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六深夜24:30,同步和觀眾們一起看完麻枝最後之作(?)《成神之日》,我又靜下心來思考了一整天,其實本作某種程度上,就像極了現在麻枝准經歷的一種影射
劇中的雛如果把它看作是麻枝本人,那麼裝了量子電腦的他就像是這個世界的神,他能盡情天馬行空創造各式各樣的gal劇本,然後可能被觀眾喜愛、被人追捧、被人所依靠著,他是個人見人哭的麻枝大魔王。
然而,當拆掉了量子電腦後下來作動畫腳本的他,功力盡失,做什麼作品都不如意,從AB→夏洛特→成神之日,他的創作者人生就像是雛一樣,迎來了這個世界不再有他容身之處的「世界末日」。
有人說監督淺井問題也不小,確實!浅井在搞笑回的演出上完全沒問題,只要麻枝寫的段子有趣,照搬上檯面基本就搞定了,但是情感戲的醞釀、堆疊、再到分鏡的演出手法,浅井實在是糟透了,根本就是把麻枝的缺點放大數十倍,簡直就像是劇中的陽太一樣,一個靠不太住的傢伙。
但是但是!我先說,麻枝的腳本是讓專門的動畫腳本看了都會直搖頭的程度,自己在訪談都說腳本最後是搞了一年半修修改改才終於能搬上檯面,原料本身就差真的也是辛苦淺井了,淺井確實能力不足,他不足以化腐朽為神奇、他沒有能力跟立場去說服麻枝好好再去改改腳本。
總結,2020年12月26日深夜夜晚, #成神之日 一度登上推特熱門,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神(被酸的那種),麻枝在事前也刪了帳號、至今沒有看到任何後續消息,不管怎樣,得饒人處且饒人,祝福麻枝安靜休養,剩下時光能好好平安渡過
我們,有緣再會吧~
p.s. 如果雛是麻枝的體現,那那個體貼照顧他的看護士,或許就是麻枝之前住院發推特的那位護士也說不定吧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laire Ch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個前世回溯引導改編自米拉凱利所著的「超越線性時空的回溯療法」,是2016年3月份出版的催眠書籍。米拉凱莉曾向布萊恩•魏斯博士學習回溯催眠(魏斯博士是「前世今生」這系列書籍的作者,曾經向OMNI催眠創辦人Gerald Kein學習催眠,並建立回溯催眠)以及向朵洛莉絲•侃南學習量子催眠,米拉凱莉結合了...
「量子點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次郎 JIRO Facebook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Claire Chiu Youtube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夢幻光o Youtube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BenQ S-940 Mini LED 量子點電視開箱實測!PS5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過年想換大電視OLED、QLED、LCD 怎麼選?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量子點缺點 在 量子電視推薦10款高評價人氣量子電視品牌排行榜【2023最新 ... 的評價
量子點缺點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微冷 #冷時事快評 #警告內有數學
之一【你知道嗎?孔子和在 1.77 lgN 代之前的所有人都是你祖先】
之二【你知道嗎?孔子後代幾乎沒有任何 DNA 是從孔子遺傳來的 [edit. 除了Y染色體] 】
我說,人為什麼要祭孔?
人活得好好的他為什麼要祭孔?
簡單來說,祭孔就是要回味兒(X)爭華夏正統(O),就和祭天、祭黃帝是一樣的概念。那麼祭孔儀式規定由孔子的後代執行,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每日一冷曾經介紹過,中華民國還別設立了一個世襲官職,用意就是世世代代祭孔。見 →#本日冷知識1462。
感覺起來好像孔子後代的血統比較純正,運行起神秘儀式有著法術 buff 加成的效果。
嗯~再想想,完全不是這樣。以「繁字輩」來說,在族譜上是孔子的 74 世孫(第 N 世孫,指的是孔子的兒子......的兒子,共需寫 N 次兒子),無論如何,從科學上來看,經過兩千五百年,約 80 次情慾交流與分娩之後,現代孔子的後人和孔子的遺傳關係已經是難以想像的淡薄。
要說明有多淡薄,我們得先簡單複習國中生物和一點點的健康教育。
先建立一個感覺,就是每個人都有爸媽,指生理上的父母親,一般來說(如果你不是姓蘭尼斯特 [edit. *拜拉席恩])你的爸媽會分別有不同的爸媽,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爸媽,所以你的直系祖先人數會每一代乘以二,以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人這樣的方式增加下去。
我們來算算看,從自己往前推 80 代,在大約孔子的時代我有多少祖先呢? 2 的 80 次方大約是 10 的 24 次方,就是一兆兆人這麼......
