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香港國安法正式落地,管制範圍擴及全球:允許送中、祕密審判、指定法官、終身監禁】
今天(7月1日)是香港移交中國23週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簡稱香港《國安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天。香港民眾號召在下午2點左右於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聚集,遊行反對敲起一國兩制喪鐘的香港《國安法》。
但在下午1點多,一位男子在銅纙灣附近被警方搜出持有香港獨立旗幟,成為首位以香港《國安法》逮捕的人士;現場警察舉起首見的「紫旗」,並表示民眾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也會被逮捕。寒蟬效應下,仍有為數不少的示威者聚集在街頭,偶爾會出現「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並揮舞旗幟,試著突破限制。在銅鑼灣街道上有示威者搭起傘陣與警方對峙。
下午近3時,警方再度以《國安法》拘捕一名女子,指她在銅鑼灣東角道展示「香港獨立 Hong Kong Independence」的標語。截至今晚統計,七一遊行已有300人遭拘捕,其中有9人是以《國安法》名義。
1997年後,香港在7月1日主權移交這一天,都有遊行習慣,多年來,七一大遊行成為香港民主抗爭的精神象徵。2003年曾有50萬市民上街,之後連續每年七一都有遊行慣例,2019年人數更達55萬。但今年的遊行,港警以疫情「限聚令」為由,拒絕民間人權陣線在一個多月前的遊行申請,發出反對通知書。
■港警對七一上街人潮首次祭出紫旗,象徵《國安法》落地
今天香港警察出動5,000人在港島各地的交通要道、金鐘立法會及政府總部附近等地嚴陣以待,截查往來民眾,同時出動水砲車驅散人潮。目前維園附近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外有人佔據馬路,與警員對峙中。港警也首次在街上舉出「紫旗」,有別於以往的黑、橙、藍等程度不一的警告旗幟,上頭寫著「你們現在展示旗幟或橫額/叫喊口號/或其他行為,有分裂國家或顛覆國家政權等意圖,有可能構成《港區國安法》的罪行,你們可能會被拘捕及刑事檢控」。而在中環也出現支持中共的群體,拉起大大的五星旗遊行,也有人在街頭發放小的五星旗旗幟,帶著滿滿的微笑。
這顯示,香港《國安法》施行的第一天,港府就已開始嚴厲嚇阻,決心對反政府的示威者嚴格執法;過去一年在運動中常見的行動,包括喊出「香港獨立、唯一出路」或是「香港獨立、民族自強」,又或是破壞政府機構、阻礙大眾運輸者,在新法裡都將被視為「顛覆國家政權罪」與「恐怖活動罪」,情節輕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重大則處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終身監禁)。
香港《國安法》條文,6月30日,由中共人大常委會全數通過,香港政府在同日晚間11點公告實施。該法律總共有6個章節、66條法令,法案從生成到訂定生效總共只花了41天。除了制訂的過程完全不公開之外,條文細節也在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小時才公布。雖然香港民間、台灣與國際上批評聲浪不斷,仍無阻中共立法決心。
中共在去年底就開始形容香港必須要「二次回歸」(second return)。此法訂立後,包括中國官媒《人民網》等形容,這是去除最後一丁點西方對香港的影響與自由價值的餘毒。中共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並發表聲明強調,「不要低估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後的剛性約束」,並以「風雨過後,『一國』之本更加鞏固,『兩制』之利更加彰顯,香港發展的前景更為廣闊」來詮釋此法。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則表示,此法令的通過不會影響香港的司法獨立性。
但透過這個廣泛而嚴厲的立法,共產黨幾乎立刻壓制目前香港民主運動的能量,更甩開了各國政府的反對,展現習近平威權統治的決心。
■香港《國安法》6個章節、66條法令的重點
法案第1章的總則對於國家安全的定義,直接採用中共在2015年頒布的《國家安全法》中,包含了國土安全、軍事安全、非傳統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與科技安全等,範圍廣泛且模糊。
法案第2章主要談未來管理國家安全的機構。香港將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由行政長官擔任,並且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下設立祕書長一職來領導。此祕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報由中共中央任命。國安會由中央監督,而國安會將立事務顧問,由中共中央指派,並列席國安會議提供意見。
