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論持久戰,與積極的理由:梁文道的盲點,「結局之路」不會由此開始
香港運動持續至今,不少朋友不斷問:「然後呢」?然後,負面情緒就開始出現。畢竟在主流媒體,現實主義論述最深入民心:中國國力強大,香港人無力抗衡,外國勢力也不會真的幫忙,假如港人再不「散水」、繼續抗爭,北京完全可以犧牲香港,推出更多高壓,邁向一國一制,來維持國家穩定。梁文道先生的文章「結局之路由此開始」備受討論,可謂箇中代表。
與此同時,不少溫和建制派則憧憬另一個「結局路線圖」,希望為自己退休前的收成期buy time。他們相信北京權衡輕重後,會對「五大訴求」作出一系列讓步:林鄭月娥下台,新特首成立不完全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有限度特赦雙方,部份越線警察(如光頭劉Sir)被割蓆祭旗,重啟政改;由於這些依然不能解決真正問題,當局同時也會加速「鬥地主」,以房屋問題轉移視線,加強輸入新移民和內地專才,推廣國民教育、信用評級,施展暗黑兵法在民間挑撥矛盾、內鬥,令有心人心灰意冷,放任傳統精英移民離開,期望儘快換血、「留島不留人」,到了換血成功,真普選就迎刃而解。
對真香港人而言,以上結局都是悲劇,分別只是急性還是慢性而已;但由於上述分析看似不能撼動,不少人都有強烈無力感。然而,難道現實主義框架無懈可擊?世界日新月異,每一套範式都會因為時代進步,而被修正。以共產主義為例,曾幾何時,不少左翼知識份子都真心信奉,他們後來覺醒,除了眼見共產政權出現種種問題,還因為理論不能與時並進:心理學量化論證了人類不可能接受完全共產,而量子力學對世界存在隨機的假設,又根本顛覆了馬克思主義對結構的教條演繹。
經過過去數年觀察,坦白說,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也改變了很多。認為目前運動是通往悲觀「結局之路」的前輩,大多以現實主義為背景,忽略了近年世界各地,都已經出現了廣義的「時代革命」。當然,這不是說香港人的訴求明天、明年或後年就能達成,但「結局之路」要成功,只怕更困難。那香港人究竟希望甚麼?每人心底深處的訴求並不一樣,但從反《逃犯條例》的初心可見,無論形式如何,鞏固中港兩制之間的防火牆、減低北京和國家資本對香港內部事務和日常生活的不合理干預,可謂最大公約數。2016年開始,世界出現連串黑天鵝,昔日理所當然的立論,例如另類候選人不可能當選、全球化不可能逆轉,都已被顛覆。真香港人為什麼有堅持到底的理由?我們且看這六點趨勢:
1. 由大數據、演算法主導的互聯網3.0,雖然被利用作威權管治,但同時也催生脫離威權政府的新經濟體;某程度上,這是比《基本法》賦予更有意義的高度自治。網絡的去中介化現象,已經取代傳統產業,充權了無數新生代成為slashers;他們的權力架構,只需回應點對點需求的另一端,通過科技,連結成整體,例如現在正催生的「黃店網絡」、人力資源互助網絡,再連結海外同路人,配合自己的加密貨幣獨立交易,減低直接賦予政府的稅收,就能大幅減低對失信於民、僵化建制的依賴。假如參與遊行的200萬香港人為「泛黃」基本盤,無論他們對目前街頭衝擊態度為何,只要平均每人每年願意付出二萬元支持同路人(包括現金、也包括勞力),這就是400億的龐大經費,再加上海外港人捐獻,已經是中上規模的世界級經濟體,甚至逐漸出現淡馬錫那樣的香港人基金,亦未可知。
2. 傳統現實主義認為,理想必須服膺現實;但目前科技除了令理想化作現實,還改變了對「現實」的認知。昔日我們還是相信存在非黑即白的事實,但隨著5G出現、Deep Fake普及,每人都深信自己懂得「事實」,不會有意識離開自己的安全網。商業主導的演算法永遠有利兩極思維,國民教育一類舉措只會出現反效果,而有了全國小粉紅,香港身份認同只會堅如磐石。對講求意念戰勝強大對手的運動而言,新科技是重要推手;當新世代每一刻都與智能手機共存亡,那才是他們的靈魂,對理念堅持的持久力,超乎昔日想像。
