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夢想驛站》
【中印緊張衝突中的闗鍵角色:不丹報導採訪系列之一:1949年當時英國把不丹交給印度,從此成印度藩屬國,但如今的不丹希望與中國一帶一路接軌,於是間接誘發中印邊境衝突,其中爭議土地,有四段在不丹:世界周報撰述委員呂怡青 攝影記者彭智宏不丹採訪報導】
「不丹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我們也有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樣的問題。我們也必須發展,我們也必須趕上世界的腳步。有時候我並不相信這個說法。然而,每每看到這片大自然,人們為此而來,我就會感到驕傲。我們擁有國王,英明的領袖,讓不丹既能維持原始純淨的樣貌,同時不忘兼顧發展的道路,我為生在不丹、以及身為不丹人而
感到幸運且驕傲。」~~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
不丹。隱身在喜馬拉雅山中的神秘王國。
夾在中國大陸和印度之間,數百年來對外隔絕、與世無爭,
幾乎被時間遺忘。
直到推出以「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取代「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發展願景,
將精神感受置於經濟滿足之前的施政主張,才引起外界注意。
這個名詞最早由旺楚克王朝第四任國王於1972年提出。
出發點是建構能為佛教精神價值觀為主的特殊文化,
服務的經濟體系,以避免步上開發中國家因追求迅速繁榮而犧牲環境的後塵。
2008年,不丹從王權統治轉型為君主立憲,GNH正式入憲。四大支柱中,保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理念,被列為邁向快樂的第一要素。
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說:「不丹憲法規定,全國必須有百分之六十的區域被森林覆蓋。這是法定面積。目前全國森林面積已達百分之七十二,這是很高的覆蓋率,如果再計入農作物和綠色植被範圍,比率甚至更高,接近百分之八十。」
Pema Gyamtsho是民主政體成立後,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這群專業技術官僚努力不懈貫徹國王理念,讓五個國家公園、四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自然保留區,總面積超過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的目標,在過去十年間獲得實現。若加上待頒布的三千平方公里生態走廊,
全國超過一半以上國土列入保護區,
其中蘊含豐富的稀有物種,居世界之冠。
卓越的育林成果,讓不丹在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COP21)上,宣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國家。
相較於過度蹂躪自然的尼泊爾和西藏,不丹擁有濃密的綠地、沁脾的空氣、純淨的水源,無毒的土壤。政府還宣示境內有機農業須達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標。
在不丹,生活中的食物供應鏈上,
看不見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這些代表資本主義的速食產物。
全國七十六萬人口,世代都以虔誠謙卑的心,和大自然共存共榮。
不丹農民:「我大概每隔一兩天左右做一次起司。但母牛這陣子生病了,所以做得比較少了。
除了自己吃,也拿到市集去賣。牛是我們最重要的動物,既從事耕作,也是食物來源。動物如果老了,
或者如果病死,也不會被宰殺,我們會待牠們死亡後好好埋了。快樂這種東西就是,如果你一直要更多享受,那慾望就會永無止盡吧。」
佛教講的是萬物相互依存,基本上就是彼此如何和平共處,
不只與人類、與其他形式的生命,甚至那些超越現代科學知識系統所能理解的部分,也就是那些所謂看不見的、非人類的眾生。 研究佛教教義和藏區文化的Dr. Phuntsho,是不丹第一個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
他認為,宗教信仰對不丹最大的加持,是啟發人們發自內心認同眾生平等、進而愛屋及烏、珍惜環境。不丹有嚴格的環保環評法令,包括禁止攀登六千公尺以上山岳,禁止私自砍樹、打獵和採礦,禁止進口化學肥料,甚至禁用塑膠袋。
此外,政府還在2004年頒佈了全世界第一個禁煙令。
即便在佛教傳入之前,不丹都有非常濃厚的文化,主張和大自然彼此結合,不只是對大自然深刻且堅定的崇敬,甚至還要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不丹的世界觀。
