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邀請到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彭光輝院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張基義教授、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孫振義教授、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黃麗玲教授、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王俊雄教授、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劉欣蓉教授及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暨研究所孫啟榕教授一起與我及都發局林洲民局長為「臺北市公共住宅規劃設計、公辦都更策略規劃徵求創意方案」(學生競圖)宣示開跑。
這次競圖分為2組,A組為都市設計及建築設計構想規畫組,以信義區六張犁營區街廓(陸保廠)為基地,B組則為都市更新及社區營造構想策略組,以蘭州與斯文里整宅為基地。應該是國內首創將市府公共住宅及公辦都更政策與實踐場域連結,提供給青年學子以跨領域合作、實際去了解現實問題並激盪創意的解決方案。而未來的公共住宅對於青年學子極具重要意義,自己要住的房子自己提案。
給予學生實習的機會是強化未來他們進入社會服務的實踐力,更重要是他們走向國際的基石。
在此之前,我與洲民局長已邀請全國大專院校系所召開兩次座談會,就提供青年學子社會實踐場域交換意見,非常感謝各系所教師們提供寶貴意見,並全力支持。再次呼籲請踴躍參加此競圖活動,給予我們改變城市的機會。
實現青年創意 北市公辦都更向全國大專學生徵件
http://www.storm.mg/article/50985
北市公宅設計向學生徵求「大想法」 獎金最高15萬元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528/512868.htm…
北市廣邀學生 打造自己的公共住宅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20150528/61837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的網紅涂醒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都市設計 公共 策略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八卦
現行之都市設計審議(簡稱都審)時程在業界的觀感仍過長,審查流程平均每案至少達1.5年~2年。按以近年來,每年已達300案件申請受理審議案件數量,則審查所增加的土地開發時間耗費的成本,轉換為銀行貸款利息成本(按以每一開發案每年向銀行貸款融資至少約5000萬,則一年將近有150億元的利息),則相對會轉嫁到使用者身上,使台北市房地產價格無法降低,恐怕也是一項影響因素。如果我們可以在都審制度層面,進行程序以及審議要項的改革使之有效,則可立即減少不必要的行政與社會成本,藉由台北市首先發起的「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改革」,期能至少一年節省約100億以上之經費效益。我認為都審應為對話平台而非懲罰制度及防弊,故有關都審制度在當前應先行縮短行政審查流程,並同時重新定義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之時代新任務。
另一方面,都審宜調整為建築計畫之基本設計審議(即為建築開發計畫之架構性審議,而不是建築細部設計的選美審查),且亦為公共工程計畫之基本設計審議為主軸要項,都審功能並無法保證創造最好的環境結果,但卻能防範最壞的發生。因此,都審應將審議制度作業能量應放在公領域,在於控制公共實質環境系統之相關設計準則之擬定,並予以法制化且容納委員會專家之多人正面意見,促成公共環境系統與空間品質的提升。各公共工程在招標前即應有相關都市設計準則可依循,並放在採購標案規範項目,後續相關程序,便可不致容易產生爭議。都審委員會的功能應把審議著重在公部門重大公共工程、公共住宅新建、公辦都更案、BOT案、捷運聯開案、公有土地設定地上權開發等與公共議題有關之開發與公共工程建設案件為主要優先範疇,而不是對於私人建築開發之過度干預其設計內容。
其他民間開發案或小型審議案件亦有相關分層負責的方式審議,行政審查上幹事會的幹事代表要負起責任,幹事代表機關非個人,意見要明確,一般情況則於文到五日工作內必須表達機關審查意見,配合都市設計審議流程提升效率。至於提交都審審議報告書,應盡量電子化且以40頁為原則之審議概念,都審相關審議資訊及程序應全部公開網路上網,呼應台北 Open Data, Open Government政策。而且需要求流程SOP透明化,案件流程客製化,案件隨到隨開無須等待。
我的構想與改革策略想法,經過了3次的市政府內部跨局處研商會議,以及近日期間,我也與現任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專家學者委員一起座談交換意見,委員先進們對於未來興革方向也表贊同與支持,將審議能量放在公共系統之都市設計準則,讓申請案開發前即有設計準則可依循,也有利於加速開發時程。
