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講一些難聽的,不過看到周布雅也說了,就用他的話來延伸就好。
說真的,全世界的在野黨都會扯後腿,去年美國兩黨一路鬥到CDC內部,選完後執政的民主黨才在那邊轉彎解釋,你還會覺得只有台灣會內部政爭,真的可以停了,這種想像並不正確。嚴格說,台灣在過去一年,在野黨的表現在全球來看,不能說是都沒背刺,但要說沒有背刺也是過分,抓到中上表現是差不多。
我換個方向,跟一般人解釋一下,為何當事情發生後,是檢視政治人物,行動跟思維的一致性,以及他腦袋瓜、決策圈的腦袋瓜裝什麼,又傾向什麼的最好機會。
民進黨的表現,很明顯的就是派系各自求生,尤其英派沒有地方首長,只能擴大宣傳能量,加強鞏固領導核心,明明蔡英文就不需要下一任了,周邊的人到底在幹嘛?努力找自己下份工作而已,不過過去幾年狂捅其他派系,看看其他人的配合度,這後面大概沒了。
地方首長的表現,很明確的,陳其邁自己是醫生也曾是指揮中心一員過,動作比人快,準備也比較充足。台南相對來說就是慢一拍,黃偉哲管理能力看起來沒很好,不時出現很扯的判斷,但大致上會修正往高雄跟中央的方向。
桃園就很糟,鄭文燦過去藍綠通吃的後遺症就在這邊顯現出來。你越是兩邊討好,對於太平日子來說是沒問題的,但遇到重大事件時,你需要直屬忠誠部隊去處理,就會頓時手下無兵將可用。且很明顯,下的命令到了基層,出現很多應付了事的景象,這就是典型沒有夠多中階軍官,表示過去幾年鄭沒有真的培養、收編、拉攏成功夠多在地派系的菁英。加上想要往上爬,做了很多表面動作,但實際上效果並不大。
國民黨呢?這更加有趣,如果看戲的標準,民進黨是派系內鬥,以及中央進步派跟地方實務派的對抗,那國民黨的看戲指引,就是他們被中國資訊戰滲透到底多嚴重,誰是真的被滲透,誰又是反過來利用。
再談侯友宜前,要先講柯文哲,柯文哲在防疫期間,跟老婆唱雙簧,站在對抗中央防疫政策的邊緣上。所以他既沒有直接反對,只是找個理由要審慎應對,更沒有全盤反對,只是要把施行細節重新包裝。故柯文哲的情況,是盤點資源有100,對外喊100plus,畢竟自己是醫界一份子,對抗自己人的下場會很慘。
但大致上,柯文哲所有的作法,全部是跟著中央做,尤其這幾天下來更明顯,只是要換個講法。這也不只他,其他所有在過去一年大力對抗指揮中心的醫師,不管是疫苗還是檢疫中心等,該做的都去做了,該準備的也都準備了。這表示醫師就算有意識形態,政治需求要鬥爭,但遇到真的事情發生,還是知道自己該幹嘛。
侯友宜就真的是被看破手腳,只能繼續靠媒體洗白,但這能長久?等著看。所有的新北防疫決策,全部都跟著台北市走,根本是柯侯一體,侯被柯牽著走。但這是很奇怪的,因為侯自己就有人可以問,又喊普篩方艙那麼久,為何要處處跟著台北市?
這要從侯的經歷去看,他在扁政府時期就投靠過民進黨,專門處理民進黨不懂的灰色地帶。侯友宜很老奸,也有辦法很快判斷出周邊遊說者的背後勢力,簡單說就是侯已經知道這些人講的都是錯的,但他公開上不能這樣講,所以普篩繼續說,但基本決策就是跟著台北市做,或是被動等著中央指揮。而他也明顯沒有盤點新北可用資源,代表侯的真正核心決策圈子,沒有醫衛相關。
總之,侯的做法很聰明,不做不錯,跟著其他對的人順順走,風險最低,不愧是台灣人出身,卻可以一路晉升到警界頂峰的高手。但他控制恐慌的程度真的不行,過去一年全世界都看到,亂喊造成的恐慌會擴大災情,充分說明進到他核心圈的醫衛資訊,都是過期的。但起碼他會修正,知道何時跟著專家走。
最最最糟糕的,是盧秀燕,有一個關鍵單位,很少人注意到,就是朝陽科大。台中並非雙北重災區,盧卻第一時間找地方想普篩,還真的能找的到,沒人覺得奇怪?台中一堆大學,公立大學不聽你的就算了,私立的逢甲靜宜亞洲大學,偏偏就是朝陽?