尤其在談論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時刻,這種價值觀更是重要。
農林部長Pema Gyamtsho說:
「在國內我們還得擔心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發生,會讓流入河流的冰河雪水量變得十分不穩定,有時缺雪,有時暴雨,這幾個都是長遠的未來裡,
讓人擔憂的問題。」
在採訪團隊停留期間,感受到全球化為不丹帶來的挑戰,如何考驗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智慧。
不丹國內的意見衝突也日益升高,有了民主制度後,人們開始想要開闢更多道路,興建更多學校,蓋更多公共建設,這對經濟發展如何與環境品質妥協的問題, 形成了壓力。
輿論目前正就是否讓某條道路開發案的環評過關而爭論不休。
這條道路所經之處不只是極大片林地,更是老虎棲息地。政府最後承諾,在完成環評前絕不發出許可,絕不為滿足少數人通行方便,而犧牲了廣大眾生的幸福。
聽來也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想起「生物多樣性之父」、前哈佛大學教授威爾森(Edward Wilson)
曾說,在激進的年代,對抗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要用激進的手段。
不丹,成了實踐威爾森主張的最佳範例。
我們的願景是作為一個獨立,自我依賴,小而美,團結的國家。
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是往後所有政府的重要課題。
維護自然環境,只是不丹達成快樂的第一個步驟。
這個稱自己為「Druk(Thunder Dragon)」的雷龍之國,還有更多驚喜。
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Love Life News
【雷龍之國不丹 世界周報呂怡青、彭智宏採訪不丹這個喜馬拉雅山的快樂王國 面積和台灣相當 七成國土為原始林保護區 2015年達到全球第一個碳中和標準的國家】
「不丹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我們也有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樣的問題。我們也必須發展,我們也必須趕上世界的腳步。有時候我並不相信這個說法。然而,每每看到這片大自然,人們為此而來,我就會感到驕傲。我們擁有國王,英明的領袖,讓不丹既能維持原始純淨的樣貌,同時不忘兼顧發展的道路,我為生在不丹、以及身為不丹人而感到幸運且驕傲。」Chasing Ravens導遊Tshering Dorji這樣說。
不丹。隱身在喜馬拉雅山中的神秘王國。夾在中國大陸和印度之間,數百年來對外隔絕、與世無爭,幾乎被時間遺忘。直到推出以「國民幸福總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取代「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發展願景,將精神感受置於經濟滿足之前的施政主張,才引起外界注意。這個名詞最早由旺楚克王朝第四任國王於1972年提出。出發點是建構能為佛教精神價值觀為主的特殊文化,而服務的經濟體系,以避免步上開發中國家因追求迅速繁榮而犧牲環境的後塵。
2008年,不丹從王權統治轉型為君主立憲,GNH正式入憲。四大支柱中,保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理念,被列為邁向快樂的第一要素。
不丹反對黨領袖Pema Gyamtsho說,「不丹憲法規定,全國必須有百分之六十的區域被森林覆蓋。這是法定面積。目前全國森林面積已達百分之七十二,這是很高的覆蓋率,如果再計入農作物和綠色植被範圍,比率甚至更高,接近百分之八十。」
Pema Gyamtsho是民主政體成立後,首屆內閣的農林部長。這群專業技術官僚努力不懈貫徹國王理念,讓五個國家公園、四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一個自然保留區,總面積超過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的目標,在過去十年間獲得實現。若加上待頒布的三千平方公里生態走廊,全國超過一半以上國土列入保護區,其中蘊含豐富的稀有物種,居世界之冠。卓越的育林成果,讓不丹在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COP21)上,宣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國家。
