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事死於工作意外,你會這麼想嗎:
●不管發生什麼事,千錯萬錯都是我們的錯。
●不必去想真的出事怎麼辦,這個工作就是沒保障。
舉牌人,面對的正是一個又一個沒有保障的明天。
#別只想到你自己 #最熟悉的陌生人 #台灣社會百態 #假承攬真雇傭 #報導者 郊遊 (電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占仔樂園-Heyob & Bens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0後沸遊大陸:(所有係大陸拍既片係曬下面)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HEHE遊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
郊遊電影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八卦
偶爾翻開《壹週刊》,裡面的人物專訪總是讓版主感受到這些人物背後的故事與人性。就像人類學家在面對報導人一樣,面對人來挖掘故事總是挑戰,這篇文章介紹《壹週刊》人物專訪背後的推手董成瑜的心法與心路歷程。
---------------------------
優雅的窺探
起初《壹週刊》特別設置了一個「文化組」容納她們,只是她後來感到扞格不入,於是決定離開,那時總編輯裴偉告訴她老闆黎智英正要成立人物組,期望由她來負責,「人物我是有興趣的,這後來完全改變了我的命運,我一做十幾年!尤其在《壹週刊》,人物的題材選擇無限寬廣,從總統到黑道都可以做,公司也給我們很多的支持,不用怕得罪受訪者,那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董成瑜帶領的「非常人語」,受訪者全都是大人物,無須八卦、爆料、腥羶色,與《壹週刊》給人的印象截然不同,是非常專業、獨立的人物採訪報導,也是壹週刊相當受歡迎的專欄。寫人物這件事似乎很對董成瑜的口味,可以保有自身的優雅,在安全、適當的距離,不受牽制的自在窺探各種人,紀錄著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隨時能夠進入對方內心,但亦能隨時抽離。
大概也因為如此,加上她獨特的電影式筆法,讀董成瑜的人物,總是有一幕幕的影像,給人立體鮮活感,「我寫的時候很習慣分場景,有點電影的感覺,人本來就身處於各種場景裡,描述的時候,空間感就立刻出來」,「妳要用動作、用行為來描述她,例如這個人走到窗口,久久不動看著某處,字裏行間會產生一種意境,妳不能說她站在窗口,想著昨天什麼事,必須是非常具體的一個動作、表情來補充說明她的內心世界。」
而為了持續保有心中對人的熱情,避免染上某種記者的習氣,「我從來不把自己當記者,我只是一個觀察者、紀錄者,這樣能夠跟對方與工作都保持一個距離,一旦妳覺得妳是記者,妳就會覺得自己要像一個記者,妳會做不好,我們所謂的好,就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做任何一行都一樣,要做得跟別人不一樣,才叫做好。」
不能只看表面
2014年底,《壹週刊》為精簡人事推出優退方案,她原本在回聘名單之內,「可是因為我一直想做電影的東西,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所以我就決定在這個時機點離開,全力投入編劇創作。」
動力之所以如此強烈,與她之前為蔡明亮寫的《郊遊》電影劇本有關,後來電影得了獎,「點燃我沈寂已久的想法,讓我覺得好像又接近了電影一點。我年紀已經不小了,人生那麼短,我應該去冒一點險,如果不成再說,反正也死不了,只要我腦子還活著,我就可以寫一點東西,或是做一點什麼事來生活。」
我問過去13多年的人物採訪經歷,帶給她什麼樣的養分與影響呢?董成瑜表示一方面沒料到自己會重新拾起夢想,開始創作劇本,過去的人物採訪給了她很多的素材與靈感;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最深刻的影響,「我學會看事情、看人不能只看表象,尤其是網路時代,我們太容易看到一個點就立刻評斷,結果只會是很扁平的看法。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深度,而且人的面向是無限的,妳今天跟昨天就不太一樣,我們要盡量去了解,事實上我們對人永遠都是誤解的。」
「即使是面對蔡正元、陳啟禮或是顏清標,都不應該帶著成見去看他,還是要先回到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那個過程,不然google看看就算了。寫人物其實是一個推理的過程,每個人一定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我們要從縫隙裡面找出原因,所以看人就會慢慢變得柔軟一點、寬厚一點。」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www.sheaspire.com.tw/p2-weekly_column-detail.php…
郊遊電影 在 都市遊魂 Facebook 八卦
《與蔡明亮郊遊》
某天家中找電影看,看到 MovieMovie 頻道介紹蔡明亮導演
這名字聽過,但未曾接觸過,隨意點選了他的電影 “郊遊” 來看
郊遊應該是我看過的電影中,令我睡覺頻率最高的電影。電影的長鏡頭 (長鏡頭是指片段一次過拍攝而不經剪接) 加上靜止的拍攝位置,就像看電視台深夜皇牌節目 “魚樂無窮”,就是叫你好好的睡
每次睜開眼,看到的畫面跟閉上眼之前是一樣的。再睡著,再醒過來,再睡著。電影最後一幕更是超過 20 分鐘的長鏡頭
看完電影後,內心驚訝:世上有人如此拍電影,而且是獲獎無數的導演,到底是什麼道理?