因為朝陽科大是兩岸交流的重鎮,過去多年中國在福建開設的各種投資專區,尤其是平潭作為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台灣在背後強力推動的是誰?朝陽是一個很妙的學校,在扁執政後大量國民黨統派體系的躲在這裡求生,給他們找到一條跟中國合作的路。
此次盧秀燕的表現,充分說明他自己,或是決策核心圈,就有這個橫跨兩岸體系的人。依照國民黨傳統,想要賺這筆生意,不會在朝陽大學自己內部推,而是反過來要求盧市長用市長權限,對市民檢測。這也表示,兩岸想要推動疫苗來台賺錢的人很急,非常的著急,不惜用自己在台灣的基地全國性曝光,也得要硬幹下去。
結果宣傳是普篩,以情境論根本不能算,19陽被PCR踢掉17個,其他幾百個陰性中有幾個偽陰性,被放回社區內?不知道。
另一個特點,花蓮王出獄,立刻說要普篩方艙,這其實毫不意外,花蓮跟中國聯繫之深,不積極採用才奇怪。從這些角度去看,傅崐萁跟盧秀燕差不多,自己或是身邊的核心層,基本上資訊全部都被中國洗透透,洗到自己無法分辨優劣,政治控制的手腕跟侯差很遠。
其他國民黨的反而沒多少可以講,連王惠美跟林姿妙,平常行政能力被酸成怎樣,遇到真的大事發生,反倒很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也可能是自己縣市資源不足,但整體而言算是曉得自己不能幹嘛,交給專家去處理。
國民黨這次,可以說透過行動,把自己被中國滲透到什麼程度,以及身邊的人究竟多少是對岸的,整個顯露出來。這還有對照組,沒有政治權力的,像是桃園吳家陳家就都不講話,台北丁守中說的內容,其實就跟老人LINE群說的一模一樣。兩相比較,哪一些人還比較值得相信,一目瞭然。
有問鼎中央野心的,很明確不分政黨,都在做自己利益中最大範圍的政治動作。差別只在於,一個是促進恐慌,另一個是壓制恐慌,手段各有巧妙不同。在其中,還可以看出誰的身邊,實際上全部都是匪諜滲透的結果,誰很清楚曉得不是。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至少是一個指引,誰是被控制不自知,誰是通敵合作者,誰又是反過來在控制這些自以為的匪諜。
而沒有國家級野心的,幾乎全部選擇明哲保身的保守作法,這也代表過去我們認為,有哪一些人很可能是被滲透的,其實只是跟著國民黨輿論走,反倒有些看來霸氣十足者,根本就是代理人。
給大家一點參考,關心政治可以不要變成狂粉,是你選他不是你買票入場。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冬瓜叫苦連天!離奇往生者恐成防疫破口? ► ►https://youtu.be/BoBZOixNhK4 ⭐疫情趨緩是假象?何美鄉教授道破確診真相? ► ►https://youtu.be/ReeV98K-2Eo ⭐鄭弘儀打這款疫苗!3種症狀驚呆全場! ► ►https://youtu.be/Md...
鄭立鍵老婆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八卦
幹,快5000字,我幹嘛找自己麻煩...
=====
今天這是選後最後一篇,之後先過年去,然後開始回歸比較正常的節奏,老是談政治問題,讓人很煩躁。會分幾個主題
===
陰謀論
===
第一個會遇到的就是常見的「陰謀論」,陰謀論是一種轉移砲火用途的東西,陰謀論是不存在的,所謂的陰謀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各位想想看,大潤發內部經理開會的時候,痛罵家樂福怎麼不把開會內容即時連線公開,讓我們不知道要怎樣調整價格因應,這一定是黑箱,耍陰謀詭計要欺騙消費者。。。
你會不會覺得大潤發經理滾回家去算了?
不少人,極力排斥內部消息,覺得一定要公開資料才可信,那為什麼你會覺得中國官方公布的戰機資料都唬爛?也有人深信,自己認識了哪個高層的秘書還是幕僚,所以外面公開資料都假的?
這兩者都太極端,正常我們在看國內外政治事務,最重要的是查證,無法查證之事,就會把多方資料拿來比對,看是不是有交集,或是共同的目標。久了就得靠經驗,而這絕對會有誤差,不可能有預言百分百的天師,你如果碰過當事人在你前面說要推甲法案,隔天去推乙法案,晚上回家跟你解釋甲被老婆反對…所以哪一個才是你認識的他?人是很複雜的,就算你跟當事人很熟,誰敢保證他這次不會唬你。
扯遠了,我只是希望大家,在看待政治這種眾人之事時,不要被官方宣傳給騙了。尤其是年輕人,或是政治事務的新鮮人,不要輕信宣傳,你應該就對你有影響的實際利益之事,優先進行考慮。
因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存在全能全知之人,所謂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你越是接觸過實務運作,就越曉得都是唬爛。關鍵都是你如何用人,手腕好不好,利益分配的恰不恰當。
然後一講到利益,就有很多年輕人高喊要公益,不要私相授受,我們要重視理念跟價值,這根本就是廢話,一看就知道若非是被政治師傅帶著走,就是天真的可以。
看我寫東西久的人應該都知道,我很排斥說「理念」、「價值」等等,身為一個保守主義的現實主義者,代表我反動不思進步嗎?
