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暴力、親密關係暴力,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
前陣子,我看了一本書《都是李雅莉》,書中描述了親密關係暴力被害者背後那些難處與疼痛。
雅莉的男友在交往後,起初是對雅莉的穿著提出意見、想盡辦法讓雅莉和朋友失去聯絡,檢查手機和社交軟體訊息,不管雅莉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將她塞進自己理想的框架裡。以愛情之名,漸漸加重對雅莉的控制,讓她活在以男友為中心的世界。
因為「我在乎你」,所以才限制你;因為「我會吃醋」,所以你能不能多為我著想?藉由這些常見的情緒勒索話術,「以愛之名」,一步步讓雅莉難以拒絕而深陷暴力之中。
甚至,連對雅莉拳頭相向、性侵害時,都可以是「因為我太愛你,控制不住」、「我太愛你,害怕失去你」。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很多人可能都會納悶,為什麼在親密關係裡遭受暴力的人,明明自由受到限制、身體遭到暴力侵害,卻仍深陷其中。但如果用心理解,就會發現李雅莉的故事,不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她所經歷的種種,程度不一的可能普遍的發生在許多人身上。
不只是親密關係暴力的被害人身處幽微、難以言說的處境,性侵害暴力被害人,也有相似的幽微與複雜。
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到:「不只是他要,我也可以要。如果我先把自己丟棄了,那他就不能再丟棄一次。反正我們原來就說要愛老師,妳愛的人要對妳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
房思琪在性侵害中受傷了,原本非常景仰的老師突然施暴,她感覺混亂,被貶低、被背叛,此時加害人很可能以愛情為藉口來合理化行為,這一切都讓她的自我認知逐漸崩毀;然而因為性的禁忌與社會對女性身體的框架,讓性暴力變得難以言說,即使說出口,也不容易被相信。因此,思琪在掙扎、努力求生的過程中,得出了「只要愛上老師一切都合理」的結論。
為什麼「愛」在現今的文化下,卻常成為了人們能夠合理化一切不健康關係的原因?
露琵・考爾收錄《奶與蜜》詩集中寫道:「告訴女兒/你吼她/是因為愛她/便是教她混淆了/憤怒與好意/這樣似乎是還不錯的主意/等她長大後/便會信任傷害她的男人/因為他們看起來/跟你好像」
這樣的心境,不只發生在房思琪身上,也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過往難以被描述、察覺,這也是這本書產生許多共鳴的原因。
李雅莉、房思琪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社會必須看見性暴力在傳統價值中的複雜。我們必須對性暴力有更多元的理解,更深入地覺察暴力的呈現方式、被害人因應暴力行為的心理機制、社會結構對暴力形成的影響。
而這幾日,看到新北市衛生局人員林小姐在臉書留下遺書,選擇離開人世的消息,令人感到非常難過與不捨。整起案件已由檢調單位進行調查,事件的真相仍待司法調查結果出爐,在這之前,任何人都不適合針對案件的細節進行揣測。
然而,該案件的物理治療所在第一時間所發布的聲明,我認為十分不妥。該所在聲明中表示:「關於媒體引述林女臉書上部分文章內容中,其中所影射之事件內容,非屬事實,林女士於本單位任職期間,亦未曾受同仁有強暴、脅迫、傷害身體、或任何違法其自主意願的情事,特此聲明。」
該物理治療所做為第三方的關係單位,並非該案的當事人,在司法偵查過程中也可能需要以證人身分接受調查,卻在第一時間,直接否定當事人遺言所揭露的真實性,對於被害者以及其家屬而言,都只是再一次的傷害而已。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0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因為喜歡你才這樣的。」 「你好像瞧不起我。」 「我再也不會這樣了,請你原諒我。」 就像不同演員拿到相同的一套劇本,約會暴力加害者說的話也一樣。 反覆循環的暴力與謝罪的枷鎖箝住我…… 新聞上出現的事件,不再只是別人的事,我們都有可能淪為悲劇的主角。 「李雅莉」是誰? 是你在路上擦肩而...
