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中共十九大系列報導:外媒觀點
【中共十九大換屆接班全球矚目 外媒記者團人數破歷屆紀錄 TIME Magazine評論“習近平的政治報告對其領導地位不留任何質疑空間” Foreign Policy認為“習近平用技巧.決心和一連串運氣徹底改變他的國家與黨” 彭博社分析“習近平過去五年處理的貪官已超過聖安東尼奧人口且至今未停歇” 而外媒關心的重點也集中在中共接班人選問題上】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紐約時報說,這是習近平五年主政的"加冕典禮",形容習近平是中國,"數十年來權勢最強大的領導人"。
「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在習近平26次使用,「大國」或「強國」描述中國的論述中,國際政經觀察家和重要國際媒體,認為兩岸,經濟 ,人事換屆,國家力量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等四大軸心,是習近平這次馬拉松式講話的,關鍵議題。
不過對於十九大,國際媒體最關心的,仍是領導換屆,儲君是誰。
被預期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黑馬的陳敏爾,<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並不意外,因為習近平五年前接班時,指出未來將揮別過去動輒2位數的經濟成長,"個位數的經濟增長" 將是"新常態",但是貴州,在陳敏爾擔任省委書記的五年間,連年出現兩位數經濟成長,2016年經濟成長10.5%,高於全大陸6.7%的平均增幅。
<紐約時報>也認為,在今年夏天,陳敏爾轉任重慶市委書記時,就證明了 他不但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且習近平透過強行拔擢他","來昭告自己至高無上的領導地位"。
<紐約時報>評論,"習近平的第二任期 基於一種理想主義的賭注","他的使命 是帶領中國重返世界舞台中心",但這意味著未來,全球將得習慣一個更加強大自信,但可能也比以往更難相處的中國了。
重慶 貪官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八卦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螞蟻金服的問題是惡性規避巴塞爾協議下的自有資本率監理—談中國大陸暴露的金融科技監理亂象】
㊣螞蟻金服事件中中共暴露的問題不是讓「馬已經服」而是 #中共金監機關為何讓螞蟻金服坐大至此才處理。
福編在事件(11月2日至5日)後本來就想寫文,但一方面當時工作忙,另一方面也想等事件過後一陣,多數台灣讀者情緒冷卻後才談。事件發生當下,台灣主流媒體網路當然照例一片:中共做的事一定是邪惡的,所以這是「割韭菜」、「黨說了算」、「打壓民企」、「黨沒給你的你不能要」。
但問題根本不是如此,在整個事件中,中共當局無疑是有問題的,但真正的問題是為何整個金融當局,讓一個鑽文字漏洞實際規避巴塞爾協議的貸款公司業務膨脹至以兆計?
===
註一:螞蟻金服IPO被煞停前,貸款發放當量已達到人民幣2.15兆元(約合3583億美元,近9兆300億台幣)
註二:螞蟻金服旗下兩間公司花唄、借唄資本額僅30億人民幣,是放款總額的0.013%。
註三:巴塞爾協議係國際清算銀行(由60國央行共同組成)規定信貸金融機構資本適足率必須到達8.5%,也是目前全球金融監理的最基本原則之一。
註四:螞蟻金服事件核心就是,11月2日「中國證監會」等4部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監管約談馬雲,11月3日,上海與香港港兩交易所煞停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 IPO(初次上市),引來海內外諸多非議。
===
○螞蟻金服的崛起
2008全球金融海嘯,馬雲拋出一句:「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去改變銀行」,之後2010阿里巴巴首先在杭州以6億元人民幣資本註冊,創立「阿里小貸」,利用阿里巴巴的客戶網,篩選出信用較好、現金流入較健康但資金顯然緊俏的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一款純「信用貸款」產品: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擔保,僅憑自己的過往信用與和背景狀況就能取得貸款。兩個月內就成功向阿里巴巴平台上商家發放貸款超過260億RMB,利息收入一天就可以超過100萬RMB。
☆===> 各位應該可以發現,2010阿里小貸就已經違反巴塞爾協議,但是完全沒有單位想過問或敢過問,反正這樣規模馬雲搞得定嘛。
2011年阿里在重慶獲得小貸牌照,2013年在重慶註冊螞蟻小貸(之後即為花唄、借唄),但資本也僅30億人民幣,初始向銀行貸款約60億,取得了90億的資金,開始搞網路小貸,貸款發出去後,再利用貸款債權作為擔保資產,不斷地高速發行資產擔保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即ABS) 給金融法人投資而得到新資金。得到新資金後又再以這些資金再做擔保向銀行貸款,進而再向更多人提供消費信貸,再用更多的信貸債權發行更多的ABS....。
我們可以把故事簡化成這樣:
1元資本->拿資本當擔保獲得2元貸款->共3元資金搞放貸,發行2.5元ABS,拿到2.5元再貸5元,共7.5元資金搞放貸,發行6元ABS...
