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自由日,也就是鄭南榕先生殉道的紀念日。新一代的青年,正在國會裏外為鞏固台灣民主而打拼,他們的身體力行正是對「自由日」的最好詮釋。
從成功大學發生的「南榕廣場」命名事件,我們已經看到,二十五年前南榕先生以一己生命詮釋自由與正義,已經成為啟發不同世代青年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力量,持續鼓舞與淬煉台灣人的心志。
二十多年來,對於鄭南榕先生的殉道,台灣社會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或詮釋。有人說,鄭先生最重要的遺產是對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堅持;也有人說,他對建立一個獨立國家的追求與勇氣更為重要。這些不同的意見與討論,是民主多元社會中珍貴的對話,而台灣的民主精神也在這個過程中日益成熟發展。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南榕先生以全幅生命追求的是一個尊重自由與人權的民主共同體,而做為一個民主國家的自由人,最高的倫理就是維護鄰人、同胞乃至世人的自由。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滅火器 Fire E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有一個名字,是我們可以對下一代的球迷誇耀一輩子的。 不管他們那時候最紅的球員是誰,我們都會驕傲地說: 我可是親眼看過陳金鋒打球的。 「我曾經,坐在觀眾席上,親眼看見, 那支棒球之神所賜福的逆轉全壘打。」 那些在黑暗時代閃耀的神祇:朴贊浩、上原浩治、達比修有, 那個站在我們面前的,最可靠的背影。 ...
鄭南榕 展 在 壯闊台灣 吳怡農 Facebook 八卦
【我們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三個月前,沒有人認識我。
這三個月,為了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吳怡農,我做了很多伏地挺身、拉了很多單槓,在鏡頭前做了許多從沒想過參選需要做的事情。我的伏地挺身換來了三分鐘跟一百多萬人談國家安全的機會。對我來說,這是值得的,所以我很樂意。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
我要感謝大家,在輕鬆、娛樂的畫面之後,仍然願意花一點時間,聽聽我比較嚴肅的政見跟理念。過去幾個月,大家給我很大的鼓勵,讓我知道,大家是在乎國家安全的。
我也要特別感謝兩個人,我今天能夠站在大家面前,都是因為他們:我的父親,吳乃德;我的母親,林惠英。他們從小教我「有些事情,比個人還要來得重要」。我爸爸一輩子就秉持著這個精神:參與民主運動、辦黨外雜誌,被標上「政治思想不正確」的標籤。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蔣經國去世;我在學校跟同學說,「蔣經國是壞人,因為他害我爸爸沒有工作」。也讓我媽媽被老師請去學校,看我們家裡出了什麼事。我萬萬沒有想到,命運會安排我在三十多年後,跟蔣經國的孫子,在民主政治的場域上成為競爭對手。
因為父母為我跟妹妹的付出,讓我十五歲有機會出國唸書。也因為出國唸書,在大學畢業後,在海外工作十年,在全世界最頂尖的投資銀行服務。那十年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給我機會看世界、瞭解世界。
幾年前,我離開所有這些,回到台灣,從頭開始。
我從公民記者做起,有兩、三年的時間,深入報導,寫政策評論,分析台灣國防的問題。朋友問我,為什麼放棄好的工作,回來走一條充滿不確定的路?
