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上交通部開改裝相關會議,看過上一次的會議紀錄發現這次的議題幾乎是與106年同樣重覆的話題,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在那個上面。也希望各位與會的單位能盡可能將時間撥空給我進行報告,才能真正有效的傳達要改進的部份。
這次火力重點是:
#1監理站驗車員檢舉辦法
#2落實基層員警察取締改裝的規範
#3廢除改裝排氣管不合理規定
#4將改裝管檢驗辦法全權轉移至環保署
#5車輛牌照角度相關規定
-
希望能順利,而下面是教士準備明天報告用的內容,在這邊做一個備份,有興趣的車友也可以看一下。
======================================
目前台灣改裝車碰到最大的問題來源有二
第一為定期檢驗時遭到驗車員刁難導致
第二為受到員警隨意惡意取締
-
而由106年7月6日交通部公路總局研商「開放機車相關設備變更」會議,由公路總局發佈之公文內所說明的內容,與凡機車把手、把把套至空力套件等諸多項目皆屬於可改裝且不需檢驗項目範圍。
-
因此本次會議所列舉諸多哈雷改裝部品均屬可改裝項目,但由於行政疏失與公文宣導落實不建全,導致目前還是出現各大監理站檢驗員各自為政之亂象。
-
因此建議針對上述兩點目前改裝車遭遇之問題,第一應確實落實車輛檢驗員檢舉與懲處相關辦法,以避免檢驗員依個人自由心證凌駕於公路總局之行政命令。
-
第二則是落實教育基層員警必須按照103年6月20日 警署交字第1030108205號之相關規定,在無環警監三方聯合稽查之情況不得開立改裝罰單,僅能針對明顯應安裝未安裝,如後視鏡、傳動蓋或是改變車輛燈色之明顯部份進行取締。
-
而除上述規定外,目前改裝項目爭議最大之處為排氣管。
-
改裝排氣管造成之噪音與空氣污染對一般民眾與空氣品質有明顯之影響,但若是符合噪音與空污排放規定之排氣管應屬可改裝且無須檢驗才對。
-
理由如下:
在以噪音與排污皆合格的條件下,現階段改裝排氣管會遭遇幾項道路交通安全規定之限制。
第一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定第二十三條之一,第三點排氣管數量或左右側安裝位置不得變更。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規定附件十五在平坦地面兩輪著時,排氣管尾管出口角度不得傾斜高於水平線;排氣管尾管離地高度逾一公尺者,其尾管角度應低於水平線。
-
於106年7月6日公路總局會議中,官員指出改變排氣管數量與位置會影響車輛重心以及增加排氣量,這樣荒謬且無知之言論實在令人對官員之智商感到堪憂。
-
排氣管在行駛中質量並不會改變,且其重量也不會影響到主要引擎的重心位置,所以根本不存在質量小且固定之物體影響質量大的的現象,而且目前市售車也出現許多同車款改版將排氣管位置修正之案例。另外增加排氣管出口數與數量並不會影響到引擎排氣量,這樣一番言論根本是超越了牛頓之諸多科學家的知識範圍之外。
-
此外排氣出口水平這項規定基本上就不該存在,因為市售許多先進國家之進口大型重車排氣管角度均為上翹,若是原廠管可以翹但改裝管卻不得,這不就等同於是車輛檢驗中心變相放水,若堅持要讓排氣管出口保持水平或以下那交通部應追究相關瀆職人員進行懲處。而且現在還出現使用原廠管被檢驗員刁難出口過高的問題,可見這項規定以造成許多人的困擾。
-
有此一說是排氣管過於上翹會將廢氣噴射至後方騎士之臉部,這樣的說法也對於交通安全上產生極大的矛盾。合格之安全帽應可保護面部不受外部影響,若是可以讓排氣直接噴至騎士臉部豈不代表該名騎士佩戴之安全帽為不合格或非正常方式佩戴?而且排除掉機車排氣管,公車卡車等大型車輛所排放之廢氣幾乎可以壟罩騎士全身,那又為何只針對機車排氣位置做限制?而沒針對卡車公車甚至是超級跑車做限制?
-
再者若是排氣管排污合格,不就等同於是將廢氣對人體造成之傷害降至最低?
