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當防疫漏洞」
一位不是感冒肺炎症狀的婦人來掛急診,一問再問三問,才說出自己曾經跟大陸回來的兒子有接觸史。
被問出來之後,她急忙強調「只有短短見一次面!去他家,進去一下下就出來了!」
為了小心起見,還是做了一些檢查並把病患放在外圍。旁邊陪伴的是她的其他親戚。
過了一會兒,護理師說:「她的兒子說,關於她的不舒服,想要做進一步檢查。」
兒子!兒子!我聽錯了嗎?
趕快戴上護具衝出去!
「請問你是她兒子?從大陸回來那個?」
他說是!
「你有自主管理嗎?你有跟疾管局通報旅遊史嗎?你知道你現在應該在家裡嗎?你知道你現在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嗎?」
全部都搖頭!
轉頭看著病患:「這個叫做只匆匆見面一次的接觸史嗎?你們到底有多頻繁接觸?」。
「大家都這麼努力在防疫!即使沒有症狀,有旅遊史接觸史的人都有可能在潛伏期傳染給其他人。」。
雖然母子都沒有感冒肺炎症狀,同仁還是讓他們走感控流程及通報,並讓病患兒子速速回家自主隔離。
最後,婦人要回家之前說:「我是不是因為吃了幾天某家醫院的藥才這樣?」
「所以妳去看過其他醫院?是急診嗎?」
「不是!」
「不是急診妳怎麼可以看?妳有告知他們接觸史、旅遊史嗎?」
(有旅遊史接觸史不管什麼疾病,現階段只能走急診防疫動線來看診!不能影響到一般在門診、診所的病患及家屬!)
「沒有!」
我的天啊!
突然想起SARS時期,有醫護逃出醫院!現在想想,真的沒有必要罵他們懦弱!面對這些不誠實告知旅遊史接觸史、又沒有自主管理的人,讓第一線醫護健康安全受到多大的威脅!?第一線醫護也有家人小孩啊!
田醫師和所有第一線醫護都是準備好應戰的!但是前提是,一定要誠實交代旅遊接觸史啊!
會寫出這個故事,因為,不是只有這個案例!我們也不希望醫病關係弄得如此緊張!
但是,非常時期!共體時艱!我們才能夠把疫情傷害減到最小、共同度過!
#不要讓醫護變成咄咄逼人的角色
#醫護也不希望
#千萬不要成為防疫漏洞
#萬一真的從隱瞞事實者這邊擴大疫情最後還是查得出來的
醫病關係案例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八卦
假期又要來寫長文小說了,不過今天暫且放下去年選舉前「萊爾」、 「酸奶」、「臭奶」的情緒,好好聊一下醫師生涯的甘苦談…
30多年醫師生涯, 現今自認醫術純熟了,但回想過去,其實也有經歷菜鳥的階段,記得20多年前有次去幼兒園幫幼童體檢,看到一個瞳孔放大的小男孩,當時心頭一驚,以我們神經科醫師的立場, 瞳孔放大, 那豈不快掛了, 但看那小男孩活力甚佳, 滿園飛舞, 心理實在困惑, 後來詢問老師才知道家長每晚都幫他點散瞳劑來預防近視加深, 當時覺得真的糗斃了, 這麼小小的tip都沒想到,菜鳥就是菜鳥。
大家不要覺得好笑,實戰經驗和腦袋知識有時實在搭不起來 ,記得我已經披醫師長袍了,有次被別的醫師照會去看一對姊弟,他們的病史是下肢突然僵直、動彈不得,當時在病房左敲敲右看看,實在找不出神經病杜在哪個level ,只好回頭再仔細詢問病史, 後來媽媽才透漏因小孩學游泳, 自己對他們要求甚高,於是昨天游泳課前讓他們喝了肌酸飲料,沒想到今天上課回來就變這樣,後來住院醫師去review 了paper ,說可能是這種飲料的某個成分造成(但我沒經驗),還有另一可能是媽媽要求過高,姊弟的心理壓力造成身體病症,這和hysteria純粹因心理壓力裝出來的又不同, 不過還好姊弟倆打了點滴兩三天,代謝物排出後, 症狀就改善了,這病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這種飲料的神奇效果,而是住院時弟弟因兩眼瞳孔放大, 被年輕醫生逮去做腦部MRI,典型的沒把神經病灶level搞清楚就去做昂貴檢查的案例 ,不過學生被我K幾次後就記得了, 沒抽搐,意識滿分,無12對腦神經病變,那麼該懷疑的神經病杜還是往腦部以下找吧, 後來這對姊弟證實是神經unit 最終端的肌病變,至於有沒有心理因素貢獻,不得而知。
醫院是小型社會的縮影, 有病須靠醫學常識診斷, 有其他隱情要靠敏銳度細細探究…
