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發表了第二個總統任期的就職演說。全文如下:
一、作為共同體的台灣
今天我站在這裡,是以無比感恩的心情,再一次承擔台灣人民交付給我的責任。
這是中華民國史上,最特別的總統就職典禮。它特別的地方,不在於典禮的規模,也不在於參與的人數,而在於,我們都知道,這一路走來有多麼不容易。
我要感謝台灣人民,是你們讓這麼不容易的事,在台灣發生。
我要特別謝謝一些人,他們在過去這四個月的防疫期間,很少被人提及。我要謝謝每一位在防疫初期,在藥房門口排隊的台灣人民。謝謝你們的耐心,以及謝謝你們對政府的信任。是你們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即使在最不安的時刻,也能保持公民的美德。
我也要謝謝那些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人。你們忍受生活的不便,為的是保護他人的健康。謝謝你們,展現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成就台灣防疫的成功。
國家的光榮感,生死與共的共同體,這一段記憶,將會存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團結的感覺,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今天現場,有許多各國使節代表,而且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許多國家,也都在關心台灣。
我想藉著這個機會告訴你們,你們看到的國家,有一群善良而堅韌的人民。這一群人民,無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中,依然能靠著我們的民主、我們的團結,和我們對彼此的責任感,克服挑戰、度過難關,讓台灣在世界上屹立不搖。
二、空前的挑戰和絕佳的機會
從一月到現在,台灣連續兩次讓國際社會驚豔。第一次是我們的民主選舉,第二次則是我們的防疫成績。
過去這一段時間,因為防疫的成功,「台灣」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大新聞媒體上。
「台灣」也寫在我們一箱又一箱送往國外的物資上頭。台灣人是世界上最良善的一群人,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向國際社會伸出援手。
我也希望全體國人,除了分享光榮跟喜悅之外,也能體會「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精神。
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我們不能有絲毫鬆懈。就算疫情過去了,衝擊也不會立刻散去。
這次疫情對全球的衝擊既深又廣,它改變了全球政治經濟的秩序,不僅加速、加大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重新排列了經濟板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型態,甚至也改變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周邊情勢的想像。
這些改變是挑戰,但也是機會。我要請所有的國人同胞做好準備,因為接下來,還有各種考驗和難關在等著我們。
未來四年,誰能從疫情中脫困;誰能針對疫情所帶來的改變,研擬國家的生存發展策略。誰能在疫情過後,複雜詭譎的國際情勢間,掌握機會,誰就能讓國家在世界中脫穎而出。
治理國家從來不能依賴激情,而是要在變局中,保持冷靜、指出方向。過去四年,這一點,我做到了。
我說過,我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各位。所以,下一個四年,在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這四大面向上,我也會超前部署,讓台灣脫胎換骨,我會帶領台灣迎向未來。
三、國家建設工程
#產業與經濟發展
我知道,台灣人民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產業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在2016年啟動了「經濟發展新模式」,致力讓台灣經濟走向世界。四年來,在國際經濟的巨大變局下,台灣不僅挺了過來,經濟成長更回到四小龍的第一名,股市萬點也成為常態。
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至今,仍然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這是全球少有的。但我們在紓困以及振興經濟上,必須持續超前部署,全力維持經濟穩定成長。