「事實上不只是在巴黎COP21,我們早在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COP15期間,就首次宣布即將達到碳中和。那時我是農林部長,主管環境保護。以不丹目前的碳排放和碳封存程度來看,碳吸收能力是碳排放的三倍。目前我們的碳封存能力,也就是吸收廢氣的容量是六千giga tons(十億噸),不丹目前的碳排放量僅一千giga tons(十億噸),這中間還有很大距離,也就是說,未來就算空氣污染成長兩倍、甚至三倍,我們都還可以維持碳中和。」
相較於過度蹂躪自然的尼泊爾和西藏,不丹擁有濃密的綠地、沁脾的空氣、純淨的水源,無毒的土壤。政府還宣示境內有機農業須達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標。在不丹,生活中的食物供應鏈上,看不見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這些代表資本主義的速食產物。全國七十六萬人口,世代都以虔誠謙卑的心,和大自然共存共榮。
不丹農民說,「我大概每隔一兩天左右做一次起司。但母牛這陣子生病了,所以做得比較少了。除了自己吃,也拿到市集去賣。牛是我們最重要的動物,既從事耕作,也是食物來源。動物如果老了,或者如果病死,也不會被宰殺,我們會待牠們死亡後好好埋了,一般來講公牛的功能比較少,如果我們負擔不起,養不來,就賣給別人,但賣之前會先確保買主絕對不會宰殺。」
最新鮮的手做牛奶和起司,讓人嚐了以後通體舒暢,幾乎忘卻旅途勞累。不丹境內的肉製品全進口自印度。民眾一般不殺生,也儘可能茹素。居住在帕羅山區的Namgay,每天清晨五點農忙前的第一件事是大禮拜,每回至少一百下。
由於沒有太多灰塵和污染,農舍室內整潔舒適,即便在山區,水電供應也不虞匱乏。
「快樂這種東西就是,如果你一直要更多享受,那慾望就會永無止盡吧。」
Lopen基金會執行長Karma Phuntsho說,「佛教思想資產中最重要的是慈悲心。慈悲心不論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很重要。佛教講的是萬物相互依存,基本上就是彼此如何和平共處,不只與人類、與其他形式的生命,甚至那些超越現代科學知識系統所能理解的部分,也就是那些所謂看不見的、非人類的眾生。」
研究佛教教義和藏區文化的Dr. Phuntsho,是不丹第一個取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他認為,宗教信仰對不丹最大的加持,是啟發人們發自內心認同眾生平等、進而愛屋及烏、珍惜環境。
不丹有嚴格的環保環評法令,包括禁止攀登六千公尺以上山岳,禁止私自砍樹、打獵和採礦,禁止進口化學肥料,甚至禁用塑膠袋。此外,政府還在2004年頒佈了全世界第一個禁煙令。
「即便在佛教傳入之前,不丹都有非常濃厚的文化,主張和大自然彼此結合,不只是對大自然深刻且堅定的崇敬,甚至還要和大自然和諧共處。這是不丹的世界觀。尤其在談論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時刻,這種價值觀更是重要。」
安居在高山峻嶺、蜿蜒河谷中,不丹人民不貪著也不打擾。大自然給予「白金級」回饋,是讓他們善用可再生潔淨能源,而且百分之百自主。產能的百分之七十,可利益求電若渴的印度。
不丹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Chhewang Rinzin說,「在不丹,水力發電是我們擁有的主要能源資源。這也是一個戰略資源,每年貢獻25%到30%的政府總體營收,是目前國家GDP中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不丹國家電力公司(Druk Green Power Corporation)有一千七百名員工,是不丹最大的國營企業,也是金雞母。不丹高度依賴印度購電的經濟挹注。然而只要南亞地區持續發展,也意味著不丹得讓出更多林地來興建電廠和水壩,滿足市場胃口。
「印度是個龐大的市場,他們需要更多電力供應。但問題來了,不丹投資那麼多經費不斷興建電廠,結果回過頭來引發了國內對社會和環境衝擊的擔憂。我們會因分攤印度自己原本該面臨的問題而獲得補償嗎?我們在自己的後院,為印度分擔了原本歸他們國內該處理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問題,然後接下來還得擔心,印度日後是否會像歐洲和美國一樣,開放能源市場。」
走遍無數國家的Chhewang Rinzin認為,小國思考存續時最忌短視,只想十年不夠,時間線至少要延展到四十年、甚至五十年以後。不丹嗅到了印度市場的不可測,也看到不丹國內石化燃料需求攀升,將嚴重衝擊環境。
「談到能源,就不得不談到滿街跑的汽車,目前我們所有的柴油和石油都進口自印度。我們目前出口到印度的電,和自印度進口的化石燃料產品還足以打平,但如果未來進口更多車輛,化石能源的成本將會大幅上升。這很令人擔心。」
不丹在幾年前一度暫停汽車進口,並自2014年起推廣電動車,全國已設立十個充電站。政府正加緊思考分散風險的因應對策,畢竟若不及早防範,不只碳中和的成果無法維持,還會成為全球氣候變遷惡化下,最立即的受害者。
「在國內我們還得擔心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發生,會讓流入河流的冰河雪水量變得十分不穩定,有時缺雪,有時暴雨,這幾個都是長遠的未來裡,讓人擔憂的問題。」