臺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制度已經操作有30年的歷史累積及經驗,值此時刻應重新開機,改變臺灣就從改變臺北開始。後續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制度操作將朝「行政審查為主,專家諮議為輔」,以此作為台北市都審制度之興革方向。
都市設計 公共 策略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八卦
南港車站站區四大基地都更 明年全面啟動
今(12)早上主持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107年9月12日召開第734次委員會議,經過委員會慎重討論,審議通過「南港僑泰興麵粉廠細部計畫案」。本基地由工業區變更為商業區,依「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規定,應回饋市府40.5%(7,889平方公尺)之公共設施用地及可建築土地,市府將可取得1,948平方公尺公園用地、1,416平方公尺道路用地以及4,525平方公尺商業區,回饋之商業區後續將提供市府作為興辦公共住宅、社會福利等市政建設基地。本案同時規劃連接南港高工、轉運站東側公辦更新基地之人行空橋,逐步實現東區門戶立體連通系統規劃藍圖。
南港車站站區四大基地都更,預計明年全面啟動,將可帶動地區發展,包含1.「南港生技產業聚落BOT案基地-忠孝營區原址」預計明年(108)第一季動工,2.「南港商三特公辦都更案基地-南港之心」預計明年(108)完成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審議,109年開工,3.「僑泰興麵粉廠基地」最快預計明年將回饋之公共設施用地(包含道路用地及公園用地)及可建築土地捐贈予市府,屆時市民大道八段(20公尺寬)將全面打通,4. 「南港轉運站東站BOT基地」交通局正辦理招商,預計年底前與得標者簽約,明年展開規劃興建作業。
而本計畫區僑泰興麵粉廠位於南港轉運站東北側,面積約20,895平方公尺,土地99.18%為聖嘉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其餘為國有(占0.24%)及其他私有地主(占0.58%)所有。該基地為市府101年4月10日公告實施「變更臺北市南港區鐵路地下化沿線土地主要計畫案」之編號FR-1、FLE(道路用地)地區,主要計畫已原則同意變更為商業區,應俟實施者擬具都市更新事業計畫草案並辦理公開展覽後,主要計畫再予核定。惟聖嘉興公司經協調整合,仍未能取得東北側工業區地主之同意參與,經市府評估後提經內政部都委會106年7月25日第904次會議決議同意,將編號FR-1街廓細分為編號FR-1-1(僑泰興麵粉廠土地)以及編號FR-1-2(東北側工業區土地)兩個單元,得個別進行都市更新,市府爰辦理本次編號FR-1-1細部計畫擬定作業。
本次細部計畫擬定土地使用分區,屬私人之13,006平方公尺土地劃設為特定商業區(七),屬回饋予市府之4,525平方公尺土地劃設為特定商業區(八),建蔽率55%、容積率235%、使用比照第三種商業區規定,其中供住宅使用容積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該分區總樓地板面積之50%,惟市府特定商業區(八)作公共住宅使用者,則不受住宅比例限制。捐贈回饋市府之公園用地與道路用地,將由申請人負責開闢與維護管理,特定商業區(七)將由私人透過更新開發,打造商業、旅館、住宅等複合型功能空間,特定商業區(八)則由市府主導,規劃作為公共住宅、社會福利等市政建設基地之使用。
本案市府承續東區門戶計畫精神以及南港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案所建立以南港車站為核心之全區立體連通系統,同時考量捷運以及高鐵隧道路線等工程可行性,經協調本案更新實施者並整合計畫區南側公辦都更案、南港轉運站基地,沿東側回饋之公園用地規劃立體連通系統,東西向可聯繫私人更新案與市府公宅基地,南北向則串接南港高工與南港轉運站東側公辦都更基地,並可進一步往西連接至南港轉運站及南港車站,往南連接忠孝營區生技專用區,將逐步實現東區門戶立體連通系統規劃藍圖。
委員會經聽取市府及更新申請單位說明並聆聽民眾陳情訴求後,同意本案依據主要計畫規定,並配合市府東區門戶計畫所擬定之細部計畫內容,並肯定市府陸續投入多項交通轉運樞紐與公辦都市更新建設,將有助於改善過去南港黑鄉意象成就東區門戶發展,委員會同時建議市府應進一步將海綿城市、基地保水以及建物垂直綠化等納入都市設計考量,同時建議本基地臨市民大道側預為配合留設公車停靠空間,以利因應未來配合南港區逐步開發,市民大道規劃更多大眾運輸路線之需求。
南港車站站區四大基地更新:1.僑泰興麵粉廠、2.忠孝營區、3. 南港商三特公辦都更案、4.南港轉運站東站 明年全面啟動,結合市府全力推動區內52公頃老舊工業區變更轉型為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以及TOD發展策略計畫,將使東區門戶計畫加速向前推進,以南港車站站區為核心發展將更加鞏固,強化各項發展功能,成為交通轉運樞紐、生技產業聚落、展覽與會議中心、流行音樂與新創產業核心等,並串接鄰近內湖科技園區、信義計畫區等,將有助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
都市設計 公共 策略 在 涂醒哲 Youtube 的評價
一、重整嘉義市都市計畫
※終結派系把持,啟動都市計畫
1. 結合國土永續開發策略
2. 提高土地價值,阻止失序亂象