偏偏,這電影就是杯慢性醇酒,彷彿流到胃內就會寄生,消化它一下,觸覺就會傳到五官
男主角李康生,在台北市高速公路橋底下,冒著大風雨唱出 “滿江紅”;寧靜的家內,李康生跟一顆高麗菜 (椰菜) 交談,最後情緒崩潰。(聽說這顆高麗菜令李康生獲得影帝獎項) 每次我到台灣,看到高速公路橋底,吃到高麗菜,電影畫面馬上浮現,揮之不去
有人說郊遊是李康生的特寫電影,我認為是癡戀李康生的人才會這樣拍:電影中拍攝李康生獨自吃飯的整個過程,拍攝他睡覺的過程,也許是蔡明亮的示愛方式,也許是我認知中最浪漫的示愛方式
其後台北北師美術館的郊遊電影展覽,在台南旅遊時偶然遇見的蔡李陸咖啡包,(由蔡明亮、李康生、陸奕靜合資開店) 蔡明亮與梁基爵在香港聯手合辦的劇場空間 “一零”,全都成為了我的心頭好。無意中成為了蔡明亮的粉絲,是不知不覺的
也許,我也在向蔡明亮示愛
p.s. "一零" 劇場會在台北上演,有興趣的朋友要留意了
MOViE MOViE by bc | MoNTUE北師美術館 | 蔡李陸咖啡商號 | 一零| 蔡明亮Tsai Ming Liang
此文轉載自本人另一專頁 - 飄泊藍城
郊遊電影 在 占仔樂園-Heyob & Benson Youtube 的評價
90後沸遊大陸:(所有係大陸拍既片係曬下面)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HEHE遊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
一個90後既廢(沸)青祼辭,
一步一步向前進發。
船即將開出,請大家留意!
90後沸青夢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eam_of_yo...
郊遊電影 在 郊遊線上看- 電影 的八卦
郊遊 劇情:|1080p|小康是無用之人,在車水馬龍中高舉廣告招牌維生,即便狂風暴雨亦屹立不搖。他舉牌,點煙,尿尿,再舉牌,點煙,尿尿, ... <看更多>
郊遊電影 在 [普雷] 郊遊-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想要先用戲謔一點的角度來看這部片。這部片男主角李康生很重要,我猜劇本大概是這樣
寫,這一幕李康生站在那邊舉牌,下一幕李康生蹲在那邊抽菸,下一幕李康生走進屋裡睡
覺,下一幕李康生還是站在那邊舉牌,下下一幕李康生吃雞腿便當,下下下一幕李康生跟
兩個小孩子吃雞腿便當,然後這一幕李康生吃高麗菜。這是一部沒有李康生不行的電影。
長鏡頭的運用手法在現在很多電影中都很常見。像是電影《鳥人》裡的長鏡頭就為人所津
津樂道。藉由同一個鏡頭跟著人物移動,來轉換場景將劇情展開,使得觀眾的注意力與投
入感不會被突然斷開的畫面切斷。然而本部片的長鏡頭,與其說長鏡頭,不如稱作是作風
大膽的靜止鏡頭。經由安排過後的近距離特寫,在鏡頭完全沒有移動的情況下,逼迫觀眾
必須要去凝視那些我們常常一眼就忽略的人物臉上的表情。又或者,在固定的中距離鏡頭
畫面,觀看角色的互動。本片靜止的畫面,導演往往會將畫面重心放在左或右三分之一處
。
導演曾經對媒體說,他想改變觀眾們早已習慣的,好萊塢式的,對於電影畫面的時間感。
而他也的確做到了這點。想像一下你看著一個靜止畫面,可維持多少秒不會去注意經過了
多少的時間,這部電影每一幕的感覺都像是將最大容忍時間再放大兩到三倍。當我們平常
看電影時,總會挑剔的要求每一個畫面只能給予適量的資訊,太多的資訊或太快的運鏡節
奏會讓觀眾無法清楚掌握劇情。偶爾有些導演便會安排某些元素的出現、消失、再重現來
達到效果。而本片則突破了這項限制,在克制之中,近乎吝嗇的給予觀眾習慣的注意力集
中的點。觀眾與觀眾的眼睛被徹底的綁架。
有一幕最好的,個人認為應該是李康生吃高麗菜。那一幕是劇中的高潮。雖然電影節奏緩
慢,而且畫面靜止,但仍然精簡地藉由每一幕的推展,準確的將情緒一層一層堆疊,最後
的表現就是李康生醒來,看著那顆被畫了人臉的高麗菜(孩子們對於母親思念的替代),
心裡想起離開的妻子,想起自己在舉牌的樣子,想起了在一旁熟睡的孩子,想起了一切的
一切,於是他先用棉被想悶死那顆高麗菜,再把高麗菜抱在懷裡,又發狠把高麗菜一口一
口咬碎吃掉,最後畫面停在滿口滿床的高麗菜,以及坐在其中泣不成聲的李康生。既是對
妻子的恨,又不捨對妻子的愛,然後又希望能夠同時成為父親與母親兩個角色。
另外有一幕,很有名,是李康生花了八分鐘吃雞腿便當。對於一個社會底層,如流浪狗一
般的人物(電影片名),我們期待看到的是什麼?戲劇般誇張的怨天尤人?還是充滿正面
能量的努力上進?不不不,更多的是看到面無表情,壓抑的人們,源自於對生活在這個社
會充滿巨大的無力感。現實壓榨著他們,使得他們喘不過氣,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只
有悲到深處,悲從中來時,才會從那種巨大的悲傷中,流下痛苦的眼淚。
有兩幕是角色看著廢棄大樓的壁畫。那幅壁畫或許象徵著某種自現實生活的輪迴中解脫的
可能。當我們在凝視著電影中的角色,電影中的角色也正凝視著壁畫中的世界。於是每一
個觀眾都在那瞬間成為了他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149.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59782290.A.FB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