此外,在即將新設的組織中,香港警務處將會擴大權力,其職責為:一,收集分析國安情報;二,部署協調國安行動;三,調查危害國安犯罪;四,進行反干預調查;五,維護國安委員會交辦的工作等。這顯示中共中央可以直接伸手指導香港國安委員會,而港警權力持續擴張,此外,國安會不受香港的機構與組織(如立法會)監督,任務可以祕密進行且不用受到司法覆核。
法案中第3章「罪行與處罰」規定裡,包括了「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恐怖活動罪」與「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等4個罪名。從第20條到30條,列出的犯罪型態幾乎涵蓋了所有反送中運動裡所出現的示威手法。
例如在「分裂國家罪」(20和21條)中,對於不論是否使用武力威脅破壞國家統一和分裂國家行為者(所謂分裂範圍包括香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視為領土的區域),最高處無期徒刑。這裡處罰的不只是首要領導分子,也包括積極參加者與參加者。
在「顛覆國家政權罪」(22條和23條)則規範了攻擊、破壞、干擾中華人民共和國機關和香港政府機構設施者(例如過去一年因運動經常受到影響的中聯辦、立法會、警局等),也要處罰首要分子、積極參加者與參加者。
在「恐怖活動罪」(24條到28條)定義範圍更廣,從破壞交通工具、干擾網路、縱火等,以及組織領導恐怖活動,包括提供物資、資金、勞務、運輸等,都會予以懲治。
在「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29條到30條)指出,若向外國組織提供涉及國家安全的機密或情報,與境外勢力或外國政府共謀,或對外國請求對中國和香港制裁、接受外國支援而引起香港公眾憎恨政府都能入罪,也就是游說、接受外資的公眾倡導都不合法。此外,「透過非法方式引發香港居民對中央人民政府或港府的憎恨及造成後果」(例如拍了街上的軍警,被境外媒體網站使用),在中國的執行方法上,也可以用這條入罪。
以上涉及國安的罪行,最高都可處以無期徒刑。
■行政指揮司法,中共國安公署成最終權力源,允許祕密審判和「送中」
香港《國安法》的第5章甚至再加碼,在第48條到61條當中,表示中共中央會在香港設立「國家安全公署」,人員由中共中央派駐。作家也曾是中國的政治記者趙思樂在《Matters》平台上分析,名義上香港國安委員會和中共國安公署並立,但實質上,最後會由膨脹的警務部門與中共國安公署形成實質的東廠式政府。
在香港《國安法》第55和56條規定,國安公署可以在特定情況下立案偵查,執行司法權,並由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起訴,由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適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而非香港法律。這表示若遇到特殊案例,香港人可以被送至中國法院審理。
這也表示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民眾因為不相信中國司法系統發起「反送中」運動,到現在香港《國安法》通過後,以往被送到中國審判的擔憂將在香港成真。除了被送中的事實成真之外,在第39條裡又讓國安法庭可以有追溯嫌疑人以往行為來定罪的權力,幾乎讓所有曾經參與過反送中的示威者都被包含在內。
香港《國安法》也一反港人過往享有的公平、獨立、公開的審判。第41條雖然指出審判應公開進行,但又寫到,「因涉及國家祕密、公共秩序等情形不宜公開審理的,禁止新聞界和公眾旁聽全部或者一部分審理程序,但判決結果應當一律公開宣佈」。這表示間接允許了祕密審判;些外,第42條針對觸犯國安法的人,不准予保釋;第46條則是可以在沒有陪審團的狀況下進行。
未來在擴大的國安議題上,香港民眾即便沒有「被送中」,留在香港受審時,權利也無法獲得保障。
■香港《國安法》管轄範圍影響台灣和全球
香港《國安法》管轄的範圍不只是在香港的港人,在第36到38條裡,訂定了適用人員與適用情事。這3條法令對於在香港以及香港境外從事法案禁止的行為,無論是否有香港永久居留權,皆屬觸犯香港《國安法》的範圍──這表示國外人也可能因為批評香港政府或者鼓動國外對香港進行制裁,都可能因而入罪,如同在台灣評論中國時事的李明哲,在進入中國澳門準備經過珠海市拱北口岸進入廣東前,被中國公安逮捕。
而相關執法單位得以進行逮捕的地點除了香港境內,香港籍的航空器(例:國泰航空)與船隻也在規範的範圍之內。若外籍人士在本國發表支持港獨、或被中國視為分裂國土的言論(如台獨、藏獨、疆獨),一但進入香港或搭乘港籍航空的飛機,就有可能已觸犯香港《國安法》遭到逮捕。
■香港多個民運組織解散,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分成兩派