-
因此在這邊強烈建議,未來排氣管不應列入監理單位檢驗項目,而是全權交由環保署進行噪音與排污檢驗,改裝排氣管可不區分車輛出廠年份,只要登記有改裝就應該每年進行一次排氣定檢,而噪音檢測則是必須通過環保署噪音檢驗並核發合格貼紙。這樣管制便可大幅度降低改裝排氣管擾民之現象。
-
否則以現行的檢驗方式,會出現兩種問題,第一是排氣管排污與噪音皆在合格範圍,但因型式不符合所以容易遭到取締或檢舉;第二則是排氣管排污與噪音皆超標,但因為其改裝型式符合規範,所以除非環保局現場攔查否則根本無法取締。
-
由此案例也可看出針對改裝排氣管之相關規定必須要有所變化,才不會發生該抓的抓不了,但合法守規矩的人卻被一網打盡的亂象。
-
最後則是針對改裝後牌架所產生的疑問,因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定與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皆無明文規範車輛牌照位置,僅說明不可污損或遮蓋使其不能辨視,還有後方正面擺放。
-
目前就有出現員警胡亂取締,拍下民眾改裝後牌架之車號後以車輛牌照無法正面辨視之項目進行取締,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說無法正面辨視但卻可以拍下車輛後方正面顯示之車號進行檢舉。
-
所以交通部也應該針對車牌角度進行規範,同時必須確定其牌架為不可直接使用人力就能改變角度,以利後續車友改裝合格與員警、驗車員檢驗時之便利性及公正性。
-
以上,教士報告完畢,謝謝各位長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先備知識: 1.牛頓第一、第二運動定律 2.質量的定義 影片重點: 1.質量是依照「鉑銥合金圓柱」定義出來的,平常可以用「天秤法」測量質量。 2.重量不僅與質量有關,也有「重力場」有關,常用單位為「公斤重」、「公克重」。 3.月球的重力場僅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一個物體在地球月球上的質量相同(因為只跟...
重量質量單位 在 重車日誌-教士 Facebook 八卦
明天要上交通部開改裝相關會議,看過上一次的會議紀錄發現這次的議題幾乎是與106年同樣重覆的話題,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在那個上面。也希望各位與會的單位能盡可能將時間撥空給我進行報告,才能真正有效的傳達要改進的部份。
這次火力重點是:
#1監理站驗車員檢舉辦法
#2落實基層員警察取締改裝的規範
#3廢除改裝排氣管不合理規定
#4將改裝管檢驗辦法全權轉移至環保署
#5車輛牌照角度相關規定
-
希望能順利,而下面是教士準備明天報告用的內容,在這邊做一個備份,有興趣的車友也可以看一下。
======================================
目前台灣改裝車碰到最大的問題來源有二
第一為定期檢驗時遭到驗車員刁難導致
第二為受到員警隨意惡意取締
-
而由106年7月6日交通部公路總局研商「開放機車相關設備變更」會議,由公路總局發佈之公文內所說明的內容,與凡機車把手、把把套至空力套件等諸多項目皆屬於可改裝且不需檢驗項目範圍。
-
因此本次會議所列舉諸多哈雷改裝部品均屬可改裝項目,但由於行政疏失與公文宣導落實不建全,導致目前還是出現各大監理站檢驗員各自為政之亂象。
-
因此建議針對上述兩點目前改裝車遭遇之問題,第一應確實落實車輛檢驗員檢舉與懲處相關辦法,以避免檢驗員依個人自由心證凌駕於公路總局之行政命令。
-
第二則是落實教育基層員警必須按照103年6月20日 警署交字第1030108205號之相關規定,在無環警監三方聯合稽查之情況不得開立改裝罰單,僅能針對明顯應安裝未安裝,如後視鏡、傳動蓋或是改變車輛燈色之明顯部份進行取締。
-
而除上述規定外,目前改裝項目爭議最大之處為排氣管。
-
改裝排氣管造成之噪音與空氣污染對一般民眾與空氣品質有明顯之影響,但若是符合噪音與空污排放規定之排氣管應屬可改裝且無須檢驗才對。
-
理由如下:
在以噪音與排污皆合格的條件下,現階段改裝排氣管會遭遇幾項道路交通安全規定之限制。
第一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定第二十三條之一,第三點排氣管數量或左右側安裝位置不得變更。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規定附件十五在平坦地面兩輪著時,排氣管尾管出口角度不得傾斜高於水平線;排氣管尾管離地高度逾一公尺者,其尾管角度應低於水平線。
-
於106年7月6日公路總局會議中,官員指出改變排氣管數量與位置會影響車輛重心以及增加排氣量,這樣荒謬且無知之言論實在令人對官員之智商感到堪憂。
-
排氣管在行駛中質量並不會改變,且其重量也不會影響到主要引擎的重心位置,所以根本不存在質量小且固定之物體影響質量大的的現象,而且目前市售車也出現許多同車款改版將排氣管位置修正之案例。另外增加排氣管出口數與數量並不會影響到引擎排氣量,這樣一番言論根本是超越了牛頓之諸多科學家的知識範圍之外。
-
此外排氣出口水平這項規定基本上就不該存在,因為市售許多先進國家之進口大型重車排氣管角度均為上翹,若是原廠管可以翹但改裝管卻不得,這不就等同於是車輛檢驗中心變相放水,若堅持要讓排氣管出口保持水平或以下那交通部應追究相關瀆職人員進行懲處。而且現在還出現使用原廠管被檢驗員刁難出口過高的問題,可見這項規定以造成許多人的困擾。
-
有此一說是排氣管過於上翹會將廢氣噴射至後方騎士之臉部,這樣的說法也對於交通安全上產生極大的矛盾。合格之安全帽應可保護面部不受外部影響,若是可以讓排氣直接噴至騎士臉部豈不代表該名騎士佩戴之安全帽為不合格或非正常方式佩戴?而且排除掉機車排氣管,公車卡車等大型車輛所排放之廢氣幾乎可以壟罩騎士全身,那又為何只針對機車排氣位置做限制?而沒針對卡車公車甚至是超級跑車做限制?