3. 現實主義的unit actor只有主權國家,「香港人」作為一個玩家,被認為不入流。但隨著全球化催生越來越有實力的非國家個體(non-state actors, NSA),國際棋局早已變得立體;香港人的國際對口單位,不是北京或華府,而是世界各地不同NSA。各國政府支持港人,自然受制於大國博弈的局限,但美國政府畢竟控制不了Facebook、NBA;至於全球企業,縱然受制於中國龐大市場威逼利誘的「sharp power」,但也不像國泰那樣沒有議價空間,而且也受制於工會、NGO等NSA。香港人只要懂得「NSA外交」,在全球層面,盟友無窮無盡。就像香港最有國際視野的企業長和系,早在「一帶一路」推出前數十年,就鎖定投資全球港口,這樣的視野,正是真香港人的強項。
4. 香港人身份認同經過這場運動,急速強化,而且已成功輻射到海外。和中國強調以血統定義的愛國不同,香港身份認同是「大熔爐」,由一系列核心價值定義。從前我們覺得「香港核心價值」很虛,但經過這場運動,真香港人意識到已置身文明衝突的斷層,只要想想自己是否接受內地的信用評級系統、是否支持六四事件以開槍解決政治問題(或靠香港警察對政治問題「止暴制亂」)、是否認同新疆再教育營打壓文化多元,就很清楚甚麼是香港核心價值。這套價值觀的融合力是驚人的,香港回歸22年,累積新移民極多,然而民情不但未有根本改變,還比回歸前更抗拒中國,連新一代本土派領袖梁天琦也是新移民,南亞裔等少數族裔同樣以身為香港人自豪。更甚者,香港核心價值很容易得到外國人支持,所以「香港人」並非只有七百萬的絕對少數。一旦海外香港社群結成整體,在不同地方出現小香港、或參考我們介紹過的chartered city,這會不同於唐人街大媽的內向型退休樂園,變成配合核心價值論述、融合不同族群友人、輔以真正產業的全球社群,令「香港」遍地開花,母體這個香港特區也會有更多槓桿,屆時再也沒有「移民」與「非移民」的概念。
5. 現實主義相信大國憑經濟資源影響一切,但目前世界經濟早已脫離了資源年代,例如各國都以量化寬鬆延緩危機,結果從傳統工作得到的薪金增幅,永不能追上實體資產的價格增值,而且這個鴻溝越來越大。這就造成幾個全球後遺症:一方面,像香港政治問題那樣,永不可能以經濟手段解決;另一方面,在無限QE時代,即使全民就業、全民上樓,貧富懸殊,卻依然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令永遠有一半以上人口觀感上認為自己是時代輸家,進一步加強了兩極化,也就是連經濟問題也不可能經濟解決,所以美國、英國、智利的群眾運動,都是異曲同工。政權要維穩,鬥地主、土改只是幌子,最後始終要釋放建基於真正自由、免於白色恐佈的創造力,才能減低「觀感輸家」的反作用力,例如北歐正嘗試以人工智能維持基本經濟運作,賦予人民無償工作收入(UBI),釋放機械不能取代的創造力。否則到了發展瓶頸,政治、經濟問題同步發酵的政權,可能出現難以想像的危機;而這方面看,香港的長遠韌力,其實不一定不及內地。
6. 梁文道認為:「儘管所有人都曉得,香港特殊的國際地位對整個中國而言極端重要,但是我兩年前仍然在此大膽推測,終有一天,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這道門戶其實是可以合起來的」;但世界正式進入新冷戰,這道門戶要「合起來」,代價比兩年前只會更大。香港作為一個對中國非常有用的融資、洗錢、協助國產「走出去」的金融窗口,又有國際社會認受其兩制,本來就不易取代;當反華逐漸成為美國跨黨派共識,一旦選上列根那類意識形態主導的領袖、而不是做deal的特朗普,很容易作出打散「中美經濟共同體」的決定。由於各國經濟在全球化時代相互依賴已深,不同於舊冷戰壁壘分明,絕對分家是不可能的,香港這窗口的重要性,奇貨將更可居。北京也明白不能完全複製香港,國策是以上海、深圳、澳門等局部取代之,再依靠「一帶一路」海外港口取代另一部份。假如有五十年時間,也許未嘗不可,但新冷戰下,卻時不我予。說白點,就算北京有一天研判香港失控、連解放軍也出動,希望掏空其內涵,也難以放棄「一國兩制」這副招牌;而一天北京需要香港的國際身份,無論怎樣收緊,以真香港人的智慧,依然充滿迴旋空間。