『我剛當上主治醫師不久,遇到一位單親媽媽帶著三個姊弟來門診就診,三姊弟的主訴是晚上夜咳得很厲害,咳到睡不著 ,我給的診斷是過敏性氣管炎,打算開些支氣管擴張劑、抗組織胺和短期類固醇給他們,但媽媽一直強調晚上會出現極大的喘鳴聲,合併呼吸困難,怕他們缺氧,要求要住院治療,當時聽診實在不覺得三姊弟會有如媽媽描述的嚴重症狀,但有些過敏病人,的確只遇到夜間冷空氣時才發作,媽媽一直強調症狀嚴重, 我只好簽床讓他們住院。
第二天一大早去查房, 護理師一直跟我抱怨說三姊弟大夜班在病房內嬉鬧,跑來跑去影響其他病人的休息,且他們晚上根本沒咳嗽,這時媽媽聽了趕緊接口,說她會約束小孩,再三強調他們半夜咳很厲害,要求我繼續讓他們住院。或許吧,小孩第一天入院,凡事新鮮,不受控制也很正常,於是同意他們再留一天。
隔天再去查房,護理師反映媽媽雖有盡力約束小孩,但小孩仍在自己的病房內嬉鬧,他們住的是三等床(當時本院尚未整建,還有820這種住5個人的病房),會影響同病房的其他病人,聽了主護護士的描述,媽媽有些心急,霹靂啪啦、滔滔不絕地解釋一堆理由,但我仔細聽診、評估,覺得三姊弟就算有症狀,也沒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程度, 當下立刻要求他們出院返家,回門診追蹤即可, 接下來這一幕著實讓我震驚…
媽媽把我叫到一個四下無人之處,坦承她欺騙了我,她要求住院的目的,只為求小孩能得到每日3000元的住院保險給付,她還強調她有腦瘤,接下來就要去台大開刀了,可能一段時間無法工作,只得利用這方法事先籌措生活費。她一邊說一邊流淚,也懇求我的原諒(還一度雙膝跪地,被我連忙拉起),當下聽了有點震撼,也心中不忍,但再怎樣,健保和私人醫療保險都是所有被保險人的公共財,不能如此被濫用,隔天還是請他們出院,並請社福部門介入處理。
事後從社工那裏了解她們家的處境,媽媽並未和先生離婚,但先生長年不顧家, 家裡生計均由媽媽一人扛起,也算是另類的單親家庭。
台灣社會算是富裕,但還是會上演「朱門酒肉臭, 外有凍死骨」的戲碼,落入貧窮線底下的家庭,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要靠這種手段才能達成,著實令人心噓不已! 雖然事隔多年, 腦海還是會浮現這對母子的身影,聯醫目前推行的「全人醫療」,就是秉持這個理念,醫生和病人之間,除了醫病關係外,也還有一些價值在其中。
醫病關係案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6/23 兩處群聚共9例,新北匡列疏忽害慘高雄】
■今日有兩處個案,一案14302來自 #新北淡水,該案時常在新北淡水的傳統市場活動,研判當時新北市場大流行造成感染,此案和居住高雄的14300接觸,6/8號14302發病,6/11日兩案一起去台南看診,但並未採檢,之後到6/19 14300發病就醫才確診。
■另一案為 #仁武家族大群聚,前天晚上深夜案14299PCR發現陽性,當夜開始疫調,往前追到密切接觸者表姐案14357,再追到父親案14359(戶籍新北鶯歌,工作桃園大溪)於5/24~5/28在 #新北恩主公醫院 住院開刀。當時14359住到11樓20房,和恩主公院內群聚感染首例(5/22)僅一房之隔(11樓18房),案14359住院時PCR陰性,該案出院後就回到高雄,其間多次(6/7, 6/10, 6/17)開車回到恩主公醫院與診所複診,已經出現相關症狀但並未採檢,也沒有因恩主公院內感染被匡列。
■第一圈匡列17人,有7人確診,第二圈匡列接觸者86人,86人陰性,第三圈匡列122人,82人陰性繼續檢驗中。
■補充:#高雄陪雙北一起三級,這句話就是事實。雙北疫調、匡列、市場管理,這些簡單基本功都不會,都亂做,案例隨時都可能傳播到其他縣市,雙北之外就算常常+0,也根本不可能解封。
■#其邁生氣氣痛心發言:這是「我們整理,我們整理!」的新北市恩主公醫院院內感染時間序,#高雄衛生局沒有收到任何新北來的資訊,沒有篩檢,沒有疫調,也沒有隔離,同樓層隔壁的就放他出去。最離譜的,這個人6/7回去有呼吸道症狀,6/17又來一次,這個個案錯失了三次機會!疫調、匡列、隔離很重要,我再強調強調疫調、匡列、隔離很重要! 拜託同島一命,新北市要把恩主公群聚個案重啟疫調,往前到5/22,所有進出恩主公醫院的工作人員、家屬,要再進行篩檢,否則都不做疫調,不做篩檢,是我們高雄自己篩檢往前追出來!