-
再者若是排氣管排污合格,不就等同於是將廢氣對人體造成之傷害降至最低?
-
因此在這邊強烈建議,未來排氣管不應列入監理單位檢驗項目,而是全權交由環保署進行噪音與排污檢驗,改裝排氣管可不區分車輛出廠年份,只要登記有改裝就應該每年進行一次排氣定檢,而噪音檢測則是必須通過環保署噪音檢驗並核發合格貼紙。這樣管制便可大幅度降低改裝排氣管擾民之現象。
-
否則以現行的檢驗方式,會出現兩種問題,第一是排氣管排污與噪音皆在合格範圍,但因型式不符合所以容易遭到取締或檢舉;第二則是排氣管排污與噪音皆超標,但因為其改裝型式符合規範,所以除非環保局現場攔查否則根本無法取締。
-
由此案例也可看出針對改裝排氣管之相關規定必須要有所變化,才不會發生該抓的抓不了,但合法守規矩的人卻被一網打盡的亂象。
-
最後則是針對改裝後牌架所產生的疑問,因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定與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皆無明文規範車輛牌照位置,僅說明不可污損或遮蓋使其不能辨視,還有後方正面擺放。
-
目前就有出現員警胡亂取締,拍下民眾改裝後牌架之車號後以車輛牌照無法正面辨視之項目進行取締,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說無法正面辨視但卻可以拍下車輛後方正面顯示之車號進行檢舉。
-
所以交通部也應該針對車牌角度進行規範,同時必須確定其牌架為不可直接使用人力就能改變角度,以利後續車友改裝合格與員警、驗車員檢驗時之便利性及公正性。
-
以上,教士報告完畢,謝謝各位長官
重量質量單位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八卦
[抗老化的運動選擇]
話說肌肉壯漢跟瘦瘦老先生一起爬山,誰的體力比較好這件事,其實有一點運動生理學可以作為機會教育。
低強度長距離耐力訓練對於身體輸入的訊號,是告訴身體需要面對長時間能量輸送的挑戰,也就是說,在漫長的步行過程裡,需要不斷產出能量(低強度有氧能量系統),並且輸送各種養分到運動肌群,養分越快遍佈所有工作肌群,持續展現耐力的能力就越高(最高輸送效率)。
大重量訓練對身體輸入的訊號,是告訴身體需要面對強大的體外壓力,必須要強力動員所有的運動單位(神經適應),而且還需要建構身體有力量的組織(肌肉和骨質向上適應)。
看似兩個同樣有益的身體適應,其實對於抗老化來說,效果卻大不相同。當人體認為自身面對最大的挑戰是「能量輸送效率」時,一方面會積極產生能量系統方面的適應,但是另一方面,會以「降低肌肉量」的方式,提高能量輸送的效率,沒錯,是降低。這是因為對相同的微血管數量來說,肌肉質量越高,微血管的「密度」越低,讓養分遍佈工作肌群的效率其實也就越低。因此,為了維持高的輸送效能,降低肌肉量是一個常見的結果。或許你會認為,有在運動的肌肉不會流失太多,但是這種看法可能太樂觀,因為如果運動過程中經歷的都是「低強度高反覆」的快走或慢跑,這些運動所需要的力量太低,身體不見得認為有必要儲備肌肉量來面對這種低強度的挑戰。
反觀大重量訓練,因為身體接觸到的挑戰就是對抗壓力,因此會積極提高肌肉量和骨質密度,同時也會持續提升神經系統對肌肉的徵召能力,這恰好打中了老化中最容易流失得三種東西。至於心肺功能,雖然擁有龐大肌肉量的壯漢在單位時間裡輸送能量到所有工作肌群的效率可能低於瘦子,但是撇開爬山或慢跑不談,以維持基本代謝健康的標準來看,肌力訓練的效果其實綽綽有餘,且一旦肌肉骨質都提升,想要進一步提升心肺功能其實是更安全的。
人不怕長壽,人只怕失能,而老化的過程裡失能的原因,往往與身體不斷流失有用的組織(肌肉和骨質)以及功能(神經控制力)有關,心肺功能雖然重要,但是在一個肌肉流失、骨密度降低同時神經控制力退化交迫的現象裡,優異的心肺功能其實可能無用武之地,或至少不是當務之急,事實上,過度的操練心肺功能,卻對建立肌肉和骨質沒有同等的重視的話,其實對抗老化來說是很不利的。
重量質量單位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評價
先備知識:
1.牛頓第一、第二運動定律
2.質量的定義
影片重點:
1.質量是依照「鉑銥合金圓柱」定義出來的,平常可以用「天秤法」測量質量。
2.重量不僅與質量有關,也有「重力場」有關,常用單位為「公斤重」、「公克重」。
3.月球的重力場僅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一個物體在地球月球上的質量相同(因為只跟物體本身有關),但是在地球上的重量是月球上的六倍(因為和重力場有關。)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重量質量單位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評價