未來四年,我們面對的,是全球經濟更劇烈變動,和供應鏈加速重整的局面。在整體經濟方面,我們將秉持「穩定中追求成長、變局中把握先機」的政策理念,持續落實前瞻基礎建設、兆元投資等重大計畫,來鞏固未來幾十年的經濟發展。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更要抓住時機,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讓台灣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第一,我們要持續強化資訊及數位相關產業發展。我們要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的優勢,全力搶占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讓台灣成為下一個世代,資訊科技的重要基地,全力促進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
第二,我們要發展可以結合5G時代、數位轉型、以及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我們要全力打造可以有效保護自己,也能被世界信賴的資安系統及產業鏈。
第三,我們要打造接軌全球的生物及醫療科技產業。這次疫情中,無論是試劑製造、或是新藥和疫苗的研發,「台灣團隊」都有足夠的能力,跟全球頂尖技術接軌。我們要全力扶持相關產業,讓台灣成為全球克服疫病挑戰的關鍵力量。
第四,我們要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及戰略產業。除了已經在進行當中的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我們會更強力推動軍民技術整合,激發民間製造能量,更進一步進軍航空及太空產業。
第五,我們要加速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過去四年,再生能源有飛躍性的發展,台灣成為國際再生能源投資的熱點。在這個基礎上,2025年綠能占整體發電量百分之二十的目標,我有信心可以達成,台灣將成為亞太綠能中心。
第六,我們還要建構足以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及戰備產業。面對未來的全球秩序變化,從口罩、醫療及民生用品、能源到糧食供應,我們要把重要的產業鏈留在國內,維持一定的自給率。
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中,誰能擺脫依賴,誰就能掌握國家生存發展的先機。我要請所有產業界的朋友們放心,政府不會讓產業孤單。在未來幾年,我們有幾個主要的策略,來全力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策略
首先,我們要將國內需求,作為基礎能量,來帶動產業發展。尤其是公共部門的需求,以及維持國家安全的基本需求。
像是在這次疫情中,口罩等防疫物資的戰略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的國防產業和再生能源產業,也都能循著類似的模式,加速發展。
不只有口罩國家隊,未來,我們也會視各產業的規模及條件,組成國家隊。藉由政府對內部需求的保證,建立「台灣品牌」的全球戰略物資製造業,並且拓展到其他市場。
再來,我們知道,金融支援是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未來,我們會採取更靈活的金融政策,持續改革金融體制,運用更多元的金融手段,來協助產業的資金需求。
我們也會全力打造安全的產業環境。政府將致力於維持完善的公衛體系、堅固的國家安全體系、穩定的社會、良好的法治、以及健全的市場。有了這些保證,全球的高科技和戰略性產業,才會願意選擇台灣,作為生產和研發基地。
接下來,我們也要持續引導產業布局全球。和美、日、歐洽簽貿易或投資保障協定,這個目標我們會繼續努力。
我們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同時,也會積極開拓其他有潛力的市場,鼓勵廠商前往布局,為產業的國際合作,創造更有利的條件。當我們在全球尋找機會時,各地的台商將會是我們最好的夥伴。
最後,則是人才的問題。台灣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就必須匯聚各方的人才。蔡英文的政府,會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
未來,台灣更要和國際進一步接軌,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未來四年,更融通的金流、更活水的人流、更強勁的產業實力、更與世界緊密連結的台灣,將開啟嶄新的經濟格局,迎向繁榮新時代。
#社會安定:醫療健康網、社會安全網,接住每個需要幫助的人
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不會忘記社會安定,也是人民對政府的重要期待。一個更好的國家,政府必須要擔起更多責任,來減輕人民的負擔,減少社會的問題。
過去幾年,我們把長照2.0、幼托照顧、居住正義的問題,一個一個補起來了。未來四年,我的目標,就是要把這張網,做得更綿密,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盡量不要讓遺憾的事情再發生。
#健康防疫安全網
