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平行管治論:那些年,香港有七個「政府」……
香港特區政府的抗疫舉措當中,最奇怪的其中一點,就是在諸如口罩一類物質的供應上無能為力,甚至呼籲有能力的市民捐贈,令各門各派掀起目的各異的口罩採購潮。但與此同時,不少本來應該流向政府的口罩,被直接送到各大建制組織派發,他們自行訂立派發章程、充實名冊,甚至繞過特區政府直接與中國對口,以圖在林鄭政權民望破產之時,另建權威。昔日承擔這類民生功能、事無大小都被諮詢的區議會,卻因為已變天,被特區政府直接繞過;新任區議員受政府冷待,自然更努力突破框架,雖然權力很有限,但姿態很進取,同樣希望另起爐灶。至於中聯辦在香港的角色,早已從「聯絡」變成「第二支管治團隊」,這是十年前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的公開表述;所謂「建制派」對「中環」習慣無視,只在乎「西環」臉色,人所共知。日前剛過了7.21八個月紀念,元朗當晚為何自成一國,港人無不心裏有數……
說了這麼多,只是說明香港從來存在多於一個權力核心的「平行管治」,今天也不例外。只是港英治下的「平行管治體」之間亂中有序,貌似利益對立,卻能和平共存、互為表裏,都是持份者,共同催生了香港奇蹟,和今天完全相反。談及「管治體」、「平行政府」這類名詞,很容易被上綱上線,說的是曹二寶自然「政治正確」,來自其他人就是大逆不道;但從政治學概念,「管治體」定義可以很寬鬆,「有效管治」也可以很bottom-up。舉一個最極端例子:19世紀後期,三藩市出現了一位「美國皇帝」諾頓一世(Emperor Norton I),成為市民心目中的cult icon、平民社交名人,他自行印製的「鈔票」被店舖接受,戲院、交通工具會因為他是「皇帝」豁免收費,報章會刊登他的「憲報」,警察街上相遇會向他敬禮。一切當然是cult(今天術語就是「玩膠」),但當時有評論員認為他不應受遊蕩罪管轄,因為已成為「local institution」,確實也很難徹底否定。
從這角度看,二戰後英國人回到香港,到主權移交過渡期前,香港這塊彈丸之地,並存多個自成體系的「管治體」,起碼達七個:
1. 港英政府:這自然是英屬香港的合法政府,由倫敦直接任命港督作為首長,以往通常來自外交官體系。但英國殖民採取小政府、間接管治原則,靠的主要是文官系統,和本地精英階層配合,而不是單靠嚴刑峻法。這是香港管治的宏觀框架,一般人都生活在體制之內,但由於上述特性,同時也有其他身份認同、社會資本和國際網絡出現。
2. 英資洋行:香港殖民初年,直接參與鴉片戰爭的怡和、太古等老牌英資洋行才是香港的真正管治者,後來逐步被港英吸納到管治頂層,在行政局代表真正的英國利益;他們的本地買辦,則主導了華人精英潛規則。對尋求上向流動的香港人而言,order不是來自港督,而是來自大班。由於他們比外交官出身的港督更紮根,往往能制衡文官體系,直到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怡和遷冊百慕達,影響力才退減。但就是那樣,很近期的港督衛弈信被撤換,依然是源自這個管治體的小報告,可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3. 共產黨地下政府:以「新華社香港分社」之名運作,而中共得以在香港建立半公開官方體系,則源自戰後與英國的密約,時任社長喬冠華是外交元老,認為這個「紅色小政府」是對英首次外交突破;至於在港地下黨,則由廣東省的港澳工委負責。結果香港出現了「紅色經濟圈」,國貨公司、愛國報紙、親共機構等紛紛成立,附屬家庭、群眾自成體系,只聽單位號令,構成「港中國」,這卻是港英默許的,也符合英國在中美之間遊走的國策。直到六七暴動,雙方忽然攤牌,體系元氣大傷,但道統存續,中聯辦正是源於此。