===
論述要轉化成可落實的條文
===
因為這些口號,一點都沒有施行的價值。我20歲的時候最愛講這些,讀了幾本書,聽了幾堂課,就好像懂了這個世界,不要說現在柯文哲還是黃國昌帶破殼小雞,20多年前TVBS李濤首開call in節目,多少現在40-50歲以上的中年人,就是在那時候被洗三觀,發現「原來政治是這樣啊,跟課本講的不一樣」。
任何理念到最後,落實在政策上,都會轉變成法條,然後被政府機關、司法單位施行,所以各位在講理念的人,一定要轉成實際文字,列成法條,不然都是空想,我兒子也會說。
下一關,就是理念形成文字後,將會造成什麼後果?之前我講過農地工廠,教育其實更多不過沒幾個鳥我,礦業法相關有研究但不透徹就不說。當你提出一個能去施行的法條,就得要考慮到後果,影響的對象、範圍、時間等等,絕對沒有「只要通過它,大家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故你提出一個理念形成的政策,還得要思考推行的後果與影響。更重要的是,這推了到底有用還沒用,是真的有用還是表面有用?這得要去問實際運作的人才會知道,看書沒有用的,因為會寫上去的都是公開資料,大家都曉得就沒有意義。
你想解決房價高騰問題,最該問的是房仲、建商,依靠這個賺錢的人。想解決工廠為何蓋在農地的問題,就要去了解蓋工廠的人在想什麼。不問,充滿敵意,認為這些利益份子講的話都不能聽,只有我們反對者才有理念,那你不過是用信仰來支撐,是一棟沒有打地基的空中樓閣,虛幻不實。
每次講到這個,就會遇到那種「人生沒有夢想,活得跟鹹魚一樣」的反諷。更多的是講啥米公益第一,要為了群眾著想等等。
聽到都會背了,每一個20歲的新鮮人,包含我自己當年,都在講一樣的話。那為何40歲的我要否定20歲的我?
===
夢想是什麼
===
為何?各位先回想小學寫作文的時候,一定寫過我的夢想
長大之後,大家也有夢想,請各位花一分鐘,想像一下你的夢想,心目中那個理想美好的世界,「大家應該要過怎樣的生活」………
一分鐘到了,請各位回想剛剛腦中的畫面,那個「大家」之中,有沒有「你」在裡面?若「你」就是這副美景中的一員,那所謂的公益就是私利,你只是把私利用公益包裝,把你想要的生活以公眾利益之名,要求別人接受。
大聲說別人不要營私,要為公眾牟利,不過就是古老聖王思想的遺毒,世界各國都有這種拿著信仰要求別人改變,說到底想的只是自己。真的聖人君子到夢想圖像中毫無自己角色者,大概會去當慈善家或宗教家吧。
20歲的年輕人為何會高喊世代戰爭、世代交替,而40歲跟60歲的人卻不見得會跟著喊,即便當年他也喊過。這不是什麼拋棄理想,更不是什麼世代對立,大部分都只是發現,現狀不會用喊的就改變,就算你成功革命了社會,取得了權力,若沒有專業技術在其中,就跟俄共革命後一樣,農地生產荒廢,工廠產量劇減,最後大家都倒楣。
===
國民黨的虛幻世代交替
===
世代交替是一個假命題,我把國民黨的狀況解釋給大家聽,各位就會了解為何不存在我們現在媒體上,每個名嘴都琅琅上口的世代交替,以及世代對立。這些其實都是階級問題,你不去了解整個脈絡,就會相信年紀是主因。
國民黨之敗,從我18歲入黨那年就看得到了,當我秉持父親遺志,希望能入黨幫助黨的前進,黨部怎麼對待我?就一個業績進帳而已,然後介紹個打工工作就算了。誠然,一個大學生是可以幹嘛,但黨部毫無熱情,連找個可以面對青年的青年黨工,拿個活動型錄之類,幫你介紹去報名救國團活動等都沒有,許多早年蔣經國時代,會刻意安排的攏絡活動,全數停擺。黨部充滿腐臭的氣息,意見全被卡死。
但這是世代落差?不,從未有世代鬥爭這種事情,國民黨的狀況就是全國縮影,在90年代就是階級鬥爭。只是後來2000年選輸,失去國家分配利益的能力,導致無力顧及外人,只能內部分贓。最後沒錢沒位子分,連戰等人投靠中國,拿共匪紅利苟延殘喘,直到被紅色滲透成功。
何謂黨部階級鬥爭?黨內的世代若分老中青,你看到青年高喊老賊下台,要世代交替,但中年人卻徹底反對,有些老人反而高喊支持。
這怎麼回事?
