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空軍節懷念飛虎隊
今年6月14日,最後一位美國飛虎隊員Hal Javitt 去世了,享壽94 歲。
我跟他有數面之緣,最後一次是在2015年7月18日「久揚專案」出訪友邦過境洛杉磯時,在洋基航空博物館會面。我們一同穿著飛虎隊的夾克,在P-40B(戰斧)驅逐(戰鬥)機前合影留念,暢談70多年前他的英勇事蹟。
7月31日洛杉磯的追思會上,旅美企業家、也是仁安羌大捷中國遠征軍新38師113團劉放吾團長的哲嗣劉偉民董事長,宣讀我寫給Javitt遺孀一封慰問函,肯定飛虎隊歷史性的貢獻。身為卸任總統,也是飛虎隊永遠的仰慕者、大粉絲,我要讓他的家人跟親友瞭解,中華民國永遠是一個知道感恩美國的國家。
美國是維護西太平洋和平的關鍵力量,也是中華民國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這一切都奠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國空軍精誠團結,攜手擊敗日本侵略者的那段輝煌歷史。而飛虎隊,正是那段歷史典型的代表,中美合作不朽的象徵。
自1941年8月1日在雲南昆明機場成軍,到1942年7月4日解散改編為止,不到一年,飛虎隊就擊毀了297架日機,其中有229架是在空中擊落。他們不只保衛了中華民國的領空,協助中國空軍的發展茁壯,也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後那半年、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士氣最低迷的時刻,帶給大家希望;中華民國空軍也因此,開始獲得美式武器、裝備與訓練。
假若沒有飛虎隊的成功,也絕對不會有後來的第14航空軍與中美空軍混合團;如果沒有中美聯手保衛我國領土,將有更多百姓死於日軍的空襲。事實上,在飛虎隊來華的前三年,我國領空幾乎是日軍天下,而飛虎隊來華才一年,就終結了日軍的獨霸。日軍空襲次數從1940年的2,069次降到1942年的828次,人民死亡人數也從18,829人降到6,718人,減少近三分之二。他們每擊落一架日機,估計中國人民平均就少死至少100人。
今天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不論身在何處,對Mr. Javitt和飛虎隊隊員都應有一份感恩之情,對他們萬里馳援、仗義捨身的義氣與勇氣永遠銘記於心。誠如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美混合團的中國隊友,還有一位在世─高齡101歲,住在高雄鳥松區的韋憲文老先生。他在中美混合團最精采的事跡,就是參加1943年12月25日跨海對新竹飛行基地的奇襲,擔任B-25轟炸機的領航員。
當天早上九點,29架B-25、P-38、和P-51,從江西遂川機場起飛,向東飛行700公里,渡海時高度降低到20英尺,到新竹前再拉高。他們對巧遇升空練習的敵機一次俯衝、對停機坪戰鬥機與轟炸機三次俯衝的行動,不到10分鐘,一共摧毀42架(一說54架)零式戰鬥機與96式中攻機,本身29架飛機毫髮無傷的返回遂川機場。而他們對新竹市區,秋毫無犯,可說是一場完美的奇襲。
兩年前,我們紀念抗戰勝利及臺灣光復70週年,特地邀請參與新竹奇襲的指揮官西爾(David Lee “Tex”, Hill)的女兒、副指揮官李學炎將軍(四年前在美去世,享年103歲)的兒子、媳婦、以及韋憲文老先生的女兒、女婿(行政院前秘書長、現任台灣彩券公司董事長薛香川先生)參加。她們三家都很開心,就像同樣受邀的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的兒孫和曾孫一樣,都感謝我們政府的邀請,也感到欣慰,中華民國沒有忘記他們先人的貢獻,而且會永遠懷念。
「里維兵長名言」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Re: [心得] 59話之兵長喔喔喔喔喔(新劇情雷) - 看板Isayama 的評價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里維兵長名言日文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 動漫小說追番指南 的評價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兵長 的評價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那些巨人的深度台詞- 動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進擊的巨人名言日文 :: 寵物認養網 的評價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里維兵長-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 關於里維兵長名言 在 里維兵長-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06月 - 網紅排名情報站 的評價
里維兵長名言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八卦
文明的力量 1949-2019
