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保存!台灣燒毀!】
續昨天的圖文(其實應該先發這篇的,昨天的內容比較深論)
北港糖廠雨夜火災 啟人疑竇
【更新】北港糖廠廠長宿舍 才說要保存就燒光
http://goo.gl/X8b0uG
「消防隊將在今早鑑定調查原因,不排除人為縱火,糖廠經理洪天財漏夜趕往了解,對於雨天且廠區門禁管制,如何會起火也感不解。」「日式建築」「台糖(已)斥資2千萬元整修廠區進行第一階段活化(然後就燒掉了)」
斷水斷電會走火,當老百姓腦袋有洞就對了?
故宮南院假中國文物被潑漆就崩潰。整片台灣的千年文化遺址要被破壞,就沒有人有意見。財團優雅的殺人在中華民國就是被允許的嗎?
【漢本遺址懶人包】搶救海濱千年紀事
https://goo.gl/Ex1bHd
還有現存於淡水的【十三行遺址】,擁有上千年的台灣文化 !多重要的文化資產。多年前,十三行遺址被前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畫定為「八里污水處理廠」用地,即將動工。經過文化及學術團體兩年多的抗爭,才被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但是絕大部分已被破壞,現存的文物不過是原遺址的【九分之一】!而當時的「經濟發展」工程,也因規劃不良,變成蚊子館!(維基百科:十三行遺址)
【古蹟】(縱火科)
這是一個關於政府秘密部門的故事
https://goo.gl/Ka7JV7
講到文化遺址,推這篇分析【華】、【漢】的差別
https://goo.gl/gKqdnv
節錄一段前一篇的內文:
『日本記者看近十年台灣電影:這是一個台灣人認識台灣的行動與過程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62260/
拍屬於台灣的記憶,拍【海角七號】【KANO】【灣生回家】,就被批判叫做【媚日】,國家影展也不頒獎給你,羞辱你。還好意思說扶持電影文創產業?把國民黨抓台灣人去當軍妓的故事拍成【軍中樂園】這種扭曲史實的事就很唯美?政府以前砸錢拍一堆反共復國軍教片,就不叫政治洗腦干預電影文化?』
台灣真的被中華民國洗腦的很扭曲。台灣的歷史文化就是不能切割日本時代的東西,那些是絕大部分台灣人的阿公阿嬤經歷的,為什麼保存,紀錄那些真實存在的東西就叫做批鬥成「媚日」?在教育課本背誦中國史地,什麼東北三寶人身貂皮烏拉草,什麼三皇五帝夏商周,才叫「媚中」吧!然後把台灣自己的歷史文物破壞殆盡,還把日本人留下來的建設竄改成「民國」。這些事都絕口不提!日本裡也有美國文化、越南有法國文化、美國有黑人文化,世界上各族群都能互相包容,唯獨中國國民黨最機掰最幹,不能有其他文化只能有中華文化,還自吹自擂說中國是多元文化大熔爐,你媽啦整天想併吞別人!誰不知道最保守最反智的團體都是出自國民黨。歐洲各國之所以迷人,是他們街道都保有歷史記憶,有時代、有文化。好險國民黨不是逃去英國法國,不然一定把倫敦巴黎全部「都更」一遍全部蓋豪宅鬼城。還會把反對者掛上「阻礙經濟發展」釘子戶的罪名,然後等著天賜良機拆你家再把你被自殺。請問各位,那些歐洲大都市各個古色古香,都很「阻礙經濟發展」的城市,人民薪資難道比台灣低?台灣被國民黨「發展」了70年,整天講觀光產業,你馬的,真正吸引人的旅遊景點還是那些「沒有」被國民黨開發過的地方。那些僅存的自然美景和古蹟,只要開放中國旅遊團來,就淪陷了。因為你他馬的根本不會做人數品質控管嘛,來了爆量人潮把觀光品質拉低,消費力又比不上歐美日的一成,是開放辛酸的喔?整天講觀光產業,講來講去去還是小吃夜市,都是市井小民自己做起來的。跟國民黨財團強收土地後的炒樓蓋鬼城的「經濟發展」有什麼關連?
找回台灣的記憶,推薦幾個粉絲團社團: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www.facebook.com/twmemory/?fref=ts
聚珍臺灣
https://www.facebook.com/gjtwn/?fref=pb&hc_location=profile_browser
活水來冊房
https://www.facebook.com/ngtsinlam/?fref=ts
社團「拿什麼比雞腿」
https://goo.gl/oF3Fd8
可以看出中國國民黨70年來把台灣退化成什麼樣的文化沙漠。專門花數倍於歐美大國的預算,做世界醜又整天要維修的建設!卻好意思整天叫人不准「媚日」,只能中華。
中華與台灣,歧視與階級都藏在細節裡
EX:中華料理 vs 台灣小吃
草泥馬為什麼不是台灣料理,中華小吃?既使是鼎泰豐餐廳裡的小籠包,已經被廣泛用於國際觀光推廣,還是要矮中華一節叫「台灣小吃」?台灣的東西就端不上台面是逆?