無論香港未來特首是誰、街上衝突如何、特朗普或Soloman Yue明天twitter說甚麼,經過這場運動,香港已經結構性的不一樣;任何有違真香港人認知的一國兩制大小危機,也必然會觸發抗爭;但真正的root cause就像佛地魔,權貴根本不敢去談。由於上述「時代革命」修正了現實主義的缺憾,真香港人只要毋忘初心、本土和勇合一、海內外香港人也合一,把握大趨勢,足以學習毛主席的智慧,進行一場持久戰。變幻原是永恆,然後,「然後呢」這個消極問題,會成為充滿積極的探索;而每一個有價值的探索,總會伴隨新一代希望的曙光。
明報筆陣2019年10月28日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升旗易得道 2018年11月1日 主持: Tony Choi, Johnny Fok, Dilbert 第一節:武俠小説泰斗金庸逝世,成就前無古人,相信亦後無來者。對世界影響肯定高於古龍、梁雨生! 第二節:金庸小說借古諷今,日月神教神龍教暗示共產黨,「雙查方案」令查良鏞晚節不保,蘋果日報繼...
量化寬鬆香港影響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論持久戰,與積極的理由:梁文道的盲點,「結局之路」不會由此開始
香港運動持續至今,不少朋友不斷問:「然後呢」?然後,負面情緒就開始出現。畢竟在主流媒體,現實主義論述最深入民心:中國國力強大,香港人無力抗衡,外國勢力也不會真的幫忙,假如港人再不「散水」、繼續抗爭,北京完全可以犧牲香港,推出更多高壓,邁向一國一制,來維持國家穩定。梁文道先生的文章「結局之路由此開始」備受討論,可謂箇中代表。
與此同時,不少溫和建制派則憧憬另一個「結局路線圖」,希望為自己退休前的收成期buy time。他們相信北京權衡輕重後,會對「五大訴求」作出一系列讓步:林鄭月娥下台,新特首成立不完全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有限度特赦雙方,部份越線警察(如光頭劉Sir)被割蓆祭旗,重啟政改;由於這些依然不能解決真正問題,當局同時也會加速「鬥地主」,以房屋問題轉移視線,加強輸入新移民和內地專才,推廣國民教育、信用評級,施展暗黑兵法在民間挑撥矛盾、內鬥,令有心人心灰意冷,放任傳統精英移民離開,期望儘快換血、「留島不留人」,到了換血成功,真普選就迎刃而解。
對真香港人而言,以上結局都是悲劇,分別只是急性還是慢性而已;但由於上述分析看似不能撼動,不少人都有強烈無力感。然而,難道現實主義框架無懈可擊?世界日新月異,每一套範式都會因為時代進步,而被修正。以共產主義為例,曾幾何時,不少左翼知識份子都真心信奉,他們後來覺醒,除了眼見共產政權出現種種問題,還因為理論不能與時並進:心理學量化論證了人類不可能接受完全共產,而量子力學對世界存在隨機的假設,又根本顛覆了馬克思主義對結構的教條演繹。
經過過去數年觀察,坦白說,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也改變了很多。認為目前運動是通往悲觀「結局之路」的前輩,大多以現實主義為背景,忽略了近年世界各地,都已經出現了廣義的「時代革命」。當然,這不是說香港人的訴求明天、明年或後年就能達成,但「結局之路」要成功,只怕更困難。那香港人究竟希望甚麼?每人心底深處的訴求並不一樣,但從反《逃犯條例》的初心可見,無論形式如何,鞏固中港兩制之間的防火牆、減低北京和國家資本對香港內部事務和日常生活的不合理干預,可謂最大公約數。2016年開始,世界出現連串黑天鵝,昔日理所當然的立論,例如另類候選人不可能當選、全球化不可能逆轉,都已被顛覆。真香港人為什麼有堅持到底的理由?我們且看這六點趨勢:
1. 由大數據、演算法主導的互聯網3.0,雖然被利用作威權管治,但同時也催生脫離威權政府的新經濟體;某程度上,這是比《基本法》賦予更有意義的高度自治。網絡的去中介化現象,已經取代傳統產業,充權了無數新生代成為slashers;他們的權力架構,只需回應點對點需求的另一端,通過科技,連結成整體,例如現在正催生的「黃店網絡」、人力資源互助網絡,再連結海外同路人,配合自己的加密貨幣獨立交易,減低直接賦予政府的稅收,就能大幅減低對失信於民、僵化建制的依賴。假如參與遊行的200萬香港人為「泛黃」基本盤,無論他們對目前街頭衝擊態度為何,只要平均每人每年願意付出二萬元支持同路人(包括現金、也包括勞力),這就是400億的龐大經費,再加上海外港人捐獻,已經是中上規模的世界級經濟體,甚至逐漸出現淡馬錫那樣的香港人基金,亦未可知。
2. 傳統現實主義認為,理想必須服膺現實;但目前科技除了令理想化作現實,還改變了對「現實」的認知。昔日我們還是相信存在非黑即白的事實,但隨著5G出現、Deep Fake普及,每人都深信自己懂得「事實」,不會有意識離開自己的安全網。商業主導的演算法永遠有利兩極思維,國民教育一類舉措只會出現反效果,而有了全國小粉紅,香港身份認同只會堅如磐石。對講求意念戰勝強大對手的運動而言,新科技是重要推手;當新世代每一刻都與智能手機共存亡,那才是他們的靈魂,對理念堅持的持久力,超乎昔日想像。
3. 現實主義的unit actor只有主權國家,「香港人」作為一個玩家,被認為不入流。但隨著全球化催生越來越有實力的非國家個體(non-state actors, NSA),國際棋局早已變得立體;香港人的國際對口單位,不是北京或華府,而是世界各地不同NSA。各國政府支持港人,自然受制於大國博弈的局限,但美國政府畢竟控制不了Facebook、NBA;至於全球企業,縱然受制於中國龐大市場威逼利誘的「sharp power」,但也不像國泰那樣沒有議價空間,而且也受制於工會、NGO等NSA。香港人只要懂得「NSA外交」,在全球層面,盟友無窮無盡。就像香港最有國際視野的企業長和系,早在「一帶一路」推出前數十年,就鎖定投資全球港口,這樣的視野,正是真香港人的強項。
4. 香港人身份認同經過這場運動,急速強化,而且已成功輻射到海外。和中國強調以血統定義的愛國不同,香港身份認同是「大熔爐」,由一系列核心價值定義。從前我們覺得「香港核心價值」很虛,但經過這場運動,真香港人意識到已置身文明衝突的斷層,只要想想自己是否接受內地的信用評級系統、是否支持六四事件以開槍解決政治問題(或靠香港警察對政治問題「止暴制亂」)、是否認同新疆再教育營打壓文化多元,就很清楚甚麼是香港核心價值。這套價值觀的融合力是驚人的,香港回歸22年,累積新移民極多,然而民情不但未有根本改變,還比回歸前更抗拒中國,連新一代本土派領袖梁天琦也是新移民,南亞裔等少數族裔同樣以身為香港人自豪。更甚者,香港核心價值很容易得到外國人支持,所以「香港人」並非只有七百萬的絕對少數。一旦海外香港社群結成整體,在不同地方出現小香港、或參考我們介紹過的chartered city,這會不同於唐人街大媽的內向型退休樂園,變成配合核心價值論述、融合不同族群友人、輔以真正產業的全球社群,令「香港」遍地開花,母體這個香港特區也會有更多槓桿,屆時再也沒有「移民」與「非移民」的概念。
5. 現實主義相信大國憑經濟資源影響一切,但目前世界經濟早已脫離了資源年代,例如各國都以量化寬鬆延緩危機,結果從傳統工作得到的薪金增幅,永不能追上實體資產的價格增值,而且這個鴻溝越來越大。這就造成幾個全球後遺症:一方面,像香港政治問題那樣,永不可能以經濟手段解決;另一方面,在無限QE時代,即使全民就業、全民上樓,貧富懸殊,卻依然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令永遠有一半以上人口觀感上認為自己是時代輸家,進一步加強了兩極化,也就是連經濟問題也不可能經濟解決,所以美國、英國、智利的群眾運動,都是異曲同工。政權要維穩,鬥地主、土改只是幌子,最後始終要釋放建基於真正自由、免於白色恐佈的創造力,才能減低「觀感輸家」的反作用力,例如北歐正嘗試以人工智能維持基本經濟運作,賦予人民無償工作收入(UBI),釋放機械不能取代的創造力。否則到了發展瓶頸,政治、經濟問題同步發酵的政權,可能出現難以想像的危機;而這方面看,香港的長遠韌力,其實不一定不及內地。