9月2日「花園裡有一顆雞蛋」的短文發表後,除了人民日報、央視等等眾多國家級媒體強烈反應之外,數萬的大陸讀者翻牆過來閱讀、怒罵,我才發現,雖然海峽隔絕,臉書禁止,這個「個人小客廳」裡所寫的字,大陸讀者其實是可以看見的。兩萬多條留言,90%來自翻牆的讀者,語言粗暴者不少。
沒有關係,粗暴往往是因為不了解,而不了解往往是製造出來的——牆的目的,就是使人看不見,使人無知,使人粗暴。
十月一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七十年前,飽受戰爭和天災蹂躪的中國宣告重新出發。這一天,幾億人將臉龐轉向清晨的陽光,夢想一個休養生息、民安樂利的未來。
在習先生升任總書記提出「中國夢」這個願景口號之前兩年,2010年8月1日,我在北京大學演講,主題就是「中國夢」。
那是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和中國大陸讀者面對面的溝通。當天,到我踏上講台前十分鐘,主辦方南方週末和我自己都還不知道會不會被現場通知:演講取消。甚至在極其緊張、恐懼的氛圍裡,踏上了講台,演講開始了,我也都準備隨時突然斷了電。
那是十年前了。此後不曾再有那樣溝通的機會。
演講後來整理出逐字稿,在廣州南方週末和台北聯合報同步發表。南週版本有一點點刪減,已經極其不易。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週年這個特殊的日子,我把這篇講稿找出來,讓願意思考的讀者在這樣一個意義深沈的日子裡,做一點深沉安靜的、獨立的思考。
讀了講稿你也許還是憤怒的,或者更憤怒,沒關係,憤怒之餘,沈靜片刻,想一想很多事情的「為什麼」,那麼你的初心,就越過牆了。
——————————————————
文明的力量
—從鄉愁到美麗島
編按
二○一○年八月一日,龍應台應邀於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發表演說,現場擠進滿座一千八百名聽眾。
主辦方一直擔心演講會被臨時取消,但結果順利舉行;演講內容談及「美麗島事件」等敏感議題卻未遭官方封殺,深具意義。
在「中國夢」裡長大
第一次接到電話,希望我談談「中國夢」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一千枚飛彈對準我家,我哪裡還有中國夢啊?」
可是沉靜下來思索,一九五二年生在台灣的我,還有我前後幾代人,還真的是在「中國夢」裡長大的,我的第一個中國夢是什麼呢?
我們上幼稚園時,就已經穿著軍人的制服、帶著木製的步槍去殺「共匪」了,口裡唱著歌。當年所有的孩子都會唱的那首歌,叫做〈反攻大陸去〉:(播放歌曲)
反攻 反攻 反攻大陸去
大陸是我們的國土
大陸是我們的疆域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疆域
不能讓共匪盡著盤據
不能讓俄寇盡著欺侮
我們要反攻回去 我們要反攻回去⋯⋯
這不是一種「中國夢」嗎?這個夢其實持續了滿久,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圖騰,也被人們真誠地相信。
倉皇的五○年代進入六○年代,「中國夢」持續地深化。余光中那首〈鄉愁四韻〉傳頌一時:(播放歌曲)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一九四九年,近兩百萬人突然之間被殘酷的內戰連根拔起,丟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甚至很多人沒有聽說過的海島上。在戰火中離鄉背井,顛沛流離到了島上的人,思鄉之情刻骨銘心,也是無比真誠的。那份對中華故土的魂牽夢縈,不是「中國夢」嗎?
我們都是名為「弘毅」的孩子
我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種「悲憤」的情結中掙扎著,我這代人在他們鄉愁的國家想像中成長。但是支撐著這個巨大的國家想像下面,有一個基座,墊著你、支撐著你,那個基座就是價值的基座。
它的核心是什麼?台灣所有的小學,你一進校門當頭就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進入教室,簡樸的教室裡面,牆壁上也是四個大字:「禮義廉恥」。如果一定要我在成千上萬的「格言」裡找出那個最基本的價值的基座,大概就是這四個字。
小的時候台灣跟大陸一樣,四周都是標語,只是內容跟大陸的標語不一樣。最常見到的就是小學裡對孩子的解釋:
禮,規規矩矩的態度。
義,正正當當的行為。
廉,清清白白的辨別。
恥,切切實實的覺悟。
上了初中,會讀文言文了,另一番解釋就來了: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管子.牧民篇》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 —顧炎武
「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這些價值在我們小小的心靈有極深的烙印。
二○○六年,上百萬的「紅衫軍」包圍總統府要求陳水扁下台,台北的夜空飄著大氣球,一個一個氣球上面分別寫著大字:「禮」「義」「廉」「恥」。我到廣場上去,抬頭乍見這四個字,感覺好像是全台灣的人到這廣場上來開小學同學會了。看著那四個字,每個人心領神會,心中清晰知道,這個社會在乎的是什麼。