https://www.facebook.com/NoirTang/posts/1151734428175920
消滅台灣文化的「大功臣」宋楚瑜,在辯論會上哭一哭,一堆首頭族感動的流淚要把總統立委投給親民黨,就準備接棒新一代的689吧。
好整理大推【談談 宋楚瑜】
https://goo.gl/wy0ent
1945年來「光復台灣」的那群才是殖民政府,相較於中國國民黨,日本還比較沒那麼殖民!這是真的,因為日本人在教育和制度上還會讓台灣人和原住民保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官方還會幫忙記錄保存,不是要幫日本政府講話,這是事實,這是有文化的國家的表現。中國國民黨來台灣之後,拔除了我們祖先之前一切的文化,讓台灣人以為自己就是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傳承者。讓台灣人以為沒有了中華文化自己什麼都沒有。錯了!台灣曾經有自己的歷史、建築、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豐富的詩詞歌曲。有豐富的文化!我們要把它找回來!
Re: [問卦] 請問何謂台灣文化?
https://btrend.amassly.com/post/rj0XLO6WY7/
===資料區===========
台灣歷史建築失火、破壞列表
google地圖版
https://goo.gl/k0CF1q
羅賓被打臉文字版
https://goo.gl/UFVPdj
黨產何止是帳面上的兩百多億?連勝文家就300億了這樣侮辱中國國民黨好嗎?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
都市發展處 在 林右昌UChange Facebook 八卦
雨漫港都,是基隆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但,基隆灰暗老舊的街道印象,不該再這樣永遠下去!
日前,當我們送別基一信橋、真正打開火車站前的天際線時,116年前在這座港灣定下的城市格局,漸漸露出蛻變的氣氛 —— 從 #西岸會展旅運文創專區,連結微笑港灣、國門及海洋廣場,然後接著田寮旭川河口山海平台串連東岸商場、文化中心、#東岸郵輪廣場及旅客大樓;打造 #基隆成為嶄新國門地標,我們越來越近!
配合一連串翻新城市的行動,國門沿線的城市景觀也亟需所有市民共同來守護!
月初,我們公告了 #國門廣場周邊地區城市景觀自治條例草案;草案中,明定國門周邊一定範圍內公有土地、建物沿街面所有及管理人,必須依城市景觀計畫進行維管改善,如有違規且限期未改者即可開罰。
依據條例草案,未來,市府提出 #城市景觀計畫 送景觀委員會審查前,均須提前公告、舉辦說明會並廣納公眾建言;屆時,#誠摯邀請所有市民朋友 來函指正,一同 #參與改造基隆的盛事!
更多景觀條例草案內容與說明,請見 #基隆都市發展處 官網公告 ➡️ https://reurl.cc/YWN8l0
#翻新基隆 #因為有你
#2021基隆城市博覽會
都市發展處 在 林右昌UChange Facebook 八卦
林市長視察暖暖地區,指示成立專案小組推動暖東峽谷觀光廊帶
市長林右昌今(27日)率領副市長林永發及秘書長許清坤等相關人員,由暖暖區的市議員及里長陪同,到暖暖地區視察童軍活動中心、基福公路及暖暖火車站等,並指示由副市長林永發擔任召集人,組成「暖東峽谷觀光廊帶推動專案小組」,藉由整體規劃,盼讓暖東峽谷成為東北角的觀光亮點。
林市長(27日)率林副市長、許秘書長及民政處、教育處、交通旅遊處與都市發展處長等相關單位主管,先後趕到童子軍活動中心、基福公路基隆端入口、東碇路口及暖暖火車站等地視察,聽取業務單位簡報,同時也慰問執勤人員的辛苦,他強調大家的辛勞絕對是值得的,短期不便將可換來基隆長遠規劃和發展。
在視察過程中,林市長也與暖暖區陳江山、林明智與連恩典3位議員與里長們充分溝通,並表示他認為施政就是要將衝擊化為轉機,並要整體思考及規劃、重點突破,利用有限資源統合運用,除了童軍露營場,包括淡蘭古道、荖寮坑、東勢坑溪、暖暖老街再造及營造暖暖火車站成為一個讓人感動的溫馨小站等。
林市長說,像童軍露營場應該定位為東北角風景區的觀光起點,面對全球化及城市競爭,一定要讓這個地方成為觀光亮點,吸引背包客、單車及登山客族群,他並當場指示成立「暖東峽谷觀光廊帶推動專案小組」,由林副市長召集相關單位,統合資源整體規劃,拋棄本位立場,把基福公路通車後的交通規劃也納入思考,把原本可能產生的交通衝擊,化為地方繁榮的契機。
林市長隨後又趕到基福公路封路處,看到員警及工務處同仁在雨中仍堅守崗位,林市長除表示慰問之外,也強調大家這些天來的辛勞絕對是值得的,短期不便換取基隆未來長遠的規劃和發展。
林市長說,他已經跟交通部長葉匡時與立委謝國樑約好,將在下周一下午3時一起前往交通部拜會,針對基福公路通車和相關配套措施進行協調。
林市長強調,他當然尊重工程單位的專業,但從現場狀況看來,包括邊坡及周邊的配套附屬措施並未完全到位,前一日公路總局到市府拜會林副市長,相信是一個好的開始,希望中央與地方密切合作,把相關問題解決,創造雙贏甚至三贏,相信是大家最期盼看到的。
新聞資料來源:基隆市政府網站>>http://www.klcg.gov.tw/home.jsp?mserno=200710020005&serno=200710020030&menudata=KlcgMenu&contlink=ap/news_view.jsp&dataserno=201412270006
都市發展處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財政收入,達成三贏的境界,質詢都市發展處和嘉義市市長。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宣示了清朝政府合法統治的象徵。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I8VOFW4X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KP6zA_sPy-x14LnY_3ZqNa0dM2Q)
都市發展處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評價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8次會議 嘉義市容積移轉自治條例討論會(885)