採訪團隊停留期間,感受到全球化為不丹帶來的挑戰,如何考驗著這個古老民族的智慧。
「不丹國內的意見衝突也日益升高,有了民主制度後,人們開始想要開闢更多道路,興建更多學校,蓋更多公共建設,這對經濟發展如何與環境品質妥協的問題,形成了壓力。」
輿論目前正就是否讓某條道路開發案的環評過關而爭論不休。這條道路所經之處不只是極大片林地,更是老虎棲息地。政府最後承諾,在完成環評前絕不發出許可,絕不為滿足少數人通行方便,而犧牲了廣大眾生的幸福。聽來也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想起「生物多樣性之父」、前哈佛大學教授威爾森(Edward Wilson)曾說,在激進的年代,對抗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要用激進的手段。不丹,成了實踐威爾森主張的最佳範例。
「我們的願景是作為一個獨立,自我依賴,小而美,團結的國家。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也是往後所有政府的重要課題。」
維護自然環境,只是不丹達成快樂的第一個步驟。這個稱自己為「Druk(Thunder Dragon)」的雷龍之國,還有更多驚喜。
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單則精選>
川普政府正在採取最後步驟,確保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石油開發。在民主黨候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可以阻止之前,川普政府將開始對外招租,要與鑽探商達成協議,在這片1900萬英畝的原始荒野進行開採。
密德薩斯大學環境經濟學家Tanya O'Garra,家在2016年公布了一份報告,為北極圈估算了一個價值。報告稱:北極每年產生超過2810億美元經濟效益,包含了漁業、礦產開採、石油、旅遊業、狩獵。除了以上這些很容易用數字評量的產業,北極圈每年所帶來的2810億美元經濟效益,更大一部分來自於對於全球氣候穩定的貢獻。北極為全球氣候穩定所產生的價值,初步估算達到2160億美元,其中包括北極封存住的甲烷及永凍層,而甲烷是地球暖化的最大推手,只要甲烷凍在北極冰裡,甲烷氣體就不會影響臭氧層。另一個北極對全球氣候穩定的貢獻,是冰反照作用,北極的冰雪能夠反射太陽輻射,有助於減少地球升溫。
有分析師認為,川普挑在此時,突襲開放阿拉斯加保護區的動作,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真正去北極圈內鑽油,單單是去探勘就所費不貲,而且探油曠日廢時,還很危險。總之想在北極圈鑽油,動輒數年,石油公司還要在這裡蓋基礎設施,再考量到這裡的氣候條件,基本上就是付出與回報將不成正比。更何況,在北極圈鑽油將重創公司形象。因此Raymond James分析師Pavel Molchanov認為:石油公司並不在意政治,但是他們很重視公司形象,就算在北極開採石油CP值很高(當然這點並非事實,在北極開採很燒錢),但是到北極鑽油將引發公司形象危機,因為會招來示威,單單是這一點,就會讓一些公司望而卻步。
{內文}
阿拉斯加,美國「最後的荒野」(The Last Frontier),但絕不是一片冰凍的荒原。
(新聞旁白)
事實上,他價值連城,川普政府正在採取最後步驟,要推動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的石油開發,這意味著石油鑽探商可以在這片1900萬英畝的未開發荒原進行探勘,甚至石油開採
(新聞旁白)
在阿拉斯加的北坡初步推估有61億桶原油儲量,其價值約為5610億美元,不過價值的多少,還要看當下油價高低而定,現在的油價顯然不盡如人意
是否開放在這片保護區進行鑽探,是美國環保史上最耗時的鬥爭之一,幾乎和阿拉斯加州成立的時間一樣長。
(新聞旁白)
北極圈內有著地表上最獨特的生態系統,凍原 針葉林和海冰,這裡是北極熊的家,也是豪豬馴鹿的棲息地,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靠這片土地和這片海生活
(前阿拉斯加州諾伊克索特(Nuiqsut)村村長/Rosemary Ahtuangaruak)
我們是世世代代住在這裡的原住民,我們在土地上種植作物,飲用這裡的水,我們的祖輩都是這樣生活,我們500多個村民都反對阿拉斯加州政府,反對石油產業進駐
開放保護區對阿拉斯加原住民有利有弊。首先,發現油氣礦藏之後,石油公司就會在此建設鑽探設施。開採油氣能為村子帶來工作機會,和基礎設施資金。如果發現石油,村民可以參與分紅。但是,萬一發生石油或天然氣外洩事故,就會毀滅他們唯一的家園。也因此,開放還是不開放,都有各自的擁護者。
(新聞旁白)
《減稅與就業法案》這個30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務法案先在眾院通過,然後在2017年12月參院通過