修蛋幾雷!暫停!就算現在地球也沒有一兆兆那麼多人啊,不用說春秋時代。
是的,這是個問題,讀者你太聰明了。
對於少數幾個世代來說,排除近親繁殖的可能,祖父母的匹數大致是倍增的,但問題是一旦追溯久了,你的族譜樹裡面就會開始出現一人分飾多角的情形——也沒什麼特別的,例如祖父和祖母的五世以前的曾祖母是同一人,翻譯翻譯:兩人是遠親的情況。那位在族譜裡兼職的曾祖母,就會大幅降低了你我的直系族譜樹裡的成員總數。
但因為人類繁殖的基本原理,這個數字還是會無情的一直增長,直到在某個年份,你的直系祖先數目,等於當時你祖先生活鄰近地區的總人口數......結論是,到了這個點,幾乎所有當時生存(並且沒有偶然的完全絕嗣)的人都是你的直系祖先,甚至幾乎肯定也包括孔子(因為孔子沒有絕嗣,真巧)。
孔子並沒有主動的想當這麼多人的祖宗,但只要他的後裔普通的做人與做人,他的血脈就會緩緩的擴散出去,就如同英國人馬爾薩斯指出:千萬別小看人口爆炸的威力。
根據簡化的人口模型,我們還能粗估出來這個神奇的時間點,大約是總人口數取以二為底的對數(就 log_2),乘以 1.77,單位是世代。總人口數是取孔子那時候的,我查的大約是 3000 萬人, 1.77*lg(30,000,000) = 44。
結論是大約只要經過 44 個世代,經過 1300 多年,大概是唐朝時吧,任何一名活著的在地中國人(並非剛從外國來的移民)的列祖列宗,之中肯定有「大成至聖先師孔仲尼」的名字在,不只限於孔子後代。
於是主張「自己的祖宗自己拜」的網友要失望了XD 因為數學說明了孔子幾乎肯定是大家共同的祖宗,揮之不去啊 Johnny。而且不只是孔子,如上面說過的,和孔子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所有人,只要後來沒有絕子絕孫,就一定會在你和我(和巷口大毛)的家族樹裡某處出現。
以上是第一個關於族譜的冷知識:
今天......ㄟ你別想走,還有第二個冷知識。
還記得國中健康教育的同學,就會知道人類繁殖的方法,每個人的基因分別有 50% 來自父親,50%來自母親。所以是來自祖父母是各 25%,曾祖父母是各 12.5%,以此類推。
嚇一跳的隨堂考:那麼 80 代的祖先貢獻多少呢?感覺大約是一兆兆分之一,因為 0.5^80 = 0.1^24 嘛。
不對XD 答案是 0,不是四捨五入,就是整數零。
因為人類的 DNA 遺傳不是真的像調水彩一樣混在一起,而是 DNA 先組合成「23 對染色體」,總共 46 條之中有 23 條來自爸爸,23 條來自媽媽。這樣顆粒狀、不連續(量子化)的遺傳的方法。
所以我們身上來自四位爺爺奶奶的染色體數量可能是 {10, 13, 14, 9} 這樣的分配,來自八位祖父母的數量可能是 {2, 8, 6, 7, 6, 8, 4, 5}......越來越淡薄。到了你的 64 個六世祖,64 人要貢獻你的 46 條染色體,就會出現人多染色體少的情形,但最小單位就是 1......有些阿祖的阿祖的 DNA 就會對於你就完全沒貢獻。
這好悲傷。
不過好在實情不是這樣,很類似,但複雜一點點,使得阿祖們對我們金孫們 DNA 的貢獻度能更均勻。
更複雜的實情是高中才會教到的「同源染色體互換」,在體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子的過程中,為了讓後代有機會同時遺傳到爸爸和媽媽的優良性狀(但也有可能不幸的反過來都遺傳到缺點),染色體會自己洗牌個一兩次:平均來說每條染色體洗牌一次半。這讓每個人的貢獻程度可以小於 1 條染色體,要多小有多小,也可以是 0.03% 條。
同源染色體互換使得來自阿公和阿嬤的染色體有機會融成一爐,混在一條染色體上,讓大家的貢獻平均一點點。這使得我們比較不容易和祖先的基因完全說掰掰。
但不幸的是,最終還是會掰掰。這道理需要用一點點數學:因為每一代通過染色體互換所產生的染色體「片段」會平均增加 1.5 個,總共 22 對染色體(X 和 Y 性染色體不會互換)中就會平均增加 33 個片段。也就是說片段數量是平均每一代多 33 個,以線性成長。但祖先數量還是成兩倍兩倍的指數成長。
指數成長比線性成長快,當前者又輾壓過後者,又回到祖先們人多,但他們以顆粒狀貢獻的基因片段少的情況下,最終還是無法避免有些祖先的 DNA 自然消滅的情形,這個現象名字叫做「遺傳漂變」(←基因變成飄,嗚嗚很恐怖 #genetic_drift)。
舉個例子,第 15 代的祖先有 32768 人,但大約只有 506 個染色體片段。因此其中某一人不貢獻任何 DNA 給你的機率是 (1-(1/2)^15)^506 = 98.5%
結論是,透過綜合國高中自然課等級的科學,我們證明了
1. 孔子是幾乎每個中國人的祖先
(就和每一個沒有絕嗣,活在足夠久以前的古人一樣)
2. 但孔子幾乎一定沒有貢獻多少他的優質基因給我
*感謝讀者提醒,如果是孔子嫡系的男性,那至少會有孔子的Y染色體。祭祀官:我有孔子的Y染色體我超強!