首先,我們要更強化健康和防疫安全網。台灣已經是高齡社會,疫病的流行,對人民的健康是嚴重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強化疫病防治和醫療能量,結合產業,在疫苗和藥物的開發、以及傳染病防治的領域,有更多突破,讓人民可以更健康、受到更好的照顧。
#社會安全網補漏網
接著,我們要把社會安全網的漏洞補起來。這幾年來,有幾起跟「思覺失調症」患者相關的治安事件,引起很多討論。不只是「思覺失調症」,其他精神疾病、毒癮、家庭暴力等問題也一樣。
我了解民眾的憂慮,這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
我會強化社會照顧體系,讓第一線的社工能量能夠提升,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讓社工能夠深入最基層,把過去社會安全網沒有接住的人找出來。
另外,對於個案所引發的爭議,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醫療部門、或個別法官。司法和行政部門,應該要檢討制度、優化制度,該修法的地方,就應該要著手修正。
#國家安全: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兩岸和平穩定
一個更好的國家,也必須重視國家安全。過去四年,我們推動國防事務改革、積極參與國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希望讓台灣在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未來四年,這些政策方向不會改變,我們也會做得更多。
#國防事務改革
在國防事務改革方面,我們有三個重要的方向。第一是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在強化防衛固守能力的同時,未來戰力的發展,將著重機動、反制、非傳統的不對稱戰力;並且能夠有效防衛「網路戰」、「認知戰」、以及「超限戰」的威脅,達成重層嚇阻的戰略目標。
第二是後備動員制度的實質改革。我們要提高後備部隊的人員素質和武器裝備;後備戰力提高,才能有效地跟常備軍隊協同作戰。此外,平常就要建立跨部會的常設後備動員體制,協調人力物力,平戰轉換時,動員才會順利。
第三是改善部隊管理制度。現在的年輕士官兵,都是在民主自由的社會長大,如何讓他們在軍中,發揮更好的戰力和專長,這是必須正視的課題。
年輕人從軍出現適應上的問題,反映出社會轉變和軍中管理制度的落差。我們必須把落差補起來,不要因為制度的不周全,影響了社會對軍隊的觀感,也造成軍人的榮譽和士氣,在一個又一個的個案中,被消耗掉。
因此,我們要在制度上,強化軍中申訴關懷機制、建立公允的事件調查機制、以及滾動檢討人事配置。在教育訓練上,則要提升各級幹部領導統御能力,達成管理的現代化、專業化。
我們要在維持戰力的團隊軍紀,以及社會價值對個人的尊重之間,取得包容、取得均衡。
#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在國際層面,過去四年,我們積極參與各項國際重大議題,包括反恐合作、人道救助、宗教自由、以及非傳統安全等重要全球議題。
在這次國際疫情中,我們在能力範圍內,對國際社會展開無私援助,受到了高度肯定。
台灣,已經被國際定位為民主成功故事、可信賴夥伴、世界良善力量,這是台灣人民共同的驕傲。
未來四年,我們會持續爭取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和友邦的共榮合作,和美、日、歐等共享價值的國家,深化夥伴關係。
我們也會更積極參與區域的合作機制,和區域相關國家攜手,共同為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實際貢獻。
#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
面對複雜多變的兩岸情勢,過去四年,我們盡力為兩岸和平穩定,做出最大的努力,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肯定;我們會持續努力,也願意跟對岸展開對話,為區域安全,做出更具體的貢獻。
我要再次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個字。我們不會接受北京當局,以「一國兩制」矮化台灣,破壞台海的現狀,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
我們也會持續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這是我們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一貫立場。
兩岸關係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雙方都有責任,謀求長遠相處之道,避免對立與分歧的擴大。在變局之中,我會堅持原則,並秉持解決問題的開放態度,負起責任,我也期盼對岸領導人,能承擔起相對的責任,共同穩定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
四、國家體制強化及民主深化
未來四年,除了國家建設的工程,政府體制的優化,也非常重要。立法院即將成立修憲委員會,提供一個平台,讓攸關政府制度、以及人民權利的各項憲政體制改革議題,能夠被充分對話、形成共識。