沒有人叫我回來,但我一直知道要回家。我在國外努力的十年,就是為了可以回家做有意義的事。
我在我們的家,看到了民間社會的力量;看到在各角落,愛護這個國家跟下一代的熱情。
我在南投,看到從921大地震,第一時間上山救災,就從沒離開的醫師夫婦。他們把所有的空閒時間,獻給當地的孩子,在校園當他們生命老師,教小朋友:在碰到挫折時,怎麼面對,讓每個孩子長大踏入社會時,路可以走得更順。他們對工作的熱情,讓我想起我的爸爸媽媽。
我在屏東的農場,看到一個為了愛護土地,堅持種有機無毒芒果的農夫。他的芒果很醜,被蟲咬,可是每顆都賣出去,因為他的朋友認同他愛家園的心。
我在台北,就在我們的中山區,看到一個從教育工作轉餐飲業的大哥。他把烏龍麵跟麵包店,當作社會企業經營。他讓最缺乏社會資源的年輕朋友,可以在餐飲業也有一番成就,當作一份事業。他相信,好的工作環境、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改變一個人生。這是他投資下一代的方式。
我在中山區的路上,遇到一對年輕夫妻,他們不只是人生的伴侶,也是創業的夥伴;他們做手工包包,品牌的第一個字,就是 DY:代表台灣。他們堅持在台灣設計,使用台灣物料,聘請台灣師傅。那位先生告訴我,這是他們守護台灣的方式。
不久前,我到了鄭南榕基金會。我在那裡,看到鄭南榕改寫聶魯達的詩句: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只願意死在那裡
如果我必須生一千次,我只願意生在那裡
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
台灣每個角落,就是有這麼多真心愛這個國家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家園。
今天,我們共同面對一個艱困的挑戰。
台灣非常了不起,是華人世界唯一自由民主的國家,經濟發展很好,高科技產業全世界頂尖之一,社會穩定安全,人民善良。可是,在國際社會中,台灣被霸凌、被孤立、被歧視,我們的國格、我們的人格,不被承認、不被尊重。
全世界只有台灣,這麼傑出,但是我們的運動員不能用自己國家的名稱參賽。只有台灣的運動員,獲獎時,升的不是自己的國旗,唱的不是自己的國歌。
我們的歌手、演員、商人,也不斷地被強迫,隱藏對台灣的認同、對國家的愛。只為了討生活,就被強迫去否認我們的家園,那是怎麼樣的感覺?
更嚴重的是,過去二十年,來自對岸的軍事威脅不斷升高;對台灣的滲透,也越來越過分——無論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或蔡英文執政,都從未停過。
面對這麼多的困難,國民黨最近提名了吳斯懷作為不分區立委。他跟中共政權友好,認同統一是兩岸的終極目標。只要吳斯懷成為立法委員,就會造成國安威脅。我們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不可以等到1月11日再來防堵吳斯懷。所以我上週發起了 #全民下架吳斯懷 的運動;我們要求國民黨下架吳斯懷,要求國民黨尊重民意。
我的對手蔣萬安委員,是國民黨的明日之星,他背負著眾人的期待,希望他能改造國民黨。可是在這麼重要、攸關國家安全的議題上,他至今選擇沈默。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國家要自己顧。沒有國,就沒有家。我投入選舉,就是要在我們的立法院,帶入不一樣的觀點,為大家把國家顧好。
我要跟大家報告:過去幾年,我在中央政府工作——行政院院長室、國安會。我看到國軍的行列中,充滿著跟民間一樣,愛這塊土地的人。
美國的軍人跟我說:跟台灣軍人聯合訓練,讓他們最累,因為我們的人不斷要求更多的訓練;到晚上還想夜訓。大家沒有看到,國軍中的弟兄姐妹們默默地為我們的國家爭氣。
最基層的軍隊幹部都希望國軍可以更好。我們需要重視他們的訓練、提升他們的教育;我們需要幫我們的弟兄姊妹們調整工作環境,改善軍中的管理文化,給他們發揮的舞台。
今天,沒有人叫我出來選舉,打一場這麼艱困的選戰,面對這麼強的對手。
沒有人叫我去南投。可是我聽到有一對令人敬佩的醫師夫妻,為偏鄉孩子付出,我不得不去。我選擇上山。
沒有人叫我去屏東。可是我聽說有一個可愛的農夫,我說我一定要去認識他。所以我選擇去屏東。
沒有人叫我去中山區的麵店。可是我聽到有這麼特別的企業家,所以我選擇去那裡打工,看他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他是玩真的)。
今天,沒有人叫我出來選舉。可是如果你看到我所看到的一切,你也會出來選。因為你知道還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你也會希望,國會裡有人,可以為山上的孩子、麵店裡的夥伴、軍中的弟兄姊妹,為這些人發聲。如果你看到我看到的一切,你就會知道,再困難,也非選不可。
明年一月,我們不只是在選立法委員、在選總統與副總統。更是在決定:我們要把我們的國家交付給誰,代表大家度過台灣所面對的困境。
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在面對危機時如何表現,決定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克服困難,讓自己更壯闊。