3. 鼓勵廠商進駐成立企業總部
4. 打造特色商圈,提高居住品質
5. 帶動嘉市經濟、社會、空間轉型
※善用都市更新,改善前後站風貌
1. 改造市區街廓景觀,啟動垂楊路造街計畫
2. 打造觀光夜市文化區、眷村文化區
3. 規劃阿里山茶文化街、彌陀路咖啡街、舊城區徒步街等
※平衡東西區域,全面發展嘉義
1. 建構藝文新廊道,再現「畫都」光榮
2. 成立青年創意產業園區
3. 公園特色化
※縣市合作,互利共榮
1. 推動大阿里山觀光特區
2. 嘉義縣市資源整合,觀光、產業行銷一條龍
3. 嘉義市為研發行銷中心
4. 嘉義縣為製造重鎮
二、打通交通任督二脈
※實現鐵路高架化,整合轉運站機能
1. 優先編列市府預算,協調中央立即動工
2. 檢討火車站周邊土地使用
※廢除垂楊路BRT專用道,打造安全行車環境
1. 恢復機慢車專用道
2. 設置交管行控中心
3. 規劃大眾運輸網絡系統
4. 成立嘉義市公共運輸與智慧發展處
※建立環市自行車系統,形塑單車友善城市
1. 鼓勵市民以自行車取代機車
2. 建構Smart-Bike系統
3. 廣設自行車租借系統
4. 定期舉辦自行車比賽
三、打造健康防老園區
◎涂醒哲:讓嘉義市蛻變為台灣的佛羅里達,是「防老」不是養老!
◎涂醒哲:人口老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就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除了養老,更要防老!我要打造嘉義市為銀髮樂活的健康城市,還要創造就業機會,以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與老人共享天倫。
※建構衛星防老社區,創造就業機會
1. 成立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吸引廠商進駐設立企業總部
2. 導入TMO「Tow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市鎮管理組織)營造機制
3. 提供健康管理、教育與社福、護理師等醫護工作機會。
4. 衛星社區以增加五萬人口數為目標
5. 各行各業預計可增加20%營業額
6. 打造雲嘉嘉特色商圈
※營造幸福住宅社區,共享天倫之樂
1. 吸引有老人的家庭移居嘉義市
2. 標榜環保綠建築、無障礙空間設計
3. 興建出售或出租的一般與老人住宅
4. 公共空間管線地下化
7. 輔導社區營造、商圈經營與城鎮營造
※善用嘉義豐沛醫療資源
1. 全面盤點醫療資源,避免重複浪費
2. 園區規劃電動公車交通服務
3. 開辦日間照護與護理之家
4. 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與健康生活輔導計畫
※提高重陽敬老津貼,老人長壽久久久
1. 設籍本市3個月以上並實際居住者
2. 年滿65歲至79歲,每人新台幣5,000元整
3. 年滿80歲至89歲,每人新台幣6,000元整
4. 年滿90歲至99歲,每人新台幣9,000元整
5. 年滿100以上,每人新台幣12,000元整
四、建構「食品安全」首都
※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
1. 培植嘉義市專業認證分析實驗室
2. 推動食育自治條例
3. 仿效日本推動校園食農教育
4. 根據地方特色,建立食品安全優先防禦順序
5. 啟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嚴格管控、源頭管理
1. 要求食品業者提供添加化學物質清單
2. 訂定新上市食品申報與核可機制
3. 不定期、不定點抽查
4. 加重罰責、提高檢舉獎金
※建立「集體訴訟」求償平台
1. 協助受害者求償(含括民眾、廠商)
2. 由市府協助集體訴訟

都市設計 公共 策略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評價
報告案細項:
"00:06" 前言:台北市政府策略地圖
"00:37" 海綿城市
"01:07" 田園城市
"02:40" 推廣禁用一次性餐具
"04:06" 推動兩袋合一
"05:10" 清新空氣行動計畫
"06:38" 換裝LED路燈
"07:11" 市有房地設置太陽光電
"07:54" 台北市城市發展策略
"08:17" 西區門戶計畫
"09:12" 大同再生計畫
"10:16" 社子島開發
"10:22" 市場改建與改造
"11:23" 機場捷運及C1D1開發
"11:41" 舊城區藝術觀光饗宴
"12:16" 台北燈節
"12:48" 東區門戶計畫
"13:32" 土地活化利用
"15:14" 道路與鄰里公園移撥
"15:30" 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16:20" 交通優化多管齊下
"17:43" 捷運服務升級
"20:01" 捷運工程與規劃進度
"20:55" 市場改建與環境改善
"21:52" 都市更新及168專案
"22:48" 公共住宅推動計畫
"23:00" 設置共融式遊樂設施
"23:41" 城市博物館
"24:03" 北投文化振興
"24:43" 艋舺再生活化
"25:48" 大稻埕再現風華
"25:52" 城南空間再現
"26:04"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26:24" 河岸觀光推廣
"26:55" 雙層觀光巴士
"27:05" 推動祭拜精緻化
"28:56" 智慧城市辦公室
"29:08" 促參專案辦公室
"29:16" 投資服務辦公室
"29:32" 打造創業搖籃