這個僵持數十年的議題,在2017年12月,由參院共和黨議員,將鑽探條款包裹在《減稅與就業法案》中通過,這項法案為售賣阿拉斯加北坡的油氣開採權開了綠燈。阿拉斯加共和黨參議員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將保護區鑽探視為支持稅收法案的條件,預估保護區鑽探,將為未來十年產生10億美元的聯邦稅收。
(新聞旁白)
這對反對開放的村民而言,是一大挫敗。Rosemary Ahtuangaruak住在阿拉斯加州Nuiqsut村,村莊四周正好被油氣工業所包圍
(前阿拉斯加州諾伊克索特(Nuiqsut)村村長/Rosemary Ahtuangaruak)
從我家就可以看到天然氣井冒出的火星,雖然天然氣井離我家有60英里遠,你可看到映照火光的雪飄在雲層上,這些油氣工業包圍我們的村子,他們的活動改變了我們的土地,改變了我們的海洋
(新聞旁白)
Nuiqsut村是一個人口不到500人的村莊,只能透過飛機進出,村子裡只有一個學校,並且只能透過雪地摩托車,也就是阿拉斯加人說的雪地機器往來通行,村民大多數從事捕鯨和漁業,也是經濟的來源,因為油氣業進駐,豪豬馴鹿被迫改變數萬年的遷徒之路。這裡的村民罹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例增加,而且是與新冠病毒無關
(前阿拉斯加州諾伊克索特(Nuiqsut)村村長/Rosemary Ahtuangaruak)
天然氣夾藏的顆粒物質害我們生病,有人因此呼吸道出了問題或是生了呼吸道疾病
(新聞旁白)
因此Rosemary挺身而出,與油氣工業對抗了數年之久。
然而環保與經濟,並不必然非要站在對立面。倫敦密德薩斯大學環境經濟學家在2016年公布的報告,給出了一個數字。
(新聞旁白)
北極每年產生超過2810億美元經濟效益,相當於埃克森美孚與雪佛龍市值相加,這2810億美元包含了漁業 礦產開採 石油 旅遊業 狩獵,除了以上這些很容易用數字評量的產業,北極所帶來的2810億美元經濟效益,更大一部分來自於對於全球氣候穩定的貢獻
(密德薩斯大學環境經濟學家/Tanya O'Garra)
北極為整個世界提供了穩定的氣候,如果沒有穩定的氣候,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生長季節的變化,更多的颶風,更多的乾旱和更不穩定的氣候
(新聞旁白)
北極為全球氣候穩定所產生的價值,初步估算達到2160億美元,其中包括北極封存住的甲烷及永凍層,而甲烷是地球暖化的最大推手,只要甲烷凍在北極冰裡,甲烷氣體就不會影響臭氧層,另一個是冰反照作用,北極的冰雪能夠反射太陽輻射,有助於減少地球升溫
不鑽油,也可以善用得天獨厚的「氣溫」來賺錢。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歐洲部資深副主任/ Heather Conley)
這是所謂的數位北極,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大科技公司到北極圈內建設數據中心,因為北極圈溫度很低,可以節省空調錢,不需要開很強的冷氣來降溫
有分析師認為,川普挑在此時,突襲開放阿拉斯加保護區的動作,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新聞旁白)
因為真正去北極圈內鑽油,單單是去探勘就所費不貲,而且曠日廢時還很危險,以上還不包括對環境的破壞,總之想在北極圈鑽油動輒數年,石油公司還要在這裡蓋基礎設施,再考量到這裡的氣候條件,這些因素都要考慮進去,所以基本上就是。
(Raymond James分析師/Pavel Molchanov)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更何況在北極圈鑽油將重創公司形象
(Raymond James分析師/Pavel Molchanov)
石油公司並不在意政治,但是他們很重視公司形象,就算在北極開採石油CP值很高,當然事實是正相反,總之到北極鑽油將引發公司形象危機,因為會招來示威,單單是這一點,就會讓一些公司望而卻步
川普的動作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就讓時間來證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Q8g0nU1i0
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在 生態保育影片合輯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四季之美 的八卦
瑞岩溪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 ,位於台灣中心地帶,涵蓋範圍由海拔一千兩百一十萬公尺 ... 主要在 保護 本省中高海拔區域,具有代表性的生態體系及珍惜資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