推論:祖先是一個純粹人文的的概念,禁不起科學的追問與摧殘。而族譜就只是一種人造的權力遊戲的藍圖。
我們下回見嚕。看完的你不簡單,拜託留個言,務必讓小編幫你按個讚。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MPlus|云閱讀
#為什麼要祭孔這個問題請文化部長回答
#每日一冷發大財
量子點缺點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首次曝光!城區道路混行無接管,遭遇逆行也不怕,特斯拉Waymo路線二合一
本文來源: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QbitAI 作者:李根
…………………………………………………………
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宏觀印象:學霸創業、中國無人車獨角獸、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加持、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玩家……
產品業務:高速場景方案產品、L4級自主泊車產品交貨、最高等級高精度地圖資質……
一千個維度有一千種答案,但也頗顯盲人摸象。
只是從今往後,Momenta的技術路徑開始完整清晰。
在通往自動駕駛實現大道上,之前有漸進式的特斯拉,也有一步到位的Waymo,天下方案,莫過於此。
而現在,Momenta集二者之所長,避二者之所短:
Tesla+Waymo,就是Momenta。
▌完全無人駕駛發佈
12月26日,Momenta對外正式發佈L4級無人駕駛技術MSD (Momenta Self Driving),開始支持城市內完全無人駕駛場景。
如果說2019年來Momenta發佈的前裝量產產品Mpilot,更像是特斯拉方案。
那麼現在,MSD上馬,則顯出Waymo路線雄心。
萬萬沒想到,自動駕駛業內一度紛爭的兩種路線,如今讓Momenta實現二合一。
但MSD究竟是一套怎樣的方案?
區別於量產前裝方案,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方案中最明顯不同在於多了雷射雷達。
在其測試車中,共搭載12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雷射雷達。整套系統感測器方案以攝像頭為主,雷射雷達為輔,多感測器冗餘。
而且Momenta強調,除去雷射雷達,方案中的硬體選型與前裝量產保持一致——這也是Momenta“兩條腿”向前的關鍵考量,後面還會詳細講到。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無人駕駛——還得以身試乘看一看。
MSD方案的試乘,選在了Momenta(蘇州),地點毗鄰蘇州高鐵北站,屬城建頻繁區域,路線全程約12公里,沿途經過30餘個紅綠燈路口:
既包括無保護左轉等典型場景,也有非機動車混行、立交橋下長路口等複雜路段。
路線中還有多處工地,也有學校、居民區、寫字樓、商業中心等生活場景。
符合Momenta該方案目標所指:城市區間內,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路段基礎設施也沒有過V2X改造,依然拼的是單車智慧實力。
車流交匯交互,也是最有意思的場景。MSD方案雖初發佈,但智慧程度已有老司機風範,在試乘的幾次交互場景中,有讓行、也有選擇先過,並不基於單一規則。
同車試乘的Momenta研發總監夏炎解釋,這能體現MSD在預測規劃方面的實力和學習能力。
不過整體試乘而言,因為城市區間不同高速場景(無人車混行)和停車場(低速),Momenta的AI司機給人的印象是:安全第一,寧慫不偏激。
比如在蘇州相城道路,會出現不規則的異型車——挑戰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識別。
其實從當天道路實際情況來看,系統完全可以“偏激”一些,讓路不減速通過。
但安全第一思考下,Momenta工程師打造的該系統,在交通中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先減速,甚至刹車,確保交互雙方的安全。
而且相比人類老司機,MSD雖初生牛犢,但也展現出不凡實力。
遭遇人類司機深為苦惱的大貨車時,既要對大貨車的載貨品類多樣、形態各異準確感知,還要對大貨車行為上的激進行為有應對:
MSD跟隨慢速行駛的大貨車一段時間後,“決定”變道超車,但在超車過程中仍保持對貨車一定的安全距離,通過接近路口的實白線後才拉大橫向距離超車,保證了超車過程中的安全性。
▌完全無人駕駛新速度
12公里左右里程,按道路交規限速行駛(40公里每小時為主),近40分鐘,歷經城區內各種場景——有臨時施工、有不規則車輛,還有逆行,但全程無接管。
這樣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起步最早的穀歌用了近十年,百度從開始研發到落地也超過5年,一眾自動駕駛新勢力從無到有也走過了快3年……
雖然深度學習、大數據和大計算帶來的指數加速,已再明顯不過。
但得知Momenta的速度,依然讓人不可思議:
50人左右的團隊,5個月左右的時間。
沒錯,從今年下半年交貨量產自動駕駛產品後,Momenta才開始囤積重兵,依靠公司長期的技術和數據積累,以及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通用的平臺支持,開始攻堅完全無人駕駛。
至於能夠達到城區開放道路全程無接管,之前行業內最快的友商也差不多用時1年,且積累了至少十萬公里以上實際路測里程。
所以Momenta之速,背後究竟有“引擎”?