"30:41" 老人照護據點升級
"31:44" 強化社會安全網
"32:28" 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32:31" 推動公共化幼兒園
"33:31" 創新實驗教育
"34:29" 翻轉教學
"35:59" 居家醫療照護團隊
"36:47" 提升疫苗接種率
"37:51" 強化偵查 科技內控
"38:48" 強化防救災軟硬體
"40:03" 單一陳情服務
"40:22" 法規查詢系統優化
"40:54" 開放政府
"41:18" 智慧支付整合平台
"41:37" 數位印鑑 戶籍書表掃描
"41:53" 105年減債134.67億
"42:18" 單一且自住房屋優惠
"42:58" 2017世大運
"43:52" 2017訪問東南亞
"45:12" 結語:永不放棄
上任第三年,到市議會進行的施政報告,乘載的不只是市府團隊的打拼成果,還有市民朋友的殷切期盼。
至於行政院所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們早就準備好,我在2月24日就與林欽榮副市長及局處首長,親自到行政院報告台北市的申請案。
未來,林副市長將擔任北市府的召集人,率市府相關首長參與立法院的公聽會,為了向市民負責,我們會努力向中央爭取確實有用、能夠執行的建設經費。
從西區門戶計畫、東區門戶計畫、市場改建、興辦公宅,以及即將到來的世大運,這座城市正一步步改變,現在,這些改變的成果,透過這份施政報告,歡迎關心市政的朋友給我們批評指教。
#改變開始成真
|施政報告投影片傳送門:https://goo.gl/UkEEC0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都市設計 公共 策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東京奧運634:TOKYO 1964.2020」介紹
訪問作者:劉善群
內容簡介:
TOKYO 1964‧2020
人文、創意和科技,就是東京奧運的精神與態度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熱愛奧林匹克的人
體育記者資歷達20年的劉善群,1991年首次到訪東京,採訪了在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見識到世界先進國家如何舉辦頂尖賽事,也對1964年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會的運動設施仍然被延續使用著,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過了半個世紀,日本在311東北大地震之後,東京再度拿到2020年奧運的主辦權。於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的1964年出生的劉善群,在爬梳東京奧運史料時,從中強烈感受到日本人堅持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如同〈昂首向前走〉歌詞形容的一樣,56年前的東京奧運,日本人以此精神贏得全球的掌聲,2020年也將以這種態度團結人心,即使會遇上困難而哭泣,但仍勇敢地昂首抬頭不讓眼淚掉下來,成功辦出一場令國際驚豔盛讚的東京奧運。
奧運不僅是一場運動盛會,它與國際政治、國家建設和財經預算都息息相關。兩屆東京奧運無論是場內到場外,都有太多的事與物令人期待,尤其是「追求卓越」。劉善群以30年前的「東京印象」為基礎,加上參與過7屆奧運和其中4屆的現場採訪與轉播經歷,從人文、創意設計和科技三部分,和大家分享東京奧運的故事。
【歷史與人文】
20年不滅的奧運聖火/原爆之子、東洋魔女與赤腳大仙/從昭和到令和/「火中取栗」建築大師隈研吾/新日本人/全球矚目的焦點──東京奧運開幕典禮/Hope Lights Our Way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活動
【創意與創新】
飄櫻吹雪──融合日本絕世美景的聖火火炬/8萬噸家電垃圾提煉製作的奧運獎牌/奧運史上頭一遭──由小學生票選出的吉祥物/江戶時代的格紋──東京奧運會徽/向一九六四年致敬!奧運競技項目圖標/創意設計番外篇—浮世繪保險套
【科技與未來】
未來都市交通工具──無人車/機器人/帶你去看流星雨/奧運居,大不易!/黑科技──人工智能、評分系統、全新的轉播技術/5G在東奧、即時翻譯、新替代能源:氫
作者簡介:劉善群
1964年東京奧運當年出生於台灣宜蘭
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
台北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碩士
世新三年制編輯採訪科
曾任:
民生報體育記者
台視體育主播
台視首任駐北京特派員
鴻鷹動畫策略總監
中天電視協理兼發言人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暨時報資訊總經理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公共事務處處長兼發言人
台開集團新天堂樂園總經理、風獅爺購物中心總經理
奧運經驗:
參與七屆奧運會採訪作業(1988-2016,2004除外),1996亞特蘭大、2000雪梨、2008北京及2012倫敦等4屆奧運現場採訪、轉播。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