一個20歲的新進黨工,工作10年變成30歲基層幹部,收了一批部下,然後小孩剛出生,參加黨務工作或是基層選舉,40歲的時候成為中堅幹部,培養了自己的班底。再過10年,自己的小孩也20多歲,拉進國民黨來成為年輕新血,結果兒子工作幾年,正好遇到選舉失利,薪水不好又黨務重組,接下來發生何事?
這個黨工兒子,跟一群同樣際遇的,跑去黨部外面靜坐抗議,說老賊不給年輕人機會,國民黨不改革就完蛋。
我們猜猜,他這個快60歲的老爸挺不挺「老賊滾蛋」?當然挺,力挺自己兒子接棒出任主管,那些主導選戰的40歲幹部都得要為了選舉不利離職,身為60歲的中央黨務主管,責無旁貸請辭退休。
結果為何改不成?若你就是那個20歲入黨,40歲當上幹部,然後被你的部下說要滾蛋的那個人,你會怎麼想?而這些青年世代的老爸,正好都是你的上司,被這些老頭壓了20年,現在正要一展身手之際,你兒子居然要來奪權?
各位有看懂了嗎?若你想要了解國民黨的權鬥,就要從這個脈絡去看,你會發現每隔一陣子就有所謂的改革,要求交棒中生代、培養新生代等等,過幾年又重來一次,根本例行公事。說穿了就是階級複製,老爸要兒子接班,自己躲在幕後,最後形成家族政治。而這些世代對立,就差不多快跟3、6、9世代鬥2、4、6世代,根本就只是找藉口鬥人。
倒楣的就是那個正好被上下卡住,又沒背景的中堅份子,難怪國民黨只要選輸一次,沒辦法分派位子之後,就會越來越爛,因為有經驗的人都被趕走了,剩下的都是同一批人。我常說,看這個人講話的方式,跟他的教育背景,大概就可以猜得出來是不是軍公教二代,還是雙北深藍三代之類。因為這類人的價值思考,根基在泛道德的基礎上,所以大家都會喊一樣的話,但都沒有具體可行的東西。
而這些人現在不投國民黨,只是嫌他老、沒機會,不代表思維不是威權體制訓練出的。
===
世代交替是假議題
===
各位麻煩請自問,若你工作20年,沒功勞也有苦勞,公司新進一個20來歲剛畢業的業務,他沒接手過半個案子,就在會議上公開要求你們這些主管都該滾蛋離職,讓年輕世代來做事,只要他接手並照著他的營運計畫,業績就會成長500%。
你會不會打爆他的頭?這小夥子一無經驗二無戰功,就想要把主管都趕走,自己當大王拿實權,坐領高薪吹冷氣,指揮其他人去作戰。如果他是老闆小孩,本來就有繼承權那也罷,若他第一份訂單就拿了幾個億,證明自己是不世出的天才也就算了。問題在於絕大多數的人,都如我一般資質平庸,根本就沒有這種誇海口說大話,還能實踐的能力。
今天你拿到政治上,就會看到很奇怪的現象,一群沒跑過現場,讀的書本案例都國外的,高喊改革與政策修正,就得照他講的幹,其他人只要反對的都是沒有夢想的鹹魚。
而這居然會有一群人認同
我其實可以給出一個答案,自己在教育業混了十多年,哪一種學生你會很開心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哪一個學生會讓你傾囊相授。而哪一些學生,你會懶得理他,隨便他們想怎樣就怎樣?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這種小鬼交到我手上,講三次不肯聽,就是欠電,電幾下都不聽,那就放生吧。
跑去政治業幾年,居然上面沒有半個師傅願意教,是此人自己的問題。
讓我們回頭來看,為何民進黨好像比較會給年輕人機會。
因為這是一個憑戰功說話的世界,你有本事打下江山,就能夠自成一方勢力,其他人不管年紀資歷都會讓你講話。民進黨的內部競逐,相對來說,非常接近市場機制,就算是政二代政三代,選不贏就會被瞧不起,要是輸太多,管你多年輕有衝勁,下次都沒機會。各派系跟大老都會要你回基層爬一圈再說。
時代力量有這樣嗎?根本就沒有人擁有足夠實績可以稱大老,去批評其他老人政治說的乾脆,假設10年後還沒滅亡,我們來看看會不會也一樣有人高喊時代老賊滾。
民眾黨講照顧年輕人說的很好聽,老大自己就是那個世代改革中最該走的,決策高層、顧問全都是老人,所謂的中間層一群雞犬升天,鼻孔朝天看人的態度,去問問那些被當免洗筷的工讀生,就知道怎麼回事。
我其實不在乎你要不要高喊世代交替,大談年輕人的世代,還是我們要讓有未來的年輕人發揮,這種口號儘量說都沒差,我自己也喊過。
我現在只問,世代交替的年齡基準是什麼?