「都是李雅莉」的推薦目錄:
都是李雅莉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八卦
#暑假閱讀趣 4
亞君姐說:「這本書太重要,身為老師又有女兒的你,一定會心有戚戚。」
也因此,即使先前在忙論文,這本書仍放在我心頭上,總想著有空時一定要來好好拜讀。
深呼吸後,一鼓作氣就讀完它。
不對,我總共讀了兩次。第一次讀因為太令人感傷,一直有被濃得化不開的悲痛所重擊。隨便再讀第二次,仍然沉重得喘不過氣來。
這本《都是李雅莉》,主題是「約會暴力」。翻開書有些訝異,整本都是用漫畫方式呈現,所以很快就閱讀完。
但是它的內容跟我想的很不一樣,整本書不僅陳述約會暴力的經過,更是從被害者的角度,自陳約會暴力對於女性的傷害,深刻描述社會大眾對於受害者所持有的錯誤觀感,不自覺再次傷害受害者,讓她們的處境更加孤立無助。
作者花了很多篇章,描述遠離那段約會暴力後,仍造成日後人際關係的阻礙。在不斷自責的深淵之中,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聲,讓受害者跌入難以脫逃的泥淖。
更有很多讀者化身為一位又一位「李雅莉」,自陳這樣的經歷,造成她們日後碎裂的人生,以及對她們的家庭所帶來的傷痛。許多約會暴力後的「李雅莉」,都身陷於憂鬱症的陰影下,而無法得到幸福的人生。
這本書實在是太重要了啊!
我長期帶高年級,看著情竇初開的高年級女孩們,總是對愛情充滿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她們尤其喜歡一些「看起來壞壞的」的男生,覺得他們很酷、很Man。對此我常感到憂心,因為書中的李雅莉就是因為遇見了不對的人,整個人生都幾乎快被摧毀。
所以我要把這本書偷偷放在班上顯眼的地方,讓班上女孩們「不小心」讀到。施暴者是有特徵的,學會早期辨識,女孩們在重要時刻,就能做出更有智慧的決定。
此時小蘇姑娘窩在一旁跟著我一起看書,年紀還小的她看得一知半解,不過她隱約知道了約會暴力所帶來的影響。等她再大一些,我一定要再來和她一起來共讀這本書。
身為一位父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平安的長大,我會用盡全力保護我的女孩不受渣男的欺負。但我也知道,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價值判斷。
很希望我的孩子、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智慧選擇對的人,能看到暴力初期的諸多癥兆,遠離約會暴力,找到能夠幸福相伴一生的好男人。
真是好重要,好重要的一本書,快推薦給你身邊的女孩,和每一個關心孩子安全的家庭!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937
都是李雅莉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八卦
你想在一段關係中跳脫暴力循環嗎?如果想,那你必須要聽這一次的主題。
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是愛還是礙?」
#臨床心理師觀點看這裡👉 https://ppt.cc/f60NJx
上一集,我們主軸放在「追求者」身上
話題回顧按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kissjojoyoyoyo/photos/a.629250483776281/3384043138296988/?type=3&theater
降低沙豬的量,以及增加有屠宰沙豬能力的人,是我想嘗試努力的事情。
這一集,我們把焦點放在「被追求者」。
有聽眾,在看完上次阿啾介紹與約會暴力有關的《都是李雅莉》,他買書來看了,看完私訊給阿啾,說著他的心得:「我還是覺得,一定都是自己的錯,自己招惹來的,不敢跟別人說,覺得說了以後,我一定就會被檢討,然後也怕激怒對方,很害怕自責不知道怎麼辦,身邊的人都要我不要妥協不要道歉,但,被逼著的人是我,也許我妥協了,就不用這樣累了...如果不妥協,我不知道我要遭受什麼對待,那個未知的恐懼,我扛不了...任何抱歉甚至拋棄自尊,都只是想要先讓自己在當下活下來,‘‘好好的活著’’需要花多大力氣...
原來我真的很需要別人跟我說不是我的錯...原來,當我說著沒事的時候,並不是真的沒事...原來我是那麼的害怕、拼命隱藏的背後是那樣的不安,我從沒跟別人說,我開車時有時開到一半就會害怕後座躲藏了人、進家門前也會害怕有人在門口、時常覺得不安的東張西望很怕有人監視著我⋯我知道會慢慢好起來的,我知道沒有那麼糟,我知道不全是我的錯、我都知道⋯我走得很慢,但我有在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了⋯」。
身處惡意,並不會覺得那些是惡意,只是在想要如何避開或是如何解決,先求生。
阿啾很老實說,不知道這類型的議題,到底會不會有人因此而被照顧了,我問聽眾,這個議題,有做的必要嗎?聽眾回應:「如果寫出來,不管是讓男生知道另一種角度,或者是讓跟我一樣的女孩覺得,是有機會被改變的,不管花多久時間,但總是會有所不同的,可能看了阿啾的文章,於是可以快一點獲得勇氣呀。或許離開的過程充滿各種愧疚跟自責,可是,總是要走出來吧,總是要有人告訴你,沒事的,不全都是你的錯。」
『縱使還是怕得要死
但我依然肯勇敢』
從以前的自責
到現在的捍衛
這中間我經歷了好幾年的低潮於是換來了勇敢
處理那些怕得要死的事情,不是崩塌,你只是摧毀你不該待著的牢籠。
「在一段糟糕的關係裡,不是我意識到惡意對待,而是對方覺得從頭到尾都有在善待我(但方式極糟),這才是最大的問題。當一個被追求者,就要去符合對方的期待囉?付出是不管對方接不接受,想不想要?」
如果你發現到你在乎的人,正在經歷著被騷擾的處境,或許你聽完這單元之後,可以再主動一些些,讓對方知道,你是他的安全堡壘,並且讓他知道,遇上這狀況不是他的錯,也要常常稱讚他:「謝謝你有勇氣說出來。」
安全網的建立,源自於你願不願意接住這一份煩惱,並且用智慧照顧面對難題的當事人。
跳脫暴力循環並不容易。當內心存有「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信念,感情世界可能一再遇到有暴力的對象。處在暴力關係中,會覺得人生好苦。那該怎麼辦?