明年一月,怡農需要拜託大家,再給小英總統四年的時間。因為我們還有好多的工作要做。
明年一月,也拜託大家,給怡農一個機會。這個選區是可以被翻轉的,蔣萬安委員是可以被打敗的。我們需要更多願意為國家發聲的政治家——在關鍵的時候、即使可能衝擊個人政治生涯的時候,仍會選擇站在台灣這一邊的政治人物。希望大家給我機會當這個人。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壯闊家園,一起壯闊我們的台灣。
鄭南榕 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世界周報在中天電視台倒數的日子感言》之一/陳文茜
我自2000年因腦部出血停了TVBS的節目,之後在蘭萱牽缐下,擔任中天集團董事長,一待前後快二十年。那是一個只負責公開場合露面的工作。當時的我,書看不了,報紙標題看了,也會嘔吐。休息半年後,我開始「文茜小妺大」節目,與我攜手打造中天新聞全新品牌的是「李敖大哥大」節目。他在晚上九點至十點的時段,我在十點至十一點的時段。
2001年,911事件,我猶記得趙少康的評語,李敖大師大罵美國,惡有惡報:而我哭喪著臉,談起美國雙子星大廈中,罹難的美國朋友,幾乎淚流。
是的,我雖然解釋了從波斯灣戰爭後美國和當地的衝突,尤其談到以色列復國主義,英國人如何任由猶太人超過了聯合國同意的領土範圍,佔領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數百萬巴勒斯坦人永遠失去他們的家園,其中有一個叫薩伊德的小孩,流亡至埃及。他的父親為了保護孩子,為他取了一個美國式的名字:Edward 。
但想到我的那些如此悲慘遭遇的朋友,仍備感悲慟。
趙先生說:一個反美,一個半美國人(指我)。我雖然未必同意他的簡化分類,但也説明了人對一件事本來就可以有好幾個不同見解,我和李敖,我的情感和我的知識,也彼此衝突,但也彼此容忍,彼此尊重。
李敖的一生,沒有一個價值可以高於言論自由。
他出錢給鄭南榕辦雜誌,他是統派,鄭先生是獨派。李大哥曾經問我什麼派,我回:Apple Pie。我的心中,什麼主義,都沒有老百姓重要。我的甜點,也比主義重要。
我二十多歲時,曾經是中國時報主編,似乎風光,但我看不慣一黨獨大,憤怒台灣仍有政治犯。林義雄太太自美返台,我掙扎一段時間,決定對不起一路賞識我的老闆,遞出辭呈,為政治犯家屬競選。
之後我以不到原薪資十分之一的薪資擔任黨外雜誌總編輯,面對警總查禁,我拿起一旁垃圾筒,直接丟向他們。這是我一生惟一一次對他人暴力攻擊。
一年後,民進黨成立,接下來開放報禁,我以為台灣走上民主化,有了言論自由,才開始追逐自己的人生之夢,至美國求學。
那一年,我已經28歲,比起我的同學、家人出國,包括蔡總統這一類識時務的俊傑,整整晚了六年。
什麼是言論自由?
它不需要太抝口的語言,就是我看你不順眼,甚至我討厭你的主張,可是我仍然容許你的言論可以有發表的空間。
所謂報禁、老三台、黨禁,就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不同的意見,可以發表,可以被聽見,可以組織起來擁有勢力。
民主化,就是包容。不是包容你喜歡的想法,而是包容和理解與你不同的聲音。
自2000年起至今,中天電視台共歷經三任老闆,各有風格。員工不斷被賣,他們沒有說話的權利,現在只有失業的風險。
尤其自2008年現任老闆,出自於台商,加上霸氣,政治立場,他入主中時集團以來,即風波不斷。而且許多指控,為他量身打造。
例如他要買系統台,叫媒體壟斷:年代買,鴉雀無聲。曾經參與反媒體壟斷運動的張懸問我,為什麼?我的回答:台灣學者專家向來兩套標準,論述一流,良知二流,他們只是為政治傾向效力,發明一堆包裝名詞。
去年一位我小時候的政治圈朋友,告訴我中天新聞換照審查不會過,關定了。我記在心裡。一步步看著它的發展,但我沒有放棄自己在世界週報每個禮拜應有的努力。
我們以大篇幅報導香港,我是第一個全球媒體在佔中之前,赴香港關心普選,並且在北京宣布令人失望的草案後第一分鐘,訪問香港民主派先進李柱銘律師的媒體。中天電視台的老闆可能和我對香港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但他不只未曾關切,未曾和我溝通,他還是支付我們龐大採訪費用的人。
我曾經告訴他,世界周報是我整理一生後最後最重要的理想。我不會為了主持費跳槽,穩定、不被干預、成全我們的理想,是我惟一的願望。
這些年,自哥本哈根氣候變遷大會COP15至今,我們年年派團隊採訪,沒有一次缺席。歐債危機,我們的記者在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巴賽隆納、義大利,了解失落的年輕人,退休金泡湯的老年人。台灣吵高房價,我們前進德國,了解他們的住房政策,如何杜絕炒房。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我們自2015年,年年採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以及哈佛大學的創新基地。敍利亞難民危機我們的記者前往土耳其、敍利亞邊境危險地帶⋯⋯
這些報導會有收視率?