除了價值基座,還有一個基本的「態度」。我們年紀非常小,可是被教導得志氣非常大,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灌輸要把自己看成「士」,十歲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將來就是那個「士」。「士」,是幹什麼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泰伯篇》
我初中一年級的國文老師叫林弘毅,數學老師叫陳弘毅。同時期大陸很多孩子可能叫「愛國」、「衛東」,我們有很多孩子叫「弘毅」。我們都是要「弘毅」的。
對自己要期許為「士」,對國家,態度就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這是蔣介石的名言,我們要背誦。十一、二歲的孩子背誦這樣的句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挺可怕的,就是要你為國家去死。
然而在「國家」之上,還有一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對那麼小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期待,氣魄大得有點嚇人。饒有深意的是,雖然說以國家至上,但是事實上張載所說的是,在「國家」之上還有「天地」,還有「生民」,它其實又修正了國家至上的秩序,因為「天地」跟「生民」比國家還大。
十四歲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國語》,《國語》是兩千多年前的經典了,其中一篇讓我心裡很震動: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
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國語.周語上》
最後一句,簡單幾個字,卻雷霆萬鈞,給十四歲的我,深深的震撼。
就是這個價值系統,形成一個強固的基座,撐起一個「中華大夢」。
低頭看見腳下的泥土
這個中國夢在七○年代出現了質變。
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台灣人突然之間覺得自己變成了孤兒。可是,最壞的還沒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正式斷交,這個「中」指的是當時的中華民國,也就是台美斷交,中美建交。長期被視為「保護傘」的美國撤了,給台灣人非常大的震撼,覺得風雨飄搖,這個島是不是快沉了。在一種被整個世界拋棄了而強敵當前的恐懼之下,救亡圖存的情感反而更強烈,也就在這個背景下,原來那個中國夢對於一部分人而言是被強化了,因為危機感帶來更深更強的、要求團結凝聚的民族情感;大陸人很熟悉的〈龍的傳人〉,是在那樣悲憤傷感的背景下寫成的。這首歌人人傳唱,但是一九八三年,創作者「投匪」了,歌,在台灣就被禁掉了,反而在大陸傳唱起來,情境一變,歌的意涵又有了轉換。
你們是否知道余光中〈鄉愁〉詩裡所說的「海棠紅」是什麼意思?
我們從小長大,那個「中國夢」的形狀,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地圖,包含外蒙古,正是海棠葉的形狀。習慣這樣的圖騰,開始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的前面好幾年,我都還有種奇怪的錯覺,以為,哎呀,這中國地圖是不是畫錯了?
七○年代整個國際情勢改變,台灣的「中國夢」開始有分歧。對於一部分人而言,那個「海棠」中國夢還虔誠地持續著,可是對於另外一部分人就不一樣了。
夢,跟著身邊眼前的現實,是會變化的。一九四九年被連根拔起丟到海島上的一些人,我的父母輩,這時已經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孩子也生在台灣了—這海島曾是自己的「異鄉」卻是孩子的「故鄉」了,隨著時間推移,無形之中對腳下所踩的土地產生了具體而實在的情感。所以,你們熟悉余光中寫的那首〈鄉愁〉,卻可能不會知道他在一九七二年的時候創作了另外一首詩,詩歌禮讚的,是台灣南部屏東海邊一個小鎮,叫枋寮:
車過枋寮
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
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
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
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
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哪一株甘蔗下午睡
余先生這首詩,有「中國夢」轉換的象徵意義。但是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還有一首我稱之為「里程碑」的歌,叫〈美麗島〉。
一位淡江大學的年輕人,李雙澤,跟很多台灣年輕人一樣,七○年代發現台灣不能代表中國,而且逐漸被國際推到邊緣,在危機感和孤獨感中,年輕人開始質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從小被教要愛長江、愛黃河、歌頌長城的偉大—那都是我眼睛沒見過,腳板沒踩過的土地,而我住在淡水河邊,怎麼就從來不唱淡水河,怎麼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村子裡頭小山小河的名字?台灣也不是沒有大江大海呀?
