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疫苗意願登記,今天下午5時為止收單!
✅50歲以上民眾
✅18歲以上第9類民眾
請儘速前往登記!
預計在7月13至15日,符合資格的民眾,會陸續收到1922發送的通知預約簡訊,才能進行後續預約,並且預計最快在7月16日開始接種,未來三週均是AZ疫苗。
提醒:若想早點接種提升保護力,可上預約系統更改疫苗種類。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https://1922.gov.tw/
➡️詳細資訊請看:https://reurl.cc/R0RQje
.
高雄連續第10天+0!
台灣個案數已經降到28例本土個案,但雙北地區仍存有個案尚未找到感染源。
相信透過精準疫調,社區傳播零星火源撲滅會更接近。
感謝大家配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才讓案例很快速降低。
在觀察社區感染通常以潛伏期14天為觀察指標,高雄已連續十天+0,再努力一點,加四個零!高雄相對來講就會是安全的社區。
#終結疫情還是要打疫苗
⭐【65歲以上長輩 按通知來施打】
7/12-7/14 為67-69歲長輩來施打(原住民55歲以上)。
7/13-7/15 為 65-66歲長輩來施打(原住民55歲以上)。
請以上年齡的市民朋友按通知書上時間地點前往接種,落實分流。
⭐【50歲以上成人/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請務必先進行意願登記】
7/12下午5點前,中央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系統( http://1922.gov.tw )
開放第9類、第10類,及65歲以上補打長輩 進行「意願登記」。
請記得要前往登記,才會收到「1922」通知您預約接種的簡訊喔!!
怎麼使用?拿著手機、健保卡照著做,五分鐘即可完成!歡迎分享圖卡。
註:
第9類對象為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高風險疾病者定義: https://reurl.cc/R02Qx6
罕見疾病定義: https://reurl.cc/Nr2E36
重大傷病者請依健保卡註記或重大傷病卡為主
第10類對象為50-64歲成人。
.
今天也請高醫鍾飲文院長,來跟大家說明最新的疫苗相關事項。
- 不同變異株的傳播力(R0值)
- 期待疫情的結束?有多少疫苗覆蓋率才夠?
- 台灣COVID-19疫苗施打狀況
- 疫苗保護力
- 疫苗施打後多久,染病的風險會降低?
- 疫苗對變異株保護力
- 高雄市採檢量能
R0值牽涉到疫苗需多少覆蓋率,COVID-19的原始株,R0值為2.5,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必須要有60%以上。
目前國內最多的英國株,R0值4-5,P值(人口裡面有多少比例已經有受到疫苗接種與覆蓋,也就是1-1/R0)必須要75-80%。
印度Delta變種病毒R0值為5-8,群體覆蓋率必須要80-87.5%才能達到。
目前高雄市疫苗接種狀況很好,75歲以上有近七成(68%)覆蓋。
台灣整體覆蓋率則是13.98%,令人擔心的是,75歲以上55.7%、65-74歲13.1%,離世界各國經驗群體免疫覆蓋率達到30-40%後,慢慢逐步解封還有一點距離,希望可以再增加。
這禮拜有2篇重要的醫學研究報告,第一篇是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真實世界的保護力而言,美國六個州第一線醫護人員,沒有接種疫苗染疫人數,是只打一劑的15倍、完全接種兩劑的30倍,可見接種疫苗的重要。
另外,以小於50歲、大約50歲的結果來說,疫苗保護力沒有影響,發燒及住院風險也降低。
.
不只打疫苗,高雄市也持續注重落實防疫措施、每日監控疫情,對疫情做預判及部署,並提高檢驗量能。
◎高雄市社區監測成果: https://reurl.cc/DgYDME
國內各個疫苗,從全球資料來看保護力都差不多,對降低重症、死亡都有效果。
不需挑疫苗,盡快施打、盡快提升保護力就對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Xiaofei小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於那些想知道為什麼美國醫療體系如此糟糕的人,我只能說,這並非巧合,也不是政府無能,而是它一開始就是這樣被設計的。在美國,健康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是一種要購買的商品,一種為了激勵勞動力的特權,一種衡量孰勝孰敗的標準。商品的價值源於稀缺性;故此,美國的醫療保健被設計成稀有物,提高成本,藉此倍增從疾...
