時下社群網站、PTT的常態。 人的心中,都有那麼的一把尺,衡量一切、判斷定義事情的好與壞。但是這世界並不是童話般的非黑即白,所以也不該用那把尺四處見人就劈;我們都有言論自由,但過度地無限上綱,把言語當刀子砍呀砍、肆意妄為、謾罵批評...... 這跟殺人狂沒有分別。
《陌生人他又撿起了》
詞/曲:禮義
編曲:爽樂團
陌生人他又撿起了 那顆批判 兇殘的石頭
無助的他又不說了 輕輕摸著 受傷的胸口
你的心頭 是否有那麼的一把尺
衡量一切 判斷定義事情好與壞
我都知道 但世界並不是只有黑白
所以不要用那把尺 四處見人就砍
小明很乖 散播正能量善良的他
然而大家 因為心靈不同而討厭他
惡意撻伐 言語刺呀刺呀最後逼死他
不知道為啥 暴民不看見做好事的他
人的好壞 是決定在他的內心
不是宗教職業學歷還有他愛的人是誰
別讓仇恨散播 不要當嗜血傻B
這很重要 讓我再唱一次給你聽
人的好壞是決定在他的內心
不是宗教職業學歷還有他愛的人是誰
別讓仇恨散播 不要當嗜血傻B
別毀了別人應該擁有的美好一切
陌生人他又撿起了 那顆批判 兇殘的石頭
無助的他又不說了 輕輕摸著 受傷的胸口
大聲講話就是老大 先砍人的絕不會受傷
哇靠你們這些傢伙難道都是白癡嗎
你說言論自由 我說你啊別無限上綱
把言語當刀子砍呀砍呀 這叫殺人狂
批判很爽 踩著傷口再給他一顆糖
反正全世界上 只有你是對的是嗎
瘋了嗎 我們拿著石頭互砸
很爽嗎 直到我們遍體鱗傷
人的好壞是決定在他的內心
不是宗教職業學歷還有他愛的人是誰
別讓仇恨散播 不要當嗜血傻B
人的好壞是決定在他的內心
這很重要讓我再說一次給你聽
不是宗教職業學歷還有他愛的人是誰
別讓仇恨散播 不要當嗜血傻B
別毀了別人應該擁有的美好一切
陌生人他又撿起了 那顆批判兇殘的石頭
無助的他又不說了 輕輕摸著受傷的胸口
爽臉書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soul
_
曲 Composed/詞 Lyrics:禮義
製作人 Producer:禮義
編曲Music:爽樂團
主唱 Vocal:紅中
貝斯 Bass:禮義
鍵盤 Keybroad:小樂
吉他 Guitar:維軒
錄音 Recorded:賴威成_喜歡音樂錄音室
混音 Mixed:康小白_小宇宙音樂工作室
影片腳本/拍攝/場地道具:Molly Chiu
影片剪輯:禮義
出品:尬音樂 Got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