請回到前面說的,任何的理念跟價值都得要轉換成具體可行的政策。老人政治要拋棄,所以是不是要學中國規定七上八下,超過70歲者就得交棒。若這樣的話,你是不是主張蘇貞昌該回家含飴弄孫了?
這條世代的線劃在哪,幾歲以上要交替?請給個答案。
60歲的政治人物就得退,那柯文哲應該要辭市長了。
50歲就得退,那鄭文燦當完這兩年就回家吧。
40歲就該退,高嘉瑜明年生日就可以在立院辦告別餐會了。
你不覺得這很荒謬?若你覺得這還得看其他的標準而定,那麼年紀就不是標準,你只是拿年紀當藉口,去鬥爭討厭的政治人物而已。
===
經驗傳承的重要
===
這次選舉,很可能是年輕世代最後一次機會,錯過就得要自己從頭學起。
不管是政治業還是產業界,都需要經驗傳承。我們大量產業前進中國,產生了將近20年的經驗斷層,政治業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政黨,都在那邊階級複製,唯一願意「給錢」讓年輕人去基層練經驗的,被當沙包狂打。
多去跟政治業的老人聊聊,會聽到很多當年的「少年仔」過河拆橋的故事,捐錢給很會講的人去選,選贏翻臉無情,選輸帳目不清。這些人現在多半40好幾,有的回頭去騙新世代跟著他走,有的人到處蹭錢變成投機分子,然後現在共同鼓吹台灣的世代鬥爭。
國民黨那個階級複製到死的不檢討,民眾黨柯師傅自己就威權獨裁不檢討,對那些當年出錢過的台聯跟沙包黨,倒是打的很勤快。
我是沒差,40代的人,人生已經過一半,也不可能去選舉還是幹嘛,對自己能力也有認識,可以再花10多年做好一個產業,已經是祖上積德。對我而言,這年紀可以當個好老師,教出有成就的學生,傳承經驗的同時順便收點束脩,可以養家活口,夠了。
倒是跟隨投機政客的純真世代,你們知不知道,連做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都不懂,被人洗腦用理念兩個大字鬥爭別人,成天宣傳收割搶功卡位那麼兇,是當別人都政治無知嗎?
想替自己的未來打算,別打高空,政治制度趕快推動基層選舉正常化,多增加一些基層民代,讓自己可以在小區域練經驗。整天只想當總司令指揮千軍萬馬,卻連戰場都沒上過一次,別做白日夢了,去看看美軍怎麼培養一個將軍,很辛苦的。
鄭立鍵老婆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八卦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新朋友、舊朋友,想要多了解阿金的話,可以看看《天下雜誌》這篇專訪,我覺得寫得很完整、也很真實 😊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點入《天下》原始文章,排版比較好讀,而且有圖片,如果看不到全文,以下是純文字。
《從白目憤青變熱血醫師 阿金醫師: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
文 陳潔 2018-12-24
~~
人稱阿金醫師的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為了重症病人,15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平時更像溫暖的家人,反覆說明病情、錄音鼓勵患者。兩年前甚至投入推動「醫病共享決策」,陪家屬走過每個天人交戰的時刻,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
兩年前,藝人邱凱偉(Darren)發燒到醫學中心急診,等太久不耐煩,遭回嗆「不能等就不要等阿!」因此公開抱怨醫師。為此,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發文整理6項「符合即可退掛」的症狀溫和開嗆,更以「歡迎自由分享!也可以放大掛在急診門口喔~」幽默作結。此文吸引8萬人按讚、1萬7千人分享,更因媒體大幅報導,讓他因此暴紅。
12月中旬,這位網紅醫師的團隊,更獲頒醫策會2018年「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與創新獎。
人稱「阿金醫師」的陳志金,若不是穿著醫師袍,真沒人看的出來,這位右臉眼下有塊暗紅印記、20年來始終如一的中分髮型,滿臉笑容、微胖身軀的男人,是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
他的人、做的事,都不像傳統認知高高在上的醫師,更像是親切接地氣的大哥。他曾不厭煩地在半小時內,對陸續抵達的家屬重複3次病情;花上2、3個小時為家屬解釋病情;一通電話也能找到他,出院還會收到他的祝福訊息。