6. 梁文道認為:「儘管所有人都曉得,香港特殊的國際地位對整個中國而言極端重要,但是我兩年前仍然在此大膽推測,終有一天,從北京的角度來看,這道門戶其實是可以合起來的」;但世界正式進入新冷戰,這道門戶要「合起來」,代價比兩年前只會更大。香港作為一個對中國非常有用的融資、洗錢、協助國產「走出去」的金融窗口,又有國際社會認受其兩制,本來就不易取代;當反華逐漸成為美國跨黨派共識,一旦選上列根那類意識形態主導的領袖、而不是做deal的特朗普,很容易作出打散「中美經濟共同體」的決定。由於各國經濟在全球化時代相互依賴已深,不同於舊冷戰壁壘分明,絕對分家是不可能的,香港這窗口的重要性,奇貨將更可居。北京也明白不能完全複製香港,國策是以上海、深圳、澳門等局部取代之,再依靠「一帶一路」海外港口取代另一部份。假如有五十年時間,也許未嘗不可,但新冷戰下,卻時不我予。說白點,就算北京有一天研判香港失控、連解放軍也出動,希望掏空其內涵,也難以放棄「一國兩制」這副招牌;而一天北京需要香港的國際身份,無論怎樣收緊,以真香港人的智慧,依然充滿迴旋空間。
無論香港未來特首是誰、街上衝突如何、特朗普或Soloman Yue明天twitter說甚麼,經過這場運動,香港已經結構性的不一樣;任何有違真香港人認知的一國兩制大小危機,也必然會觸發抗爭;但真正的root cause就像佛地魔,權貴根本不敢去談。由於上述「時代革命」修正了現實主義的缺憾,真香港人只要毋忘初心、本土和勇合一、海內外香港人也合一,把握大趨勢,足以學習毛主席的智慧,進行一場持久戰。變幻原是永恆,然後,「然後呢」這個消極問題,會成為充滿積極的探索;而每一個有價值的探索,總會伴隨新一代希望的曙光。
明報筆陣2019年10月28日
量化寬鬆香港影響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GLOsFoundersBlog] 不少朋友發現,我近年陸續建立一個GLOs系列的公司,不經不覺有了一定規模,但始終難以理解「學術」和「創業」之間的關係,所以還是希望在這裏分享對「工業革命4.0時代」如何影響知識份子、教育學習的十大前瞻。所謂「工業革命4.0時代」,就是繼蒸汽機、電力、電腦分別取代勞力密集工作後,人工智能、機械學習、物聯網、大數據、演算式會造成天翻地覆的革命:先取代各行各業的壟斷性中介,再取代傳統精英建立的共識,繼而取代智力密集工作。這時代會完全顛覆現有規則,再信賴任何前人告訴你的工作、保障,都已不設實際。知識份子回應這樣的時代,除了實踐,別無他途。
1. 正如中大社科院長對私下我說,所謂研究型大學的末日倒數已經出現,未來不可能繼續影響因子的期刊遊戲,能夠在業界學以致用的倡導型、企業型學者,才是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AI、大數據等出現,令市場變得越來越細碎化,個人化的微經濟釋放了大量潛能,本來屬於小眾的知識型消費,卻因而冒起。「創業」已不是經濟行為,同時也是累積知識的必需過程,因為學術的定義,也由研究型轉型為實業型。知識份子尋章摘句再出色也敵不過AI,「學術」會由「不食人間煙火」變成「必食人間煙火」,衡量學者的基準,變成和市場接軌的初創能力,因為跨界別實踐、crossover除了是生存,更是促成知識轉移、催生新知識的唯一工具。
2. 新科技催生的Uberization「去中介化」現象,令各行各業的剩餘勞動力都被輕易共享,各行各業的現有中介也逐漸消失,無一倖免。除了Uber打破的士公會壟斷,Khan Academy正取代大學,網購正取代實體商場,3D打印正取代工廠,連代議政治的議員,也會逐漸被電子政府取代。過程中,除了打破已僵化的官僚體制,也會令不同業界進一步細碎化,任何事情都可以出現專家,再變成微經濟體,達人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對有一技所長的各種知識份子,這是一片瞬間釋放的無盡藍海。