Momenta CEO曹旭東認為,與他們內部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和戰略選擇有關。
Momenta創辦,從一開始就明確目標,要打造自動駕駛大腦。
這並非傳統汽車產業內“換輪子”,而是行業開始AI化變革後,供應鏈環節中的新機會。
汽車產業鏈中:
有最基礎的Tier1一級供應商,如博世、大陸,在系統層面、硬體層面提供產業支援。
再往上則是OEM廠商,賓士、寶馬、豐田……即車廠。
還有智慧化的基礎——計算晶片,如TI、NXP、瑞薩和英偉達。
最後,核心新增的玩家,一方面是提供出行網路的滴滴Uber等,另一方面則是提供自動駕駛所需核心演算法和軟體的技術公司。
比如定位“自動駕駛大腦”的Momenta,就處於這一層。
但即便如此,如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如何最高效擁抱未來,也沒有清晰明確的答案。
至少在打造自動駕駛大腦這件事上,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度不可調和。
▌兩個路線的爭論
所謂特斯拉路線,是按照自動駕駛等級的劃分,從低級往高級不斷升維,通過量產汽車對場景、數據和演算法的反覆運算,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正是因為堅定量產路線,也為了最低門檻獲取數據、場景和功能回饋,偏執狂馬斯克完全依靠攝像頭方案、不使用價格昂貴的雷射雷達。
所以即便2019年發佈為完全自動駕駛而生的FSD硬體,外界也不相信馬斯克2020百萬RoboTaxi的豪言。
而Waymo路線,則認為只有從一開始L4才能實現RoboTaxi。該路線中,人機共駕的高級輔助駕駛被認為有天然Bug——既要機器輔助駕駛,又要人類在緊急時刻接管,顯然不靠譜。
於是Waymo從2009年正式推動後,逐漸明確了實現方式:
原型車、規模化路測、在豐富場景中不斷反覆運算,區域內落地,終極場景是讓無人車行駛運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場景。
但Waymo路線中,最難的是無窮無盡的“長尾”問題,現實中總會有出乎預料的新場景、特殊挑戰,這就要求自動駕駛系統足夠聰明、且學習反覆運算得足夠快。
所以概括而言,二者優缺點都很明顯。
特斯拉方案:想依靠低成本感測器方案不斷升維,難且有道德挑戰;但好處是數據“眾包”,能在量產中獲得現金流和數據流程。
Waymo路線:希望一己之力不斷擴大無人車隊規模,最終真正實現完全落地,險且依賴融資燒錢;而好處是安全性相較而言更可控,不用把車主當小白鼠。
但如今Momenta之行動,所謂“兩條腿”戰略,卻實現了特斯拉和Waymo路線的二合一。
即,通過量產自動駕駛產品獲得海量數據,持續研發數據驅動的核心演算法,打造閉環自動化工程體系,發揮數據價值,高效反覆運算數據技術,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同時,MSD的技術框架中不同感測器的感知演算法相互獨立冗余,並非完全依賴某一種感測器,因此目前量產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如視覺、地圖、軌跡數據等可以無縫應用並有效助力MSD演算法提升。
最終,一個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閉環搭建完成,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真正互相補益。
但為何能打通?又為什麼是Momenta?