青年人開始推動「唱我們的歌」,開始自己寫歌。那個「中國夢」顯得那麼虛無飄渺,是不是該看看腳下踩的泥土是什麼樣?他寫了〈美麗島〉,改編自一首詩,一下子就流行起來,大家都喜歡唱。
〈美麗島〉真的是代表了從中國夢慢慢地轉型到「站在這片泥土上看見什麼、想什麼」的「台灣夢」里程碑:(播放歌曲)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蓽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一九七五年,我二十三歲,到美國去讀書,每天泡在圖書館裡,從早上八點到半夜踩著雪光回到家,除了功課之外就有機會去讀一些中國近代史的書,第一次讀到國共內戰的部分,第一次知道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對共產黨員的殺戮,才知道之前所接受的教育那麼多都是被黨和國家機器所操縱的謊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震撼。十年之後寫了《野火集》,去「腐蝕」那個謊言。
一九七九年,我個人的「中國夢」也起了質變。在中國夢籠罩的台灣,我們是講「祖籍」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問,龍應台你是哪裡人,我理所當然的回答就是:「我是湖南人。」
這麼一路做「湖南人」做了幾十年,到一九七九年,中國大陸開放了,我終於在紐約生平第一次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匪」站在我面前,這個樸實人剛剛從湖南出來,
一口濃重的湖南腔。有人衝著他問「你是哪裡人」,他就說「我是湖南人」,問話者接著就回頭問我「你是哪裡人」—我就愣住了。
我不會說湖南話,沒有去過湖南,對湖南一無所知,老鄉站在面前,我登時就說不出話來了。這一輩子的那個「中國夢」突然就把我懵在那兒了,這是一九七九年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原來啊,我是台灣人。
一起作夢,一起上課
從海棠葉的大中國夢慢慢過渡到台灣人腳踩著泥土的小小台灣夢,人民在七○年代末八○年代初開始問「我是誰」。八○年代後,台灣兩千多萬人走向了轉型,自我感覺就是越來越小,什麼事情都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做。所以,台灣人就一塊兒從大夢慢慢轉到小夢的路上來了,開始一起上八○年代的民主大課。這個民主課程上得有夠辛苦。
〈美麗島〉這首歌,在一九七九變成黨外異議人士的雜誌名字,集結反對勢力。
當年十二月十日,政府對反對者的大逮捕行動開始,接著是大審判。面臨巨大的挑戰,國民黨決定審判公開,這是審判庭上的一張照片。(播映照片)
你們認得其中任何一個人嗎?第二排露出一排白牙笑得瀟灑的,是施明德,他被判處無期徒刑。施明德右手邊的女子是陳菊,今天的高雄市長,左手邊是呂秀蓮,卸任的副總統。
我想用這張圖片來表達八○年代台灣人慢慢地腳踩泥土重建夢想和希望的過程。
如果把過去的發展切出一個三十年的時間切片來看,剛好看到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圖裡有三種人,第一種是叛亂犯,包括施明德、呂秀蓮、陳菊等等;第二種是英雄,在那個恐怖的時代,敢為這些政治犯辯護的律師,包括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等等;第三類是掌權者,當時的總統是蔣經國,新聞局長是宋楚瑜。
從這些名字你就看出,在三十年的切片裡,政治犯上台變成了掌權者,掌權者下台變成了反對者,而當時得盡掌聲以及人們殷殷期待的,以道德作為註冊商標的那些英雄們變成了什麼?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道德徹底破產的貪汙嫌疑犯。
這個轉變夠不夠大?親眼目睹這樣一個切膚痛苦的過程,你或許對台灣民主的所謂「亂」會有新的理解。
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須的實踐,因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麼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所以,容許我這樣說:台灣民主的「亂」,不是亂,它是必上的課。
表面上台灣被撕裂得很嚴重,但不要被這個表面騙了。回到基座上的價值觀來看,從前的中國夢慢慢被拋棄了,逐漸發展為台灣的小夢,然後一起上非常艱辛、痛苦的民主課,然而台灣不管是藍是綠,其實有一個非常結實的共識,比如說:
國家是會說謊的,
掌權者是會腐敗的,
反對者會墮落,
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
資本也可能產生一樣的壓迫。
而正因為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所以個人的權利比如言論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這是大多數台灣人的共識。你所看到的爭議、吵架,立法院撕頭髮丟茶杯打架,其實都是站在這個基礎上的。這個基礎,是以共同的價值觀建立起來的。
誰在乎「血濃於水」?
回到今天中國夢的主題,可能有很多台灣人會跳起來說:中國不是我的夢,我的夢裡沒有中國。
但是,你如果問龍應台有沒有中國夢,我會先問你,那個中國夢的「中國」指的是什麼?
如果指的是「國家」或「政府」,「國家」「政府」在我心目中不過就是個管理組織,對不起,我對「國家」沒有夢,「政府」是會說謊的。但如果你說的「中國」指的是這塊土地上的人,這個社會,我怎麼會沒有夢呢?別說這片美麗的土地是我摯愛的父親、母親永遠的故鄉,這個地方的好跟壞,對於台灣有那麼大的影響,這個地方的福與禍,會牽動整個人類社區的未來,我怎會沒有中國夢呢?