當然沒有,它們絕對不如我們寫一則京都暖心食堂的故事。
這些報導,背後不只是我們的心血,還包括每次出差動輒百萬的經費。
我在其中,和同仁一起努力,而我有增加收入?我和中天電視台只是主持約,每次出國,我自己帶助理,付一半旅館費用,請同仁吃飯。我不但沒有增加收入,平均都得自己支付約30-40萬台幣。
但我甘之如飴。因為那些路上,是我的成長、我的新視野,我對世界的關懷。
它們迎合蔡董事長的政治理念?一點也不相干,他只是默默地支持我,並且以世界周報為榮。
我的政治立場和他也不相同,甚至朋友關係也時而不同。我曾明白告訴他,我是郭台銘的朋友。他也忍耐著看世界周報,播出富士康三十週年,整整一個小時特別報導。郭台銘參選,我告訴他,我本來不參與台灣政治,我也不會如他所願支持特定候選人。他的回答:誰沒有朋友?理解啦!
台灣政府對於中天新聞的處置,把我拉回二十幾歲和警總打架的回憶。
某些人振振有辭,馬英九也關過電視台。殊不論那是否是一個新聞台、是否是政治上批評他的新聞台,我想問民主進步黨,一個對台灣民主發展、言論自由曾經有重大貢獻的政黨,你們準備向國民黨看齊?以馬前總統為典範嗎?
報紙沒有換照的法律,電視卻有。因為衛星電視法制定時,仍有戒嚴威權的遺毒。如今,它再度被啟動。
是的,我不是中天電視台的員工,只是簽約主持人。我可以換台,不必在此多言。
但我是台灣民主政治及言論自由的小兵。
當我在街頭為言論自由打架,犧牲自己的青春歲月、前途無量的工作時,今天關台的政府,從總統到主委⋯⋯你們都不在為民主奮鬥的行列。
而你們的年齡或與我相當,甚至比我年長。
你們是台灣民主運動的逃兵,這個我不怪你們,因為人性面對強權本來怯懦⋯⋯但我現在要説,當年的逃兵,如今不只享受權力,還成為言論自由的踐踏者。
這些事,不會只有我一個人記住。
鄭南榕 展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有一個名字,是我們可以對下一代的球迷誇耀一輩子的。
不管他們那時候最紅的球員是誰,我們都會驕傲地說:
我可是親眼看過陳金鋒打球的。
「我曾經,坐在觀眾席上,親眼看見,
那支棒球之神所賜福的逆轉全壘打。」
那些在黑暗時代閃耀的神祇:朴贊浩、上原浩治、達比修有,
那個站在我們面前的,最可靠的背影。
你曾說過,很開心能有一群白目的隊友。
台灣的棒球環境很白目,但我們何其有幸,
竟能在這個時代裡成為你的隊友。
百轟的時候,你說,只要我們都還在,什麼都能一起見證。
現在,我們都還在。我們一直都會在。
就算再也看不到你簡潔到近乎華麗的揮棒。
但我們一直都會記得,在你每一記揮棒之後,
腦袋瞬間「啪」地響起一聲的感覺。
你用球棒劃開了另外一個空間,把我們吸進去了.......
但你並不總是對的。你也說錯過一件事。
你說:上了場,沒有人幫得了你,只有你幫得了你自己。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你在棒球場上的每一次揮擊,
都讓我們有勇氣面對明天的,人生的球場。
把球擊飛,無視於地心引力,無視於所有的阻力,
彷彿永遠不會落地,載著每一個台灣人的夢想.......