親親摸寧早上八點鐘,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如果你是被追求者,你可以嘗試告訴我,你覺得好難脫離暴力關係的原因,然後,我們邀請到了臨床心理師,他說出了幾個可以落實在生活的方法,強化勇氣磁場,暴力愛人退散。
在準備這議題的時候,我耳機一直不斷地重複播放著林宥嘉的《寵兒》。
你生來應該/被溫柔對待/享受全宇宙的寵愛
都是李雅莉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我是因為喜歡你才這樣的。」
「你好像瞧不起我。」
「我再也不會這樣了,請你原諒我。」
就像不同演員拿到相同的一套劇本,約會暴力加害者說的話也一樣。
反覆循環的暴力與謝罪的枷鎖箝住我……
新聞上出現的事件,不再只是別人的事,我們都有可能淪為悲劇的主角。
「李雅莉」是誰?
是你在路上擦肩而過的普通人,也是約會暴力的受害者。
而且說不定,是你身邊的某一個人。
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李雅莉」。
🌿🌿🌿
【同場加映】
📕《都是李雅莉》第一本「約會暴力」受害者的親身經歷|https://bit.ly/3feWrRW
🎥瓶說書影片|https://bit.ly/2BM7J1L
#都是李雅莉|#約會暴力|#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
#約會暴力不是愛而是犯罪
#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QsklHPbzWI/hqdefault.jpg)
都是李雅莉 在 觀點 Youtube 的評價
生活同樂會
主持人: #蕭彤雯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 - 11:00
#男女大不同
主題:《都是李雅莉》:暴力與控制,是傷害,不是愛
來賓:心曦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周慕姿心理師
周慕姿老師的「讀心書」時間:
《都是李雅莉》──原本的「戀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怎麼會淪於暴力與控制的惡夢當中?
要怎麼辨識以愛為名的不當對待,
還有,如何不要成為這樣的恐怖情人。
在這本書中,都可以被好好的討論與思考。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生活同樂會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ufopartylife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聯播網 APP下載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P-d1XF0ppk/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T8TuZmr9ArG90_WVVdngIVf-qYw)
都是李雅莉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都是李雅莉:「約會暴力」——誰都可能受害,卻誰也不敢說》|◎李雅莉
【瓶說書之約會暴力誰都可能受害_卻誰也不敢說!】
✨本集重點✨
❶ 聽聽李雅莉的故事 --- 01:16
❷ 什麼是約會暴力 --- 05:35
❸ 李雅莉們的故事 --- 06:10
❹談談PUA --- 08:15
❺北大女生包麗的故事 --- 09:05
---------------------------------------------------
約會暴力是一步一步變得嚴重,加害者等待獵物完全落入圈套後,
才會脫掉「愛與關心」的面具,暴露出隱藏在後的「心理虐待」。
你或我,或者身邊的每一個人,
都有可能在最不設防的親密關係中,
以為是愛,卻成了「約會暴力」受害者。
這本書要告訴所有李雅莉們:
這不是妳的錯。任何人都有可能遇上。
是他利用妳的愛與信賴,成了約會暴力的犯罪者。
最後,也放上總編給所有李雅莉們的一段話:
你們辛苦了,你們很努力了。
我們會走出來,我們會看到那個陽光。
祝福各位,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勇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誰都有可能是李雅莉💧
博客來:https://bit.ly/2ZzjVwj
金石堂:https://bit.ly/36sCvaz
誠品:https://bit.ly/2WY1784
讀冊:https://bit.ly/3eajkoG
momo:https://bit.ly/3ekExw7
#李雅莉的故事不是別人的事
#李雅莉就在我身邊
#約會暴力不是愛是犯罪