香港《國安法》正式通過後,多個民運組織宣布解散,包括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等人昨日(6月30日)相繼宣布退出香港眾志,要以個人名義繼續參與反抗運動,香港眾志繼而發表聲明要解散和停止一切會務;其他團體如「香港民族陣線」、「學生動源」也宣布解散及成立海外分部。這證明香港《國安法》法令還沒生效前,已對頑抗的反對者製造了寒蟬效應,許多曾參與運動的人刪除了自己的Telegram帳號和Facebook言論,這對過去香港人習慣了言論和結社自由以及高度自治,產生莫大的破壞。
在香港《國安法》通過並且實施之後,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澳洲、加拿大、日本等27國立刻發表聯合聲明,敦促北京政府三思。但同樣在人權理事會中,包括緬甸、巴基斯坦以及古巴等53個普遍被認為是欠缺民主法治的國家,則是表達對中國訂定香港《國安法》的支持。
■中美政府過招,企業動向受矚目
為了反制中國通過香港《國安法》,美國參眾兩院在美國時間6月30日提出了《香港安全港法案》(Hong Kong Safe Harbor Act),希望給予受到迫害的港人第二級優先(Priority 2)的政治庇護。法案若通過,可以讓香港民眾在香港,或是在第三國提出政治庇護要求,申請成為美國永久居民或公民。雖然申請並不一定會被接受,但仍給予香港人民另一個求援的管道。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30日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著手討論收緊對香港出口軍民兩用科技的限制,未來美國公司若要出口相關產品至香港,必須申請許可,這代表美國不再給予香港特殊待遇。
蓬佩奧指出:「我們不能再分辨受管制物品是出口到香港還是中國。我們不能讓那些物品落入解放軍手中,因解放軍的首要任務是不惜一切維護中共獨裁政權。」蓬佩奧特別強調,美方採取的作為,是回應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是針對北京當局而非中國人民。中美外交戰不斷升溫。
面對升溫的外交戰,以及人心惶惶的香港社會,原本做為金融中心的香港,中共為了要確認其對香港手段的正當,在過去幾年間持續鼓勵中資進入香港。
《紐約時報》今日的報導也指出,中國企業近年在會計上的醜聞,讓中企愈來愈難在美國募資,所以募資管道流回香港;富瑞集團(Jefferies Group LLC)預測,明年會有6千億美元從美國轉至香港股市尋求募資。此外,過往點綴香港天際線的摩天大樓,也慢慢被中國所有者接收,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統計,目前已有5%的摩天大樓被中企所擁有,取代了香港大亨與英國的經濟勢力;仲量聯行指出,商辦公間的閒置率為7.4%,奢侈品牌的銷售空間也在縮水,這些都是2009年金融危機來最高點。
雖然中國資金和中企持續加碼香港,但香港美國商會近日對180名商會成員的調查顯示,約60%認為香港《國安法》會損害其業務運營,約30%的受訪者正在考慮從香港轉移資金和業務運營、其餘70%尚無計畫;48%對香港中長線前景感到悲觀。
另外,台灣與加拿大政府都分別對本國國人發出旅遊提示,提醒國民前往香港旅遊會有因為國家安全理由被拘捕或引渡至中國的可能。
(文/李雪莉、楊智強;攝影/陳朗熹、簡穎彤)
#延伸閱讀
【國安法將如何影響香港特殊貿易地位?】https://bit.ly/2AeWz4G
【吳介民/香港「柏林危機」下的台灣對策】https://bit.ly/38kzoCM
【反送中週年,港人不遺忘】https://bit.ly/38gYxye
【國安法殺到,香港網路自由還能撐多久?】https://bit.ly/2Bmpg09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香港 #國安法 #中國 #中共 #HongKong #送中
重要調查任務藍勾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八卦
【介紹一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1.
五年前,我在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則和徵兵有關的新聞。
當時中研院一個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持續做了多年民調之後,新加了一題:「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恢復徵兵制度?」結果不但總數是贊成的以六○・一%明顯勝過反對的三六・三%,細分各年齡層也都是大致如此(後來知道,連女性也是)。
因為這個調查結果和一般人認為的情況差別很大,勾起我的好奇,就在網上找尋相關資料,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網站:「壯闊台灣」。這是個以台灣的國家及國防安全為主題的網站。當時的首頁上很顯著地寫著Beta版,但是一些文章的角度和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我就設法聯絡站主,約了某天傍晚一見。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吳怡農。
2.