52時代,
曾經瘋狂,永遠瘋狂。
文字:朱宥勳
-
YouTube / https://youtu.be/r3UKy95eEmY
(部份影像取自網路)
感謝 Lamigo Monkeys球團、展逸國際行銷有限公司、 Nike Taiwan
以及每一個在52時代曾經瘋狂的台灣人民,9/18 我們一起堅強說再見!
也別忘了,
11/5 滅火器將在桃園國際棒球場舉辦首場萬人演唱會:
http://goo.gl/FGauQa
#曾經瘋狂 #Chen52 #滅火器 #onfireday
--
滅火器 Fire EX. - 曾經瘋狂 Chen 52
編曲:滅火器 Fire EX.
詞曲:楊大正 Sam Yang
製作:火氣音樂 FIRE ON MUSIC CO., LTD
ISRC:TWBF31609001
--
曾經瘋狂 你專注的模樣
眼神中 純粹的信仰
無懼地 看著遠方
帶領著 我們的渴望
一次又一次 飛越重重高牆
曾經瘋狂 你執著的模樣
當你踏上遠方的戰場
電視裡加州的陽光
把黑夜點亮
沸騰的靈魂 也跟著你發燙
我們會一直一直記得你曾站在前方
紅土上白色的框永遠收藏你的步伐
Goodbye Goodbye那曾經瘋狂
因為你而 學會了夢想
時間是一首平淡的歌 它誠實地唱
是你讓旋律起了變化 而留下嚮往
Goodbye Goodbye 我們繼續瘋狂
在你踏過的球場上 繼續發光
依舊瘋狂 你堅持的模樣
你扛起時代的肩膀
這些年 傷了又傷
卻從不曾絕望
期待著每次上場 你會很棒
再次帶我飛翔
我們會一直一直記得你曾站在前方
紅土上白色的框永遠收藏你的步伐
Goodbye Goodbye那曾經瘋狂
因為你而 學會了夢想
時間是一首平淡的歌 它誠實地唱
是你讓旋律起了變化 而留下嚮往
Goodbye Goodbye 我們繼續瘋狂
在你踏過的球場上 繼續發光
夢想不能只是想像
感謝你拼了命去闖
炸裂了迷惘
讓人們瘋狂 Oh~ Yeah
我們會一直一直記得你曾站在前方
Goodbye 我們將永遠瘋狂
就算有天你不再上場
我們會一直一直記得你曾站在前方
紅土上白色的框永遠收藏你的步伐
Goodbye Goodbye那曾經瘋狂
因為你而 學會了夢想
時間是一首平淡的歌 它誠實地唱
是你讓旋律起了變化 而留下嚮往
Goodbye Goodbye 我們永遠瘋狂
在你踏過的球場上 繼續發光
--
滅火器 Fire EX.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reEX/
鄭南榕 展 在 滅火器 Fire EX. Youtube 的評價
這張專輯誕生在我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刻
『繼續向前行』則是這張專輯中,最晚出現的一首歌
完成了以後,我頓時感覺到這張專輯完整了
後續還有好多歌和故事想要跟大家分享
以後再慢慢聊吧
我想先把這首歌
獻給勇敢的我們
By 楊大正
--
滅火器最新專輯『REBORN』
3/09 開始預購
3/25 正式發行
封面設計及全曲試聽即將釋出 請密切鎖定滅火器粉絲頁
--
滅火器 Fire EX. -繼續向前行 Keep On Going
編曲、演出:滅火器 Fire EX.