藉由這個民主過程,憲政體制將更能夠與時俱進,契合台灣社會的價值。而朝野都有共識的18歲公民權,更應該優先來推動。
在司法改革方面,上個任期,我已經實現了「司改國是會議」的承諾,讓「法官法」、「律師法」、「憲法訴訟法」、以及「勞動事件法」陸續完成修法,這都是改善司法體質的基礎工程。
但是司改還在轉型期,現階段的成果,和人民的期待,還有一段距離。我會繼續傾聽各方的意見,不會停下腳步,人民的不滿,就是持續改革的動力。
在未來四年內,國民法官制度一定要上路,讓人民進入法庭擔任國民法官,成為改革的催化劑,讓司法體系與人民的距離不再遙遠,更加符合期待,贏得信賴。
另外,所有憲政機關,都要持續改革的腳步。行政院組織改造工程,將在重新盤點後再次啟動,包括成立一個專責的數位發展部會,還有與時俱進地調整各部會,讓政府的治理能力,更貼近國家發展的需求。
監察院的國家人權委員會,將在今年八月掛牌成立,它將是台灣落實「人權立國」理念的里程碑,也是監察院轉型的起點。
我也會請九月上任的考試院新團隊,提出完整的改革方案,檢討過去的思維,轉型為稱職的國家人力資源部門,培育現代政府所需要的治理人才。
五、結論
各位國人同胞,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我們抵抗過侵略併吞的壓力、走出獨裁體制的幽谷,也一度走在被世界孤立的曠野之中,但無論什麼樣的挑戰,民主自由的價值,一直是我們的堅持。「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共同體意識,也始終是我們的信念。
今天我們的現場,有很多防疫英雄:口罩國家隊上中下游產業成員、疫情指揮中心的公衛團隊、以及蘇貞昌院長帶領的政府團隊。
還有更多沒有在現場的各行各業防疫英雄們,醫護人員、郵務人員、藥師、便利商店店員、以及運將朋友等等。
容我無法一一叫出各位的名字,但我想要告訴大家,七十年來,台灣可以度過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依靠的從來都不是一兩個英雄;而是像各位一樣,一起轉動歷史巨輪的無名英雄。是因為有你們,台灣世世代代的幸福、安定、繁榮,才得以延續。
我要向你們所有人致敬。所有的台灣人都是英雄。蔡英文跟賴清德,很榮幸能在此,接受各位的託付。
能在這樣艱鉅的時刻,承擔中華民國總統的重責大任,我心中的壓力多過喜悅。不過,我不會退縮,因為我有你們。
未來的路不會一片順遂,挑戰只會越來越多。不過,我們是一個在驚濤駭浪中走過來的國家。我們兩千三百萬人,是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我由衷期許所有的國人同胞,要記得過去這幾個月,上下一心、緊緊相依、克服難關的感動。中華民國可以很團結,台灣可以很安全,當一個台灣人可以很光榮,可以抬頭挺胸、昂首闊步。
親愛的國人同胞,未來的旅程還很長,台灣的故事,也正在展開下一頁。台灣的故事,屬於每一個人,也需要每一個人。
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請當我們的導引,請當我們的夥伴,讓我們凝聚智慧與勇氣,一起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謝謝大家。
照片提供:中華文化總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
醫療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3Q給台灣的提案41-47:這票投給我,我跟你一起打造未來】
距離投票只剩下不到24小時,我要把3Q的提案都跟大家報告完畢,#你的每一票都至關重要。
和那些坐著輪椅從國外被推回來的族群不同,如果你三十歲,你還要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五十年以上。
你的這票,是投給你自己,是投給未來的你,和你的下一代。
【3Q給台灣的提案41:投給自己的未來】
23年前,香港人迎來了保證「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中國,那時,他們沒有選擇。
23年後,當時的年輕人步入中年,面臨房價高昂、醫療擁擠、言論自由縮減的社會。
23年前剛出生的嬰兒,現在則在街上吃催淚彈,被毆打,被強姦,被自殺。
他們或有悔恨,但別無選擇,但是你有。
1年前,有個承諾「全台首富發大財」的煽動家,選上高雄市長,承諾他做好做滿絕不溜之大吉。
1年後,什麼承諾都沒做到的他,在凱道上煽動更多人民,接受他毫無根據的謊言。
他帶著指導解放軍作戰的吳斯懷們,帶著殺警犯、販毒犯,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號角,一起進攻我們的民主殿堂。
還好,你們如果後悔,現在還有改變的機會,拿起盾牌,站好陣線,用手中的選票就能守護台灣。
年輕的台灣人啊,我們還有選擇的機會,不要擔憂,不要恐懼,不用再在意動員造勢的人數,不用在乎這兩天的耳語,明天睡得飽飽,1月11日,和你的手足,和你的朋友,投下手中這張選票。
1個半月前,平常不關心政治的香港年輕人都站出來了,他們翻轉了區議會,雖然不能下架共產黨,但展現了香港的意志。
後天,只要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也都出來,小英可能小贏變大勝,中二選區也可以翻盤,這就會決定選舉的結果!