3. 當Uberization成為主流,加上人均壽命增加到120歲,固定職業的概念會被徹底打破:即使是一份傳統上的優越工作、但需要六十歲準時退休,餘下人生六十年,也必須重新規劃,誰又會安心只做一份工?Slasher會成為新生代的基本工作型態,能否一方面成為個別範疇的專才、另一方面擁有multi-tasking的能力,會成為成功的基準。當AI可以取代大部份高端行業,Slasher的最大資本,就是展現人性的種種獨特性,也就是自己的branding、identity。在新時代,唯有identity不能被取代。
4. 當知識隨手可得,新人類要在社會生存,經驗值比硬知識重要得多,個人化的知識體系,就是每一個個體branding的基礎。目前的機械式由上而下教學,會被個體化學習取代,劃一syllabus會成為笑話。日後的「科目」,不再是中英數理化,而變成由下而上、以小見大、基於個人興趣的個體化學習,例如從咖啡學習農業、環保和比較文化,又或從搖滾樂學習電腦編程、群眾心理和人類學。一旦釋放了「科目」的rigidity,各種各樣的新知識會噴發湧現。
5. 下一代的基本生存技能,必須懂得與電腦溝通,與及與活人溝通,同時進出虛擬、實體兩個世界,各取所需,構建立體的四維人生,否則要麼逐步機械化、要麼根本連日常生活也自理不了,都是死路一條。日後每個學生畢業前,都會被期望各有創業經驗,因為那是唯一結合新科技、回應現實、應用知識的評核,前人累積的智慧,也會以start-up這知識轉移方式、而不是書本傳承。換句話說,「startup experience」會迅速取代水份越來越高的「extra curricula activities」,甚至取代成績單,成為人生CV的重要一欄。
6. 當全球化時代打破地域壁壘,進出不同地方的門檻大大降低,接觸不同背景人士,會成為日常生活一部份。那時候,人類的人均素質不會再單以IQ、EQ、AQ等為基準,如何和國際社會不同背景人士共處的「文化智商」(CQ),會成為量化個人的更重要指數,這也能彌補國際視野被覺得「很虛」的缺憾。然而,「CQ1.0」其實未能回應網絡時代,因此衡量與虛擬世界不同文化相處能力的「CQ2.0」將出現,成為「世界公民2.0」的評核。協助未能適應新時代的朋友,不是提供福利,而是要令他們在客觀基礎量度下理解一切,在自身產業被淘汰前反淘汰,這才是社會企業的真諦。
7. 全球一體化也令「旅遊日常生活化」,未來每一個地方,都逃不過不斷出現外來者,如此密集的互動,令世界各地的本來價值,都會被背景截然不同的他者、訪客不斷重構。例如津巴布韋人到了香港,會用他者視角到重慶大廈尋寶,令香港在非洲得到我們想像以外的名聲;而這些新名聲,又會通過網絡進一步被重構,直到無窮無盡,一如宇宙有限而無邊,超乎昔日想像,例如九龍城寨會在日本復活,再在虛擬世界借屍還魂。當旅遊不再是純粹的旅遊,同時也是產生新知識的實驗室,這就是「旅遊2.0」。
8. 既然新人類對知識的追求方式截然不同,例如以圖像取代文字、短片取代論文,又活在演算式提供的片面資訊當中,我們活在一個個細碎化平行時空乃大勢所趨。結果,提供資訊大眾媒體會被推倒重來,要麼成為個人化平台,要麼把每一個版面逐步產業化,世界再沒有從前被精英主導的任何共識(例如政治正確),每一個世界卻有自己的「精英」,各自建立自己的規範。這過程負面副作用自然極多,激進主義在平行時空更可能成為主流,但也會進一步確立「微KOL知識型經濟」的認受性,乃有危有機。
9. 由於在未來社會,每人的identity就是一間一間的小企業,它們都需要建構自己的制度,未來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倫理,更像現在的國際關係。未來國際關係不再是國與國的博弈主導,主角不同了,但傳統國際關係的基本視野、倫理、知識,依然萬變不離其宗,是為「國際關係2.0」。