我們就從「大國崛起」這個詞說起吧。我很願意看到中國的崛起,可是我希望它是以文明的力量來崛起的。
如何衡量文明?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它不太難。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這個城市怎樣對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對於殘障者的服務做到什麼地步,它對鰥寡孤獨的照顧到什麼程度,它怎樣對待所謂的盲流民工底層人民。對我而言,這是非常具體的文明的尺度。
一個國家文明到哪裡,我看這個國家怎麼對待外來移民,怎麼對待它的少數族群。我觀察這個國家的多數如何對待它的少數——這當然也包含十三億人如何對待兩千三百萬人!
誰在乎「大國崛起」?至少我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剛才我所說的文明刻度——你這大國怎麼對待你的弱勢與少數,你怎麼包容意見不同的異議分子,這,才是我在乎的。
如果說,所謂的大國崛起,它的人民所引以自豪的,是軍事的耀武揚威,經濟的財大氣粗,政治勢力的唯我獨尊,那我寧可它不崛起,因為這種性質的崛起,很可能最終為它自己的人民以及人類社區帶來災難和危險。
誰又在乎「血濃於水」?至少我不那麼在乎。如果我們對於文明的尺度完全沒有共識,如果我們在基座的價值上,根本無法對話,「血濃於水」有意義嗎?
我的父親十五歲那年,用一根扁擔、兩個竹簍走到湖南衡山的火車站前買蔬菜,準備挑回山上。剛巧國民黨在招憲兵學生隊,這個少年當下就做了決定:他放下扁擔就跟著軍隊走了。
我的父親在一九一九年出生,二○○四年,我捧著父親的骨灰回到了湖南衡山龍家院的山溝溝,鄉親點起一路的鞭炮迎接這個離家七十年、顛沛流離一生的遊子回鄉。
在家祭時,我聽到一個長輩用最古老的楚國鄉音唱出淒切的輓歌。一直忍者眼淚的我,那時再也忍不住了。
楚國鄉音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父親一輩子是怎麼被迫脫離了他自己的文化,過著不由自主的放逐的一生。一直到捧著他的骨灰回到那片土地,我才深切地感覺到這個七十年之後以骨灰回來的少年經歷了怎樣的中國近代史。而我在浙江新安江畔長大的母親,是如何地一生懷念那條清澈見魚的江水。
因為開闊包容,所以柔韌長遠
所以,請相信我,我對中國的希望是真誠的。但是請不要跟我談「大國崛起」,請不要跟我談「血濃於水」,我深深盼望見到的,是一個敢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
這樣的中國,因為自信,所以開闊,因為開闊,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韌、更長遠。當它文明的力量柔韌長遠的時候,它對整個人類的和平都會有關鍵的貢獻。
一九八五年我寫《野火集》,一九八六年一月,《野火集》在風聲鶴唳中出版。
一九八六年八月,離開台灣前夕,做了一場臨別演講,是「野火」時期唯一的一次。演講在害怕隨時「斷電」的氣氛中進行。今天,二○一○年八月一日,在北京大學,我想朗讀一九八六年那篇演講的最後一段,與大陸的讀者分享:
「在臨別的今天晚上,你或許要問我對台灣有什麼樣的夢想?