不要擔憂,勇敢自信,投票前行,2020,台灣會贏。
【3Q給台灣的提案42:安心當父母】
今天的首投族,到了退休時,65歲以上老人人數將接近青壯年人數,而台灣人口也將下降到1700萬人左右,少子化、高齡化、勞動力缺乏怎麼辦?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近年紛紛強調婦女友善的政策改革,原因在於女性長期負擔照顧老幼的家庭責任,無法工作,造成高教育、低生育、低就業的矛盾局面。而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在世界上長期偏低,鄰近國家中只微幅高過日本,更急需改革!
以北歐政策而言,簡而言之是以女性為中心的經建政策,透過普及平等公托,提升雙薪家庭比率,也大力提升婦女補助,並透過國家資源投入達到再分配與去普羅化,讓勞工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
以人類發展指數而言,指數越高,生育率越低,但在指數超過0.9以後,反而呈現反轉趨勢。這些高生育率國家有相當大部分是北歐福利國,如丹麥2008年時2歲以下全時托育率就達88%,瑞典達62%,挪威58%。如學者Korpi就指出「2歲以下正式托育是支持雙薪家庭的指標」。
因而丹、瑞、挪等國,婦女就業率比台灣高出30~35%!!人口減少時代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推動以婦女為中心的福利支出。包含育嬰支援、公共托育、長照配套、和強化單親補助等婦女友善政策,讓長期在職場上被壓抑的女性可以安心就業!
在選戰中,郭台銘先生曾推出0-6歲國家養支票,但無視自己在生涯中多次養育兒女的經驗,攻擊洪慈庸委員在任期中生育,這就是無視「友善職場女性」的最惡劣案例。相比之下,蔡英文總統雖沒有漫天喊價式的浮誇政策,卻在不斷改進下,修正了公托公幼補助方式,我會在國會裡面,支持蔡總統更積極的推動照顧新手父母,友善職業婦女的政策,讓生育不再成為青年恐懼的生活負擔。
【3Q給台灣的提案43:公共托育】
公共托育一直是台灣基進關注的政策,我希望在四年內,我們能做到「公托與公幼免抽籤」的目標。
當然,我們很難將公托公幼國有化,義務化,但可以透過「準公共化」,讓父母有平等的補助基礎和多元選擇,並透過政府稽核和調查聯合抬價行為,維持市場公平性,減少「市場失靈」方式。因此,國家介入除了直接補助外,尚有維持公益調節市場的作用。亦即Richard Thaler所謂「推力」理論的地位。
另外,要透過對於民間社會的動員,促進參與和理解,並釋出多餘勞動力。並透過「政府有效投資」,減少公托的運作成本。舉例而言,所謂「青銀共照」、「二次就業」,都是嘗試釋放部分中、高齡就業者/同時照顧/被照顧者進入照顧體系,減少勞力負擔。
而在宅照顧、大家庭、社區合作社等制度,都是民間吸納照顧壓力的方式。可以透過制度設計的獎助制度來達成。而透過政府釋出閒置空間、鼓勵私營照顧服務型新創,這些都是減少市場營運成本的方式。
更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在強化公托同時,必須帶入公共運輸、公共住宅政策,並鼓勵微型創業的市場機制提供解決方案,減少父母負擔、也增加青年就業。