重大疾病定義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八卦
只剩五小時!
疫苗「意願登記」,今天下午5時截止!
✅50歲以上民眾
✅18歲以上第9類民眾
請儘速前往 http://1922.gov.tw 登記!
也請子女記得幫爸媽登記喔!
準備好健保卡,選擇 #意願登記 ,填好資料,很快就完成。
預計在7月13至15日,符合資格的民眾,會陸續收到1922發送的通知預約簡訊。
收到簡訊,進行後續「預約接種」後,預計最快在7月16日開始接種,未來三週均是AZ疫苗。
保護力沒有差別!打下去才有保護力。
提醒:
若想早點接種提升保護力,可上預約系統更改疫苗種類。
將AZ、莫德納,兩種都勾選。
.
★「意願登記」懶人包: https://reurl.cc/DgY04d
🔸第9類對象➡️
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高風險疾病者定義 https://reurl.cc/R02Qx6
▲罕見疾病定義 https://reurl.cc/Nr2E36
▲重大傷病者請依健保卡註記或重大傷病卡為主
🔸第10類對象➡️
50-64歲成人
重大疾病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誰又敢以正常人自居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戲不用我多介紹了,網路上早就討論得轟轟烈烈了。但我還是想要幫忙按個讚,因為這齣戲很難得地討論了心理疾病污名化的議題,又特別精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我一向不認為我是正常人,這是各位常來看文章的朋友們都清楚的事。現在的社會,把每個人的缺點都放大到佔滿了瞳孔,不管是生理的、心理的、道德的偏常,我很懷疑,誰又敢以正常人自居?
心理疾病的診斷手冊,多年來不斷加厚再加厚,所涵蓋的人類行為越來越寬廣,這趨勢相當明顯。在統計數字上,工業化國家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數或比例越來越高。我曾經開玩笑跟不少朋友討論,放眼未來,一輩子不在心理疾病診斷範圍的人,機率能有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還是繼續把心理疾病污名化,更顯得荒謬。因為可能我們自己就身在其中,只是我們沒有相關知識,或者缺乏自覺。譬如說,劇中的新聞台高層宋喬安(賈靜雯飾),就可能有酒癮相關問題,以及在診斷標準邊緣的情緒困擾,很需要進一步就醫諮詢。
污名化的壞處很明顯,像是我們開始歧視,我們不敢面對自己也有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因此拖延或不願接受治療,讓自己與家人朋友承擔惡果。我常跟已經是成年子女的朋友們,平心靜氣地討論他們的父母,那些經常性的惡言劣行,那些無預警的情緒風暴,常常越是自己心理有困難的,就越說是別人有病…
唉…,如果我們能中性地看待心理疾病,讓人知道壓力即便無形也能傷人大腦,然後積極尋求合適的處置,不知道能減少多少家庭裡的悲劇?!
污名化常常是為了給予某些族群差別待遇的正當化理由,還有伴隨而來的歧視,常成為負面情緒的出口。常使用污名與歧視的人,其中可能的心理歷程之一,是為了顯示自己更為優越,一種藉著踐踏他人來提升自尊的老戲碼。
污名與歧視之所以難消失,因為這些心理歷程,常跟人性中最根本的攻擊本能相連。很多時候只是我們的負能量要找地方去,其實也並非全然理性,所以連「單身」這種常見的狀態,都有被歧視的可能。
所以我很感恩戲裡面的精神科醫師,還有人權律師,藉著他們的台詞,提醒觀眾:「正常人」與惡的距離其實也不遠!
因為大部分的犯罪者,就是那些我們定義的「正常人」!
這齣戲另外一個我想提的議題,是「創傷」,那是心理上的重大撞擊。讓戲裡面的幾個家庭,不管是加害者或受害者,都難以回到創傷前的模樣。
創傷可以視為一種心理上的傷口,一碰就疼痛,但又常常在不經意中被掀開,所以才會看到戲裡面至少有兩個角色,都以酒精作為麻痺自己以逃避痛苦的手段。然而創傷像黑暗中的一雙手,摸不著看不到,然而我們越是逃,越是緊緊被抓牢!
