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去亞東醫院,感謝我的老師、學長、學弟協助臺北防疫。
六月21日開始,臺北市就開始針對大型批發市場啟動數次大規模篩檢,確認陰性才能進場工作。
由於台北市聯合醫院量能已經緊繃,臨時出現大規模篩檢的需求,只好求助於亞東醫院,朱P(前亞東醫院院長,現任副董事長)從我當學生的時候就很照顧我。
現任林芳郁院長也是我在台大的老師,再加上邱冠明副院長、林子玉醫務秘書的協助;在短短兩天內,完成6000多人次的篩檢,而且當晚就有結果報告,展現了超高效率。在此特別謝謝我的老師、學長、學弟,還有所有亞東醫院來協助的人員,謝謝大家的幫忙!
#沒有朱P就沒有柯文哲
#感謝來自醫界的幫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播出日期: 2017/03/04 喬治麥可、嘉莉費雪、秦金生,他們有什麼共同點?每當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驟降,急診甚至是猝死人數就屢創新高,疾病好像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可是,真的是如此嗎?有沒有什麼徵兆可以讓我們提前發現、早做準備,甚至是避免病情的惡化呢?面對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現在又有哪些醫學上的進...
邱冠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當台灣確診病例下降至個位數字時,我們不能遺忘的人與事》—向台灣收治重症病患最多的醫院亞東醫院致敬
台灣從五月中開始疫情鋪天蓋地、人心惶惶,疫苗又不足。
當時最大的醫學中心爆發院內感染,開始減少收病患,保護醫院:救護車送到各大台北醫院,多數醫院表示病床全滿,拒收,救護車人員又開始另一趟奔馳,最高紀錄轉診廿四小時:有些醫院好不容易同意收治病人,但要求先在醫院戶外等待空床⋯⋯
三個月,恍若隔世:對於親身體驗的人,一生難忘:對於只是看著新聞的人,那些往事,記憶可能慢慢淡了。
甚至當東京奧運我們的會旗揚起之後,許多人忘了:以為那驚心動魄且悲傷的幾個月,是一場遙遠的夢境。
但一個國家,可以度過當時的危機,主要是靠著一些前僕後繼的「小人物」,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全力守護,我們才有今天愈來愈安全的台灣。
功勞不是大官,是那些默默付出,日以繼夜,尤其不敢回家,怕自己身上病毒害了家人,卻仍每日照顧確診病患的醫護人員。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每次那裡有群聚感染時,永遠站在第一線,在大熱天把自己包裹成太空人般,走進危險區域進行核酸檢測的台北榮總工作團隊。
我這一生永遠不會忘記,在剛剛退休的前院長林芳郁及接手他院長職務的邱冠明院長指揮下,全台灣收治最多重症患者的亞東醫院,他們全院的危險與辛勞。
過去的成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我們剛剛經歷的三個月,是前人日日活在危險中,保護了我們日常的平安。
其實,現在有些確診患者,尚未出院。奉獻的醫護人員還沒有完全解除風險。
島嶼上人人都會唱一首歌:感恩的心,但未必記得提醒自己。
這一集的「茜問」,特別向收治最多重症的亞東醫院及邱冠明院長致敬。
短短三十分鐘專訪邱冠明院長,難以道盡心中的感念。
他們不只是天使,她們有時也免不了有著惆悵:尤其回不了家的護士住在臨時宿舍,夜裡彼此互相安慰。
黑暗,也曾一點一滴, 穿過她們的眼簾 ,尤其七月中她們的第二劑疫苗接種已經過了期效,他們渴望政府支持他們增加防護力,同意混打:他們以為政府會體恤,會了解他們的犧牲,政府會看到全國醫師公會發表的聲明共同的請求呼籲。但指揮中心卻一直等到8/8日才同意1.2.3類人,可以混打。
遲了,因為太靠近病患,她們等不了。指揮中心的決定離她們必須打第二劑疫苗,整整晚了至少二十天、近一個月
七月二十日左右,這些專責重症病房的醫護,皆已無法再等,她們認命的、無語的、或許一點點想為自己流淚的,接受命運及指揮中心的安排,打下了第二劑AZ。
之後,無悔,繼續奉獻。
無奈,未曾遮蔽天使的心。
他們沒有天使戴的風帽,他們未披上修為的僧衣; 甚至沒有期待社會給他們任何掌聲。
在台灣,她們教會我們一件事:
「默默的,是偉大的代名詞。」
《茜問:向收治最多新冠重症的亞東醫院致敬》
https://bit.ly/3CBVD5G
邱冠明 在 朱立倫 Facebook 八卦
一位好醫生,不只是病痛的時候才需要...
新北市的城鄉醫療資源差距大,東和診所的何博基院長,號召多位醫生,主動到偏鄉服務,讓每個人就近找到醫生,及時治療;
亞東醫院的邱冠明副院長,跟隨老師朱樹勳,創設了新北市第1個心臟醫療團隊,至今超過6000台開心手術,救人無數,更以微創手術,縮小傷口,減輕復原的痛苦。
今天,27位醫師、醫事人員和機構,榮獲了新北市「醫療公益獎」,感謝他們堅守崗位,默默付出。
哪裡有需要,他們就到哪裡去
邱冠明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評價
播出日期: 2017/03/04
喬治麥可、嘉莉費雪、秦金生,他們有什麼共同點?每當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驟降,急診甚至是猝死人數就屢創新高,疾病好像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可是,真的是如此嗎?有沒有什麼徵兆可以讓我們提前發現、早做準備,甚至是避免病情的惡化呢?面對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現在又有哪些醫學上的進步,可以降低風險並且提升治療的效果呢?
★節目來賓★
【亞東醫院副院長 邱冠明】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林茂欣】
【營養師 宋明樺】
【藝人 哈孝遠】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完整內容在這也看的到➔http://bit.ly/2fhDD9t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邱冠明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評價
在全球疫情蔓延下,我們看見更多元的醫療產業角色。三級疫情期間,亞東紀念醫院承擔雙北防疫與救護重任,成為地方政府倚重的醫療後盾;而隨著遠距在家辦公,拉開人與人間的距離,對資訊的依賴度也愈來愈高。
「我們試著運用資訊智慧化,結合行動支付與遠距醫療,讓防疫期間的醫療服務不間斷。」亞東醫院邱冠明院長說。以5月雙北因應疫情、加強集中檢疫為例,當時為了阻斷社區傳播鏈,將超過八百位確診輕症或無症狀的患者收治在集中檢疫所,亞東醫院即透過遠端的虛擬病房、結合先進攝影設備,來記錄確診者的生命徵象、病歷登載,以及透過通訊軟體關注他們的身心狀況。疫情與科技加持催化了遠距醫療,這段時間亞東醫院開設了28科遠距門診,以APP坐掛號管理與候診,減少行政流程,若能落實把藥送到府,那麼零接觸而達到完整醫療服務的可能將被實現。
新常態.新未來
看各界領袖如何驅動城市改變的力量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1-9/16 12:30準時在線首播
https://futurecity.cw.com.tw/special/taiwancity-covid19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疫情之下看見城市的韌性與改變
#未來城市
#數位轉型
#智慧醫療
#零接觸
#亞東紀念醫院
#邱冠明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邱冠明 在 邱冠明ptt 的八卦
臺灣醫龍邱冠明不讓機械帶著走亞東副院長邱冠明天天排刀不喊累40歲開刀逾4000例手術量創紀錄記者洪淑菁/專題報導「我不能再喝咖啡了,今天晚上想要好好睡一覺。 ... <看更多>