在整個過程中,因為對象是馬雲的事業,又有1/2資金當擔保(因為站在銀行觀點,這種實力派客戶壞帳率不可能到50%,所以輕易核貸),故貸款槓桿毫無阻礙,而發行ABS時,表面上又留有餘裕,故看來甚為穩健,但ABS發行後取得的資金,又被再拿來做擔保擴大核貸,這就問題大了,
一方面 #其ABS的擔保都是高風險信貸, #不斷膨脹的ABS金額與貸款額都來自銀行體系,代表每筆交易看來風險不大,但整個銀行金融體系大量曝險
另方面 #資本適足率完全被規避,螞蟻金服不斷擴大業務額,但真正的資本額依舊才30億RMB。
(福編內心OS,所以中共這次的問題應該是從2010到2020,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都沒有去及時糾正銀行的過度曝險與螞蟻金服規避資本適足問題。簡單地說,不是怠惰就是沒跟上時代,人家拿科技呼巄一下就被騙了)
●科技下的包裝依然是過度槓桿。
金融變科技規避金融監管其實在大陸這幾年越來越嚴重。不只阿里巴巴,京東金融在兩年前改為京東數字科技就是另一例。但金融改名科技,幹得還是放貸。
就跟說是向廠商借款但實際卻不用還,那還是行賄是一樣的啊! (請蘇震清大立委勿對號入座,這是許多貪官常用的辯詞)。螞蟻金服雖然也改成螞蟻科技集團,但依然是放貸公司。
在其信貸業務中,經營貸款(中小企業周轉)佔約20%,剩下80%都是消費性貸款,收取的年利率平均為15%(大陸對目前民間借貸最高年利率規定為15.4%)。但因“借唄”“花唄”到期欠款都是遂日計算客戶利息,故實際年利率高達18%。正所謂高風險高報酬,眼下當然好賺,但若再發生整體不景氣,消費貸款就會發生系統性連鎖倒債,
2.15兆的總量,真正的資本擔保只有30億,等於其他損失都要由阿里巴巴以外的金融體系承擔。例如壞帳率到5%,就代表金融體系突然要承受1075億人民幣的損失,也就是真正的風險被轉到廣大銀行股東與存款戶,完全規避掉巴塞爾協議8.5%自有資本以防過度槓桿的規範。
然後螞蟻金服若成功上市,馬雲等人更可以一面以CEO與高管身分大享眾多公司資源,又將股份套現出去賺大錢,最後把一切風險丟給整個大陸社會。
◎簡而言之,中共當局到2020才驚覺,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包裝與支付寶的簡單方便快捷,鼓吹客戶使用“花唄和借唄”消費支付下,已經出現2.15兆的大泡泡。一沒弄好會變中國版金融海嘯,這才趕忙開始消泡,要緊縮類似的網路新增小額信貸業務與信貸資產證券化。馬雲也才在10月24日的一個金融峰會上抨擊中國銀行一直延續「當鋪思維」,即要求抵押和擔保者才提供資金,指金融的當鋪思維不可能支持未來發展的需求,終將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取代之;
其實馬雲的抨擊就是因為當時銀監與證監準備要開始緊縮網路小額信貸與信貸資產證券化,他的股票上市金額一定會受衝擊。但馬雲並沒有資格批評:
1997、2001與2008金融海嘯,背景就是當時出事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不夠有當鋪思維」,任由包裝過的「金融創新」,把槓桿過分擴大。也正是2008金融海嘯,歐美才痛定思痛要認真檢討各種規避巴塞爾協議的包裝。
所以,到頭來這整個事件中共當局的問題並不是打壓馬雲,而是當歐美都開始加強監管時,卻怠惰或縱容馬雲的螞蟻金服規避巴塞爾協議整整10年,當螞蟻金服變成9兆台幣等級的無實質擔保泡泡,馬雲都要套現完全甩鍋,才趕快處理。
※這篇算是講課,謝謝大家閱讀,我也不知道放啥照片好。希望其他小編有好想法可以補上
#福編
(補圖取自網路)
重慶 貪官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八卦
Joe:「其實中國解決退休制度問題是最簡單的了,解決掉退休的人就好了。」
中國養老金體系面臨收不抵支的崩盤風險。北京清華大學發布報告顯示,躺在銀行帳戶「睡大覺」的養老金,已出現長期的資金缺口,當前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處於差等空間,一旦累計結餘用盡,養老保險基金會有崩盤的風險。中國很多省份養老金虧空,主要歸因於管理失當和貪腐,以及養老金制度缺欠。
中國官方曝光的數據往往是縮水的,早在2012年,一份研究報告《化解國家資產負債中長期風險》就曾預測,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將達到18.3萬億元。在目前養老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往後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設GDP年增長率為6%,到2033年時養老金缺口將達到68.2萬億元,占同年GDP的38.7%,中國養老金投資體制改革的投資方案至今還沒有出臺,絕大部分基金作為財政專戶存款躺在銀行裡「睡大覺」,購買國債和委託投資的合計僅為711億元,還不到資產總額的零頭。
如果政府更好地管理這類資金,過去20年中國的養老金就會多增加數十億元,面對中國養老金的巨大缺口,中國當局開始嚴格限制社保基金的投資方向。中共財政部2014年曾發布聲明,對地方政府提出告誡,指出除了最保守的資產,地方社保基金不能投資其他任何產品。