這齣戲的精妙,在於它無意中,戳中了社會大眾的創傷與痛。然而,它沒有忘記「善」的存在,在某些轉折,又給予了人性裡的溫暖安撫。
最難的不是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彼此立場相對又能相互理解。
二元對立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戲碼,善與惡、好人與壞人、加害者與受害者…,這是污名與歧視的根源。但這齣戲,不落入老套,沒給出答案,但給出難得的理解。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這是劇中人權律師的一句話,編劇藉著這句話,在提醒看戲的社會大眾,多一點寬容與接納。每一次戲裡出現的衝突,都企圖要卸下我們急急忙要貼上的是非對錯標籤,要我們學習同理,徐徐地展開我們內心的對話—即使沒有簡便而輕鬆的論斷!
「我們不可能把殺手看得一清二楚。我們活在愛歸咎的社會,有些受害者家屬不斷極力要求非得給出個一直遭『隱藏』的『答案』才行,但不可能有什麼答案。當事人父母的確毫無所知…」~安德魯・所羅門
我認為一本好書,要提出好問題,能讓人細細思量,才能享受那餘韻無窮的快樂。而這齣好戲,不只提了好問題,還陪伴著我們尋找屬於我們每個人獨特的答案。
還沒看的朋友,可以上 CATCHPLAY ON DEMAND跟上進度
一併附上線上看網址讓大家可以直接點擊觀賞 https://bit.ly/2TXxvYQ
我很榮幸能當這齣戲的觀眾,跟各位朋友分享!
#我們與惡的距離
#CATCHPLAY線上影音
#免費直播零距離
#錯過直播隨選隨看
#為電影愛好者而生的影音平台
重大疾病定義 在 Xiaofei小飛 Youtube 的評價
對於那些想知道為什麼美國醫療體系如此糟糕的人,我只能說,這並非巧合,也不是政府無能,而是它一開始就是這樣被設計的。在美國,健康並非是與生俱來的權利,而是一種要購買的商品,一種為了激勵勞動力的特權,一種衡量孰勝孰敗的標準。商品的價值源於稀缺性;故此,美國的醫療保健被設計成稀有物,提高成本,藉此倍增從疾病中所獲得的利潤。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衛生系統無法像台灣的衛生系統那樣應對這樣的危機:因為它是從危機中獲利。但這系統本身已經是場危機,遠在sars-cov-19之前就是了。
過去100年內,美國衛生系統從未成功過。美國人民其實一直有在為了像台灣這樣的系統而在這百年間持續奮鬥。但是保險銀行比人民有著更多的權力。COVID-19肺炎終將會成為改變這種生態的引信嗎?希望如此,但就現實層面來說,機會依舊渺茫。
自從錄製這支影片以來,美國已經通過了幾項重大援助計劃。表面上,它做到了我在影片中提到的:提供帶薪假,免費篩檢病毒(但如果檢測出來的結果並非COVID-19,而是其他的疾病,不好意思,請乖乖付清貴死人的帳單,要不然就請直接死人),也許還會發放現金?該法案的定義非常寬鬆,用字遣詞也刻意廣泛。希望它能以某種確實對人有幫助的方式來實現,但也有可能做不到。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了。
而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現在有恐慌性購物的衝動。他們很害怕,嚇壞了。美國存在過多的不確定性。不過,台灣這裡並非如此。我們知道這裡並不會像美國那樣。請大家跟平常一樣,一次購買一周所需的民生用品,然後在架上留些泡麵給其他人。一切都會沒事的。
台灣黑熊衣這裏買: https://followxiaofei.com/store
跟著小飛玩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ollowxiaofei/
FB: https://www.facebook.com/followxiaofei/
募資平臺:https://www.patreon.com/xiaofei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followxiaofei
地圖部落格:https://tw.followxiaofei.com/
#covid-19 #coronavirus #TaiwanCanHelp

重大疾病定義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評價
⭐防疫破口在這裡!黃宥嘉說出疫情最大危機!► ►https://youtu.be/y_mm36xS8JA
⭐名醫落下男兒淚!哽咽說出台灣醫護人員困境►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重新定義媽寶尪?黃宥嘉點名柯文哲陳佩琪
► ►https://youtu.be/7GCe2jIgNXE
⭐不願幫母親送終?遺憾真實故事讓世人落淚
► ►https://youtu.be/jsL7FxIPsVI
⭐疫情延燒!抗疫名醫不捨學弟病逝落淚!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台灣隱形富豪真面目!上流戰爭背後的秘密?