吳怡農講話的音量很適中,笑容淺淺的,禮貌也剛好。走在路上,你會以為他也是個很陽光的鄰家男孩。
但是從他平靜地告訴我的經歷中,可以知道他並不是那麼鄰家。
「我在金融業十年,主要為高盛在亞洲投資,並管理旗下的資產。這些項目讓我跑遍亞太地區——蒙古、中國、紐澳、東南亞、印度等,也給了我機會從企業、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不同國家的制度、公共政策。」怡農說。
當時他回來,要為台灣做點事情,於是做了「壯闊台灣」這個網站。
這是一個談國防政策的網站,不是一個軍事迷的網站,沒有聳人聽聞的消息,而只有一則則或是從主題帶出細節,或是從細節帶出主題的深度分析報導。不論從內容,到視覺,都形成一種簡潔的風格。
吳怡農說,他為了讓自己有比較深刻的認知,實際去陸軍特戰部隊服了剛過一年的義務役。他講了些他觀察到的問題,大有駭人聽聞之感。
我曾經問他要不要寫一兩則。吳怡農回覆我不要,除了說當過兵的人多有類似的故事,不見得有興趣之外,他這麼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最主要的原因:這些是一個長期忽視國防的社會、幾十年沒打過仗的軍隊會有的現象。我們希望大家對國防的重要性開始有共識、重視國家安全。軍隊及軍人開始對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有期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也很關鍵。提這類很多人已經知道的「好玩」現象,只會加深一般民眾對軍人的不尊敬、擴大社會與軍隊之間的疏離、加劇軍人的自我孤立。這或許不是我們要的?」
所以,吳怡農說,他要做的事情是:
● 針對國防政策,包括外交,以及和台灣國家安全有關的國際新聞做解析,讓一般人有些基本認知。
● 成為討論國家安全議題的平台。
● 希望國防政策更好。
而他寫在一篇文章裡的話,就是他的宗旨了:「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3.
我們不只討論了前面那條新聞裡的調查,吳怡農還告訴我:之前清華大學還另外舉辦過一場「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轉型」研討會。
當天一位前國防部長問了在場的清華學生,假使中國對台灣用武,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扛起槍,在前線保衛國家。
吳怡農在現場目測至少有八成的聽眾毫不猶豫地舉手。
此外,他還提醒我中研院的調查報告還有第二題,也要我看一下。那一題是:「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增加稅金?」面對這一題的回答,則不分年齡層或男女,都是反對的遠多過贊成的。
「你看出什麼意義?」我問他。
吳怡農覺得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解讀這些現象:洪仲丘事件,十幾二十萬人上街頭抗議;符合資格的青年大都選擇替代役;募兵制招募不到願意成為職業軍人的年輕人;政治人物認為提當兵是義務就會落選;但是六、七成民眾似乎支持公民服義務役的原則,連清華的所謂菁英、高材生,都表示有保衛國家的意願。
「或許不是年輕人不愛國,或自私、不願為家園犧牲。也許問題出在制度太差,浪費時間及生命,沒讓國民感覺到為國家付出的這種義務有任何意義。而政治人物不知道怎麼推動改革,只好做出最便利的選擇,乾脆讓大多數人免役。」吳怡農說。
然後,他又提出了一點:拋開公民義務、社會正義等考量先不談,為了讓多數人免役的募兵制,其實需要財政來支撐。「但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民調的第二個題目顯示,民眾其實並不認同付錢了事。所以我們還是回到最關鍵的問題: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這真是個複雜的問題。那天我們當然沒有答案。
雖然沒有答案,後來我是這麼記下一段結論: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題目如此複雜,所以想到那天傍晚在細雨中和一個年輕人分手,他安靜地繼續思考國家安全與國防安全的議題,繼續做如何壯闊台灣的研究,感到很溫暖。」
4.
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我訪問了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各有熱情和專業的年輕人。
吳怡農應該是最低調的。
在和他談話過程中,因為對他的經歷和見解的來由感到好奇,我一直設法打探他的背景,他都沒透露。
直到後來我整理討論的筆記,在電郵的往返過程中,有一次他提供我另一份參閱的資料,才提到那份資料的作者是他父親。我也才明白。
吳怡農說他一向謝絕媒體採訪,本來也要求我不要把他寫進書裡:「在還沒做出任何成績的情況下,實在不配被報導。如果您覺得《壯闊臺灣》的目標值得和您的讀者分享,您的支持對我們團隊將是很大的鼓勵。可是千萬不要將我寫進您的書中,畢竟我目前一事無成。謝謝您的諒解。」
但是基於我實在無法在書裡引用許多重要的觀察卻歸之於一位無名氏,後來我總算好不容易說服了他。
5.