在0-2歲部分,以「居家型保母」和「機構型托嬰為主」,推動公正的保母推薦、管理辦法;並推動「公共社區保母」,也就是和公宅結合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在2-6歲部分,「公立幼兒園」、「非營利幼兒園」,應以修繕活化舊校舍等現有閒置空間,達到法規安全等標準。並結合大眾運輸導向開發和公共住宅政策,在車站節點設立和社區結合的幼兒園,讓最多人能夠利用。
另外,我們可鼓勵民間提出托育和長照的新解決方案,例如法國老人院自1990年代開始推動青銀共照人力分享的制度,讓托兒所與老人院比鄰。而日本新創企業推出和媽媽工作場所結合的托嬰/工作空間。這些都能提升服務效率。
如此一來,透過政策工具,來扶助民間力量、引導市場運作,形成一個吸納足夠民意的緩衝區,逐年提升公托比例,達成女性充分就業,解決所謂的「老化、青貧、少子化,人口三位一體」問題,才是讓台灣「平等而富有」的最好方式!
【3Q給台灣的提案44:多元教育】
我們的教育,應該不僅是教育孩子而已,在許多時候,孩子遇到課業問題,不只是學習困難,而是遇到社交、情感、家庭上的其他困難,甚至身心健康問題。
因此,包含學校的心理輔導、社工、甚至語言治療師等制度,必須加強配置人數,在偏鄉學校,也需要有在幾所學校聯合起來輪駐。
以芬蘭而言,就設有「多學科小組」,由不同職類專業人員定期和班導師討論學生整體「身而為人」的需求,仍後思考學生面臨什麼問題,能得到什麼幫助。把「心理健康和福祉」看作和學業成績一樣重要,是芬蘭教育的一大優勢,然而,台灣卻因為成本問題無法這樣做。不過,如果學生中輟,或是因情緒問題,濫用物質,無法在社會上謀生,我們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遠大於這些支出。
我認為,要達到「社會平等」,避免「青少年犯罪」,去特別關注那些落後的孩子,透過補救教學、心裡健康與社會資源協助,找出可以解決的問題,減少階級優勢帶來的不平等差異,這會對我們社會的融合有很大幫助,也將省下龐大的監獄監禁、毒品戒治等成本,畢竟投資教育,回報還是大多了!
【3Q給台灣的提案45:就職教育】
在高等教育擴張下,人人都能上大學,許多人批評大學系統與技職教育的混淆,也注意到了許多類別研究所就業的困難。
許多人認為高等教育有崇高的價值,然而,在通識與基礎人文課程以外,「就職」所需的技能,幾乎還是學子進入大學最關心的事。但大學與產業界的脈動,卻不一定緊密連結。
就拿地理位置來說,以台中為例,台中擁有台灣最重要的航太工業製造基地,但大學的航太相關系所,並不在台中。同樣的,高雄市台灣最大的造船基地,但造船設計能量與大專學系,卻集中在台北,這些都是不利地區發展的因素,不要小看地理因素,人際網路交流構成的互動,常常是促進競爭與人才流動的催化劑。
因此,科學園區結合大學研究機構的集約式規劃,或是大學復歸市區,讓大學成為帶動知識經濟轉型的樞紐,在許多國家的都會與產學規劃中逐漸成為趨勢。
台中具有國立中興大學以及許多實力堅強的老牌學校,我認為,教育部應更開放地,鼓勵地方產官學溝通,以研究型大學為樞紐,結合其他法人研究機構與廠商的研發部門,發展一地的技術特長,也能讓學生在學或畢業時,對於就業脈絡更好掌握!