感謝蔡榮豐議員,針對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第六條第六項和第七項,接受基地條件,舊市區面積,要超過300平方公尺,其他地區基地面積,要超過500平方公尺的限制,應該調降,要讓市民獲益,而不是讓財團獲益。
感謝戴寧議員,針對130條都市計劃道路用地,公共設施保留地,應該利用自治條例立法,提高嘉義市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效率,降低容積移轉障礙,保障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所有人權益。
目前,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是根據中央都市計劃法第83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訂定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實施辦法,再經嘉義市都市計劃委員會103年第102次會議審議通過嘉義市政府都市計劃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要點。
目前只通過三個案例市政府代金收入為,$56,735,718,成效有限。
本會為最高立法機關,有必要發揮立法功能,比照外縣市成功案例,制定適合嘉義市的都市計劃容積移轉之條例,送大會審查。
公用設施保留地,為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有計劃道路,廣場,公園,中小學,兒童遊樂場,綠地,停車場,體育場,及市場用地等。
截至2014年為止全台灣各縣市有27,278公頃的公保地,未取得土地所有權。
由於政府財政許可如果在1970年,可以處理,只要$310億,如果1980年,可以處理,只要新台幣一兆元,拖到今天以土地公告現值,也許要新台幣6兆,若用市值計算恐怕要超過10兆新台幣,這是目前中央總預算四年不吃不喝,都付不起的金額。
在法律層面1964年立法通過,10年內要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問題,保障公共保留地所有人權益。
10年後時序來到1973年,無法解決土地徵收問題,就重新立法再延長15年的法令效期。
最後,在1988年仍然無法解決公共設施保留地土地徵收問題,就第三次立法修正,取消政府徵收年限。
1994年第336大法官釋憲案,大法官解釋,基於公共利益,無法完成公共設施保留地徵收問題,沒有違憲。
1996年第400號大法官釋憲案,才確認為保障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權益,政府必須另外訂定法律條文處理,才有今天各縣市議會通過容積移轉自治條例的法律需求。
如果依法論法目前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採申請制。事實上,這是政府因為財政困難,無法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造成對於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人權益受損,應全國不分區,統一由中央政府,主動發放都市計劃容積移轉證明,並設立都市計劃容積移轉銀行,在地質條件許可下,全國一個區,讓都市計劃容積移轉需求高的六都,作為主要的都市計劃容積移轉接受基地,其他各縣市,則作為都市計劃容積移轉主要的送出基地。
另外,非六都各縣市接受基地條件,位於舊市區基地面積可以下降到50平方公尺,其他地區可以下降到100平方公尺,才不會獨厚財團,一般人民無法享受,都市計劃容積移轉的利益。
下個月,都市計劃專案小組會議,要麻煩工務處,針對130條道路的公共設施保留土地面積金額,提出報告。
建設處,針對公園和市場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和金額,提出報告。
交通處,針對停車場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與金額,提出報告。
都市發展處針對都市計劃容積移轉自治條例條文建議內容,請先經過行政處法制科諮詢過後,提出報告。
再次代表市民朋友,感謝蔡榮豐議員,戴寧議員,市政府各局處同仁,和市議會同仁,共同出席和提供寶貴的建議,我們下次會議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g2o85TPoHY/hqdefault.jpg)
都市發展處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上午都市發展處工作報告,文旭就「都市發展」的角度與顏處長交換意見,她覺得嘉義市的交通狀況與市容景觀均有待改善。如廢棄車輛的移除、破舊招牌的拆除、破舊房屋的整頓、髒亂點的整理(道路佔用)、綠美化工作的落實。顏處長表示,她住過美國洛杉磯多年,美國政府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亂象到處「存在」的,一定會加強勸導和取締。我們常聽說「除舊布新」,但我們只看到市政府常常花錢在「布新」上,卻不願意花力氣在「除舊」上。其實「除舊與布新」是同樣重要。市府也常花大錢辦活動來行銷嘉義市,但活動辦完了,雜亂的問題依舊還在。文旭呼籲市府主管單位應該與各里里長、社區發展協會和環保志工一起優先來處理老舊廢棄無用的招牌與汽機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2vkd-AHGGk/hqdefault.jpg)
都市發展處 在 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YouTube 的八卦
Share your videos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