陳志金主要負責腦中風及腦損傷病人,很常遇到病人長期昏迷,家屬面臨該選擇氣切或拔管的兩難。
#該氣切或拔管?不再是醫師單方決定
這也是台灣步入高齡社會之後,多數人一生總會遇到一次的重大抉擇。氣切,代表長期照護、等待甦醒,代表昂貴醫療資源的持續投入;拔管,則是放手,讓生命回歸自然歷程。選擇沒有對錯,只怕後悔。不少家屬倉促做了決定,卻日後心生愧疚,甚至責怪醫師。
這是陳志金長期在臨床上遇到的困難。自2016年3月,他帶著團隊與35個家庭開上2、3小時會議,先讓家屬填寫線上問卷,得以「客製化」評估需求,再以珍珠版、3D列印製成的等比例真人模型,詳細解說插管、氣切的位置,一來一往表達意見,一起面對氣切或拔管的天人交戰。
62歲的柯先生因腦損傷昏迷,外甥小鄭(化名)就曾參與家庭會議,當時他與陳志金團隊對談近3小時。從一無所知到對氣切、拔管及癒後照顧瞭若指掌,尤其擬真模型讓說明更容易理解,才能做出決定。
每一步都很艱難,但陳志金向病人強調,沒有對錯,「選擇了就是好決定。」
今年一月初,小鄭及親人決定拔管,柯先生於兩個月前逝世。「我覺得陳醫師很為家屬想,以前醫生都是救活就好,但救活之後其實還是家屬要顧!」小鄭說。(編按:此處拔管與一般急救無效的拔管不同,而是針對病情穩定,可脫離呼吸器的病人,若將來病情惡化,不再重新插管。因此有些病人拔管後,仍可存活很久。)
不再是醫生單方面下命令,而是與家屬共同決定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模式,消弭了醫生與病患家屬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幫助35個家庭在拔管、氣切中抉擇。這個試驗,是陳志金團隊得到「國家醫療品質獎」的關鍵。陳志金說,後續追蹤家屬意見,至今沒有人後悔當初的決策。
#守在台南15年,一call他三分鐘就出現
陳志金只有一個門診,每週一晚上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的特色。
但陳志金有一點比別的醫生更拚,是他把生活給了醫院,因為擔心病人隨時出狀況,他十五年來幾乎不曾離開台南,隨call隨到。
「我訊息一送出給陳志金醫師,幾秒內電話一定響,我都跟同事說我的,我的!」與陳志金共事2年的高階護理師鄭巧玲說。陳志金長年住在醫院一條街外的地方,儘管另有值班醫生,但任何時候通知他,3分鐘,他必會出現。
陳志金掏出醫師袍裡的A4紙,整齊折成4分之1。「不管去哪裡,什麼都沒有沒關係,這一定得帶!」內容是他10個重症病人資料,最新病情、交班注意事項,甚至該向誰討論病情,都名列其中。
46歲的陳志金其實是馬來西亞人,持馬國護照,但領有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1991年來台大醫學系就讀。27年過去,陳志金已是台灣女婿,有個護理師老婆與12歲的兒子。
陳志金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是台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
張書森說,陳志金經歷全民健保開辦、各種制度調整到今天,跟著台灣醫療制度一起成長。從低調保守的僑生,變成熟知台灣醫療、文化風情的「在地人」。
畢業後,陳志金加入台大醫院胸腔內科。沒想到當上總醫師不久就遇上SARS,當時醫院全面關閉,只剩胸腔科及感染科醫師留守,陳志金也在其中。
「今天跟學長一起看病人,明天學長就發燒被隔離,生命真的很無常,」陳志金回憶。
對生命的感觸讓陳志金投入急重症領域,偶然到台南參觀有完善重症制度的奇美醫院,一看就愛上,自此扎根台南,晃眼已15年。
#母親開刀前一天過世,讓他立志從醫
陳志金選擇從醫,源自心中的疑問與憤慨。
他老家在吉隆坡郊外一個小鎮萬撓,高二那年,陳志金母親因心臟瓣膜問題須動手術,但馬來西亞的公醫制度不像台灣就醫快速。手術排程整整等了2年,陳志金母親卻在開刀前一天過世。
「我好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卻一直遇不到醫師,好不容易找到,醫師只給我一張紙,上面寫著兩個英文單字:Mitral Regurgitation(二尖瓣閉鎖不全)。」這是陳志金第一個認識的醫學名詞。