■我們高雄疫調人員前天都沒睡覺,馬上匡列200多人個案篩檢,目前外溢狀況並不大,還屬於家族感染,正在加速社區接觸個案篩檢。
Q&A:
■再強調足跡不是日記流水帳,不是GPS完整定位,而是有一定風險,無法掌握所有接觸者的足跡才會公布。疫情與足跡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公布為主,任何非官方訊息,請勿轉傳,會依法處理,疫情以來已經送件4件。有疑問可以先打給衛生局詢問。
■市長強調,高雄市的疫調連個案去菜市場裡面哪一攤買菜都知道,但是既然知道,接觸者全部匡列PCR檢查了,就不會再公布。而知道案例後,第一時間清消是正常的,不代表有傳染風險,請勿恐慌。
■高雄在中央法傳系統登錄前2~3小時,就已經開始疫調,所以會有高雄的臨時編號,這些不分本土境外個案,也有些是以後排除的。因此和中央的案號不一樣,正式公佈時會發布正式案號。
■法律問題:
1. 公布自己家人的足跡是否違法? 答:也是違法。
2. 自己家被別人公布是足跡,憤而提前公布正確的足跡位置是否違法? 答:也是違法。
■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第3案:男性個案接種疫苗返家後,倒臥送醫不治,目前死因釐清中。
■TVBS民調,陳其邁防疫表現僅有六都第三。市長表示防疫期間只談防疫,不談其他。(小編疑問:沒看過這份民調,難道是不會疫調的廢才最高嗎?)
■三級延長,市長表示任何降級,必須要連續六天小於100案,以及雙北感染源疫調確實掌握,現在雙北就是不行。
■市長對於雙北的建議:我想流行病學的道理都是一樣,戴口罩社交距離,降低病原傳播,目前台灣的案例都已經降下來,建議機構群聚的感染,要優先處理,譬如恩主公醫院沒有做疫調,外溢的社區的,要能夠趕快補做起來,PCR陽性疑似個案就趕快匡列隔離,配合熱區快篩,盛行率假設1~5%,那就需要大量快篩來處理。不過看起來雙北目前都降下來,盛行率也沒這麼高,還是要回到疫調。
■北農專案匡列個案,第一圈(去過北農)司機與隨車人員59人快篩陽性PCR確認中,第二圈配合的農會人員或接觸者91人,目前快篩也都陰性,總共已經匡列150人無確診者。
■基層診所15家試辦長輩疫苗接種,是希望藉由診所和民眾的醫病關係,來鼓勵患者到信任的點接種,降低對疫苗的疑慮。剩餘劑量可以透過家醫系統,聯繫各類名冊上還沒打的人。
■下週或最慢下下週,65歲以上長輩就能施打,會有27家基層診所提供施打。
■今天開始22家醫院孕婦疫苗專診,要由產檢醫師評估後再施打。市府有提供孕婦接送服務,但鼓勵家人自行接送。
■#疫苗趕快打 ,不要再等到疫情又爆發打不到,目前AZ和Moderna對重症預防效果都很好,嚴重不良反應如TTS大概百萬分之5以下,目前無人是因為疫苗副作用死亡,早打早有保護力,希望符合資格的人都趕快打。
醫病關係案例 在 醫病溝通/關係 的八卦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