那之後,有段時間,我們還交換電郵。
我查一下,最後一次收到他的信是2017年3月,然後我們就沒再聯絡。
後來去看《壯闊臺灣》的網站,也是在那時就沒有再更新文章了。
所以去年聽到吳怡農要參選立委,和蔣萬安打對台,實在意外也不意外。
看到他在新聞上談國防、展現肌肉,覺得熟悉也不熟悉。
我很想知道他中間這兩年多時間有什麼心路歷程,讓他跨出這麼大和過去不同的一步。
我相信這其中有他一以貫之的信念,也有某些變化。
去年我在臉書上發簡訊給他,想約他方便時一談,他們編輯說會轉告他和團隊,但顯然太忙而還一直沒有回音。
本來我想那就等選後再找時間談好了,但是在選前最後兩天,我想到也許可以先整理過去我對他的認識,記在這裡。
一方面,五年前他講給我聽的那些見解,今天看來仍然關鍵而重要。他提的那個問題「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到今天也仍然在迴盪。
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勿忘初衷。
向大家介紹我所認識的這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壯闊台灣 吳怡農
壯闊台灣網站 http://www.thrivetw.org/
重要調查任務藍勾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八卦
【介紹一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1.
五年前,我在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則和徵兵有關的新聞。
當時中研院一個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持續做了多年民調之後,新加了一題:「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恢復徵兵制度?」結果不但總數是贊成的以六○・一%明顯勝過反對的三六・三%,細分各年齡層也都是大致如此(後來知道,連女性也是)。
因為這個調查結果和一般人認為的情況差別很大,勾起我的好奇,就在網上找尋相關資料,看到一個很特別的網站:「壯闊台灣」。這是個以台灣的國家及國防安全為主題的網站。當時的首頁上很顯著地寫著Beta版,但是一些文章的角度和深入,都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我就設法聯絡站主,約了某天傍晚一見。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吳怡農。
2.
吳怡農講話的音量很適中,笑容淺淺的,禮貌也剛好。走在路上,你會以為他也是個很陽光的鄰家男孩。
但是從他平靜地告訴我的經歷中,可以知道他並不是那麼鄰家。
「我在金融業十年,主要為高盛在亞洲投資,並管理旗下的資產。這些項目讓我跑遍亞太地區——蒙古、中國、紐澳、東南亞、印度等,也給了我機會從企業、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不同國家的制度、公共政策。」怡農說。
當時他回來,要為台灣做點事情,於是做了「壯闊台灣」這個網站。
這是一個談國防政策的網站,不是一個軍事迷的網站,沒有聳人聽聞的消息,而只有一則則或是從主題帶出細節,或是從細節帶出主題的深度分析報導。不論從內容,到視覺,都形成一種簡潔的風格。
吳怡農說,他為了讓自己有比較深刻的認知,實際去陸軍特戰部隊服了剛過一年的義務役。他講了些他觀察到的問題,大有駭人聽聞之感。
我曾經問他要不要寫一兩則。吳怡農回覆我不要,除了說當過兵的人多有類似的故事,不見得有興趣之外,他這麼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最主要的原因:這些是一個長期忽視國防的社會、幾十年沒打過仗的軍隊會有的現象。我們希望大家對國防的重要性開始有共識、重視國家安全。軍隊及軍人開始對自己的任務和角色有期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也很關鍵。提這類很多人已經知道的「好玩」現象,只會加深一般民眾對軍人的不尊敬、擴大社會與軍隊之間的疏離、加劇軍人的自我孤立。這或許不是我們要的?」
所以,吳怡農說,他要做的事情是:
● 針對國防政策,包括外交,以及和台灣國家安全有關的國際新聞做解析,讓一般人有些基本認知。
● 成為討論國家安全議題的平台。
● 希望國防政策更好。
而他寫在一篇文章裡的話,就是他的宗旨了:「無論對台灣的未來有什麼不同的期望,不論政治立場是藍還是綠,台灣的國防是大家共同的課題。」
3.