17歲的他想知道哪裡出了錯,才沒能留住媽媽?因此立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直到當上醫生,陳志金才知道醫療有太多不確定,母親離開不是誰的疏失,他終於釋懷,卻也反思,「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救不回病人,也要救活家屬,告訴他們盡力就沒有遺憾跟內疚,」陳志金說。
#對病患超級溫柔,也勇於開砲批判
如今陳志金重視溝通,從寫文章、重複與家屬聯繫,到電話錄音鼓勵病人,能做的無一遺漏。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的高階護理師沈美麗說,陳志金曾在半小時內,對陸續到來的家屬,重複說明病情三次;若家屬不能來,他就親自打電話。
63歲的翁莉華十年前因肉毒桿菌中毒入院,康復後每年都會回醫院感謝陳志金。她激動地說陳志金是「活菩薩」,連她出院轉到養護中心,陳志金還用手機錄音為她加油,「這樣的醫師哪裡找?」
但陳志金的溫和耐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過時間的漫長淬煉。
奇美醫院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形容陳志金曾是個「白目」醫師,「醫院普遍保守,但阿金醫師就是會路見不平,別人不敢講的他都講,甚至得理不饒人。」
林宏榮說陳志金個性也曾經嚴厲急躁,對同事要求嚴格,是人見人怕的「魔鬼教官」。曾有護理師因為太害怕看到陳志金,寧願躲在夜班也不願一起工作。
直到林宏榮招攬他加入病人安全的討論團隊,再派他接受團隊資源管理、韌性力訓練營隊,陳志金慢慢懂得與人溝通,自謙從「機車行老闆」,蛻變成醫病溝通的傳教士。
2005年起,為了讓更多人同理醫護人員、病人、家屬的立場,陳志金開始書寫。他從部落格寫到臉書粉絲專頁,醫病溝通、病人安全、非洲豬瘟什麼都能談,時而批判自嘲,更藏不住他的正義感,不時「開砲」。
例如2015年,陳志金在部落格批評學名藥,沉痛指出「當一顆藥價不如一顆糖果,我們能期待廠商重視安全品質嗎?」
他坦言當時接受《天下》採訪後,藥廠、健保署立刻關切施壓、要求下架文章。他笑說,「當你發現最近貼文變輕鬆,代表我被關心啦,避避風頭。」
#醫院後援,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2016年,林宏榮擔任醫策會執行長時,將1980年代在美國流行的「醫病共享決策」引進台灣,將醫病溝通系統管理化,並納入醫院評鑑的項目。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曾旭民致力醫病共享決策的研究,他解釋,醫病共享決策是當重大疾病患者後續治療有「不同、沒有對錯」的選項時,醫師得透過輔具、教材與病人溝通,依本身經濟狀況、家庭等考量下,選擇最適當的治療。
「醫病共享決策讓病人扛起責任做決定,當你參與決定時,若結果不好,也會願意負責,而非單純責怪醫師,因此能減少問題糾紛,」曾旭民說。
看到理想終於有實踐的方向,陳志金接下林宏榮棒子,大力投入醫病共享決策。
醫病共享決策普遍的做法,是病人先閱讀電子平台的問卷及影片等,下次看診以問卷問題與醫師有效溝通。但曾旭民研究發現宣導仍未到位,病人回家不會讀、醫師看診不習慣使用電子平台,仍維持過去口頭講解的習慣。
陳志金的醫病共享決策,是直接把家屬找來,開1到3小時不等的家庭會議,像教課般帶病人討論,選擇A會怎樣、選擇B又該如何,確保家屬了解每個選項的利弊。
「一般醫師說明嚴重病情,在門診2、30分鐘很常見,但像陳醫師花幾個小時,真的不多。他已經不像醫師,而像coaching(教練引導員)的角色!」曾旭民說。
奇美醫院病理中心部長兼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說,一般醫師會將空檔拿來做研究寫期刊,陳志金卻將時間花在醫病溝通,更照顧病人。
除了自己的信念,背後的支持也很重要。在奇美醫院,重症醫師平常沒有固定的門診壓力、得看5、60個病人,也不像外科醫師有一台台待排的手術。雖然突發狀況多,相對彈性時間也較多。
「奇美醫院組織比較扁平,對醫師自由度也較高。有想做的事情,醫院通常不會阻止,」李健逢說。這些支持讓陳志金能更心無旁騖,與病人共同決定、一起承擔。(責任編輯:吳廷勻)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3430
#不知道可不可以抽換現在比較瘦的照片?^_^
歡迎分享~
鄭立鍵老婆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評價
⭐小冬瓜叫苦連天!離奇往生者恐成防疫破口?