中共人社部表示,將在同年內正式啟動實施養老金投資運營工作,組織第一批委託省份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合同,有望進行投資運營的養老金總規模,大約在2兆元左右,讓養老金投資股市,是為了讓百姓的養老錢得到更好地保值增值。老百姓用以保命的養老金,能否在高風險的股市裡保證安全並保值?能否達到中共期待的救活資本市場的目的?引發社會諸多擔憂。
中國養老金管理也不太好,漏洞也很大,而且養老金是入不敷出,60歲以上的人群超過2個億,國家沒這個錢,而且中國的養老繳費模式被社會上指為龐氏騙局,退保的人特別多,已經好幾千萬人退保,所以政府有這樣一個非常大的壓力,同時養老金又很難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渠道,有的省份養老金已經完全虧空了,根本就發不出來了,在中共的制度下,即使屬於「國家隊」的養老金,一旦投入股市,不一定能起到穩定股市作用,甚至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風險,2015年股災時救市的「國家隊」現在還處於虧損,就是前車之鑑。
為了解決養老金崩盤風險,去年3月,中共人社部宣稱,已經有了延遲退休方案,從2017年開始逐步延遲領取養老金,到2030年,實現普通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但採取延遲退休,就是為了解決社保虧空,現在中國的經濟情況很糟糕的,像社保基金虧空是肯定的,現在人口結構也不好,它肯定是通過推遲退休年齡來維持它的資金平衡。
中國社保繳費率在全球181個國家中已經排名第一。2015年,中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公開表示:中國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偏高,「五險一金」已經佔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
那麼為什麼養老金虧空還如此嚴重呢?
中國很多省份養老金虧空,主要歸因於管理失當和貪腐,養老金的制度就是一個變相的盤剝,因為中國當時制定養老金制度的時候,它只是要急於甩開眾多國家企業這些職工的歷史負擔,它覺得把這些包袱甩掉之後,它先推出個養老金制度,但它在養老金制度它並沒有參照國際上的這樣一個標準,是中共自己閉門造出來的,中國養老金的制度一出臺就存在著重大的隱患,由於不透明,不公正和官員貪腐,導致養老金的缺口巨大,不僅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更侵蝕了未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支付能力。
每個人都知道養老金是一個黑洞,但是這裡面的水到底有多深,它吸乾了多少納稅人的工資,現在根本不得而知,在社會統籌帳戶裡邊,對養老金這筆錢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各個省市的財政大量挪用養老金的行為,導致亂投資,導致養老金的窟窿越來越大,然後靠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把養老金帳讓它先持平,在這個過程中,養老金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問題,導致已經在社保體系存入資金的眾多民眾,面臨無法領取退休金的風險。
中共過去長期實行養老金雙軌制,中共黨政事業機關尤其是黨政機關的人過去很多年不繳納養老保險,卻在退休後拿最多的養老金(相當於退休前工資的80%∼90%),而企業員工的養老保險負擔非常高,退休後只能領到低於工資50%的養老金。在中國,只要是勞動者必須交養老金,而享用時卻條件苛刻,除了必須交滿15年外,還有很多黑條款,例如,醫療保險要滿6個月才能使用,如果失業了,只能使用自己工資扣除的那部分,並且不能享受基金支付,要重新使用,必須等再連續繳費6個月,如果大病根本就等不及。
另外,公務員和國家企業的退休員工,國家沒有為他們繳納過一分錢的社保,到了退休年齡,卻要用體制外人士和企業繳納的社保基金支付養老金。甚至體制內的犯罪份子,退休後居然也要用社保基金來支付養老金。退伍軍人、下鄉的知青上山下鄉的時間、拆遷戶等政府政策造成的麻煩,也用社保基金來解決負擔。
而各地貪污社保基金的案子也層出不窮,除了震驚世界的上海社保基金貪污案外,社保基金貪污案在廣州、深圳、北京、山東、四川、重慶等地也相繼出現,可謂遍及全中國。但這些貪官被處理後,貪污的社保基金,被收繳後是歸了共產黨的國庫,還是還歸社保基金,外界不得而知。在養老金缺口金額上,僅中共的數據就顯示,2014年的虧空為1563億元,2015年的虧空是3115.33億元,又增加了一倍。未來20年中國養老金缺口可能高達11兆美元。
http://www.ntdtv.com/xtr/b5/2017/04/26/a1322041.html
重慶 貪官 在 整形過頭臉全僵重慶貪官被逮哭笑不得 - YouTube 的八卦
大陸一名 貪官 因為貪汙被逮,結果卻引發大陸網友熱烈討論,引發熱議的不是她的罪行,而是那張緊繃到不行的臉,明明是在懺悔道歉,甚至流下眼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