10. 要是不能適應新時代,又能怎樣?不用擔心,舊時代的情懷,必會成為vintage生活品味,書本、唱片越是沒有人看、沒有人用,反而會變成收藏品,咖啡店、渡假村也會出現標榜前網絡時代的復古風。但由於vintage的存在必須經受市場考驗,它們唯有是新時代的徹底倒像,才能生存;問題是不了解新時代的運作,不依賴大數據,又怎能知道甚麼是「徹底倒像」?所以,即使是酷愛過去的朋友,也逃不過使用新方式,在未來復刻歷史,期間也必會通過現實的交集,豐富了本來對歷史的認知和想像,那就是「歷史2.0」,像我們介紹過的阿布達比羅浮宮那種數碼化策展一樣。
最諷刺的是,未來大趨勢清晰不過的同時,各行各業的舊框架,在末日臨近之際,卻不是被拆牆鬆綁,而是越來越官僚、越來越rigid。因為根據原趨勢,當人口越來越多,按傳統定義量化寬鬆培養的「人才」也越來越多,舊規則的競爭者只會更多,令那些掌控各行各業的既得利益者變本加厲增加「KPI」;殊不知各行各業的真正人才,卻正聚集在這些僵化框架外,醞釀推倒重來。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明天。
量化寬鬆香港影響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評價
升旗易得道 2018年11月1日
主持: Tony Choi, Johnny Fok, Dilbert
第一節:武俠小説泰斗金庸逝世,成就前無古人,相信亦後無來者。對世界影響肯定高於古龍、梁雨生!
第二節:金庸小說借古諷今,日月神教神龍教暗示共產黨,「雙查方案」令查良鏞晚節不保,蘋果日報繼明報之後第二份五毛!
第三節:恆商升格為大學,學位量化寬鬆令社會矛盾激化!獨家揭露法律界兜痞真相,林作同林凱同病相連!
第四節:由量化寬鬆到貧富懸殊,香港多個行業有如明星,每人都幻想自已變成周潤發周星馳!
第五節:香港地產代理真正進入冰河時期,中原美聯最少要裁員八成,樓價會否斷崖式下跌?
=========================================================
升旗易得道Whatsapp: 97114085
升旗易得道Wechat: tuesdayroad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星期一、五晚上 (星期二、六出街):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3AniMm4b-kmgTlMOcg8kg
升旗易得道, 沉痛哀悼好友及老師林偉駿先生逝世。永遠懷念林偉駿先生。
謹把本節目獻給林偉駿先生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ekR4C_QwKk/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_ClGakvjuCvdYYa_fgoAz3L--bA)
量化寬鬆香港影響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評價
升旗易得道 2018年11月1日
主持: Tony Choi, Johnny Fok, Dilbert
第一節:武俠小説泰斗金庸逝世,成就前無古人,相信亦後無來者。對世界影響肯定高於古龍、梁雨生!
第二節:金庸小說借古諷今,日月神教神龍教暗示共產黨,「雙查方案」令查良鏞晚節不保,蘋果日報繼明報之後第二份五毛!
第三節:恆商升格為大學,學位量化寬鬆令社會矛盾激化!獨家揭露法律界兜痞真相,林作同林凱同病相連!
第四節:由量化寬鬆到貧富懸殊,香港多個行業有如明星,每人都幻想自已變成周潤發周星馳!
第五節:香港地產代理真正進入冰河時期,中原美聯最少要裁員八成,樓價會否斷崖式下跌?
=========================================================
升旗易得道Whatsapp: 97114085
升旗易得道Wechat: tuesdayroad
皇牌時事經濟節目!