4. 國民黨地下政府:曾幾何時,從大陸敗走的國民黨人和家屬聚居調景嶺,港英政府給予的援助有限,台灣當局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承擔了實質上自治政府的角色,建立治安隊,安排各種支援,聯絡香港各界,調景嶺居民視之為台灣代言人,日常高舉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一些來到香港的退伍軍人,則和地下勢力結合,形成另一種秩序。這體系在1956年的雙十暴動後逐步萎縮,但並沒有消失,只是化整為零存續下去。
5. 九龍城寨「大清」政府:大清帝國把新界租借給英國時,依然擁有九龍城寨主權,並對之駐軍,令城寨成為大清飛地。不久港英驅逐城寨清軍,但又被當地居民趕走,加上李鴻章重申主權,令城寨變成無政府狀態、地下秩序大本營。後來城寨居民成立「福利委員會」,作為名義上的自治政府,聲稱繼續根據大清律例「依法執政」。所以當全港禁食狗肉後,在城寨依然合法;各種各樣的黑市、黑工,都在城寨生根;直到九十年代,城寨才在中英兩國同意下被清拆。值得一提的是,「港版諾頓一世」「九龍皇帝」曾灶財,也是源自相關「法統」。
6. 鄉議局:1926年成立,但其實自從英國與新界原住民打了一場「六日戰爭」,就有意識把城鄉分流,看待新界大族、鄉紳,就像對待印度土王、阿拉伯酋長,容許他們保持自身權威、給予種種特權,換取他們協助穩定局面,與一河之隔的中國政權保持距離。新界原住民權益,都是作為這個管治體的一環予以准許,而且在鄉議局成立初年,甚至連民事案件也可辦理。七十年代的丁屋政策、「丁權」,自然是這管治體的產品;元朗7.21觸及複雜的鄉事關係,也是一脈相承。
7. 灣仔「小華盛頓」:正如今天有美國駐軍的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地,美軍都改變了駐軍地的社會經濟面貌;美國沒有駐軍、但軍艦經常往返的英治香港,特別是芬域碼頭附近的灣仔一帶,也充滿美國色彩。這裏說的「色彩」,不只是《蘇施黃的世界》的酒吧配套般簡單;芬域碼頭海軍商場由港英以象徵式價錢交由「香港軍人輔導會」管理,儼然美軍勢力範圍;而當美軍消費壟斷區域經濟,美元自然成了灣仔非正式貨幣。美國在香港建立基地,也因利乘便:美國駐港領事館規模很大,各部門對口單位一應俱全,被稱為「小華盛頓」,實質上是觀察中國的前哨站。英國引入美國勢力、卻又偶爾壓抑,正是作為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之一。
回到2020年,香港理應依然是不同勢力持份的地方,但林鄭月娥連美國也說「no stakes」,反映昔日兼容並包的真香港,已經被西環獨大的「全面管治」支配改造。但一天香港依然對北京有價值、依然是單獨關稅區,平行管治體們,就不可能不存在。然而現在某些人試圖以文革方式,讓一切推到重來,除了把各方默契一併打破,也無視本土派等新生代的切身利益和理念追求,結果不同板塊之間天天進行無差別零和遊戲,造就管治全面失衡。民間在這段期間,爭取自身訴求制度化、體系化,催生挑戰建制和舊制度的劇烈意願,自屬理所當然。物極必反,本來誰也知道,但似乎唯有越俎代庖的「第二支管治團隊」不知道。
明報筆陣,2020年3月23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alex la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園街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富有特色的街道,位於九龍旺角東部,北至界限街,南至登打士街,與通菜街及洗衣街等街道平行。 現時這條街道是香港著名的購物區之一。位於亞皆老街以南的一段花園街,也就是「波鞋街」,整條街約150米長,有50多間售賣運動鞋和運動用品的店舖。旺角道至太子道西一段則為排檔區,售賣成衣...