一切要從Momenta創立之初對自動駕駛的認知說起。
▌終局視角思考無人車
Momenta 2016年創辦,當時就分析過特斯拉模式和Waymo路線。
但並非為結合二者而生。
曹旭東回憶,從一開始就希望從本質出發、從終局角度思考問題。
Momenta的思考中,自動駕駛的終局,一定是L4級以上,不需要方向盤、不需要人類司機。
但要實現這個終局,結合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新浪潮,兩大要素就格外關鍵:
一是數據驅動。
二為海量數據。
之所以要數據驅動,是因為完全無人駕駛中的長尾問題——幾乎是難以窮盡的。
唯一的可能性只有數據驅動,自動化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例如99%問題。
所以Momenta內部,“架構師”文化興盛,他們目標是架構能夠自動化解決問題的系統。
在當前系統中,Momenta的 “閉環自動化”方法論就已發揮作用,通過建立對問題自動化發現、記錄、標注、訓練、驗證的閉環過程,為技術和數據提供自動化的反覆運算能力。
而關於海量數據,這是數據驅動的原料和前提。
之前有粗略估計,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需要100萬輛車跑一年,每輛每天跑10小時以上。
如此海量數據,完全依靠自建車隊採集,幾乎不現實。
量產自動駕駛數據流程能夠助力完全無人駕駛,源自統一量產感測器方案。
MSD感測器方案包括視覺感測器、雷射雷達與毫米波雷達,均覆蓋360°範圍,該感測器方案子集與量產感測器方案保持一致。
所以理解了無人駕駛終局的兩大要素,或許也就不難明白Momenta此次談及的兩條腿戰略:
一條腿是量產自動駕駛;
另外一條是完全無人駕駛。
量產自動駕駛,人車共駕,以人為主,但解放人類在高速環路、停車場等場景下的駕駛時間,提升駕駛安全性及駕駛體驗。
而且通過量產自動駕駛,實現海量數據獲取——學特斯拉又超乎其外。
進一步,量產自動駕駛可以給完全無人駕駛帶來數據,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去自動化地解決99%的問題。
未來隨著量產產品上市,像 “活水”一般源源不斷注入MSD,推動MSD演算法不斷升級,使得完全無人駕駛系統不斷進化。
這是數據流程上的打通。
而通過完全無人駕駛,還能給量產自動駕駛回饋技術流,不斷提升體驗和能力,讓量產自動駕駛持續進步,提升行業份額。
當然,數據流程和技術流形成閉環,聽起來不算稀奇。
但真正實現這樣的戰略並不容易,關鍵是量產感測器方案的一致性、互補性,並在量產自動駕駛戰略中真正快速低成本交貨、落地。
這也是特斯拉和Waymo難以跨公司二合一的原因。
另外,作為創業公司,在數據流程和技術流閉環之外,靠融資燒錢顯然不可持續,必然還需要現金流。
所以Momenta創辦3年來,先在量產自動駕駛發力,實現數據流程和現金流方面的驗證,然後發力完全無人駕駛,同時著力於打通兩者之間的數據流程和技術流。
現在,完全無人駕駛方案發佈,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戰略雛形形成,現金流也能讓公司不受輿論和資本市場變化而左右。
曹旭東說, 目前Mpilot 和MSD的原型發佈,標誌著兩條腿的雛形期形成。預計到2019年-2024年,量產自動駕駛大規模上市,以及MSD真正的完全數據驅動,完全自動化,則是“兩條腿”戰略得到驗證的時刻,也是戰略的成型期。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不過,也還沒到一腳定江山的時刻。
雛形初現,一切還只不過是開始。
更何況這樣的戰略完整披露,一方面會面臨質疑,另一方面也有被複製的風險。
但曹旭東並不擔心。他說:“戰略沒有優劣,戰略是選擇。這個戰略有其優點,也有難點和挑戰。我們在選擇戰略同時,也必須克服和解決其背後難點。我相信,戰略發佈後,看到的不是抄襲,更多的是爭議。在戰略執行時,遇到困難,可以選擇繼續走下去,也可以去選擇其他戰略,但我們選擇迎難而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按照Momenta的說法,執行層面主要面臨兩個維度的挑戰:包括技術難度和商業難度。
技術層面的難,例如數據流程的打通。曹旭東認為,行業主流都是以雷射雷達為主的技術解決方案,但Momenta是以統一量產感測器為主,需要打通量產自動駕駛到完全無人駕駛的數據流程,而他們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在矽谷拜訪時,曹旭東也講到Momenta的戰略和已解決的技術難題,得到很多行業專家的認可和欣賞,因為Momenta在做原始的技術創新,而不是簡單的複製跟隨。