► ►https://youtu.be/BoBZOixNhK4
⭐疫情趨緩是假象?何美鄉教授道破確診真相?
► ►https://youtu.be/ReeV98K-2Eo
⭐鄭弘儀打這款疫苗!3種症狀驚呆全場!
► ►https://youtu.be/MdRuW-I9i0U
⭐高端疫苗藏黑箱?姚惠珍爆料驚天大秘密
► ►https://youtu.be/sEodrxIXf94
⭐36歲憾染疫病逝!年輕人確診暴增藏玄機?
► ►https://youtu.be/JChJWWA377Y
⭐鄭弘儀打這款疫苗!3種症狀驚呆副作用?
► ►https://youtu.be/MdRuW-I9i0U
⭐台灣人同島一命!蔡英文救命疫苗現生機!
► ►https://youtu.be/ai58c2hzG54
⭐台灣疫情有救了?鄭弘儀感激台灣人加油!
► ►https://youtu.be/I6ho44Hfujw
⭐染疫身亡再擴大!重症病患淚崩:我想活!
► ►https://youtu.be/4cZAR6tA3zo
⭐無性婚姻的沒有愛?香港天后離婚後「面目全非」?
► ►htts://youtu.be/eS0sjQkvcFw
⭐台灣防疫最大破口!黃宥嘉說出擴散最大隱憂!
► ►https://youtu.be/y_mm36xS8JA
⭐台灣疫情現原形?洪素卿公開感染擴散關鍵?
► ►https://youtu.be/cw-3EsGAsKQ
⭐紓困封城沒收入?柯文哲確診地圖嚇壞市民?
► ►https://youtu.be/5cjsaMKDBBo
00:00 介紹來賓
00:49 能否解封再看兩個禮拜?
05:43 黃宥嘉醫師為何對疫情不緊張?
08:15 新北市公布疫情熱區,有用嗎?
14:44 攻擊醫護人員,疫情亂象內幕?
21:32 社區還藏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
23:51 大規模篩檢員工,最擔心什麼?
26:55 大家現在最焦慮的是什麼?
29:37 在家工作,爸爸怎麼苦中作樂?
38:00 身體出狀況,怎麼看醫生?
42:55 黃宥嘉在家裡為何被歧視?
47:30 醫師為何被老婆趕出家門?
48:39 返美潮,出國打疫苗?
51:25 大規模施打疫苗會如何進行?
54:18 有六成人口打疫苗就安全了嗎?
56:15 接下來要擔心印度變異病毒?
57:08 洪素卿為何說台灣人特別怕死?
59:01 疫情下的溫暖?黃宥嘉在捷運裡大戰大媽?
1:02:11 黃宥嘉被罵正義魔人?
1:04:09 英國皇室也是最近才打疫苗?
1:04:34 未來打了疫苗才能去歐洲?
1:06:26 疫苗防護力到底能維持多久?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疫苗

鄭立鍵老婆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評價
雞排妹5日在豪記唱片聲明會不請自來,要與翁立友直球對決,
不料翁立友始終避而不見,甚至公司用了調虎離山之計拐走雞排妹後再讓翁立友出面聲明會...
#雞排妹 #翁立友 #曾國城
十七年感情濃轉淡 蘇見信不婚分手早有徵兆?
👉https://youtu.be/Z0v0968Ev9M
預言連勝武將離婚!詹惟中點出關鍵時間點
👉https://youtu.be/Imj4TdHXIek
小三價值觀震撼世人 一句話嗆爆悲情大老婆
👉https://youtu.be/2BbR3FxB0I0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鄭立鍵老婆 在 Cosmopolitan HK Youtube 的評價
OH La La La La La La 我的tag?~#鄭秀文 有咩hashtag?#演唱會 中嘅 #百變天后 ??、 #帶貨女王 ?、#鄭瘦文 ??♀️ 、#超人老婆 ??......比人咁Tag 法,Sammi 到底點睇?! 邊個造型佢覺得最大膽?因咩事搞到佢同工人姐姐鬧晒交?Click 入 #Cosmo純查社,即刻開估!
立即訂閱 → https://bit.ly/SubscribeToCOSMOHK
Cosmopolitan HK: https://www.Cosmopolitan.com.hk
Facebook: http://fb.com/Cosmo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osmopolitan_HK

鄭立鍵老婆 在 2022金礦咖啡倒閉ptt-電腦組裝筆電開箱經驗分享 的八卦
鄭立鍵老婆,鄭立鍵ptt,金礦咖啡改名,燦坤失敗原因,金鑛品牌創辦人鄭立鍵,吳侑昇,Simtree,金礦咖啡倒閉ptt. 「是我太年輕」,鄭立鍵賣「金鑛咖啡」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