有。
今天晚上站在這裡說話,我心裡懷著深深的恐懼,恐懼今晚的言詞帶來什麼後果,我的夢想是,希望中國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個晚上站在任何一個地方說出心裡想說的話,而心中沒有任何恐懼。我們這一代人所做的種種努力也不過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將來會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那是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一日的台灣。
—————————————————
簡體:http://www.infzm.com/content/48505
繁體:http://blog.sina.com.tw/alexchuit/article.php?pbgid=99354&entryid=594875&
全文收在《傾聽》,印刻出版。
圖:湖南——父親的故鄉,LYT攝
里維兵長名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夜.語錄.我居家他們美容·海芋的回憶》
* 人若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不擅長獨立思考,那麼總會被周圍的思想帶著走。所謂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可以不做什麼。 —-康德
* 多數時候,因為冷漠、順從尤其投機取巧,我們只能是隨波逐流或被眼前利益左右。—-卡繆《卡謬自述》
* 那些因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三毛《我的寶貝》
*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決不能白白把生命浪費掉。如果我一天工作沒有什麼收穫,晚上躺在床上就疚虧難安,認為是慢性自殺。—-季羨林
* 我在自己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入內,也盡量不放自己出去。—-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 春天裡的花,夏日裡的花,秋風裡的花,開不過心中的花。—-老樹
* 每個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自己的渴求、慾望,以及難以啓齒的需要。所以,日子要過下去,人們就要學會寬恕。
——伍迪•艾倫
* 每一次,當他傷害我時,我會用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來原諒他,然而,再美好的回憶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後只剩下回憶的殘骸,一切都變成了折磨,也許我的確是從來不認識他。—-村上春樹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中挑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不負光陰。—-王小波
*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 旅行的樂趣,就是沈浸在他人故鄉,然後又完好無缺地走出來,心中充滿快樂,任憑他人承受自己的命運。沒有哪種幸福能勝過旅行的自由。因為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生活;對城市而言,僅僅看過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它。一個思想僅僅想過是不夠的,還應該超越它。
——波德里亞《冷記憶》
* 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展現人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某些人慷慨,某些人小氣;某些人可能有強烈的自尊心,但他的使命感,他對祖國的熱愛,讓他願意委屈求全。多少人,為了生存,很快的投降;多少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反而對真正的英雄給予無情的批判。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二次世界大戰史稱D-Day 之後的第八天, 戴高樂回到了法國領土。他對盟軍光復的最大一個鎮──貝約鎮的鎮民們發表簡短演說,然後唱起了馬賽曲。這首馬賽曲,到現在法國總統大選時,有一些聲稱愛國主義的人還經常演唱著;這是很優美的一首國歌。我每次聽到,就在想這首歌最好的演唱者一定是戴高樂,但他的聲音當時沒有被錄下來。
他哽咽的唱這首歌時,你可以想像每一個音符,幾乎皆是走調的。他唱歌的音樂天分其實相當高,理由是因為他泣不成聲,他實在唱不下去。慢慢的,德國的戰敗到了倒數時刻,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當時有一個故事。我們過去看一些歷史書上都說,巴黎之所以完全沒被摧毀,是因為維琪政府很快就投降了,法國人為了愛護他們的文物。
哇!這真的是對一群無用之人最好的美化之詞。事實上,在納粹原本的計畫裡頭,希特勒曾經下令,一旦巴黎開始內戰,英美盟軍一進入巴黎,他要求德軍駐巴黎的司令官柯爾提茲Choltitz將巴黎炸毀。所以巴黎在原來的希特勒計畫裡是全部炸毀, 他下令炸毀的還包括了塞納河上的四十五座橋樑、艾菲爾鐵塔,還有其他歷史著名的建築物羅浮宮、凡爾賽宮︙︙巴黎必須變成廢墟。
巴黎可以留下來,純粹是因為柯爾提茲這位德軍駐巴黎司令官,他住在巴黎,愛上這座城市,捨不得摧毀它。所以他不僅沒有執行希特勒的命令,還派遣密使進入盟軍陣地,找到戴高樂身邊的人,告訴他這件事。於是,戴高樂只好請求艾森豪將軍整個D-Day 的總指揮將軍提早光復巴黎的計畫,因為,如果希特勒發現柯爾提茲沒有按照他的命令裝設炸藥,他可能會換另一個司令官。但艾森豪不理睬他,後來,法軍將領雷克勒Philippe Leclerc de Hauteclocque再度和艾森豪提到他也獲得相同的情報,艾森豪念頭一轉,才同意了。
所以,這裡我想講什麼呢?面對一個你必須完成大事時,面子和自尊心是最不重要的事。戴高樂自己告訴艾森豪將軍,艾森豪回他「不」,戴高樂只好派雷克勒遊說。
戴高樂心想,你們都討厭我,可能跟我的個性和說話方式不無關係;那我再派另外一個人說服你,告訴艾森豪相同的訊息,結果艾森豪同意了。
這裡頭只差了三天,一個人的態度就完全變了。所以當你無法說服一個人時,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過去給別人的印象和成見不夠有說服力,而不是直接的攻擊對方。
那個時刻,戴高樂在日記裡寫下:
有的時候我可能要為自己的身高,過去的過度高傲和自尊心,負一點責任。但這些,都比不上偉大的巴黎。
艾森豪同意之後,八月二十二日,盟軍以一個排的兵力光復了巴黎;二十五日正式進入巴黎。德國軍隊本來就準備要投降,所以他們進去之後,根本沒有真正的交戰,就往牆上的希特勒肖像,啪啪啪發射一排子彈。原來,通報他們消息的就是柯爾提茲,這位司令官雙手放在腦後,從樓上走下來,正式投降,所以巴黎的建築文物得以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雙方不到幾個小時,就完成了投降文件。
儘管如此,戴高樂並沒有特別的喜悅,他沒有說什麼太多的話,雖然這代表偉大的勝利已經接近了。
八月二十六號,戴高樂舉行一場盛大的勝利遊行,他和底下的將領們,首先重燃凱旋門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火焰。
這個動作很重要, 你看一個領導者就看這些細節,他不是來宣告自己多偉大,不是來接受所有的人對他的歡呼。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帶著將領們,重燃凱旋門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火焰,告訴大家,是他們讓法國被保留下來,讓巴黎被保留下來。他知道這場戰役死傷的人太多了,他不該是在這個場合唯一接受歡呼的人。
他把自己擺到後面,把自尊心擺在光復祖國後面, 把戰爭勝利者的身分擺在戰亡將領的後面。
然後,他才沿著壯麗的香榭麗舍大道,慢慢的遊行,走到協和廣場。
那天戴高樂在日記裡寫了一段話,太特別了。如果你是當時的戴高樂,你想想看:離開法國的時候你被別人說是逃兵,是叛將,後來證明你一路是對的;你受到美國人的羞辱,最後回到你的國家,勝利在望了。你會告訴自己什麼?這一切都太值得了,多多少少你會覺得自己是英雄吧?