鄭寶鴻店舖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八卦
1902年118年前5月 中環威靈頓街192號大火 火災波及皇后大道中店舖民居,旁為 #五號差館救火隊(水車館) #雲來茶樓 #誠濟堂 被焚毀,多人傷亡 ,當年相片報紙報報導。由5號差館→一笑樓→何東行→錦安大廈全紀錄。(多謝前輩提供災場照片作學術研究)
1910s-1920s年 香港中環上等食館「#一笑樓」中外人士可品賞中西美點。
皇后大道中 威靈頓街交界 前身是 #5號差館水車館 搬遷後原有建築成為「一笑樓」後來變成危樓拆卸 在1928年建成為 #何東行 今為 #錦安大廈
#歷史時空
鄭寶鴻文章轉戴
早於1857年,一間 #五號差館(當時又稱為「綠衣樓」,即警署),在皇后大道中176號與威靈頓街之間落成。而1868年成立之救火(消防)隊,亦設於此,所以這座差館又被稱為「#水車館」,其後的一段威靈頓街,又被稱為「#水車館後街」。約1900年已有不少食肆、影樓商店和「書坊舖」(書店)在此開設。這段威靈頓街,亦是中環與上環的分界線。
當局於1913年,在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之間,興建一地下公廁。直至1970年代,其出入口是在威靈頓街,俟後才改為皇后大道中。
警署後來他遷,而水車館亦於1922年暫遷往爹核行(現德輔道中「永安集團大廈)。原址後來曾改作酒家的「#一笑樓」,於1928年改建成「#何東行」。五層高的何東行早期全為商及商場,內有金飾珠寶、疋頭、京蘇貨品及洋貨舖,以及飲冰室、食肆及理髮店等。於五六十年代,樓上多為各行業的工場、醫館和占ト館等,於1970年代初拆卸改建。
水庫館背後的威靈頓街處在1860年代有一「#雲來茶樓」,#但於20世紀初被大火焚毀。後來改建為兩幢有騎樓的唐樓,已被拆卸。其西鄰為位於皇后大道中的老牌金「#張麗珍」以及藥材店「#誠濟堂」,後者現已整間「搬入」香港歷史博物館內。
鄭寶鴻店舖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Facebook 八卦
【#經一圖解】政府 VS 民間 搜購口罩情況
一場武漢肺炎,導致全港口罩短缺,特首林鄭月娥日前表示向全球採購都「不是太成功」,昨日政府物流處表示已訂購5,300萬個口罩,不過目前只得400萬個抵港,而大眾十分關注的懲教署「CSI」口罩,數量及去向都成謎;至於民間搜購口罩的情況,粗略統計農歷新年後,各大商家、團體及KOL在Facebook或對媒體披露的搜購數字(未計小店及網上團購 ),截至2月13日,總數已超過760萬個,各路商家仍然繼續返貨中,日內有望突破800萬個!
HKTV mall/理的:720,000
屈臣氏集團:150,000(只計派給長者,未計店舖零售)
阿布泰國生活百貨:370,000
卓悅:1,118,950
Sasa:439750
日本城:1,503,400
福進國際:550,000
馬會:1,000,000
太陽城集團:400,000
新鴻基:620,000
OK便利店:100,000
HGC寬頻:10,000
銀河工程: 10,000
龍門冰室:250,000
光榮冰室: 60,000
香港眾志:100,000
喬寶寶與印度餐廳老闆:20,000
杜汶澤:70,000
阮民安:4,000
作家王迪詩:3,000
侯志強:11,000
葉劉淑儀:7,700
建制派:150,000(全送湖北)
總數:7,667,800(截至2月13日)
#武漢肺炎 #口罩 #經濟一週 #ED_B
鄭寶鴻店舖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評價
花園街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富有特色的街道,位於九龍旺角東部,北至界限街,南至登打士街,與通菜街及洗衣街等街道平行。
現時這條街道是香港著名的購物區之一。位於亞皆老街以南的一段花園街,也就是「波鞋街」,整條街約150米長,有50多間售賣運動鞋和運動用品的店舖。旺角道至太子道西一段則為排檔區,售賣成衣、蔬菜和水果等。花園街一共分成三段。
明清時代,花園街是芒角村栽種花卉的地方。此外,根據歷史專家鄭寶鴻的考證:花園街曾是1910年代東方殷琴拿煙廠的花園
#香港
#旺角
#花園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4mparQHoC4/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6nCqYD9vIYzYLyVfW8QCxberD2Q)
鄭寶鴻店舖 在 2022講究意思-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Youtube上的 ... 的八卦
中環鏞記破格重塑風月宴劉天賜鄭寶鴻沈西城一夜夫妻豈止百二蚊一 ... 十一店舖優惠:https://click.alibaba.com/rd/s7g8rh8d #淘開箱#雙11快樂#淘寶# ... ... <看更多>
鄭寶鴻店舖 在 香港書展2022: 鄭寶鴻訪問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今年書展的「年度主題」為「歷史文化.城市書寫」,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憶.寫香港故事」點題,大會將從不同角度介紹與主題有關的優秀作家及作品, ... ... <看更多>
鄭寶鴻店舖 在 鄭寶鴻- 求真百科 的八卦
鄭寶鴻 (CHENG Po Hung)出生於西元1940年代後期,香港人,愛好歷史,是錢幣、郵票、歷史相片圖片及明信片等的著名收藏家,被稱為香港的掌故王、香港記憶的「拾荒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