► ►https://youtu.be/hzTnjVllRQQ
⭐王崇禮揪出真相!三個奇蹟聖茭媽祖顯靈
► ►https://youtu.be/a07wSi8m8HI
⭐大炳亡魂有感應!名嘴嚇破膽全場發毛► ►https://youtu.be/_LAAqQqx_lQ
⭐起家厝絕不能賣?命理師說出背後玄機?► ►https://youtu.be/Ry_mGTLUz4U
⭐藏了50年心結!國師唐綺陽揭傷痛哽咽淚崩► ►https://youtu.be/BO5UtcJp6n0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1:06 報告檢查紅字,為何不當一回事?
04:40 停車場忽然昏厥,生死一瞬間?
05:40 血管鈣化數值暗藏什麼健康密碼?
11:05 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當下是什麼感覺?
14:28 生死瞬間,醫師如何與死神搶命!
18:52 接受器官移植,如何才能排在前面?
21:22 死刑犯不能器捐的原因是?
22:17 器官捐贈原來有這些的考量?
22:32 心臟移植手術!複雜的大工程!
31:04 換心後還得接受多少挑戰?
34:38 換心手術最燒腦的是這個步驟?
38:49 換心後,半夜為何大哭?
42:17 移植器官協調師的工作有多細緻?
43:03 媽媽為何願意捐出兒子的器官?
47:08 腦死判定為何要兩次?器官捐贈過程多嚴謹?
49:33 媽媽捐出兒子器官,朋友說殘忍?
51:18 協調師如何跟家屬溝通器官捐贈?
56:12 捐贈大體像睡著了?媽媽為了什麼事不捨?
59:06 媽媽把對兒子的思念寫在哪裡?
1:01:40 捐贈器官家屬最想知道的事?
1:01:42 器官受贈者的卡片上面寫了什麼?
#新聞挖挖哇#心肌梗塞#器官捐贈#無私的愛#新聞挖挖哇2021#鄭弘儀

重大疾病定義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評價
偉大母親含淚的決定逼哭上萬網友!親愛的寶貝兒子23歲遺愛人間!
為了不留下遺憾她打算做這件事,即便朋友說她很殘忍...?#白髮人送黑髮人#英年早逝#生死#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意外身亡【感動完整版】►https://youtu.be/daV7osRAAWY
⭐不願幫母親送終?遺憾真實故事讓世人落淚
► ►https://youtu.be/jsL7FxIPsVI
⭐重新定義媽寶尪?黃宥嘉點名柯文哲陳佩琪
► ►https://youtu.be/7GCe2jIgNXE
⭐全家人罹癌吐遺言,她節目淚崩交代身後事
► ►https://youtu.be/IVaBJHWVYgM
⭐母親狠逼拋棄繼承?狄志偉心碎說出長子委屈
► ►https://youtu.be/63k-oVBcUsM
⭐天才學霸談離婚!人生勝利組婚姻全破碎?
► ►https://youtu.be/e6Wt3X0LkpM
⭐上次行房是半年前!女星心死大爆婚姻內幕
► ►https://youtu.be/YZnVv9GGpFI
⭐19年懸案有冤情?高仁和不可思議揪出真相!
► ►https://youtu.be/HEm7FIwx5W0
⭐名醫落下男兒淚!哽咽說出台灣醫護人員困境
►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心理師淚灑攝影棚!要女兒放棄繼承?功成名就錯了嗎?
► ►https://youtu.be/wEoSrZMPPhU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危機四伏!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重大疾病定義 在 重大疾病險/ 特定傷病險/ 重大傷病險怎麼買? - YouTube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