【3Q給台灣的提案46:照顧青年】
青年不敢生育,除了剛才提過的育兒負擔,當然和低薪高房價也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我還是強調,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除了進一步稅負調整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游資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現有的《國土三法》與配套法案,著眼於管制與保護的多,而未來開創的少。我認為應參考日本《國土形成計畫法》與定期檢討的 #全國總和開發計畫 之精神,以提升地方圈競爭力為目標,以子法或子計畫規範設置機能自足的廣域國際交流圈,並以「#西部都會走廊、#東部生態走廊、與環繞全國的 #海洋資源走廊」串連,用全國性的觀點,思考機場、高鐵、鐵公路網的建構,產業的戰略佈局與差異性法規鬆綁,並在各生活圈發展「#差異化吸引」魅力,讓年輕人有台北以外的多重選擇!
而當年輕人回到故鄉,我們應該優先推出公托、公運、公宅結合創業補助的一站到位政策,讓年輕人的生活、就業、育兒都沒有負擔,全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3Q給台灣的提案47:長照3.0】
蔡英文總統推動長照升級的步伐,是歷任總統最用心的,而我們也看到,經過不道4年,長照BC級據點大量成立,深入社區,加上受益族群範圍擴大,也提供了長輩更多的資源。
以預防醫學三段五級的模式而言,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減緩失能」,而是增加前段的「健康促進」,來省下未來龐大的支出。在公共議題中我們必須納入相對弱勢者的聲音,才能改變我們社區的空間與生活方式。創造對所有年齡層友善的環境,並改革城市的發展,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誠然,社區、區域到城市,會有不同的尺度,也需要不同的架構來創造改變,建立一個全人健康,全齡幸福的城市。
在高齡者繼續增加下,未來長照2.0的框架,和財物支出,終究仍會受到挑戰。我認為,我們必須及早思考,進一步減少老人失能速度,ˇ以及降低照服員需求成長量的健康促進政策。我認為,長照ABC都是以「據點」出發,我們進一步衍生出「長照ABCD」時,就要用「在地整體照顧」,把地區改造成老年人可以持續生活在此的環境,透過居民間照護意識的提升,結合「到宅醫療」、「遠距醫療」、「智慧協助醫療」,貼近居民的生活,增加社區的信任與活力。因此比C據點更貼近人的,就是「家」。長照3.0便是以每個人的住宅為據點,社區為支援環境的整體營照,也會是長照政策永續發展之道!
醫療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八卦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醫療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評價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醫療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針對花蓮榮民自費安養中心將與花蓮榮家合併,民進黨立委蕭美琴今(14)日於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退輔會主...委曾金陵,蕭美琴表示,我國因高齡化社會讓長期照護及老人安養需求與日俱增,政府未來必須擬定更完善的長照政策因應。以花蓮志學榮民自費安養中心為例,目前部分榮民不願因建物不符規定或其他整併緣故而搬離,希望繼續居住,因此如何妥善運用有限資源,目前對政府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對此,蕭美琴主張「民間委外經營」的做法,要求退輔會盡快研議相關措施與辦法。曾金陵答詢表示,近幾個月會安排至花蓮了解情況後研議解決。