商業層面的難,包括如何深入行業、理解客戶,如何拓展能力邊界及更好的服務市場。
曹旭東進一步解釋:“To B是系統性的業務,面對的是一個組織,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一線客戶都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很高的技術標準,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技術評測。而我們經過層層驗證,最後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進入了量產體系。”
Momenta也有相對長遠的完整時間表。
他們內部,認定2016年-2019年是戰略雛形期,2019年-2024年是戰略成型期。
然後2024年-2028年才是真正的戰略爆發期,那時候在完全自動駕駛“這條腿”上將加速趕上Waymo。
只是現在開始,自動駕駛“面壁者”Momenta,戰略意圖一覽無餘。
▌告別盲人摸象
作用力也才剛剛開始。
從Momenta自身來說,徹底告別被“盲人摸象”狀態。
高精度地圖供應商?高級輔助駕駛玩家?量產自動駕駛交貨……
都不準確。
大道至簡,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Momenta = Tesla + Waymo。
而且這種結合帶來的新場景新技能,還可能不是線性相加。
或許也是聚變反應。
比如特斯拉一直是從車角度提供方案,Waymo則是運力技術維度……
但二者結合,就是完整軟硬體集合體,載人載貨,私家車共用車,都有了可能。
簡而言之,能做的更多,可以做的更多,新價值已經展現,新邊界也就要重勘。
自然還會進一步帶動行業新格局重塑。
自動駕駛發展中,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次次被提起,一次次被模仿,一次次被對標。
這樣的新玩家新勢力,無論中美,都可以舉出很多。
但今日之Momenta,在理論上真正達到二合一,並且驗證了可行性。
於是,之前衡量自動駕駛的時間表,曾經理解Momenta的框架,可能是時候刷新了。
▌One more thing
雖然Momenta是中國自動駕駛的獨角獸,但作為Momenta的船長,曹旭東最關心的並不是公司的估值。
他認為商業世界一切有為法,一定離不開價值規律本身,估值並不需要過分關心。
他關心什麼?
作為CEO,他說核心還是人,組織的學習、進步和提升。
這位Momenta創始人,今年來自上而下改變了一件小事:不再把“創始人”放在對內對外的任何地方,僅以職務——CEO示人。
他解釋說,Momenta正在最大限度通過組織變革、文化塑造,形成合夥人文化。
合夥人不分加入先後,不論年齡資歷,核心關注的是技術、貢獻和志同道合。
他希望以此吸引最頂級的牛人,讓更多有識之士加速自動駕駛終局到來。
《道德經》裡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真正能邁步實踐者,少之又少。
如今,無人車獨角獸Momenta,宣示兩條腿,放下“自我”,立志要做推動終局實現的那個玩家。
這就是Momenta。
量子點缺點 在 Claire Chiu Youtube 的評價
這個前世回溯引導改編自米拉凱利所著的「超越線性時空的回溯療法」,是2016年3月份出版的催眠書籍。米拉凱莉曾向布萊恩•魏斯博士學習回溯催眠(魏斯博士是「前世今生」這系列書籍的作者,曾經向OMNI催眠創辦人Gerald Kein學習催眠,並建立回溯催眠)以及向朵洛莉絲•侃南學習量子催眠,米拉凱莉結合了兩者之精華,而成為一名回溯治療師。回溯療法其實就是催眠。催眠師Clair欣柔根據自己執行超深度OMNI催眠與量子催眠之豐富經驗,將這個前世回溯引導詞做了些微調整,讓大家能夠更順利進入回溯過程。
請記得讓自己在精神充沛、心情放鬆的狀況下,在安靜的空間裡聆聽回溯引導。然後,信任自己、敞開自己、帶著好奇探索的心來接受你的潛意識與高我為你所做的回溯安排。
前世回溯引導大約20分鐘。請注意,千萬不要在開車或工作時聆聽。開始聆聽前,你可以準備好紙筆。結束後,請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消化回溯的經歷。並寫下任何感覺、想法、畫面與體悟。你也可以選擇去靜坐或散步,思考反芻一下回溯時的一切發生。
透過聆聽前世回溯的引導來進行回溯是一個便利的方式,但是,可能會因為每個人能夠放鬆與信任自己與否而有不同的效果。如果覺得自己聆聽錄音來做回溯,總是進不了狀況,那麼建議您可以多練習靜心冥想,或者可以尋找專業的催眠師來協助你進行完整的回溯療程喔!