我們不只討論了前面那條新聞裡的調查,吳怡農還告訴我:之前清華大學還另外舉辦過一場「台灣國防政策與軍事轉型」研討會。
當天一位前國防部長問了在場的清華學生,假使中國對台灣用武,有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扛起槍,在前線保衛國家。
吳怡農在現場目測至少有八成的聽眾毫不猶豫地舉手。
此外,他還提醒我中研院的調查報告還有第二題,也要我看一下。那一題是:「您贊不贊成台灣為了增加軍事力量而增加稅金?」面對這一題的回答,則不分年齡層或男女,都是反對的遠多過贊成的。
「你看出什麼意義?」我問他。
吳怡農覺得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解讀這些現象:洪仲丘事件,十幾二十萬人上街頭抗議;符合資格的青年大都選擇替代役;募兵制招募不到願意成為職業軍人的年輕人;政治人物認為提當兵是義務就會落選;但是六、七成民眾似乎支持公民服義務役的原則,連清華的所謂菁英、高材生,都表示有保衛國家的意願。
「或許不是年輕人不愛國,或自私、不願為家園犧牲。也許問題出在制度太差,浪費時間及生命,沒讓國民感覺到為國家付出的這種義務有任何意義。而政治人物不知道怎麼推動改革,只好做出最便利的選擇,乾脆讓大多數人免役。」吳怡農說。
然後,他又提出了一點:拋開公民義務、社會正義等考量先不談,為了讓多數人免役的募兵制,其實需要財政來支撐。「但中國效應研究小組民調的第二個題目顯示,民眾其實並不認同付錢了事。所以我們還是回到最關鍵的問題: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
這真是個複雜的問題。那天我們當然沒有答案。
雖然沒有答案,後來我是這麼記下一段結論:
「不過,也正因為這個題目如此複雜,所以想到那天傍晚在細雨中和一個年輕人分手,他安靜地繼續思考國家安全與國防安全的議題,繼續做如何壯闊台灣的研究,感到很溫暖。」
4.
寫《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的時候,我訪問了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各有熱情和專業的年輕人。
吳怡農應該是最低調的。
在和他談話過程中,因為對他的經歷和見解的來由感到好奇,我一直設法打探他的背景,他都沒透露。
直到後來我整理討論的筆記,在電郵的往返過程中,有一次他提供我另一份參閱的資料,才提到那份資料的作者是他父親。我也才明白。
吳怡農說他一向謝絕媒體採訪,本來也要求我不要把他寫進書裡:「在還沒做出任何成績的情況下,實在不配被報導。如果您覺得《壯闊臺灣》的目標值得和您的讀者分享,您的支持對我們團隊將是很大的鼓勵。可是千萬不要將我寫進您的書中,畢竟我目前一事無成。謝謝您的諒解。」
但是基於我實在無法在書裡引用許多重要的觀察卻歸之於一位無名氏,後來我總算好不容易說服了他。
5.
那之後,有段時間,我們還交換電郵。
我查一下,最後一次收到他的信是2017年3月,然後我們就沒再聯絡。
後來去看《壯闊臺灣》的網站,也是在那時就沒有再更新文章了。
所以去年聽到吳怡農要參選立委,和蔣萬安打對台,實在意外也不意外。
看到他在新聞上談國防、展現肌肉,覺得熟悉也不熟悉。
我很想知道他中間這兩年多時間有什麼心路歷程,讓他跨出這麼大和過去不同的一步。
我相信這其中有他一以貫之的信念,也有某些變化。
去年我在臉書上發簡訊給他,想約他方便時一談,他們編輯說會轉告他和團隊,但顯然太忙而還一直沒有回音。
本來我想那就等選後再找時間談好了,但是在選前最後兩天,我想到也許可以先整理過去我對他的認識,記在這裡。
一方面,五年前他講給我聽的那些見解,今天看來仍然關鍵而重要。他提的那個問題「國防制度怎麼改?又如何推動?」到今天也仍然在迴盪。
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勿忘初衷。
向大家介紹我所認識的這位會思考台灣國防政策的立委參選人。
壯闊台灣 吳怡農
壯闊台灣網站 http://www.thrivetw.org/
重要調查任務藍勾 在 [MHR ] 10.0.2 更新解析(有雷) - 魔物獵人 - PTT遊戲區 的八卦
畫作【異鄉的捻繩】:完成許多盟友同行任務的證明。祈願村莊與觀測據點的友誼能夠歷久彌堅的畫作。 畫作【青澄的要衝】:完成許多重要調查任務的證明 ... ... <看更多>
重要調查任務藍勾 在 藍勾勾驗證服務-臉書推特IG 抖音Youtube【全球數位資產聯盟 ... 的八卦
對於想要增加品牌以及電子商務流量的公司,企業和企業家而言,排名尤其重要。 通過Instagram驗證將確保您的個人資料在搜索選項卡中排名更高。 這些社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