逢星期一、五晚上 (星期二、六出街): 嬉笑怒罵, 分析時事, 經濟, 政治, 歷史和心得!
www.tuesdayroad.com
請即訂閱我們升旗易得道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3AniMm4b-kmgTlMOcg8kg
升旗易得道, 沉痛哀悼好友及老師林偉駿先生逝世。永遠懷念林偉駿先生。
謹把本節目獻給林偉駿先生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DYiLkPiKLs/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vC9vXdM5S1QdyVJJtptsTZS1R0A)
量化寬鬆香港影響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評價
2021年第一季,投資市場非常活躍!先是恒指一度升穿三萬點,強勁北水帶動港股升浪,繼而散戶挾淡倉鬥大戶!疫苗的誕生相信令環球經濟亦有望復甦,今集《#致富解碼》邀請到重量級嘉賓 #曾淵滄 博士,他將於3月20日舉辦直播分享會,剖析「2021年牛市攻守戰略」!在分享會前,曾博士在今集先為 Smart Investor 透露部分精華,評論非常精彩,去片!
3月20日 曾淵滄博士 「2021年牛市攻守戰略」分享會
➤ 設有1小時 Q&A 環節,即場詢問博士投資心得
https://www.eventbrite.hk/e/2021-tickets-141797984589
【分享會內容】
✏️捕捉牛熊市轉勢訊號
✏️掌握牛市出市入市時機
✏️業績公佈後投資部署
付費訂閱「曾淵滄博士富足自由人網站」
➤ 觀看港股每日收市後以恆指計算的圖表—「曾氏通道」及「2天19天移動平均線」
➤【全球唯一】曾博士親自回覆的線上問答信箱,可向曾博士請教投資問題,同時亦可翻看所有訂戶過往查問
➤ 閱讀收費專欄
立即訂閱成為富足自由人:www.chanyanchong.com
曾淵滄博士並無開設任何與本人直接交流的 WhatsApp或Telegram等通訊群組及帳戶。
歡迎追蹤曾淵滄博士授權的Facebook官方專頁及網站,了解曾淵滄博士更多的投資心得及最新活動資訊。
Facebook: 曾淵滄博士 富足自由專頁
網站:曾淵滄富足自由網(www.chanyanchong.com)
【第21集主題:#2021年新舊經濟股】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曾淵滄博士(資深投資專家)
➤ 【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00:20 美國散戶大戰對沖基金,會否影響香港?
01:25 恒指為何回調?
02:33 為何新、舊經濟股表現相反?
02:48 今集邀請到重量級嘉賓曾淵滄博士,剖析新、舊經濟股與大市表現
➤ 【致富解碼】 邀請業界人才暢談財經金融,深入淺出與你配置Smart Money
05:04 曾淵滄博士並無開設任何與本人直接交流的 WhatsApp或Telegram等通訊群組及帳戶
06:30 「曾氏通道」如何有助觀察大市表現?今次看到恒指情況嗎?
10:04 今次新、舊經濟股大打出手,散戶入場造成華爾街,會否形成新亂局?如何觀察後市?
15:50 新、舊經濟正在轉型中?
22:01 ATMX巨無霸會否影響港股市場?
26:20 舊經濟股在量化寬鬆和中美關係下有甚麼表現?
28:34 現時可考慮銀行股、地產股嗎?
31:52 拜登上場,如何影響中美關係?
41:54 2021年第1季及第2季的港股市場表現如何?
44:56 曾淵滄博士「新經濟股與舊經濟股的配置」分享會(2月20日)
➤ 【iBanker見聞錄】資深 iBanker 蕭少滔(Alex)暢談投行二三事。
45:52 如何處理突發事件?
47:54 作為客戶,如何選擇處理突發事件的券商?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9a.m. 上線!
======================================================
【書籍推介 】
➤ 亂局II 尋機(曾淵滄博士)
https://bit.ly/3lm6IOz
➤ 亂局(曾淵滄博士)
https://bit.ly/3bG57i1
======================================================
【更多推薦影片】
➤ 胡顯麟:2021年Q1必睇IPO?https://youtu.be/6sjds3rhUKo
➤ 胡顯豐:虛擬貨幣入門注意之處? https://youtu.be/W4LYhdONvZY
➤ 蔡嘉民:程式交易新手入門必看 https://youtu.be/UvGbzu-A4eY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7O...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iBanker #投資銀行 #投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j2M5Cmjwk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