我在這裡向大家說明一下 自己在家進行回溯 以及 讓專業催眠師協助你回溯 的差異:
自己在家進行回溯:
優點:便利,在家就可進行;不需費用。
缺點:會被家人或寵物打擾;可能會在過程中睡著;如果因為不夠放鬆就會比較難進入狀況;沒辦法對過程進行自我問答,是單向的回溯過程。回溯的引導屬於想像力引導,如果想像力不夠好的人,在沒有催眠師的協助下,可能不容易進入狀況。
專業催眠師協助回溯:
優點:確保你能放鬆;在過程中會觀察與陪伴你,透過不斷問答,可確保你不會睡著,而能順利進行回溯;在回溯過程中,可以即時針對畫面與場景做引導,有助於對過程更加清晰;可以透過催眠師的提問,不斷探索地更深,是互動式、雙向的回溯過程;過程中不會被家人或寵物打擾,可以確保過程順暢。催眠師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支持與協助,可讓回溯過程更豐富完整。催眠師會依據每個人容易放鬆與否的差異,給予專屬的引導方式。
缺點:無法在家裡就進行;需花錢(專業是需要費用的)。
好的,現在讓自己準備好聆聽前世回溯的引導,允許自己進入一段美好的旅程。我們開始吧!
註:「超越線性時空的回溯療法」由宇宙花園出版。本錄音只是為了與大家分享,沒有任何商業販售行為,如有需要書籍,請自行購買喔。謝謝~
靈魂心旅程工作室
量子催眠/超深度OMNI催眠/SRT療癒/合一覺醒
www.AsiaQHHT.com
臉書:靈魂心旅程工作室
量子點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評價
#4K #Samsung #三星 #Q95T #HWQ950T #量子電視 #聲霸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要說到 PS5 和 XSX 的效能......
只能說光求 4K@60fps 有光追就阿彌陀佛,你還要上去 120fps 就是卡頓貼圖爛給你看!
既然如此廠商哄抬的「HDMI2.1」都是假議題,你不把畫面顧好、遊戲規格對應好,搞什麼 Ready for PS 呢?
QLED 旗艦的 Q95T 負責「影」 / Atmos 聲霸 Q950T 負責「音」
影音灌頂滋味如何?就看伊森的臉有多舒爽就知道了!
::: 章節列表 :::
➥ HDMI 2.1 災情一覽
00:00 前情提要
00:35 HDMI 2.1 災情
➥ 遊戲規格表現
02:09 電視支援遊戲規格
04:55 三星大獨家
➥ 聲霸 Q950T
05:39 聲霸規格
06:05 初始架設
06:39 延遲問題
➥ 最後總結
07:42 心得總結
::: Samsung 55Q95T 4K 量子電視規格 :::
面板背光: 55 吋 QLED VA 120Hz 10bit
解析度: 3,840 x 2,160
色域亮度: 100% DCI-P3 / 1,000nits
靜態對比:10,000 : 1
反應時間 :5ms
可變更新率:VRR / FreeSync
HDR 規格:HDR10 / HLG / HDR10+
影像處理器:4K 量子尖端智慧處理器
無線通訊:Wi-Fi 2.4GHz / 5GHz、藍牙 4.2
I / O 介面:RJ-45 / 3 x HDMI 2.0 / 1 x HDMI 2.1 / AV 端子 / 光纖輸出 / 2 x USB 2.0
揚聲器:60W 4.2.2ch
音訊回傳:ARC:Y / eARC:Y
VESA 孔距:400 x 300mm
產地/保固:越南 / 2 年
建議售價:NT$79,900
::: Samsung HW-Q950T 聲霸規格 :::
尺寸重量:
主體: 1,232 x 69.5 x 138.0mm / 7.1kg
重低音:210 x 403 x 403mm / 9.8kg
後環繞:120.0 x 210.0 x 141.0mm / 2.1kg
聲道數:9.1.4ch
出力瓦數:合計 546W
主體:246W
後環繞:2 x 70W
重低音:160W
I / O 介面:2 x HDMI 2.0 in / 1 x HDMI 2.0 Out / 1 x 光纖輸入
最高傳輸:4K@60Hz、1440P@120Hz、1080P@120Hz
HDR:Y (HDR10 / HLG / HDR10+ / Dolby Vision)
音訊回傳:ARC:Y / eARC:Y
音訊編碼:
Dolby Atmos / Dolby Digital Plus / Dolby True HD
DTS:X / DTS digital Surround
聲音模式:環繞模式 / 擴展模式 / 遊戲 Pro / 調適型 / 標準模式
無線連接:Wi-Fi 2.4GHz / 5GHz、藍牙
特殊連接:SmartThings 智慧居家 / Spotify Connect / 魔幻音場
產地/保固:越南 / 2 年
建議售價:NT$59,900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4K #Samsung #三星 #Q95T #HWQ950T #量子電視 #聲霸 #科技狗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量子點缺點 在 夢幻光o Youtube 的評價