#全國婦幼保護專線113
#瓶說書8|#李雅莉|#都是李雅莉
#約會暴力 #誰都可能受害 #卻誰也不敢說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X81b_oqIB8/hqdefault.jpg)
都是李雅莉 在 《都是李雅莉》誰都可能是被害者,卻誰也不敢說- 書籍板 - Dcard 的八卦
前幾天看到博客來六月選書的文章,推薦了這本《都是李雅莉》剛好最近在Dcard上看到一篇文,原PO的狀況跟本書的主角很類似,受到了約會暴力, ... ... <看更多>
都是李雅莉 在 [新聞] 誰是李雅莉?韓漫揭穿約會暴力-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八卦
化名「李雅莉」的韓國漫畫家,在網路連載漫畫揭露遭受前男友「約會暴力」的傷痛,喚起許多 ... 2 F →TED781120: 問題在於喜歡霸道總裁劇情的都是女人… ... <看更多>
都是李雅莉 在 [新聞] 誰是李雅莉?韓漫揭穿約會暴力- 精華區C_Chat 的八卦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814000832-260115?chdtv
誰是李雅莉?韓漫揭穿約會暴力
04:10 2020/08/14 中國時報 許文貞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8-14/900/BD0400_P_02_02.jpg
加拿大藝術家芮妮.諾特將《使女的故事》改編為漫畫,以「紅、藍、綠、灰、黑」五個
顏色描繪階級分明、極權統治的基列共和國。(天培文化提供)
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20-08-14/900/BD0400_P_02_03.jpg
化名「李雅莉」的韓國漫畫家,在網路連載漫畫揭露遭受前男友「約會暴力」的傷痛,喚
起許多共鳴。(寶瓶文化提供)
每天暴力相向的人,看起來是凶神惡煞,還是平凡無奇?筆名「李雅莉」的韓國漫畫家在
網路上發表漫畫,揭開過去遭受「約會暴力」的經驗,故事中描述在親密關係中,伴侶卻
限制她的行動、與親友的來往、檢查手機、規定衣著,在外戴上好人面具,看似平凡無期
,卻對她精神控制。漫畫在韓國網路平台獲得200萬點閱,日前出版中文版。
「李雅莉」在書中表示,之所以將遭受約會暴力的經歷畫成漫畫,是為了自己,「即使事
情過去了,那段記憶仍留在我的內心深處,不斷地倒帶重播。」漫畫刊出後,許多讀者分
享經驗,才讓作者發現,世界上其實有許多同樣經歷的人,她想對所有有同樣遭遇的「雅
莉」加油,「這不是你們的錯。」
書中描述「李雅莉」的前男友表面上是個好人,但私底下卻控制她,還辱罵她、砸東西,
動手掐她脖子、打巴掌,事後又頻頻道歉,甚至將這樣的行為當作是「愛」的表現。即使
後來分手,這些傷口仍然跟著她,導致憂鬱症,「留下傷口的人消失了,只有我被留了下
來,帶著傷口,夜夜傷心淚流。」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慢慢走出創傷。
「李雅莉」也想對那些指責受害者,帶來二次傷害的人解釋,為什麼受到約會暴力的人無
法堅決處理,只能痛苦掙扎、一味受害。因為現實是,即使報了警,警方也不能「事先」
阻止,無法實際保護受害者,「社會欠缺能阻止加害者的強力法律及體系,我只能無奈地
從中逃離。」
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表示,少女漫畫、連續劇常見「霸道總裁」、「壁咚」這類男性強
迫女性就範的情節,許多人看了覺得「很帥氣」,但其實是以愛之名行暴力之實。書中故
事讓人心疼,「原本作者因為遭受約會暴力,必須用化名『李雅莉』連載漫畫,沒想到刊
出後引起200多萬人迴響,許多人也在留言寫下自己的親身經歷,才發現很多人都是『李
雅莉』。」
--
佛沒說小乘、大乘。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帝釋所問經講記77頁拆穿假佛法大乘的騙局。
上座部佛教明昆《南傳菩薩道》是真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 大乘是假菩薩成佛之道
妙法蓮華經、華嚴經、心經、金剛經、梵網經(菩薩戒)、圓覺經、楞嚴經是大乘假佛經。
阿彌陀佛 藥師佛 大日如來是大乘假佛 觀世音 維摩詰 龍樹 地藏王是大乘假菩薩
https://www.ptt.cc/bbs/soul/M.1584460614.A.E88.html
上座部佛教目犍連子帝須和那先破偽經大乘十方諸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84.1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97380983.A.AE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