作詞、作曲:楊大正 Sam
鉸掉頭鬃 面對新的一工
莫閣想昨日的心疼
掠不定運命的變化
忽然間失去希望
我知影你的孤單
我知影你的驚惶
展開雙跤 大步大步行
從今後袂閣再軟茈
頭前是全新的性命
共目屎拭予焦
過去就予伊過去
重新過生活
我知影這袂輕鬆 頭前路崎崎嶇嶇
這是你的人生
有勇氣來選擇 有志氣來承擔
做勇敢的人
我知影這袂輕鬆 但未來猶原佇遐
欲去就愛行
你的故事 你家己來寫
繼續向前行
有一天閣再失去氣力
希望你想起這條歌
命運啊愈是戲弄 就愈唱愈大聲
希望我的勇氣 陪你向前行
我知影這袂輕鬆 頭前路崎崎嶇嶇
但這是你的人生
有勇氣來選擇 有志氣來承擔
做勇敢的人
我知影這袂輕鬆 但未來猶原佇遐
欲去就愛行
你的故事 你家己來寫
繼續向前行
你的故事 你家己來寫
繼續向前行
--
實體專輯全國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goo.gl/Ias3yb
--
數位專輯
KKBOX►http://kkbox.fm/ya0Ow9
myMusic►http://goo.gl/B0oMSy
Omusic►http://goo.gl/v6Yidg
iTunes►https://goo.gl/ErMeeg
Spotify►https://goo.gl/jEVsN1
--
「Don't You Fight」MV►https://youtu.be/ZNaffziTL9A
「繼續向前行」MV►https://youtu.be/QMYN8ch1WGc
全輯試聽 TRAILER►https://youtu.be/BDjKh8DtzDs
--
Round 1 REBORN 發片巡迴
3/26、27 大港開唱(Sold Out)
4/01 台北Legacy(Sold Out)
4/16 台中Legacy(https://goo.gl/Y21jXU)
--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ireEX/
鄭南榕 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評價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前幾個月,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事實上,類似事件並不罕見──生活中有許多笑話原本就源自於對特定群體的刻板印象或歧視;近日一波以「客家人生性吝嗇」為題材的笑話創作風潮,其實也是這樣。
這總令我們好奇:藝術是嗜血的嗎?藝術能否歧視他人?
藝術創作是否可能是對他人苦難的消費?藝術創作需要遵循現實世界的倫理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文章開頭,伊格言帶我們進入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的劇情。
這部2005年的電影由已故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e Hoffman)主演;
改編自美國同志作家楚門卡波堤(Truman Capote)的真人真事──1965年,Truman Capote完成了一部述說真實罪行的「非虛構小說」作品《冷血》(In Cold Blood)。
這本書的題材是發生於堪薩斯州小鎮的一家四口滅門血案──兇手潛入農場主人赫伯特‧克拉特(Herbert Clutter)家中意圖偷竊未果,遂殺害了克拉特夫婦和他們的兩名子女。
Capote對血案兇手和案發過程產生好奇,心生《冷血》寫作計畫,並設法前往監獄,採訪落網兇手。
探詢真相之餘,也希望實地經驗能為此書增添血肉。
也正因如此,Capote與兇手成為好友,甚至互生情愫。
然而這樣的權力關係卻將這件事拖進了一個曖昧無比的泥沼中──Truman Capote希望能在兇手幫助下獲得素材,儘快完成曠世鉅作;
而兇手則懷抱著一種模糊的願望: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寬宥、渴望成名、渴望為世人所知。
但冗長的司法程序使二人的關係越趨緊張。
Capote原本的預期是,兇手將被處決;而在處決之後,《冷血》一書也將順利定稿出版,進一步將作者的文學聲望推向高峰。
然而另一方面,站在兇手的立場,當然並不希望判決對自己不利。
結果是,司法程序複雜漫長,行刑一拖再拖,宣判之後上訴再上訴,纏訟曠日廢時,作家也等得心焦不已;
因為結局尚未出現,書自然也無法完成。
在故事尾聲,當Truman Capote終於獲知全案死刑定讞的那一刻,簡直是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Capote的心境當然非常複雜──權力慾、名氣與地位之誘惑、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在此一荒謬情境中彼此拉扯,從而展現了巨大而深刻的張力。
而這部電影的重點之一,正是藝術冷血、藝術嗜血的問題。
Capote與凶手之間,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也是平常人與犯罪者的關係;他們確實是朋友,甚至產生了友達以上的曖昧。
所以,回到電影的標題,這其實不僅僅是滅門血案的「冷血」,甚至也可以說是作家Capote自己的「冷血告白」,其自身的「Cold Blood」──
我們以為冷血的只是那個犯下滅門案的兇手,但作為藝術家、採訪者的Capote,是否也在冷血地透過剝削他人、剝削朋友,來獲得藝術上的成果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伊格言提醒我們,事情還沒結束。
事實上,藝術不僅僅習於透過藝術家剝削其描述對象(也就是滅門血案本身,以及血案兇手),它尚且剝削了作者本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