但答案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講述戴高樂故事的原因。
我覺得一個了不起的人,往往具有在某個關鍵時刻自我提醒的能力。
在日記裡頭,戴高樂說:
我知道戴高樂將軍已經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人們對這件事情已經有一個固定的形象。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論我去哪裡演講,或者我要做出任何重大決定的時候,我都要捫心自問,這樣適不適合戴高樂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這樣對不對得起戴高樂的角色。
戴高樂的名言還有一句:
如果沒有偉人就不會有偉大的事功。一個人只有執意成為偉人,他才會成為偉人。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博克來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圖片。在家隔離,但狗狗可以去美容院。史先生一副帥像,西西里島爽酷,忽忽集團及東大寺、三白超級可愛。隔離期間,讀書、改新書稿、整理山區花園,以即將凋謝的海芋插花佈置茜茜家族:生活,突然之間,少了無謂的奔波,多出了許多時間。紀念沒有白活的一天
里維兵長名言 在 兵長 的八卦
雙刀最強畢業裝|人類最強士兵里維兵長|襲捲破曉|人人都能做【魔物獵人崛起:破曉】【Monster Hunter ... 【巨人人物傳】人類最強的武器-里維兵長(Levi' highlight). ... <看更多>
里維兵長名言 在 那些巨人的深度台詞- 動漫板 - Dcard 的八卦
兵長 : 「我一直以來都弄不明白,為什麼不管做了多麼明智合理的選擇, ... 艾倫第四季選擇一個人繼續前進跟當初選擇不變身巨人,導致李維班的犧牲有關. ... <看更多>
里維兵長名言 在 Re: [心得] 59話之兵長喔喔喔喔喔(新劇情雷) - 看板Isayama 的八卦
借用標題表達我對兵長的愛,
所以原文恕刪,不過我有全部看完哦!
以下有劇情雷和腦殘粉雷,請小心踩雷~~~
====
首先我真的覺得兵長超~~~~~~~讚的,
穿起衣服來瘦,脫下衣服來讓人流口水;
拿起掃把來掃得亮晶晶,抽出美工刀來砍人刷刷刷;
無雙的劇情我超級愛!
砍人後頸double kill時實在high翻了!(那張圖好帥!)
在58話兵長叫大家該殺就殺時,面對大家的表情,兵長出現了一個『……』的神色
那個時候我超級擔心,
這些新兵還沒有看到自己人被『人類』所殺的模樣
他們沒見過神父被虐殺的樣子,
也沒見到跟蹤的調查兵團(57、58話)被中央憲兵爆頭的景象,
我相信如果他們親眼見到自己身旁的人就因一個猶豫被爆頭
(就像屋頂上兵長旁邊那個女生)
可能新兵們的表現就不會是這個樣子。
但很幸運也是很不幸的是,他們沒見過。
還好有可靠的、聰明的阿爾敏,可以在關鍵時期扛起重責大任,
不然我可憐的兵長可能就會被人shut down了~~~
=====
59話來到髒髒的馬廏,兵長一如既往地吐槽了下(其實吃不下飯的是你吧?)