遊戲王 夢幻光の神之卡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UPRXvXaLCHlh78g3nCaT4U
有缺的 可以用"阿波比斯的化身"(因為他僅限於主要階段才能發動 戰鬥階段和結束階段不能發動 所以我不投入
還有"電子陰影守護者" (因為他僅限於對手回合才能召出來 這樣輪到我方回合 沒辦法用升召或特召 所以我放棄了 但他優勢就是對方基本上打不死這隻 然後如果你怪獸有放"突襲魔女"的話 就可以解決沒辦法升召的這缺點了)
然後也可以考慮量子貓 (因為他攻擊0所以我放棄)
然後有人會好奇 怎麼不放三幻魔的烏利亞? 因為他沒任何抗性.. 守備還0 通常召出來 攻擊也就3000沒辦法回殺掉.. 雖然有每回合破壞一張魔陷的能力 但他的缺點已經大過它的優點了 故我不投入
牌組資訊 由左到右:
EX (齋王新手牌組
巨神兵 (生涯任務
雷帝 (第13盒
苦紋 (利西德活動
沼澤人 (卡片交易商
靈魂雕像 (卡片交易商
帝王 (利西德活動
詛咒雕像 (第8迷你盒
變形妖姊妹 (遊星套牌 2018 9月
牌組連結 / Deck list link:
https://duellinks.konami.net/att/05d13db76afaa08a673662d96fce54f8fcf0dffe10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E5%A4%A2%E5%B9%BB%E5%85%89o-758777787573618/
BGM:【東方ボーカル】 「301」 【凋叶棕】【Subbed】
BGM2:【東方ボーカル】 「MISSING LINK」 【SOUND HOLIC】
BGM3:【東方ボーカル】 「Beautiful Sky」 【Alstroemeria Records】
階級實戰系列
(大部分是主流 有強度/穩定 至少可以上傳說 乃至到王階的牌組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WCvaIjvgo7dlQ2-sFNxBIn
娛樂系列
(讓對手傻眼!多半是可以瞬間秒殺 或很娛樂 好玩的牌組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UDmqLC2jVWfaNO5ThxjYAT
應用系列
(穩定度 不及階級實戰系列 娛樂程度也不及娛樂系列 多半是介紹特殊冷門或應觀眾要求想看的牌組 但只要沒卡手 很多都比階級實戰系列還強!)
(不過有些強度勝過階級實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XNBI1ndot8JWMY71VZkQuv
教學系列
(從新手入門的卡組組法概念/與卡包抉擇 乃至到成為高端 上王的許多技巧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WQPW_DpgPhNK7zxnBodLFo
實況操作系列
(夢幻光本人實際開打的影片操作)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VHrbldr8YzmDQNw15pVRWr
上王/Max牌組系列
(每月上王的牌組 都是階級實戰系列中有的~)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VZj9JrWHnQb1Zi8Qs3vRuu
夢幻光 三系列 BGM精華濃縮特輯系列 (每一部都花我數十天時間才完成)
(平時玩遊戲/讀書聽音樂的首選)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UClsAQrMyJapCKqsklTAFc
小光的B站(bilibili)網址:
https://space.bilibili.com/389492882?from=search&seid=14663347694783262147
贊助小光o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7cAD9spVq_8uAi3YEFasw/join
#苦紋樣的土像 #StatueofAnguishPattern #陷阱卡
量子點缺點 在 過年想換大電視OLED、QLED、LCD 怎麼選? - Mobile01 的八卦
以電視使用的量子點大小來說,當藍光打在量子點上就會激發出紅光與黃光,所以整個背光就會有更平均的RGB三原色所構成的白光,其演色性比起LED利用螢光粉 ... ... <看更多>
量子點缺點 在 量子電視推薦10款高評價人氣量子電視品牌排行榜【2023最新 ... 的八卦
可是又不是每個人都有買過量子電視,並且能跟你一一分析優點及缺點是什麼。 你的問題痛點我 ... QLED量子點; 120Hz UHD 4K超高清; MEMC 120Hz動態補償. ... <看更多>
量子點缺點 在 BenQ S-940 Mini LED 量子點電視開箱實測!PS5 - YouTube 的八卦
BenQ S 系列MiniLED 量子點 大型液晶特色✨ S-940預購資訊: https://benqurl.biz/3OZmzBx 4K 120Hz面板配備HDMI2.1 ALLM/VRR/AMD FreeSync Premiu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