蕭美琴表示,在國家資源有限的情形下,民眾對於老人照顧及安養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退輔會可考慮採行民間委外經營方式,結合花蓮縣政府社會局協助在地的中低收入及其他具安養需求的非榮民身分鄉親,退輔會不需要再花費經營管理人力;此舉除可照顧想要留下來的自費安養榮民,同時釋出更多民營的空間,不再僅限於榮民居住,以照顧更多具安置需求的在地鄉親,讓更多民眾共享國家資源。為此,蕭美琴要求退輔會在「三贏方案」考量下,釋出資源、有效利用,以積極態度面對。另針對核電是否對人體造成危害,蕭美琴質詢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時指出,依據原能會核子事故緊急應變體系說明,退輔會所屬榮總體系是核子事故緊急醫療後送體系的一環,因此在我國不幸發生核子事故時,榮總具關鍵任務。但據資料指出台電曾與榮總簽訂契約,要求不得對外公布遭受輻射感染病症的患者。對此,她認為這種合約非常不合理,不僅企圖隱匿核安資訊,也涉及隱匿相關醫療病史數據。蕭美琴認為,核能安全是國人共同關切的問題,榮總有必要讓外界了解過去核一、核二、核三廠是否曾發生核能輻射外洩事件?或是目前核廢料在儲存過程中是否曾發生輻射外洩問題,對此,她認為榮總有必要採取匿名姓名方式向外界公布過去在核一、核二、核三廠工作的台電員工,是否因輻射汙染而產生如白血病等病變的患者,讓社會各界了解核安必要資訊。
醫療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評價
【智翔的議會質詢-衛生局、勞動局(10/25)】
#電子菸無法可管
上次教育局的質詢當中,智翔詢問了電子菸的校園問題,今天則針對菸害防制的主管機關衛生局來請教,由於電子菸目前處於法律上的模糊地帶,即使要等《菸害防制法》、《藥事法》修法,桃園市應該也可以先以地方自治條例的修改來進行,內涵包括:
一、未滿18歲不得吸食或持有
二、不得販售給未滿18歲者
三、明定禁菸範圍
四、相關罰則
衛生局也表示會進行研議,期待後續發展。
#食品檢驗費時
現行的食品檢驗流程費時過久,以農藥殘留檢驗來說,需要多達20-30天的過程,這產生的問題就是常常檢驗完了,菜也賣完了,根本無法即時銷毀不合格產品。雖然衛生局也計劃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規定送驗日期要在採樣日期的五日內,送至委外檢驗單位,那到底何者是自行檢驗?哪些項目是委外? 如何能有效地縮短取樣到送驗的流程,去及時把關食安?
且不合格品的複驗是以下一年度來做,是否太久?以環保局在稽查違法廠商時,會採取限期改善,並不定期的到工廠視察改善狀況,智翔認為在食品的檢驗上,應可參考其作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食用冰與冰品的不合格率在過去幾年都佔約近四成,為不合格品比率最高者,如果說像便利商店,或是品牌咖啡業者、速食店等都能確保冰品食用安全,那一般的冰品業者應該也能做到,是否請衛生局規定合格的做法,或是建立示範點來輔導業者?
#清大交大亞東到桃園設立醫院
據報載,桃園與清大與交大簽訂意向書,亞東醫院也有意願來桃園開設,想就桃園長期缺乏醫學中心等醫療資源,向衛生局詢問目前進度為何? 可能會規劃於哪個行政區?
局長則回覆,清大會在大園區,捷運A16站附近的機關用地;交大則是A19站,計劃上以學校為主輔以一些診所;亞東則是會在內壢開設,期程方面,還在等待土地取得,所以也希望衛生局這邊繼續努力。
#長照人力不足
照管人員人員配置不足,造成流動率高的惡性循環,依照規定超過每150-200人須配置一名照顧管理專員,所以想請問衛生局如何提供更多誘因,降低長照人力的負擔。局長也提到,會往加薪、增額的方式辦理,提升整體長照的環境。
#高空墜落與違章工廠的勞權保障
由於今日僅剩的時間不多,所以快速詢問勞動局,桃園在重大職災的案件數與高空墜落的比率在六都中屬於偏高,對於高空墜落有無預防方式? 勞檢處回答,從今年開始營造業的勞動檢查歸勞檢處,所以從今年開始檢查數量變多,職災的案件數也有下降。
而同樣與建管單位有關的違章工廠議題,上次消防局提到,只要建管單位提供名單,就會去稽查消防安全,所以這邊也希望勞動局可以跟建管單位合作,對於有勞動安全疑慮的違章工廠或是其他工作場所,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來保障勞工安全。
最後關於外送平台的事故頻傳,智翔希望勞動局可以研議外送員權益保護專案小組,以專案協助相關事故與勞動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