有版友說不是很喜歡兵長的表達方法
但其實我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歡
(這裡沒有任何要駁倒版友的意思,本來人因為個性不同就有好惡的不同
我之甘露,彼之毒藥,這種事常常有的,我只是很單純的發表自己的心情
沒有任何想和大家辯論的動機)
首先,兵長這樣的說法完全不會OOC(out of character)
如果兵長說話太拐彎抹角,我一定會大喊這不是兵長這不是兵長這不是兵長
兵長的名言就是『最有效的調教方法就是讓對方感到疼痛』(好酷,大心)
其次,也是跟第一點連在一起的,這是個非常時期
是個只要有一點猶豫,就會讓你立刻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刻
僅僅憑著這麼一點人員與資源要抵抗整個大環境,那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
讓自己隨波逐流,被無知的操控是一件很輕鬆簡單的事
要去抵抗整個大社會,推翻現有的認知與體制,那才是真正痛苦的事!
這麼痛苦的事,如果身邊的成員沒有破釜沉舟的心志,那麼乾脆早點承認失敗好了
兵長所說的話,我覺得是一種『破而後立』的教育,
有些人是那種一點就通的人,不需要經歷失敗就能尋找到正確的路
有些人是那種一定要狠狠受過傷才懂得『啊!原來那樣才是對的』的人,
然而現在的時機已沒有辦法再讓你去累積經驗值,讓你去受受傷再評估什麼是對的了
現在調查兵團所有的一切,就是『生存下去』
因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就像兵長回答那個新兵憲兵所說的那樣
歷史,本來就是給勝利者去書寫的~~~~~
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兵長
他不是用溫柔懷柔的方式討人喜歡,他就是那種扮黑臉的人
他不會去想我要怎麼做讓別人喜歡我,他只是在想,我要怎麼做才能讓所有人活下去,
當然最好能讓所有人邁向成功,
能扮黑臉的人真的需要很強的意志力,
誰不想說好聽的話,說溫柔的話,讓整個團體氣氛很好,大家都以為我中心,不要反對我
可是現在時機根本不允許,
現在只要有一點猶豫就會讓一個人掉入地獄,
而當這個人掉入地獄後,就會是所有人跟著掉到地獄的最終時刻,
所以兵長必須很殘忍地讓這些孩子一夜之間長大,
就算長大的代價是永遠髒了、黑了,再也無法乾淨純潔,那也比失去生命來得好吧....
但是除了這樣,
兵長卻也不會強制的說『我就是對的,你們就是要聽我的』
他還是留給這些新兵自己成長與思考的空間
『什麼才是對,什麼是錯,這種事不到最後永遠不會知道。』(又是兵長名言)
我覺得這句話除了哲理上很對之外
(本來對錯就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是非黑白很難下定論)
還有一種兵長的獨特溫柔,潛台詞好像是
『所以你也不要覺得自己錯了而耿耿於懷,說不定你的選擇才是對的,不要太難過。』
好了,說完這裡,又要再說我發現兵長的一個小地方
就是讓帶著兩個憲兵新兵走的時候,
有一格子是阿爾敏和米卡莎都有點擔心約翰地回頭看著他,
而兵長卻是頭也不回地走掉(35頁)
當然米卡莎和阿爾敏是很了解約翰的同伴,他們會擔心他理所當然
但在兵長的立場,他是上司,
他實踐了『用人勿疑、疑人勿用』的這種真理
就算約翰曾經有過猶豫而差點發生大事,他這次將事情交給他
那就不去懷疑他的動機與成功失敗,
我覺得真的好酷好酷!
而能夠以這麼一點小動作就表現出兵長個性的諫山老師不只心細如髮,也非常厲害!
總而言之,兵長真的好棒,好帥
外在的肉體超讚(?)
內在的心靈也足夠強大!
而這麼強悍的條件下,卻不會給人感到他自大驕傲,真的是很成功的一個角色
難怪我會為他發花痴這麼久~~
說到底,59話最讓我揪心的還是那句
『到底什麼是事實,只有最終贏下這一戰的一方才能下定論。』
兵長,真的很希望你是屬於書寫歷史的那一方啊QA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94.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sayama/M.1404749463.A.D02.html
話說我之前玩過一個遊戲,就是屬於只要背刺暗殺就一定會成功的那種,
請不要讓我做惡夢押~~~~經你一說是有點擔心團長,但我的擔心都給兵長了XDDD
話說S大你的進版圖真的都好可愛,我真很很喜歡他們的蚊香眼>//////<
所以他們都死光了,真的好哀傷,希望兵長不要變成黑暗兵法獻頭的祭品啊~~~
覺得他包繃帶一定很帥,而且又會再露腹肌~~~~
進擊中學校真的很好笑說~~
偷偷說隨著104的成熟,我真的愈來愈怕兵長ooxx,希望永遠有母鴨帶小鴨(?)啊
※ 編輯: rita831 (61.230.48.50), 07/11/2014 22:25: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