先備知識:
1.重量與質量的差別
影片重點:
1.由F=ma我們可以知道力的導出單位是kg*m/s/s,也做N(或nt, 牛頓)。
2. 1牛頓的力可以使1kg的物體產生1m/s/s的加速度。
3. 1達因(dyne)的力可以使1g的物體產生1cm/s/s的加速度。
4. 1牛頓=100000達因(十的五次方達因)。
5. 1kgw(公斤重)=m*g=1kg*9.8m/s/s=9.8N(牛頓)。
6. 1gw(公克重)=m*g=1g*980cm/s/s=980dyne(達因)。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重量質量單位 在 Re: [問題] 公斤公斤重牛頓之區別-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 ... 的八卦
※ 引述《issacc0202 (紫滄御)》之銘言:
: 是這樣的, 我想請問 公斤 ,公斤重,牛頓該如何區別? 講義上為何寫80kgw=800N
: ? 難道kg=kgw?
很多人都有類似方面的問題,就一次寫清楚
==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裡,重量和質量是差不多的(都在地表)
公斤這個單位因此可以在兩者之間混用
「小明的體重(重量)是60公斤(kg)」
這句話是沒有問題的
物理
物理裡面,重量跟質量是不同的東西
因此必須先幫它們下個比較精確的定義(至少於高中範圍可以通用)
質量(m) 物體本身具有的本性,單位為公斤(kg)
和當地重力加速度無關
重量(W) 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單位為公斤重(kgw) 牛頓(N)
和當地重力加速度有關
重量 = 重力 = 物體所受之引力
所以可以說重量是一種力
重量與質量的關係為
W = m * g
可以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做比較
F = m * a
重力加速度(g)對應到加速度(a)
重量(W)對應到力(F)
所以重量的國際標準單位和力一樣,是牛頓(N)
但方便起見,我們另外定義在地表質量1kg的物體的重量為1kgw
當 地表重力加速度g = 9.8 m/s^2
質量1kg的物體 重量1kgw 或 W = mg = 1 * 9.8 = 9.8 N
所以 1 kgw = 9.8 N
當 地表重力加速度近似為g = 10 m/s^2
質量1kg的物體 重量1kgw 或 W = mg = 1 * 10 = 10 N
所以 1 kgw = 10 N
ps 就算不是地表的地方
公斤重和牛頓的單位轉換,仍必須以地表重力加速度去看
因為定義是在地表上的重量
所以我們必須說
「小明的質量是60公斤」(在任何地方都成立)
在地表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 時
「小明在地表的重量是60公斤重」
「小明在地表的重量是600牛頓」
在某個 g = 5 m/s^2 (地球表面的一半) 的行星
W = mg = 60 * 5 = 300 (F = ma)
「小明在該行星的重量是300牛頓」
300 N = 30 kgw (單位轉換)
「小明在該行星的重量是30公斤重」
或是在太空中,沒有重力加速度(g = 0)
W = mg = 60 * 0 = 0
「小明在太空中的重量是0」
==
以上,希望能解決大家的困擾
有問題歡迎提出
--
理性的我在左邊側臉
<<sodagreen>> 感性的我在右邊心田
我的 安靜在沸騰 你是否聽見 語言就是我聲線
不求很多人看見, I'm getting on my way
只求每個有緣的人,
都能夠有所收穫。 YDW's Blog https://ra21844.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18.1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416156646.A.713.html
※ 編輯: ra21844 (140.112.218.167), 11/17/2014 00:55:26
※ 編輯: ra21844 (140.112.218.167), 11/17/2014 02:31:59
※ 編輯: ra21844 (140.112.218.167), 11/17/2014 11:30: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